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度分析方法的一般概念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一般概念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一般概念

基于性能的设计过程为分为三个步骤:

①按照建筑物的用途以及用户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性能的要求,从而建立一个目标性能;

②根据建立好的目标性能选用一种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法;

③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判断所设计的建筑物能否满足目标性能的要求。一般采用风险率来表示目标性能,因此可靠性分析在评定各项性能上占据着重要的作用。

结构可靠度问题的基本分析方法:

(1)根据具体研究问题,明确可靠度分析中涉及的各个随机变量;

(2)枚举结构延性破坏机构(结构失效模式)的最可能情况;

(3)确定各个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和统计参数;

(4)建立结构失效模式对应的功能函数,计算可靠指标。

响应面法

通过确定性的试验拟合一个响应面来模拟真实的极限状态曲面,即:用一个简单的函数称为响应面函数)或曲面(称为响应面)来代替隐含或复杂的极限状态函数,使计算得以简化。

响应面法源于实验设计,是实验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包括实验设计和回归分析两部分内容,而后应用于结构可靠度的数值模拟,试验设计用来确定抽样点在输入变量抽样空间的位置,要求抽样点数量少,却又能包含抽样空间的有效信息,以保证响应面的精度,中心复合设计法是响应面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回归分析是指确定响应面函数及其系数的过程。

在实际工程中,极限状态函数往往是很难用显式表达出来,响应面法是在设计验算点附近用多项式来拟合复杂的极限状态函数,然后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可靠度,因此响应面法在实际工程的计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蒙特卡洛法的原理是:

对所研究的问题建立相似的概率模型,根据其统计特征值(如均值、方差等),采用某种特定方法产生随机数和随机变量来模拟随机事件,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到问题的解。

(1)根据待求的问题构造一个合适的随机模型,所求问题的解应该对应于该

模型中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等统计特征值;在主要特征参数方面,所构造的模型也应该与实际问题相一致。

(2)根据模型中各个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随机产生一定数量的

随机数。通常我们先产生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通过某种变换转化为服从特定分布的随机数,之后便可进行随机模拟试验。

(3)根据随机模型的特点和随机变量的统计特征,选取合适的抽样方法包括

直接抽样、相关抽样、分层抽样、重要抽样等对每个随机变量进行随机抽样。

(4)按照上面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随机模拟、计算,求出问题的随机解。

(5)统计分析模拟试验的结果,得出问题的近似解以及解的误差估计。

蒙特卡洛法数值分析法

按照统一标准,截面尺寸和材料强度等设计变量均模拟为服从正态分布的

随机变量。本文釆用MATLAB编写非线性数值分析程序,通过随机模拟计算偏压柱的抗力统计参数。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输入各设计变量及材料强度的统计参数及偏心距值。

2、根据偏心受压柱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的概率分布及统计参数进行随机模拟,产生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的样本值。

3、建立截面分层模型,根据混凝土和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应变与曲率的

关系,由平衡条件,通过数值积分得到偏心受压柱的轴力和弯矩的抗力模拟值。

4、重复2、3过程过程N次(N=600)。

5、统计分析上述过程产生的组抗力,得到偏压柱在偏心距为时的抗力

平均值和标准差。

6、给出一组偏心距值,重复以上步骤,便可得到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抗力—曲线,平均值及标准差。

验算点法(JC):

洛赫摩和汉拉斯在研究荷载组合时提出了按当量正态化条件,将非正态随机变量当量为正态随机变量进行可靠度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较为直观、易于理解,是国际安全度联合会推荐(JCSS)推荐使用的方法,又称为JC法。

需要已知验算点的坐标值,但对于非正态随机变量和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其坐标值不能预先求得,所以需进行迭代计算。

JC法可靠指标的具体计算步骤为:

(1)建立所分析问题的功能函数;

(2)明确抗力和各效应随机变量的概率统计特征;

(3)用验算点法(JC 法)计算可靠指标β。通过EXCEL 软件编制验算点(JC)法计算程序,进行迭代和循环引用计算。当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停止迭代:(1)最多迭代次数——100 次;(2)前后两次β值的最大误差小于0.00001。

BP人工神经网络

采用计算机来模拟生物体中神经网络的某些结构和功能并应用于工程领域,是人工智能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方法之一。人工神经网络是由许多神经元组成,权系数在神经元之间起到连接作用,能从已知数据中自动进行归纳提取这些数据的内在关系,可以用来预测未知输入样本的输出结果。表现出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人工神经网络是基于误差反向传播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即网络,它能够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连续函数

最大熵原理

1957 年由Jaynes(1957)提出的,熵的物理含义为:系统向外界表现的不确定性程度越小,系统的信息熵越小,但系统的信息量就越大;与此相反,系统向外界表现的不确定性程度越大,系统的信息熵越大,但系统的信息量越少。因此,如果一组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在边界条件下使其信息熵最大,则应对边界条件具有“最小偏见”的,这实际上是个优化问题,即最大熵原理的定义。

随机有限元法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具有确定性物理模型的结构可靠度,可先确定极限状态函数中每项参数如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等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再通过有限元分析求出结构的随机反应,如结构反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继而可根据常用的可靠度计算方法比如一次二阶矩法求出结构的失效概率,

但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得出结构抗力及作用效应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类型,同时也很难建立起明确的功能函数。这时可通过随机有限单元法来计算,即采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与有限元相结合,经过大量的模拟,分析、判断每次模拟后结构是否失效,累积总的失效次数,最后算出总的失效次数与总模拟次数的比值,即为结构的失效概率。

随机变量的选取及其统计特征

Q:如何建立套筒灌浆连接的抗力和作用效应的概率模型,分析其分布规律和有关统计参数?

