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教案

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教案
北京昌平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教案

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教案

职业学校高一数学教案

课题:函数的概念(一)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实例,学习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了解构成函数的三要素; (3)能够正确使用“区间”的符号表示某些集合。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 讨论: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在此实例中存在哪些变量?变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 和y ,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此时y 是x 的函数,x 是自变量,y 是因变量。 表示方法有:解析法、列表法、图象法. 二、讲授新课: (一)函数的概念: 思考1:(课本P 15)给出三个实例: A .一枚炮弹发射,经26秒后落地击中目标,射高为845米,且炮弹距地面高 度h (米)与时间t (秒)的变化规律是21305h t t =-。 B .近几十年,大气层中臭氧迅速减少,因而出现臭氧层空洞问题,图中曲线 是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面积的变化情况。(见课本P 15图) C .国际上常用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反映一个国家人民 生活质量的高低。“八五”计划以来我们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如下表。(见课本P 16表) 讨论:以上三个实例存在哪些变量?变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什么?两个变量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对应关系? 三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归纳:三个实例变量之间的关系都可以描述为:对于数集A 中的每一个x ,按 照某种对应关系f ,在数集B 中都与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记作: :f A B → 函数的定义: 设A 、B 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 x 和它对应,那么称:f A B →为从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function ),记作: (),y f x x A =∈ 其中,x 叫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作定义域(domain ),与x 的值对应的y 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值域(range )。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1)一次函数y=ax+b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也是R ;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 (a ≠0)的定义域是R ,值域是B ;当a>0时,值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矫正社会工作-(教案)

第十三章 矫治社会工作 §13.1 什么是矫治社会工作 矫治:从医学用语衍生成的司法词汇。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帮助犯罪者或违法人员进行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及重新建立。 1. 含义:是指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治体系中。它是由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运用专业理论 和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违法人员,在审判、服刑、缓刑、刑释或其他社区处遇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生活照顾等,使之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治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犯罪者和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 目标是致力于帮助他们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模式。(即重新社会化) 2. 产生的基础: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和现代刑罚思想 ◆ 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 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人在社会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个体的态度和行为是受环境影响的;新的环境可以改变个体的态度和行为。因此,(1)我们不能把犯罪仅仅归罪于罪犯的道德败坏或堕落,而应当看到环境对个体的影响。(2)环境的作用。只要采取正当的矫正手法,给予对象自新的机会,那么,他们一定可以重新建立符合社会规范的生活方式,重新融入社会。 ◆ 现代刑罚思想(从非人道的、惩罚个体的惩罚、威吓、报复到人道的改造、重 新社会化) 福柯《规训与惩罚》: 惩罚技术的演变: 【1】:伴随这一过程的是惩罚中肉体痛苦的消失(如现代死刑的执行) 【2】:这种惩罚方式,其野蛮程度不亚于犯罪本身,使刽子手变得像罪犯,法官变成了谋杀犯 惩罚肉体 惩罚灵魂,改造思想【3】 公开表演 惩罚(仪式)【2】 隐蔽性惩罚 【1】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xxx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学期高一 《数学》试题 考试分数: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题2分,共30分。 1.若集合A= { x2 [x2- 3x+2-0],那么集合A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2} B.{-1,-2 } C.{1,-2} D.{-1,2} 2. 设集合A= {x︱-l≤x≤3},B= {x︱2≤x≤4},则集合AUB=(). A. {x︱2≤x≤3} B. {x︱2 bc,则a>b B.若a2 > b2,则a>b C.若1/a>1/b,则a>b D.若a2 > b2,则真︱a︱>︱b︱ 7. 如果a>0,-1 ab > ab2 B. a > ab2 > ab C. ab > a > ab2 D. ab> ab2 >a 8. f(x)是(-∞,+∞)上的奇函数,已知f(4) =2,则f(-4) =( ). A. 2 B.-2 C.-4 D.4 9.已知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则f(-1)与f(-3)的大小关系是( )。 A、f(-1) < f(-3) B、f(-1) > f(-3) C、f(-1) = f(-3) D、无法比较 10.函数y =2(x十5)2-2的图像顶点是( ). A、(5,2) B、(-5,-2) C、(-5,2) D、(5,-2) 11.一元一次函数y= -x2 + kx-k+ 1的图像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足( ). A、k=2 B、k=0 C、k=1 D、k≤1 12. 不成立的等式是(). A、a m. a n = a m+n B、(a m)n=a m+n C、a m/a n=a m-n D、(ab)m=a m b m 13.若a∈(0,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a0.6 > a0.5 B. a0.6< a0.5 C.㏒a0.8 > ㏒a0.7 D. ㏒1/a0.8<㏒1/a0.7 14.不等式2<(1/2)x﹤8的解集是( ) A、(-3,0) B、(-∞,-1)∪(3,+∞) C、(-3,-1) D、(0,3) 15. 函数y=lg (x2–x- 6)的定义域是( ). A、(-2,3) B、(-∞,-2)∪(3,+∞) C、(-3,-2) D、(2,3)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符号“∈”、“?”、“=”填空.(6分) (1)0 {0};(2){0,1} {x︱x2-1=0};(3)a ?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 12A x x =-<<,{}2,1,0,1,2B =--,则A B =( ) A .{}1,0- B .{}0,1 C .{}1,0,1- D . 1,0,1,2 【答案】B 【分析】利用集合的交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由{} 12A x x =-<<,{}2,1,0,1,2B =--, 则A B ={}0,1. 故选:B 2.命题“0,sin 1x x ?≥≤”的否定是( ) A .0,sin 1x x ?<> B .0,sin 1x x ?≤> C .0,sin 1x x ?<> D .0,sin 1x x ?≥> 【答案】D 【分析】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sin 1x ≤的否定是sin 1x >,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因为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sin 1x ≤的否定是sin 1x >, 所以命题“0,sin 1x x ?≥≤”的否定是0,sin 1x x ?≥>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称命题的否定,属于简单题. 3.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区间()0,1上单调递增的是( ) A .sin y x = B .y = C .3y x =- D .lg y x = 【答案】A 【分析】根据解析式可直接判定奇偶性和单调性,得出答案. 【详解】对A ,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可得sin y x =是奇函数,在()0,1单调递增,故A 正确; 对B ,y = [)0,+∞,不关于原点对称,故不是奇函数,故B 错误; 对C ,3 y x =-在()0,1单调递递减,故C 错误;

