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在斜面上将一个质量为5kg的物体匀速拉到高处,如图所示,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

40N,斜面长2m、高1m.(g取10N/k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沿斜面匀速上升时,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

B.做的有用功是5J

C.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

D.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N

【答案】C

【解析】

A. 沿斜面向上拉物体时,物体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四个力的作用,故A错误;

B. 所做的有用功:W有用=Gh=mgh=5kg×10N/kg×1m=50J,故B错误;

C. 拉力F对物体

做的总功:W总=Fs=40N×2m=80J;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W

W

有用

×100%=

50J

80J

×100%

=62.5%,故C正确;D. 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W额=W总?W有=80J?50J=30J,由W

额=fs可得,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

s

W

额=

30J

2m

=15N,故D错误.故选C.

点睛:(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和拉力;(2)已知物体的重力和提升的高度(斜面高),根据公式W=Gh可求重力做功,即提升物体所做的有用

功;(3)求出了有用功和总功,可利用公式η=W

W

有用

计算出机械效率;(4)总功减去

有用功即为克服摩擦力所做的额外功,根据W额=fs求出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B.做功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答案】C

【解析】

机械效率越高,表示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越大,功率表示做功快慢,功率越大,机械做功一定越快.机械效率与功率没有关系,故A错误.

做功越多的机械,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不一定大,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故B错误.

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做功越快的机械,功率一定越大,故C正确,符合题意为答案.

功等于功率与时间的乘积,时间不确定,所以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不一定越多,故D错误.

3.轻质杠杆AB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现在其A端和B端分别施以大小相等的力F1和

F2,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杠杆会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杠杆会保持平衡

D.无法判读杠杆转动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O为杠杆的支点,分别从O点向两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两力的作用线于点C、D,则力F1和F2的力臂分别为OC、OD,如下图所示:

因OA=OB,由几何知识知道,

故OC<OD

又因为F1和F2的大小相等,由平衡条件知道,力与力臂乘积的大小关系是:

F1×OC<F2×OD,

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只有A正确。

4.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 .拉力F 的大小为4N

C .拉力F 的功率为0.4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

=4N 0.5N 2.25N 2

F G G n =+?+=动, 故B 错误;

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 W P t =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

100%100%0.45J

W W η=

?=?有总≈88.9%, 故D 错误。

5.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沙桶从1楼地面缓慢地提到2楼地面,用甲滑轮所做的功为W 1,机械效率为1η;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率为W 2,机械效率为2η,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 .W 1<W 2,η1>η2 B. W 1=W 2,η1<η2 C .W 1>W 2 , 1η<2η D .W 1=W 2 , 1η=2η 【答案】A

【解析】因为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桶沙从一楼地面提到二楼地面,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根据η =

W W 有总

可知:当有用功一定时,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越

少,机械效率越高。而乙滑轮是动滑轮,所以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W 1η2.故选C.

6.如图用同一滑轮,沿同一水平面拉同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1、F 2、F 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F 1>F 2>F 3

B .F 1<F 2<F 3

C .F 2>F 1>F 3

D .F 2<F 1<F 3 【答案】D 【解析】 【详解】

第一个图中滑轮为定滑轮,因为定滑轮相当于一个等臂杠杆,不能省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 1=f ;

第二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因为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 所以根据二力平衡,此时拉力F 2=

12

f ; 第三个图中滑轮为动滑轮,由二力平衡可知此时的拉力等于两股绳子向右的拉力,即F 3=2f ;

由此可得F 2< F 1< F 3. 故D 正确.

7.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 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

0.5m 。F 1、F 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 =2OA ,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 ,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 。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方式都省一半的力

B .甲方式F 1由150N 逐渐变大

C .乙方式的有用功是180J

D .乙方式F 2的功率为3.6W 【答案】D 【解析】 【分析】

(1)根据杠杆的特点和动滑轮的特点分析甲乙两种方式的省力情况; (2)根据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分析甲方式F 1的变化; (3)根据W 有用=Gh 可求乙方式的有用功; (4)根据公式P=Fv 求出乙方式F 2的功率。 【详解】

A 、甲图,F 1为动力,已知OB=2OA ,即动力臂为阻力臂的2倍,由于不计摩擦、杠杆自重,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为阻力的一半,即F 1=150N ;由图乙可知,n=3,不计绳重和摩擦,则211

