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范文1 - 副本

统计预测与决策课程论文---范文1 - 副本

统计预测和决策课程论文-------------------安徽省人口总数的预测学院: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目录摘要 (2)一绪论 (3)二数据来源 (3)三模型及预测方法的介绍 (3)四模型建立、求解及检验 (6)1.移动平均法预测 (6)2.指数平滑法预测 (7)3.一元线性回归预测 (7)五模型评价 (9)六参考文献 (11)摘要近几年来,就业问题一直是各严峻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然而,导致这个问题难以解决的最主要原因便是应届毕业生的总数高居不下,甚至有上涨的趋势。

研究毕业生总数的变动趋势,有利于掌握未来几年的岗位需求,从而可以沉着应对。

本论文通过运用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方程等,拟合总数变动趋势等分析方法,通过建模求解我们可以预测到未来五年我国应届毕业生总人数的变动趋势[键词]: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线性回归;excel一、绪论由于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国家未来的前途命运紧密相关,现行中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这各艰巨的任务理所当然的落在当代当学生发身上,所以,发展经济的前提便是是毕业生能够充分毕业,给他们用武之地。

二、数据来源从中国统计年鉴上得到的安徽省2000到2012年总人口数的数据,如下 (单位:万人)年份 总数2001 114 2002 145 2003 212 2004 280 2005 338 2006 413 2007 495 2008 559 2009 611 2010 631 2011 660 2012 680 2013 700 2014 727三、模型及预测方法的介绍 1.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根据时间序列资料逐项推移,依次计算包含一定项数的时序平均数,以反映长期趋势的方法。

当时间序列的数值由于受周期变动和不规则变动的影响,起伏较大,不易显示出发展趋势时,可用移动平均法,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来分析、预测序列的长期趋势。

移动平均法有简单的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和趋势移动平均法 (1)简单移动平均法设时间序列为:12t y y y ; 简单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为:11t t t N t y y y M N--+++=,t N ≤式中:t M —t 期移动平均数 N — 移动平均项数 预测公式为:1t t M yΛ+=即以第t 期移动平均数作为第t+1期的预期值。

校内辅修专业相关事项说明

校内辅修专业相关事项说明

附件1:校内辅修专业相关事项说明一、校内辅修专业及学位设置辅修专业是指学生修读主修专业以外,同时辅修另一个专业,学生修满该辅修专业全部学分并合格,可获得“上海财经大学辅修第二专业证书”。

学生选择辅修专业,原则上应在不同的学科门类中进行;如在同一学科门类中选学辅修专业,符合条件,只能获得“上海财经大学辅修第二专业证书”。

辅修学位是学生修读的辅修专业所授学位和本人主修专业所授学位不同,辅修专业成绩合格并符合有关学位管理条例规定,可申请授予“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学科学士学位”。

2015级校内辅修专业招生计划及所属学位“主修专业学位”请查阅2015级《上海财经大学本科教学一览》第3页《上海财经大学教学机构与专业设置一览表》,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可登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查询——全校计划中查询。

二、教学安排2015级辅修专业(辅修学位)从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开始上课,每学期开设1—2门课程,暑期开设3-5门,共需修读4或5个学期及大二、大三两个暑期,大一暑期因军训不安排上课。

平时学期教学时间基本安排在晚上。

暑期教学从学生放假第一周开始,共计上课4周,修读7-10个左右学分,每周根据学期学分数安排4-6天教学。

学生修读完辅修专业课程后,由辅修专业开课院系进行辅修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资格审核,学生进入毕业论文写作阶段,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并符合有关学位管理条例规定,学生可以获得上海财经大学第二学科学士学位。

