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棉花枯_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棉花枯_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
科 技 植保技术
ZH I BAO J I S HU
棉花姑、黄 萎 病 是 世 界 性 的 危 险 性 病 害 ,为 国 际 植 物 检 疫 对
七八月份正是酷
象,全国各棉区有轻、重不 等 的 发 生 ,且 日 趋 严 重 ,成 为 影 响 棉 花 暑高温 季 节 ,也 是 秋 作 生长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充分掌握发病规律,选用对路药剂,实 物害虫 猖 獗 为 害 时 期 ,
季温度较高时,发展缓慢。秋季多雨,温度下降时,出现第 2 次发 性粉剂,或 5%铁沙掌可湿性粉剂 10 ̄15 克喷
防 治
病高峰。黄萎病发病的最适温度为 25 ̄28 ",低于 25 "或高于 施。以上药剂 48 小时防效均达 95%以上,药 30 "发病缓慢,超过 35 "时,症状隐蔽。北方棉区 7、8 月份,棉花 效期 10 ̄15 天。
病 的
变坏,并且由于棉株较大,防治较难,在 7 月中下旬应
发生与防治
30 毫升,或每克含菌量 1 亿个 以 上 的 Bt 乳 剂 200 毫 升 喷 施。以上药剂 24 小时防效均达 95 %以上。
二、施药方法 用弥雾机喷雾时,每 亩 加 水 量 5 ̄7.5 公 斤。施药时手把开关关闭 30 度(可使药液流量减少 1/3 ),喷 头高出作物 0.4 ̄0.5 米,使药雾均匀飘落在作物上。施药时
!20 % ,节 省 农 药 成 本 20 %!30 % ,既 可 大 大 降低劳动强度,又避免了中毒事故发生 ,并 且 有 利 于 发 展 无 公 害 生 产 。根 据 我 们 多 年 实 践 ,现 将 秋 作 物 常 发 性 害 虫 无 公 害 低 容 量 施
施 药
生大量小孢子,小孢子随植物营养输送到植株的各个部位。由于 药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

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

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的发病区别及综合防治1. 引言棉花生产中,黄萎病与枯萎病是两种常见的病害,它们虽然表现出相似的枯萎症状,但其病因、发病特点及防治方法有所不同。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棉花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但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着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针对棉花枯萎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防治方法。

一是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二是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抗病能力。

三是合理施肥,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四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对于黄萎病的防治,我们也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田间管理,清理病残体和病菌源,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同时,要注意保持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避免积水和缺氧情况的发生,以减少病原菌的繁殖。

其次,要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种,提高棉花的抗病能力。

此外,合理施肥也是防治黄萎病的重要措施之一,保证棉花的养分平衡,提高抗病能力。

最后,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生期进行喷洒,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避免过量使用导致药害。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防治方法。

一是合理轮作,避免连作连种,减少病原菌的积累。

根据病害的不同,轮作的作物可以选择花生、玉米等不同的作物,以减少病原菌的发生。

二是栽培技术上要注意合理密植,保证棉花间的通风和光照,减少病菌的传播。

三是注意病害的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以避免病害的扩散和传播。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常见的病害,对棉花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防治这两种病害,我们需要加强田间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合理施肥,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合理轮作,注意栽培技术和病害的监测与预警。

只有通过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棉花枯、黄萎病如何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如何防治

棉花枯萎病
该病主要在土壤中越冬,通过水流、灌溉水等传播,从根部 侵入棉株。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容易发生。
棉花黄萎病
该病主要通过土壤传播,从根部侵入棉株。土壤中存在大量 的菌源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夏季高温、高湿、多雨等条件下 也容易发生。
02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利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井冈霉素、春雷霉素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 果。
03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实践
品种选择
01
02
03
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 病抗病性强的品种,降低 病害发生的概率。
适应性广的品种
选择适应性强、生长稳定 的品种,减少环境变化对 棉花生长的影响。
传播有影响。
土壤环境
03
土壤的质地、pH值、肥力等因素都会影响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
病和传播。
05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防治的未来展望
加强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
总结词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是防治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途径之一。
详细描述
通过传统和现代育种手段,选育出具有抗病性、适应性强的棉花品种,并推广种植,可有效降低棉花枯萎病和黄 萎病的发病率。
04
CATALOGUE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评估
防治效果评价标准
发病率
评价防治效果的首要指标,发病率越低,防治效 果越好。
病情指数
反映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严重程度,病情指数 越低,防治效果越好。
产量
防治效果好的处理,棉花的产量明显增加。