()(30060)12033

F G G N N N =

+=?+=动,故A 错误; B 、甲图中,重力即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动力的方向也是竖直向下的,在提升重物的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比值不变,故动力F 1为150N 不变,故B 错误; C 、不计绳重和摩擦,乙方式的有用功为:W 有用=Gh=300N×0.5m150J ,故C 错误; D 、乙方式中F 2=120N ,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为v 绳=0.01m/s×3=0.03m/s ,则乙方式F 2的功率为:221200.03/ 3.6F s W P F v N m s W t t

====?=绳绳,故D 正确。 故选D 。

8.下列几种方法中,可以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A .有用功一定,增大额外功 B .额外功一定,增大有用功 C .有用功一定,增大总功 D .总功一定,增大额外功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和总功的比值,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所以有用功一定,

增大额外功时,总功增大,因此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额外功不变,增大有用功,总功变大,因此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将增大,故B符合题意;

C.有用功不变,总功增大,则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总功等于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所以总功一定,增大额外功,有用功将减小,则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9.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A.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省力

C.减小对物体的做功

D.工作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挑物体上山,其实就是斜面的应用,走S形的路线,增加了斜面的长,而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是为了省力.

故选B.

10.某商店有一不等臂天平(砝码准确),一顾客要买2kg白糖,营业员先在左盘放一包白糖右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接着又在右盘放一包白糖左盘加1kg砝码,待天平平衡后.然后把两包白糖交给顾客.则两包白糖的总质量

A.等于2Kg B.小于2Kg C.大于2Kg D.无法知道

【答案】C

【解析】

解答:由于天平的两臂不相等,故可设天平左臂长为a,右臂长为b(不妨设a>b),先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1,后称得的白糖的实际质量为m2

由杠杆的平衡原理:bm1=a×1,am2=b×1,解得m1=,m2=

则m1m2=因为(m1+m2)2=因为a≠b,所以(m1+m2)-2>0,即m1+m2>2这样可知称出的白糖质量大于2kg.故选C.

点睛:此题要根据天平的有关知识来解答,即在此题中天平的臂长不等,这是此题的关键.

11.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 、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B 、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

C 、说法正确;

D 、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 故选C .

12.如图所示,用一滑轮组在5s 内将一重为200N 的物体向上匀速提起2m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

A .物体上升的速度是2.5m/s

B .拉力F 大小为400N

C .拉力F 的功率为40W

D .拉力F 的功率为80W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由s

v t

=

得体的速度: 2m 0.4m 5s

h v t =

== 故A 项不符合题意;

B .图可知,绳子段数为2n =,不计动滑轮及绳自重,忽略摩擦,则拉力:

11

200N 100N 22

F G ==?=

故B 项不符合题意; CD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

220.4m s 0.8m s v v ==?=绳物

拉力F 的功率:

100N 0.8m s 80W W Fs P Fv t t

=

===?= 故C 项不符合题意,D 项符合题意。

13.如图为工人用力撬起石头的情景,小亮在图中画出了四个作用于硬棒上的力,其中能正确表示工人左手施力且最省力的是()

A.F1B.F2C.F3D.F4

【答案】C

【解析】

解答:因为由图可知,四个力中F3的力臂最长,所以根据杆杆平衡条件可知,最省力的是沿F3方向.故选C.

14.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答案】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F甲>F乙;两幅图中的W有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

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

W

W

η=有

可知,有用功相

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所以选D.

15.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在粗糙水平面上匀速拉动物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力做的功是有用功

B.拉力F1做的功是额外功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是总功

D.该滑轮的机械效率可能等于100%

【答案】C

【解析】A、由图知,是水平使用动滑轮拉动物体,克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为有用功,故A错;

B、由图知,是水平使用动滑轮拉动物体,克服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做的功,即拉力F1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绳与动滑轮之间的摩擦、克服动滑轮和绳重而做的功为额外功,故B 错;

C、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做的功包括有用功、额外功,为总功,故C正确;

D、在拉动物体的过程中要克服绳与动滑轮之间的摩擦、要克服动滑轮和绳重而做一定的额外功,使得有用功小于总功,该滑轮的机械效率总小于100%,故D错.

故选C.

16.如图所示,用相同的滑轮不同的绕法提起相同的重物,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在物体匀速上升的过程中

A.甲图省力,机械效率甲图大

B.甲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C.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乙图大

D.乙图省力,机械效率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

分析甲、乙两图可知,n甲=3、n乙=2;因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所以由

1

F G

n

G

=+

()可

知,甲图更省力;由η=W

W

=

Gh

Gh G h

+

可知,甲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一样,故选B.

17.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A.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B.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D.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提升物体质量和高度相同说明甲、乙升降机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D.既然甲机械效率高,则说明甲做的额外功少,总功也就少,故BD错误,C正确.