(1)抗力分析《建筑结构统一标准》

目前往往采用间接分析方法,即对影响抗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然后根据各因素与抗力之间的函数关系,釆用误差传递公式就可以求得抗力的统计特征值。

影响结构构件抗力变异的因素很多,以混凝土而言,加载速度、加载龄期、养护条件等因素都对其抗力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现行结构设计规范的强度公式中主要包括材料性能及截面几何尺寸。因此,这里主要讨论三大因素:材料性能的不定性、几何参数的不定性和计算模式的不定性

确定构件计算模式不定性需首先计算每个构件承载力实测值与计算值的比值,再按照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平均值和变异系数,由此得出计算模式不定性的平均值(μkP)和变异系数(δkP)。

(2)荷载效应的统计特征

有关荷载的统计参数由建筑结构统一标准编委会荷载组根据调查统计资料进行分析求出。

一是随机变量概型,如与时间无关的永久荷载作用;二是随机过程概型,如与时间相关的可变荷载作用——楼面活荷载、风荷载等。

现阶段我国将各类型可变荷载作用模型均取为平稳二项随机模型。其主要特点是随机过程任意时点分布都是相同的,不随时间变化。它的优点是分析简便;缺点是在任意时段内假定作用不变化,不符合临时性活荷载的实际情况以及人为确定任意时段持续时间的划分,不尽科学。

各种永久作用性质不同,概率分布也不相同,须采用不同的随机变量模型进行模拟。在显著水平 =0.05 下,恒载G 服从正态分布概型,故对结构或结构构件自重采用正态分布概型。

(3)功能函数 Z=R-S

混凝土偏心受压柱的可靠度分析

对于混凝土偏压柱的可靠度分折,其关键的问题是构建一个什么样的极限状 态方程,即怎样去建立一个破坏准则。

例子:

1、以管片实测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允许裂缝宽度作为达到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

标志Z=R-S=00fmax min =-ωω 最大裂缝宽度的实测值

2、忽略次要影响因素,其余统计量均采用实验数据中的统计值。

或根据规范规定取值,视为常量。

敏感性因素分析

分析结构静强度可靠度计算中的敏感性因素。每个随机变量用各自的概率分布形式和相应的分布参数描述。研究结果表明:结构的静强度可靠度指标对外荷载比对抗力的取值更为敏感,特别是当荷载的变异系数较大时尤为如此。

由于结构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是用随机变量来描述分析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用分布形式、均值、方差等来描述随机变量,通过对包含随机变量的安全余量方程的计算来完成的。因此,分析各随机变量的均值及方差变化对系统可靠度的影响,即可进行敏感性因素分析

结构静强度可靠性计算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因素,包括结构抗力、材料强度、结构计算模型、荷载取值等。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对可靠度U分析结果的影响各不相同,即U对这些不确定性量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按上述方法对一简单刚架结构静强度可靠性计算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进行分析,以确定U对哪些量的变化最为敏感。为此假设:

1)结构由理想弹塑性材料构成;

2)结构失效是由一系列塑性铰的出现而导致的,塑性铰只在构件连接及集中荷载作用处形成;

3)不考虑构件的稳定等其它失效方式。

结构的失效模式

在结构按极限状态设计法设计的理论中,结构构件有各种不同的极限状态或者是失效模式,如拉、压、弯、剪、扭等。但是在结构体系的可靠性分析中,需要将构件的这些失效模式进一步理想化成下述三种形式。

(1)延性失效

这种构件在达到极限状态前表现为弹性,达到极限状态后则表现为塑性,但是能够维持其承载能力不变。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弯构件(适筋梁),大偏心受压构件及受拉破坏的塑性铰,均可以归为此类。

(2)脆性失效

这种构件在达到极限状态前表现为弹性或者弹塑性,达到极限状态后则表现为脆性破坏,丧失其承载能力。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受弯构件(超筋梁),小偏心受压构件及受压破坏的塑性铰等均可以归为此类。

(3)弹性失效

这种构件在达到极限状态(过大变形)表现为弹性。

结构系统可靠度分析的数学模型

(1)串联系统

由构件组成的串联系统中任何一个或更多个构件的失效将造成整个体系的失效;因此,这样的体系中没有多余构件,亦可称为“最弱连杆”体系,如静定结构的析架,其体系的可靠度是要求所有构件都不失效。

(2)并联系统

由构件平行连接成的并联系统中,只有全部构件都失效,结构体系才会总失效,

只要结构体系中任何一个构件不失效,这个结构体系仍处于安全。这种并联体系显然是一个超静定结构。

(3)混联系统

实际的超静定结构通常有多种失效模式,每一种失效模式可模型化为一个并联系统,而每一个并联系统的失效都将导致整个结构系统的破坏,所以,这些并联系统又可以组成一个串联系统,这就是结构的混联系统。其结构体系的失效概率或不失效概率分别按上述并联和串联系统考虑。一般结构体系中的各个构件,均由同一材料组成,而在各失效模式中均有相同的构件,故在混联系统中,不仅各构件之间有相关性,且各失效模式之间也存在相关性。

可靠度指标β的计算

内容分析法(整理)复习过程

内容分析法(整理)

内容分析法(整理) 1.定义: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2. 在内容分析法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众多研究者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进入内容分析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理论研究的开展,产生了许多关于内容分析的定义。 1952年,美国传播学家伯纳德·贝雷尔森(Bernard Berelson)将内容分析法定义为“一种对具有明确特性的传播内容进行的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霍尔斯蒂(Holsti)在对包括书面和口头的所有交流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后指出:“内容分析法是系统地、客观地描述信息的特征”。同时为内容分析确定了三个主要目标:描述传播特征,推测传播者的意图以及传播效果。 定义二:“内容分析是为了测量某些变量而以系统、客观和定量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传播过程的一种方法。”(Kerlinger) 定义三:“内容分析是一种揭示社会事实的数据调查方法,在这种方法中,通过对一个现存内容进行分析而认识它所产生的联系、发送者的意图、对接收者或社会情境的影响。”(阿特斯兰德) 为了克服以上定义“过窄”、“有局限性”等缺陷,美国学者克里朋多夫给出如下定义:

内容分析是系统、客观和定量地研究传播信息并对信息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做出推断。 这个定义简洁地包含了一些内容分析法的基本概念:数据、情境、研究目的(推论)、信度(可重复)和效度。 3.应用领域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主要以各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方法。早期的内容分析法源于社会科学借用自然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历史文献内容的量化分析。 二次大战后,新闻传播学、政治学、图书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军事情报机构一起,对内容分析方法进行了多学科研究,使其应用范围大为拓展。 4、内容分析法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法在很多方面都不同于传统方法,例如,从方法属性看,它虽然被列为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但明显受到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影响;从方法特点看,它既有独特的个性,又处处显示出交叉性、边缘性、多样性……从以上定义来看,众学者基本认同内容分析法具有以下三个关键特性。 1.系统性 是指内容或类目的取舍应依据一致的标准,以避免只有支持研究者假设前提的资料才被纳入研究对象。因此,首先,被分析的内容必须按照明确无误、前后一致的原则来选择。选择样本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每个项目接受分析的机会必须相同。其次,评价过程也必须是系统的,所有的研究内容应以完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通用的可靠性设计分析方法 1.识别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在明确产品的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以前,首先要识别产品的任务剖面、寿命剖面和环境剖面。 (1)任务剖面“剖面”一词是英语profile的直译,其含义是对所发生的事件、过程、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的描述。显然,事件、状态、功能及所处环境都与时间有关,因此,这种描述事实上是一种时序的描述。 任务剖面的定义为:产品在完成规定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它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故障的判断准则。 对于完成一种或多种任务的产品,均应制定一种或多种任务剖面。任务剖面一般应包括:1)产品的工作状态; 2)维修方案; 3)产品工作的时间与程序; 4)产品所处环境(外加有诱发的)时间与程序。 任务剖面在产品指标论证时就应提出,它是设计人员能设计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产品的最基本的信息。任务剖面必须建立在有效的数据的基础上。 图1表示了一个典型的任务剖面。 (2)寿命剖面寿命剖面的定义为: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寿命剖面包括任务剖面。 寿命剖面说明产品在整个寿命期经历的事件,如:装卸、运输、储存、检修、维修、任务剖面等以及每个事件的持续时间、顺序、环境和工作方式。 寿命剖面同样是建立产品技术要求不可缺少的信息。 图2表示了寿命剖面所经历的事件。

(3)环境剖面环境剖面是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对产品的使用或生存有影响的环境特性,如温度、湿度、压力、盐雾、辐射、砂尘以及振动冲击、噪声、电磁干扰等及其强度的时序说明。 产品的工作时间与程序所对应的环境时间与程序不尽相同。环境剖面也是寿命剖面和任务剖面的一个组成部分。 2.明确可靠性定性定量要求 明确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新产品开发过程中首先要做的一件事。产品的可靠性要求是进行可靠性设计分析的最重要的依据。 可靠性要求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定性要求,即用一种非量化的形式来设计、分析以评估和保证产品的可靠性;第二类是定量要求,即规定产品的可靠性指标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可靠性定性要求通常以要求开展的一系列定性设计分析工作项目表达。常用的可靠性定性设计工作项目见表1。

人力资源——工作分析概念整理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概述 1.工作分析概念 职位分析,岗位分析或职务分析,指的是获取与工作有关的详细信息的过程,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劳动环境及任职者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的过程。 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建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前提,也是各项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必须依据的文件,其分析质量对其他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工作分析的内容一般可以概括为两大方面,一是确定工作的具体特征,二是明确工作,对任职人员的各种要求,即工作规范条件。 根据这些工作信息,制定出工作描述和工作规范两类的文件,工作描述是有关工作本身的文件,他明确工作的内容,职责和环境。工作规范是有关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资格的文件说明,完成该项工作的人员应该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其他工作规范。 工作分析要根据工作目标,工作流程,组织战略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放下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①工作组织建立,工作分析首次被正式引入。 ②在工作岗位产生时。 ③当工作由于新方法,新工艺或新系统的产生,而发生重要变化时。 工作性质发生变化的时候,最需要进行工作分析。

1.2工作分析的作用 工作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工作分析被称为人事工作者所从事的所有各种活动的基石。几乎所有人力资源计划或方案甄选,绩效评价,培训和开发,工作评价,薪酬决策,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设计以及人力资源规划等,都需要通过工作分析获得某些类型的信息。 1、工作分析是招聘和甄选工作的基础,人力资源的招聘和甄选工作就是试图识别和雇佣最合适的求职者。 2、工作分析为培训和开发方案的制定奠定基础,无论是哪种方案都需都需要培训能够明确认识到被培训的工作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也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培训,能够为雇员有效的完成工作做好准备。 3、工作分析为绩效评价工作奠定基础。绩效评价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获取每位职雇员完成工作的状况方面的信息,奖励那些绩效好的雇员,使他们继续保持这种绩效模式,同时也促使那些绩效水平较差的员工改进绩效。 4、工作分析为报酬决策奠定基础,大多数组织都会把每项工作对组织的相对价值或重要性作为薪金比率的基础。 5、工作分析为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容,就是把个人的技能和愿望与组织内已经存在的或者将来会出现的机会匹配起来。 6、工作分析为人力资源规划奠定基础,在人力资源规划过程中,规划者首先要分析一个组织在某一动态环境中的人力资源需求,然后再通过执行某些相应的活动来帮助组织适应这种变化。 1.3工作分析对直线管理者的重要作用 1、管理者为了了解工作的流程,就必须要掌握与自己所管理的工作群体中的所有工作相关的详细信息。 2、管理者需要通过了解工作要求来做出明智的雇佣决策。

第4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典型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4.1 系统及系统可靠性框图 4.1.1概述 所谓系统是指为了完成某一特定功能,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 在可靠性研究中,按系统是否可以维修可以将系统分为不可修复系统和可修复系统。不可修复系统是指系统一但失效,不进行任何维修或更换的系统,例如日光灯管、导弹以及卫星推进器等一次性使用的系统。不可修复是指技术上不能修复、经济上不值得修复,或者一次性使用不必要再修复。可修复系统是指通过修复而恢复功能的系统。机械电子产品大多数都是可修复系统,但不可修复系统相对可修复系统来说简单得多,而且对不可修复系统的研究方法与结论也适用于可修复系统,同时是研究可修复系统的基础。 4.1.2系统可靠性框图 系统是由若干个彼此有联系的而且又能相互协调工作的单元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各个单元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为了分析系统的可靠性,就必须分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关系,首先要将所要分析的系统简化为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在由物理模型进一步得到参数和设计变量的数学模型。 对于复杂产品,用方框表示的各组成部分的故障或它们的组合如何导致产品故障的逻辑图,称为可靠性框图。可靠性框图可以用来评价产品或系统的设计布置以及确定子系统或元件的可靠性水平;可靠性框图和数学模型是可靠性预测和可靠性分配的基础。 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如何建立可靠性框图。 例4.1 如图4.1所示是一个流体系统工程图,表示控制管中的流体的两个阀门通过管道串联而成。试确定系统类型。 图4.1两阀门串联流体系统示意图

