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的基本构成

电路的基本构成
电路的基本构成

1.电荷的形成电流.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

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极流向极。电源内部?

2.能够提供的装置,叫做电源,电源有两个极,一个叫极,另

一个叫极.电源的作用是在电源内部不断地使聚集正电荷,聚集负电

荷,以持续对外供电。

3.蓄电池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给蓄电池充电是将能转化成能,蓄电池

放电是将能转化成能。

4.善于导电的物体叫,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

有的界限,而且在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时就可能导电。

5.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中有电荷,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

体中的电荷不能自由。酸、碱、盐的水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

有,金属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有。

6.电池、发电机都是,灯泡、电动机、门铃都是。

7.、、再加上,还有开关,就组成了最基本的电路。

8.把用电器接在电池的正负两极时,电流沿着“→→”的

方向流动。

9.金属里面有大量电子,其中有的可以,但它们运动的方向杂乱无章,故称其

为,带电,可是接上电源之后,它们受到推动力,出现了

移动,于是形成了.故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是,则金属

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实际形成电流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

10.如下图所示,开关闭合时,通过电铃的电流方向是从极流向

极.电子在导体中运动的方向与相反,在图中看是按

11.试画出如下要求的电路元件的表示符号.

电池开关电灯交叉相连导线

电动机电流表电阻

12.所谓电路,就是把、、用连接起来组成的

的路径。电路的连接状态分为、和。

13.在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用电器的工作,为了使用电器能够工作,必须用

把和连接起来.用电器是的设备。

14.在电路中要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是:(1);(2)。

15.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上,电路中会有的电流,可能把电源,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做。

16.半导体二极管具有,电流只能从它的一端流向另一端,不能流动.17.物理学成果在军事上有广泛的应用,有一种为石墨炸弹的武器在战时被用来破坏敌方的供电设施,这种炸弹不会造成人员伤亡,而是在空中散布大量极细的石墨丝,这些石墨丝是(填“导体”或“绝缘体”),飘落在供电设备上会造成。(填“断路”或“短路”),从而使供电系统瘫痪。

18.如下图(1)所示,有5个电路元件符号分别标有A、B、C、D、E,这5个元件的名称应分别是:A、,B、C、D、E、。

19.如上图(2)所示,水槽中盛的是雨水,当开关闭合时,灯泡发出比较暗的光,断开开关,向雨水中撒入一些细的食盐,等一段时间,再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的亮度比以前变,这一现象说明。

20.如下图,甲图是接通的电路叫做,乙图是断开的电路叫做,丙图中闭合开关后,直接把导线连接在电源的两极上,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这是不允许的,这种情况叫。请在方框内画出与甲、乙。丙相对应的电路图。

21.如下图所示电路,如果闭合S l ,断开开关S2、S3,则灯亮;若闭合S l、S3,断开S2,则灯亮,当S l 、S2同时闭合,灯L l 、L2 。(填“亮”或“不亮”)k

22.如上图(2)所示的电路图中,接错的元件是。

23.如上图(3)所示,若开关闭合,则发生的现象是。

24.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

A.正电荷B.负电荷

C.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移动D.只能是正电荷

25.下列各种有关电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只要有电荷,就能形成电流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电路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D.电路闭合时,一定有电流

26.关于电流和电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路中只要有电源,就一定产生电流

B.电流是由电荷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

C.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D.在电源的外部,电流的方向总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27.甲、乙两个金属球,甲不带电,乙带正电,用导线将甲、乙两球连接,则()

A.电流从甲到乙,自由电子从乙到甲B.电流从乙到甲,自由电子从甲到乙

C.电流从乙到甲,自由电子从乙到甲D.电流从甲到乙,自由电子从甲到乙

28.避雷针的尖端不断向空中释放电子,则这时避雷针中的电流方向是()

A.从地面流向尖端B.从尖端流向地面

C.没有电流D.无法确定

29.在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选项中,均属于导体的是()

A.水银、石墨、人体、纯水B.盐水、塑料、油、酸溶液

C.盐水、碱溶液、石墨、碳笔D.金属、陶瓷、硅、汽油一

30.下列元件分类正确的是()

A.灯泡、电视机、开关B.电池、发电机

C.电流表、电能表、电动机D.电池、电灯、电流表

31.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带电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C.绝缘体容易导电,但不能带电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32.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银是绝缘体,不导电B.玻璃是绝缘体,烧红的玻璃却能导电

C.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功材料D.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33.如下图所示,几幅图涉及的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制造它们的材料中有导体又有绝缘体的一组是()

A.用橡胶制成的电工手套和电工靴B.硬币和钢板尺

C.电饭锅、电工钳D.滚球轴承和扳手

34.在更换灯泡时,最好是站在干燥的椅子上进行操作,这是因为( )

A .增加高度,便于操作

B .干燥的椅子是绝缘体,这样可防止触电

C .居高临下,能看清楚灯泡的型号

D .防止在换灯泡时,灯泡会发光

35.如右图所示是一个简化了的电冰箱内的电路图,其中M 是压缩机用的电动机,L 是电冰箱内的照明灯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闭合S l ,灯L 亮,电动机M 工作

B .只闭合S 2 、灯L 亮,电动机M 工作

C .只闭合S l 和S 2 ,电动机M 才能工作

D .闭合S l 灯L 亮,闭S 2 电动机M 工作

36.如下图所示,实物电路中错误的是( )

38.如下图所示的四个电路中(S 2一直闭合)能够实现S l 闭合,L l 不亮;S l 断开L l 亮的电路图是( )

39.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闭合S l ,断开S 2 、S 3 ,电路是通路

B .闭合S 2 ,断开S l 、S 3 ,电路是通路

C .闭合S 2 、S 3,断开S l ,电路是短路

D .闭合S l 、S 2 ,断开S 3 ,电路是开路 40.你家里有手电筒或见过手电筒吗?想想从电路的角度它由哪几部分组成.根据你的想像用电路图把它的连接情况表示出来.

