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市基本市情

石狮市基本市情
石狮市基本市情

石狮市基本概况

石狮市1987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建制置市,1988年9月中共石狮市委、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石狮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福建综合改革试验区、著名侨乡,位于环泉州湾核心区南端,市域三面环海,北临泉州湾,南临深沪湾,东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西与晋江市接壤,是一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6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64公里,是陆域边界线的2.3倍,行政管辖的毗邻海域面积968平方公里。全市户籍人口31.7万,外来人口保持40万左右,现辖7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102个村25个社区。建市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石狮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海内外石狮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石狮独特的区位、产业、港口、市场、侨台、人文优势,推动石狮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至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500.1亿元、公共财政总收入50.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7亿元,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第23位、保持全省第2位;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化率、人均汽车保有量、城乡低保标准、新农保标准、新农合标准等指标居全省县市第一;荣膺中国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二连冠、中国休闲面料商贸名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十一连冠、全国文化先进市二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首批新农村建设特色县市、全国科普示范市,省级文明城市三连冠、省级教育强市、卫生城市、生态市、园林城市等,成为海西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投资热土之一。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石狮以服装闻名于世,荣获首批全国纺织模范产业集群、全国服装产业十大示范集群称号。经过20多年精心培育,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涵盖纺织原料、纺纱织布、漂染整理、成衣加工、辅料生产、研发设计、市场营销

等各个领域。石狮及周边泉州、晋江等区域组成的泛石狮服装板块,拥有纺织服装及配套行业企业1万多家,年产值1000多亿元,是我国重要的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集散地之一。石狮服装50%出口,许多国际知名服装品牌都在石狮进行原料采购、定单生产。石狮已成为全球性服装加工贸易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中国五大服装跨国采购基地之一。建成总投资17亿元的石狮服装城,迅速跻身中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和中国十大创新市场,将打造成为亚洲最重要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以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海西国际时装周为平台,以石狮服装城为中心,连接鸳鸯池布料市场(全国四大布料市场之一)、塔前服装辅料市场、洋下服装辅料面料综合市场、塔前服装机械市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石狮纺织服装商贸区。启动实施“东方米兰”计划,加快建设总投资116亿元的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基地、总投资50亿元的新型染整产业发展园、总投资43.5亿元的国际轻纺城、总投资7.5亿元的电子商务园、总投资6亿元的石狮辅料城、总投资3亿元的服饰创意博览园、总投资1.5亿元的甲骨文纺织服装创新发展云等平台载体,致力推动纺织服装业转型升级。

——工贸港口旅游城市。石狮被誉为中国“民办特区”,民营经济创造的产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90%,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形成以纺织服装为主导,以五金机械、印刷包装、鞋业鞋材、体育用品、食品饮料、电子信息为支柱的产业体系。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4.2亿元。港口是石狮得天独厚的优势,石狮拥有国家一类口岸、内贸集装箱码头五强、泉州港中心港区——石湖港,目前已建成3000吨、1万吨、3万吨、5万吨、10万吨级泊位各1个,在建5号、6号两个10万吨级泊位。2012年石湖港货物吞吐量2555.8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24万标箱,占泉州地区集装箱总吞吐量的半壁江山。此外,还拥有1个国家中心渔港,国家一级、二级、三级渔港各2个。目前,规划面积20多平方公里

的石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正加快建设益家仓储物流、泉州湾钢材市场、港后物流园,全力打造临港产业繁荣带。石狮人文历史悠久,海浪沙滩和海蚀地貌构成的绚丽滨海风光与海丝文化、服饰文化等特色文化及舞狮、灯谜、南音、泼水节、踩球舞等民间文化相互融合;端午闽台对渡习俗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荣膺中国最具地方特色民俗节庆;以石狮服装城为主的休闲购物旅游与以黄金海岸、红塔湾为主的滨海旅游互相促进;以姑嫂塔、六胜塔、林銮渡、虎岫寺、朝天寺、城隍庙、洛伽寺为主的名胜旅游与以灵秀山奥体森林公园、宝盖山生态公园为主的休闲旅游交相辉映,构成独具特色的旅游体系。

——著名侨乡和对台窗口。巍峨高耸的姑嫂塔、六胜塔曾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著名航标。爱拼敢赢、聪明智慧的石狮人漂洋过海、出外经商,向外拓展生存空间,石狮因此成为了著名的侨乡。越洋华侨不仅带来了原始财富和可贸易产品,更重要的是造就了石狮人的商业精神。目前,石狮旅外华侨和港澳同胞30多万人,祖藉石狮的台湾同胞30多万人,海外石狮人分布在世界42个国家和地区。广大侨胞和港澳台胞素有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热心于家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捐资兴办教育、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等公益事业。建市以来,石狮充分发挥侨台优势,大力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年自营出口达16.5亿美元。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2143家,外商实际到资40.3亿美元。

——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石狮按照“一市一城”思路规划、建设和管理城市,编制石狮X年发展战略规划,明确向湾面海发展方向,统筹全市人口、产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布局。启动实施交通质量提升、景观风貌提升、水系环境综合治理三年计划,加速推进“五片区二小镇”规划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着力提升城

