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成本会计标准成本法例题及答案

某厂的生产甲产品的月设计生产能力为:总工时2,500时,月计划生产500件。其标准成本

资料如下:

甲产品标准成本单

成本项目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标准

直接材料8公斤/件4元/公斤32元/件

直接人工5工时/件6元/工时30元/件

变动制造费用5工时/件5元/工时25元/件

固定制造费用8,000

甲产品本月实际产量为510件,其实际成本如下:

甲产品实际成本单

成本项目耗用数量实际价格成本

直接材料4,500公斤 3.8元/公斤17,100元

直接人工2,400工时 6.2元/工时14,880元

变动制造费用 5.2元/工时12,400元

固定制造费用8,500元

计算甲产品各成本差异:(40分)

原材料用量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原材料价格差异变动费用开支差异

原材料总差变动费用总差

人工效率差异固定费用预算差异

工资率差异固定费用效率差异

工资总差生产能力利用差异

固定费用总差:

答案:

设计能

力2500 设计产量500 成本项目数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标准

直接材料8 4 32

直接人工 5 6 30

变动制造费用 5 5 25

固定制造费用8,000

实际产

量510

成本项目耗用数量实际价格成本

直接材料4,500 3.8 17,100

直接人工2,400 6.2 14,880

变动制造费用 5.2 12,480

固定制造费用8,500

成本合计52,960

标准分配 3.2

率原材料用量差

异1,680.00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750.00)

原材料价格差

异(900.00) 变动费用开支差异480.00

原材料总差780.00 变动费用总差(270.00)

人工效率差异(900.00) 固定费用预算差异500.00

工资率差异480.00 固定费用效率差异(480.00)

工资总差(420.00)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320.00

固定费用总差:340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完整word版)计划成本法习题答案-

【单选】某企业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超支45万元;当月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50万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85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600万元。当月生产车间领用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万元。 A.502.5 B.570 C.630 D.697.5 答案:B 解析:本月的材料成本差异率=(45-85)/(250+550)*100%= -5%,则当月

生产车间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节约差异为600*-5%= -30万元,则当月生产车间领用的材料的实际成本为600-30=570万元。 【单选】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的日常核算。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80万元,成本差异为超支20万元。当月购入材料一批,实际成本为110万元,计划成本为12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万元,当月领用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为()万元。 A.超支5 B.节约5 C.超支15 D.节约15 答案:A 解析:[20+(110-120)]/(80+120)×100=5(超支)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 (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 (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

标准成本法例题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数量X(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II材料数量差异=(实际数量-标准数量)X标准价格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使用材料2500千克,材料单价0.55元/千克;直接材料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用量标准为6千克/件,标准价格为0.5元/千克。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I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 II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支付工资4539元;直接人工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10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工资率为5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一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I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标准工时)X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实际使用工时890小时,实际发生的变动制造费用为1958元;变动制造费用的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4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2 元/小时。 4、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①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一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②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固定制造费用标 准分配率X生产能量-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X实际产量标准工时 =(生产能量-实际产量 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③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一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 标准分配率= (生产能量-实际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I④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工时)X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例:本月生产产品400件,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424元,实际工时为890小时,企业设计生产能力为500件即1000小时;每件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为3元,即每件产品标准工 时2小时,标准分配率为 1.5元/小时。

管理会计白玉芳第五章作业成本法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作业成本法思考与练习题答案 一、思考题 1、什么是作业、作业的类型有哪些? 答:作业是指企业为了达到其生产经营目标所发生的各项活动,是汇集资源耗费的第一对象,是连接资源耗费和产品成本的中介。作业的类型包括: (1)投入作业,即为生产产品做准备的有关作业。包括产品研发和市场调研;招聘和培训员工;购买原材料、零部件和设备等。 (2)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3)产出作业,即与顾客相关的作业。包括销售活动;收账活动;售后服务;送货等。 (4)管理作业,即支持前三项作业的作业。包括人事、工薪、数据处理、法律服务、会计和其他管理。 2、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计算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3、什么是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计算与传统成本计算的区别是什么?