答:

41.按下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中各个元件连接起来(用笔画线表示导线〕

42.破究玻璃的导电性:(1)照下图甲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2)给玻璃珠加热到红炽状态,观察小灯泡是否发光.观察结果:闭合开关后,上图乙中的灯泡,可知,通常情况下玻璃是;上图丙中小灯泡,可知,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变成了.综合上面观察到的现象可知:

4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同物体导电性能一般不同.同学们常见的一些物体,如钢笔。硬币、牙刷、铝箔、橡皮、直尺、铅笔芯、小刀、铁钉等等,它们的导电性能怎样呢?根据你的经验先猜想一下它们的导电性能,你能用小灯泡、电池、导线、开关设计一个显示物体导电性能的测试仪吗?

(1)画出测试仪的电路图.

(2)将文中的物体按导体和绝缘体分类.

答:导体有:,

绝缘体有:

44.探究盐水导电的性能与浓度的关系.

(1)猜想:。

(2)要准备的器材:电池、小灯泡、导线几根、小杯子和水、盐等.

(3)组合好电路(想一想应该怎么做?),看到小灯泡发光了吗?答:。这说明.

(4)向水里加少量的盐,慢慢搅动,观察小灯泡的发光情况.。

(5)不断重复上一步骤,直到加人的盐不能再溶化为止.

能不能用图象的方法表示盐水的导电性与浓度的关系?实验最后的结论是什么?

答:结论为:

46.手拿一根钢棒,用毛皮摩擦,铜棒是否带电?若要使钢棒带电,应该怎么办?

开关电源电路组成及各部分详解

一、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 开关电源的主要电路是由输入电磁干扰滤波器(EMI)、整流滤波电路、功率变换电路、PWM控制器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组成。辅助电路有输入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欠压保护电路、输出过流保护电路、输出短路保护电路等。 开关电源的电路组成方框图如下: 二、输入电路的原理及常见电路 1、AC输入整流滤波电路原理: ①防雷电路:当有雷击,产生高压经电网导入电源时,由MOV1、MOV2、MOV3:F1、F2、F3、FDG1组成的电路进行保护。当加在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超过其工作电压时,其阻值降低,使高压能量消耗在压敏电阻上,若电流过大,F1、F2、F3会烧毁保护后级电路。 ②输入滤波电路:C1、L1、C2、C3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

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当电源开启瞬间,要对C5充电,由于瞬间电流大,加RT1(热敏电阻)就能有效的防止浪涌电流。因瞬时能量全消耗在RT1电阻上,一定时间后温度升高后RT1阻值减小(RT1是负温系数元件),这时它消耗的能量非常小,后级电路可正常工作。 ③整流滤波电路:交流电压经BRG1整流后,经C5滤波后得到较为纯净的直流电压。若C5容量变小,输出的交流纹波将增大。 2、DC输入滤波电路原理: ①输入滤波电路:C1、L1、C2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主要是对输入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C3、C4为安规电容,L2、L3为差模电感。 ②R1、R2、R3、Z1、C6、Q1、Z2、R4、R5、Q2、RT1、C7组成抗浪涌电路。在起机的瞬间,由于C6的存在Q2不导通,电流经RT1构成回路。当C6上的电压充至Z1的稳压值时Q2导通。如果C8漏电或后级电路短路现象,在起机的瞬间电流在RT1上产生的压降增大,Q1导通使Q2没有栅极电压不导通,RT1将会在很短的时间烧毁,以保护后级电路。 三、功率变换电路 1、MOS管的工作原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绝缘栅场效应管是MOSFET(MOS管),是利用半导体表面的电声效应进行工作的。也称为表面场效应器件。由于它的栅极处于不导电状态,所以输入电阻可以大大提高,最高可达105欧姆,MOS管是利用栅源电压的大小,来改变半导体表面感生电荷的多少,从而控制漏极电流的大小。 2、常见的原理图: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4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孙小子张企民主编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类型,掌 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的作用,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理论结合生活 实际的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教学方法及学时 1、讲授法 2、1个学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晶体管的一些外部特性,比如说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等,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晶体管的外部特性上,而没有必要细究内部载流子的特点。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外部工作条件不同时,晶体管可以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区间。分别为:放大区、截止区、饱与区,其中放大区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区间。大家就是否还记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就是什么不(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节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新内容学习。 2、4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放大的概念 放大: 利用一定的外部工具,使原物体的形状或大小等一系列属性按一定的比例扩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利用扩音机放大声音,就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放大。其原理框图为: 声音声音 扩音器原理框图 由此例子,我们知道,放大器大致可以分为: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输出信号等四部分,它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其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一就是信号不失真,二就是要放大。 二、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力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输电网和配电网统称为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经过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到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电力系统还包括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调度自动化系统和电力通信等相应的辅助系统(一般称为二次系统)。 输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的主要网络(简称主网),起到电力系统骨架的作用,所以又可称为网架。在一个现代电力系统中既有超高压交流输电,又有超高压直流输电。这种输电系统通常称为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 配电网是将电能从枢纽变电站直接分配到用户区或用户的电网,它的作用是将电力分配到配电变电站后再向用户供电,也有一部分电力不经配电变电站,直接分配到大用户,由大用户的配电装置进行配电。 在电力系统中,电网按电压等级的高低分层,按负荷密度的地域分区。不同容量的发电厂和用户应分别接入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大容量主力电厂应接入主网,较大容量的电厂应接入较高压的电网,容量较小的可接入较低电压的电网。 配电网应按地区划分,一个配电网担任分配一个地区的电力及向该地区供电的任务。因此,它不应当与邻近的地区配电网直接进行横向联系,若要联系应通过高一级电网发生横向联系。配电网之间通过输电网发生联系。不同电压等级电网的纵向联系通过输电网逐级降压形成。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要避免电磁环网。 电力系统之间通过输电线连接,形成互联电力系统。连接两个电力系统的输电线称为联络线。