三、收费每学期(包括暑期小学期)辅修专业开课前,收取辅修专业学费,每学分100元。

学生如不缴纳当学期辅修专业课程学费,默认为自动退出当学期辅修专业课程学习。

四、退出辅修专业在录取工作结束后以及辅修专业修读期间,学生可选择退出。

退出辅修专业需到教务处教务管理科登记。

退出后不得再重新申请加入。

姓名:唐敏-上海财经大学

姓名:唐敏-上海财经大学

唐敏一、基本信息联系信息:地址:上海市武川路111号凤凰楼627 邮编:200433电话:187****6065Email:*******************工作经历:2013/6- 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2010/8-2013/5 上海财经大学助理教授教育背景:2005/8-2010/8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政治学(博士)2003/8-2005/6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政治学(硕士)2000/9-2003/7 南开大学政治学(硕士)1996/9-2000/7 南开大学国际政治(学士)二、研究信息研究项目:1.2013:上海财经大学青年创新团队,“新媒体的公共治理研究”(团队共同负责人;72万)。

2.2013: 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课题, “网络媒体影响公民态度的因果机制的实验研究”(负责人;1.5万)。

3.20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媒体影响政治态度的因果机制的实验研究”(负责人;18万)。

4.2012: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互联网影响公民态度的作用机制研究”(负责人;10万)。

5.2011: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项目,“转型的初始状态、政治过程与转型制度绩效——对全球转型国家的经验和教训的考察”(子课题负责人;负责人:唐世平)。

6.2010:上海财经大学,本科生创新培养支持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创新人才培养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公共管理新型人才培养研究”(负责人;2万)。

研究成果:(含已接受和已在线发表文章;标*为通信作者;)1.NarisongHuhe& Min Tang. “Contingent Instrumental and Intrinsic Support: Exploring Popular Regime Support in Asia.”Political Studies. (同等贡献,已接受) 2.NarisongHuhe, Jie Chen, & Min Tang. “Social Trust and Public Goods Provision inRuralChina: Reassessing the Trust-Performance Mechanism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已在线发表)3.Hui Li, Min Tang*, &NarisongHuhe, “How Does Democracy Influence Citizens’ Perceptions of Government Corruption? A Cross-National Study.” Democratization (已在线发表)4.Min Tang &NarisongHuhe, “Does Decentralization Bring the People Back to the Government?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ecentralization on Political Trust.” Policy & Politics. (在线发表)5.Min Tang,NarisongHuhe, &Qiang Zhou, “Contingent Democratization: When Do Economic Crises Matter?”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在线发表)6.Min Tang &NarisongHuhe, “The Contribution of Decentralization to V ariant Patterns of Political Trust in East Asia.” Political Studies. (在线发表)7.Yuan Y ang & Min Tang*, “Do Political Tensions Take a Toll? The Effect of Sino-Japan Relationship on the Sales of Japanese-Brand Cars in China.” AsianBusiness & Management.13:5 (2014): 359-378.8.Yuan Yang, Min Tang*, Wang Zhou, and NarisongHuhe, “The Effect of Media Use on Institutional Trust in China.” Problems of Post-Communism, 61:3 (2014):45-59. 9.Min Tang &NarisongHuhe, “Alternative Framing: The Effect of the Internet on Political Support in Authoritarian China.”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35:5 (2013): 559-576.10.Min Tang & Dwayne Woods, “Conditional Effec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Democracy – The Relevance of the State.” Democratization, 21:3 (2014): 411-433. 11.李辉、唐敏、呼和那日松,“民主对腐败感知的影响呈两面性:基于亚洲、非洲与拉美的数据分析。