市的档次和品位。目前,城市建成区面积34.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75.9%,居全省县级市首位。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先后建成一批水、电、道路、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全市日供电能力达64万千瓦、日供水能力达64万立方米,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自来水、电话、公交车、公路、数字电视。当前,石狮正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重点推进生态控制线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等“多规融合、一张图纸作业”,以及居住证制度、土地管理制度、城市更新模式和行政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实现人口管理、产业布局、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行政管理和城市管理“八个一元化”。

——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石狮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大对民生的投入,先后建成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和公益性设施,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人口计生、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显著提升,平安建设、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发展指数保持全省和泉州市前列。侨台外事、民族宗教、双拥、统计、人防、档案、广电、气象、市志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步。

站在新的起点上,石狮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泉州市的决策部署,加快融入海西建设和泉州环湾发展大局,以全域城市化发展改革为总抓手,加快推进“质量石狮、二次创业”,建设更加时尚、更加精美、更加幸福的现代化石狮。

柳州市景行小学简介

柳州市景行小学简介 站:http:// 柳州市景行小学坐落于美丽的柳江之畔,是区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名校。建立于1907年的她,从历史的烟尘中走来,已跨越了100多个春秋。百年风雨,立志图强,这所世纪名校在岁月的洗礼中逐渐成为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文化殿堂。 如今的景行,分为老校和新校两个校园,占地150亩左右。其中,新校园为xx年建成使用,建筑设计精妙美观,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学校现有教学班95个,学生人数达五千多人,是八桂大地上规模最大的小学。学校的教师队伍素质精良,充满活力;228名教职员工中,中青年教师占90%以上,214人获得了

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58人获本科以上学历),130人获中级以上职称。 近年来,景行小学在制度规范、教学管理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漫步校园,“做德才兼备之师,育合格特长学生,创规范特色学校。”几行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那是学校制定的办学目标;走进教室,孩子们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见证了“勤奋好学,自主创新”的浓郁学风。在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下,学校老师以严谨的治学之风,执著的探索意识和默契的团队精神实践着“博学启迪智慧,博爱滋润心灵”的无悔誓言,“高山景行,学子如斯”不仅是孩子们的美德追求,也是老师们的人生格言。 多年的不懈努力,为景行带来了辉煌的成就。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目标管理试验先进单位,全国体卫管理实验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管理学会先进单位,广西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广西素质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广西绿化美化

校园,柳州市首批示范小学等荣誉称号。在柳州市连年的素质教育评比中,学校均获得一等奖。截至xx年8月,景小共获得56项国家级、98项自治区级、414项市级奖励。《人民日报》、《人民教育》、中央电视台、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先进事迹。 追风赶月向未来,春华秋实在杏坛。景行小学在锐意改革的领导班子带领下,正以活力与激情书写着景行明天的炫彩华章。展望未来,我们相信在各级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全市人民的支持下,景行一定会创造出更为夺目的世纪辉煌!

西安市情概况

一、西安市情概况 西安,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北临渭河,南依秦岭,是陕西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9区4县,总面积1010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4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55.29万人,户籍人口795.98万人。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西安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有着3100多年的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建都史,先后有周、秦、汉、唐等13个王朝在这里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有“秦中自古帝王州”的美誉。西安曾经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著名的丝绸之路以西安为起点,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西安享有“天然历史博物馆”之誉。文物古迹种类之多,数量之大,价值之高,在全国首屈一指。 交通畅达、区位重要。西安地处中国陆地版图中心和我国中西部两大经济区域的结合部,是西北通往西南、中原、华东和华北的门户和交通枢纽。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陇海兰新铁路沿线经济带上最大的中心城市,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桥头堡,是关天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重要战略地位。西安是全国连接南北的“大十字”网状铁路交通和陕西省“米”字形交通网的重要枢纽,是全国干线公路网中最大的节点城市之一、中国六大航空枢纽之一、六大通讯枢纽之一,枢纽城市特点十分突出。 科技发达、创新力强。西安的综合科教实力居全国城市前列,全市拥有普通高等学校62所,在校大学生72.4万人,拥有各类科研机构3000多个,省部级以上

