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品牌管理的发展及策略

品牌管理的发展及策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品牌管理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探讨品牌管理的发展历程、品牌管理的策略和品牌管理的未来趋势。
一、品牌管理的发展历程最初的商标出现在中世纪,是一个商人把他的手写签名贴在所售的商品上。
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产品生产数量大幅提高,商标的需要也大增。
20世纪初,许多企业开始注重品牌的传播和管理,逐渐形成了现代品牌管理的雏形。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的许多知名品牌公司开始逐渐注重产品质量、品牌形象、市场定位和广告宣传,例如可口可乐、宝洁、耐克等品牌。
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通过品牌战略和品牌扩展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同时,消费者的需求也开始逐渐多元化,品牌开始注重差异化和多元化。
例如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认为,品牌包括消费者能感到的和无法感到的,苹果公司注重在设计、零件、材料、包装、广告、服务等各方面创造独特的品牌魅力。
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品牌管理开始注重数字化和个性化。
消费者可以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经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和消费者交流和互动,从而有效推动品牌的发展。
二、品牌管理的策略品牌管理的策略可以分为品牌定位、品牌价值、品牌扩展和品牌维护等方面。
1.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指企业通过投入市场调查、市场分析等手段,在竞争对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合适的定位策略。
品牌定位通常涉及市场细分、目标市场和定位语等方面。
如麦当劳定位是“快餐王者”,其定位语是“我就喜欢麦当劳”。
2. 品牌价值品牌价值是指一个品牌对于企业和消费者的真正意义。
品牌价值通常包括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认可度和品牌信任度等方面。
企业要不断提升品牌价值,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投入广告和聚焦品牌故事等方式来实现。
3. 品牌扩展品牌扩展是指企业通过将品牌扩展到新的产品品类、新的市场等方式来增强品牌力量。
目前中国品牌发展的趋势

目前中国品牌发展的趋势
中国品牌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推进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注重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新技术和新服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2. 加强国际化布局:随着“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走向海外市场,加强国际化布局,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3. 营销方式的创新:随着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采用新型营销方式,如社交媒体营销、移动应用营销等,以更好地接触消费者。
4. 提高品牌形象和信誉: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注重品牌形象和信誉,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等措施,不断提升品牌的形象和信誉。
5. 拓展新兴市场: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开始拓展新兴市场,如非洲、拉美和东欧等地区,以寻求更多的商机和发展机会。
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现状

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品牌营销研究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将就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进行展望。
首先,国内品牌营销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学术界,许多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学者都在进行与品牌营销相关的研究工作。他们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案例分析和理论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品牌营销的新观点和新理论,为企业的品牌建设和营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也在不断总结和分享品牌营销的成功案例,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其次,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热点也在不断变化。过去,品牌推广、广告策划等方面是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热点,但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升级,如今品牌价值、品牌体验、品牌创新等方面成为了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热点。研究者们意识到,品牌建设不仅仅是宣传推广的问题,更是需要从品牌的内在价值和消费者的体验出发进行思考和研究。因此,品牌营销研究的热点也在不断迭代和演进。
另外,国内品牌营销研究在方法论层面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以往,品牌营销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实验设计等传统研究方法,难以真实地反映消费者的行为和态度。随着大数据和互联网的发展,研究者们开始尝试利用分析消费者在网络平台上的行为数据,来了解他们对品牌的认知和喜好。此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研究方法,如神经科学和行为实验等,也被应用到品牌营销研究中,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探索品牌认知、情感和购买行为之间关系的可能性。
