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认知的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认知的偏见

社会认知活动是个体对外来信息的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取决于每个个体先前的期待和判断标准。也就是说,社会认知是个人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意向等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社会认知的过程既是根据认知者的过去经验及对有关线索的分析而进行的,又必须通过认知者的思维活动(包括某种程度上的信息加工、推理、分类和归纳)来进行。社会认知是个体行为的基础,个体的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过程中作出各种裁决的结果。社会信息复杂,在某些情况下,个人依据简化的直观推断往往导致偏差,逐渐形成偏见。

对于偏见的认识,很多心理学家都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布恩认为:偏见是一种态度,因而也是感情、看法和行为倾向的组合,是一种先入为主的看法。阿伦森认为:偏见是不正确的看法与态度。他还认为,对错误态度的肯定或偏爱也属于偏见,只不过人们一般讨论的是具有否定倾向的偏见。时蓉华认为:所谓社会认知偏见,就是指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的认识达到固定化的程度。

从上述一些看法当中可概括出:社会认知偏见是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形成的,偏向于某一方面的,妨碍正确感知信息和行为的一种态度。它是一种事先或预先就有的判断。例如,“商人唯利是图”、“年轻人办事不牢”。这种认识在某些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它又是错误的。因此,就其实质而言,偏见是一种缺乏客观依据的错误思想的具体表现。社会认知偏见就是对于社会刺激的不正确的认识到了固定化的程度。

偏见也是刻板效应,是指人们用刻印在自己头脑中的关于某人、某一类人的固定印象,以此固定印象作为判断和评价人依据的心理现象。人们不仅对接触过的人群、事物产生刻板效应,对于未接触过的人事物也会产生刻板效应。例如,老年人是保守的,年轻人是爱冲动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南方人是善于经商的;英国人是保守的,美国人是热情的等等。

偏见是一种态度,包含着认知、情感和意向三个因素。因此偏见具有一些特征:一是主观片面性;二是以情感为中心;三是刻板顽固性;四是社会危害性;五是内隐性。偏见的主观片面性可以表现在,如我们可能会因为看到一个人某一长处而认为他满身都是优点,也就是说以偏概全,往往就如盲人摸象。偏见以感情为中心的特点则是如果喜欢一个人就认为他什么都好,讨厌一个人就认为他什么都不好。与态度相比,偏见更稳定,更不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偏见具有刻板、顽固、僵化等特征。偏见的危害不仅仅是个体的,更是社会的、民族的,当偏见成为社会集团或民族性偏见时,对于整个社会都会有负面影响。当然偏见还是内隐的,自己对于事物的偏见别人往往不知道,偏见是一种行为倾向,不是能够观察到的。

偏见可以分为个人偏见和社会偏见。个人偏见是个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社会刺激形成的不正确的、固定化了的认识。例如,对于自己习惯了的东西或是喜欢的东西,个人往往认为是正确的,这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社会偏见是指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产生一种比较固定的看法,也是一种概括和笼统的看法。它主要有三种:一是民族性偏见。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或由于战争、利害冲突、宗教、文化等因素造成的民族与民族之间产生的排斥或敌意的一种态度。主要表现为一个民族对另一个民族有某种怀恨、戒备和神经过敏的倾向。在南非民族性偏见主要表现为白人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二是阶层性偏见。因为置身于不同的阶级或阶层所产生的一种偏见。由于不同阶级或阶层的社会地位、思想、经历和观点不同,彼此隔阂很深,造成种种偏见。对子女的婚姻,有些父母要求“门当户对”,否则被视为“大逆不道”。三是宗教性偏见。宗教与宗教之间,由于信仰的不同,从而产生种种排斥或冲突,形成与宗教信仰有关的偏见。

偏见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总是或多或少、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如何消除社会偏见才是我们真正应该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消除个人偏见还是社会偏见对于社会和谐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化解偏见,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接触事实,了解真相。偏见的产生大多数

源于缺乏可靠的事实依据,人们的了解多源于道听途说,具有很大的片面性。对这种偏见的纠正和消除,可采取开展调查研究,恢复事物本来面目,将事实的真相公布于众。二、重新划分“我们”与“他们”。如果我们首先以个人所隶属的群体或民族来看人,往往就看不见一个人的独特性,而是以我们对该群体或民族的刻板印象去认识他,难免会对他产生偏见。相反,如果我们把某个群体或民族的成员当作活生生的个体,就能够打破社会刻板印象,避免对某个群体或民族的成员产生偏见。三、保持社会平等接触。只有保持各民族之间、社会各个成员之间的平等接触、平等对待,才能减少个人对他人的偏见。不管是夫人还是穷人、官员或是百姓、汉族或是少数民族,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才能无利害冲突,从而消除偏见。除了以上方式,肯定还存在着其他方式消除偏见,我们应该看到我国内部的人民群体是消除社会偏见的强大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