上海市浦江镇基本情况

1.浦江镇基本情况 1.1介绍 关键词:外环以外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一城九镇8号线&卢浦大桥 浦江镇位于闵行区东南部,黄浦江东岸,外环线以外,属上海郊区范畴。它东接“周康航”大型动迁居住社区,西临黄浦江,南面与奉贤区相依,北迄浦浦东三林镇经济适用房基地。 浦江镇在整个空间结构上分为中心镇区、东部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浦江高科技园以及南部沿江带高级休闲居住区。而上海六大动迁保障性住房基地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一块就位于浦江镇中心城镇,总建筑面积约218万平方米,规划总人口7.32万人。 浦江镇于2000年由原陈行、杜行、鲁汇三镇合并而成,它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新城镇,8号线与卢浦大桥更进一步拉近了浦江镇与市区的距离。区位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1.2 区位条件 关键词: 距人民广场直线距离为17.5公里,是“一城九镇”中离市中心最近的一个镇,2003年卢浦大桥的建成通车,使浦江镇与市中心人民广场几乎连成一条直线,仅20分钟车程即可到达。另外,浦江镇与浦东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38公里、与虹桥国际机场直线距离约21公里,距徐浦大桥约1.5公里,与昌里路商业街仅8公里。区位上的优势,为浦江镇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发展空间。原为闵行区最落后的浦江镇,现在飞速城市化和大开发,正在打造出一个位于浦东的新闵行区。 1.3经济发展情况 GDP 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1.4 浦江镇发展规划 浦江镇辖内包括了12.38平方公里中心镇区、8.3平方公里漕河泾浦江高新科技园区、19.58平方公里现代农业园区、4.2平方公里别墅居住区、10平方公里黄浦江滨江开发预留地、以及60平方公里浦江世博森林区域。 ①浦江镇中心镇区 浦江镇中心镇区位于浦江镇西北部,北至浦东新区接壤处、南临丰收河、西至滨江路、东抵浦星路,规划总用地约12.38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14万人。其中紧贴浦星路西侧高7米景观绿坡、贯穿中心镇区南北5公里长的景观大道、灯塔高耸的桥梁、带有景观灯的石质河道等,都赋予了浦江镇全新的风貌。它是一个集居住、旅游、休闲为一体的21世纪新型城市,将建成具有意大利风格的现代“威尼斯”风情小镇,由著名的设计公司———意大利格里高蒂国际设计事务所中标设计。 中心城区规划分成三个组团,形成三个主要功能区,北部以高档别墅为主,中部为公共建筑和商业居住建筑相混合的商住综合区,南部为多层居住区,三个功能区通过景观道路和景观河道联成一个整体。由意大利格里高蒂建筑设计事务所担纲整体规

泸州市市情概况

泸州“156”发展战略 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是泸州市未来5年“156”发展战略的“1”,即“一大战略目标”。这一大战略目标,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立意高远,内涵丰富。 “五大战略任务”即到2016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五个翻番。 “六大战略重点”即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城市、构建大枢纽、繁荣大文化、推进大开放、改善大民生。 泸州市市情概况 地理环境 四川省辖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东经105°08′41″-106°28′,北纬27°39′-29°20′。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东邻重庆、贵州,南界黔、滇,西连宜宾、自贡,北接重庆、内江。辖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幅员面积12243平方千米。 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海拔高度240-520米。 合江县九层岩长江江面海拔203米,为最低点。叙永县罗汉林羊子湾梁子主峰海拔1902米,为最高点。 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7.1℃-18.5℃,年平均降雨量748.4-1184.2毫米,日照1200-1400小时,无霜期300-358天。土地肥饶,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 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境内长江航道133千米,入境水量2420.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2691亿立方米。近30年,长江最高洪水位18.86米。 历史沿革 泸州市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萧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南昌市市情概况介绍 ?概况介绍 南昌与武汉、长沙的相对位置 南昌市行政区划:仍在调整变化 备注:南昌市下辖南昌县、新建县、进贤县、安义县等四个县,东湖区、西湖区、青云谱区、青山湖区、湾里区等5个区,以及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区)、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和红谷滩新区。 南昌市省外、省内交通示意图 三、2013年南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计划执行情况以及2014年计划完成 25152元,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2元。四大收入来源中,人均工资收入为16137元,月

均约1345元。总体上,南昌的消费水平稳步提高,消费结构更趋优化。去年南昌市民人均消费支出16450元,家庭用品、教育文化、居住等支出增长较快,而食品、交通和通讯方面的支出增长不大。如今,越来越多的居民通过健身、休闲娱乐和外出观光来丰富生活,带动文化娱乐消费大幅增长。调查数据显示,去年南昌市民文化娱乐人均支出1120元,同比增长两成,其中文化娱乐服务、团体旅游、健身活动的支出增幅在三成及以上。 据核算,2013年GDP超500亿元县区1个,为南昌县,完成500.06亿元;超过400亿元县区3个,为青山湖区、西湖区、东湖区,分别完成444.52亿元、406.30亿元、404.13亿元。尤其要指出的是,2013年南昌市商贸业蓬勃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267亿元,增长13.5%,恒茂梦时代广场、南昌华南城一期、世贸广场等综合体相继开业;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253亿元,增长25.2%,接待国内外游客3171.4万人次,增长25%。 预计通过三年的努力,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创意中心、区域性消费中心和区域性营运中心等五个区域性服务中心;商贸、物流、金融、文化和总部经济五大产业营业收入分别达到1000亿元;服务业三年累计投资达到6000亿元;服务业营业收入到2016年达到8000亿元。用活用好我市已出台的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促进总部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商业特色街及老字号发展的政策等。重点实施南昌国际博览中心、九龙湖万达文化旅游产业城、江西银燕昌西南物流中心、天虹华中区总部大厦等一批大型现代服务业项目。 四、南昌商业概况 南昌市属于中部内陆城市,由于受地理位置与观念的制约,南昌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沿海与周边城市,特别是新兴的行业如IT、金融、服务、房地产、商业等领域明显滞后。但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快实施沿长江开发战略、大京九铁路的全线贯通(南昌市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南昌市的经济发展形成强大的动力,产业结构调整日益完善,形成新的发展机遇。 1、南昌商业宏观环境 A、近年南昌GDP 南昌宏观经济近年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逐年增长,经济动力强劲,为商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环境。 B、南昌人口 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人口持续出现净流入,常住人口稳步增长,人口密集度提高,消费潜力不断增长。 C、产业结构