医务社会工作教案

医务社会工作课程安排 课时:3课时 教学要求:了解小组工作课程基本内容,及整学期课程安排、考评机制等。进行班级分组和小组展示,为以后课堂讨论做基础。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与工作技巧的基本知识。课程内容将介绍主要的医务社会工作的基础知识,以及医务社会工作各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重点侧重在医务工作者的工作技巧,及服务进程的掌握。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要素——概念、功能、服务对象等; 2)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与角色定位; 3)了解当前医务社会工作面临的挑战; 4)掌握医务社会工作者提供服务的过程及主要步骤; 5)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在各个领域内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6)了解医务社会工作当前的实践情况; 三、学习模式 1)讲课-老师会于每一课堂中点出各个学习重点,并提示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留心的地方。 2)个案研习-老师会将不同类型的案例分享给学生,讲解及分享案例中工作手法的运用情况,以及当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个人与小组习作-老师会选定与课程相关的题目进行学习,要求同学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相关功课或研究。 4)个人/小组咨询-学生如有需要,可以邮件或电话方法与老师联络,预约直接交流的时间,询问有关课程学习和作业的事宜。

四、课程内容 课堂表现(20%)-课堂中参与课堂讨论及分享的情况。 报告 (80%)-5个同学一组,共同制作简报及撰写一份不少于3000字(已包含参考书目和批注等字数) 的有关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计划书。 六、参考书目 1)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手册/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著.——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6。 2)刘继同:《医务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7。 3)季庆英:《医务社会工作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 4)王思斌:《社会工作实务(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七、班级分组及团队展示 1.5人一组,设计自己小组的名称、口号、小组契约、队形; 2.进行团队展示。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教学时数为128学时。 2. 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教学时数为32~64学时。 3. 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它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社会工作实务教案——青少年社会工作