然而,国内品牌营销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实践落地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虽然有大量的理论研究和成功案例,但很多企业在实际运营中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如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品牌价值、如何提供具有差异化的品牌体验等。其次,由于国内市场的差异性以及消费者行为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成果往往难以适应不同行业和不同目标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最后,国内品牌营销研究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普遍性有待进一步验证和证实。
中国国产品牌的发展现状及优化策略

新视野INSHIYEX96 Mar. 2016 MAGAZINE在全球经济贸易一体化趋势逐渐加强的背景下,自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以来,中外品牌在手机、汽车、家电等各个领域的竞争日渐激烈。
相较之下,国产品牌由于缺乏创新、山寨别国产品、质量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对本土品牌进行准确定位,提高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树立消费者的爱国意识,从而增强竞争力。
一、中国国产品牌发展现状自从7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为我国企业自由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而残酷的竞争及优胜劣汰也随之而来。
我国国产品牌在这种机会与危险并存的情况下各自摸索着一条适合发展的道路。
一些国产品牌也渐渐突出重围,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口碑。
然而,我国的多数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过程中仍然“崇洋媚外”。
比如“苹果”手机在我国引起的阵阵躁动,“爱车一族”对进口高档车的疯狂追求,甚至有很多人连矿泉水都坚持选择进口品牌。
人们对国外品牌的认知、认可程度更是远远超过国内品牌。
在近年来屡屡报道的中国消费者在国外疯狂采购高档奢侈品的对比下,国产品牌中只有“海尔”、“联想”、TCL、“蒙牛”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品牌能够被大家熟知。
可见,中国品牌现状实在令人堪忧。
二、中国国产品牌的现状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品牌,作为能够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承载了一部分人对其产品以及服务的认可。
一个企业品牌要想做大做好,不仅需要企业在自身产品、服务等方面有过硬的质量保证,也需注重顾客对该品牌广泛的认可程度。
结合现实情况,我国国产品牌存在以下问题:(一)品牌意识淡薄、效应不够明显由于我国企业品牌起步较晚,在我们许多人对“品牌”这个词感到陌生的时候,国外品牌已经强势地进军国内市场,占据有利地位。
国内大部分消费者也因此被先入为主地灌输了“国外进口品牌优于国产品牌”的思想。
以手机市场为例,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中提到,“苹果智能移动设备凭借33.4%的市场份额一马当先,超过三星、OPPO、小米等品牌三倍多”。
国内企业品牌管理研究

国内企业品牌管理研究经济一体化使当代世界成为了品牌竞争的时代,企业要获得大的市场份额需不断进行企业品牌管理造就优质品牌。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品牌暴露明显劣势。
本文分析品牌管理作用,发现国内企业品牌管理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标签:品牌;国内企业;品牌管理一、引言自中国加入WTO后,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
“品牌”成为市场中较热门的词汇,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追求品牌。
市场上具有优质品牌的企业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因此,品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减少。
因为即使国内企业不缺少关于企业管理的知识,但由于对品牌管理的认识或者实施措施不到位使对于国内品牌的大量投入付之东流。
二、品牌管理1.品牌管理定义品牌管理是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
本文对于品牌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将品牌视为企业的隐性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所在,企业通过对品牌的创建与运营,挖掘企业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效应和价值,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核心价值。
2.品牌管理的作用(1)品牌管理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
目前,消费者追求名牌产品,使得品牌产品不断增加,顾客对品牌的追求造就了一个个成功的企业。
事实证明,在企业发展初期便将品牌发展以及品牌管理计划作为企业总体战略一部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成长。
(2)品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
品牌作为企业的隐性资源,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便融入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等凸显企业自身的其他元素,品牌成为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代言。
因而,企业在进行品牌管理过程中向社会、市场展现品牌质量、特色的同时也是在宣传企业的服务及企业文化。