解要确定系统类型,要从分析系统的功能及其失效模式入手。 1.如果其功能是为了使液体通过,那么系统失效就是液体不能流过,也就是阀门不能打开。若阀门1和阀门2这两个单元是相互独立的,只有这两个单元都打开,系统才能完成功能,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3.2a)所示。 2.如果该系统的功能是截流,那么系统失效就是不能截流,也就是阀门泄漏。那么可以看到,要是系统完成预定功能,要求两个阀门至少有一个正常,因此,该系统的可靠性框图如图 3.2b)所示。 a)功能是流体流通时的串联系统可靠性框图b)功能是截流时的并联系统可靠性框图 图4.2 系统可靠性框图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到:对于同样一个系统,如果它所完成的功能不同,或者定义它的失效状态不同时,其可靠性框图的形式可能时不同的。 例4.2 如图4.3所示是电路中经常使用的并联电容器电路图。从可靠性角度讨论该系统的类型。 图4.3 并联电容器系统图 解:如果所设计的系统在电容器短路时失效,显然,任何一个电容器的失效均会导致该电路的失效,因此,从功能关系来看,该电容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是一个串联系统。如图4.4a)所示。 如果所设计的系统在电路开路时失效,显然,只有全部电容器均失效才会导致该电路的失效,因此,从功能关系来看,该电容器系统的可靠性框图是一个并联系统。如图4.4b)所示。 图4.4 电容系统可靠性框图 讨论题:一个系统由完全相同的三台设备组成,在工作期间系统的负载水平(功能)不同。可以将这项任务分为3个阶段,各个阶段的负载情况是第一阶段必须至少有一阀门阀门 输输 阀门 输 阀门 输 1 2 n a) 串联模型b) 并联模型 1 2 n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PROCEEDINGS,Annual RELIABILITY and MAINTAINABILITY Symposium(1996) 可靠性数据分析的计算方法 Gordon Johnston, SAS Institute Inc., Cary 关键词:寿命数据分析加速试验修复数据分析软件工具 摘要&结论 许多从事组件和系统可靠度研究的专业人员并没有意识到,通过廉价的台式电脑的普及使用,很多用于可靠度分析的功能强大的统计工具已经用于实践中。软件的计算功能还可以将复杂的计算统计和图形技术应用于可靠度分析问题。这大大的便利了工业统计学家和可靠性工程师,他们可以将这些灵活精确的方法应用于在可靠度分析时所遇到的许多不同类型的数据。 在本文中,我们在SAS@系统中将一些最有用的统计数据和图形技术应用到例子的当中,这些例子主要包涵了寿命数据,加速试验数据,以及可修复系统中的数据。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创新性软件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解决问题的需要,毫无疑问,计算密集型技术在可靠性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的趋势将会继续扩大。 1.介绍 本文探讨了人们在可靠性数据分析普遍遇到的三个方面: 寿命数据分析 试验加速数据分析 可修复系统数据的分析 在上述各领域,图形和分析的统计方法已被开发用于探索性数据分析,可靠性预测,并用于比较不同的设计系统,供应商等的可靠性性能。 为了体现将现代统计方法用于结合使用高分辨率图形的使用价值,在下面的章节中图形和统计方法将被应用于含有上述三个方面的可靠性数据的例子中。2.寿命数据分析 概率统计图的寿命数据分析中使用的最常见的图形工具之一。Weibull 图是最常见的使用可靠性的概率图的类型,但是当Weibull概率分布并不符合实际数据的时候,类似于对数正态分布和指数分布这一类的概率图在寿命数据分析中也能够起到帮助。 在许多情况下,可用的数据不仅包含故障时间,但也包含在分析时没有发生故障的单位的运行时间。在某些情况下,只能够知道两次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例如,在测试大量的电子元件时,如果记录每一个发生故障的元件的故障时间,那么这可能不经济。相反,在固定的时间间隔内

内容分析法

摘要:内容分析法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并且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经济管理领域。本研究对其定义、特点和概念框架进行了阐述,且就其在企业管理领域中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内容分析;概念框架;应用方法 1. 引言 内容分析是一种集定量和定性为一体的研究方法,就其定义而言,许多学者从其自身研究的角度进行了阐述,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 2.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 总体而言,韦伯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指出了内容分析方法所具有的五大优点[3]: 1)内容分析法的操作对象,是基于人类交流的文献来直接加以操作的;2)同时对文献进行定量和定性操作;3)由历史文献所产生的文化指标,构成了可以跨越数个世纪之久的可靠资料;4)文化指标可用来对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变迁之间的相互关系,作定量的评估;5)产生的是“非干扰性变量”,因而不至于使得研究对象受到干扰 这里特别提到了文化这一指标,是由于格伯纳将内容分析法用于建立文化指标,以从事他的“涵化分析(cultivationanalysis,也被称为教养分析)”,且作为传播效果方面一个里程碑式的研究,文化指标这一优点得到了许多传播学学者的认同。内容分析的“非干扰研究”这一优点,对于系统性的研究非结构浩繁资料而言,被广泛认可,并且这一研究特点是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所不具备的。 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尤其局限性,内容分析方法也不例外,李本乾教授就将内容分析方法的局限概括为以下两点: 1)不能作为推断媒体传播效果的惟一依据 2)研究结论受制于所使用的定义和分类构架 3.内容分析法的概念框架 内容分析法的概念框架可以从6个方面来概括,即文本、研究问题、情境、分析构念、推论及验证证据 3.1 文本 文本(text)是经过阅读和重构后的产物,是基于人、且因人而异的表达符号(symbolic qualities),而内容分析就是从文本开始的。一方面,分析者大多数面对的是单向传播的资料,比如,新闻记者按照自身的理解、思路和意图所攥写的报道。另一方面,内容分析者需要考虑到文本的来源,如作者、传播者,是否已经意识到分析者所要考察的内容,而对文本内容进行故意扭曲。例如,访谈者如果意识到了访谈结果对其产生的影响,就会选择性地来回答问题,如此就需要分析者从访谈者自身利益的情境出发,来理解访谈者的回答。 3.2 研究问题 研究问题是内容分析者需要从文本中推论出来的目标。通常,对于这些问题,内容分析者在研究的初期,就会有几个无法确定的备选答案。而内容分析就是为了得到这种文本之外的“言外之意”,研究者从文本出发,推论的是文本外的特征或文本外的现象。内容分析者先确定研究问题,而后开始着手调查,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效率。带着问题分析文本总是更有效率;二是作为实证基础。以分类和统计为基础的一系列总结是围绕文本特性的归纳,离开了溯因推论,它们本身无法解答内容分析的研究问题。 3.3 情境 情境是分析者自己构建的关于文本的概念环境,文本只有在使用它们的情境中才具有意义。内容分析的“言外之意”一定是依托于为了解答研究问题构筑的情境之上。不同领域的内容分析者都有其情境限定的体系,此外,资料的作者、受众、其他受益人也有其情境限定