答: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算对象,通过作业成本动因来确认和计量作业量,进而以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率来对多种产品合理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 对于直接费用的处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会计是一致的,两种计算方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对间接费用的分配不同。 传统成本计算对间接费用分配方法假设间接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并且间接费用的变动与这些数量标准是一一对应的。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可以说,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的制造费用的分配。, 作业成本计算通常对传统成本计算中间接费用的分配标准进行改进,采用作业成本动因为标准,将间接的制造费用分配于各种产品,这也是作业成本法最主要的创新。作业成本法下分配间接费用遵循的原则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4、生产作业有哪四种类型? 答:生产作业,即与生产产品有关的作业。包括操作机器或使用工具生产产品;生产过程中搬运产品;储存产品;检查完工产品等。 生产作业分为四种类型,即单位水平作业、批量水平作业、产品水平作业、能力水平作业。 (1)单位水平作业反映对每单位产品或服务所进行的工作。 (2)批量水平作业由生产批别次数直接引起,与生产数量无关。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标准成本法的运用

————————————————————————————————作者:————————————————————————————————日期:

案例名称: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案例类型:企业案例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山东明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通信地址:章丘市世纪大道2712号 邮政编码:250200 标准成本法在明水公司的运用 一个准确的标准成本能够尽可能地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尽可能地做到事前规避市场变化引起的销售量变动对产品变动成本的影响,保证标准成本在年初的设定更加贴近实际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对市场变化、制造费用的实时监控能够使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设置一个有效的考核目标,真正意义上对控制产品成本起到激励作用。 本文以明水公司标准成本法的应用现状为依据,分析了明水公司在使用标准成本法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明水公司成本控制和成本差异的分析研究建立起一套更能准确反映产品成本的基于作业的标准成本控制体系,规避市场变化风险,缩小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真正意义上激励生产、控制生产费用。 一、背景描述 (一)明水公司基本情况 明水公司是集团下属电子驱动事业部、起发动机事业部在中国的生产、研发、应用和销售基地,主要产品包括冷却风扇系统、水泵、天窗电机、举窗电机、雨刮电机与连杆系统、雨刮杆刮片、起动机、发电机等,同时也是为一汽大众供货的主要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明水公司下设两个主要的事业部,包括电子驱动事业部和起发电机事业部。公司组织结构呈矩阵式管理结构,各部门日常工作直接汇报给上级领导直至总经理,各事业部就业务情况及盈利水平等经营状况还要上报集团总部分管该事业部的负责人。 (二)明水公司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标准成本应用的事前成本控制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核算例题

(三)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核算 1.商品流通企业库存商品的内容及其核算方法 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流转,在企业内部一般包括购进、销售、储存几个环节。由于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种类、规格繁多,批发零售又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较为复杂。 根据是否对库存商品同时进行数量和金额的核算,以及库存商品是按售价还是进价核算,商品流通企业的库存商品的核算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1)数量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既进行数量核算,又进行金额核算。又分为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和数量售价金额核算法。 (2)金额核算法指对库存商品只进行金额核算,不进行数量核算。又分为进价金额核算法和售价金额核算法。 各种核算方法均具有其适用范围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售价金额核算法。 2.售价金额核算法 (1)售价金额核算法的使用范围售价金额核算法是指在实物负责的基础上,只以售价为计量单位记账,控制商品的购进、销售、储存情况的一种核算方法。主要是适应商品零售企业“服务对象广,交易次数频繁,交易金额小,规模小,经营品种繁多”的商品流通特点而产生的一种核算方法。 (2)账户设置售价金额核算法下,仍然要使用“材料采购”、“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等账户,但是,“库存商品”、“主营业务成本”、“分期收款发出商品”账户是按售价计价。除此之外,上述所有账户的核算内容与使用方法,均与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 为适应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要求,还要设置“商品进销差价”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是“库存商品”账户的备抵账户。它核算商品流通企业采用售价核算库存商品时,商品的进价与售价之间的差额。贷方登记企业购进、销货退回以及加工收回等增加的库存商品的进销差价;借方登记月末分摊已销售商品的进销差价;期末贷方余额反映所有库存商品尚未摊销的进销差价。该账户应按商品类别或实物负责人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库存商品”账户的借方余额与“商品进销差价”账户的贷方余额之间的差额,即为库存商品实际占用的资金数额,即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 (3)售价金额核算法的账务处理 购进商品的账务处理。根据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支付货款或开出并承兑商业汇票的账务处理与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下相同,按商品售价借记“库存商品”账户,按商品进价贷记“材

