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欣赏校本课程学习.doc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学习.doc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学习.doc

影视欣赏与语文课文的契合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设计背景的分析,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在认识中初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让学生在影视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展开影视的评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内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参照比较,并加以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2、对影视作品的接受,避免了学生在封闭、独立的领域里学习语文,使他们采取开放、

互补的态度研究语文。

3、学生从优秀影视网络倡导弘扬的真善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主旋律中,受到优秀

道德品质的熏陶,领悟到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三、影视筛选与整合

围绕学科课文,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作品,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并且分门别类,一课一个影视资源包。影视资源库,既有相关的整部影视,也有相关的电影片段,这些都是任由教师挑选使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根据需求不断增补,在不断丰富影视资源包的基础上,整合成一个相对精练的课程影视资源体系。学科影视的整合,可以运用世界上最优秀的影视资源,将其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新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影视课教育功能,推进学科教学改革,实现学科教学的内容、手段、方法的整体改革。具体来说可以将与学科内容有直接对应关系的电影与课文直接整合;将与学科表现内容相近的电影进行举一反三的分类整合;电影片断整合;对能支持同一课文的电影进行重组编辑,形成独特结构的视频、文本配套、图文并茂、声像合一的课本资料。

四、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

本模块的课时安排为:每周三课时,共五周。教学形式采取课堂影视观看与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课堂学习以学生合作交流学习为主,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具体教学计划,如下:

时间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备注

第一周

名著影视欣赏

第1、2课时:

欣赏《祝福》

第3课时:

分析找出影视当中情节与小说中

对应知识点和相关内容,形成契合点。

1.放映电影《祝

福》。

2.组织学生把电影

《祝福》与鲁迅的小

说《祝福》做比较。

3.教师引导学生进

行评论。

布置作业:

学生需在课外观看

与教材有关的名著

影视,并任选一部

电影写观后感,不

少于500字,文体

不限。

例如:《林黛玉进贾

府》(节选自《红楼梦》)、

《围城》、《欧也

妮·葛朗台》(节选自

《守财奴》)等

第二周

亲情电影欣赏

第1、2课时:

欣赏《天生一对》

第3课时:

通过观赏的电影,举一反三找出语

文教材学习当中有关亲情的课文,并

结合自身经历探讨有关亲情的故事。

1.放映电影《天生

一对》。

2.组织学生找出语

文学习当中有关亲

情的文章。

3.学生自主交流自

身有关亲情的感人

故事。

布置作业:

1.在生活中仔细挖

掘有关亲情的小片

段,写一篇作文,

字数800字左右,

文体不限。

2.给爸爸妈妈一个

拥抱。

故事性电影片段欣赏

第1、2课时:

1.欣赏电影片段。

2.引导学生分析欧

教师收集有关秋天

的影视片段,并加

第三周

欣赏《秋天里的春光》片段(捷克)、

《秋日奏鸣曲》片段(英国)、《秋天

的童话》片段(中国香港)。

第3课时:

联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分析

欧洲国家的秋天与故都的秋在环境上

的区别。再分析中国南方与北方的秋

天的区别。

洲地区秋天的环境

特点、中国南方地区

秋天的景色特点、最

后分析故都的秋在

景色与营造的环境

氛围上有什么特别

之处。

3.比较总结答案。

以筛选。

第四周重组电影欣赏

第1、2课时:

欣赏《悭吝人》与《泼留希金》的电

影重组片段。

第3课时:

通过片段放映让学生看到贪婪的

灵魂是怎样沉溺在金钱的爱欲中的?

让学生形成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

1.放映电影重组片

段。

2.分析人物吝啬形

象。

3.组织学生探讨什

么样的金钱观与价

值观是正确的?