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

棉花枯、黄萎病的症状及防治一、棉花枯萎病症状棉花枯萎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它有多种表现,有黄化型、黄色网纹型、青枯型、皱缩型、紫红型等。

苗期有皱缩型、半边黄化型、枯斑型、顶枯型、光秆型等。

棉株遭受病菌侵染后突然失水,叶片变软下垂萎蔫,接着棉株青枯死亡,此为青枯型。

黄化型大多从叶片边缘发病,局部或整叶变黄,最后叶片枯死或脱落,叶柄和茎部的导管部分变褐。

黄色网纹型子叶或真叶叶脉褪绿变黄,叶肉仍保持绿色,病部出现网状斑纹,渐扩展成斑块,最后整叶萎蔫或脱落,该型是该病早期常见典型症状之一。

皱缩型表现为叶片皱缩、增厚,叶色深绿,节间缩短,植株矮化,有时与其它症状同时出现。

紫红型苗期遇低温,病叶局部或全部出现紫红色病斑,病部叶脉也呈现红褐色,叶片随之枯萎脱落,棉株死亡。

半边黄化型棉株感病后只半边表现病态黄化枯萎,另半边生长正常。

该病有时与黄萎病混合发生,症状更为复杂,表现为矮生枯萎或凋萎等,纵剖病茎可见木质部有深褐色条纹。

二、棉花黄萎病症状棉花黄萎病在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

自然条件下苗期很少出现症状。

一般在4—6片真叶期开始显症,生长中后期棉花现蕾后大量发病,初在植株下部叶片上的叶缘和叶脉间出现浅黄色斑块,后逐渐扩展,叶色失绿变浅,主脉及其四周仍保持绿色,病叶出现掌状斑驳,叶缘向下卷曲,叶片由下而上逐渐脱落,仅剩顶部少数小叶,蕾铃稀少,棉铃提前开裂,后期病株基部生出细小枝。

纵剖病茎,木质部上产生浅褐色变色条纹。

夏季暴雨后出现急性型萎蔫症状,棉株突然萎垂,叶片大量脱落。

由于病菌致病力强弱不同,症状表现亦不同。

划分为落叶型、枯斑型和黄斑型等。

落叶型病株叶片叶脉间或叶缘处突然出现褪绿萎蔫状,病叶由浅黄色迅速变为黄褐色,病株主茎顶梢、侧枝顶端变褐枯死,病铃、苞叶变褐干枯,蕾、花、铃大量脱落。

枯斑型的叶片症状为局部枯斑或掌状枯斑,枯死后脱落。

黄斑型叶片出现黄色斑块,后扩展为掌状黄条斑,叶片不脱落。

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 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

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棉花枯、黄萎病是危害棉花生长的主要病害,随着棉花种植面积的快速增加,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种植产业的发展。

那么棉花枯黄萎病怎么防控呢?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

1、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症状剖开棉花茎秆可看到木质部导管变黑褐色,这是识别枯萎病的一种简易方法。

在潮湿的条件下,枯死的病株茎秆表面能产生大量粉红色霉层。

棉花黄萎病症状一般到现蕾后才出现,在花铃期大量发病。

常见的症状是:病株由下部叶片开始发生,逐渐向上发展,病叶边缘稍向上卷曲,叶脉间出现淡黄色不规则斑块,俗称“西瓜皮状”或“鸡爪状”,甚至整个叶片变枯焦,脱落成光秆。

潮湿时病叶上可以长出白色霉层,剖开茎秆,可见木质部导管变褐色,但较枯萎病株色浅。

2、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病规律棉花枯、黄萎病均能在棉籽、病株残体和土壤中越冬,新病区通过调运带病棉种传播蔓延,老病区以土壤传播为主,土壤、粪便、粪肥、种子上携带病菌主要在棉花幼苗期从根系侵入,以后进入导管,在导管内部繁殖和向上扩展,导管受害阻碍水分的运输,使棉花表现出各种症状。