2019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成本管理 第十四章 标准成本法试题

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第一部分标准成本及其制定 【重点内容回顾】 分类标准类别制定思路说明 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理想标准成本 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 想价格、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 能力利用水平 揭示实际成本下降的潜力, 不宜作为考核依据 正常标准成本 考虑了生产经营过程中难以避免的 损耗和低效率 实际工作中广泛使用 按适用期现行标准成本 是指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 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等预计的标准成本 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 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 基本标准成本 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 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 标准成本 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 化 【典型题目演练】 【2016考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需要修订产品基本标准成本的情况有()。 A.产品生产能量利用程度显著提升 B.生产工人技术操作水平明显改进 C.产品主要材料价格发生重要变化 D.产品物理结构设计出现重大改变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以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因此选项CD是答案;由于市场供求变化导致的售价变化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由于工作方法改变而引起的效率变化等,不属于生产的基本条件变化,对此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因此选项AB不是答案。 【例题·多选题】下列情况中,不需要对基本标准成本进行修订的有()。 A.重要的原材料价格发生重大变化 B.工作方法改变引起的效率变化 C.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的变化 D.工资调整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所谓生产的基本条件的重大变化是指产品的物理结构变化、重要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生产技术和工艺的根本变化等。所以选项A是重要原材料价格的重要变化,选项D是劳动力价格的重要变化,是需要修订的。选项BC不需要修订。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接人工标准工时”组成内容的有()。 A.必要的间歇和停工工时 B.不可避免的废品耗用工时 C.由于生产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生的停工工时

标准成本控制法

标准成本控制法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标准成本控制法 --摘自《生产与运营管理》(龚国华着) 变准成本控制法是一种较理想的事中控制成本的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对控制对象事先确定标准成本,并设立标准成本卡,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将实际消耗量与标准成本作比较,计算成本差异,分析差异原因,采取控制措施,将各项成本支出控制在标准成本范围内。 标准是一个相对概念,标准成本有理想标准和正常标准之分。正常标准是指在正常条件下,企业通过一定的努力,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后应该达到的成本。使用正常标准比较现实。理想标准可以作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标准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材料、人工、费用三项,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应根据技术部门确定的材料消耗定额和物资部门的标准价格算得;直接人工成本标准应根据劳动人事部门制定的劳动工时定额(财务上称为标准工作时间)乘上标准工资率求得;制造费用分摊标准可以按设备的生产能力分摊。应该运用弹性预算原则,把标准分摊率分为固定和变动两部分。为了便于阐释,下面结合简单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标准成本以标准成本卡形式已在事先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公式为: 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直接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标准单价)×实际用量 下面给出了上面例子中材料成本差异计算结果。 材料成本差异计算表 直接材料差异中的用量差异由制造车间负责分析,价格差异应由供应部门负责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计算公式: 人工成本总差异=实际工作时间×实际工资率-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作时间差异=(实际工作时间-标准工作时间)×标准工资率 人工工资率差异=(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实际工作时间 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分析比较复杂,有产量因素和效率因素。下面列出总差异计算公式:(计算变动部分和固定部分的成本差异使用同一公式) 制造费用差异=实际产量×费用分摊率-实际费用