1.教师要重视引导

学生了解在物质文

明高度发展的今

天,人们追求物质

文明的同时,还需

要有健康的人生态

度和积极向上的精

神追求,千万不可

沦为金钱的奴隶。

2.观看电影《雷

雨》,与考查课有

关。

第五周考查

第1、2课时:

放映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

第3课时:

学生通过观看该影片后再联想《雷

雨》,并就这两部电影展开评论。

1.放映电影《满城

尽带黄金甲》。

2.课堂完成评论作

业。

附注每次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要进行等

级打分,并作为考查成绩之一。

五、课程实施

(一)实施原则

1、思想性原则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文以载道,自古有之。充分利用现代先进教育技术的优势,选择适当的内容和形式将优秀的课外影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理想情操和行为意志的教育。

2、补充性原则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设合适学生学习需求的影视欣赏课程,是校本课程的补充和拓展。

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先进教育科技资源优势,合理通过影视资源补充课文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意义,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3、主体性原则

新课标指出“教材要符合学生身心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精神”。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喜欢根据兴趣做事,教师在开发课程资源时一定要时刻想着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只要载体形式新颖活泼,大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二)教学方法

选修课不同于必修课,它突破了课堂的限制,没有高考的压力,以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一个全面的人为目标,主要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此本选修课我将采用以下主要方法:

1、演示法

通过放映影视片段,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学习法

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在认识中初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3、探究式学习法

以探究学习的方式讨论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这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探究,进行深层次学习,加强学生的探索研究的能力。

六、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评价方式,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评价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方式,要注重选修课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要求,因课制宜地制定评价方式[3]。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语文的实际运用,使评价更富有实质。同时要体现评价对象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注重发展性评价。因此我设计的选修课模块的评价方式主要由两部分构成:

一、书面测试(占60%)

书面测试依然是当今评价方式中考评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考核方式,它是一种比较直接、方便的评价方式。在本选修课中,书面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平时作业:(20%)

1、学生需在课外观看与教材有关的名著影视,并任选一部电影写观后感,不少于500字,文体不限。

2、在生活中仔细挖掘有关亲情的小片段,写一篇作文,字数800字左右,文体不限。

考查作业:(40%)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后再联想《雷雨》,并就这两部电影展开评论。

二、过程性评价(占40%)

过程性评价主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上课出勤状况、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表现、参与实践活动状况以及家长和社会的反馈信息。

3、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反馈表以及被采访者的反馈意见。

全面考核学生的情况,客观公正评价学生的表现,切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燕霞《影视网络对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2008年第5期

[2]:李伟《浅析影视网络艺术对语文教学的作用》2009年第01期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精品文档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教程文件

影视欣赏与语文课文的契合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根据以上对课程设计背景的分析,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将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进行参照比较,并通过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在认识中初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审美鉴赏水平。 2、通过欣赏影视作品来激发学生内心的创作欲望,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让学生在影视欣赏的基础上,学会展开影视的评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围绕学习课文的内容,广泛搜集整理能够支持和帮助这一课的相关影视,并对影视资源进行整合。 2、通过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的参照比较,并加以教师的指导来欣赏影视作品。 3、通过对影视作品的观看与欣赏,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并对观看的影视作品作出评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调动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 2、对影视作品的接受,避免了学生在封闭、独立的领域里学习语文,使他们采取开放、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浅谈校本课程的评价 对校本课程的有效性评价,应以学校课程资源为基点,以开发与实施过程为主线,以学生发展为目的,既要评价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和内容,又要评价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行为和体验。对学生素质的评价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性发展,以促进实现其自身价值。我们把对学生的评价原则定为:鼓励、鼓励、再鼓励! 注重“三维”评价(即关注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和形成性、发展性评价,除关注成果外,更要重视学生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关注学生面对挫折和与人交往方面的表现以及习惯养成等。 二、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多次评价机会。评价主体互动化,家长、同伴、社会、教师共同参与。评价上注重多元化,即教师评、同学互评、自评、家长评、社区人员评等。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学生自我报告(问卷调查、考核、同学评鉴)、行动观察(记录、角色扮演、档案袋或成长日记)等定性评价方法。 具体做法:根据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记录打分,记录力求及时公正;根据评价指标的内容,设计针对性强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运用传统的答卷形式分级考核学生知识与技能;学生成果可通过实践操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秀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内等等。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诸如形象类:如红花、大

