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镜下常见结晶形态及鉴别方法

合集下载

尿液结晶检验与临床

尿液结晶检验与临床

尿液结晶检验与临床顾可梁【摘要】尿液结晶是复杂多样的颗粒成分,其形成受尿液pH、温度、形成结晶的成分及胶体物质的浓度和溶解度等因素影响.结晶可根据尿液pH、结晶颜色、溶解度、显微镜下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不同结晶尿的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如代谢性结晶尿可能与尿结石形成有关.实验室应重视尿结晶的检查,当镜检发现结晶与红细胞并存时应报告结晶类型,对无法识别的药物结晶应询问用药史,分析判断是否为药物结晶.【期刊名称】《临床检验杂志》【年(卷),期】2013(031)002【总页数】2页(P81-82)【关键词】尿液;结晶;检验;临床【作者】顾可梁【作者单位】江苏大学基础医学与医学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1结晶是尿液中常见的有形成分,属颗粒范畴[1]。

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尿液中出现结晶称结晶尿[2]。

结晶复杂多样,在显微镜镜下可呈无定形、针形、片形、圆形、菱形、方形等多种形态。

影响尿结晶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尿液中溶质的浓度;(2)溶质的饱和度及尿液pH、温度及胶体(主要是黏蛋白)浓度[3];(3)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向肾小管流动的滤过液发生变化。

传统上尿结晶按尿液酸碱性质进行分类。

这种分类法不够完善,有的结晶不仅可出现于酸性尿,也可出现于中性或碱性尿。

健康人可因代谢酸性产物与草酸盐、磷酸盐、钙、磷、镁、铵等结合而导致结晶出现于中性或碱性尿;病理性结晶如严重肝病后产生的亮氨酸结晶和酪氨酸结晶、因遗传代谢紊乱产生的胱氨酸结晶及因服用药物产生的结晶可出现于酸性尿。

有资料简单地将结晶分为盐类结晶和药物结晶[4]。

生理性结晶的说法不确切,因生理代谢产生的草酸钙可能与病理性结石有关,而大量尿酸结晶可在嘌呤代谢病如痛风中出现。

2.1 尿液外观结晶尿常因久置或低温导致结晶析出而产生肉眼可见的浑浊,如磷酸盐结晶尿、尿酸盐结晶尿等,温度上升至60 ℃结晶又可溶解[5]。

2.2 酸碱度尿液pH检验有助于结晶类型的判断,磷酸盐结晶多出现于碱性尿,尿酸盐、氨基酸类,药物等结晶则多见于酸性尿。

尿液结晶分类

尿液结晶分类

尿液结晶分类
以下是 6 条相关内容:
1. 嘿,你知道吗,尿液结晶有好几种呢!就像不同口味的糖果。

比如草酸钙结晶,这就像一颗带刺的糖果。

很多草酸食物吃多了,它就可能跑出来啦。

像是菠菜啊,要是你疯狂吃菠菜,说不定尿液里就会有它呢!
2. 哇哦,还有一种叫磷酸钙结晶哦,它就像是亮晶晶的小宝石。

当身体里某些物质不平衡时,它可能就闪亮登场啦。

好比你水喝得不够,说不定它就来提醒你啦,“喂,该多喝点水啦”!
3. 哎呀呀,尿酸结晶也不能忽视呀!它就好像是小小的刺球。

喜欢吃大鱼大肉又不爱运动的人可得注意啦!这就像是给身体敲警钟呢,“嘿,该调整生活方式咯”!
4. 磷酸盐结晶呢,就如同可爱的小雪花。

要是身体出了某些状况,它可能就飘然而至哟。

就像生了病还不好好休息,它可能就出来啦,这不是给你提个醒吗?
5. 胱氨酸结晶比较少见啦,但也得知道呀。

它像个特别的小晶体,要是遗传或身体有特殊问题时,它就可能现身啦。

是不是很神奇呀?
6. 碳酸钙结晶也来凑个数呀!它像个不太起眼的小颗粒。

有时会偷偷藏在尿液里,等着你去发现呢。

就好像一个小秘密,等着我们去揭开呀。

我觉得了解尿液结晶分类真的很重要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呀!。

尿液结晶检验及临床意义

尿液结晶检验及临床意义

尿液结晶检验及临床意义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尿液结晶检验以及临床的意义。

通过对尿液结晶的形成、尿液结晶的主要类型进行分析,来为临床提供可以参考的治疗依据。

但是随着药物种类的增多,也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在尿液中出现结晶的问题,因此,还要对这些新药进行详细的尿液结晶检验,以便能够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