计划成本法例题

原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方法核算例题: 资料:1.某企业属一般纳税企业,2008年9月份有关会计账户期初余额如下: 原材料账户:168000元;低值易耗品账户;46800元;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账户:借余8600元;材料成本差异——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账户:借余184元。 2.本月发生采购业务如下: (1)购入原材料一批,买价90000元,增值税15300元;运输费4000元、装卸费80元,共计款项109380元,采用转账支票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92000元)(2)购入低值易耗品一批,买价12800元,增值税2176元;运输费800元,共计款项15776元,采用商业汇票结算,签发并承兑为期3个月的不带息商业汇票一张交供货方。材料已验收入库。(计划成本15600元) 3.本月末已根据领发料单汇总发出原材料及低值易耗品的计划成本如下表: 项目生产成本制造费 用管理费 用 合计 基本生产辅助生产 原材料计划成本85000 5000 10000 3000 103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低耗品计划成本20000 11000 31000 差异( %) 实际成本 要求:1、根据资料2作购入存货的会计分录; 2.根据相关资料计算原材料成本差异率和低值易耗品成本差异率。(列式计算)3.计算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计算本月发出材料实际成本;(将计算 结果直接填入“发出材料汇总表”中) 4.根据发出材料汇总表编制会计分录; 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法例题答案: 1.(1)借:材料采购——原材料 93800 [90 000+80+40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5580(15300+280) 贷:银行存款 109380 借:原材料 92000 (计划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原材料成本差异 1800 贷;材料采购 93800(实际成本)(2)借: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 [12800+800×(1—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232(2176+56) 贷:应付票据 15776 借:低值易耗品 15600(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低耗品 13544(实际成本) 材料成本差异——低耗品成本差异 2056 2.计算成本差异率: 原材料成本差异率=(8600+1800)÷(168000+92000)×100%=4% 低耗品成本差异率=[184+(—2056)]÷(46800+15600)×100%=—3% 3.计算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应分摊差异额: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1)

标准成本法作业题 1.已知:某企业生产A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生产A产品,耗用甲、乙两种材料。其中甲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20元,乙材料标准价格为每千克32元。单位产品耗用甲材料标准为每件5千克,乙材料为每件9千克。 (3)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61 000元;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数为38 000元。标准总工时数为10 000小时。 要求:制定A产品的标准成本。 2. 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资料如下: 甲产品标准成本单 甲产品正常生产能量为1 000小时。本月实际生产量为20件,实际耗用材料900千克,实际人工工时950小时,实际成本分别为:直接材料9000元;直接人工3 32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 375元;固定制造费用2 850元,总计为17 550元。 要求:分别计算各成本项目的成本差异和分差异,其中固定制造费用采用三因素法。 4. 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相关成本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直接材料相关资料表 表2 制造费用相关资料表 要求: (1)计算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 (2)计算直接材料数量差异和价格差异; (3)计算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4)计算变动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 (5)计算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 (6)计算固定制造费用的预算差异和能量差异(即能力差异和效率差异之和)。

???6、某企业月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额为1000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10元/小时,本月制造费用实际开支额为88000元,生产A产品4000个,其单位产品标准工时为2小时/个,实际用工7400小时。 ??????? 要求:用两差异分析法和三差异分析法进行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析。 参考答案: 1.解: 依题意得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20×5+32×9=388(元/件) ×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8 000 10 000 ×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61 000 10 000 × 2.解: 依题意得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9?000-450×20=0(元) 直接材料价格差异=(9 000 900 -9)×900=+900(元) 直接材料用量差异=9×(900-50×20)=-900(元)(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3?325-180×20=-275(元)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3 325 950 -4)×950=-475 (元) 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950-45×20)=+2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375-135×20=-32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375 950 -3)×950= -475(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3×(950-45×20)=150(元) (4)固定性制造费用成本差异=2 850-90×20=+1 0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 850-2×1 000=+85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2×(950-45×20)=+100(元) 固定性制造费用能力差异=2×(1 000-950)=+100(元) 4.解: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差异=23 700-22 000=+1 700(元) (2)直接材料数量差异=10×(1?200-1 000)+6×(2?100-2 000)=+2 600(元)直接材料价格差异=(11-10)×1 200+(5-6)×2 100=-900(元) (3)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2 090-2 000=+90(元) ×(5?500-5 000)=+200(元) 变动性制造费用耗费差异=2?×5 500=-110(元) (5)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差异=4?675-4 000=+675(元) (6)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差异=4 675-4 800=-125(元) ×(6?000-5 000)=+800(元)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的比较分析 [摘要]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当今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越来越关注其成本的管理与控制,以追求更高额的经济利润,本文将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两种成本管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企业管理者选择成本管理方法时提供参考与依据。 [关键词] 标杆法标准成本法成本管理 在科技日新月异,全球一体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利用其成本优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的经营环境,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开始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的紧迫性,而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也就在此时孕育而生,并得到广泛的认可。成本标杆法与标准成本法都是有效进行成本管理的方法,笔者在这里拟将两者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定义及内涵的不同 标杆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20世纪80年代初,其思想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泰勒所倡导的科学管理理论。同时对于企业在成本管理活动中实施标杆法可以理解为公司根据自己在市场上的定位,不断寻找和研究同行业最畅销产品的成本信息,探索其成本结构并以此为基准与本企业产品进行比较、分析、判断,从而使自身不断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入一流公司的行列。其核心是向业内外最优秀的企业学习,达到模仿创新的目的。