最新电工技术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本章是学习电工技术的理论基础,介绍了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主要包括电压、电流 的参考方向、电路元件、电路模型、基尔霍夫定律和欧姆定律、功率和电位的计算等。 主要内容: 1.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电流流通的路径,是为了某种需要由电工设备或电路元件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 的系统。 (2)电路的组成:电源、中间环节、负载。 (3)电路的作用:①电能的传输与转换;②信号的传递与处理。 2.电路元件与电路模型 (1)电路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①无源元件: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②有源元件:分为独立电源和受控电源两类。 (2)电路模型:由理想电路元件所组成反映实际电路主要特性的电路。它是对实际电路电 磁性质的科学抽象和概括。采用电路模型来分析电路,不仅使计算过程大为简化,而且能更清晰 地反映该电路的物理本质。 (3)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 ①电压源与电阻串联的电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电流源与电阻并联的电路,两种电 源之间的等效变换条件为:0R I U S S =或0 R U I S S = ②当两种电源互相变换之后,除电源本身之外的其它外电路,其电压和电流均保持与变 换前完全相同,功率也保持不变。 3.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以及参考电位 (1)电路的基本物理量包括:电流、电压、电位以及电功率等。 (2)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为了进行电路分析和计算,引入参考方向的概念。电流和电 压的参考方向是人为任意规定的电流、电压的正方向。当按参考方向来分析电路时,得出的电流、 电压值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正值表示所设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负值则表 示两者相反。当一个元件或一段电路上的电流、电压参考方向一致时,称它们为关联参考方向。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X1226具有时钟和日历的功能,时钟依赖时、分、秒寄存器来跟踪,日历依赖日期、星期、月和年寄存器来跟踪,日历可正确显示至2099年,并具有自动闰年修正功能。拥有强大的双报警功能,能够被设置到任何时钟/日历值上,精确度可到1秒。可用软件设置1Hz、4096Hz或32768Hz中任意一个频率输出。 X1226提供一个备份电源输入脚VBACK,允许器件用电池或大容量电容进行备份供电。采用电容供电时,用一个硅或肖特基二极管连接到Vcc和充电电容的两端,充电电容连接到Vback管脚,注意不能使用二极管对电池充电(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切换到电池供电的条件是Vcc=Vback-0.1V,正常操作期间,供电电压Vcc必须高于电池电压,否则电池电量将逐步耗尽。振荡器采用外接32.768kH的晶体,产生的振荡误差可通过软件对数字微调寄存器、模拟微调寄存器的数值进行调节加以修正,避免了外接电阻和电容的离散性对精度的影响。4Kb的EEPROM可用于存储户数据。 电路组成及工作原理 X1226可与各种类型的的微控制器或微处理器接口,接口方式为串行的I2C接口。其中数据总线SDA是一个双向引脚,用于输入或输出数据。其漏极开路输出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添加4.7~10kΩ的上拉电阻。本文介绍89C51单片机与X1226的接口方法,由于89C51单片机没有标准的I2C接口,只能用软件进行模拟。 图1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时间的变化,采用8位LED数码管显示年、月、日或时、分、秒,用PS7219A驱动LED

数码管,数码管选择0.5英寸共阴极红色或绿色LED数码管。由于PS7219A器件内含IMP810单片机监控器件,复位输出高电平有效,因此在使用51系统时,无须添加监控器件,使用PS7219A的复位输出给51单片机复位即可,监控电压为4.63V。硬件设计原理图如图1所示。 在硬件通电调试过程中,不能用手去触摸X1226的晶体振荡器,否则可能会导致振荡器停振,恢复振荡器起振的方法是关闭电源(包括备份电源)后重新上电。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测量振荡器时,不要用示波器的探头去测量X2的振荡输出,应该用探头测量PHZ/IRQ的振荡输出,以确定是否起振和振荡频率是否准确,测量时建议在该脚加一个5.1kΩ的上拉电阻。 软件设计 X1226内含实时时钟寄存器(RTC)、状态寄存器(SR)、控制寄存器(CONTROL)、报警寄存器(Alarm0、Alarm1)和客户存储数据的存储器。由于实时时钟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需要进行频繁的写操作,因此其存储结构为易失性SRAM结构。其他寄存器均为EEPROM结构,写操作次数通常在10万次以上。X1226初始化程序框图如图2所示,子程序YS4的作用是延时4μs。 图2

13.2电路的组成教案

芹池中学张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路的组成,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知道通路、开路和短路。会连接简单的电路。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2、知道电路图的两种连接方式,会连接简单的串、并联电路,并能画出或识别串联和并联的电路图。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的实例。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动手连接电路,观察、思考和交流,探究电路的组成及两种基本连接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在连接电路和排除电路故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学习电路的兴趣,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教学重点:串联和并联两种连接方式及电路图画法。 教学难点:短路及其危害,根据电路图或实物图判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 教具:实验线路板、导线、小灯泡、开关、电池、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方法:观察、实验、科学探究 学法指导:通过实验,观察电路的组成,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然后通过科学探究实验来研究电路的连接方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物理情景、引入新课 演示:让手电筒亮起来。同学们,车行有道,人行有路,电的流动也需要有电路。那么电路是怎样组成的有哪些连接方式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电路 1、出示手电筒的示意图,组织学生观察手电筒。作适当的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形成对电路的初步认识 2、活动1:利用电池、小电灯、灯座、开关和导线,组织学生把上述器材连接起来,使开关能控制电灯的发光和熄灭。 3、在实验前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①开关在连接时必须断开②导线连接电路元件时,将导线的两端连接在接线柱上,并顺时针旋紧③不允许用导线把电池的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4、组织学生讨论:电路中有哪些组成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投影:各种电源及其作用,开关及其作用,用电器及其作用,导线及其作用) 5、教师总结: ①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②电路的组成部分: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③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的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详解