拇指、笑脸……评语类:通过作业本、试卷、家长联系卡等形式,用生动形象、适合于学生接受的语言评价学生;园地类:以班级为单位设计各种鼓励性、展示个性的“园地”,如:苹果乐园、智慧园……资料搜集类:如利用成长记录袋、评价表等形式进行评价,把学生自己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集中起来,展示自己的成绩、教训、失败等。 当然还要评价校本课程作为教育信息载体在学校所起的作用。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教育理念,以教师为开发主题,旨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兴趣和发展需求,由学校自己组织开发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是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特色的凸显,校本课程开发的特殊性决定课程评价的特殊性,因校本课程的评价过程意味着教师对课程实践的不断反思和探索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对知识的不断构建和重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观念等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教师的知识能力也得以提升。校本课程的评价,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知识获得与课程开发能力的提高 课程知识是指教师的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及实践性知识。就教师的课程知识结构而言,除了学科专业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条件性知识)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是指教师理解、选择、规划、编制、整合、实施和评价课程的能力。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国家本位的课程政策,因此教师不可能具有多少课程意识和实践性知识,课程开发能力更无从谈起。现在,教师作为校本课程评价的主体,已经从国家标准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决定者了。教师不但要自己决定课程,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小学校本课程内容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础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体现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实施校本课程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既落实国家基础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又能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开发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彰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课程开发水平。为落实素质教育精神,顺应课程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根据教研室小学室的要求,现拟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一)确立一个中心:人文素养的培养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为前提,将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定为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方向。 (二)建立一个基础:生活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理解生活的意义,生活的方式,扩展学生生活经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从思想到行动,都能贴近生活,适应生活。从而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并创造生活,享受生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在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重视师生的自我发展、自我体验,正视学生的个人知识。重视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体

验、自我选择,张扬学生知识中的个性化,使之共同成为时代精神的建构者。 (三)明确一个原则:开放(包括内容和形式上的开放)开放可以给师生更广阔的天地,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开放可以使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改的实质,形式上的开放可以促进内容更趋科学、完整。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本学期,开发出一套适合各年级学生特点、具有序列性的第二册学校课程教材。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将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监督,并注重积累,编写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方面的校本课程,编写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丛书,形成“体现个性、具体实用、富有活力”的特色。并且使教师真正做到不仅会教教材,而且会编教材,成为科研型教师。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开发以“好习惯伴我成长”为教材名称的具有序列性的1—5年级第二册校本课程。每册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两个版块的内容,每个版块两个单元,每个单元初定为2—4课内容,课时内容各级部自主安排,确定好后交教导处审定。必要时,可更换单元课题。加上单元评价,每个单元大致为20页,每册书80页左右。

青州市明德初级中学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青州市明德初级中学文件 青明初〔2018〕 01号 青州市明德初级中学 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山东省教育厅等12部门关于印发山东省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教基发…2017?2号)和《潍坊市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潍教办字…2017?30号)文件精神,结合青州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实施方案》,特制定明德初中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目的,整合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旅行,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逐步开发一批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培养一批优

秀的研学旅行指导教师,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通过发现和培植一批研学旅行先进典型,积极探索研学旅行的制度设计、运作模式、基本方法和步骤,不断完善配套性的研学旅行制度机制,为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广泛持续开展积累经验,夯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安全性原则。以预防为重、确保安全为基本前提,每次研学旅行都要建立健全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制定风险清单和活动安全预案。对活动的组织领导、带队人员、活动地点、活动内容、服务车辆、师生饮食起居、往返路线等都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确保师生安全、活动顺利。 (二)育人性原则。研学旅行做到主题向上、目标明确、内容丰富、体验深刻,注重系统性、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将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与核心能力等的培育有机融入其中,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三)课程性原则。强化研学旅行的课程意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不同季节变化、不同年级教育需求,科学开发,统筹安排,周密制定学校研学旅行课程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发各类研学旅行课程。 (四)实践性原则。因地制宜,呈现地域特色。青州是古九州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俗风情独特,具有得天独厚的研学旅行资源。寓教于行,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让学生与社会多层面、多维度的接触与联系,在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环境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了解社会、亲近自然、参与体验,促进书本知识和生