我的家乡---柳州_优秀作文

我的家乡---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 我的家乡——柳州,是我从小生活的地方,也是我最爱的地方。 柳州历史古老悠久,是中国古人类“柳江人”的发祥地,唐代大文豪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为柳州增添了一份不可磨灭的荣耀。歌剧《刘三姐》相信大家都熟悉,剧末刘三姐坐着鲤鱼飞上了天,那个地点,就在柳州鱼峰山脚下的小龙潭。我每次路过鱼峰山,望望山顶石雕的两条鲤鱼,都会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借问奇石何处有,牧童遥指柳州城。”柳州盛产奇石,每年的柳州奇石节都吸引了许多从世界各地远道而来的石头爱好者过来拍卖、参观。有的石头长得像青蛙、鱼,还有的花纹似山似水……令人赞不绝口。这可不是做出来的,而是纯天然的,所以有“柳州奇石甲天下”的美誉。我家就有一块石头,表面很光滑,花纹像一个村子,有树有房子还有田地。我经常对着那块石头发呆,感叹着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 柳州是广西的工业中心,中国西部重要的制造基地。有许多大型工厂,生产有汽车部件、工程机械等,为各个城市提供了大批工业商品。 柳州市区青山环绕,绿水抱城,被誉为“世界第一天然大盆景”。柳州的夜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有一天晚上,我和亲戚朋友一起漫步柳江河畔。站在江滨公园里,扶着栏杆,感受江上习习的风儿,还带有淡淡的清香。走道上有小孩在嬉戏,草地上有情侣在浪漫,栏杆边

有老爷爷在钓鱼,有游人在拍照……他们共同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色:江边的楼房、小山、宝塔灯光灿烂,柳江明珠大舞台光明耀眼,江上各种各样的观光游览船色彩斑斓,蟠龙山瀑布自然壮阔,缓缓的瀑布声使人格外地放松……柳州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那似一幅美丽的山水风景画,又似一个人间仙境,令人陶醉其中,久久不忍离去。 柳州,她孕育着我们龙城的人民,我们世世代代都在这里繁衍生息。她给予了我们一个山水如画的风水宝地,我们应该倍加珍惜与爱护。 我爱我的家乡,我为我是龙城人民而感到自豪;我更爱我的祖国,我为她有许许多多的“聚宝盆”而感到骄傲!

敦化市市情概况

敦化市市情概况 一、自然概况 敦化市幅员面积11957平方公里,是全省区域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境内有1家上市公司(吉林敖东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大森工企业(敦化林业局、黄泥河林业局、大石头林业局)和1个军工企业(3305工厂),总人口48万。概括地讲,敦化主要有四个方面特点:一是历史悠久。敦化素有“千年古都百年县”之称。公元698年,靺鞨族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在此建都,号称震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始称渤海国;作为清皇室发祥地,这里曾被封禁200年,1881年设治立县,定名为敦化;1958年由省辖县划归延边州,1985年撤县设市。二是区位优越。敦化幅接吉黑两省四区九县市,是长吉图先导区的中心节点,在吉林省东部处于“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地位。三是交通便捷。长图铁路、长珲高速公路和201、302国道贯穿全境,可直通大连、丹东、珲春、绥芬河等口岸。未来几年,随着鹤大高速公路、吉珲高速铁路、东京城经敦化至白河铁路、敦化至五常公路等重点交通项目的建成,将有三条铁路、两条高速公路、三条国道在我市交汇,形成“四纵四横”放射性的交通网络。四是资源富集。敦化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4.9%,设有雁鸣湖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已探明铁、钼、煤、金等矿产资源37种,占延边州已发现矿种的42.5%;境内水域总面积1万多

公顷,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高山风电理论装机容量200万千瓦,是全省水能、风能极具开发潜力的县市之一;境内有世界最大尼众道场正觉寺、世界最高释迦牟尼青铜坐佛金鼎大佛,拥有渤海古墓群和渤海震国第一城东牟山等国家级文物保护景观。 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近年来,我们按照“三化”统筹推进,深入实施“三动”战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项目突破、产业振兴、开放带动、创新引领”战略,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0亿元,同比增长20%;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13.06亿元,同比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亿元,同比增长36%;农村经济总收入、全口径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54.9亿元、208亿元、64.6亿元和1.5亿美元,增幅均在2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59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荣获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等28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敦化市基层组织建设概况 敦化市现有党的基层组织1204个,其中基层党委51个,党总支57个,党支部1098个。辖16个乡镇,4个街道,共有299个村级党组织和19个社区党组织。全市共有党员22247名,其中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3年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序言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旨在运用严谨的数据分析,以更为客观、真实的角度,对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进行剖析和阐述。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同时围绕关键指标即初中学校数量,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城区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镇区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乡村专任教师数量,初中学校在校学生数量,初中学校城区在校学生数量等,对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可以帮助投资决策者效益最大化,是了解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的重要参考渠道。本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相关科研机构及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数据客观、精准。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初中具体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初中学校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占全国初中学校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初中学校数量同全国初中学校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占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初中学校专任教师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陕西省情+地情市情