空乘专业论文 浅谈空乘服务中沟通的重要性

空乘专业论文 浅谈空乘服务中沟通的重要性

中国网络大学CHINESE NETWORK UNIVERSITY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浅谈空乘服务中沟通的重要性院系名称: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中国网络大学教务处制2019年04月15日毕业论文 (设计)任务书专业班级学生姓名一、论文选题方向:二、主要参考资料:[1]马静:《旅客满意至上》[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3.[2]崔佳颖:《360度高效沟通技巧》[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6.[3]韩书:《一流服务一流员工》,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6年9月第1版[4]李永:《服务管理》,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年8月第1版[5]张澜:《民航服务心理与实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6]刘轩:《创造双赢的沟通》[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7.三、论文的主要内容:一、空乘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二、沟通存在的障碍三、浅谈沟通的重要性四、加强沟通的步骤与举措四、毕业论文进度安排:2015年4月13日——论文工作动员会暨各组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会2015年4月14日——2015年4月21日任务书、选题2015年4月22日——2015年4月28日开题报告2015年4月29日——2015年5月11日论文第一稿2015年5月12日——2015年5月19日论文修改2015年5月20日——2015年5月27日论文定稿、打印、装订2015年5月30日论文、答辩五、毕业论文工作期限:任务书发给日期 2015年4月14日论文工作自 2015 年4月13日至 2015年5月30日学生指导教师系主任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名称_浅谈空乘服务中沟通的重要性开题日期____一、论文写作方案(一)论文写作提纲一、空乘人员应具备的素质(一)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二)耐劳的精神(三)学会说话(四)包容心二、沟通存在的障碍(一)语言障碍(二)传统与文化程度障碍(三)地位障碍(四)情感障碍三、沟通的重要性(一)沟通有助于服务人员帮助旅客。

论文答辩上海财经大学论文答辩开题报告PPT模板

论文答辩上海财经大学论文答辩开题报告PPT模板

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 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 文字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 容请输入文字
0
文字 请替换文字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 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 文字内容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 请输入内容请输入文字内容请输入内 容请输入文字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单击此处编辑您要的内容,建议您在展示时采用微软雅黑字体,本模版所有图形线条及其相应素材均可自由编辑、改色、替换。
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 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 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
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输入您的文字,在此
研究思路及结果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课题现状及发展情况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4
解决方案及总结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PART ONE
课 题 背 景 及 内 容
CLICK HERE TO ADD TITLECLICK HERE TO ADD TITLECLICK HERE TO ADD TITLECLICK HERE TO ADD TITLE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

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规定为了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实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特作如下规定:一、容要求研究生学位论文应立论正确,推理严谨,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

论文内容一般应由九个部分组成。

依次为:1.封面;2.前页;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目录;6.论文正文;7.致谢(可选);8.参考文献;9.附录(可选)。

1.封面采用研究生部下发的统一格式样张,封面上填写论文题目、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学科专业、答辩日期等内容。

封面内页二个内容:(1)“声明及论文使用授权”作者签名;(2)指导教师签名。

2.首页首页与封面内容相同,另加上指导小组成员名单。

3.中文摘要学位论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论文中必要的信息。

应含学位论文的中心内容,简短明了,摘取原论文中的基本信息,体现科研工作的核心思想。

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来源、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过程、主要结论。

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部分。

关键词,即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能表示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

4.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5.目录目录作为论文的提纲,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6.论文正文论文正文的主体,一般由标题、正文、图、表格和公式五个部分构成。

写作内容可因科研项目的性质不同而变化,一般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等,图表必须工整、清晰、规范。

7.致谢可以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以及提供各种条件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致谢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与庸俗之词。

8.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9.附录(可选)主要列入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论文使用的主要符号、意义、单位、程序全文及说明等。

二、撰写规范1. 封面上的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论文题目不得超过36个汉字。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第一章第一章 总则总则总则为了维护学校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加速完善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学生学籍管理,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2月12日)和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21号,2005年3月25日发布)等法律、法规的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章第二章 入学与注册入学与注册入学与注册 第一条第一条学校按照招生规定录取的新生,应持录取通知书和学校规定的有关证件按期到校办理入学手续。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者,应写信并附原单位或所在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未经请假或虽经请假而逾期报到的,以旷课论处。

超过两周不报到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二条第二条第二条 新生入学后,学校在三个月内按照规定复查。

复查合格者,办理注册手续,取得学籍,发给学生证;复查不合格者,由学校区别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凡属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者,一经查实,即取消学籍,予以退回。

