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
悬浮剂配方集锦

水悬浮剂
S1OC0285 10.0%;NNO l.0%;扩散剂WPJ 3.0%;拉开粉BX 1.0%;黄原胶0.2%;硅酸镁铝1.0%;乙二醇3.0%;喷雾助剂SILWET625 4.0%;水补足至100%
10%高效氯氰菊酯悬浮剂
高效氯氰菊酯10.0%;亚甲基双甲基萘磺酸钠(分散剂MF)2.0%;亚甲基双萘磺酸盐NNO1.0%;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分散剂YH-2)0.5%;二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嵌段聚合物(农乳1601)2.5%;黄原胶0.1%;乙二醇5.0%;正辛醇0.5%;水补足至100%
40%硫·三环唑悬浮剂
硫·三环唑40.0%;分散剂NN0(亚甲基二萘磺酸钠) 1.2%;拉开粉BX (丁基萘磺酸钠) 0.7%;乳化剂1600#(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 1.2%;膨润土0.6%;增稠剂黄原胶XG 0.3%;防冻剂尿素1.5%;水补足至100%
43%戊唑醇
水悬浮剂
戊唑醇原药43%;润湿分散剂(高分子羧酸盐) 2.5%;增稠剂0.2%;消泡剂0.5%;助磨剂0.5%;水分补足至100%
20%虫酰肼·甲维盐悬浮剂
虫酰肼19.0%;甲维盐1.0%;农乳500#1.0%;宁乳34#4.0%;分散剂NNO 0.9%;增稠剂凹凸棒土1.0%;黄原胶0.1%;乙二醇5.0%;消泡剂0.2%;水补足至100%
20%高效氯氰菊酯·吡虫啉
悬浮剂
高效氯氰菊酯10.0%;吡虫啉10.0%;分散剂MF 2.0%;分散剂NNO 0.5%;分散剂HY-1(苯乙烯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盐和磷酸酯500#) 1.5%;农乳500 1.0%;黄原胶0.15%;乙二醇4.0%;消泡剂0.5%;水补足至100%
2017上半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

2017上半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按照《山东省农药经营告知管理办法》,现将2017上半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如下:
序号 农药产品名称 (含量+有效成分+剂型) 生产厂家 名称 农药登记证号 农药生产许可证号/农药生产批准证书号 农药产品标准号 毒性级别 登记作物 (可另附页) 防治对象(可
另附页) 供货单位
1 25%灭幼脲悬浮剂 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D20092269 HNP22013-A0741 Q/TNHG05-2015 低毒 马尾松苹果树 松毛虫、金纹细蛾 通化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2 5%啶虫脒乳油 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PD20070673 XK13-003-00025 HG3756-2004 低毒 小麦、烟草 苹果树 蚜虫、黄蚜 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
3 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 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D20121561 HNP37091-D3774 Q/37028QHK165-2013 低毒 苹果树 斑点落叶病 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 0.004%芸苔素内酯水剂 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PD20130569 HNP44089-E0499 Q/ZWL013-2013 微毒 小白菜 调节生长 广东植物龙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5 1.8%辛菌胺醋酸盐水剂 陕西省西安嘉科农化有限公司 PD20101188 HNP61002-D4439 Q/JKNH030-2013 低毒 苹果树 腐烂病 陕西省西安嘉科农化有限公司
6 55%氯氰〃毒死蜱乳油 浙江新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PD20083079 HNP33043-A4802 Q/XN012 中等毒 荔枝树 棉花 蒂蛀虫 棉铃虫 北方果蔬 7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 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D20092680 XK13-003-00660 HG/T4463-2012 低毒 梨树、芹菜 黑星病、斑枯病 山东省青岛瀚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青岛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02.03•【字号】青政发[2013]7号•【施行日期】2013.02.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青政发〔2013〕7号)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鼓励科技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青岛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青岛市人民政府令第193号),经市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市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市科技局审核,市政府决定:授予赵法箴、张嗣瀛2人2012年度青岛市科学技术最高奖;授予“我国东部陆架海区海洋动力环境变化及其机制”1项成果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哺乳动物卵母细胞发生的分子调节机制”等6项成果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维生素补充对机体抗氧化能力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等7项成果青岛市自然科学奖三等奖;授予“Ni(Fe)-Al/陶瓷微粒过滤体及梯度涂层技术”1项成果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乳氟禾草灵原药合成”等6项成果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种离子色谱用重金属阳离子分离填料的合成方法和产品”1项成果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三等奖;授予“高亮度LED光源在新型腹腔内窥系统中研发与应用”等13项成果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岩体基坑地下室抗浮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等48项成果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水分散型两性聚丙烯酰胺关键制备技术”等67项成果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授予伊恩·史密斯等3名外籍专家青岛市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希望获奖人员和单位珍惜荣誉,再接再厉,不断取得新成绩。
全市科学技术工作者要向获奖者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市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猕猴桃溃疡病等三种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