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发展首先与温度关系密切。

枯萎病土壤温度20℃左右时开始发病,20℃~30℃最适宜,30℃以上时病情停止发展。

黄萎病最适宜温度25~28℃,低于25℃或高于30℃发展缓慢,35℃以上有症状隐退现象,因此苗期黄萎病一般很少发生,现蕾期开始发病,花铃期是发病盛期,吐絮期逐渐停止发展;其次是老棉区连作棉田菌源充足,田间适宜,枯、黄萎病发生相对严重。

3、棉花枯黄萎病的防控措施3.1养护根系棉花枯、黄萎病是以土传为主的顽固性病害,土壤中有病菌从棉苗根部侵入,到达根、茎部,病菌破坏植株的疏导组织,造成植株萎蔫、黄叶、枯死。

所以枯、黄萎病的防控先要保根。

7月上旬挑地膜,使根系下扎,并利于中耕,以增强棉花抗病能力;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植物发根。

可用爱多收6000倍液在苗期喷,10d一次,连防3次。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棉花枯黄萎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水漫灌 后 常 出现 一种 急性 凋 萎型 症状 ,主 脉 出现 发 病 严 重 ’ 高 大 淡 绿色至 灰绿 色斑 , 叶片大量 脱落 。
3 发 病 规 律
1 . 2 多 年连 作 。多年 连 作是 枯 、黄 萎病 发
生 的 重要 原 因 。病 株 上 的病 原 菌 在 田问可 存活 1 8~2 0- ' i ' - , q,在 土 壤 中 一般 可 存活 6

枯萎 病 一般 5月 上 中旬开 始发 病 , 6月 中下 旬
棉 花蕾 期为 发病盛 期 , 以后 随温度 升 高病 害停 止发 展 。8月 中下旬 出现第 二个 发 病 高峰 。黄萎 病 一般 在 现 蕾 期 开 始 发 病 , 花 铃 期 为 发病 盛 期 。棉 田连
8年 。因此 , 即使 是 2~3年 未 种 棉花 的
4 1 4 , 灭性 的两种病 害,病菌主要通过种子、土 主 要表现 为 以下 5种 症状 :① 黄色 网纹 型 。叶脉 褪

¨
壤、水流和病株残体传播,发生速度快,
在 各棉 区均 有 发生 ,且 有逐 年 加重 的趋 势 ,
辐 严 重 影 响 棉 花 产 量 。 霪 1发 病 原 因
块 , 以后斑 块 逐渐 扩大 并变 褐干 枯 ,而 主脉 及主 脉 附近 仍保 持绿 色 ,呈 掌状斑 纹 。在 盛夏 久旱 暴雨 或
. 『 . 发病 适 宜温 度 是 2 5℃ ~2 8℃,低 于 2 5℃ 一 或高于 3 0℃ 发 病 缓慢 ,超 过 3 5℃就 会 出
规 现 症 状 隐 蔽 现 象 , 多 雨 天 气 会 促 进 病 害 的
广 加 速 了枯 、黄 萎病 的发 生 。带 病 种 子 引 入 、棉籽 壳 、棉籽 饼是 病 原菌远 距 离传播 的主要 来 源 。前几 年 ,棉种 种植 采用 未脱 绒 的毛籽 或 未经 药 剂处 理 的种 子 ,也加 速 了枯 、黄萎病 的发生 。 1 . 4 病残 体 遗 留 。棉 株 的病 根 茬 、残 枝 落 叶 、 烂 铃等 病残 体遗 留在 田间 ,一旦 与健 株根 系接 触 ,即 可 引起枯 、黄 萎病 的发 生 。近年 来 单纯 强调 秸秆 还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棉花枯、黄萎病的生态防治技术