情节恶劣的,报请有关部门查究。

第三条第三条第三条 新生进行体检复查患有疾病者,经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诊断证明,短期治疗可达到健康标准的,由本人申请,学校批准,可保留入学资格一年,但应回家或回原单位治疗(户籍也随之转回)。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必须在下学年开学前提供学校指定的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入学申请,经学校复查合格,方可重新办理入学手续。

复查不合格或逾期不办理入学手续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四条第四条第四条 保留入学资格的学生不享受在校学生的待遇。

在保留入学资格期间有违法乱纪行为者,取消其入学资格。

第五条第五条第五条 学生入学资格的保留、取消,由校招生办公室会同有关院系、校医院研究后提出意见,经教务处审核,报校长批准。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货币银行学论文15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货币银行学论文摘要:货币银行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理论课,内容以金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为主体,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一定的实践性。

目前,在侧重于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应用性本科教育中,如何通过货币银行学这门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应用能力较强的应用性本科人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货币银行学论文货币银行学银行论文银行货币银行学论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的建议[摘要] 《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21世纪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应该针对他们各自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在教材的选择、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上采取差异化方式,传授适合自身专业特点的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不同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方法《货币银行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金融专业本科层次的必修课程。

作为一门应用性理论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应用性和变化性。

由于这些特点,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货币银行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随时关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金融理论、经济状况与经济政策的变化,不断调整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

而在具体教学中,经济类、管理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货币银行学的要求是有所不同的。

经济学、贸易经济、金融学专业,对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学习要求较高;而对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则更侧重于掌握与企业、单位、个人密切相关的金融实践的内容。

所以要求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需求,有侧重的进行教学。

一、不同专业应选择不同的教材针对金融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在教授过程中应尽量选择一些国内知名学者出版的教材,以高等教育出版教材为主,也可以选择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教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1)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包括设计研究工作方案,搜集和阅读中、外、古、今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使用工具书,总结表达和撰写论文等;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谦虚谨慎、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 (3)培养学生刻苦钻研、锲而不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 1. 选题既要结合专业,发挥专业优势和特长,又要精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也可以选择学科专业领域内某些学术问题进行探讨。 2. 选题要考虑自身的专业基础和实际水平,题目不宜过大,难易要适度。 3. 各院、系要在第七学期结束前公布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研究课题,最后由学生与指导老师协商确定正式题目。 5

4. 毕业论文(设计)要求一人一题。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 1. 毕业论文一般应有具有讲师以上职称的有科研工作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也可以由老、中、青教师搭配,组成指导小组共同指导。指导教师既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又要抓住关键,及时指导,因材施教,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为保证论文(设计)指导质量,每个教师指导论文(设计)一般不宜超过五篇。 2. 论文(设计)指导教师的职责有: (1)指导学生正确选题; (2)指导学生拟订论文(设计)写作提纲和社会调查计划,审核学生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3)介绍参考书目,进行文献检索指导; (4)检查学生论文进展情况。定期深入调查现场,进行具体指导; (5)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写出正稿; (6)对所指导的论文提出评分意见,写出评 6

语初稿。 3. 如确系需要且条件许可,也可聘请有关研究机构或单位相当于讲师以上的研究、业务人员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指导,但院、系仍应派人负责联系,了解论文(设计)的进度和需要协助指导的问题。论文(设计)结束时,应请指导人员对学生论文评定成绩和作出评语。 4. 各院、系要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进展情况,总结交流经验,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要求 (一)结构及其内容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1. 题目。论文(设计)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2. 摘要。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基本相对应。 3. 关键词。关键词是表述论文(设计)主 7