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

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执教人:何菲 课时说明: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指导学生提高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观看电影中的其精彩部分(highlight),在"质感"的英语中感受体悟原汁原味的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悟,从真实的交流中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查找材料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喜欢思考,能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但他们也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2. 教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 采取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教师引导、查阅资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模拟对白,情景剧表演 (2)谈话教学法 设置情境--引导思考--交流互动 3.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并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4课时。欣赏4部影片:《里约大冒险1》、《冰河世纪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驯龙高手2》 课程内容: 第一时《里约大冒险1》电影欣赏 1. 电影简要介绍 《里约大冒险》是一部2011年3D动画片。影片由《冰河世纪》系列的导演卡洛斯·沙尔丹哈执导,由好莱坞演员杰西·艾森伯格、安妮·海瑟薇和杰米·福克斯配音。 2. Plot outline(故事梗概) 《里约大冒险》的故事讲述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的蓝色金刚鹦鹉,一直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公金刚鹦鹉。直到有一天,一个鸟类研究博士图里奥来到了这里,告知鹦鹉的主人琳达要是再不给它们进行人工繁殖那么蓝色金刚鹦鹉可能就会灭绝,而他们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于是,为了拯救蓝色金刚鹦鹉,他们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研究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与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小学进行有关校本课程开发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多数教师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校本课程特色和质量等问题有所思考,体现出良好的课程意识,但也遇到了时间、精力、经费、资料不足、开发校本课程的知识和技术欠缺、缺乏专家指导等困难。要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及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正确认识开发校本课程的价值,努力追求有特色、高质量的校本课程,提出促进校本课程开发发展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现状,研究 “校本课程开发(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针对课程开发的弊端,要求政府应明确在国家课程计划框架内的权力分配,把一部分权力下放给学校,强调学校、地方一级的课程运作,主张学校的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参与课程的决策,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实现课程决策的民主化。2001年6月我国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福州晋安区地属城乡结合部,为了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落后学校亟待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与学校课程的改革,形成有独特办学特色的区属学校;为了使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自身的条件紧密结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研

究显得十分必要。 二、调查问卷 带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是什么?有哪些因素影响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开发有哪些活动类型?校长、教师能否理解或接受“课程需要自己开发”?我们的教育有没有给予教师课程开发的知识与技能?校本课程开发对学生、教师、学校有什么价值等等问题的思考,同时为了全面而系统地了解我区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现状,了解我区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所具备的条件以及为我区各学校的特色办学提供决策依据和为积极推广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建议等,笔者设计了一套问卷与访谈提纲,并对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研究。 笔者选择了29所学校,其中高中3所,初中6所,小学21所。每所学校随机抽取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作为样本,通过对他们的调查,了解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及学校、教师、学生的有关态度。共发放问卷298份,回收了264份,回收率是88.6%,其中有效答卷是242份。 三、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 1. 对校本课程涵义的理解 校本(school-based),是21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从英文的字面分析,其大意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实际上“校本”有多种涵义,比如课程改革专家郑金洲教授的观点就具有代表性,他从三个方面解读“校本”:一是一切为了学校;二是一切在学校中;三是一切基于学校。只要在教育实践中有存在这类课程的

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影视作品赏析校本课程总结 附:课程说明 影视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日益普及,使人类向往已久的信息时代逐渐成为现实。教育部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明确纳入我国教育振兴的行动计划。近来报刊杂志上抨击影视网络冲击教学的文章不少,然而我认为就影视网络对语文学习而言,的确具有很大促进作用,并且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1]首先,影视网络的全球性和多元化有利于语文教学内容的拓展。其次,影视网络的综合性和交互性有利于语文教学模式的拓展。第三,影视网络的开放性和随意化有利于教学时空的拓展。第四,影视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最后,更重要的是影视网络的直观性教育性有利于语文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课程设计背景 现实依据: 时间进入了21世纪,影视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以先进的科技作为传播媒介,具有崭新的艺术语言和丰富的表现功能,使之在审美教育方面较之其它艺术门类有着自己显著的特点。影视能把教育、认识、审美、娱乐融为一体,而这对于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发展审美能力,培养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起着其它艺术形式所难以企及的作用。影视艺术的这一功能与现代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吻合的,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影视的艺术规律和审美功能,将影视艺术介入语文教学,这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2]运用影视语言解读课文内容文字和影视两者虽然没有直接关系,但影视的许多地方还是可以借鉴的。 学情分析: 影视是学生喜欢的媒体,也是传播民族文化、寓教于乐最有效的媒体。学生不喜欢看外国小说,却喜欢看外国电影;不喜欢读古诗文,却喜欢看古装片和历史记录片。因此,我们有必要开展影视选修课。将影视文学引进教育,把它作为校本课程内容来进行开发、探索,这样可以丰富学科教学资源,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可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的德育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德育内化。 二、课程目标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范文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它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能够将两期相加为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 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能够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我市中小学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学校课程管理指南》的有关精神,现就本地区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特编制了《富阳市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课时比例要控制在课时总量的10%-25%,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3、地域资源与校本特色相结合的原则