《电工基础》(第4版)习题解答 前言 应广大任课教师的要求、并在出版社有关编辑的大力支持下,编写了本习题解答,以供教师教学和批改学生作业时参考。 由于一些习题的求解方法较多,而且有些习题在计算中涉及到的参数大多有一定的取舍,而从技术图表上查得的数据也不可能绝对精确,因此习题解答应着重注意其解题的思路、方法和步骤,而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精确的,仅供参考。 本习题解答不宜在学生中传播,以免有的学生盲目抄袭,影响其独立完成作业、培养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 如有错误和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目录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第二章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解答――――――――――――――第三章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方法习题解答――――――――――第四章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习题解答――――――――――――第五章正弦稳态电路习题解答―――――――――――――――第六章互感电路习题解答―――――――――――――――――第七章三相电路习题解答―――――――――――――――――第八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习题解答――――――――――――第九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时域分析习题解答――――――――第十章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复频域分析习题解答―――――――第十一章二端口网络习题解答――――――――――――――――第十二章非线性电阻电路习题解答――――――――――――――第十三章磁路和铁心线圈电路习题解答――――――――――――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习题解答 1-1解: AB段电路产生功率,所以 2500,250AB AB U U V ?=-=- BC段电路消耗功率,所以 250,25BC BC U U V ?== CD段电路消耗功率,所以 2400,200,200CD CD DC U U V U V ?===- DA段电路消耗功率,所以 250,25DA DA U U V ?== 1-2解: 图a u ()()() 50 1,140401040 40(1)4010(1)1050(1)50I A U IR V P UI W P W P W =- =-=-=?=+=-=-?-==-?-==?-=-R1R2消耗消耗发出 图b 1,1404040140()40140() i I A U IR V P UI W P UI W ===?===?==-=-?=-R消耗;发出 图c i ()()() 11401050401401011050150I A U IR V P W P W P W =-==-?+=-=?==?==-?=-R1R2消耗消耗发出;() 图d u ()()() 1501100 4010110V 101050(1)504040I A U U V U P W P W P W =--+?===?==?==?-=-=?=RRi消耗发出消耗;;1 ; 1

变频器制动电路的组成部分

制动单元电路往往由三部分组成: 1、供电电路,由降压变压器整流、滤波、稳压取得;由功率电阻降压、稳压取得;再讲究一、点的,由开关电源逆变再整流、稳压取得。本电路采用了第一种供电方式。 2、直流电路电压检测(采样)电路:一般由电阻分压网络取得,再由后级电压比较器,取出制动动作信号,送后级IGBT模块驱动电路。 3、IGBT模块驱动电路。往简单处考虑,制动单元就是一个电子开关,承担将制动电阻接入直流电路的任务,此一电子开关用一只接触器来取代也未尝不可。反正开关接通时还有一只制动电阻在电路“限着流”,开关本身的安全性还是有所保障的,只是开关的额定电流值取一定富裕量就可以了。 对于电子开关器件,当然还要考虑工作中的散热问题。比较简单的控制,是由电压比较器的输出信号直接控制驱动IC的输出,在直流电路电压高到660V 时,模块开通(开关闭合),接入制动电阻进行“能耗制动”,当直流电路电压回落到600V左右时,电压比较器输出状态反转,模块截止(开关断开),制动动作结束。制动动作点和结束点的整定,也不是那么严格和精确,各个厂家的整定值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只要保证直流电路不受高电压冲击就可以了。讲究一点的驱动电路,对IGBT模块,是采用脉冲方式驱动的,效果就要好一些了。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台达变频器、三菱变频器、西门子变频器、安川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cc15271599.html,/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 一.教学要求 1.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和额定电压、电流、功率等概念。 2.掌握电流、电压、电功率、电能等基本概念。 3.掌握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焦尔定律,了解电阻与温度的关系。 4.了解电路的三种工作状态特点。 5.理解理想元件与电路模型、线性电阻与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二.教学安排 3 第二节电流和电压 1 4 第三节电阻 1 5 第四节部分欧姆定理1 6 第五节电能和电功率1 7 本章小结与习题8 本章总学时 5 第一节电路 教学目标:了解电路的组成;掌握电路的三种状态和特征;了解电路模型 教学重点:电路的状态和特征 教学难点:电路的状态和特征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绪论 电能的优点: 1.便于转换 2.便于传输和分配 3.便于控制 二、电路的基本组成 1.什么是电路 电路是由各种元器件(或电工设备)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的总体,为电流的流通提供了路径。 2.电路的基本组成 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 电源(供能元件):为电路提供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电池、发电机等)。 (2) 负载(耗能元件):使用(消耗)电能的设备和器件(如灯泡等用电器)。 (3) 控制器件:控制电路工作状态的器件或设备(如开关等)。 (4) 联接导线:将电器设备和元器件按一定方式联接起来(如各种铜、铝电缆线等)。 3.电路的状态 (1) 通路(闭路):电源与负载接通,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气设备或元器件获得一定的电压和电功率,实行能量转换。 (2) 开路(断路):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又称为空载状态。 (3) 短路(捷路):电源两端的导线直接相连接,输出电流过大对电源来说属于严重过载,如没有保护措施,电源或电器会被烧毁或发生火灾,所以通常要在电路或电气设备中安装熔断器、保险丝等保险装置,以避免发生短路时出现不良后果。 三、电路模型(电路图) 由理想元件构成的电路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也 叫做实际电路的电路原理图,简称为电路图。理想元 件:电路是由电特性相当复杂的元器件组成的,为了 便于使用数学方法对电路实行分析,可将电路实体中 的各种电器设备和元器件用一些能够表征它们主要 电磁特性的理想元件(模型)来代替,而对它的实际上 的结构、材料、形状等非电磁特性不予考虑。 四、知识训练 1、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开关组成的闭合回路。