02
生态防治技术
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通过常规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方式选育抗病品种,提高棉花对枯、黄萎病的抗性。
品种的合理布局
避免单一品种的种植,降低病害流行的风险。
合理轮作制度
轮作计划
制定合理的轮作计划,避免在同一地块连续种植棉花,以降 低土壤中病原菌的积累。
休耕制度
在发病严重的地块上实行休耕,改善土壤环境,降低病害的 发生。
THANK YOU
和发育。
合理灌溉,避免土壤过湿
要点一
合理灌溉
根据棉花的生长需求和土壤湿度状况,进行合理灌溉,避 免土壤过湿。
要点二
防止淹水
在雨季要注意及时排水,避免棉田淹水,以减少病原菌的 滋生和传播。
及时去除病株,减少病害传萎病的症状和表现,及时发现并准确诊
断病株。
病株处理
02
经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的带有抗 病基因的工程菌。
02
抗病基因工程菌的 应用方法
可喷洒在棉花叶片上,或混入土 壤中。
03
抗病基因工程菌的 作用机制
通过表达抗病基因,从而抵抗病 原菌的侵染。
05
化学防治技术
使用保护性杀菌剂
总结词
保护性杀菌剂可以有效预防棉花枯、黄萎病的发生,但 需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避免产生药害。
一旦发现病株,应及时去除,并对病株周围的土壤进行消毒处
理,以减少病害传播。
轮作休耕
03
对于病害严重的地块,可以考虑进行轮作休耕,以降低土壤中
病原菌的积累和传播。
04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拮抗菌剂防治
拮抗菌剂的种类
包括芽孢杆菌、木霉菌、放线菌等。
拮抗菌剂的应用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摘要:棉花产量的好与坏,与农民的收入的多与少息息相关,很多温度适宜的
地区都会生产棉花,棉花可以带动当地农民的经济,为农民造福。

而棉花在种植
过程中也会有很多问题存在,例如: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这两种病是导致棉
花减产的重要因素,可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经济状况。

本文将对棉花枯萎病和黄萎
病的发生发展进行研究,并制定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使棉花产业可以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棉花;枯萎病;黄萎病;防治措施
棉花一旦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就会降低产量,影响其质量,可以称得上是
毁灭性的灾害,对于农民更是影响巨大。

在棉花刚刚出苗时,枯萎病就可以侵袭,会导致成片的死苗存在,对于那些活下来的棉苗,会出现特别矮小,结铃很少的
现象,进一步影响了棉花的发展。

而黄萎病虽然没有枯萎病影响严重,但产生的
灾害也不容小觑,感染黄萎病也会出现结铃较少的现象,严重者甚至不结铃,有
些在刚开始的时候就会有落叶现象,可造成棉花减产百分之三十左右。

这两种病
对棉花危害严重,可造成棉花减产减质,所以种植人员一定要加以重视,为棉花
产业更好的发展而努力。

一、棉花枯萎病与黄萎病的发病症状
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生有着共同点,两者都是维管束系病害,病害都
会侵袭其根茎部位,导致其导管发生变色,因其输导组织受到严重伤害,导致棉
花枯萎,发生的大量的落叶。

一般枯萎病的发生时期比黄萎病早,它在棉花还是
幼苗时期就能感染,棉花在定苗期有的就会发病,还有的会推迟,直到现蕾期才
会出现症状,一旦出现枯萎病,就会导致大量的棉苗死亡。

然而这并没有完全结束,每到秋季,雨水频繁的时候,很可能还会再次发病。

病变主要表现在根茎部位,连成一条褐色的长线,当你把带病的叶片摘下时,会在叶柄茎部位发现褐色
点样的特征,无病的棉苗内部会呈现白色。

一般情况下,黄萎病在棉苗时期无症状,它会等到现蕾期再出现症状,黄萎
病很少发生幼苗期死亡的情况,前期病叶良好,没有症状,病株也不会出现萎缩
的情况,还会有少量的棉桃结出。

当叶片出现症状时,就会在其边缘出现病斑,
其主侧叶并无症状,一般症状都表现在叶肉上,局部呈现枯焦状态,进一步导致
整片叶子的枯萎。

在其根茎处表现为浅褐色纹样病斑。

在一个病区,枯萎病和黄
萎病危害严重,在一个棉株上这两种病害可能同时存在,其不同的是两种病的先
后顺序,某些地区在确定棉花是否发生灾害时,都会将有病的叶柄摘下来,看其
部位是否变色,这也是确定以及区分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因素。

