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护理

血管通路的护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孟娅

引言血液透析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的肾脏

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建立一条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顺利进行的前提,有人将血

管通路称之为尿毒症患者的“生命线”。

自体动静脉内瘘临时性的血管通路

永久性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分类动脉直接穿刺

动静脉外瘘

人造血管临时性中心静脉插管带涤纶套深静脉留置导管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1、治疗盘(盘内备有1块一次性无菌治疗巾)3、手消毒液

5、无菌棉球缸、换药碗(内含无菌纱布)

………………

2、洗必泰消毒液、棉签

4、无菌手套、贴膜

换药用物准备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2.观察皮肤情况。局部有无

渗血、渗液、红肿

1.取下覆盖物,观察导管是否固定牢靠。 3.穿刺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10cm,并清除导管入口处的血垢4.导管消毒,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切忌反复涂擦5.在导管入口处覆盖2-3块无菌纱布或贴膜,并给予妥善固定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流程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上机用物准备:

1、治疗盘(盘内备有一块一次性无菌治疗Array巾,5ml空针两副,肝素一支)

2、洗必泰消毒液

3、棉签

4、无菌手套

5、手消毒液

6、无菌纱布罐

…………….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上机流程

铺无菌治疗巾1取动脉端肝素帽

消毒并抽出废液2取静脉端肝素帽

消毒并抽出废液

3接上透析管路进行常规透析5在静脉端注入

首剂肝素

4

1、治疗盘(无菌纱布、20ml生理盐水、肝素液)3、手消毒液

5、无菌棉球缸………………

2、洗必泰消毒液、棉签

4、无菌手套、一次性肝素帽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下机用物准备

长期留置导管的护理流程

1.取下动脉管路,消毒导管动脉端并快速注入20ml生理盐水

2.回血毕,后取下静脉管

路,快速注入20ml生理盐

4.静脉端注入导管相应

容量的肝素,夹闭静脉端

夹子, 消毒导管口,连接

无菌肝素帽

5. 导管口用无菌敷

料包裹妥善固定

3.动脉端注入导管相应容量的肝素,夹闭动脉端夹子,消毒导管口,连接无菌肝素帽

2、常见并发症护理

3、卫生宣教及自我护理

1、护理流程……………长期留置导管主要内容

1.感染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

2.血流不畅

3.出

常见并发症

隧道感染

导管出口部感染血源扩散性感染

三大分类感染

感染的分类和处理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

临床表现:导管口周围皮肤或隧道表面皮肤呈红、肿、热、痛,并有脓性分泌物溢出。

导管出口部感染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导管出口部感染

治疗:

局部定时消毒,更换敷料或口服抗生素,

一般炎症即可消退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隧道感染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隧道感染

临床表现

皮下隧道肿胀,出口处可见脓性分泌物。治疗须使用有效抗生素2周,严重者要拔管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血源扩散性感染

临床表现:

血透开始15分钟-1小时左右,出现畏寒、重者全身颤抖,随之发热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血源扩散性感染

治疗:

立即查血常规、血培养、全身应用抗菌素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常规消毒导管周围皮肤,更换无菌敷料,一般用消毒液由内向外消毒,直径大于10cm,并清除局部的血垢,覆盖透气性较好的3M伤口敷料并给于妥善固定换药时应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迹象,若导管不完全滑脱或感染,应拔除而不应推入

感染的预防

长期留置导管的常见并发症--感染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 常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得护理 摘要:目得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感染得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对14例使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得护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2次感染。留置长期导管患者1例拔管后重新置管。3例患者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得机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长期导管感染护理 血管通路就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得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长期静脉导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得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得手段。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及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行长期静脉置管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59—89岁,其中慢性肾炎3例,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7例,13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股静脉置管。 1。2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静脉走向情况及有无大得斑块、狭窄情况,以提高穿刺置管得成功率。