综合介绍 【位置面积】陕西省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内陆腹地,地处东经105°29′-111°15′, 北纬31°42′-39°35′之间。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居于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北、西南的重要位置。中国大地原点就在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平方公里。 【地貌】陕西地域狭长,地势南北高、中间低,有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多种地形。南北长约870公里,东西宽200至500公里。从北到南可以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其中高原926万公顷,山地面积为741万公顷,平原面积391万公顷。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等。秦岭在陕西境内有许多闻名全国的峰岭,如华山、太白山、终南山、骊山。作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的秦岭山脉横贯全省东西。秦岭以北为黄河水系,主要支流从北向南有窟野河、无定河、延河、洛河、泾河(渭河支流)、渭河等。秦岭以南属长江水系,有嘉陵江、汉江和丹江。 【气候】陕西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其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

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13.7℃,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7℃-12℃,关中12℃-14℃,陕南14℃-16℃。1月平均气温-11℃-3.5℃,7月平均气温是21℃-28℃,无霜期160-250天,极端最低气温是-32.7℃,极端最高气温42.8℃。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人口统计】 200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3762万人,比上年增加人口14万人,其中男性1933.9万人,占51.41%;女性人口1828.1万人,占48.59%,性别比为105.79(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全年出生人口38.64万人,出生率为10.29‰;死亡人口23.32万人,死亡率为6.21‰。城镇人口1583.8万人,占42.1%;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75%,15-64岁人口占73.28%,65岁及以上人口占8.97%。 2008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略有回升,自然增长率为4.08‰。 【民族分布与人口比例】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陕西省共有54个民族,总人口为35365072人,其中汉族35188693人,占总人口的99.5%,少数民族为176379人,占总人口的0.5%。陕西省的少数民族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关中地区。关中地区的西安市、宝鸡市、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和杨凌示范区少数民族人口占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3年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前言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围绕核心要素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解读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目录 第一节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情况现状 (1) 第二节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占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比重统计 (3) 四、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上海市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同全国自治组织单位总数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指标分析 (7) 一、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占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上海市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村民委员会单位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咸阳市简要市情数据资料13页

咸阳市简要市情及有关数据资料 一、咸阳概况 1、地理位置及人口:咸阳市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腹地,东连陕西省会西安,西临宝鸡和杨凌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北接甘肃,南望秦岭,具有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是中原地区通往大西北的要冲,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全市辖1市2区10县,169个乡镇,3707个行政村,总面积10196.4平方公里,市区建成面积45平方公里,在建面积42平方公里(沣河新区)。总人口489.8万,市区人口82万。 2、气候:全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为218天,多年平均降雪初终间日数为111天,最大积雪深度为15cm (1992年3月2日)。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1977年1月)。日平均气温≥0℃的天数为285天,≥5℃的天数为240天,≥10℃的天数为192天,≥20℃的天数为90天,≥35℃的天数为20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30.8mm,降水最多的年份年降水可达847.3mm(1983年)。降水量最少的年份年降水仅为255.2mm(1977年)。年平均风力2-3级,平均风速3米/秒。2005年我市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295天。 3、历史:咸阳历史悠久,是与古罗马同时代的世界文明古城。咸阳建城史长达2370多年。战国末期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称帝建都铸鼎,使咸阳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第一帝都。汉武帝刘彻的茂陵、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一代女皇武则天和她的丈夫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绵延百里的27座金字塔般的大型帝王陵寝的亮点,也是亟待进一步开发的旅游资源。遍地都是秦砖汉瓦的咸阳,是极为少见的人类文明的富矿区。

4、城市名牌:咸阳是2004中国魅力城市、2005中国十佳宜居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2006年被评为中国地热城,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中等明星城市、首批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综合治理优秀地级市,连续11年被评为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市。 5、工业:咸阳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总量大,潜力强。全市工业经济总量居陕西省第二,是西北地区第四大工业城市,工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7%。全市已形成能化、电子、装备、食品、纺织、医药、建材七大支柱产业。全市规模工业实现产值356亿元,七大支柱产业产值占98%,股份制等非公有工业产值占54%。工业产品多样,现已发展到100大类上千个品种,共有“陕西省名牌产品”54个,先后有彩色显像管、偏转线圈、履铜板、喷气织机等几十种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工业化的总体思路指导下,咸阳良好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工业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招商工业项目的顺利实施等因素形成了工业发展的巨大潜力。 6、农业:咸阳是中国农业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农业始祖后稷就在我市的武功县一带“教民稼稻”,“树艺五谷”。咸阳的农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下五千余年。目前常用耕地面积37万公顷,水果耕种面积18万公顷,粮食作物年产199.9万吨。近年来,通过优化主要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了粮食、水果、畜牧、蔬菜四大支柱产业,是中国西北地区最早的国家级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市。按照自然资源和生态条件,我市分为南部和北部两个不同区域。南部为渭河盆地,土肥水丰,渠井双灌,素有关中“白菜心”之称,为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北部为黄

