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脱毒种薯的生产及质量标准
脱毒甘薯种薯及种苗病毒检测与繁育规1

种薯药剂处理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或90%甲基托布津800倍浸种10分钟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或90%甲基托布津800倍浸种10分钟50%甲基托布津或50%多菌灵500倍或90%甲基托布津800倍浸种10分钟4脱毒苗的病毒检测方法与标准4.1脱毒苗的病毒检测方法4.1.1目测法目测法是根据甘薯叶片和薯块上出现的典型症状判断甘薯是否感染病毒。
甘薯病毒病的症状主要包括:(1)叶斑型。
主要有紫色羽状斑、紫斑、紫环斑、黄色斑或者枯斑(2)花叶型。
苗期感病后,初期叶脉呈网状透明,后沿叶脉出现不规则黄绿相间的花叶斑纹(3)卷叶型。
叶片边缘上卷,严重者可形成杯状(4)叶片皱缩型。
病苗叶片较小,皱缩,叶缘不整齐,甚至扭曲畸形(5)叶片黄化型。
包括叶片黄化及网状黄脉。
薯块上的症状主要是产生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
病毒病的症状可因病毒种类、甘薯品种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而改变,因此根据症状只能作初步判断。
另外,目测法还应注意区分甘薯品种特性以及由于土壤水份对大、营养失调等原因造成的生理病害与病毒病症状的差异。
4.1.2指示植物法常用巴西牵牛(Ipomoea setosa)作指示植物,几乎所有侵染甘薯的病毒都能感染巴西牵牛,因此,将薯苗嫁接在巴西牵牛上,从巴西牵牛的显症情况可判断薯苗是否带毒。
具体嫁接方法如下:以薯苗芽尖作接穗,将芽尖削成楔形,另将具3-4片真叶的巴西牵牛作砧木,在其茎中部切一斜口把楔形接穗插入,用封口膜扎住,置防虫网室内遮阴保湿3-4天,然后在自然光照下观察记载牵牛的显症情况,一般嫁接后25~30天左右开始出现症状,显症初期新生叶出现系统性明脉,以后发展为花叶或皱缩等症状。
4.1.3甘薯病毒的血清学检测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或在此基础上改进的斑点酶联免疫吸附法(Dot-Blot ELISA)等。
Dot-Blot ELISA具有快速和能检测大量样品的特点,在大量检测样品时较常应用。
报批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18133-200X)

ICS 65.020.20B 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18133—200×代替GB18133-2000,部分代替GB4406-1984马铃薯种薯Seed potatoes(报批稿)前言本标准的第5.2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根据GB/T1.1—2009的规则编写。
本标准代替了《马铃薯脱毒种薯》GB 18133-2000,部分代替《种薯》GB4406-1984。
本标准与GB 18133-2000《马铃薯脱毒种薯》有如下差异:——修订了标准名称;——增加了规范性引用文件;——修订了术语和定义;——修改了种薯分级;——修订了田间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修订了块茎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增加了实验室检测;——修订了定级规则;——减少了运输内容;——修订了标签内容。
本标准代替了GB4406-1984《种薯》中马铃薯部分。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作物种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7)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科院植物脱毒苗木研究所(农业部脱毒马铃薯种薯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黑龙江省农科院克山分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业部薯类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张家口)、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云南师范大学薯类作物所、中国检验检疫研究院、雪川农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大荒马铃薯种薯研发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白艳菊、卞春松、李学湛、金黎平、谢开云、盛万民、陈伊里、王凤义、尹江、熊兴耀、谢从华、李灿辉、李明福、乔勇军、于滨。
本标准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4406-1984;——GB 18133-2000。
马铃薯种薯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和标签的最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检验、销售,以及产品认证和质量监督。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不可缺少的。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