(3)品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内企业近几年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企业若要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则需进行品牌管理,寻找正确的品牌定位,以优质的品牌进入细分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论企业品牌管理的发展趋势

论企业品牌管理的发展趋势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已经逐步意识到创建知名品牌的重要性,但还没有意识到品牌价值与品牌资产的经营管理,是一个远比企业有形资产更具市场价值的领域。
当今企业应尽早抢占这一无形的商业地带,把品牌作为资产加以利用和开发。
一、品牌资产与市场营销品牌资产是一种超越生产、商品等所有有形资产以外的价值。
品牌资产是一种同效的商品或服务,挂上不同品牌,消费者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其愿意付出的价格也就不一样。
市场营销是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和欲望为目的,通过市场变潜在交换为现实交换的活动。
凡是旨在实现价值交换的各种人类活动都是市场营销活动,如市场调研、产品分销、促销等企业经营活动。
企业的每一种营销活动都会产生销售量与利润水平在长期性与短期性上的双重影响。
如销售促进活动,能够立竿见影地促进当前产品销售量,增加利润额;塑造企业形象的广告,开发新产品,品牌建立及宣传等活动,则可能要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逐步显示其效果。
企业一般受到追逐最大短期利益的诱惑,在营销投资决策过程中容易做出最大限度地获取当前利益的决策。
我们认为要使中国企业真正明白品牌资产的作用,应及时扭转这种局面,重视对品牌资产的积累与经营。
如果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不进行长期的品牌投资,将使企业营销活动失去生命力。
二、品牌管理的核心内容传统的品牌管理以产品和交易为中心,强调品牌资产。
品牌资产强调产品销售、吸引顾客和与顾客进行交易;顾客资产强调顾客超过产品,强调关系超过交易,强调保持顾客超过吸引顾客。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品牌资产依然具有营销上的现实意义,只是品牌资产的提法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已不够确切与完善。
品牌资产是由品牌形象所驱动的资产,是顾客对品牌的主观的、模糊的评估。
影响品牌资产的三个要素是:品牌知名度、顾客对品牌的态度和企业伦理。
品牌知名度可以通过广告媒体运动、现有顾客的口碑传播等途径来提高。
顾客对品牌的态度包括品牌能够与顾客创造紧密关系或建立情感纽带的所有方面,通过媒体交流和直销等途径可得到促进。
我国品牌战略现状分析

我国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的现状分析1.众多昔日名牌“昙花一现”中外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品牌大战,使刚刚起来的民族品牌受到极大地冲击。
上世纪80年代稍有知名度的品牌,不是被抢注商标,就是被收购、挤垮,即使残留下来的也是惨淡经营,真正发展起来的极为有限,这里典型的案例,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曾在空调界创下奇迹的华宝空调,在1998年被科龙收购,其后的品牌形象就一再下滑。
2.品牌战略已日渐引起国内企业重视,政府的扶持自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时代走向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企业,品牌经营也从无到有。
资料显示,各地各级政府在对名牌的重视程度、组织推进力度、政策措施上有大幅度提升,青岛、深圳、武汉、宁波、沈阳等市对中国名牌企业的奖励为100万元,大连为300万元,对省级名牌的企业奖励为10万元-20万元。
2007年1月8日至1月11日,第40届国际消费电子展(CES)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威尼斯酒店开幕。
在CES上我们名族企业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据了解,今年中国有4000人注册参与CES包括厂商、媒体和观众,在展馆中,有327家参展商,海尔被全球最权威的消费电子行业媒体《TWICE》中国消费电子第一品牌。
3.洋品牌的地位在多数行业仍是难以动摇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面对市场上纷繁的产品,真正能让消费者脱口而出的国内品牌屈指可数,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际上一些大公司纷纷挤入中国市场,一时间中国市场上充斥着“索尼”、“可口可乐”、“飘柔”、“奔驰”等各种国际品牌,这些名目众多的洋名牌猛烈地撞击着中国的名族品牌。
虽然在家电行业,以海尔品牌为首,“康佳”、“长虹”、“TCL”等国产名牌已发展的不错,但同“索尼”、“松下”等名牌相比,仍然存在竞争劣势。
二:民族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进程中如何进行品牌定位1.以科技为后盾,树立“质量第一,以质取胜”的经营理念,品牌的时尚要素,个性化的突出。
品牌管理在中国市场的探索

品牌管理在中国市场的探索品牌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核心,而在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众多潜在消费者的市场中,品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然而,由于历史文化、消费习惯、法律制度等各方面的不同,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管理存在许多特殊性和变化。
本文将探讨品牌管理在中国市场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在这样的市场中有效地进行品牌建设。
品牌管理面临的问题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品牌管理的风险更高。
首先,由于社会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消费者对商品和服务的品质标准普遍较低,所以品牌声誉容易受到影响。
其次,恶意竞争、假冒伪劣等问题也随处可见,这些行为对于品牌的形象和利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再者,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知程度普遍较低,品牌的影响力和忠诚度比西方市场低得多。