浅析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

浅析什么是分析法学的概念分析? 一、法律概念分析的意涵 法律的概念分析作为法律哲学的一种研究方法是随着现代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在法律哲学中的应用而出现的,是哈特《法律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Law) 开创了自觉地对法律进行概念分析的先河。在论证的结构上,本部分首先介绍Scott J. Shapiro 关于law、the law 和law的明确区分,然后再分析哈特的《法律的概念》及其后记( Postscript) 中所隐含的区分,以此来总结法律是什么?这个提问方式或概念分析指的是什么。下一部分再讨论德沃金语义学之刺的论证及法律实证主义的回应,主要是哈特的回应。这两部分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分别讨论概念分析是什么和不是什么。首先从《法律的概念》开始讨论关于law 的各种用法的微妙含义。 二、概念分析与语词分析: 对德沃金语义学之刺的回应 Brian Bix 认为,概念性定义( conceptual definitions) 瑐瑥可以指向三个不同的对象: ( 1) 追踪并解释语言用法( linguistic usage) ; ( 2) 发现一个概念的重要性( significance) ,而这个重要性隐藏在我们关于用法的实践与制度中; ( 3) 概念性定义也能够强加一个道德的标准,而这个 意义; 第二种主要涉及到对实践的总结与判断,在道德上至少是

有可能( 或意图) 中立的; 而第三种则对道德判断是开放的。Brian Bix 指出,概念分析与用法相连,但是这个联系是松散的。尽管如此,但是也会导致混淆,即认为讨论法律是什么?就是探寻语言的用法,这就是德沃金语义学之刺的论证。这个论证实际上就是认为,实证主义把What is law?与What is thelaw?等同起来,而德沃金认为这样是行不通的,它无法解释并解决法律中 样的主张吗? ( 一) 德沃金语义学之刺的论证 德沃金为论述的需要而建构了一种他所批评的靶子,即法律的单纯事实观点( the plain-factview of law) ,他把其描述为: 法律只是依赖于单纯历史事实( plain historical fact) 的事物,关于法律的唯一明智的分歧是关于法律机构在过去实际上所做之决定的经验分歧( empirical disagree-ment) ,而我称之为理论分歧( theoretical disagreement) 的东西被认为是虚幻的,且最好被理解为关于法律应当是什么而非关于法律是什么的看法。德沃金还认为,他在《法律帝国》中所举的四个样本案例似乎构成了单纯事实观点的反例: 在这些案件中的论证似乎是关于法律的,而非关于道德或忠诚或修补( not morality or fidelity or repair) 。因此我们必须提出关于单纯事实观点的如下挑战: 为什么这一观点坚持[理论分歧的]出现( appearance) 在此仅是一种幻觉呢? 某些法律哲学家提出了

可靠度分析方法的一般概念

精心整理基于性能的设计过程为分为三个步骤: ①按照建筑物的用途以及用户对建筑物的需求来确定性能的要求,从而建立一个目标性能; ②根据建立好的目标性能选用一种合适的结构设计方法; ③对各项性能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判断所设计的建筑物能否满足目标性能的要求。一般采用风险率 (1 (2 (3 (4 在实际工程中,极限状态函数往往是很难用显式表达出来,响应面法是在设计验算点附近用多项式来拟合复杂的极限状态函数,然后用一般的可靠度计算方法计算结构可靠度,因此响应面法在实际工程的计算当中得到广泛应用。 蒙特卡洛法的原理是: 对所研究的问题建立相似的概率模型,根据其统计特征值(如均值、方差等),采用某种特定方法

产生随机数和随机变量来模拟随机事件,然后对所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得到问题的解。(1)根据待求的问题构造一个合适的随机模型,所求问题的解应该对应于该 模型中随机变量的均值和方差等统计特征值;在主要特征参数方面,所构造的模 型也应该与实际问题相一致。 (2)根据模型中各个随机变量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随机产生一定数量的 随机数。通常我们先产生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然后通过某种变换转化为服从 (3 (4 (5 1 2 3 4、重复2、3过程过程N次(N=600)。 5、统计分析上述过程产生的组抗力,得到偏压柱在偏心距为时的抗力 平均值和标准差。 6、给出一组偏心距值,重复以上步骤,便可得到混凝土偏心受压柱截面抗 力—曲线,平均值及标准差。

验算点法(JC): 洛赫摩和汉拉斯在研究荷载组合时提出了按当量正态化条件,将非正态随机变量当量为正态随机变量进行可靠度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较为直观、易于理解,是国际安全度联合会推荐(JCSS)推荐使用的方法,又称为JC法。 需要已知验算点的坐标值,但对于非正态随机变量和非线性极限状态方程,其坐标值不能预先求得,所以需进行迭代计算。 JC (2)BP 1957 则应对边界条件具 有“最小偏见”的,这实际上是个优化问题,即最大熵原理的定义。 随机有限元法 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具有确定性物理模型的结构可靠度,可先确定极限状态函数中每项参数如作用效应和结构抗力等的统计参数和概率分布;再通过有限元分析求出结构的随机反应,如结构反应的平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通用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分析方法研 究(通用版)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铁也渐渐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地铁的供电系统是否安全和可靠运行直接影响到地铁的安全运行和稳定性能。随着地铁线路不断增设,地铁的供电系统也越来越复杂化,出现故障的可能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地铁的供电系统出现故障,会直接导致城市地铁运输功能的失灵,可能会危及乘客的生命和安全。因此,本文重点对地铁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地铁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能。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 一、地铁供电系统的概述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人口密度也在不断增