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BARD)生产得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术前设计好导管得走行与位置,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并采用撕脱行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导管部分长15cm,带一涤纶环固定,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越2—3cm,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确定通畅无阻后,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导管出口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 2 护理 2。1置管创口护理每次封管及血透前打开敷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液及滑脱,创口部位皮肤先用75%乙醇顺时针消毒,在逆时针消毒一次,然后再顺时针消毒一次,以去除导管口周围皮肤细菌及污垢,避免滋生细菌及污物进入伤口及管口,最后再用0。5%聚维酮碘与75%乙醇相同得方法消毒相同部位,因使用聚维酮碘可逐步释放碘持续灭菌,至今大于7cm,目前主张使用中间带有纱布得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2导管使用前后得护理所有导管不能用于静脉输液、输血。仅用于血液透析,并有专业得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行血液透析时,铺无菌治疗巾,护士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意导管出口皮肤及动静脉接头得消毒,使用0、5%聚维酮碘棉签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使用05%聚维酮碘彻底消毒皮肤,静脉接头使用前后均使用0.5%聚维酮碘按顺时针、逆时针、顺时针分别消毒3次,且每次要更换新肝素帽,减少感染得发生。

11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及护理措施 摘要:留置导尿管术是基础护理中最常用的技术操作之一,在临床上极为广泛。但它所带来的并发症也不忽视,长期留置导尿管,不恰当的导尿护理可能导致泌尿感染、尿道损伤、膀胱痉挛、膀胱结石等并发症。今年来,护理界对尿管相关并发症及护理进行大量研究。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临床常见的留置导尿术护理技术,术侵入性操作之一。若护理操作不当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愈后,甚至危及生命。不少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对留置导尿的认识,加强导尿的护理管理. 关键词:留置导尿管、并发症、护理措施

1导尿管 导尿管是以天然橡胶,硅橡胶或聚氢乙烯制成的管道。可以经由尿道插入膀胱以便引流尿液出来。导尿管插入膀胱后,靠近导尿管头端有一个气囊固定导尿管留在膀胱内,而不易脱出,且引流管连接尿袋收集尿液。导尿容易引起医源性感染,因为在导尿的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膀胱、尿道粘膜的损伤及细菌入侵。如果细菌入侵,将很快扩散至整个泌尿系统,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因此,必需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进行导尿。 2留置导尿术 2.1 定义及目的 留置导尿书是指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以引流尿液的方法。留置导尿管术用于抢救为重、休克病人时,能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以观察病情变化。盆腔手术病人术前留置导尿管,引流出尿液,以保持盆腔空虚,避免术中误伤。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及冲洗,还可以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尿失禁、昏迷、会阴或肛门附近有伤口不宜自行排尿者,留置导尿管可引流尿液,以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为尿失禁病人行膀胱功能的训练。 2.2 注意事项 双腔气囊导管固定应注意膨胀气囊不能卡在尿道内口,以避免压迫膀胱壁使粘膜损伤。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堵塞。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尿道口清洁:女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外阴及尿道口,男病人用消毒液棉球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包皮,每天1~2次。每日定时更换、排空引流袋并记录尿量。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跟换周期。病人离床活动时,妥善固定引流袋及导尿管,引流袋不能高于膀胱,以防止尿液逆流。如病情允许,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尿量在2000ml以上,勤变换卧位,通过增加尿量,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目的,预防尿路感染和结石的发生)。注意倾听病人的诉说,并经常观察尿液,每周查一次尿常规。若发生尿液浑浊、沉淀或出现结晶,应及时进行膀胱冲洗。训练膀胱功能,采用间歇性夹管方式,阻断引流,一般每3~4小时开放一次,使膀胱定时充盈和排空,促进膀胱功能的恢复。应向病人及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意义和护理方法,使其充分认识预防泌尿感染的重要性。 3留置导尿管的并发症 3.1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 导管伴随性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霍红旭[1]报告国内医院感染中,尿路感染病例占