龙岩市情介绍

地理 承接沿海拓展腹地 龙岩与泉州、漳州两市接壤,距厦门仅142公里,是离厦门最近的内陆邻海城市,也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延伸两翼、对接两洲、拓展腹地的交通枢纽与重要通道。 1个机场、4条高速公路、4条铁路、8条国省道为主体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实现龙岩市与全省、珠三角、长三角两大经济区交通主干线的全面对接。预计2011年年底建成通车的龙厦高铁,将进一步拉近龙岩与厦门、泉州、漳州的空间距离,实现“一小时通勤圈”。 龙岩作为承接沿海、拓展腹地的枢纽城市,对厦泉漳沿海城市的延伸发展作用明显。尤其是连接在京广线上的赣龙厦铁路通车后,通过龙岩的转换,沿海城市可以通过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更好地向内陆发展,寻找更多商机。 龙岩作为一个山区地市,土地和资源优势明显,为厦门等沿海城市产业转换,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龙岩也可以依托沿海城市,加强对台交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经济 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基础 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为龙岩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赢得良好先机。龙岩全市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为融入厦泉漳大都市区夯实了基础。 近年来,龙岩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结构调整成效显著。过去五年,全市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实现翻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速达到了23%。 龙岩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重点支柱产业不断壮大。重点发展机械、钢铁、铜等十个产业,重点培育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和现代物流三个产业,使得龙岩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七年位居全省第一。 另外,龙岩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出口优势,把闽粤赣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对外开放优势,对外贸易成果丰硕,旅游事业蓬勃发展。 新的形势下,龙岩市将“主动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市、构建和谐龙岩的重要战略举措,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目前,龙岩已经初步构建起以百亿产业、百亿园区和一批领军企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以机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省道为骨架的立体交通体系,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辐射带动县域城市和小城镇的三级城市体系。这些都为龙岩融入厦漳泉大都市区提供了经济保障。

柳州市农业概况

柳州市农业概况 地理位置 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为湘桂、黔桂和枝柳铁路交汇处,地处东经108°32′~110°28′,北纬23°54′~26°03′之间,东与桂林市的龙胜县、永福县和荔浦县相连,西与河池市的环江县、罗城县和宜州市接壤,南与来宾市的金秀县、象州县、兴宾区和忻城县毗邻,北与湖南省的通道县,贵州省的黎平县、从江县交界。市区处柳江河中游,距离首府南宁约220公里。 行政区划 柳州市行政区划调整后,共辖六县四区,共有86个乡镇,935个行政村。2006年全市总人口360.5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5.34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5.28%,全市聚居着汉、壮、苗、侗、瑶、回、仫佬等30余个民族。 地形地貌 柳州市主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6.01%,其北部为云贵高原的东南缘,西北部处于九万大山区域,一般海拔在1000—1200米。东部、东南部为架桥岭---大瑶山,中部和东南部为岩溶地貌、丘陵和河谷平原。整个地势总体上是北部、东部高,中部、南部低。按地貌形态、海拔高度和切割深度,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岩溶地区。柳州境内山体主要有九万大山、摩天岭、大苗山架桥岭和大瑶山等,位于大苗山上的元宝山,海拔2081米,为境内最高峰,也是广西第三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融江—柳江、洛清江中下游河谷两岸,较大的平原有柳江平原、洛满平原、穿山平原、柳城(融水)平原和鹿寨平原。 自然资源 1、土地资源 2005年柳州市土地总面积为18686.051平方公里,山地丘陵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70.01%。2005年全市耕地面积228224公顷,其中水田面积108399公顷,旱地面积119825公顷。园地面积25582公顷,其中果园面积19218公顷、桑园面积4106公顷、茶园面积2258公顷。全市土壤种类主要有红壤土、黄壤土、水稻土、石灰土、冲积土和紫色土等土类,其中以红壤和石灰土所占的比例较大。红壤主要分布在柳城、融安、融水、三江县境内,土质一般比较贫瘠,有机质含量低,普遍缺氮、磷、钾;石灰土以南部的柳江县分布最广;耕作性土壤以旱作土壤和水稻土为主,其中旱作土壤占50%以上。在海拔150—450米的低山丘陵