加,人们对地铁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强,地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由于地铁具有运行速度快、旅客运送量大、车次多、方便舒适等优点,所以被众多国家所使用,缓解了城市大部分的交通压力。因此,我们对地铁可靠性、安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铁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对地铁列车的安全可靠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供电系统是地铁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系统的安全可靠是地铁正常运行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二、地铁供电系统的组成部分 地铁供电系统是为地铁车辆提供电能运行动力的系统。地铁供电系统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是高压的供电系统,高压供电的系统的供电方式有三种:集中式供电、分散式供电和混合式供电。集中式供电具有可靠性高、便于统一调度管理、施工方便、维护简单、计费便捷等优点,但投资比较大。分散式供电方式一般会受外部电网影响,可靠性相对差一些。混合供电方式集中了前两者共同的优点,但是增大了复杂性。所以,三种供电方式各有其自身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地铁运行及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而

分析法学派概念

分析法学派基本观点:以功力主义和实证主义为基础,注重对实在法的概念和逻辑的分析,找出法律的正确适用。 分析法学派代表人物:边沁、奥斯汀 分析法学派产生背景:18世纪中后期,法国正处于大革命的前夜,美国忙于独立战争,德国甚至还是一个四分五裂,邦国林立的版图,没有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只有英国在1689年光荣革命以后,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大刀阔斧的重商主义政策刺激了国内经济和海外贸易兴起,圈地运动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本,并使得失去土地,背井离乡的农民成为了资本家们现成的大量劳动力,海外殖民运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广阔市场,产业革命的一切条件都逐渐成熟。1765年瓦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蒸气机开启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篇章,工厂手工业逐渐为机器大工业所取代了。正如马克思所说,“每一个人都疯狂地前往东方寻找黄金”。在产业革命的疯狂氛围中,人们的价值观也发生着变化,人们不再关心自然法中的永恒正义是什么,法律应该是怎么样丝毫提不起他们的兴趣,正如边沁的话:“说起自然法,它只不过是空洞的术语罢了。”人民只想着作为现实行为规范的实在法如何保护自己的私有财产并为追求更大利益开辟道路。抽象的自然权利衰落了,功利主义成为了不可阻挡的社会思潮。而此时边沁为代表的与功利主义密不可分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应运而生。 分析法学派是指将眼光转向现实的法律现象,以功利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以实证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以边沁、奥斯汀为主要代表,在实在法材料的基础上进 行概念分析、逻辑分析等种种分析的西方法学流派。到了19世纪,哲理法学派、分析法学派、历史法学派逐渐取代了“日益没落”的自然法学派而成为19世纪的三大法学流派。

定义判断--要素分析法

定义判断----要素分析法 解答定义判断题目,最快捷并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要素分析法,但是怎样准确应用要素分析法呢?整体上来讲,主要可以分为主体、客体、主观要素、客观要素四个方面。主观要素主要指目的、目标等,客观要素则指使用的手段、方式、方法和达到的效果等。我们在考试中可以简化为“六W”,即who、when、where、what、how、why。利用六个要素对定义进行分析:谁、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特别强调的是,一个定义往往是某几种要点的自由组合,不同的定义,其要点类型不同。同时,并不是每一个定义都要应用到六个要素的,要根据给定的定义内容,分析定义所包含的要素,有些题目甚至可以仅用一个要素就可解题。 单定义判断是行测考试中定义判断的主要考查题型,下面老师就单定义判断的要素类型和解题技巧做一重点介绍。 【例1】(2011年国家第94题)行政指令是指行政主体依靠行政组织的权威,运用行政手段,包括行政命令、指示、规定、条例及规章制度等措施,按照行政组织的系统和层次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描述不属于行政指令的是()。 A、体育局局长签发嘉奖令,表彰在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运动员和教练员 B、消费者协会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正式发布《太阳能热水器选购指南》 C、市教育局紧急电话通知,要求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 D、市消防大队对未经消防设计备案擅自施工的违法工程下发《择邻改正通知书》 【答案】B 【解析】分析定义,“who”是行政主体;“how”是“依靠......措施”和“按照......和层次”;“what”是“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方法”。观察四个选项,B项“消费者协会”不是行政主体,不符合“who”的条件。题目要求选择“不属于”的选项,故选B。 【例2】(2008年国家第66题)立体农业是指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 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轮种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立体农业的是()。 A. 甲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植大豆 B. 乙在自己承包的鱼塘不但养鱼,还种植了很多莲藕 C. 丙在南方某地区承包了十亩稻田,特意引种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D. 丁前年承包了-座山,他在山上种植了大量苹果树,并在山上养殖了大量蜜蜂 【答案】A 【解析】分析定义,“who”是“农作物符合群体”;“how”是“在时空上”“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观察四个选项,B项“鱼”、“莲藕”不是农作物,不符合“who”;C项只有一种农作物“水稻”,不符合“how”;D项“苹果树”不是农作物,不符合“who”。A 项既符合“农作物”,又是“玉米”、“大豆”两种不同的农作物。故选A。 【例3】(2010年425联考第第63题)角色过载冲突是指一个人的角色要求太多,工作量太大,不可能完成所有角色所要求的工作时所面临的冲突。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角色过载冲突的是()。