关键词:尿液结晶;检验;意义;尿沉渣目前在尿结晶检验中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就是尿沉渣检查。

尿沉渣检查能够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有效的检查,在临床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能够对尿液中的红、白细胞等各种成分进行有效的识别,为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

本文就以尿液中的结晶形成的过程、尿液结晶的形态特征以及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综合的概述。

1、尿液结晶的形成过程在17世纪30年代初期,法国的学者第一次发现了尿液结晶。

一般而言,在尿液中包含了不同的物质,将这些物质进行归类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晶体物质,另一种是非晶体物质。

这些物质在饱和状态下,容易受到尿液的酸碱度、外界温度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沉淀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尿液结晶。

按照尿液结晶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类归纳,可将尿液中的结晶分为生理性结晶以及病理性结晶两种类型。

其中,生理性结晶是食物和机体盐类通过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与钙、镁等物质结合,形成各种无机盐和有机盐,这些有机盐和无机盐结晶就是生理性结晶,但是生理性结晶一般在临床中,无任何的应用价值,所以在临床中对其的研究也较少,可以说是几乎没有。

而病理性结晶则是由于尿液中出现各种病例因素而形成的结晶,成为病理性结晶,一般而言,这种病理性结晶也是由于患者服用了某种不易消化的药物,在人体中的无法形成良性的新陈代谢,因而出现结晶的现象,这些病理性结晶在临床中的研究意义要大于生理性结晶,所以针对病理性结晶的研究报道也相对较多。

2、尿液结晶的主要类型2.1尿酸结晶在尿液结晶中最常见的一种结晶类型就是尿酸结晶。

尿酸结晶属于生理性结晶的一种,其具有诸多的形态变化,而且种类也比较丰富。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尿液有形成分课件

结晶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结石或药物结晶
详细描述
尿液中结晶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结 石或药物结晶。结晶类型和成分对诊断不同 类型的泌尿系统结石具有重要价值。同时, 结晶数量和形态的异常也可能与某些代谢性
疾病或药物使用有关。
04 尿液有形成分检测的临床 应用
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
泌尿系统感染
通过检测尿液中的白细胞、 红细胞等有形成分,有助 于诊断泌尿系统感染,如 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上皮细胞异常
总结词
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
详细描述
尿液中上皮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或炎症,如肾盂癌、膀胱癌、尿道炎 等。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如移行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泌
尿系统疾病具有参考意义。
管型异常
总结词
提示肾脏病变或尿路梗阻
详细描述
尿液中管型数量增多,可能提示肾脏病变或 尿路梗阻,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 盂肾炎等。不同类型的管型,如透明管型、 颗粒管型等,对诊断不同类型的肾脏疾病具 有重要价值。
详细描述
白细胞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尿液中白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感染或炎症。尿液中白细胞的出现可 能提示泌尿系统感染、前列腺炎、尿道炎等疾病。白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变化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上皮细胞
总结词
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和意义
详细描述
上皮细胞是尿路上皮的主要组成成分,尿液中上皮细胞的来源通常为泌尿道黏膜的脱落。上皮细胞的 出现可能提示泌尿系统炎症、肿瘤等疾病。不同类型的上皮细胞形态和数量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疾病的 性质和进展。
03 尿液有形成分异常的临床 意义
红细胞异常
总结词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结果报告
尿液检验有形成分 结果报告
一、概述
尿液有形成分是指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能在显微镜下检查到的成分,如细 胞、管型、病原体和结晶等。
通过检查尿液有形成分可以了解泌尿系统的变化,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 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等有重要意义。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也可弥补理学、化学等检查难以发现的异常变化,对减 少漏诊、误诊有重要价值。
二、红细胞
4.棘细胞对血尿来源鉴别的价值:
虽然尿中棘细胞与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英文相同,但不属同一个类型且 意义完全不同。外周血中棘形红细胞呈圆形、浓染,边缘有2~20个长短、 粗细、形状不同的不规则针状体样突起,有些突起具有球棍状外观。 >25%时见于棘形细胞增多症,也见于某些肝硬化、无β脂蛋白血症,酒 精性肝病,脾切除术后、吸收障碍性疾病。
四、上皮细胞
疾病情况下尿液中的上皮细胞中可出现颗粒、空泡及脂肪滴等,建议将 脂肪颗粒细胞、复粒细胞和卵圆脂肪小体统称为脂肪颗粒细胞。
此外,尿液中还能见到诱饵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细胞、多核巨细胞、 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等,建议使用偏振光显微镜或脂肪染 色、铁染色法鉴别;发现可疑足细胞时建议做特殊染色。
在观察尿液红细胞大小、形态时,宜参考血液红细胞的大小、形态,以 排除患者自身血液红细胞形态的影响。
由于受红细胞来源、尿渗透压及pH等因素影响,尿液红细胞与血液红细 胞大小会出现不一致。
二、红细胞
2.异常红细胞名称:
芽孢样红细胞、出芽形红细胞、棘形红细胞统称为棘细胞; 车轮状红细胞统称为锯齿状红细胞; 桑葚状红细胞、星芒状红细胞、草莓样红细胞、颗粒状红细胞统称为皱
三、白细胞
正常人尿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镜视野不超过5个(<5个/HPF),以中性粒 细胞为主。正确地识别白细胞种类(必要时增加染色鉴别),对疾病的 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规则
尿液沉渣镜检是一种常见的尿液检查方法,用于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管型、结晶等。