(完整版)《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实施方案

《基于研学旅行理念下红色文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的课堂教学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更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2013年2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纲要中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此前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尝试把研学旅行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开展。另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指出“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推动我校研学旅行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结合临沂市中小学研学旅行的有关要求和学科教学需求,我校决定开展主题为“探究红色文峰文化、体验古文化经典、寻访曾国文明”的研学旅行活动,以此为依托开发校本课程。 研学旅行校本开发依托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综合实践基地等,让广大学生在研学旅行中实地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传统美德,感受革命光荣历史,感受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这是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 为了将红色教育推向深入,更好地吸收专家高屋建瓴的指导和点拨,充分利用地域资源与人文资源,彰显办学特色,提升办学品位,经过学校课题组认真分析、论证和探讨,决定集中我校优秀教师力量,展开对研学旅行的课程开发研究。

二、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研学旅行活动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的学生集体旅行,将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对学生而言,参与研学旅行不仅能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还能让他们体验与同龄伙伴集体出游的乐趣。对家长而言,研学旅行对孩子具有更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对学校而言,研学旅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意识,加深学生对自然、社会、文化的理解,丰富教育的内涵,具有校内学习无法替代的功能。因此,研学旅行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得到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研学旅行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安全问题带来诸多困扰 2、活动效果尚未达到理想状态。所以精心做好课程设计是关键,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做到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做好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是提高研学旅行活动质量的根本保证。 1、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多样化,学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根据旅行路线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进行设计。 2、活动方式的实践性和探究性,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时要更加关注活动的实践性,避免只让学生简单地参观和听讲解,而是应该设计更多实践性和体验性强的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的过程中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丰富感性认识,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英语电影欣赏教案 【篇一: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 英文电影欣赏校本课程教案 执教人:何菲 课时说明: 一、教学目标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了解隐含在语言内部的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指导学生提高对西方文化的鉴别能力,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情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心灵受到激荡,人格得到升华,提高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观看电影中的其精彩部分(highlight),在“质感”的英语中感受体悟原汁原味的英语,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对电影的真实感悟,从真实的交流中体会语言的文化内涵。 三、教法、学法及教学手段 1.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来看,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查找材料和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但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大多数学生喜欢思考,能积极参与学习交流活动,但他们也需要老师适当引导。 2. 教法 (1)采用问题教学法

采取实践、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如:教师引导、查阅资料、分析探究、小组讨论、模拟对白,情景剧表演 (2)谈话教学法 设置情境——引导思考——交流互动 3. 学法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课前,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课上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地思考问题并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四、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4课时。欣赏4部影片:《里约大冒险1》、《冰河世纪2》《哈利波特与魔法石》、《驯龙高手2》 课程内容: 第一时《里约大冒险1》电影欣赏 2. plot outline(故事梗概) 《里约大冒险》的故事讲述一只生活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小镇上的 蓝色金刚鹦鹉,一直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公金刚鹦鹉。直到有一天,一个鸟类研究博士图里奥来到了这里,告知鹦鹉的主人琳达要是再不给它们进行人工繁殖那么蓝色金刚鹦鹉可能就会灭绝,而他们研究所就有一只母蓝色金刚鹦鹉。于是,为了拯救蓝色金刚鹦鹉,他们从美国出发飞往巴西里约热内卢,一段充满异域风情的冒险之旅就这么开始了。 3. movie time带问题看电影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校本课程评价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评价标准 (一)成绩评定 校本课程采用学分制评定。 评定要求:评价要突出对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发挥考试的正确导向功能、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切实体现素质教育面向全体的要求;强调能力立意,重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加强与社会实践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实践能力;增强探究性,注意引导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注重综合性,注意与其他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坚持教育性,体现积极的价值取向,体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要有机地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成为学生的评价结果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学年课程结业满分为50学分,如果一学期结业则满分为25分,两年累计满分为100学分,累计满60分即可结业。 每门校本课程成绩分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测评;过程性评价来源:出勤、课堂学习、成长记录袋、奖励分;终结性测评:期末考查、表现性活动。颐中讲堂考勤实行听课证制度,凭听课证入场。最后15分钟写听后感,作为该学科的成绩。 参与评价的主体:指导老师、同伴、自己。 每门课程结业采用下列评价标准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评定: 校本课程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总分 50分)