所有这些问题都给品牌管理提出了高要求,需要企业在维护品牌利益的同时,注重在市场中树立品牌的形象和口碑。
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品牌建设的挑战也更大。
首先,中国市场的分散性较强,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对品牌的接受程度和需求差异性较大。
其次,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模式也存在很大的差异,不仅格局宏大,而且从区域、层次、年龄、文化等多个维度来看也具有多样性。
甚至在同一城市、同一社群中,个体差异也较大,所以品牌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消费者特点,多方面调整自身发展模式、营销方式、产品创新等策略。
品牌建设应该如何开展品牌应该树立合适的战略方向,以适应中国市场消费者、政策、营销等各方面需求。
如何开展品牌建设过程,如何针对市场特点制定有效的品牌策略,如何跟随消费者市场和品牌形态变化而灵活应对,这些都是品牌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整体品牌策略整体品牌策略需要从品牌定位等基础方面展开。
中国市场的品牌定位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形势、法律法规、文化特点等众多要素。
品牌的差异化定位要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是否紧跟市场变化,目标客户的特征、消费行为等等因素,达到深入挖掘和定位目标消费者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生根发芽,成为独立品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大陆品牌管理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基于国内主要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文回顾了2000-2012年期间发表在中国国内管理类和经济类核心期刊上有关品牌管理的论文,对搜集到的557篇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比较研究。本文首先分别从热点期刊、热点主题和研究方法三个角度对这13年间的品牌管理论文进行了总体概况分析。然后,基于时间序列,将国内品牌管理的研究进程划分为探索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描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热点、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最后,通过网络图分析发现, 其中的品牌研究热点主题与研究方法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国内品牌管理已有研究的不足和空白,并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品牌管理 热点主题 内容分析 网络图 趋势分析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Brand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jor Domestic Papers This paper reviews domestic brand management papers accounting to 557, which published on core journals of the management class and economy class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0-2012. Based on these papers, this paper focuses on content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ies. First of all, according to detailed analysis of three aspects: hot journals, hot topics, research methods, this article depicts a general overview of domestic brand management in this period. Then based on the time series, the study of domestic brand manage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exploration stage、growth stage and maturity stage from which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changes of trends concerning hot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Finally, through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it turns out that there exists a certain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ot topics and research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n these issue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e blank of current domestic brand management and provides new direc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 brand management, hot topic, content analysis,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trend analysis