巴中市市情概况

巴中市市情概况(2004年版)一、自然生态情况 巴中,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一颗“闪亮明珠”。地处东经106°20′-107°45′,北纬31°14′-32°44′。幅员面积:12315平方公里。东邻四川达州市,南邻四川南充市,西邻四川广元市,北邻陕西汉中市。 巴中历史悠久。东汉永元年间置汉昌县,北魏置巴州,1913年建巴中县。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由鄂豫皖经陕南转战巴山,在此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面积4万平方公里,拥有23个县。1993年10月28日建巴中地区,1999年12月28日撤地设市。到2003年,巴中置县历史1907年,置郡1795年,置州1480年。 巴中市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有284个乡、镇,2360个行政村,123个居委会、558个居民小组,14754个村民小组,350万人。 巴中具有适宜的气候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气象资源:年平均气温16.9℃,1月份平均气温5.2℃,8月份平均气温27.3℃,年平均降雨量1150毫米。 --矿产资源:已发现矿种50种,矿产地500余处,其中大型25处,中型52处。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2种,矿产地34处,其中大型2处,中型6处,霞石居全国前5名、属全省第1名。主要矿物有铁矿8544万吨,花岗石远景储量20亿立方米,大理石2亿立方米,白云石1.5亿吨,石灰石25亿吨,霞矿2700万吨,以及石墨、石膏、绿豆岩、钾长石、透辉透闪石、萤石、滑石、蛭石、硫铁矿、磷矿、膨润土和金、银、铜、铅、锌、钴、镍、钨、铀等矿产。尤以花岗石、霞石、石灰石、白云石、铁矿等有很大的开发前景和优势。 --森林资源: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森林覆盖率38.5%。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等省级森林公园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1个。 --水利资源:水利资源总量为79.65亿立方米,有大小河流1100多条,水能蕴量为81.24万千瓦,可开发量为41.7万千瓦,已开发量仅为4.5356万千瓦。截止2000年底已建成水库409 处,其中,中型水库3处,小一型30处,小二型376处,山平塘23980口,微水工程12.75万处,治理水土流失2070.26平方公里,蓄引提水能力42515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积102.13万亩。 --植物资源:有木本植物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林下蕨菜、山露菜等已批量出口日本、新加坡等国。 --动物资源: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水产资源:境内水域鱼类众多,不但有青、草、鲢、鳙等常规鱼类,而且还有团鱼(学名鳖)、大鲵(俗名娃娃鱼)等珍稀鱼等63种。 二、2003年经济社会发展状况2003年,面对“非典”疫情给我市带来的影响和百年不遇的洪涝以及严重的山体滑坡等多种自然灾害,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党中

重庆市市情介绍

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 1、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重庆列为中国排名第四的最具_投资_潜力、发展_潜力和_竞争力_的城市。 2.重庆简称_渝_,是中国西部惟一的直辖市。 3.重庆雨季集中在_夏秋_,也有“雾都”之称。 4.重庆市常年雨量充沛,但_分配不均_,主要降水量集中在_4_月至_9_月。 5.古代重庆名为_巴_。 6.宋朝时,重庆的名称由_渝州__改为_恭州_。 7.重庆市树为_黄桷树_,市花为_川茶花_。 8.重庆共_40__个区县(自治县、市)。 9.重庆既以山城著称,又以__江城_扬名。 10.重庆要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首先要建成_三中心_、_两枢纽_和_一基地_。 11、把重庆建设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基本标志要求是__资源配置市场化_、__产业结构高级化,市政建设现代化_和_城市管理规范化_。 12、_1949_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成为西南军政委员会驻地,中央直辖市。 13.__1949_年_12_月_11_日,重庆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4.重庆位于我国西南地区,是一个典型_内陆城市_、是中国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_经济中心城市。15._富民兴渝_、_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__是重庆新世纪前20年的战略目标。 16.重庆地处四川盆地东南缘,地貌组合差异大,在地貌构成上,最典型的特征是__山多河多__。17.重庆在民族结构上,全市有__51__个少数民族。 18.重庆境内江河纵横,除_长江__及其主要支流_嘉陵江_、_乌江_之外,还有流域面积在3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__10__条,流域面积在30到5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436条。 19.重庆季节变化的特点是:一是冬__暖__,二是春_早__,三是夏_热__,四是秋_迟__。20.重庆位于北半球_副热带_内陆地区,属于__中亚热带湿润季风__气候。 21.重庆地形复杂,地貌多样,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商品猪肉生产基地。 22.重庆主城区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人口稠密,建筑集中,消耗能源多,人均绿地少,形成了城市的特殊气候:一是__城市热岛_;二是__城市干岛__;三是_城市气候中的降雨__;四是雾在数量上有所减少(年均50天左右),但其化学成分复杂,污染物质增多,对人的危害增大,其水平能见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23.建设“枢纽重庆”,近五年要完成的目标任务之一是:完成“_8小时重庆_”通达工程和“__半小时主城__”畅通工程,奠定沟通东西、联接南北的西部交通枢纽地位。 24.直辖以来,重庆市把_旅游业__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使全该产业呈现出“快速扩张,持续增长,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25.重庆的经济发展呈现很强的__地域分布_特点,即存在_都市发达经济圈_、__渝西经济走廊__和__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__三大板块,各板块发展差异较大。 26.百万移民__是三峡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峡工程涉及的最大的社会重组与经济重建工程。27.1994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议案》,三峡工程正式动工。三峡工程坝址在__湖北宜昌__。 28.三峡水库是一个__峡谷型_水库,水库面积__1084_平方千米,平均水面宽度约1.1千米,水库蓄水175米时,回水末端在重庆__江津市_。据1991年9月至1992年5月长江水利委员会调查,按175米正常蓄水位方案,三峡工程淹没涉及现重庆市__16_个区、县(自治县、市)。 29.今后15年,新重庆肩负着四大任务:__百万移民___、消除贫困、发展经济、___保护环境__。30.重庆生态环境建设的战略目标定位是:保护__国土环境__、保护资源的持久利用、保护生态平衡,成为全社会自觉的行为意识和行动指南,经过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努力,到2050年,把重庆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的示范区和_现代大都市__。 31.重庆民主法制建设的特点是:__权力机关__,行使职权;依法行政,严格执法;__公正司法_,保障改革;政协职能,充分发挥;__基层民主_,继续加强; __党委领导_,统揽全局。