影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分析

976 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 Mongolia Med J 2019年第51卷第8期 [4] 代坤吾?地佐辛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疼痛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 中国药房,2016,27(5):688 - 690. [5] 谷鑫波?地佐辛超前镇痛对子宫切除术后早期疼痛的影响及血 清miR - 150、miR- 155的变化分析[J ] ?中国医师杂志,2018, 20(4):571 — 574. [6] 马涛,白文娟?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患者地佐辛复合丙泊 酚麻醉的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7,46(18):2 223 - 2 225. [参考文献] [1] 孙晶,刘丹勇,郑钊,等?地佐辛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患 者相关血浆水平的影响[J ].西部医学,2018, 30(2):246 - 249.[2]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 ].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310-313.[3] 小辉,张霞嬪,冯燕,等?酒石酸布托啡诺与地佐辛用于腹腔镜 子宫肌瘤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比较[J ].陕西医学杂志,2017, 46 (6):801 - 802. DOI : 10.16096/J. cnki. nmgyxzz . 2019.51.08.031 [收稿日期]2019 - 06 - 04 影响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分析 张华贞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肾内科,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长期导管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其相关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提供科学 依据。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血液净化中心应用长期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 相关感染的发生率,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影响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 185例患者中,出现 导管相关感染16例,感染率8.6% ;男女性别及置管部位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o 高龄患者更 容易发生感染。留置导管1年以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营养不良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感染。患者机体的 免疫状况与感染具有直接关系。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容易发生相关感染,且与多 个主要因素有关,应针对这些因素进行积极纠正,才能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关键词]血液透析;感染;危险因素 [中图分类号]R63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4-0951(2019)08-0976-02 我国需要血液透析的高龄患者及糖尿病患者不 断增加,以及透析龄的不断延长,透析患者的血管资 源不断耗竭,目前在血液净化中心应用带caff 的中 心静脉长期导管的透析患者仍居高不下,长期透析 导管带来的并发症不容忽视,特别是导管相关感染 是影响患者预后和增加患者死亡率的重要因素,本 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了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导管 相关感染的防控提供证据,旨在提高透析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2 月,共收治了使用长期中心静脉导管血液透析的慢 性肾功能衰竭患者185例,男性89例,女性96例, 年龄16?86岁,平均年龄(61±8.3)岁,导管使用时 间1个月?7年,原发病:糖尿病53例,慢性肾炎41 例,高血压病31例,风湿免疫病21例,梗阻性肾病 11例,多囊肾病10例,缺血性肾病10例,其他8 例。其中右颈内静脉161例,左颈内静脉22例,右 股静脉2例,所有导管均用于血液透析,均每周3 次,全部由专业护士严格无菌操作。 1.2方法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方法,全部采用 seidinger 技术进行血管穿刺,过程严格无菌操作,置 管完毕后进行健康宣教,指导患者做好导管的日常 卫生防护。 1.3诊断标准 导管相关感染的诊断标准,参照叶 朝阳主编《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技术与临床应用》⑴: (1)导管出口感染:导管出口部位红肿、僵硬、渗出, 而没有全身症状,血培养阴性。(2)隧道感染:导管 表面皮肤红肿热痛,导管皮肤下可出现积脓,导管可 同时出现感染症状,流脓或者溢液,挤压导管可使出 口部位溢液增加,部分可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3) 血源性感染:透析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或透析间 期持续发热,血像明显升高,血培养可阳性。 1.4记录和检测指标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原 发病、导管留置时间、置管部位、血浆白蛋白水平和 血红蛋白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 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采用x 2检验,计 量资料用(x ± s )表示,采用t 检验。P< 0.05表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各相关因素的感染率185例患者中,出现导 管相关感染16例,感染率8.6%,各相关因素的感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尿管是临床常用的侵入性护理操作,常用于手术,截瘫或昏迷等患者。目的是避免术中误伤术后引流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减少并发症。目前临床常用气囊导尿管,其优点是易固定、不易脱落、易于会阴清洁。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并发症:尿路感染、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尿潴留等。 1.保持良好功能,预防尿道损伤:(1)嘱病人翻身时注意保护勿脱出,集尿袋内尿液达1/3-1/2时即倾倒,防止重力作用使尿管脱出。对烦躁病人约束固定好四肢,预防病人强行拨管,使膨大的气囊强行拉出,致尿道粘膜撕裂出血。(2)更换集尿袋时,避免用力牵拉导管,观察尿管是否扭曲、受压、移位或插入过深过浅;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防止逆行感染的措施:(1)将集尿袋固定在床旁,集尿袋不得超过膀胱高度并避免挤压,防止尿液返流。(2)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每日1-2次,以减轻尿道口粘膜损伤和水肿及预防感染。(3)尿管长期留置时,每日更换集尿袋1 次,每周更换导尿管一次,硅胶导尿管可酌情延长更换时间(2周或一个月)。 (4)保持导尿管与引流管连接部位的清洁。观察尿量和颜色,若尿色深或混浊,应加量饮水并及时送尿标本检查,每天保持尿量在2000 ml以上,以达到膀胱自净作用; (5)卧床病人应经常变换体位,使尿液 尽量排出;若有尿盐沉渣或血块,可用生理盐水、1:5000呋喃西林