18.如图所示,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轻质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均为2cm,在B点竖直悬挂4个重均为0.5N的钩码,当在A点用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动力F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对该杠杆此状态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的动力臂为8cm B.该杠杆为费力杠杆

C.该杠杆的阻力大小为0.5N D.动力F的大小为1.5N

【答案】B

【解析】

【详解】

A、当动力在A点斜向下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动力臂是:1

2

OA=

1

2

×4×2cm=4cm,故

A错误;

B、阻力臂OB,3×2cm=6cm>1

2

OA,即阻力臂大于动力臂,该杠杆为费力杠杆,故B正

确;

C、该杠杆的阻力大小为:G=4×0.5N=2N,故C错误;

D、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G×OB=F×1

2

OA,代入数据,2N×8cm=F×4cm,解得,

F=4N,故D错误。

19.人直接用F1的拉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W1;若人使用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F2,所做的功是W2()

A.F1一定大于F2B.F1一定小于F2

C.W2一定大于W1D.只有F2大于F1,W2才大于W1

【答案】C

【解析】

【详解】

AB.直接用F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则

F1=G,

使用滑轮匀速提升该重物,由于滑轮种类不清楚,F2与G的大小关系不能判断,则无法比较F1与F2的大小.故A、B均错误;

CD.直接用F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

W1=W有用=Gh;

使用滑轮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即

W有用=Gh;

但由于至少要克服摩擦力做额外功,故

W2=W有用+W额外,

W2>W1,

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使重40N的物体A匀速移动5m,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5N,不计滑轮、绳子的重力及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拉力F做的功为

A.50J B.25J C.100J D.200J

【答案】B

【解析】

【详解】

如图所示,是动滑轮的特殊用法,拉力是A与地面摩擦力的2倍,

故;

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5m,

则拉力移动的距离:,

拉力F做的功:.

故选B.

21.下列关于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越省力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 .做功越少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C .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

D .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与机械省力与否无关,故A 错误.

B .机械效率越低,有用功占总功的比例越低,不一定就是做的功少,故B 错误.

C .做功越慢的机械,功率越小.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关系,不能说做功越慢的机械,机械效率越低,故C 错误.

D .由η100%W W 有用总

=?可知,总功相同,有用功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故D 正

确.

22.下图为“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在弹簧测力计拉力作用下,重6N 的物体2s 内匀速上升0.1m ,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示(不计绳重与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

B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05m/s

C .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功率为0.12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83.3%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图可知使用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 ,拉力端移动的距离

,利用

求拉力做的总功,再利用

求功率;已知物体的重力和上升高度,利用

求有用功,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与总功之比。

解答: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2.4N ,故A 正确;物体2s 内匀速上升0.1m ,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故B 正确;n=3,拉力端端移动距离

,拉力做的总功为:

;拉力的功

率为:,故C 错误;拉力做的有用功为:;滑轮组机械效率为:

。故D 正确;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使用滑轮组时有用功、总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计算,根据题图确定n 的大小(直接从动滑轮上引出的绳子股数)是本题的突破口,灵活选用公式计算是关键。

23.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 1、m 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 1>l 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 ,则

A .扁担仍能水平平衡

B .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

21

l

l l -V D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2l

l l

-V V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 .原来平衡时,m 1gl 1=m 2gl 2, 由图知,l 1>l 2,所以m 1<m 2,

设移动相同的距离?l ,则左边:m 1g (l 1?△l )=m 1gl 1?m 1g △l , 右边:m 2g (l 2?△l )=m 2gl 2?m 2g △l , 因为m 1<m 2,所以m 1△lg <m 2△lg ,

则m 1(l 1?△l )g >m 2(l 2?△l )g ,则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故AB 错误; CD .因为m 1(l 1?△l )g >m 2(l 2?△l )g ,故往右边加入货物后杠杆平衡, 即:m 1(l 1?△l )g =(m 2+m )(l 2?△l ) g , 且m 1gl 1=m 2gl 2,

得m =(m 2?m 1)2l

l l

-V V ,故C 错误,D 正确。

24.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杠杆下端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杠杆垂直的力使杠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到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直杆

A.始终是省力杠杆B.始终是费力杠杆

C.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D.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动力F1的力臂始终保持不变,物体的重力G始终大小不变,在杠杆从竖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转动的过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渐增大,在L2<L1之前杠杆是省力杠杆,在L2>L1之后,杠杆变为费力杠杆.