输入电路的组成部分介绍

输入电路包括防雷单元,EMI 电路和整流滤波电路。下图为常见开关电源输入回路: 一、防雷单元 基于压敏电阻和陶瓷气体放电管的防雷电路使用的比较多,电路简单价格便宜。 1、MOV1,MOV2 ,MOV3 为压敏电阻,用来吸收雷击的浪涌电压,保护后面的电路,是防雷单元的主要元件。 2、加入保险丝F2,F3,以及气体放电管FDG 的其主要是安全要求,因为压敏电阻的失效模式特点,在遭受雷击或长时间老化后,压敏电阻电压等级会降低,有可能低于电网电压,导致其功耗变大甚至短路,加入保险以及气体放电管,保证压敏出现故障不会造成短路。 3、保险丝F1 一方面是保护后面电路出现故障时断开,另一方面,它也有防雷效果,在遭受雷击时,会有浪涌电流涌入MOV3,有可能导致保险F1 断开,但是如果想要有抗雷击效果,需要使用快速保险。 二、EMI 电路 由于开关电源工作在高频状态及其高di/dt 和高dv/dt,使开关电源存在非常突出的缺点——容易产生比较强的电磁干扰(EMI)信号。其EMI 信号不但具有很宽的频率范围,还具有一定的幅度,经传导和辐射会污染电磁环境,对通信设备和电子产品造成干扰。设计EMI 电路是为了抑制开关电源工作产生的辐射及传导干扰对电网的影响。 EMI 电路中:C1、L1、C2、C3,C4 组成的双π型滤波网络,C1,C4 为X 电容,滤除差模干扰,C2,C3 为Y2 电容,滤除共模干扰。其中L1 为共模电感,能够抑制共模信号。L1 的漏感为差模电感,抑制高频差模信号。C7 为Y2 电容,其在整流桥电流换向时,整流桥断开,输入与滤波电容完全隔开,滤波电容以后处于悬浮状态,所以加入电容C7,在整流桥换向过程中抑制EMI。 EMI 电路对电源的电磁噪声及杂波信号进行抑制,防止对电源干扰,同时也防止电源本身产生的高频杂波对电网干扰。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极放大电路电路分析 基本共射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概念: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与相应元件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a.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b.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 2.电路组成:(1)三极管T; (2)VCC:为JC提供反偏电压,一般几~几十伏; (3)RC:将IC的变化转换为Vo的变化,一般几K~几十K。 VCE=VCC-ICRC RC,VCC同属集电极回路。 (4)VBB:为发射结提供正偏。 (6)Cb1,Cb2:耦合电容或隔直电容,其作用是通交流隔直流。 (7)Vi:输入信号 (8)Vo:输出信号 (9)公共地或共同端,电路中每一点的电位实际上都是该点与公

共端之间的电位差。图中各电压的极性是参考极性,电流的 参考方向如图所示。 3.共射电路放大原理 4.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 放大倍数/输入电阻Ri/输出电阻Ro/通频带 (1)放大倍数

(2)输入电阻Ri (3)输出电阻Ro

(4)通频带 问题1: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小,对放大电路输出电压的稳定性是否有利? 问题2:有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的频率成分为100Hz~10kHz,那么放大电路的通频带应如何选择?如果放大电路的通频带比输入信号的频带窄,那么输出信号将发生什么变化? 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1.直流通路与交流通路 静态:只考虑直流信号,即Vi=0,各点电位不变(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只考虑交流信号,即Vi不为0,各点电位变化(交流工作状态)。 直流通路:电路中无变化量,电容相当于开路,电感相当于短路。 交流通路:电路中电容短路,电感开路,直流电源对公共端短路。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道和交流通道。 直流通路

第1章电路基本概念与电路定律习题与答案

第1章 习题与解答 1-1 2C 的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能量的改变为20J ,若(1)电荷为正且失去能量;(2)电荷为正且获得能量;求ab u 。 解:(1)2C 的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2q C ?=,这时意味着电流从a 点流到b 点; 电荷为正且失去能量,2W OJ ?=,ab u 为正且 2102ab W OJ u V q C ?= ==? (2)2C 的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2q C ?=,这时意味着电流从a 点流到b 点; 电荷为正且获得能量,2W OJ ?=,ab u 为负且 2102ab W OJ u V q C ?-===? 所以 10ab u V =- 1-2 在题1-2图中,试问对于A N 与B N ,u i 、的参考方向是否关联此时下列各组乘积u i ?对A N 与B N 分别意味着什么功率并说明功率是从A N 流向B N 还是相反。 (a )15,20i A u V ==  (b) 5,100i A u V =-= 题1-2图 (c) 4,50i A u V ==- (d) 16,25i A u V =-=-

解:(a )15,20i A u V == ,此时A N 非关联,3000P ui W ==>,发出功率 B N 关联,3000P ui W ==>,吸收功率。功率从A N 流向B N 。 (b) 5,100i A u V =-= ,此时A N 非关联,5000P ui W ==-<,吸收功率 B N 关联,5000P ui W ==-<,发出功率。功率从B N 流向A N 。 (c) 4,50i A u V ==- ,此时A N 非关联,2000P ui W ==-<,吸收功率 B N 关联,2000P ui W ==-<,发出功率。功率从B N 流向A N 。 (d) 16,25i A u V =-=- ,此时A N 非关联,4000P ui W ==>,发出功率 B N 关联,4000P ui W ==>,吸收功率。功率从A N 流向B N 。 1-3 题1-3图所示电路由5个元件组成,其中 12349,5,4,6,u V u V u V u V ===-=512310,1,2,1u V i A i A i A ====-。试求: (1) 各元件的功率; (2) 全电路吸收功率及发出功率各为多少说明了什么规律 u -+ 题1-3图 解:(1)元件1:919P ui W ==?=,电压与电流为关联方向,故吸收功率。 元件2:515P ui W ==?=,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方向,故发出功率。 元件3:428P ui W ==-?=-,电压与电流为关联方向,故发出功率。 元件4:6(1)6P ui W ==?-=-,电压与电流为关联方向,故发出功率。 元件5:10(1)10P ui W ==?-=-,电压与电流为非关联方向,故吸收功率。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