液或3 %硼酸溶液低压冲洗。一般一周内不主张冲洗膀胱。感染病人可根据医嘱用药液冲洗,每日2-4次。 3.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并观察尿液情况,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及时处理,每周尿常规检查一次。 4.增加机体抵抗力,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由于机械刺激,尿道及膀胱粘膜对感染的防御能力降低,易引起粘膜损伤。因此,应增加营养及给予抗菌药物,给病人安慰,减轻留置尿管对病人的心理影响和不适,亦有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尿管第一天持续开放,以后改为4小时或病人有尿意时开放一次。 5.拔管及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留置导尿影响膀胱蓄尿功能,且可发生过敏反应;文献报道,长期接触乳胶制品,过敏者达34%,所以应尽早拔管,一般留置1-3天,小儿最长7天。拔管应在患者精神和体力较好的晨间。拔管后2-3小时内督促和协助病人排尿一次,以后每2小时排尿1次,尤其当天值夜班的护士应督促排尿;对排尿困难或排尿频繁的病人应做好心理护理,每日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2次,同时行会阴部肌肉收缩锻练,增进括约肌功能,逐渐恢复膀胱容量。 6.尿管脱出处理:应立即检查脱出原因,若球囊完好脱出,检查尿道有无渗血损伤,若球囊破裂且不完整,立即查找,若未发现应及时汇报医生,做进一步的检查,同时必要时重新留置导尿。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1、密切观察:注意观察留置导管处皮肤有无渗血,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导管夹是否夹紧。 2、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一般2~3次/周,如发现敷料渗血、渗液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血液透析过程中,导管口尽量不敞开,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遇到血流量不足时,应消毒后在调整导管的位置;遇到导管不完全滑脱或皮肤出口有浓性分泌物时应拔管。 3、防止导管血栓形成:每次血液透析完毕均应在动静脉导管内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10毫升,保证导管内无血液后再正压封管。长期管正压封管采用12500单位的肝素与生理盐水配成4ml,临时管正压封管采用6250单位的肝素钠与生理盐水配成3ml,动静脉导管各注入一半剂量。 4、防止导管脱落:如发现缝线脱落后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下机后应用无菌纱布包裹导管,并妥善固定,以防导管脱出。 5、血流量不足的处理:关闭血泵,泵前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30毫升,解除因血流量不足抽吸时的负压;消毒导管和穿刺处皮肤后仔细调整导管位置或改变患者体位,有时血流量可恢复。双腔导管动脉侧引血不足时,可在通畅的静脉侧引血,用周围静脉回血。不能将动、静脉导管进行交换反接,否则再循环将达到60﹪以上。