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一个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用标点符号。 4. 目录。目录是论文(设计)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章节、小节分别以一、(一)1.(1)等数字依次标出。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 序言。序言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 6. 正文。正文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7.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毕业论文(设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附于文末。 8. 调查附记。调查附记是学生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所作的必要的调查活动及其结果的记录。 9. 附录。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如调查问卷、公式推演、编写程序、原始数据附表等。 8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篇幅 毕业论文(设计)篇幅要适当,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一般要在一万字左右。 (三)撰写格式规范 1. 毕业论文(设计)按学校规定的要求,学生需交计算机打印稿。 2. 使用计算机完成毕业论文,必须按照如下统一格式打印: (1)封页。封页上的内容一律按照统一封面的样张式样打印,必须正确无误。题目用二号黑体字,其他用四号宋体字。 (2)题目和摘要。论文(设计)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论文(设计)题目下空一项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格,标点符号占一格。“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内容(四号宋体)。每段开头空二格,标点符号占一格。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字”三字(四号黑体字),其后为关键词(四号宋体)。英文摘要题目全部采用Arial字体,可分成1-3行居中打印,以下均用五号Arial字体。 (3)目录。“目录”二字(三号黑体),下 9

空二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 (4)标题。每章标题以三号字黑体居中打印;“章”下空二行为“节”,以四号黑体左起打印;“节”下空一行为“小节”,以五号黑体左起打印。换行打印论文(设计)正文。 (5)正文。采用五号宋体字打印。 (6)图。图题若采用中英文对照时,其英文字体为五号正体,中文字体为五号楷体。引用图应在图题的左上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按章顺序编号,如图3-1为第三章第一图。如图含有几个不同部分应将分图号标注在分图的左上角,并在图题下列出各部分内容。 (7)表格。表格按章顺序编号,如表3-1为第三章第一表。表应有标题,表内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注明单位。 (8)公式。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 (9)参考文献。按论文(设计)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况将序号作为上角标,或作为论文(设计)的组成部分。如“...陈XX教授对此作了研究,数学模型见文献[5]”。 参考文献格式示例如下: 10

连续出版物(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刊名,出版年,期号,起止日; 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标注),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 题名;【学位论文】(英文用【Dissertation】),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四)打印要求 采用计算机打印一律用A4规格复印纸输出,上下边距为2.5cm,左边距为3cm,右边距为2cm,页脚1.5cm,居中打印页号。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1.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根据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文献的收集来源、对文献的阅读能力、研究工作的成果及答辩情况等几方面进行综合评定。成绩按百分制评分,并写出评语。论文(设计)最后评定应参考答辩小组意见,由院、系综合平衡确定。院、 11

系在综合平衡时要注意成绩的分布。 2. 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都要求进行答辩。各院、系应成立“论文答辨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进行答辩。 3. 毕业论文(设计)的评分参考标准如下: (1)对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理解程度; (2)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本专业知识、技能的能力,收集、整理、运用资料的能力; (3)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的现实意义,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程度; (4)文章的结构、文字的表达等。 例如,评为优秀(90分以上)论文的标准 (1)能正确理解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综合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与专业有关知识、技能; (2)能密切联系实际;分析问题正确、全面,具有一定深度:对实际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3)选题适当;观点明确,中心突出;论据充足,数据可靠;层次分明,逻辑清楚;文笔流畅,结构严谨; (4)资料收集全面,能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加工整理; 12

(5)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 评为不及格论文的标准: (1)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缺乏理解,或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掌握基本理论与专业知识、技能差; (2)选题不当;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主要论据失真,或论据、论点、结论不一致;资料残缺不全,或主要数据失真,加工整理较差; (3)答辩中回答问题时多次远离提问要求,或出现原则性错误,且经提示后不能更正; (4)具有抄袭现象; 评定为“良好”、“中等”和“及格”的论文评分标准可参照上述标准确定。 4. 应注意鼓励学生创新。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勇于提出独立见解的,应受到鼓励,即使与教师的意见不一致,只要言之有理,也应当给予肯定。对有价值的成果可以进行推广,推荐发表,也可以编成毕业论文集。 5. 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为不及格的,必须修改或重写,直至合格为止,否则不给予相应的学分。 13

六、其他 1. 学生写论文(设计)的时间,可从第七学期起,最迟在第八学期规定时间前完成。 2. 毕业论文(设计)及其成绩和评语交由院、系办公室登记存档。

七、双专业、双学位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可以参照以上规定执行 八、本规定的解释权归教务处

(2005年6月修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