基本放大电路的概念及工作原理里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有一个三级管和场效应管组成的放大电路。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晶体管的控制作用,把输入的微弱电信号不失真的放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的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一种能量装换装置。 利用晶体管的以小控大作用 ,电子技术中以晶体管为核心元件可组成各种形式的放大电路。其中基本放大电路共有三种组态: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和共基极放大电路,如图1所示。 (a)共发射极放大电路 (b)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c)共基极放大电路 图1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组态 无论基本放大电路为何种组态,构成电路的主要目的是相同的:让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后,输出时其信号幅度显著增强。 1、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需要理解的是,输入的微弱小信号通过放大电路,输出时幅度得到较大增强,并非来自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其能量的提供来自于放大电路中的直流电源。。晶体管再放大电路中只是实现的对能量的控制,是指转换信号能量,并传递给负载。因此放大电路组成的原则首先是必须有直流电源,而且电源的设置应保证晶体管工作在线性放大电路状态。其次,放大电路中各元件的参数和安排上,要保证被传输信号能够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尽量不衰减地输出,在信号传输的过程中能够不失真的放大,最后经放大电路输出端输出,并且满足放大电路的性能指标要求。 综上所述,放大电路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保证放大电路的核心元件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电路状态,及要求其发射极正偏,集电结反偏。 ○2输入回路的设置应当是输入信号耦合到晶体管的输入电极,并形成变化的基极电流i B ,进而产生晶体管的电流控制关系,变成集电极电流i C 的变化。

电路系统设计由哪几部分电路组成

电路系统设计由哪几部分电路组成? 电路系统设计由五部分组成:锂芯容量指示电路、电芯保护电路、充电管理电路、DC-DC升压电路和功能扩展电路。锂芯容量指示电路由XC61CC系列的电压监控芯片组成。电芯保护电路由过充保护、过放保护、过温保护三部分组成,HAT2027、R5402、自恢复保险丝构建了三重保护,使锂芯安全性大大增强。 充电管理电路采用了CN3066,将充电过程分为涓流充电、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维护充电四个部分,使移动随身电源能够最大程度地储备能量。DC-DC升压电路采用了MAX1771集成芯片,可将锂芯容量在安全范围内最大限度释放,达到对多种数码设备供电的目的。功能扩展涵盖了户外活动所涉及的常见需求,具有应急夜间高亮照、户外防盗安全警报、野营驱蚊等功能。 DC-DC升压电路主要由MAX1771构成,该控制器采用独特的控制方案,结合PFM(脉冲频率调制)及PWM(脉冲宽度调制)的优越性,提供一个高效、较宽电压调节范围的电源。具有较小的静态电流,负载小的情况下效率较高,但纹波较大。后者在负载大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效率,噪声小。 该控制器采用的是一种改进型的限流PFM控制方式,控制电路限制电感充电电流,使其不超过某一峰值电流。既保持了传统PFM的 低静态电流,同时在较大负载的情况下,也具有很高的效率。而且由

于限制了峰值电流,采用很小体积的外围元件就可获得满意的输出纹波,这样便于降低电路成本及尺寸。 MAX1771外接MOS管平时是关闭的,此时电感储能。关闭期间,MAX1771会检测外部输入电压,一旦降低到了一定限度,MA X1771就会开启外部MOS管,电感释放能量,重新提供驱动电压。开关频率随负载电流和输入电压而定。5V电压通过两个反馈电阻分压得到。此外,续流二极管选用肖特基二极管SS34,该器件正向导通电压小,响应时间短。 电路设计采用了一种比较简单且实用的方法,即通过测试锂芯电池放电的时间电压特性曲线,选取整个放电过程的四个位点电压,用电压来估算电池的容量。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4 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参考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孙小子 张企民主编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一、 教学目标及要求 1、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晶体管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三种类型,掌握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的作用,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学习意识,使学生掌握理论结合生活实际的分析能力。 二、 教学重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三、 教学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元器件及各元器件作用;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四、 教学方法及学时 1、讲授法 2、1个学时 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晶体管内部载流子运动的特性以及由此引起的晶体管的一些外部特性,比如说晶体管的输入输出特性等,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我们需要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关注晶体管的外部特性上,而没有必要细究内部载流子的特点。由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外部工作条件不同时,晶体管可以工作在三个不同的区间。分别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其中放大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较为常用的一种工作区间。大家是否还记得,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所需要的外部条件是什么吗(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这节课,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新内容学习。 2.4放大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一、 放大的概念 放大: 利用一定的外部工具,使原物体的形状或大小等一系列属性按一定的比例扩大的过程。日常生活中,利用扩音机放大声音,是电子学中最常见的放大。其原理框图为: 放大电路 MK 声音声音直流电源 扩音器原理框图 由此例子,我们知道,放大器大致可以分为:输入信号、放大电路、直流电源、输出信号等四部分,它主要用于放大小信号,其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对放大电路的基本要求:一是信号不失真,二是要放大。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测试题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测试题 1 / 3 第一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测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5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40个小题,共120分) 第一节:理解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电路模型,电器设备额定值的意义; 1电路是由电源.( ).导线和开关等中间环节组成的闭合回路。 A. 电灯 B.电动机 C.发电机 D.用电器 (容易) 2下列设备中,一定为电源的是( )。 (容易) A.发电机 B.冰箱 C.配电柜 D.白炽灯 3.用国家规定的标准图形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称( ) (容易) A.电路模型 B.电路图 C.电路元件 D.电路符号 4.所谓复杂直流电路就是( ) (中等难度) A.既有电阻串联又有电阻并联的电路。 B.有两个电源组成的电路。 C.有两个电源以上并不能用串并联电阻知识化成单回路的电路。 D.由多个电阻组成的电路回路。 第二节:识记电压.电流.电阻.电功率.电能的概念; 5.把一只标有“220V 100W ”的白炽灯接在110V 电压下工作,则实际功率为( ) (容易) A.100W B.50W C.25W D.200W 6.一只100W 的白炽灯,点燃20小时后所消耗的电能为( ) (容易) A .1度电 B .0.5度电 C .2度电 D .3度电 7.在下图所示电路中,10V,内电阻R 0=1Ω,要使获得最大的功率,应为( ) (中等难度) A.0.5Ω B.1Ω C.1.5Ω D.0 8.将一阻值为R 的导体,均匀的拉抻一倍长度,则阻值变为原来的(B )(容易) A.2倍 B.4倍 C.1/2倍 D.1/4倍 9.如果在1之内导体中通过120C 的电荷量,那么导体中的电流为( ) A.2A B .1A C.20A D.120A (中等难度) 10.在导体中,电流的形成是由于( )的作用。 (容易) A.静电力 B.磁场力 C.电场力 D.电磁力 11.当阻抗匹配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中等难度) A.负载获得最大的输出功率 B.电源的效率为50% C.电流和端电压都是最大的 D.电源输出功率最大 12.用电压表测得电路端电压为0,这说明( )。 (中等难度) A.外电路短路 B.外电路断路 C.外电路上电流比较大 D.电源内电阻为0 13.有甲.乙两盏电灯,甲灯上标有“36V 60W ”,乙灯上标有“220V 60W ”,当它们分别在其额定电压下工作发光时,其亮度是( ) (中等难度) A .乙灯比甲灯更亮 B .甲灯比乙灯更亮 C .两盏灯一样亮 D .无法判定哪盏灯更亮 14.在电源内部,电动势的正方向是( )。 (容易) A.从负极指向正极 B.从正极指向负极 C.没有方向 D.无法判断 15.有段电阻是4 ?的导线,把它均匀的拉伸一倍长,则电阻是( ) A.8 ? B.16 ? C.4 ? D.32? (中等难度) 16.电压和电流的关联方向是指电压.电流 ( )一致。 (容易) A.实际方向 B.参考方向 C.电位降方向 D.电位升方向 17.实际电流的方向通常规定为( A )电荷运动的方向。 (容易)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基本放大电路一般是指由一个三极管组成的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 1. 放大电路主要用于放大微弱信号,输出电压或电流在幅度上得到了放大,输出信号的能量得到了加强。 2. 输出信号的能量实际上是由直流电源提供的,只是经过三极管的控制,使之转换成信号能量,提供给负载。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见图1。 图1 放大概念示意图 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共射极接法基本放大电路如图6所示。