其中成长记录袋评价、课堂观察检核表、小组合作评价表见附表。

校本课程成绩=第一年学分+第二年学分 +奖励分(如果一期结业则可以将两期相加为学年学分) (二)成绩管理 任课教师负责学分制的执行和落实,学校应给学生制定统一的学分卡,每期初将本班学生学分卡交开课老师保管,期末开课老师将学生出勤与学分登记交给班主任,再由班主任将每年(期)成绩记录在期末学生素质报告单,向家长反馈课程所获学分情况;班主任必须将全班学生校本课程成绩表上交教务处,教务处建立学生成绩档案(文本与软件包)。 (三)奖励和惩戒办法 凡在国家级如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市级科技节各类各项竞赛活动与资格证书考试中获奖或获得资格证书的学生均可获得奖励学分(不超过8分)。(就高不就低,不累计得分) 为了鼓励学生选修好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学校每年可分年级或全校组织一次校本课程的展示评比活动,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分。 得分标准如下: (以上参赛活动必须是权威教育部门组织或社会有权威特长鉴定单位组织的才认可,特长分则按技术级别折算成相应一、二、三等。) 出勤率未到规定课时的80%的学生不能获得相应的学分。 开课老师必须如实填写学分卡,发现弄虚作假者,予以通报批评,年度考核不能评为良好及优秀等第。 附: [表一]

基于体验学习的研学旅行设计策略——以校本课程《晋江旅游》海洋研学旅行设计为例

基于体验学习的研学旅行设计策略——以校本课程《晋江旅 游》海洋研学旅行设计为例 摘要:本文思考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体验学习”视角预设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选择研学主题,最后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研学体验的方式,初步培 养和谐的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体验学习;设计策略;研学 近几年,虚拟教学情境满足不了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欲望。研学旅行, 不是“旅游”简单的参观,而是行走的课堂。高科技手段的普及,家长对于研学活 动的支持等,为体验学习提供了实践的基础。如何实现从纯“旅行”到“体验研学” 的进阶,体验学习设计归纳为“三步走”策略,以校本课程为例: 第一步:从教学设计入手,将课堂知识与研学体验结合,用“3W”法预设体验学习活动。 通过旅行路线的安排、研学活动的筹划、挖掘乡土地理的知识点,提升体验学习的地理实践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1)Where确定开展体验学习的研学旅行地点,寻找、筛选、确定适合的研学地点。 本节课,设置的研学地点为晋江金井石圳沙滩,如右图。 (2)What确定体验学习的研学主题,带着研学主题去完成体验学习,最后 确定研学主题如下: 晋江的海洋旅游资源——海洋地质公园的考察。 【探究问题1】晋江石圳为什么会有独特的海岸变质岩?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欣赏到奇特的地理景观,让学生带着发现“地理景观之美” 的眼光去体验学习,能引发学生的好奇之心,增强其对地理学习的兴趣。通过,查找 资料引导学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让学生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时,“寓教于乐、学在途中,知行合一”, 【拓展作业1】学生原创晋江变质岩旅游宣传广告语及风景照,或制作宣传短片。 (3)Why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探究问题2】预设研学主题:从自然和社会经济角度分析晋江的风能开发的优势。 【拓展作业2】台湾海峡的风能开发优势——中国风能集中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分析。 研学的个体案例,引导学生从书本的一般规律,到具体个案的知识迁移,引导学生掌握 分析问题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归纳法”。 第二步:结合体验学习的研学主题,开展活动,做好过程记录和课题总结。 【学生活动】:(1)晋江金井石圳变质岩实地考察;(2)参与石圳沙滩废弃垃圾收集 环保活动 (3)探访福建晋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了解其利用台湾海峡丰富的风能资源,开发风 力发电,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和创造经济价值等的介绍。 【老师活动】:做好组织活动,提前联系好参访单位,组织好现场秩序,引导学生认真 听讲,对学生发现的地理问题和疑问,做好现场解答,及时归纳分析问题。 第三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研学体验的方式,初步培养和谐的人地协调观,引导学生 带着“人地协调观”看世界——提出个人见解,制作课件,模拟讲解,绘制研学规划图。 学以致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2-3人)的形式,制作ppt展示和模拟讲解,评选出 最佳校本课题小能手。让学生了解海洋,热爱海洋,拓展课堂知识,更在活动体验中,引导 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探究问题和拓展作业,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意识,夯实 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落实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今后,《晋江旅游——海洋篇》,甚至可以独立成校本课程。作为研学序列的小课题, 让学生自主确定研学主题,如晋江渔民文化的捕鱼工具,滩涂养殖、伏季休渔等;了解晋江 深沪海鲜美食的制作工艺;参观晋江围头八二三战地公园,开展国防教育体验活动,增强戍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评价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的评价更多地依靠学校进行自觉自律的自我评价,不断反思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自我批评、自我激励、自我改进,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健康顺利运行。建立较为规范的自觉自律的内部评价与改进机制,是一所学校成功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一、校本课程的评价原则 1、主体的多元性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体至少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人员:学校管理者、任课教师及班主任、学生自身、同学。 2、评价主体互动性 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描述性、激励性评价,学校不以评比为目的,而以研究或促进为目的的评价等等。 3、评价内容的多元性 学习成绩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以及身体、心理素质、学习潜能、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4、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评价,使学生逐渐感悟自身的发展,增强进一步提高和发展的愿望。 二、校本课程的评价内容 校本课程的评价包括两个方面: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评价: 一、是学生选择的人数, 二、是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 三、是领导与教师听课后的评价, 四、是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 五、是教师采取的授课方式及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委员会应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研究各应占多大的权重,最后把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形成对课程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校本课程中对学生的评价主要采取学分制。学分的给定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 一、是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学时总量,;不同的学时给不同的分数; 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积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导意见 2017年秋,全县中小学将全面推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开发的必修课程。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的要求,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和教师的课程开发、建设和管理能力,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地发展,现就远安县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相协调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必须按规定开设课程,保证课时,保证与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间的协调性。 2、权力与职责相统一的原则。 学校具有开发校本课程的决策权、选择权,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要坚持校本课程实施的严肃性,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和管理的有效机制,监督和评估课程实施的过程,发挥校本课程的积极作用。 3、课程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应使课程的研制、实施、评价一体化。在注重课程实施的同时,通过对课程实施过