以下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
1. 取10ml混合后的新鲜尿液,以500r/min离心5min。

离心停止后,弃
去上层清液,留下沉渣。

2. 取尿沉渣,滴在载玻片上,用18mm×18mm的盖玻片覆盖。

3. 用10×10镜头观察尿沉渣的全貌及管型。

用10×40镜头观察鉴定细胞
成分和计数。

4. 计数红细胞和白细胞时,应观察10个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值,记录结果。

管型用高倍镜鉴定,但计数按低倍镜观察20个视野,算出一个视野的平均值,记录结果。

5. 正常参考值:红细胞0-3/HP,白细胞0-5/HP,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
/HP,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透明管型少于或等于1个/低倍镜视野。

6. 临床意义:红细胞大于3个/HP即为镜下血尿;白细胞大于5个/HP即
为镜下脓尿。

7. 注意事项:任何时间排出的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送检尿量一般5-10ml,
如要测尿比重则不能少于50ml;留尿标本应取中段尿,即先排出一部分尿
弃去,以冲掉留在尿道口及前尿道的细菌,然后将中段尿留取送检;应注意
不要把非尿成分带入尿内,如女性患者不要混入白带及月经血,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

以上是尿液沉渣镜检的规则,仅供参考。

如有任何健康问题或疑虑,建议咨询专业医生或医疗专家。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专家讲座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专家讲座