25.用如图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的物体,整个装置静止时,作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则动滑轮自身重力是(绳重及摩擦不计)

A.120N

B.80N

C.60N

D.无法计算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n=2,由题知,G物=320N,F=200N,

∵不考虑绳重和摩擦,,

即:,∴动滑轮重:G轮=80N.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3.4简单机械(培优)

简单机械 【典型例题】 例1.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搁在地上,另一端始终用竖直向上的力F向上抬起,在抬起的过程中,F的力臂将小将() A、保持不变 B、逐渐增大 C、逐渐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例2.在做“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时,挂钩码前,已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实验中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如图10-1所示,当在A点挂2个钩码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可以在() A、D点挂2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B、C点挂3个钩码或B点挂4个钩码 C、B点挂6个钩码或C点挂2个钩码 D、B点挂5个钩码或D点挂2个钩码 例3.如图10-2所示,轻质杠杆OA可绕O点转动, OA=0.3m,OB=0.2m,A点处挂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G, B点处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则物体G的重力大小为 N,力F大小为 N。 例4.如右图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为G,系着它 的一根竖直轻绳绕过光滑滑轮,它的另一端受的拉力为F,地面对 物体的支持力为N,下面关于这三个力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A、F=G B、G=N C、F=N D、F+N=G 例5.下列工具中,没有利用杠杆原理的是() A、弹簧测力计 B、天平 C、杠杆 D、滑轮 例6.在水平地面放置一个重360N的物体,用如图11-2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拉动物体,(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阻力应为() A、40N B、60N C、120N D、360N 例7.一位同学站在地面上,要利用如图11-3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1000N,而绳子最多只能承受400N的拉力,请你帮他在图中画出符合要求的绳子绕法。 例8.要用滑轮组将陷在泥中的汽车拉出来,试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绕绳方法。例9.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ρ铁>ρ铝),挂在轻质杠杆AB的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下列情况下杠杆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的是 ( ) A.将铁块和铝块同时浸没在水中 B.在杠杆两端各加挂一质量相等的钩码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3.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4.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60W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20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40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80J 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6.用一个动滑轮和两个定滑轮组成的滑轮组竖直向上提升物体A,要求滑轮的个数要用完(未画出),实验中,拉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A上升的速度v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绳重和摩擦,在1~2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A的重为1500N B.动滑轮的重为400N C.物体A从静止开始上升1s后,拉力的功率为500W D.若将物体A换成重为900N的物体B,则在匀速提升物体B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变为75% 7.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8.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A.A物体下移,B物体上移B.A物体上移,B物体下移C.仍将保持平衡D.无法判断 9.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初中物理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初中物理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2.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3.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4.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5.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重为10N的动滑轮匀速提升重为50N的物体.不计摩擦,则该同学所用拉力F的可能值是

A.20N B.25N C.30N D.35N 6.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7.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8.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9.如图所示,重20N的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不计绳重及绳子与轮的摩擦)动滑轮重6N,滑轮下面悬挂一个物体B,当物体B重8N时,恰能匀速下落,若用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 A作用在物体A,使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拉力F A的大小为

简单机械培优

简单机械培优 1.汽车陷入烂泥里,附近有一棵大树,车上有两个滑轮,一根绳子,使用上述器材,怎样才 能用最小力把汽车拉出来?在图1中画出示意图。 2.如图2所示,重为7N 的长方体A 被夹在两块竖直放置的足够长的平板MN 、PQ 之间,其 中MN 板表面光滑,PQ 板表面粗糙,在滑轮b 下挂一重为10N 的物体B 时,物体A 在两板之 间匀速下降,若在重物B 下再挂另一重物C 时,恰能使长方体A 在两板之间匀速上升,求重 物C 的重量是多少?(滑轮重、绳重、轮与轴之间的摩擦不计) 3.如图3,物体M 重100N ,若不计摩擦、绳及滑轮自重,当滑轮在恒力F 作用下以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物体M 的速度及拉力F 的大小分别为 ( ) A.0.5m/s 、100N B. 1m/s 、50N C.2m/s 、200N D. 4m/s 、100N 4.如图4所示,通过滑轮组将物体A 沿水平面匀速向右拉动,已知体重A 重为200N ,受到 地面的摩擦力为80N ,若不计滑轮重及轴心摩擦,拉力F 应为_____. 5.如图5所示,滑轮重、绳重和等因素不计,若弹簧测力计A 的示数为30N,拉动机械,求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拉力F 大小。 6.如图6所示,滑轮重、绳重和等因素不计,若用力F=30N,拉动机械,求两个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与墙所受的拉力 。 7.如图7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m 1重100N,通过挂有重为20N 的物体m 2,刚好使m 1在台 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滑轮B 重5N,求物体m 1与台面间的摩擦力,若要使物体m 1向左做匀速 直线运动,则作用在物体m 1上的水平拉力应为多大? 图 2 图 1 图 3 图 5 图 4 图 6 图 7 图 8 图9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2.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A.F 一定大于G B.F 一定等于G C.F 一定小于G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3.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 4.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G2=280N 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D.G2=200N 5.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已知小车的重力10N G=,拉力大小15N F=,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60%,则小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 A.27N B.36N C.18N D.270N 6.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7.如图所示,物体A在拉力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匀速运动了一段距离s,试比较拉力F1、F2及拉力所做的功W1、W2的大小(滑轮重、绳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F1=2F2W1=W2 B.F1=1 2 F2W1= 1 2 W2 C.F1=4F2W1= W2