标准成本法又称标准成本制度或标准成本系统,是包括制定标准成本,分析和计算成本差异以及处理成本差异三个方面组成的完整系统。起源于美国,也是伴随着泰勒的标准化作业管理理论产生,它是通过对各项成本的细化分析,设定相应的成本标准,运用标准,与实际的对比揭示差异、衡量分析绩效,实施成本的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着力于改善成本,并运用产品标准成本服务于经营决策的成本管理体系。 二、成本标准制定不同 成本标杆法下,企业生产所采用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企业通过对国内外的最畅销产品的样机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测试,并对其每个零部件进行分析、寻价、核价,并对整机信息进行全面比较,分别按部件种类、按材料种类、按零部件数量和零部件重量进行专项比较,分析每种样机的材料成本、毛利,最终以此为标准来确定本企业的产品材料成本。 标准成本法下的产品标准成本是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立合理、科学的数量化标准,再将数量化标准金额化,作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它是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技术测定制定的,在正常的生产经营,合理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能力下可以达到的成本。 三、成本信息适用周期不同 企业管理者进行生产经营和成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来自于成本计

标准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习题(含答案) 一、计算题(共5题,100分) 1、已知:某企业根据以下资料制定甲产品耗用材料的标准成本见表10-2。 表10-2 甲产品消耗直接材料资料 标准A材料B材料C材料预计发票单价(元/千克)155023 装卸检验等成本(元/千克)120.5 小计165223.5材料设计用量(千克/件)301540 允许损耗量(千克/件)0.510 小计30.51640 2004年3月,该企业实际购入A材料2600千克,其中生产甲产品领用2500千克,采购材料时实际支付39000元,本期生产出甲产品80件。 要求: (1)确定甲产品直接材料的标准成本。 (2)计算A材料的总差异和分差异。 正确答案: (1) A材料标准成本=16×30.5=488(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52×16=832(元/件) C材料标准成本=23.5×40=9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488+832+940=2260(元/件) (2) A材料实际分配率=39000/2600=15(元/千克) A材料成本差异=15×2500-80×488=-1540(元) A材料价格差异=(15-16)×2500=-2500(元) A材料用量差异=(2500-80×30.5)×16=960(元) 2、已知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其标准成本的相关资料如下:单件产品耗用A材料10千克,每千克的标准单价为3元;耗用B材料8千克,每千克标准单价为5元;单位产品的标准工

时为3小时,标准工资率为12元/小时;标准变动性制造费用率为8元/小时;标准固定性制造费用率为12元/小时。 假定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直接人工总差异为+3220元,属于超支差。 要求: (1)计算甲产品的单位标准成本。 (2)计算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 (3)计算直接人工的效率差异和工资率差异。 正确答案: (1)A材料标准成本=10×3=30(元/件) B材料标准成本=8×5=40(元/件)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30+40=70(元/件) 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2×3=36(元/件) 变动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8×3=24(元/件) 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成本=12×3=36(元/件) 甲产品单位标准成本=70+36+24+36=166(元/件) (2)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300×36=46800(元) 实际发生的直接人工=46800+3220=50020(元) (3)直接人工效率差异=(4100-1300×3)×12=2400(元) 实际分配率=50020/4100=12.2(元/小时) 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12.2-12)×4100=820(元) 3、已知: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其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为24元/件(8元/小时×3小时/件)。本期实际产量1300件,发生实际工时4100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总差异为-40元,属于节约差。 要求: (1)计算实际发生的变动性制造费用。 (2)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效率差异。 (3)计算变动性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 正确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总成本=1300×24=31200(元)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操作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设定→物料标准成本制订过程→标准成本生效→销售管理→生产计划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仓库管理→实际成本数据收集→费用分配→差异核算→差异还原→账务处理 1.1.1总体流程 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各项分配标准设置,如系统预设标准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可先在成本资料设置中自定义分配标准; 对应分配标准数据录入 归集各项产量信息,包括投入、完工、在产、废品 归集各项费用信息,包括材料、人工、折旧、其它 进行费用分配 进行差异核算 进行差异还原 凭证处理 1.1.2标准成本相关参数设置 标准成本应用级次为“任务单级” 启用作业成本系统 1.1.3标准成本基础数据的设定