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0引言马铃薯在营养繁殖时易受病毒浸染,并且在植株内增殖、转运和积累于所结块茎中,随着世代传递,病毒危害逐年加重,一般可减产50%以上。
研究发现,大约有30多种病毒感染马铃薯,并引起品种退化。
通过微茎尖组织培养技术能从马铃薯体内脱除PLKV、PVY、PV A、PAF、PVG、PVM、PSV等病毒,因此采用组培技术,通过良种繁殖体系,能够生产出优质脱毒种薯,保证马铃薯优质、高产、稳产。
1.脱毒种薯生产程序采取微茎尖组织培养的方法,诱导出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或指示植物方法鉴定马铃薯病毒和类病毒,经鉴定后,无主要病毒及类病毒的试管苗可定为脱毒试管基础苗。
试管基础苗在无菌条件下,采用固体、液体培养基相结合方法,进行扩繁基础苗,在防虫网室栽植或封闭温室扦插,生产出原原种(或称脱毒小薯)。
用原原种在一定隔离条件下生产原种1代,以后逐级称为原种2代良种1代、良种2代。
2.茎尖培养脱毒2.1.取材和培养在选定的马铃薯品种田中,选取株型标准且长势较好的植株,直接取其茎尖或取其成熟后的薯块在室内发芽。
芽经热处理(38℃)2周,然后取顶芽或侧芽的1cm的茎尖,在自来水下冲洗1h左右,无菌条件下先用95%酒精迅速浸润组织,再用5%漂白粉溶液浸泡5~10min,然后用无菌水冲洗2~3次。
为了减少污染机会,可将块茎彻底消毒后,放在无菌容器培养,然后再去茎尖。
分离茎尖时,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仔细剥离,逐层剥去幼叶,露出圆滑的生长点,可以留2个叶原基(约0.1mm),随即接种于MS液体培养基上,每升加0.1mg IAA、0.1mg GA3、PH5.8。
也可White培养基,附加0.1~1mg/L的NAA和0.05 mg /L的BA(培养基在培养器皿底部的厚度约1cm左右)。
培养器皿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后在无菌状态下将适量的培养基加入以供接种使用,接种必须在无菌培养室中无菌状态下进行。
培养条件:21-25℃、3000Lx、16h/d。
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标准

马铃薯脱毒种薯质量标准马铃薯脱毒种薯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种植材料,其质量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生产的效益和品质。
为了规范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标准,保障种植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标准。
一、外观质量。
1. 种薯外观应完整无损,无病斑和虫蛀,表皮光滑,无机械伤害,无腐烂现象。
2. 种薯形状应规整,大小均匀,无畸形和变形。
二、生理质量。
1. 种薯应具有良好的萌发力,薯眼饱满,长势旺盛。
2. 种薯内部质地致密,无空腔,无腐烂现象。
三、病虫害检疫。
1. 种薯应经过专业机构的检疫,无马铃薯晚疫病、马铃薯早疫病、马铃薯黑腐病等病害。
2. 种薯应无马铃薯蚜虫、马铃薯蓟马、马铃薯螟虫等害虫。
四、繁殖质量。
1. 种薯应具有较高的繁殖力,能够保证良好的产量和品质。
2. 种薯应来自健康、无病虫害的母株,经过严格的繁殖管理。
五、质量保证。
1. 种薯的生产、储存、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确保种薯质量不受损。
2. 种薯的质量检测应由专业机构进行,确保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
六、质量管理。
1. 种薯生产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种薯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2. 种薯生产企业应加强对种薯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不断提高种薯的质量水平。
七、质量监督。
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种薯生产和销售的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种薯及时予以处置。
2. 种薯生产企业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确保种薯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八、质量提升。
1. 种薯生产企业应不断引进先进的种薯培育技术和设备,提升种薯的质量水平。
2. 种薯生产企业应加强与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开展种薯品种改良和技术创新工作,提高种薯的抗病虫能力和产量。
结语。
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标准直接关系到马铃薯生产的效益和品质,各相关部门和生产企业应加强质量管理,确保种薯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为马铃薯生产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辽宁省制定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标准