可靠性失效解析总结计划常见方法总结计划.docx

可靠性失效分析常见思路 失效分析在生产建设中极其重要,失效分析的限期往往要求很短,分析结论要正确无误,改进措 施要切实可行。 1失效分析思路的内涵 失效分析思路是指导失效分析全过程的思维路线,是在思想中以机械失效的规律( 即宏观表象特征和微观过程机理 ) 为理论依据,把通过调查、观察和实验获得的失效信息( 失效对象、失效现象、失效 环境统称为失效信息 ) 分别加以考察,然后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综合考察,以获取的客观事 实为证据,全面应用推理的方法,来判断失效事件的失效模式,并推断失效原因。因此,失效分析思 路在整个失效分析过程中一脉相承、前后呼应,自成思考体系,把失效分析的指导思路、推理方法、 程序、步骤、技巧有机地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失效分析的根本目的。 在科学的分析思路指导下,才能制定出正确的分析程序; 机械的失效往往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即一 果多因,常常需要正确的失效分析思路的指导; 对于复杂的机械失效,涉及面广,任务艰巨,更需要正 确的失效分析思路,以最小代价来获取较科学合理的分析结论。总之,掌握并运用正确的分析思路, 才可能对失效事件有本质的认识,减少失效分析工作中的盲目性、片面性和主观随意性,大大提高工 作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失效分析思路不仅是失效分析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失效分析的灵 魂。 失效分析是从结果求原因的逆向认识失效本质的过程,结果和原因具有双重性,因此,失效分析 可以从原因入手,也可以从结果入手,也可以从失效的某个过程入手,如“顺藤摸瓜”,即以失效过 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原因,推断过程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直至过程的终点结果“; 顺藤找根”,即以失 效过程中间状态的现象为结果,推断该过程退一步的原因,直至过程起始状态的直接原因“; 顺瓜摸 藤”,即从过程中的终点结果出发,不断由过程的结果推断其原因“顺; 根摸藤”,即从过程起始状态 的原因出发,不断由过程的原因推断其结果。再如“顺瓜摸藤+顺藤找根”、“顺根摸藤+顺藤摸瓜”、“顺藤摸瓜 +顺藤找根”等。 2失效分析的主要思路 常用的失效分析思路很多,笔者介绍几种主要思路。 “撒大网”逐个因素排除的思路 一桩失效事件不论是属于大事故还是小故障,其原因总是包括操作人员、机械设备系统、材料、 制造工艺、环境和管理 6 个方面。根据失效现场的调查和对背景资料( 规划、设计、制造说明书和蓝图)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 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程序(标准状态:现行)

I C S03.120.01;03.120.30 L0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7826 2012/I E C60812:2006 代替G B/T7826 1987 系统可靠性分析技术失效模式和 影响分析(F M E A)程序 A n a l y s i s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s y s t e mr e l i a b i l i t y P r o c e d u r e f o r f a i l u r em o d e a n d e f f e c t s a n a l y s i s(F M E A) (I E C60812:2006,I D T) 2012-11-05发布2013-02-15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次 …………………………………………………………………………………………………………前言Ⅲ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2……………………………………………………………………………………………………… 4.1引言2 …………………………………………………………………………………………………4.2分析目的和目标4 …………………………………………………………………………………… 5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5 …………………………………………………………………………………… 5.1总则5 …………………………………………………………………………………………………5.2预备工作5 ……………………………………………………………………………………………5.3失效模式二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 M E C A)11 ………………………………………………………5.4分析报告17 …………………………………………………………………………………………… 6其他考虑因素18…………………………………………………………………………………………… 6.1共因失效18 ……………………………………………………………………………………………6.2人的因素19 ……………………………………………………………………………………………6.3软件缺陷19 ……………………………………………………………………………………………6.4 F M E A涉及的系统失效后果19 …………………………………………………………………… 7应用20……………………………………………………………………………………………………… 7.1 F M E A/F M E C A的作用20 …………………………………………………………………………7.2 F M E A的益处21 ……………………………………………………………………………………7.3 F M E A的局限与不足21 ……………………………………………………………………………7.4与其他方法的关系22 …………………………………………………………………………………附录A(资料性附录) F M E A和F M E C A的程序概要23 ……………………………………………… …………………………………………………………………………附录B(资料性附录)分析举例25……………………………………………………………………………………………………参考文献32

基于混合法的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基于混合法的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 于 敏a ,何正友b ,钱清泉b (西南交通大学 a.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b. 电气工程学院,成都 610031) 摘 要:针对复杂监控系统规模庞大及关键设备为双机冗余结构的特点,提出以动态故障树(DFT)为基础并结合蒙特卡罗方法对监控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的混合方法。利用DFT 建立系统可靠性模型,通过蒙特卡罗仿真算法对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得到系统的可靠性指标。通过对地铁车站级监控系统的可靠性分析,证明了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关键词:监控系统;动态故障树;蒙特卡罗方法;可靠性分析 Reliability Analysis of Monitor System Based on Hybrid Method YU Min a , HE Zheng-you b , QIAN Qing-quan b (a. Schoo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b. 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Chengdu 610031, China) 【Abstract 】For dealing with the large scale characteristic of complex monitor system as well as redundant structures of critical components, a hybrid method of reliability analysis for monitor system is presented on basis of dynamic fault tree and in combination with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lgorithm. Dynamic Fault Tree(DFT) is used to establish the reliability model of monitor systems. Reliability indices can be obtained by Monte Carlo method, which is used to solve the reliability model. A special reliability analysis case of the subway station-level monitor system is proposed, it demonstrat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model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algorithm. 【Key words 】monitor system; Dynamic Fault Tree(DFT); Monte Carlo method; reliability analysis 计 算 机 工 程 Computer Engineering 第36卷 第19期 Vol.36 No.19 2010年10月 October 2010 ·博士论文· 文章编号:1000—3428(2010)19—0014—04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P391 1 概述 监控系统是实现监视控制与数据采集功能的系统,完成远方现场运行参数与开关状态的采集和监视、远方开关的操作、远方参数的调节等任务,并为采集到的数据提供共享的途径[1-2]。监控系统作为一种保证复杂系统正常工作与提高其运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3]。 对系统进行可靠性分析时,经常采用静态(传统)故障树模型及其相应的处理方法。但在工程中,监控系统的关键设备诸如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多采用双机冗余结构,而传统故障树方法用于描述冗余部件之间的顺序失效以及动态冗余管理机制时存在局限。因此,可引入动态故障树(Dynamic Fault Tree, DFT)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DFT 是在传统故障树基础上引入新的逻辑门来表征动态系统故障行为,常利用Markov 状态转移过程进行计算,但它的计算量将随着系统规模的增 大呈指数增长[4], 且Markov 过程仅适用于失效与维修时间变量服从指数分布的情况。文献[5]提出利用基于梯形公式的顶事件概率计算法,但仍然存在组合爆炸的问题,并不适用于大型监控系统分析。而蒙特卡罗方法作为一种以概率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数值计算方法,其计算量不受系统规模的制约[6]。结合DFT 具有建模物理概念清楚的特点,本文提出利用混合法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 2 监控系统可靠性模型 2.1 动态逻辑门 DFT 指至少包含一个专用动态逻辑门的故障树,具有顺序相关性、容错性以及冗余等特性[3],本文对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可引入如图1所示的4个动态逻辑门。图1(a)~图1(c)为双机储备门,用于描述双机冗余子系统的状态与其主、备用设备状态之间的关系。其中,输入事件A 、B 分别用于描述主、备用设备的状态,输出事件C 则用于描述双机冗余子系统的状态。若主设备的失效率为λ,备用设备的失效率一般为αλ,01α≤≤。当冷储备时备用设备故障率为0,则 0=α;温储备时备用设备故障率小于主设备故障率,则10<<α;热储备时主、备用设备的故障率相同,即有1=α。图1(d)为顺序与门,当且仅当事件按从A 到B 的顺序发生时,输出事件C 才会发生。 (a)双机冷备门 (b)双机温备门 (c)双机热备门 (d)顺序与门 图1 动态逻辑门 2.2 DFT 预处理 当使用混合法对监控系统可靠性进行分析时,根据系统的失效原因建立DFT ,DFT 的顶事件为系统的故障事件,底事件为设备的故障事件。但蒙特卡罗方法是依据静态故障树的结构函数作为仿真的逻辑关系,因此,仿真之前需对DFT 进行预处理,将DFT 转换成静态故障树的方法如下: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878188) 作者简介:于 敏(1982-),女,博士研究生,主研方向:大型监控系统可靠性分析;何正友,教授、博士生导师;钱清泉,教授、 中国工程院院士 收稿日期:2010-04-18 E-mail :yugnm@https://www.360docs.net/doc/cb17887918.html,