城北小学跟着课本去研学旅行课程

附件1 研学旅行课程推荐汇总表推荐单位(盖章):联系人:联系电话: 1

填表说明:1.课程简介在200字以内;2.资源单位是课程开发所依托及应用的单位,请填写规范名称。3.用宋体四号字体填写,行间距为20磅,左对齐。 2

附件2 跟着课本去研学 资源单位:安丘市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安丘市青云湖 青州博物馆潍坊科技馆 研发单位:安丘市兴安街道城北小学 研发主持人:刘文娟 研发成员:陈桂友曹敏唐新强徐正博 申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刘文娟 4222400 2018年3月

资源单位简介 安丘青云山齐鲁民俗村:其民俗展示,如:书画、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剪纸、缝缀、木版年画、烧黑陶、扎风筝、核雕等民间手工艺的现场制作和民间婚俗、地方戏剧等民间文艺表演,是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开展研学活动,体验知行相生的实践智慧的最方便本土资源。 青州博物馆:收藏文物丰富品类珍贵,在中国同级博物馆中名列前茅。馆内现存文物已达两万件,是中国规模最大、收藏文物最多、门类最全的县级博物馆,有"小大博物馆"之称。便于学生开展人文类研学。 安丘青云湖:湖面600公顷是山东省最大的人工湖。依托汶河自然地形地貌,注重生态保护,以大水面、大森林、大草地、金色沙滩围合。有多种鸟类栖息。适合学生进行自然类研学实践。 潍坊科技馆:位于潍坊市人民广场南的文化艺术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技馆免费开放试点单位是学生进行科技类研学的最佳资源。

跟着课本去研学 课程对象 小学中年级 课程主题: 跟着课本去研学 课程目标: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统筹协调整合资源为突破口,因地制宜开展研学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热爱家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把课堂搬到阳光下”“在实践探索与体验中学习”。弘扬、传播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活动中交流,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在体验反思中提升,快乐中学习。 课程内容: 从中年级语文教材中挖掘研学资源,有目的筛选便于进行研学的课文。进行整合分类。 三年级 人文类《风筝》《卖木雕的少年》 自然类《花钟》《蜜蜂》《燕子》