物理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物理物理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斜面高为1m,长为4m,用沿斜面向上大小为75N的拉力F,将重为200N 的木箱由斜面底端以0.2m/s的速度匀速拉到顶端,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重力做功的大小为800J B.斜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25N C.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5W D.斜面的机械效率为75% 2.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G2=280N 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D.G2=200N 3.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4.初中物理中我们用斜面做过多次探究实验,如图所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是利用斜面“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B.图乙是利用斜面”测定斜面的机械效率; C.图丙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D.如图乙木块B中,B木块的重力和木板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5.某同学自制了一架天平,由于制作粗糙,天平两侧长度不同.当将一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时,右侧砝码的质量为m1,恰好平衡;当将该物体放在天平的右盘时,左侧砝码的质量为m2,天平才平衡.则该物体的质量应为:() A.B.C.D.无法确定 6.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7.如图所示,用一根自重可忽略不计的撬棒撬石块,若撬棒C点受到石块的压力是 1800N,且AB=1.8m,BD=0.6m,CD=0.4m,则要撬动该石块所用的最小的力应不小于 A.600N B.400N C.150N D.200N 8.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简单机械总复习培优

简单机械总复习培优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博文教育讲义 课题名称: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功、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掌握机械能及相互转化; 2、理解掌握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 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课前热身 一、功: 1、功的理解:功是一个过程量,所描述的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沿力的方向所移动距离的累积效应。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2) 3、功的计算公式: 二、功率: 1、定义: 2、意义:表示的物理量 3、功率计算公式: 三、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节省。 四、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3、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静平衡)或匀速转动状态(动平衡)。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F1l1=F2l2 4、杠杆的应用和分类: 名称结构特征优缺点应用举例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既不能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速度v G ) 2.动滑轮: ①定 下移动,也可左右移 ②实臂2倍的 ③特省一半动力的 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21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2 1 (G 物+G 动),动距离S F (或v F )=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 G (或v G ),即S F =2v G 三、滑轮组 1 2若有n n 分之一,即物G n F 1 =(条件: 不计动滑轮、绳重和摩擦)。 注意:如果不忽略动滑轮的重量则:()滑物G G n F += 1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绳子的末端缠绕在电动机上,电动机转动将下方钩码匀速提起。如果加快电动机的转速,则后一次提升与前一次相比() A.功率增大、机械效率增大B.功率增大、机械效率不变 C.功率不变、机械效率不变D.功率不变、机械效率增大 2.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60W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20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40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80J G=,拉力大3.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牵引小车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已知小车的重力10N F=,该装置的机械效率是60%,则小车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为() 小15N A.27N B.36N C.18N D.270N 4.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6.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7.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8.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 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 9.如图所示的是工人在平台上通过滑轮组向上拉起重物G的情景.已知重物G所受的重力为700 N,当他沿水平方向用400 N的力拉重物G时,重物G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北京第十八中学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

北京第十八中学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停在图甲的位置,此时杠杆处于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了消除杠杆______对实验的影响,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在支点两侧挂钩码,移动钩码位置,让杠杆再一次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______; (2)探究过程中,在杠杆左端某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力和力臂,画出F 和1 L 的图象如图乙(注意看清两个坐标的含义),由图可求出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 ______m。 【答案】平衡自身重力右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0.2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甲中,杠杆处于静止状态,即是平衡状态。 [2][3]为了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应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而图甲中,杠杆左端下沉,所以应向右移动平衡螺母。 [4]杠杆挂上钩码后,移动钩码的位置让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让力臂在杠杆上,便于直接从杠杆上测量力臂。 (2)[5]由图乙知,当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F=3N时,其力臂 L=1 m 6 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有 GL1=FL,2.5N?L1=3N×1 6 m 所以物体对杠杆拉力的力臂 L1=0.2m 2.小军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他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物重G/N 绳自由端的 拉力F/N 钩码上升的 高度h/cm 绳自由端移 动的距离 机械效率η/%