6、专管专用: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一般只供血液透析使用,不宜另作他用,如抽血、静脉注射、输液、输血等。如必须使用时,应先抽出导管腔内抗疑剂,使用完毕按要求封管。 7、健康教育 1) 留置导管期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淋浴时,留置导管及皮肤处用3M胶布密封。 2) 每日测量体温。有体温升高或插管皮肤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导管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就诊。 3) 观察插管处有无渗血,一旦发生,应轻压局部30分钟,若仍然不止,应及时就医。 4) 妥善保护导管:嘱患者不抓扯导管。颈部留置导管的患者睡眠时尽量仰卧或向对侧卧;避免颈部过度活动;应尽量穿开胸上衣,以免脱衣时将导管拔出。股静脉留置导管患者不宜过多活动,穿脱裤子时避免将导管拉出。一旦导管脱出,应立即按压局部止血,及时通知医务人员。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血液透析专科护士培训大纲 一、培训对象 具备2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在正规的血液透析中心接受3个月正规培训并取得血 液透析专科护士资格的注册护士。 二、培训目标 (一)掌握血液透析专业理论知识 (二)掌握透析抗凝技术及护理 (三)掌握血管通路的护理措施 (四)掌握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 (五)掌握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护及护理 (六)掌握血液透析中急性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 (七)掌握特殊血液透析病人的护理措施 (八)掌握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九)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 (十)熟练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应急预案 (十一)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常规 (十二)掌握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科操作技术 (十三)掌握血管通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 (十四)做好血液净化中心感染控制措施 三、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为3个月,采取全脱产学习方式。3个月时间在具有带教能力和带教条件的三级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进修学习血液净化理论、业务知识及操作规程的系统学习。 (一)理论学习 主要内容包括:肾脏的基本功能及基础疾病的知识、血液透析的基本原理、血液净化护士的素质、血液净化设备的基本理论、血管通路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抗凝疗法、血液透析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及护理、血液透析中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专科操作技术、透析病人的饮食指导、血管通路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血液净化中心的规章制度,职责、血液净化中心的应急预案、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常规、血液净化中心的感染控制措施等等 (二)临床实践学习 在具有示教能力、带教能力的三级医院的血液净化中心进行3个月的临床实践技能学习。 四、培训内容 【肾脏的基本功能及基础疾病的知识】 (一)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二)急性肾炎 (三)慢性肾小球肾炎 (四)急性肾衰竭 (五)慢性肾衰 【血液透析的基本理论】 (一)血液透析的基本原 (二)血液透析的适应证 (三)血液透析的常用技术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留置长期导管感染的防治与护理,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方法对14例使用长期导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预防导管感染的护理经验。结果2例患者2次感染。留置长期导管患者1例拔管后重新置管。3例患者死亡。结论血液透析护士执行各项护理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并加强透析室环境及物品消毒,减少导管感染的机会。 关键词:血液透析留置长期导管感染护理 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有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建立自身血管通路,长期静脉导管可作为首选,研究表明中心静脉长期置管易于使用,保留时间长,为缺乏合适血管通路的中长期血液透析患者提供了合适的手段。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5月对14例维持性血透患者行长期静脉置管,通过及时护理及药物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科行长期静脉置管14例,男性5例,女性9例,年龄59—89岁,其中慢性肾炎3例,多囊肾4例,糖尿病肾病7例,13例采用颈内静脉置管,1例采用股静脉置管。 1.2置管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穿刺部位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穿刺静

脉走向情况及有无大的斑块、狭窄情况,以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所有插管在手术室局麻下进行,使用美国Quinton或HemoSpilit(BARD)生产的带涤纶环双腔导管,术前设计好导管的走行与位置,应用Seldinger置管技术操作,并采用撕脱行扩张导管置管法,皮下导管部分长15cm,带一涤纶环固定,涤纶环距导管皮肤出口处越2-3cm,置管后快速抽吸动静脉端,确定通畅无阻后,缝合切口固定留置导管于皮肤上,导管出口处使用无菌纱布覆盖,用肝素盐水封管后待用。 2 护理 2.1置管创口护理每次封管及血透前打开敷料,注意观察创口有无出血、红肿、渗液及滑脱,创口部位皮肤先用75%乙醇顺时针消毒,在逆时针消毒一次,然后再顺时针消毒一次,以去除导管口周围皮肤细菌及污垢,避免滋生细菌及污物进入伤口及管口,最后再用0.5%聚维酮碘与75%乙醇相同的方法消毒相同部位,因使用聚维酮碘可逐步释放碘持续灭菌,至今大于7cm,目前主张使用中间带有纱布的透明敷料或无菌纱布覆盖伤口。 2.2导管使用前后的护理所有导管不能用于静脉输液、输血。仅用于血液透析,并有专业的血液透析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次行血液透析时,铺无菌治疗巾,护士戴无菌手套、口罩、帽子,注意导管出口皮肤及动静脉接头的消毒,使用0.5%聚维酮碘棉签沿皮下隧道由上向下挤压周围皮肤,观察有无分泌物流出,再使用05%聚维酮碘彻底消毒皮肤,静脉接头使用前后均使用0.5%聚维酮碘按顺时针、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常规