猕猴桃溃疡病等三种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控技术作者:周增强,王丽,侯珲,侯波,黄彩霞来源:《果农之友》 2018年第2期针对豫西南猕猴桃上常见的三种主要病虫害溃疡病(图1~图3),褐斑病(图4)和桑白蚧(图5),根据各自的发病规律,初步确定化学防治的时期和用药方案,供生产中参考:1 猕猴桃溃疡病化学防控技术猕猴桃溃疡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猕猴桃生产的细菌性病害,可危害花、枝干、叶片和果实,枝干发病后流红水,树皮纵裂,严重时全株溃烂死亡。
1.1 休眠期(12 月至2 月)12月上旬喷0.136%(质量分数,后同)碧护可湿性粉剂15 000 倍液或5%海岛素水剂600~800 倍液或1%S-诱抗素水分散粒剂6 000 倍液等,增强树体抗冻能力;冬季修剪后(12 月)全园(包括架材)用1∶1∶100 波尔多液或45%代森铵(施纳宁)水剂150~300 倍液或1.8%辛菌胺水剂50 倍液喷雾,同时用 1.6%噻霉酮涂抹剂或2.4%腐殖酸铜涂抹剂封闭剪锯口。
2月上旬全园普喷20%噻菌铜悬浮剂600 倍液或77% 可杀得可湿性粉剂或50% 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600~800 倍预防溃疡病发病。
对轻病树用20%噻菌铜悬浮剂20 倍液喷干、涂抹病斑。
对主干严重发病的重病株从病斑以下30~40 厘米处剪除,将修剪下的病枝带出园外处理(可用10%尿素水溶液喷湿,随机用薄膜盖严)。
再用20%噻菌铜悬浮剂20 倍液涂抹剪口。
1.2 萌芽前(2 月底至3 月初)萌芽前喷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1.8%辛菌胺水剂100 倍或45%施纳宁水剂150 倍液杀灭越冬溃疡病菌等。
1.3 萌芽后(3 月中下旬至4 月上旬)喷20%噻菌铜600 倍液或1.5% 噻霉酮水乳剂500~6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1 000 倍液、80%乙蒜素、68%碱式硫酸铜干悬浮剂800 倍液、46.1%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800~1 000 倍液结合用EM菌剂500 倍液进行灌根处理防治溃疡病。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与防治措施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小麦纹枯病是我区小麦的主要常发病害,近几年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发生较重,2019年我区共种植小麦16万亩,发生纹枯病面积为10万亩左右,济麦22品种发病较为严重,发病早的小麦田减产达到30%左右,严重的出现死株至绝产。
主要的发病时间为3月中下旬。
一、小麦纹枯病症状表现小麦纹枯病纹枯病属于土传的真菌性病害,在小麦各个生长发育时期都能受害,而且主要发生在茎秆和叶鞘上。
小麦发芽感染纹枯病后,芽鞘会变成褐色,发病严重时芽烂掉、小麦茎杆干枯死亡。
长成秋苗至到返青期,这段时间感染病害,叶鞘上面会出现中部呈灰色、叶鞘的边缘有褐色的病斑。
叶片逐渐呈暗绿色水渍状,严重以后会失水干枯发黄,严重甚至死亡。
小麦在拔节后,如果出现感染病害,植株基部叶鞘首先会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随着发病的严重,病斑发展中部呈灰色、边缘呈褐色的云纹状的病斑。
病斑扩大接连成片的,会导致小麦秆茎出现腐烂,病斑侵入小麦茎秆茎壁后,会出现中间呈现灰褐色,四周呈现褐色的接近圆形或者椭圆形病斑,导致茎壁失水死掉,最后病株因缺少养分、水分而干枯死亡,最后出现死株白穗导致小麦减产。
二、小麦纹枯病发生规律小麦播种后开始侵染,在田间的发生、发展可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静止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白穗显症期5个阶段,侵染高峰期为冬前秋苗期和春季返青至拔节期。
1、小麦播种后,病菌侵入秋苗,在三叶期前后开始出现病斑,会形成第一次发病高峰;冬季气温低,病菌活动停止,病情停止发展;小麦返青后随着天气回暖,病菌活动开始增强,但病害增长仍然较缓慢;通过前一阶段的病菌积累,随着气温升高,病菌向茎秆和上部叶片扩展。
小麦拔节后开始出现明显发病,并不断出现纵向感染,横向传染,春季气温升高,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发病。
小麦到拔节后,温度达到10~15°c,降雨增多,是纹枯病害重发的主要原因。
这个时期大部分麦田进入拔节孕穗期,麦苗生长旺盛,植株茂密,通风差,田间将会出现发病高峰。
玉米南方锈病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建议