1.1.3.1成本类型维护 1.1.3.2物料标准单价维护 1.1.3.3成本BOM设置 1.1.3.4成本工艺路线设置

成本中心标准费率设置 成本类型代码成本类型名称 001 Cost01 1.1.3.5定时服务设置 反映凭证定时账务处理,后台执行。 反映任务单定时管理,后台执行。 1.1.4费用分配 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成本中心间费用分配 查看分配结果。 材料费用分配: 领料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材料费用,无需进行分配。如果领料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要在任务单财务结算时进行材料费用分配。 材料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设置材料费用分配标准为“完工产量”; 在材料费用分配界面,采用自动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其他费用分配: 费用归集单中指定生产任务单的,无需进行分配。如果其他费用单中未指定生产任务单,则可以在月底前进行其他费用分配。如果不进行差异还原,也可以不进行分配。 其他费用分配在标准成本模块中进行: 在分配标准设置中,根据需要设置;在其他费用分配界面,采用手工分配模式分配。 查看分配明细表。 1.1.5期末成本差异结算 月底结账前,进行期末成本差异结算,系统自动进行以下数据计算: 计算成本中心未吸收差异; 计算未财务结算的生产任务单期末在制品成本; 查看未吸收差异报表、生产任务单差异报表。 1.1.6差异还原 原材料差异还原 运行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外购物料的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展示外购物料物流单据的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 自制物料差异还原与作业成本模块集成,调用作业成本计算功能。因此要求作业成本已启用,且与标准成本在同一会计期间,数据条件要满足作业成本计算合法性检查的要求。运行自制物料差异还原向导,系统自动进行差异还原。还原成功后,可查看还原报表,报表中按任务单展示自制物料标准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明细数据。 1.1.7凭证管理 凭证模板:采用系统预设模板; 生成凭证;按照单据使用预设模板进行生成 凭证查询;查询生成的凭证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第13章习题(作业成本法)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第十三章作业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作业成本法把企业看作是为满足顾客需要而设计的一系列( )的集合。 A 契约 B 作业 C 产品 D 生产线 2.在现代制造企业中( )的比重加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A直接人工 B 直接材料 C 间接费用 D期间费用 3.作业消耗一定的( )。 A成本 B时间 C费用 D资源 4.与传统成本法相比,作业成本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 )。 A可靠性 B有用性 C可比性 D一致性 5.作业成本计算法的核心内容是( )。 A成本动因 B产品级作业 C批次级作业 D单位级作业 6.( )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A产品 B 作业链 C 作业 D 价值链 7.作业成本计算法下首先要确认作业中心,将( )归集到各作业中心。 A资源耗费的价值 B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D价值管理工作 8.采购作业的作业动因是采购次数()。 A采购次数 B采购数量 C采购人员 D采购价格 9.()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者服务中的标准,也是将作业耗费与成本标的相联结的因子。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10.()它是将各项资源费用归集到不同作业的依据,反映了作业与资源的关系。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成本动因 D价值动因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它包括()。A货币资源 B材料资源 C人力资源 D动力资源 2.成本动因的分类有很多依据,其中根据一般的分类,即将成本动因分为()。 A资源动因 B作业动因 C人工费用 D直接材料 3.作业成本法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将着眼点从传统的()上转移到()上。 A产品 B间接费用 C人工费用 D作业 4.作业是指为提供服务或产品而耗用企业资源的相关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它包括()。 A订单处理 B材料处理 C机器调试 D质量检查 5.作业动因是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中去的标准,它可以是()。 A机器小时 B机器准备次数 C产品批数 D收料次数 6.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产品成本分为()。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制造费用 D期间费用 7.在作业成本法下,成本计算对象是多层次的,大体可以分为()。 A作业 B作业中心 C资源 D时间 8.沿用卡普兰等人的观点常见的分类方法是将作业按作业水平的不同,分为()。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管理级作业 9.作业成本法的一般适用范围()。 A制造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小 B产品种类繁多,小批量多品种生产 C企业生产经营的作业环节较多 D会计电算化程度高; 10作业成本法与传统的成本计算相比较,它体现了()优越性。 A提供更准确的成本信息 B成本动因追溯