专题一:概念设计的分析

知识点引导与分析方法—— 专题一:概念设计的分析: ●第一步骤:概念关键词 即:概念关键词的提取。 ●第二步骤:概念来源 即:概念关键词的提取来源于哪里,例如灵感的来源于某大师的设计方案、文章(诗歌、散文、歌曲)中的某一点内容、绘画作品(也包含儿童作品)、摄影作品、民俗艺术品、雕塑品、织物以及各类文化(各史类文化、建筑文化、地域民族文化、民俗艺术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 可以有以上各种案例的分析、归纳可借鉴的内容、总结。 ●第三步骤:概念推衍 1、可以从谐音语义上推衍。 2、可以从象征寓意上推衍。 3、可以从图片内容上捕捉要点:颜色、设计元素、纹理、文化比喻、花语。 4、交叉其他基础学科《图形创意》设计方法,进行交互设计与重组设计,启发 学生思考、激发设计灵感。 方法如下: (1)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联想系列思维(形的联想、材料的联想、功能的联想、表象联想、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强制联想、离奇联想、质疑联想)、类比系列思维(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因果类比、对称类比、仿生类比、综合类比)、发散思维、收敛思维、反向思维、形象思维。 (2)图形设计10 种方法:共生图形、异影图形、双关图形、文字图形、聚集图形、同构图形、异变图形、隐形图形、无理图形、立体图形等。将以上的思维方式运用到软装设计(色彩、家具、灯具、布艺、饰品、花品、画 品)、材料、空间类型(结构空间、开敞空间、封闭空间、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悬浮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虚幻空间、共享空间、母子空间、交错空间、下沉空间、地台空间、凹入空间、外凸空间、迷幻空间)、界面设计(表现结构的面、表现材质的面、表现光影的面、表现几何形体

回归分析法概念及原理

回归分析法概念及原理 回归分析定义:利用数据统计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并确定因变量与某些自变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一个相关性较好的回归方程(函数表达式),并加以外推,用于预测今后的因变量的变化的分析方法。 分类: 1.根据因变量和自变量的个数来分类: 一元回归分析;多元回归分析; 2. 根据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函数表达式来分类: 线性回归分析;非线性回归分析; 几点说明: 1.通常情况下,线性回归分析是回归分析法中最基本的方法,当遇到非线性回 归分析时,可以借助数学手段将其化为线性回归;因此,主要研究线性回归问题,一点线性回归问题得到解决,非线性回归也就迎刃而解了,例如,取对数使得乘法变成加法等;当然,有些非线性回归也可以直接进行,如多项式回归等; 2.在社会经济现象中,很难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它们大多是随机 性的,只有通过大量统计观察才能找出其中的规律。随机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原理来描述随机变量相关关系的一种方法; 3.由回归分析法的定义知道,回归分析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信息分析与预测。信 息即统计数据,分析即对信息进行数学处理,预测就是加以外推,也就是适当扩大已有自变量取值范围,并承认该回归方程在该扩大的定义域内成立,然后就可以在该定义域上取值进行“未来预测”。当然,还可以对回归方程进行有效控制; 4.相关关系可以分为确定关系和不确定关系。但是不论是确定关系或者不确定 关系,只要有相关关系,都可以选择一适当的数学关系式,用以说明一个或几个变量变动时,另一变量或几个变量平均变动的情况。

回归分析主要解决的问题: 回归分析主要解决方面的问题; 1.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若存在,则找出数学表达式; 2.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预测或控制另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且要估计这 种控制或预测可以达到何种精确度。 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步骤: 1. 根据自变量与因变量的现有数据以及关系,初步设定回归方程; 2. 求出合理的回归系数; 3. 进行相关性检验,确定相关系数; 4. 在符合相关性要求后,即可根据已得的回归方程与具体条件相结合,来确定事物的未来状况,并计算预测值的置信区间; 回归分析的有效性和注意事项: 有效性:用回归分析法进行预测首先要对各个自变量做出预测。若各个自变量可以由人工控制或易于预测,而且回归方程也较为符合实际,则应用回归预测是有效的,否则就很难应用; 注意事项:为使回归方程较能符合实际,首先应尽可能定性判断自变量的可能种类和个数,并在观察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定性判断回归方程的可能类型;其次,力求掌握较充分的高质量统计数据,再运用统计方法,利用数学工具和相关软件从定量方面计算或改进定性判断。 回归分析中的几个常用概念: 实际值:实际观测到的研究对象特征数据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