第九章青少年社会工作 案例 王平(化名),男性,1985年6月出生,初中毕业,待业。沉溺于网络游戏,泡吧。家庭背景:案主家庭条件较为优越。父亲是一家建筑装潢公司的老板,时常在外地承包工程,在家时间不多,对案主较溺爱。母亲是家庭主妇,喜欢在外跳舞、搓麻将。案主的父母感情不太和谐,在对孩子教育问题上观念不一致。 案主生活经历:案主在读小学四年级时,随其父母从外地迁往上海,居住在徐汇区虹梅街道某小区,转学到徐汇区某小学。在外地读小学时成绩较好,后由于生活环境变化,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外面的诱惑增多,家境富裕,使其放学之余,常与同学一起去网吧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初中时进了一所普通中学。读初二时,被分在差班。这时的王平更无心读书,时不时逃课去网吧玩游戏,休息日更是整天泡吧。而且,在网吧里结识了一些“哥们”,为讲“哥们义气”还打过群架。好不容易读完初三,由于成绩差而未考上高中,其母认为职校、技校学习氛围不好,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不愿让其继续读书。闲在家里无所事事,时不时和一帮“哥们”出去蹦迪、泡吧、下馆子。2002年5月与一位才十四岁的女孩在舞厅认识,后来发生了性关系,女方家长知道后以强奸罪将其告上法庭。由于当时未满18岁,后经调解、协商,案主家赔了女方一笔钱,女方撤诉才平息此事。强奸案发生之后,没有得到应有惩戒的王平并未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而因此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反而更加放纵自己,我行我素。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一.青少年的需要 从发展的角度,我们可以把青少年个体的发展性需要作以下概括 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符合社会所规范之性别角色期望。 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 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 4.自食其立,寻求经济独立 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 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 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与追求理想和抱负。 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 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 二.青少年的问题 1.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表现为焦虑、紧张、恐惧、进食障碍、睡眠障碍、学习适应能力差等问题)。 2.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过度地沉溺于网络中虚拟的角色、网络犯罪行为等)。

职高(基础模块)高一数学期中试题(答案)

务川中等职业学校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对职高考班数学期中试题(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I 卷(选择题 共48分)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20<<=x x A ,集合{}31≤<=x x B ,则=B A ( )。 A .{}30<<=x x A B. {}30≤<=x x B C. {}21<<=x x B D. {}31<<=x x B 2.已知集合}1,1{-=M ,}44 1|{2<<∈=x Z x N ,则N M ?=( ) A 、}1,1{- B 、}1{- C 、}0{ D 、}0,1{- 3.设集合{}R x x x A ∈≥-=,914, ? ?????∈≥+=R x x x x B ,03 , 则A ∩B=( ) A .]2,3(-- B .]25 ,0[]2,3(?-- C .),2 5[]3,(+∞?--∞ D .),2 5 [)3,(+∞?--∞ 4.设1 ( )1f x x = -,则(){} f f f x ????的解析式为: ( ) A. 1 1x - B.3 1(1)x - C.x - D.x 5.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表示同一个函数的是( ) A .2x y x =与y x = B. 2x y x = 与x x f 1 )(= C. y x =与y x = D. 2y =与y x = 6.要使函数42-=x y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班级 考号 姓名 . …………………………………….装…………订…………线……………………………………….

2019年北京朝阳高考一模数学试卷(理)及答案

北京市朝阳区高三年级第一次综合练习 数学 (理) 2019.3 本试卷共4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 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1}A x x =>,集合2{|4}B x x =<,则A B = A .{|2}x x >- B .{|12}x x << C .{|12}x x ≤< D .R 2.在复平面内,复数12i i z += 对应的点位于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41 ()x x -的展开式中的常数项为 A .12- B .6- C .6 D . 12 4.若函数22, 1, ()log , 1x x f x x x ?<=? -≥?, 则函数()f x 的值域是 A .(,2)-∞ B .(,2]-∞ C .[0,)+∞ D .(,0) (0,2)-∞ 5.如图,函数()f x 的图象是由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经过变换得到的,则()f x 的解析式可以是 A .()sin(2)3f x x π =+ B .()sin(4)6f x x π =+ C .()cos(2)3 f x x π =+ D .()cos(4)6 f x x π =+ 6.记不等式组0,3,y y x y kx ≥??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D .“点(1,1)D -∈”是“1k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某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该三棱锥的体积为 A .4 B .2 C .8 D .4 正(主)视图 俯视图 侧(左)视图 12π 1- 1 O 3 π x y 712 π