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常规 密切观察:注意观察留置导管处皮肤有无渗血,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检查导管是否固定稳妥,导管夹是否夹紧。 防止感染: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换药,一般2~3次/周,如发现敷料渗血、渗液或污染时应随时更换;血液透析过程中,导管口尽量不敞开,避免与空气长时间接触;遇到血流量不足时,应消毒后在调整导管的位置;遇到导管不完全滑脱或皮肤出口有浓性分泌物时应拔管。 防止导管血栓形成:每次血液透析完毕均应在动静脉导管内各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5~10毫升,保证导管内无血液后再正压封管。`目前常规采用尿激酶2万U溶于0、9﹪氯化钠注射液4毫升注入动、静脉留置导管腔内各2毫升,每月封管一次,减少了导管血栓发生率。 防止导管脱落:置管成功后,用缝线将导管双翼妥善固定于皮肤上,发现缝线老化或断脱,应及时给予缝合,以防导管脱出。

血流量不足的处理:关闭血泵,泵前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20~30毫升,解除因血流量不足抽吸时的负压;消毒导管和穿刺处皮肤后仔细调整导管位置或改变患者体位,有时血流量可恢复。双腔导管动脉侧引血不足时,可在通畅的静脉侧引血,用周围静脉回血。不能将动、静脉导管进行交换反接,否则再循环将达到60﹪以上。 专管专用:血液透析患者的深静脉留置导管,一般只供血液透析使用,不宜另作他用,如抽血、静脉注射、输液、输血等。如必须使用时,应先抽出导管腔内抗疑剂,使用完毕按要求封管。 自我护理指导: 留置导管期间,患者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导管周围清洁干燥,避免污染。淋浴时,留置导管及皮肤处用3M 胶布密封。 每日测量体温。有体温升高或插管皮肤有红肿、发热、疼痛等导管感染迹象时,应及时就诊。 观察插管处有无渗血,一旦发生,应轻压局部30分钟,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置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置。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置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留置常见管道护理健康宣教12

留置尿管护理健康宣教 一、目的: (1)采集患者尿标本做细菌培养。 (2)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尿液,减轻痛苦。 (3)尿道损伤早期或手术后作为支架引流,经尿道对膀胱进行药物灌注治疗。 (4)用于术前膀胱减压以及下腹部、盆腔器官手术中持续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5)患者昏迷、尿失禁或会阴部有损伤时,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尿液的刺激。(6)抢救休克或危重患者,准确记录尿量、比重,为病情变化提供依据。 (7)测量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向膀胱注入造影剂或气体以协助诊断。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尿管脱出。 2)尿管堵塞引起急性尿潴留。 3)发热(尿路感染)。 三、特殊指导: (1)切勿牵拉过紧,保持尿管通畅,防止尿管脱出、扭曲、受压,以利于尿液引流。(2)集尿袋及引流管位置应低于耻骨联合,防止尿液反流。 (3)如尿管脱出,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多饮水,学会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及量,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护人员。 (5)保持会阴部清洁。 (6)学会监测自己的体温等。