增产7.k , 3 g 增产率 8 %; 3 . 8 增产总量30 万 , 0. 7 增
总产值 41 万元 , 5. 1 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固
由致病菌引起 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农作物生长
和产量。一项由财政部、农业部设立的公益性行业 ( 农业) 科研专项项 目 “ 有机 ( 肥料产业发展的 类) 技术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系统性研究,并取得一 系列成果 。 土传病被称为农作物 “ 癌症” 病害发生时作物 , 瘦弱、叶片黄化、开花延迟、果实减少,在干旱条
保产 品质 量 。
件下极易死亡。我国在对土传病害 的防治方面一直 缺乏高效低毒的农药。
从农业部科教司了解到,这一项 目实施 2 年多
来 ,已研发 出1 个抗黄瓜枯萎病、 4 西瓜枯萎病、 香
蕉 巴拿马萎病、棉花黄萎病 、甜瓜枯萎病、番茄
合作社理事长张义介绍说:“ 不要小看这3 个月 的时间。过去 ,莲藕保鲜能够达到 5 天时间就不错 了』这项技术 ,目前在全 国也是处于领先水平。我
土壤有机质含量和 改善土壤生物活性。 目前, 科研人员已经在l 个省份 的17 5 2 个试验点
开展了商品有机肥、 微生物有机肥、 有机无机复混肥、
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标准” 系统规范了马铃薯脱 ;
毒组培苗快繁、各级种薯生产、质量要求、检测方 法、定级及标签等标准化管理;首次在国内种薯生 产技术标准中, 应用避光催芽 ,闪光育芽相结合 的 2 代种薯繁育技术; 级4 此项研究成果在生产 中获得 广泛应用 ,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明显; 该项 目紧密 联系生产实际 , 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可行性 、先 进性和实用性 ,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 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较快, 但与发达 国家 先进生产水平相 比还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原 因是脱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大、产量高的省份之一。
作为马铃薯的
重要种子,马铃薯种薯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产量和质量的好坏。
因此,内蒙古省制定了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以保障种薯
的质量和促进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外观质量标准:应保证种薯的外观整齐饱满,无明显机械损伤、病害,颜色均匀。
2. 内部质量标准:种薯的内部应清洁无污染,无臭味,无腐烂、黑痘、白点等病害。
3. 生长力标准:种薯应具有良好的生长力,发芽快、发芽率高、无假
种和空心薯。
4. 大小标准:按种薯的大中小三等进行分级,重量在20克以上。
5. 水分标准:种薯水分含量不得超过74%。
二、内蒙古马铃薯种薯检验规程
内蒙古马铃薯种薯的检验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外观检验:主要是检查种薯的外观情况,包括大小、形状、颜色、病害等情况。
2. 内部检验:主要是对种薯的内部质量进行检查,包括清晰度、无腐烂、无病虫害、无异味等方面。
3. 生长力检验:主要是检查种薯的生长力,通过发芽情况和发芽率等指标进行检测。
4. 水分检验:种薯的水分含量需要进行检测。
5. 大小分级:按照种薯的大小进行分级,并给出等级鉴定证明。
以上是内蒙古马铃薯种薯质量标准与检验规程的主要内容,通过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可以保障种薯的质量和产业的健康发展。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规程GB 7331—871 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各级原(良)种场、科研院校、集体单位和农户生产马铃薯种薯。
2 名词解释2.1 产地检疫指种薯生产过程中的全部检疫工作,即4,5章规定的全部内容。
2.2 脱毒种薯指通过茎尖脱毒培养方法,除去马铃薯花叶型、卷叶型、矮化型病毒(不包括束顶型)的脱毒核心材料(或脱毒苗)在隔离条件下生产的脱毒原原种、脱毒原种级种薯,并经检验合格。
2.3 健康良种指按照5.3所列方法进行检查和检验,未发现检疫对象,控制病害发生率符合5.3.3所订标准的种薯。
3 检疫对象及控制病害3.1 检疫对象3.1.1 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 endobioticum(S chilb)Per。
3.1.2 马铃薯环腐病Corynebacterium michiganense Pv. S epedonicum (S piechet K otth)S kaptetB urkh。