个案社会工作教案

《个案工作》教案 【课程教学目的】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层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个案工作作为一门新兴的专业工作,与团体工作和社区工作一起同为社会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它通过社会工作者与案主面对面的互动,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帮助。本课程主要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包括个案工作的概念、历史发展、价值观、知识基础、工作程序、工作原则与工作技巧;第二部分介绍当今个案工作中较有影响的实施模式。这种课程体系,既注重了体系的完整性,也兼顾了实用性。第二部分对实施模式的深入介绍,有助于学习者对个案工作有一个感性的、深入的认识。 【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个案工作方法,包括特点、程序、价值、知识与技巧等; 2、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3、为实际开展专业化的实务打好基础; 4、能把个案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上升到理论层面上反思,以提高工作的自觉性与能动。 【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重点:了解个案工作具体实施模式的背景、基本理论假设与概念、操作程序与主要特点 本课程的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从事实际个案的分析 【课程考试】考核由课后作业、平时考查与期末考试构成,其中期末考试包括闭卷考试及要求每位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制作并上交一份完整个案。课后作业和平时考查共占30分,期末考试及个案制作共占70分。 第一章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掌握个案社会工作的概念、基本特点及其本质,了解个案社会工作的在解决社会问题上的基本取向与思路、个案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以及个案社会工作的传统服务领域。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与专业特性 教学难点:个案社会工作与其它助人活动的本质区别 【学时分配】3学时 【教学方式】讲授为主 【教学内容】 一、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1、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个案社会工作的经典定义,如里士满、鲍尔斯、斯莫利、霍利斯及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关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定义。 2、个案社会工作的特点 二、个案社会工作的本质 1、案主问题的类型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

数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科学和技术的基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为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1. 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三、教学内容结构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由基础模块构成。 1.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2.基础模块分上下两册,分两学年学习,每学年128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本大纲教学要求用语的表述 1.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2. 技能与能力培养要求(分为三项技能与四项能力) 计算技能:根据法则、公式,或按照一定的操作步骤,正确地进行运算求解。 计算工具使用技能: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 数据处理技能:按要求对数据(数据表格)进行处理并提取有关信息。 观察能力:根据数据趋势,数量关系或图形、图示,描述其规律。 空间想象能力:依据文字、语言描述,或较简单的几何体及其组合,想象相应的空间图形;能够在基本图形中找出基本元素及其位置关系,或根据条件画出图形。 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能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简单数学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并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予以解决。

北京市朝阳区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市朝阳区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一年级数学学科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10y -+= 倾斜角的大小是( ) A. 6 π B. 3 π C. 23 π D. 56 π 【答案】B 【解析】 【分析】 把直线方程化成斜截式,根据斜率等于倾斜角的正切求解. 10y -+= 化成斜截式为1y =+, 因为tan k α==,所以3 π α=.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和基本性质,属于基础题. 2.在ABC △ 中,a =,4b =,π 3A =,则B = ( ) A. π6 B. π3 C. π2 D. 2π3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正弦定理 sin sin a b A B =求解. 【详解】由正弦定理可得 sin sin a b A B = , 4sin 1sin 2b A B a ∴===

又4,a b A B =>=∴>Q 6 B π ∴= .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解三角形,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常用方法.注意增根的排除,大边对大角是常用排除方法. 3.已知直线1:1l y kx =+,2:(2)l y k x =-,若12l l ⊥,则实数k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0或 1-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直线垂直斜率之积为1求解. 【详解】因为12l l ⊥, 所以(2)1k k -=-, 解得1k =.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垂直的斜率关系,注意斜率不存在的情况. 4.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1,AA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和1C D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π 6 B. π4 C. π3 D. π2 【答案】D 【解析】 【分析】 平移EF 到1A B ,平移1C D 到1AB ,则1A B 与1AB 所求的角即为所求的角. 【详解】如图所示,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青少年社会工作 课程编码:B0531121 适用专业及层次:社会工作,本科 课程总学时:36学时 课程总学分:2学分 理论学时:18学时 实践学时:18学时 先修课程:《社会工作概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学生应该重点掌握的实务课程之一。该课程主要讲述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青少年的特点和需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内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青少年社会问题和具体的服务。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满足青少年需要,解决青少年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一)理论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 【教学内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的权利;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了解“青少年”的历史、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历史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要素;理解青少年的权利。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的界定;青少年的权利。 第二章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教学内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几个特别要素的发展(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性意识的觉醒);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掌握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理解青少年的智力的发展、情感的发展、情绪的发展、自我意识和性意识的觉醒;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矛盾和发展任务。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生理发展特征;青少年心理发展特征。 第三章青少年发展的理论 【教学内容】 生理学相关理论;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要求】 了解生理学相关理论;理解社会学相关理论;掌握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教学重难点】 心理学相关理论;社会工作相关理论。 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方法 【教学内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含义、程序、模式、技巧;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的目标;理解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原则。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青少年小组工作、青少年社区工作的程序、模式和技巧。 第五章青少年社会问题 【教学内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的概括。 【教学要求】 掌握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和表现;了解各国青少年生存发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青少年发展成长的主要问题;青少年问题的表现。 第六章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上) 【教学内容】 学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就业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流动青少年人口社会工作服务;婚恋与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期末调研试题