财务管理章节练习_第14章标准成本法

章节练习_第十四章标准成本法 一、单项选择题?() 1、 “成本差异=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其中的“标准成本”的含义是()。 A、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 B、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C、预算产量的标准成本 D、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 2、 根据其适用期间应该发生的价格、效率和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等预计的标准成本称为()。 A、理想标准成本 B、现行标准成本 C、基本标准成本 D、正常标准成本 3、 依据理论上的业绩标准、生产要素的理想价格和可能实现的最高生产经营能力利用水平而制定的标准成本是()。 A、基本标准成本 B、理想标准成本 C、正常标准成本 D、现行标准成本 4、 甲公司制定成本标准时采用基本标准成本。出现下列情况时,不需要修订基本标准成本的是()。 A、主要原材料的价格大幅度上涨 B、操作技术改进,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大幅度减少 C、市场需求增加,机器设备的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 D、技术研发改善了产品性能,产品售价大幅度提高 5、 甲公司是一家日用品生产企业,生产单一产品,按正常标准成本进行成本控制,公司预计下一年度的原材料采购价格为10元/公斤,运输费为2元/公斤,运输过程中的正常损耗为3%,原材料入库后的储存成本为1元/公斤,该产品的直接材料价格标准为()元。 A、 B、 C、 D、13 6、 下列关于制定正常标准成本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直接材料的价格标准不包括购进材料发生的检验成本 B、直接人工标准工时包括直接加工操作必不可少的时间,不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停工工时 C、直接人工的价格标准是指标准工资率,它可以是预定的工资率,也可以是正常的工资率 D、固定制造费用和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以直接人工工时作为变动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同时以机器工时作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用量标准 7、 二因素分析法下的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在三因素分析法中被进一步分为()。 A、闲置能量差异和耗费差异 B、闲置能量差异和效率差异 C、耗费差异和效率差异 D、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

作业成本法计算题.doc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 本章练习题 五、综合实务题 1.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其中甲产品900件,乙产品300件,其作业情况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十四章作业成本法综合实务题

资料:某制造厂生产A、B两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1.A、B两种产品2004年1月份的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单位:元 产品名称产量(件)单位产品机器小时直接材料单位成本直接人工单位成本 A 100 1 50 40 B 200 2 80 30 2.该厂每月制造费用总额为50,000元,与制造费用相关的作业有4个,有关资料如下表所示: 作业名称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元)作业动因数 质量检验检验次数4,000 A:5 B:15 合计:20 订单处理生产订单份数4,000 A:30 B:10 合计:40 机器运行机器小时数40,000 A:200 B:800 合计:1,000 设备调整准备调整准备次数2,000 A:6 B:4 合计:10 合计————50,000 ——————— 请问:(1)用作业成本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2)以机器小时作为制造费用的分配标准,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法计算A、B两种产品的单位成本。 1、计算成本动因率: 质量检验:4000/20=200 订单处理:4000/40=100 机器运行:40000/1000=40 调整准备:2000/10=200