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简单机械培优题(word)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有长方形木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现有水平拉力F拉木块C,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由B向A缓慢运动过程中,拉力F将 A.变小B.不变 C.逐渐增大D.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A 【解析】 【详解】 以杆为研究对象,杆受重力G和C对它的支持力F支,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支?l支 =G?l G,水平力F由B向A缓慢匀速推动木块,F支的力臂在增大,重力G及其力臂l G均不变,所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在整个过程中支持力在逐渐减小;由于支持力逐渐减小,且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可知杆对物体C的压力也逐渐减小,根据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知,C和木板间、C和地面间的摩擦力逐渐减小,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拉力F也逐渐减小. 2.小勇体重600N,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10s内使物体A匀速上升5m.已知物体A 重为800N,小勇作用在绳端的拉力大小为500N,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平地面对小勇的支持力做功为6000J B.小勇做的有用功为3000J C.小勇拉力的功率为250W D.此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答案】D 【解析】 水平地面对小勇的支持力与小勇运动的方向是垂直的,支持力不做功,故A错;小勇做的有用功就是克服物体的重力做的功W有=Gh=800N×5m=4000J,故B错;小勇做的总功为W 总=Fs=500N×10m=5000J,拉力的功率为P=W总/t=5000J/10s=500W,故C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W有/W总=4000J/5000J=80%,故D正确;应选D.

《简单机械》培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培优 1、如图所示,用力F 使杠杆保持平衡,当力F 由A 位置移至B 位置时,杠杆仍然保持平衡, 则力的大小变化情况是 (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由小变大 D.由大变小 2、如图2所示,杠杆在力F 1和F 2的作用下平衡,已知AO>BO,若F 1和F 2的大小和方向都不 变,将它们的作用点同时向支点O 移动相同的距离L,那么( ) A.杠杆仍能平衡 B.杠杆A 端向下倾斜 C.杠杆B 端向下倾斜 D.无法判断杠杆是否平衡。 图1 图2 3、在菜市场内个别商贩会违反公平交易的原则,使用杠杆时通过不正当方式侵犯了消费者 的合法权益,例如标准杆秤的秤砣质量为1kg,秤和秤盘的总质量为0.5kg,O 点为提纽悬 点,A 点为零刻度点,OA=3cm,OB=9cm,如图3所示,如换一个质量为0.7kg 的秤砣,售 出3.0kg 的物品,消费者得到的物品实际质量为( ) A.2.0kg B. 2.3kg C. 2.5kg D. 2.8kg 图3 图4 4、一把均匀直尺可绕中点O 自由转动,直尺上有三枝垂直而立的蜡烛A 、B 、C ,它们粗细 和材料都相同,但它们长度不相同,L A =L B =12 L C ,如图4所示,那么点燃过程中直尺将 ( ) A.逆时针转动 C.始终平衡 B.顺时针转动 D.无法判断 5、杆秤的秤杆上相邻刻度间所对应的质量差是相等的,因此秤杆上的刻度( ) A.是均匀的 B.从提纽开始向后逐渐变密 C.从提纽开始向后逐渐变疏 D.与秤杆的粗细是否均匀有关 6、如图5所示的杠杆,可绕O 点转动,在A 端加力F,使杠杆平衡,不计杠杆重,则F 与G 的大小关系是 ( ) A.FG C.F=G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物理】简单机械培优题经典

【物理】简单机械培优题经典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甲、乙两套装置所用滑轮质量均相等,用它们分别将所挂重物在相等时间内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相同高度.若G1=G2,所用竖直向上的拉力分别为F1和F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P1和P2,两装置的机械效率分别为η1和η2(忽略绳重和摩擦).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F1>F2 η1<η2 P1<P2B.F1>F2 η1=η2 P1=P2 C.F1<F2η1<η2 P1<P2D.F1<F2 η1>η2 P1>P2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甲滑轮组n是2,乙滑轮组n是3,乙更省力.由于两个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相同,额外功相同,它们的机械效率也相同.在相同时间内做的总功相同,它们的功率也相同.故B正确. 2.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老师演示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这样做的目的是() A.便于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B.便于同学们观察实验 C.便于正确理解力臂D.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叫力臂,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由于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力臂在杠杆上可以直接读出,当用弹簧测力计倾斜时,拉力不再与杠杆垂直,这样力臂会发生变化,相应变短,由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力会相应增大,才能使杠杆仍保持平衡,