一、 问题提出 品牌管理研究在西方起步较早,并一度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关注的焦点。宝洁公司在20世纪30年代的企业品牌经理制,美国达彼斯广告公司的广告设计师R?雷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USP 理论,以及后来的品牌形象论、品牌个性论及品牌资产论等,为品牌管理理论的完善做出了贡献。直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专家和企业家才开始真正关注“品牌”。他们借鉴国外品牌管理研究的成果,开始探索适合中国现状的品牌管理模式,尤其是近十年来品牌管理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相关研究逐渐丰富起来。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品牌竞争时代的到来,实业界对品牌管理的重视也进一步促进了品牌管理相关研究的进程。 从2000-2012年这13年期间,中国大陆学者围绕品牌的研究,无论在研究主题还是在研究方法上都大有突破,贡献了较多的成果。然而,目前还没有相关学者对近十年来中国品牌管理的相关研究作出全面的分析和整理,其研究现状和发展脉络及趋势不是很清晰;比如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学者品牌研究热点是什么,忽略了哪些研究主题,研究方法有什么变化等。本文基于以上研究背景对近13年的品牌研究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试图发现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的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为未来研究提供建议。 结合以上研究目的,我们确定了以下五个研究主题: 研究问题一:2000-2012年间研究品牌管理的重点期刊是哪些,这些重点期刊品牌管理论文数量的变化趋势? 研究问题二:2000-2012年间品牌管理研究的热点主题是哪些,相对的研究空白在哪,这些研究主题基于时间维度的变化趋势怎样? 研究问题三:2000-2012年间品牌管理研究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研究热点有何变化? 研究问题四:2000-2012年间品牌管理论文应用各种研究方法的情况以及基于时间维度使用的各种研究方法的变化趋势? 研究问题五:热点研究主题与所用研究方法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 通过以上五个研究问题的分析,力求反应中国大陆近十三年来品牌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 势,找到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和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二、研究设计 ㈠研究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所选取的期刊论文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对论文主题、研究方法等通过建立类目进行编码,对编码类目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并将结果转化为可视化图表予以呈现。具体研究步骤是:选择和确定样本期刊,收集相关文献并研读,筛选样本论文,论文归类和编码,数据分析和结果讨论。
㈡抽样标准与分析单元界定
1、抽样标准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首先确定选刊标准选择样本期刊,之后根据样本期刊名单,通过电子数据库(维普网和中国知网等)以“品牌”为关键词,以全文为搜索范围搜索论文。由三名研究人员在完全理解了本次研究的背景、目的以及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对这些论文进行反复评价,通过阅读论文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以及部分论文的全文,来选择归属于品牌研究范畴的样本论文。具体抽样标准如下:
⑴期刊选择标准 在确定本次研究的期刊样本时,首先参照CSSCI期刊来源选择了与管理经济相关的期刊,然后参考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表”列出的30种期刊。之后又参考2011中文社科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排名,删除影响因子较低的期刊,最终结合专家意见确定28本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样本期刊。值得说明的一点是,本文致力于勾勒近十年来中国大陆品牌研究的发展脉络和全貌,本着尽量多覆盖品牌研究文献的原则,在选择期刊时除了考虑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外也较多考虑其他期刊。
⑵论文选择标准 “中国大陆”品牌研究性论文是指研究区域和研究样本对象是中国大陆的有关“品牌”主题的论文。抽样限定的论文发表时间为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之间,根据本 次研究选取的28本中文期刊,在维普网逐个期刊、逐卷、逐期地进行检索,利用“品牌管理”和“品牌”关键词,以全文为搜索范围来识别相应论文。论文按照“期刊-年份-论文”的路径分类下载存档,进行选择性阅读,通过阅读论文的摘要、引言等内容辨别论文的研究领域,从而将与品牌管理研究不相关的论文删除,将符合品牌管理研究主题的论文作为文献研究样本。
2、分析单元 研究要分析的内容单元包括期刊论文、题目、关键词、摘要、以及通过全文阅读进行归纳的简要备忘录,通过对这些分析单元的编码分析,建立编码类目。
㈢编码类目的建立 研究主要关注期刊类别、论文研究主题、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关联性,因此,初期通过对论文的研读和专家咨询来在以上几个方面建立编码类目。 在初步确定论文研究主题分类标准时, 本文主要参考了国内有关品牌的主流教科书并咨询专家意见。把这些论文按照初步确定的主题分类标准进行归类并且在这些主题之下又划分了二级主题类目,根据初步整理的分类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特点并作出了调整: 首先,有一些研究主题下面的二级类目论文数量较多,比如品牌战略主题下面的品牌延伸和品牌组合,品牌价值主题下面的品牌忠诚作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有必要单独列出来与一级主题类目并列。其次,值得注意是有一些研究方向包含太多细分方向,所以有几个主题涵盖范围较广,例如品牌价值包含了品牌资产和品牌权益这些概念相近的论文,品牌营销这一主题包含了品牌体验、品牌传播和品牌定位这些细分主题。最后,在进行论文主题归类过程中发现一些主流教科书中未提及的新的研究主题,并且论文数量不少,例如品牌社群、品牌生态、品牌危机,咨询专家意见本文把其列入研究主题中。 综上所述,本文最终确定了21个研究主题(见附录)。通过阅读样本文献的题目、关键词和摘要部分来确定论文所属研究主题,选择性精读那些研究主题模糊的论文并且咨询专家意见进行主题分类。在对论文进行主题归类时,如果一篇论文的内容不止一个主题,我们将这些主题都进行统计,因此各个主题的论文篇数加总大于样本论文总数。 研究方法分类方面,本文参照主流管理学刊物投稿时的分类标准以及许德音和周长辉(2004),李东进、任星耀和李研(2010)的研究,并结合本次研究的样本论文特点,把所有论文的研究方法划分为以下五类:①定性研究法,即以访谈、观察等形式获得的定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