甲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5+100*30+40*200+200*6=13200 单位作业成本:13200/100=132 单位成本:50+40+132=222 乙产品分配的作业成本:200*15+100*10+40*800+200*4=36800 单位作业成本:36800/200=184 单位成本:80+30+184=294 2、制造费用分配率:50000/1000=50 甲产品分配成本:50*200=10000 单位制造费用:10000/100=100 单位成本:50+40+100=190 乙产品分配成本:50*800=40000 单位制造费用:40000/200=200 单位成本:80+30+200=310

计划成本法习题

某企业原材料计划成本为100元/千克、月末一次结转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根据以下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1)5日从A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480千克,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 000元,增值税8 500元,货款通过银行支付,材料未入库。(2)6日预付B公司10 000元,用于购买原材料。 (3)10日从B公司购入的原材料160千克已运到并验收入库,同时收到的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为15 000元,增值税2 550元,用银行存款补足货款。 (4) 20日从C公司购入原材料一批600千克,专用发票价款60 000元,增值税10 200元,款已支付,但材料未到。 (5)25日,上述(1)中从A公司购入的原材料运到。 (6)28日,从D公司购入原材料材料300千克,材料已验收入库,但发票到月末尚未收到,货款未付。 (7)31日,上述(6)中从D公司购入的材料发票帐单仍未收到,按计划成本30 000元暂估入账。 (8)期末结转本月购入材料的计划成本,并结转材料差异。(9)“发料凭证汇总表”所列本月发出原材料如下:生产领用200 千克,产品销售领用150千克,管理部门领用5 0千克,委托加工发出300千克。 (10)假设期初库存原材料360千克,“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差异2 000元,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并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1)5日:借:材料采购5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8 500 贷:银行存款58 500 (2)6日:借:预付帐款10 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 (3)10日:借:材料采购15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2 550 贷:预付帐款17 550 借:预付帐款7 550 贷:银行存款7 550 (4)20日:借:材料采购6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10 200 贷:银行存款70 200 (5)25日:可暂不作分录,待月末一起结转原材料计划成本和材料成本差异 (6)28日:未收到发票帐单不作分录 (7)31日:借:原材料30 000 贷:应付帐款—暂估应付款30 000 (8)31日本月入库材料共计640千克(480+160),实际成本65000元。不包括未收到发票帐单暂估入账材料 借:原材料64 000 材料成本差异 1 000 (节约差) 贷:材料采购65 000 (9)发出材料时按计划成本入账 借:生产成本20 000 销售费用15 000 管理费用 5 000 委托加工物资30 000 贷:原材料700 000 (10)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2000-1000)/(36000+64000)= 1% 借:生产成本 2 000 销售费用 1 500 管理费用500 委托加工物资 3 000 贷:材料成本差异7 000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例题

标准成本核算方法 1.A工厂是一个生产某种汽车零件的专业工厂,产品成本计算采用标准成本计算系统,有关资料如下: (1)成本差异账户包括:材料价格差异、材料数量差异、直接人工工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2)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除直接材料外的其他费用陆续发生,其在产品约当产成品的系数为:月初在产品0.6,月末在产品0.4。 (3)成本差异采用“结转本期损益法”,在每月末结转“主营业务成本”账户。 (4)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56元,其中:直接材料30元(10千克×3元/千克),直接人工16元(4小时×4元/小时),变动制造费用6元(4小时×1.5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 4元(4小时×1元/小时)。 (5)本月生产能量11000小时,月初在产品数量600件,本月投产数量2500件,月末在产品数量700件,月初产品数量100件,月末产品数量120件。 (6)期初库存原材料1000千克,本月购入原材料30000千克,实际成本88500元(已用支票支付);本月生产领用原材料25500千克。 (7)实际耗用工时9750小时;应付生产工人工资40000元;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15000元;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0000元。 要求: (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②领用原材料; ③将生产工人工资记入有关成本计算账户; ④结转本期变动制造费用; ⑤结转本期固定制造费用; ⑥完工产品入库; ⑦期末结转本期成本差异。 (2)计算本月的主营业务成本。 (3)计算期末存货成本。 1.【正确答案】(1)编制以下业务的会计分录 ①购入原材料: 实际成本88500(元) 标准成本3元/千克×30000千克=90000(元) 价格差异-1500(元) 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90000 贷:银行存款88500 材料价格差异1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