所以这样做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对力臂的正确认识,故C正确. 3.山区里的挑夫挑着物体上山时,行走的路线呈“S”形,目的是 A.加快上山时的速度 B.省力 C.减小对物体的做功 D.工作中养成的生活习惯 【答案】B 【解析】 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使用斜面的好处是可以省力. 挑物体上山,其实就是斜面的应用,走S形的路线,增加了斜面的长,而斜面越长,越省力,所以是为了省力. 故选B. 4.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C、D选项错误; 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如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 ...的是 A.0s~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于10N B.1s~2s内,物体在做加速运动 C.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100W D.2s~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3%

初中物理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轻质硬杆AB长50cm。用长短不同的线把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甲和体积是1dm3的球乙分别拴在杆的两端。在距A点20cm处的O点支起AB时,甲静止在桌面上,乙悬空,杆AB处于水平平衡。将乙浸没在水中后,杆AB仍平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取g=10N/kg)() A.杆A端受力增加了15N B.杆A端受力减小了10N C.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了1500Pa D.甲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减小了1500Pa 3.如图所示,AB=3AE,AC=2AE,AD=1.5AE。若把物体沿AB、AC、AD三个斜面匀速地拉到顶端A时,(不计摩擦)则() A.沿着AB用的拉力小,做功多B.沿着AC用的拉力小,做功多 C.沿着AD用的拉力大,做功少D.沿着三个斜面用的拉力不相等,做功一样多 4.如图所示,重300N的物体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以0.2m/s的速度沿水平地面向左匀速直线运动了1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 B.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48N C.拉力F的功率为4W D.有用功为120J 5.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A、B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受到的重力G A>G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甲<η乙(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6.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 D.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简单机械总复习(培优)

博文教育讲义 课题名称:功和机械能 简单机械 学习目标 1理解掌握功、功率的定义及其计算;掌握机械能及相互转化; 2、 理解掌握杠杆、滑轮、滑轮组等知识点; 3、 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 找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课前热身 、功: 1 、功的理解:功是一个过程量,所描述的是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沿力的方向所移动距离的累积效应。 2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功的计算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 、功率: 1 、定义: 2 、意乂:表示 的物理量 3 、功率计算公式: 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节省 四、 杠杆 3、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指:杠杆的平衡是指杠杆处于静止状态(静平衡)或匀速转动状态(动平衡) 。 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X 动力臂 =阻力X 阻力臂,或 F i l i =F 2l 2 4 杠杆的应用和分类名称 结构特征 优缺点 应用举例 省力 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 费力 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 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五、滑轮 1. 定滑轮: ① 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 实质:等臂杠杆。 ③ 特点:使用定滑轮既不能省力也不省距离,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 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 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F (或速度V F )=重物移动的距离 S G (或速度V G ) 1、定义: 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 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 0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 2表示。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 L 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 L 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培优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 培优 提示概要 1. 杠杆 (1)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一个固定点转动, 这根硬棒叫杠杆。 (2) 杠杆的几个要素: ○1支点O :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 ○2动力F 1: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F 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L 1)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阻力臂(L 2)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3) 杠杆的平衡条件 所谓杠杆的平衡状态是指杠杆静止不转或发生均速转动状态,此时杠 杆满足;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用字母表示:F 1×L 1=F 2×L 2或1221 F L F L 上式表明:要使杠杆平衡,作用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的大小跟它们的力 臂成反比,即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 (4) 杠杆应用分类 ○1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 ○2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 ○3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力,也不省距离。 2. 滑轮

(1)定滑轮 ○1特征:轴心固定不定的滑轮。 ○2实质及作用:定滑轮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作用是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2)动滑轮 ○1特征:轴心连物体一起移动 ○2实质及作用:动滑轮实质是一个动力臂两倍的杠杆,作用是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3滑轮组: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的叫滑轮组,其作用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 计算动力的方法: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力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力的几分之一,即1 F G 其中n经过动滑轮的绳 n 子股数,如果物体上升h,则拉下绳子的距离为s=nh 3.轮轴 (1)定义:由轮和轴组成,能绕着共同的轴线旋转的简单机械。(2)实质:轮轴实质是一个变形的杠杆,轮半径和轴半径就是力臂。 例题 342.一根粗细均匀的铁丝,中间用一根细线吊住,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7-1 (甲)所示,当将右边的铁丝弯曲,如图7-1