3.2 控制病害3.2.1 马铃薯黑胫病Erwinia Carotovara Pv.atroseptica(rones)〔=Erwinia P hytophora(Appel)Holland〕。
3.2.2 马铃薯花叶型、卷叶型、矮化型病毒病。
4 种薯的生产4.1 种薯地的选择4.1.1 种薯地应选在无检疫对象发生的地区或轻发生地区的未发病地块。
4.1.2 留种地确定后,于播种前一月向所在地植检部门申报并填写“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申报表”(见表1)。
表 1 马铃薯种薯产地检疫申报表注:申报表一式三份,一份交植检部门、一份交种薯收购主管部门,一份存繁育单位(或农户)备查。
4.2 脱毒种薯的生产4.2.1 脱毒核心材料的培育见附录A(补充件)。
4.2.2 脱毒原原种的繁育见附录B(补充件)。
4.2.3 脱毒原种级种薯的高倍繁殖。
4.2.3.1 必须选用附有产地检疫合格证(引进的凭检疫证书,下同)的脱毒原原种(或脱毒原种)为种薯。
甘薯的脱毒培养与快繁

2、原原种的繁育 :在防虫温室或网室得无病毒 土壤上种脱毒苗,让其结薯,即为原原种薯 。 3、原种的繁育 :以原原种为种植材料在防虫网 室的无病毒土壤中栽种,结薯即为原种。 4、种薯的繁育 :种薯可分为不同的等级,一级 种薯的生产要求:在隔离地块上栽培原种,地 块四周500 m以内的范围内不栽甘薯,种薯每种 一年降一级。 一般2-3年就应更换新的脱毒种苗、 种薯。
一个繁殖周期,可使用1/2或1/4MS(大量元 素)培养基进行增殖,尽可能用自然光照, 可用食用白糖代替蔗糖,可用经检验合格 的自来水代替蒸馏水或无离子水。
➢防虫(35-45 目)条件下于无菌基质中栽培、 繁殖:将经炼苗后的脱毒试管苗移至蛭石、 河沙等基质中,待成活后,连根拔出栽入已 消毒的土壤中。缓苗后薯苗迅速生长,之后 约10 d左右剪秧扦插,以苗繁苗。
6. 脱毒鉴定:
➢将同一株号的试管苗分成3部分,一部分 保存、一部分用于病毒鉴定、一部分移入 防虫网室内的无菌基质中培养。
➢病毒病症状学诊断法、指示植物检定法、 电子显微镜检定法、血清学检测法等。
脱毒的甘薯试管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甘薯的快繁
1、脱毒苗的快繁: ➢试管切段快繁:试管繁殖脱毒苗一般30-40 d为
脱毒的甘薯种苗
2. 材料消毒: ➢流水冲洗数分钟,用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 于70%的酒精浸泡10 s,再用0.1%多菌灵 浸泡8 min,再用0.1%升汞消毒10 min,无 菌水冲洗5 次。 ➢或用10%次氯酸钠溶液消毒15 min,无菌 水冲洗3 次。
3. 茎尖剥离 ➢把消毒好的芽放在解剖镜下,无菌剥去 顶 芽 和 腋 芽 上 较 大 的 幼 叶 , 切 取 0.3-0.5 mm含1-2 个叶原基的茎尖组织,接种在培 养基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级脱毒种薯的生产及质量标准
一、脱毒试管苗
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遗传性稳定,品种纯度为100%,生长健壮,不带病毒和其它病害。
二、脱毒原原种生产
用脱毒试管苗在防蚜虫网棚内无病原土壤上生产的种薯即原原种。
原原种生产必须具备3个条件:第一,栽种的必须是脱毒试管苗;第二,必须在网眼40目以上的防虫网棚内生产;第三,所用地块必须是无病原土壤,最好选用多年未种过甘薯的土壤。
高级脱毒苗结出的种薯叫原原种薯,原原种薯在无病温网室内种植生产的种苗叫脱毒原原种苗,在繁殖脱毒原原种苗时要注意以苗繁苗,加大繁殖系数,提高栽插密度,其方法可采用建立采苗圃扩繁。
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遗传性稳定,品种纯度为100%,薯块整齐度(指单块重100~400g占总重的百分比,下同)不低于90%,不完整薯率(指机械损伤、虫鼠伤和自然开裂、畸形薯块占总重的百分比,下同)低于1%,不带病毒和其它病害。
三、脱毒原种生产
用原原种苗(即原原种种薯育出的薯苗)在500m以上空间隔离条件下生产的薯块为原种。
脱毒原原种苗结出的种薯叫原种薯,利用原种薯在具备防虫条件下种植生产的种苗叫脱毒原种苗。
在田间集中连片大量繁殖脱毒原种苗时要进行隔离,隔离方法可采用四周500m内无带毒甘薯种植的空间隔离,也可用高秆作物(高粱、玉米)进行屏障隔离。
在繁殖田块内也要种植少量的指示作物,观察其是否有毒源存在和发生过蚜虫传播,若有应及时拔除或降级使用。
具有该品种的典型性,遗传性稳定,品种纯度不低于99%,薯块整齐度不低于85%,不完整薯率低于3%,带病毒率不超过10%黑斑病、根腐病和软腐病低于0.5%,不带茎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
四、大田用种生产(脱毒一级种薯生产脱毒二级、三级种薯生产)
用原种苗(即原种薯块育苗长出的芽苗)在普通大田条件下生产的薯块称为良种,又叫生产种,
是直接供给薯农栽种的脱毒薯种。
脱毒原种苗结出的种薯是良种一代薯,用良种一代种薯育的苗叫脱毒良种一代苗,用脱毒良种一代苗在普通无病田块上种植夏薯,收获的种薯为良种二代种薯,第二年大田生产的夏薯为良种三代种薯,第四代为纯商品薯,不能再作种薯,因此良种一般在生产上连续使用2~3年,第4年即进行更新换代。
具有该品种典型性,遗传性相对稳定,品种纯度不低于96%,不完整薯率低于6%,带病毒率不超过2%,黑斑病、根腐病低于1%,软腐病低于2%,不带茎线虫病和根结线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