《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情况

1 课程信息表

2.课程标准制定人员

二、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1、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2、依据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工种、工序、工艺等技术核心能力;通过教学分析,确定本课程内容和评价建议。

3、参照相关的专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三、课程的性质

“创新创业课程”(课程具体名称不作统一要求)明确定位为“素质教育”课程。其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创新精神,以适应全球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主动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生涯的一种选择,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选择。实施创新创业课程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多样化”的创新型人才。“创新”首先着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

锻炼创新能力;“创业”则传授给学生必要的创业知识和技能,训练其市场开发和经营能力,锻炼培养其创业心智,并努力具备企业家的综合素质。实质上,“创业教育”是对“创新教育”的进一步延伸和应用,也是为后续专业双创课课程学习奠定基础的公共核心课程。

四、依托与服务的课程

五、课程的教育目标

(一)态度目标

1、具备主动创新意识,创业潜质分析能力;

2、能够进行创业机会甄别和分析;

3、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观;

4、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精神,促进学生创业、就业和全面发展。

(二)知识目标

1、熟悉掌握创新思维提升的基本方法;

2、明确创业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3、明确创业的产生与演变过程;

4、掌握商业模式的设计;

5、能对互联网经济趋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主动适应互联网经济大趋势。

(三)技能目标

1、逐步形成创新创业者的科学思维;

2、懂得创业过程中的财务计算与分配方式;

3、能掌握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团队组建、人脉关系积累、资金筹措的方法;

4、通过加强社交能力,从而提升信息获取与利用,提高合作的能力。

六、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七、课程教学过程安排

5

6

7

8

9

八、课程评价与考核

1、考核指导原则

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案例分析等手段,加强教学环节的考核,注重平时考核。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创业计划书和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情况,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能力水平。

2、考核方式

过程性评价考核综合评定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计分制,期中课堂考勤10%,缺席(包括旷课、请假)1/3以上者不得参加终结性考查,课堂互动占10%,课堂课后作业占30%;终结性考查占50%,考查开放式问题为主。

3、比赛加分

各校应积极组织学生团队参与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尤其是教育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生团队(一般6人以内),积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且提交完成参赛作品,可获得一定加分。加分额度由各校自行确定。

九、教学实施要求

1.教师要求

担任创新创业指导课程的专任教师、兼职教师需要至少具有一项市级以上

的创新创业师资认证(如创业咨询师、创业指导师、SYB创业培训讲师、KAB创业讲师、CVCC创业讲师、DMC创业导师、创业催化师等)。具体如下:学历方面: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

职称方面:要求获得讲师以及讲师以上职称

专业方面:要求教育专业、管理专业、心理学专业等相关专业。

教学经验方面:要求从事相关课程三年以上教学经验。

2.实训要求

该课程的整体教学任务对教学环境的要求具体如下:

教室内必须配备电脑、投影、话筒、音响等基本多媒体设备(有网络)。

教室内建议布置成小组格局,每组配备至少一台电脑(有网络),以便于教学中小组讨论与任务更好地完成。

教室内配备白板等基本教学资源。

3.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逐步实现小班教学(30-50人)全覆盖。积极开发互联网平台教学资源,逐步建立线上线下教学资源互为补充、信息互动的校内教学资源库,为校际教学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注重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多媒体素材、电子图书和专业网站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创业实战软件、创新思维测评软件、创业潜能测评软件、创业信息平台软件。

4.教学方法与策略

(1)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作用。

(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教师除了通过课堂传授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外,还应结合心理学知识,测评工具等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积极行动。

(3)组织学生通过报数方式成立学习小组(一般6-8人),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讨论课题,给小组分配任务,经过1-2周准备,由小组成员上讲台,把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根据每个同学的表现打分评级,并做最后点评。

(4)采用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编制多媒体课件,增加课堂的信息量,使学生更清晰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增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5)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形式。集中教学形式包括形势报告会、专题讲座、影视教育等形式;分散教学形式包括辩论赛、职业规划大赛、职场演讲比赛等。

5.校企合作方式

本课程在课程设计、运用及反馈整个循环中,邀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基于工作要求的课程开发,邀请企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制定课程的课程标准并对课程的授课内容及授课方法给予建议、安排学生到企业参观各种设备,力求使课程与企业的生产实际接轨,为高职学生提供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开放性课程。

十、标准实施说明

本大纲自2019年9月开始实施,建议教材《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主编魏国江,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4月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