物理物理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附解析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O为轻质硬直杠杆OA的支点,在杠杆的A点悬挂着一个重物G,在B点施加一个方向始终与杠杆成ɑ角度的动力F,使杠杆从竖直位置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动力F始终在变大B.动力F先变大再变小 C.杠杆始终为省力杠杆D.杠杆始终为费力杠杆 2.关于功、功率和机效率,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多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 C.做功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 D.精密的机械,机械效率能达到100% 3.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4.如图所示,不计绳子的质量和一切摩擦作用,整个系统处于静止平衡状态。重物G1 =100N,每一个滑轮重力均为2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处绳子的拉力为50N B.G2=280N C.e处绳子的拉力为140N D.G2=200N 5.如图所示,用24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可以使重20N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物体B重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且不变.若不计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轴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地面受到的摩擦力为12N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水平拉力F的功率为4.8W D.在2s内绳子对物体A所做的功为4.8J 6.质量为60kg的工人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运送货物上楼.已知工人在1min内将货物匀速提高6m,作用在钢绳的拉力为40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随货物重力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机械中摩擦和绳重均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用在钢绳上的拉力的功率为400W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人对绳子的最大拉力为1000N D.该滑轮组的最大机械效率为83.3% 7.如图所示的滑轮组中,不计摩擦和滑轮及绳重,则拉力F为()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

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培优测试卷 一、初三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易错压轴题提优(难) 1.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0.5 N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A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图B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C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5 cm,每个钩码重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实验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答案】右右等于能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图A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B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3G?2F=2G?3L 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 4G?2F,3G?3L 而 4G?2F<3G?3L 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C知,此时 4×0.5N×3×0.5cm=3N×1 2 ×4×0.5cm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图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

简单机械专题(培优)

简单机械专题 培优训练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3BO,配重的重力为120 牛。重力为500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85牛。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60牛。已知F1:F2=2:3,杠杆AB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60牛 B.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牛 C.健身者在B点施加400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35牛 D.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40牛 2.小华在做实验时提出了如图所示两个模型,两杠杆均处于平衡状态,甲杠杆上平衡的是两个同种密 度但体积不同的实心物体,乙杠杆上平衡的是两个体积相同但密度不同的实心物体,若将它们都浸没在水中,则两杠杆将 ( ) A.仍保持平衡 B.都失去平衡 C.甲仍保持平衡,乙失去平衡 D.甲失去平衡,乙仍保持平衡 第1题图第2题图第3题图 3.甲、乙两个滑轮组如图所示,其中的每一个滑轮重力都相同,用它们分别将重物G1、G2提高相同的 高度,不计滑轮组的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若G1=G2,拉力做的额外功相同 B.若G1=G2,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C.若G1=G2,甲的机械效率大于乙的机械效率 D.用甲、乙其中的任何一个滑轮组提起不同的重物,机械效率不变 4.某工厂搬运货物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已知滑轮组中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00N,定滑轮的质 量为0.5kg,动滑轮的质量为0.6kg,货箱重为15N,不计绳重和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匀速吊起货物上楼,每次能吊的货物最多不能超过1469N B.使用的定滑轮质量越小越省力翻货箱 C.工人分别用5m/s和3m/s速度匀速拉升同一货物,工人做功的功率相同 D.所吊货物质量为100kg,匀速提升10m,则水平拉力F所做的功为10210J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 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

最新 简单机械培优训练(附解析)1

最新简单机械培优训练(附解析)1 一、简单机械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手沿竖直方向匀速拉一个动滑轮,使挂在下面重为G的物体缓缓上升,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现改变物体的重力G,则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中的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 动滑轮的重力不可忽略,则克服动滑轮的重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所做的功为额外功,从摩擦角度考虑,随着物体重力的增加,滑轮与绳子间摩擦会一定程度增大;同时,物重增大,有用功逐渐增大,有用功占总功的比值在增大,所以机械效率逐渐增大,但由于摩擦也在增大,故机械效率η与物体重力G的关系并不成正比,且机械效率逐渐趋近于100%,故B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

2.轻质杠杆AB可绕中点O自由转动,现在其A端和B端分别施以大小相等的力F1和 F2,它们的方向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杠杆会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杠杆会保持平衡 D.无法判读杠杆转动方向 【答案】A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O为杠杆的支点,分别从O点向两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交两力的作用线于点C、D,则力F1和F2的力臂分别为OC、OD,如下图所示: 因OA=OB,由几何知识知道, 故OC<OD 又因为F1和F2的大小相等,由平衡条件知道,力与力臂乘积的大小关系是: F1×OC<F2×OD, 所以,杠杆不能平衡,杠杆会沿顺时针方向转动,即只有A正确。 3.关于机械效率的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B.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省力越多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D.额外功在总功中所占比例越小,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答案】D 【解析】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