都江堰市职业中学2010至2011学年下期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本试卷共五大题,正文共三页。) 说明:1、版本高教社《数学》(基础模块) 2、考试范围:《集合》、《不等式》《函数》《三角》《数列》 3、本试卷供 职业中学高一调研考试使用 4、本卷共三个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 50分) 1、已知集合A={1,2,0},B={1,0},则A B=( ) A 、{1} B 、{1,0} C 、{2,0} D 、{2} 2、已知集合A={-1,1,0},B={1,0},则A B=( ) A 、{-1} B 、{-1,1,0} C 、{1,0} D 、{0} 3、对实数a,b,命题“ 2 2 0a b +=”是“ a=0,b=0”的( )条件 A 、充分不必要 B 、必要不充分 C 、充分且必要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4、已知全集U={0,1,2,3},A={1,2},则C U A=( ) A 、{0} B 、{3} C 、{0,3} D 、{0,1,3} 5、不等式2x+1>0 的解集为( ) A 、1(,)2- +∞ B 、1(,)2-∞- C 、1(,]2-∞- D 、1 [,)2 -+∞ 6、不等式 2 230x x --<的解集为( ) A 、(-1,3) B 、[1,3]- C 、(,1)-∞- D 、(3,)+∞ 7、不等式11x -<的解集为( ) A 、[0,2] B 、(0,2) C 、(,0)-∞ D 、(2,)+∞ 8、不等式1x >的解集为( ) A 、(,1)-∞- B 、(1,)+∞ C 、(-1,1) D 、(,1)(1,)-∞-+∞ 9、、 23 =( ) A 、9 B 、8 C 、6 D 、-8 10、3=( ) A 、? ? ? ??213 B 、?? ? ??312 C 、 3 2 1 D 、 2 3 1 11、23 ? 24 =( ) A 、 212 B 、 24 3 C 、 21 - D 、 27 12、2 3 ÷24 =( ) A 、2 1 - B 、 2 4 3 C 、 2 12 D 、 27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装-----------订---------线----------------------------------------------------------------------------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数学是五年制高职班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高职班的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时安排 本课程建议学时:160学时 三、课程学分 3学分 四、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课程内容设置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实际相适应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数学基础相适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建立数学知识基本平台,平台的标准比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适当降低,以代数、三角的主要内容为基础,注重与生活实际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联系,增加趣味性与可读性,降低数学知识的系统性要求,降低推理和证明的难度,强调低起点、可接受、重应用的原则,使学生愿意学,学得懂,学了会用,让数学基础不同的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的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 课程内容体现为专业学习服务的功能,涵盖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专业学习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以模块的形式设置课程内容,不同的专业可以根据实际,贯彻“实用”和“够用”的原则进行教学,选择并加强相关内容的教学。 3.课程内容体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分步达标的理念 课程内容设置关注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能力的差异,课程具有选择性和多样性,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生可以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北京市朝阳区高一(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510y -+=的倾斜角为( ) A . 6 π B . 3 π C . 23 π D . 56 π 2.(5分)在ABC ?中,a =4b =,3 A π =,则(B = ) A . 6 π B . 3 π C . 2 π D . 23 π 3.(5分)已知直线1:1l y kx =+,2:(2)l y k x =-,若12l l ⊥,则实数k 的值是( ) A .0 B .1 C .1- D .0或1- 4.(5分)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F 分别是棱1AA ,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 和1C D 所成角的大小是( ) A . 6 π B . 4 π C . 3 π D . 2 π 5.(5分)已知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 A .若//l α,l m ⊥,则m α⊥ B .若//l α,//l β,则//αβ C .若l α⊥,αβ⊥,则//l β D .若l α⊥,l β⊥,则//αβ 6.(5分)从某小学随视抽取100名学生,将他们的身高数据(单位:厘米)按[100,110),[110,120),[120,130),[130.140),[140,150]分组,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 从身高在[120,130),[130,140),[140,150]三组内的学生中,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18人参加一项活动,则从身高在[140,150]内的学生中选取的人数应为( )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教案