体表静脉留置针的健康教育 一、目的 1.避免多次穿刺,减轻患者痛若,保护血管。 2.合理用药,提高疗效。 3.保护静脉通路的通畅,便于抢救。 4.快速补充液体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二、可能出现的问题 1.静脉炎。 2.输液反应。 3.意外拔管引起出血过多。 4. 静脉留置针阻塞。 三、特殊指导(病人配合事项) 1.采取舒适的体位和肢体功能位置。 2.告知家属注意看护小儿避免自己拔出,假如留置针脱出时立即用手压着针眼的上方并告知护士。 3.勿自行调节滴速。 4.局部皮肤保持清洁。 5.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 血堵塞导管。 6.有注射局部皮肤或全身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7.避免纱布潮湿,如有潮湿及时告知护士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管的护理 留置导尿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无菌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出尿液的方法。 尿管型号的选择 普通导尿选择16~18F的双腔气囊导尿管。 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女性衰竭病人,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尿管。 前列腺肥大的患者,由于尿道粘膜弹性差,比较薄脆,容易引起尿道粘膜破裂,应选择型号较细的尿管。 前列腺增生、膀胱肿瘤手术后需要通畅引流以防止导尿管堵塞引起继发性出血,选择18~22F 的双腔或三腔气囊尿管。 导尿的注意事项 尿道解剖生理特点: 女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4~6cm有尿液留出再插入1cm左右。 男病人插管的深度:插入尿道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2cm左右。 老年前列腺肥大的插管 插管时遇到阻力,是因为前列腺增生使前列腺段尿道弯曲、伸长。致使导尿管受阻,可以使用利多卡因由尿道口注入,起到松弛尿道肌肉,减轻疼痛引起的尿道括约肌痉挛,利于插管成功。 高龄女病人插管 由于肌肉结缔组织萎缩,萎缩的阴道牵拉尿道口使之陷于阴道壁之中,尿道口暴露困难,左手食指、中指并拢,伸于阴道2cm,将阴道前壁拉紧外翻,即可找到尿道口。 尿道外括约肌痉挛的患者: 尿管刺激尿道括约肌,引起强烈收缩,此时暂不动尿管,等数分钟后再插管,或插管时令病人张口呵气,必要时经尿道外口注入无菌石蜡油,再进行插管。 留置气囊导尿管常见问题及护理措施 1、漏尿的原因分析 1)患者自身原因: 老年男性:尿道括约肌纤维出现萎缩,收缩力差引起漏尿。 老年女性:尿道口萎缩,盆底肌和尿道括约肌松弛引起漏尿。 神志正常者:排尿意识存在,膀胱括约肌逼尿肌等肌肉的主动收缩和舒张运动,使球囊处封闭不严。 2)膀胱痉挛: 由于气囊导尿管的前端为一圆头,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刺激膀胱肌肉引起强烈收缩,使膀胱颈尿道移动度增加,膀胱颈开放而引起漏尿。 3)气囊注水量过少,使球囊部不能充分与尿道内口相嵌,使尿道外口漏尿。气囊注水量过多,对膀胱颈及尿管内口压力过大,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即出现漏尿。 4)尿管堵塞而致漏尿: 由于尿液浑浊或出血,堵塞尿管侧孔及长期留置导尿管未定期更换冲洗引起钙盐沉积而导致尿管堵塞,当膀胧容量达到一定量时,出现尿液从尿管周围溢出。 2、血尿的原因分析 尿道损伤出血原因: 1)气囊未完全进入膀胱时,注入液体压迫尿道及插管困难者强行插入尿管,会引起尿道黏膜损伤。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护理常规 【评估要点】 1.应保证导管避免打折、扭转,以保证管腔通畅。 2.防止导管感染、血栓及狭窄的发生。 【护理要点】 1.股静脉插管患者时床头角度小于40度,患者可短距离行走,但是止坐轮椅,以防导管打折扭曲。 2.应注意保持导管翼缝合线不松动或脱落,必要时重新缝合,以防导管脱落。 3.若发现导管有部分脱出,应原位缝合固定好,或更换新导管,不要重新送回血管内。若确有必要送回导管至血管内,应严格消毒并进行无菌操作。 4.每次透析时都要观察导管出口有无红肿、渗出等,若上述情况存在,应及时作相应处理。 5.避免重复使用肝素帽,建议使用一次性肝素帽。 6.血透操作人员常规戴口罩及洁净手套,如果患者或医务人员自身有呼吸道疾病,为相互保护,建议戴口罩及无菌手套。 7.导管皮肤出口处每周换药2---3次,碘伏消毒后干纱布或透气薄膜覆盖,禁用密闭的塑料薄膜,局部禁止涂抹其它换药。 8.使用纯肝素或肝素盐水封管时要注意规范,严格遵守三步封管法。 9.透析过程中,用透明巾覆盖与管路连接处,以便于观察。

对于那些高凝状态,易堵管的患者,定期(每2----3)周管腔内尿激酶溶栓可能会有效防止管腔内血栓形成,延长导管使用寿命。 10.尽量避免使用留臵管输血、输液或取血。 11.导管动静脉夹子夹闭前调整好位臵。一旦夹闭,勿轻易打开。 12.对需要留臵时间较长的导管或半永久性导管建议绘制透析静脉压及动脉压曲线,以早期发现导管血栓形成或打折扭曲等并发症。 13.透析时泵前动脉压应大于—200---—250mmhg,,否则说明实际血流量与设定泵控流量不相符,导管动脉端流量不足。 14.及时治疗鼻腔或其它部位的致病菌感染。 【指导要点】 注意个人卫生,指导患者擦浴及淋浴的正确方法。目前在没有专用导管淋浴敷贴的情况下,可用肛袋代替,将导管装入肛袋内,出口周围粘贴固定,小心淋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