玉米南方锈病发病症状、发生条件及防治技
术建议
玉米南方锈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靠气流传播,病原菌夏孢子随风(东南风)远距离传播,在温湿度适宜条件下进行多次再侵染,致使玉米叶片布满锈孢子堆,破裂后散发大量孢子进行再传播侵染。
叶片受害后光合作用丧失,严重影响玉米产量。
一、发病症状
玉米南方锈病可以发生在玉米植株的所有地上部组织,主要为害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为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
玉米南方锈病症状与普通锈病有些相似,在叶片上初生褪绿小斑点,很快发展成为黄褐色突起的疱斑,不同的是夏孢子堆生于叶片正面,数量多,分布密集,很少生于叶片背面;夏孢子堆圆形、卵圆形,比普通锈病的夏孢子堆更小,色泽艳黄,覆盖夏孢子堆的表皮开裂缓慢而不明显。
二、发生条件
玉米南方锈病适宜发病气温为15~30℃,相对湿度70%以上,最佳温度24~28℃,阴雨天多流行加快。
据气象部门预报,近期气温20℃~30℃,空气相对湿度75%,阴雨天多,为玉米南方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防治方法
玉米南方锈病发生初期是防治关键时期。
可选用23%醚菌·氟环唑悬浮剂40毫升/亩,或50%丙环唑微乳剂20毫升/亩,或430克/升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或40%唑醚·戊唑醇悬浮剂30毫升/亩,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可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和蔓延。
同时加配适量氯虫苯甲酰胺、甲维茚虫威、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等杀虫剂和叶面肥,可以兼治棉铃虫、玉米螟等穗虫,起到“一控双提”防病治虫增产的效果。
2017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第一季度)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PD20120733
HNP 44015-D3473
Q/GKS19-2013
低毒
番茄
灰霉病
广东广康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5
100克/升吡丙醚乳油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PD20131935
HNP31060-A9161
Q/GHFQ5-2014
低毒
番茄等
白粉虱等
上海生农生化制品有限公司
46
55%氯氰·毒死蜱乳油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PD20142609
HNP32276-A4802
Q/3201NHG041-2013
中等毒
棉花
棉铃虫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47
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
上海沪联生物药业(夏邑)股份有限公司
PD20140920
HNP41058-8523
PD20110161
HNP32276-A5943
Q/3201NHG065-2013
低毒
花生
蛴螬
南京红太阳股份有限公司
21
5%毒死蜱颗粒剂
浙江新农化工
PD20083886
HNP33043-A5111
Q/XN027
低毒
花生
蛴螬
浙江新农化工
22
3%甲氯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
北京富力特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017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第一季度)
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等法规规定,按照《山东省农药经营告知管理办法》,现将2017年福山区农药告知品种公示(第一季度)如下:
设施栽培月季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

张 怡,沈迎春,王 宁.设施栽培月季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4):70-73.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1.04.013设施栽培月季白粉病防治药剂筛选与应用张 怡1,沈迎春1,王 宁2(1.江苏省农药总站,江苏南京210036;2.句容市希望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江苏句容212400) 摘要:月季白粉病是月季种植中的常见病害,严重影响月季产量及品质,威胁月季产业健康发展。
研究了戊唑醇和醚菌酯2种杀菌剂对月季白粉病的田间药效及其对月季的安全性。
结果表明,戊唑醇和醚菌酯对月季白粉病防效较好,防效在62.1%~76.2%之间,其防治效果随用药量增加而递增。
作物安全性试验中,对3个月季品种采用了3个不同浓度试验,16d后与对照无明显差异,表明该产品对月季安全。
生产上用戊唑醇和醚菌酯防治月季白粉病,在发病初期施药,间隔7~10d,连续喷雾2次,配以农业防治措施,可有效控制白粉病对月季的危害,对花农增收效果明显。
关键词:月季;白粉病;戊唑醇;醚菌酯;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S436.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1)04-0070-04收稿日期:2020-05-13基金项目:江苏省农业三新工程项目(编号:SXGC[2017]209);江苏现代农业花卉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创新团队项目(编号:JATS[2018]199、JATS[2019]323);江苏省特经作物安全用药筛选与登记项目(编号:2019-SJ-024、2018-SJZJ002)。
作者简介:张 怡(1988—),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农艺师,主要从事农药登记管理和农药应用技术研究。
E-mail:451773111@qq.com。
通信作者:沈迎春,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农药登记管理和农药应用技术研究。
E-mail:51551289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