第一节儿童青少年治疗工作概述 一、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定义:指运用各类专业方法,协助青少年恢复失调的社会功能。这里的治疗性指的是当青少年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之后,由社工实施服务和帮助。 (二)主要内容: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为被忽略或虐待的青少年提供保护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安全保护、收容及安置服务;为不良青少年提供心理情绪辅导、行为纠正服务;为犯罪青少年及过失青少年提供矫正服务。 (三)主要服务对象: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孤儿、流动儿童、流浪儿童、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儿童、犯罪或过失青少年、偏差青少年儿童以及被情绪问题困扰的青少年儿童等。 二、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的原则 (一)服务性与非赢利性 秉承了社会工作为社会整体和社会成员服务的功能以及助人的原则,用在这种类型的儿童青少年服务中,既要最大程度、想尽一切办法地发掘他们自身潜在的能量去适应社会生活,又不把服务商业化,将赢利做为服务目的。 (二)发展性 儿童青少年治疗性社会工作虽以治疗行为为主,但最终目的是要实现儿童青少年的健康发展。(三)工作方法的科学化 这点还是针对工作者的技术来说的。在面对不同对象、不同问题需求的时候,方法要灵活多变、综合使用各种技术,尽量提高服务实际效果。这其实是要求同学们平时可以多给自己积累一些知识,即使不做社工,也可以作为自身的一种知识储备。 (四)遵守平等化、尊重案主、案主自决、保密等工作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的,接纳、个别化、非评判等原则是必须的,作为这个专业的每一个成员,骨子里就要具备这些东西,这叫一个人的专业素养。比如我们同样开展团队工作,你们会发现经管等专业的手法会比我们专业犀利,我们会顾及很多东西,我个人觉得更具备人文关怀。 第二节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儿童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家庭是对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过程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家庭功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失灵,就会直接影响到儿童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要了解这种处境中的儿童,就必须对家庭功能进行了解。 一、定义 家庭功能这个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学术界对家庭功能的定义可以说是众说纷纭,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

中等职业学校高一数学试卷

2013-2014学年xxx 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学期高一 《数学》试题 考试分数: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面的方框内,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 若集合A= { x 2 [x 2- 3x+2-0],那么集合A 用列举法表示为( ). A.{1,2} B.{-1,-2 } C.{1,-2} D.{-1,2} 2. 设集合A= {x ︱-l ≤x ≤3},B= {x ︱2≤x ≤4},则集合AUB=( ). A. {x ︱2≤x ≤3} B. {x ︱2 bc ,则a>b B.若a 2 > b 2,则a>b C.若1/a>1/b ,则a>b D.若a 2 > b 2 ,则真︱a ︱ > ︱b ︱ 7. 如果a>0,-1 ab > ab 2 B. a > ab 2 > ab C. ab > a > ab 2 D. ab> ab 2 >a 8. f(x)是(-∞,+∞)上的奇函数, 已知f(4) =2,则f(-4) =( ). A. 2 B .-2 C.-4 9.已知偶函数f(x)在(0,+∞)上是增函数,则f(-1)与f(-3)的大小关系是( )。 A 、f(-1) < f(-3) B 、f(-1) > f(-3) C 、f(-1) = f(-3) D 、无法比较 10.函数y =2(x 十5)2-2的图像顶点是( ). A 、(5,2) B 、(-5,-2) C 、(-5,2) D 、(5,-2) 11. 一元一次函数y= -x 2 + kx-k+ 1的图像经过原点的充要条件足( ). A 、k=2 B 、k=0 C 、k=1 D 、k ≤1 12. 不成立的等式是( ). A 、a m . a n = a m+n B 、(a m )n =a m+n C 、a m /a n =a m-n D 、(ab)m =a m b m 13.若a ∈(0,1),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 B. < a 0.5 C. ㏒ > ㏒ D. ㏒1/<㏒1/ 14.不等式2<(1/2)x ﹤8的解集是( ) A 、(-3,0) B 、(-∞,-1)∪(3,+∞) C 、(-3,-1) D 、(0,3) 15. 函数y=lg (x 2 –x- 6)的定义域是( ). A 、(-2,3) B 、(-∞,-2)∪(3,+∞) C 、(-3,-2) D 、(2,3)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用符号“∈”、“?”、“=”填空.(6分) (1)0 {0}; (2){0,1} {x ︱x 2-1=0}; (3)a ? 2. 集合{a ,b ,c ,}的所有非空真子集是 ; ※※※※※※※※※※※※※※※※※ 密 封 线 ※※※※※※※※※※※※※※※※※ 班级: 学号: 姓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