二、枯萎病和黄萎病的发病条件
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都是其种子带来的病菌,在种子的调运过程中,可以
远距离进行传播,所以,枯萎病和黄萎病扩大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人为进行调种和
运种这一过程。

带菌的种子就是所有危害的源头,播种带菌种子,虽然并没有很
高的发病率,但在种子引进后,会跟随一些落叶进入土壤中,该病菌会在一定温
度下存活,等到秋季来临,降雨量较多时,就是黄萎病以及枯萎病的高发时期,
发病的严重程度,会和雨水的多与少有很大联系。

当到了六月和七月时,雨水比
较多,并且分布比较均匀,枯萎病的危害就会比较严重,而到了七月和八月时,
雨水相对来说也很多,黄萎病的危害就会严重。

据研究分析,有些地区雨水较多,偶尔一场雨水过后,田间就会出现很多枯叶的棉苗,甚至还有一部分死苗,所以,雨水是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重要发病条件。

三、枯萎病和黄萎病的防治措施
对于新栽的棉花区域以及无病的棉花区域,我们要加以重视,保护好健康棉
苗不被病菌感染,对于一些零星病株,我们应做到彻底铲除,防止病菌进一步扩散。

平时应多去关注,应多加留意一些刚开始发病的病株,以免影响其它健康株,还有一些病害严重的区域,我们要进行科学的管理,依靠群众的力量,进一步调
查分析,可以对带病土壤进行消毒,或者换掉带病土壤,改善土壤的环境,主要
去栽培抗病品种,抗病品种能够大大降低发病率,保证棉苗的健康生长。

而对于
一些病害比较轻微的地区,我们要多去调查,对生病的土壤进行消毒,对有病棉
株实行防治措施,无病棉株加以保护[1]。

当发生枯萎病和黄萎病时,一般都是由
于种子的抗病能力弱导致的,所以,选种就要选种抗病品种,如果田间种上一部
分抗病品种,另一部分种普通品种,就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染病的
都是普通品种。

抗病品种可能购买的经费要比普通品种多,但是后期没有病灾害
的发生,可以提高棉花的产量,从长远角度看,抗病品种才是最有经济效益的。

在防治过程中,农业防治法,是每年都要把发病的棉株清除,再去换掉病土,实现田中无患病种子,无带菌土壤,对于棉花产量的提升效果显著。

可以将棉花
以及禾本科作物进行轮作,一般轮作四年左右,土壤中的病菌就会减少,棉花的
发病率也会减轻。

对于枯萎病和黄萎病比较轻微的病区,我们可以去劣留优,使
病株减少,再留用一些种子,播种前进行挑选,可以保证棉苗的健壮。

其田间管
理一定要加强,中耕要做到早勤深,每次下雨后都应进行一次中耕,保证地面温
度以及土壤的疏松,使棉苗发育健壮,到了一定时期就要对棉花进行施肥,增强
抗病能力。

在管理棉田时,一定要做好清洁工作,对于清洁出的棉苗枝叶要集中
烧毁。

对于一些零星发病的田间,可以在除掉病株后,按照一定的程度去挖掉病土,彻底消除病菌,防止病菌蔓延[2]。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棉花的枯萎病和黄萎病危害严重,而且各具特征,对棉花的影响
也不相同,给棉花产业带来极大影响。

为了棉花产业的更好发展,本文主要讲述
了棉花的防治措施,不同严重程度的病害,其防治方法也不相同。

所以,在种植
过程中,注意种子的引入,一般抗病种子可以更好的生长,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

平时应对棉花的病害多加重视,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治疗措施,禁止拖延,造
成棉花病情加重,降低棉花的产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海薇,韩万里,王梦瑶,等. 棉花枯萎病拮抗短小芽胞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研究[J].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8,034(003):P.440-448
[2]余宏章. 不断改进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方法[J]. 农药市场信息,2019,000(008):P.54-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