宁德市情概况

宁德市情概况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辖蕉城、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周宁、寿宁、柘荣9个县(市、区)和东侨经济开发区,12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土地面积1.34万平方公里,人口340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46万人,是海西东北冀正在崛起的一座海湾新城。 早在新石器时期,先民们就在这里劳动生息。夏、商、周时闽东属古扬州。三国时属吴国,是吴国造船基地。晋太康三年(即公元282年)设立县治温麻县(治所在今霞浦县沙江镇古县村),唐(623年)改长溪县,唐(836~840年)将长溪县的宁川和古田县东北划为戴德场,933年(五代后唐)升场置县(宁德取宁川之“宁”、戴德之“德”为之定名)。清朝光绪年间三都港开埠设立福海关,是福建最早的海关之一。闽东是革命老区,是长征前全国八大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民国23年(1934年),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闽东苏维埃政府、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邓子恢、陶铸、叶飞、曾志、范式人等在这里领导革命斗争。新中国成立后,设福建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78年3月,改设宁德地区行政公署。2000年正式撤地设宁德市。 宁德位居长三角、珠三角、台湾三大经济区中心位置,是连接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出海口。天然良港三都澳,位扼太平洋西岸国际诸航线的中心位置和中国沿海南北海岸线中心点,处于上海港、深圳

港、台湾基隆港三个大港之间,具有发展成为国家主枢纽港和国际性综合大港的条件基础。 岸线富集。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岸线1046公里,均占福建省的三分之一。三都澳港历史上一直是福建最繁忙的港口之一,20世纪初,被孙中山先生列入《建国方略》,抗日战争前,曾为大半个中国供应“美孚石油”和其它日用品。三都澳口小腹大、不冻不淤,出海口仅3公里,水域面积714平方公里,10 米以上深水域面积174平方公里,深水岸线110公里,是宁波北仑港的5倍,日本横滨港的3倍,超过荷兰鹿特丹港,规划可建3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其中20-50万吨级泊位61个,主航道水深30-115米,50万吨级巨轮可全天候进出。资源丰富。全市可供建设用地90多万亩,可供造地的滩涂面积50万亩。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6条,淡水资源总量达150亿立方米。已投产和在建的水电、火电、核电等总装机达1300万千瓦,风电、LNG电厂、抽水蓄能发电正在加快建设,可为大工业建设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农业方面,宁德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人工养殖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的70%)、茶叶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的5%,其中绿茶产量4.89万吨,红茶产量1.4万吨,白茶产量4840吨)、银耳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和太子参主产区(年产量占全国60%)。茶叶、水产、食用菌、水果、花卉、蔬菜、畜牧等产业已基本形成基地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格局。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了电机电器、食品、

南充市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市情及优势产业情况介绍 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 1."25万平方公里,辖5县、3区、1市,总人口742万,是四川省的第二人口大市。市区建成区面积70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近70万,是四川省“十一五”规划有条件向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迈进的四个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已创建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 南充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建城史有2200多年,春秋战国以来皆为郡、州、府、道、署的治所,涌现出了天文学家落下闳、文学家司马相如、历史学家陈寿、民主革命家张澜、开国元勋朱德、罗瑞卿等名人志士。科教实力雄厚,驻市有西南石油大学、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中川学院等高等院校5所,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10万余人。 南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南充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达成(达州—成都)铁路横贯东西,即将开工建设的兰渝(兰州—重庆)铁路纵贯南北。成南(成都—南充)高速公路、南广(南充—广安)高速公路、南渝(南充—重庆)高速公路和即将开工建设的南巴(南充—巴中)高速公路、南万(南充—万州)高速公路、广南(广元—南充)高速公路,与国道212线、318线在此交汇。南充机场2004年即建成通航,嘉陵江流经南充7个县(市、区)301公里,全江渠化完成后1000吨级轮船可从广元经南充直达长江水域,国家光缆、微波通讯干线纵贯全境,是国家二级交通枢纽城市1和川东北交通通信电力枢纽。南充检验检疫局、成都海关驻南充办事处均可受理相关业务,进出口企业可直接产品送检、报关出口。 南充市场广阔,商贸繁荣。南充历史上一直是川东北地区的商贸重镇和物资集散地,辐射周边3300多万人口。有农资、汽配等专业市场数十个,人才、劳务、技术、证券、房地产市场居全省前列。 2007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93."3亿元,居全省第3位。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市驻市金融机构已达11家,保险机构23家。去年以来,全国第一家村镇银行、第一家惠民贷款公司、第一家外资小额信贷公司相继落户南充,特别是南充美信公司的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