图6 共射极接法基本放大电路 基本组成如下: 三极管T ——起放大作用。 负载电阻RC,RL ——将变化的集电极电流转换为电压输出。 偏置电路VCC,Rb ——使三极管工作在线性区。 耦合电容C1,C2 ——输入电容C1保证信号加到发射结,不影响发射结偏置。输出电容C2保证信号输送到负载,不影响集电结偏置。 2. 静态和动态 静态: vi=0 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直流工作状态。 动态:vi≠0时,放大电路的工作状态,也称交流工作状态。 放大电路建立正确的静态,是保证动态工作的前提。分析放大电路必须要正确地区分静态和动态,正确地区分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3. 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放大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如图03.07中(a),(b)所示。 直流通路,即能通过直流的通路。从C、B、E向外看,有直流负载电阻、Rc 、Rb。 交流通路,即能通过交流的电路通路。如从C、B、E向外看,有等效的交流负载电阻、Rc//RL、Rc。 直流电源和耦合电容对交流相当于短路。因为按迭加原理,交流电流流过直流电源时,没有压降。设C1、C1 足够大,对信号而言,其上的交流压降近似为零,在交流通路中,可将耦合电容短路。

PCB电路组成部分分解

PCB电路组成部分分解 一、友隆产品的PCB由如下几部分电路组成 A、电源输入部分; B、控制负载部分; C、检测负载正常和异常部分; D、显示部分; E、按键开关控制部分; F、主控IC部分

件被损坏的作用,若供电电压达到560V以上后,压敏电阻的阻值在瞬间会变得很小,此时的电流变得很大会使保险管断开。 ②、R1电阻安装在保险管后面并联在L线和N线之间,起着放电作用,满足于安规测试要求是机器在1秒钟<34V。 ③、C1电容安装在保险管后面并联在L线和N线之间,起着抑制交流杂波作用 2)、直流电压经过第一个C1H电解电容滤波后,正极通过L1H电感到第二个C2H电解电容滤波同T1H变压器的第3脚连接,另外地线同IC1H的第1、2、7、8脚MOSFET 源极连接点上,然后由IC1H的第5其MOSFET漏极同T1H变压器的第1脚连接经过T1H变压器的线圈到第3脚。 ①、R1H电阻、C3电容、D5H二极管组成电路是防止高压脉冲,使T1H变压器和IC1H 的电压电流稳定。 ②、IC1H的MOSFET源极接CY1H电容到低压(5V、12V地线)地线作用是使高幅度的共模浪涌电流远离IC1H。 ③、IC1H的MOSFET源极接C4H电容到IC1H的第3脚作用是产生IC1H内部使用的 5.8V供电电源。 ④、IC1H本身结合了一个高压功率MOSFET开关及电源控制器。同通常的PWM(脉冲宽度调制)控制器不同,它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开/关控制器来调节输出电压,这个控制器包括一个振荡器、反馈(检测及逻辑)电路、5.8V稳压器、旁路引脚欠压电路、过热保护、频率抖动、电流限流电路及前沿消隐电路,并同一个700V的功率MOSFET集成在一起。 3)、T1H变压器的次级第10、8脚分别由D6H和D7H的快速肖特基二极管出来电压,D6H出来电压经过C7H电容滤波和R2H电阻下地线作为放电,此输出的直流电压是反馈式12V,D7H电压经过C5H电容、L2H电感、C6H电容滤波和R7电阻下地线作为放电,同时由ZD1H稳压管通过IC2H光藕隔离方式来抓稳直流电压5V。 B、控制负载部分:

浅谈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351 华 章 Magnificent Writing 二○一三 年第 十 六期 浅谈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解 鹏 (河南省西华县第一职业中专,河南 西华 466600) [摘 要] 晶体管的主要用途之一是利用其电流放大作用组成各种放大电路。放大电路广泛应用于生产、科学实验和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中,例如,从收音机天线收到的信号或从测量设备传感器得到的信号常为微伏或毫伏数量级,必须经过放大才能驱动喇叭或记录仪表等执行机构。因此放大电路是电子设备中最普遍的一种基本单元。 [关键词] 放大电路;组成;工作原理 前言:当今,集成电路的应用发展很快,但即使是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也是许多基本单元电路的组合。因此,本文所述 的由分立元件组成的基本电路,应看成是集成电路的“细胞”,是电子技术课程重要且基本的内容。 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图1是一个由NPN 型晶体管组成的共发射极基本交流放大电路。输入端接交流信号源,通常用一个电动势x e 与电阻B R 串联的电压源来等效表示,输入电压为i u ;输出端接负载电 L R ,输出电压为o u 。电路中各个元件的作用如下。 1.1晶体管T 。晶体管是放大电路中的放大元件,利用它 的电流放大作用在集电极电路中获得放大了的电流,该电流受输入信号的控制。 1.2基极电源B E 和基极电阻B R 。它们的作用是使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并提供大小合适的基极电流B I ,以使放大电路 获得合适的工作点。B R 的阻值一般为几十千欧到几百千欧。 1.3集电极电源c E 。电源c E 保证晶体管集电结处于反向偏 置,以使晶体管起放大作用,同时它又是放大电路的能量来源。 放大电路把微弱的输入信号放大成为较强的输出信号,输出的 较大能量就来自电源c E ,也就是说输入信号通过晶体管的控 制作用,去控制电源c E 所供给的能量,在输出端得到一个能 量较大的信号。c E 一般为几伏到几十伏。 1.4集电极负载电阻C R 。集电极负载电阻简称集电极电 阻,它主要是将集电极电流的变化变换为电压的变化,以实现 电压放大。C R 的阻值一般为几千欧。 1.5耦合电容1c 、2c 。它们一方面起到隔直作用,1c 用来隔断放大电路与信号源之间的直流通路,而2c 则用来隔断放大电路与负载之间的直流通路,使三者之间无直流联系,互不影响;另一方面1c 、2c 又起到交流耦合作用,保证交流信号畅通无阻地经过放大电路,沟通信号源、放大电路和负载三者之间的交流通路。通常要求耦合电容上的交流压降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即对交流信号可视为短路。因此,1c 、2c 的电容值要取的较大。对交流信号频率其容抗近似为零。1c 、2c 的电容值一般为几微法到几十微法,用的是电解电容器,连接时要注意极性。 图2的放大电路用了两个独立电源B E 和C E ,通常可将B E 省去,把B R 接电源B E 正极的一端改接到电源C E 的正极,如图2—1所示。这样,发射结仍是正向偏置,只要相应调整一下 B R 的阻值,仍可产生合适的基极电流。 放大电路的常用表示方法。 在放大电路中,常把输入电压i u 、输出电压o u 的公共端接“地”,设其电位为零,作为电路中其它各点电位的参考点。同时为了简化电路的画法,习惯上常不画电源C E 的符号,而只在电源的一端标出它对“地”的电压值CC U 和极性(“+”或“—”),如图2—2所示。如忽略C E 的内阻,则CC U =C E 。 2、电路的放大原理 2.1静态。放大电路没有输入信号时(i u =0,即输入端短接)的状态下称为静态。此时电路中只有直流电源CC U 单独作 用,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均为恒定直流,称为静态值。 静态时晶体管各个电压、电流分别表示为基极电流B I 、基 -射极电压BE U 、集电极电流C I 、集-射极电压CE U ,且 CE U =CC U —C I C R 由于集电极C 点上电位不变,输出端无交流信号输出,也就是当i u =0时,o u =0。此时,基极耦合电容上的电压为 1 C U =BE U ,集电极耦合电容上的电压为2 C U =CE U 。 2.2动态。放大电路有交流输入信号i u 时的状态称为动态。此时i u 通过耦合电容1c 加到晶体管的基极,基-射极之间的电压将在原来静态值BE U 得基础上,叠加一个交流信号,基-射极之间的总电压用BE u 来表示,且 BE u =BE U +i u =BE U +be u 基极电流也要发生变化,将在静态值B I 的基础上,叠加一个交流分量,基极总电流用B i 表示,且 B i =B I +b i 同样,集电极总电流 C i 也是直流分量C I 和交流分量c i 的合成 C i =C I +c i 并且由于晶体管的电流放大作用,c i 的幅值要远远大于b i 的幅值。 在负载电阻t R 开路的情况下,集电极回路的电压方程为 CE u =CC U —c i C R =CC U —(C I +c i )C R =(CC U —C I C R )—c i C R =CE U +(—c i C R )=CE U +ce u 式中CE u 为集-射极总电压,ce u 为其交流分量,这是一个比i u 大得多的交流信号。通过耦合电容2c 后,直流部分CE U 被2c 隔断,所以输出电压o u 即为集-射极电压的交流部分,即 o u =ce u 这就实现了电压放大作用。 由于放大电路在工作时直流量和交流量混处于同一电路中, 电压和电流的名称较多,符号容易混淆。列成表3,以便区别。 表 3 放大电路电压和电流的符号 【参考文献】 [1]何希才.新新集成电路及其及应用实例[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金乎.模拟集成电路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秦曾煌.电工学[M].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解 鹏,河南省西华县第一职业中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