影视欣赏教学总结

影视欣赏教学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影视欣赏教学总结》的详细文章,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影视欣赏课程总结 通过一个学期的影视欣赏课程的学习对电影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对电影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这学期的课程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起得到的东西让我心潮澎湃。我觉得一部电影就像是一本书,每个人看一本相同的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想,每个人从中获取的道理和知识也不相同,但是通过影视欣赏可以提高我们看待世界的看法和认识则是不禁相同的。通过影视欣赏的学习我对电影又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只是说好看不好看,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现在,我不敢说我能评价一部影片,但是最起码我可以更加理性的去看待一部电影,去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想要表达的主题,去欣赏影片的内涵。 例如《一江春水向东流》就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拥有理想容易,守住理想坚持不放手,便是难上加难了。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着一批有一批血气方刚,满怀理想的年轻人,他们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社会,促成更美好的社会。所以,面对现实环境中充满各种诱惑和压力,那轻盈的梦想种子,只有耐得住寂寞,抵得住白眼和讽刺,精品突破重重压力才能长成为参天大树。

通过影视欣赏的学习我对电影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在看完一部影片之后,只是说好看不好看之类的。或者说里面的任务漂不漂亮,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见解,没有思考到故事背后所隐藏的道理 当我走进影视欣赏课的课堂时,我发现影视画面真实而感人,加上老师的精彩讲述,我豁然开朗,原来电影是这样拍出来的,原来电影有这样的音乐,故事情节可以这样描述。当然老师的理论加上世纪影片的讲演方式更让人清新易懂,我才发现,影视欣赏其实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教人如何用理论结合实际的办法去欣赏电影的学问,而我对它的钟爱,通过深度的了解去感悟,我很欣慰我成功的做到了这一点。 寓教于乐,是上好影视鉴赏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我们在生活环境、文化素养、社会环境等各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很自然地会对同一部影视作品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也会产生不同的欣赏情趣。 我没有很好的艺术评价能力但是影视欣赏课给了我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电影的机会,给我提供了一个和电影近距离接触的平台。影视欣赏提高了我的艺术欣赏尤其是电影艺术的欣赏能力,让我用更加理性的眼光去看待问题。感谢影视欣赏课给我一个认识和学习的机会! 篇二:影视欣赏校本课程总结 影视作品赏析校本课程总结 附:课程说明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 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书 一、课程开发背景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创办于1988年,位于常州市火车站东,历经几代人艰苦的努力,学校规模由小变大,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育质量也逐步提高。 融民族性、时代性、趣味性、创造性于一体的剪纸,不受年龄限制,入门容易,学生初学就可在剪纸创作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有利 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同时,剪纸创作过程的情趣性、实践性、表现内容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能提供学生创造活动 最适宜的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剪纸教学 所蕴涵的这些积极的教育价值也正是校本课程所追求的。 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总目标 了解中国剪、刻纸的历史和文化,初步掌握剪、刻纸的技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剪、刻纸文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 和审美观,锻炼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充 分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 基于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以及学校改革的目标,"剪、刻纸"课程总的设计理念为:以"人的发展"为核心,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提高 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培养实践、创新等综合能力,陶冶高尚的情操。因此,课程目标设置如下: 1、使学生掌握剪、刻纸的相关知识。 2、掌握剪、刻纸的基本技法。

3、通过一系列活动了解剪、刻纸的悠久的历史,培养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受到美的感染与熏陶,提升审美能力、观察能力的综合能力。 4、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 (二)课程内容 根据我们的总目标,剪、刻纸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剪、刻纸的基本技法的训练。 2、围绕剪、刻纸开展一系列活动: (1)收集有关剪、刻纸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剪、刻纸的历史发展以及等剪、刻纸艺术门类的背景资料的收集及研究。 (2)访问民间艺人,了解各地的剪、刻纸特色,搜集相关的民间传说,了解不同地方的剪、刻纸风格及特色艺的术考察。 (3)参观各种展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传统剪、刻纸、现代剪、刻纸及中外民间剪、刻纸艺术欣赏、评价,了解历代艺术大师及代表作的艺术欣赏、评价。 (4)对学生剪、刻纸作品进行展览。 三、课程实施 (一)实施层次 1、学科渗透。每门学科根据剪、刻纸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增加有关剪、刻纸内容,渗透在学科教学中。 2、开设专题讲座。 3、围绕剪、刻纸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综合性学习。 4、开设剪、刻纸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