应用了当代高科技结果, 如频闪光源灯、 相聚光镜、装在固定台上刻有标尺流 动样品池、彩色摄像机、电脑等
含有标准定量、视野清楚、速度快捷、 精密度更高优点,
确保标本量、离心力、离心时间、保留
离心尿沉渣体积等情况下, 工作站系统
能到达尿沉渣检验标准化、规范化要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第8页
沉渣染色法
SM染色法
脉血MCV
红细胞大小不一, 体积相差3~4倍 可见大红、小红、棘形、皱缩、面包
圈样、新月形、颗粒形红细胞等 棘形红细胞百分率≥5% 尿液红细胞平均容积(MCV)小于静
脉血MCV
以上两种情形血尿混合
第16页
isomorphic erythrocyte 均一性红细胞
dysmorphic erythrocyte 非均一性红细胞
第21页
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
pus cell 脓细胞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第22页
上皮细胞
肾小管上皮
表层移行上皮
移行上皮
中层移行上皮
鳞状上皮
底层移行上皮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第23页
renal tubular epithelium 肾小管上皮细胞
squamous epithelial cell 鳞状上皮细胞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第25页
phagocyte 吞噬细胞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第26页
管型
透明管型
细胞管型
颗粒管型
管型
蜡样管型
脂肪管型
宽大管型
其它管型
尿液显微镜检学检验
类管型
红细胞管型 白细胞管型
肾上皮细胞管型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尿液有形成分检查
液标准化沉渣定量计数板是由经过高温、高压处理,清晰度极
高的光学硬质塑料制成(图5-1)。
2. 离心尿液直接涂片法
【方法学评价】离心未染色显微镜检查法的方法学评价见表5-
30。 图5-1 FASTREAD10尿液 标准化沉渣定 量计数板
【报告方式】 (1)定性或半定量法 细胞:最低~最高个数/高倍视野(HP)或平 均值/HP。 管型:最低~最高个数/低倍视野(LP)或平 均值/LP。 结晶、细菌、真菌、原虫、寄生虫虫卵:报告 方式见表5-31。
Sternheimer-Malbin(S-M)染色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 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3。
2.Sternheimer(S)染色法 Sternheimer (S)染液的主要染料是阿利新蓝(alcian blue) 和派若宁(pyronin)。经染色后,细胞核及管型 基质可被阿利新蓝染成蓝色,胞质及核糖核酸 (RNA)可被派洛宁染成红色,在红与蓝的明显 反差下,易于对比观察,细胞成分更清楚,特别 是病理成分更容易辨认。Sternheimer(S)染色 法对尿液有形成分的染色结果判断见表5-34。
【临床意义】 1.肾小管上皮细胞 尿液中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多见于肾小管 病变。成堆出现提示肾小管有急性坏死性病变。肾移植术后大约1 周,尿液内出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随后逐渐减少至恢复正常。 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液中可再度大量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可见 上皮细胞管型。 (1)脂肪颗粒细胞:慢性肾炎、肾梗死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可 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较多的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多为非肾小球性血
尿,大部分红细胞(>70%)为正常红细胞或单一形态
红细胞。红细胞外形及大小正
常,呈双凹圆盘形,细胞膜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尿液镜下常见结晶形态及鉴别方法是检验技师考试需要复习的重点知识,整理如下:
1.非晶形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颗粒,似沙子样。
2.尿酸盐结晶小的黄褐色球形颗粒。
3.尿酸钠结晶无色至淡黄色的针状,单个或小堆状出现。
4.尿酸结晶钻石形、立方形或堆积成攻瑰花形,薄的结晶常元色,厚的结晶呈黄色至
红褐色。
5.草酸钙结晶无色,大小各异,多数呈八面体形或信封状,单水草酸钙结晶呈小的卵
圆形或哑铃形。
6.胆红素结晶黄褐色,成束针状或小块状。
7.脱氨酸结晶元色、六边形,边缘不整,折光性强,薄片状结晶。
8.亮氨酸与醋氨酸结晶亮氨酸结晶呈黄色、褐色,球形,表面有密集辐射状条纹,折
光性强,似脂肪滴。醋氨酸结晶呈元色、黄色,细针状,成堆或羽毛状。
9.胆固醇结晶缺角的长方形或方形,元色透明薄片状。
10.药物结品和放射造影剂。氨节青霉素结晶呈元色、长的、薄的、菱形或针状结晶医
^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磺胶结晶形态多变,折光性强;磺胶暗脏结晶旱黄色至褐色针束状结
晶;磺胶甲基异略略结晶呈棕色,玫瑰花样或球形,有不规则辐射状条纹。放射造影剂呈元
色、民的、针'状、单个或成堆出现,或皇平板状、缺角的结晶。
11.非晶形磷酸盐结晶无色,细小,似沙子样颗粒。
12.芝联磷酸盐结晶无色,形态大小各异,呈方柱状、屋顶状或羽毛状,折光性强。
13.磷酸钙结晶无色、薄的、模形或玫瑰花样,具有针状末端。单水磷酸钙结晶呈不规
则形,针束状或平板状。
14.尿酸镀结晶黄褐色球形、树根状或刺苹果状。
15.碳酸钙结晶元色、小的颗粒状结晶,常成对出现,似哑铃形,也可聚集成堆,与非
晶形磷酸盐结晶无法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