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一)教学文稿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一)教学文稿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一)教学文稿

现代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一)

(讲课提纲之一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客观现象的状态,揭示其本质及其规律性,预测其前景,并据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统计分析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形式。

由于统计分析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信息,因而统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分析报告给领导当参谋,向社会公众传递统计信息,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也往往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来评价统计工作水平,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并运用统计来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通过统计来了解社会经济信息。因此统计分析在宏观决策、经济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和知识的积累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

1、用统计数据说话。

2、理论与实践要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4、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从统计分析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从所分析总体范围的不同

来看,有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从一般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前景分析。统计分析与经济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以及其他各种分析研究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统计分析中的进度分析有不同于其他分析的特殊目的,所以其在分析问题的方法、阐明问题的重点上,还必须具有“新”和“快”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知识的积累

在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运行的趋势,把握政策和时代脉搏,提出科学准确的观点和建议,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1、熟悉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指标的经济社会意义和拥有状况。统计分析是一种实证分析,统计数字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完整地理解、科学地筛选和准确地运用统计指标十分重要。

2、加强学习。

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

二要学习经济、社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充电,了解相关的经济、社会学科和专业知识,提高驾驭统计数据的能力。一篇好的分析报告,首先要有理论支撑。而且如果我们说某篇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好,我们一定可以看得到其中的理论痕迹。

三要掌握统计学原理和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学会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四要学习他人的好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写作布局。

3、对本地区(企业)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要有足够的了解。深入实际,多作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材料;广泛听取意见,多开一些企业家和基层干部座谈会,多参加一些综合和专业部门的会议,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实际情况;注意搜集各方面的材料,要收集统计数据资料、会计资料,还要收集相关的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基层素材、典型资料及其他一些与分析对象相关的专业资料和背景资料,对报刊、杂志和网络上的有关报道和分析材料多加留意。这些都有助于加深自己对研究对象和相关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4、写作方式的积累。比如,“综合分析报告”有几种写作方式,“汇报材料”有几种写作方式,“进度统计分析报告”有几种写作方式,都要善于总结。

二、统计分析运用的方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如同其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一样,包含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和本专业特殊的科学研究方法。

哲学方法就是统计分析必须以唯物主义辨证法作为方法论的指导。对事物的认识要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从偶然到必然,从现象到本质来认识。要坚持全面观点、发展观点,从事物的发展变化中观察问题,从事物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中分

析问题。

一般科学方法是科学的各个领域普遍适用的方法,逻辑学和数学就是这样的方法。

就统计分析来说,本专业特殊的研究方法就是统计学原理部分中提到的相对数(包括结构、比例、比较、强度、目标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平均数(算术和调和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几何平均数)、差异系数、分组法、时间数列、统计指数、相关与回归分析等分析方法,以及综合评价、差异评价分析等统计学特有的研究方法。

从应用角度来看,统计分析方法又可分为经验方法和数理统计方法两大类。经验方法是指与初等数学知识和人们的实践经验相关联的方法,如对比分析、分组分析、综合指标分析、平衡分析、因素分析等,这类方法简单、实用、约束条件少,因此应用十分广泛。数理统计方法是以数学理论特别是概率论为基础,通过对现象变动的分析来探究其必然规律,如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循环波动分析等,这类方法可以提高统计分析的科学性。

(一)简单评价和综合评价

1、统计评价的基本概念

统计评价是最初步也是最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所谓统计评价,就是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传统的统计评价方法是简单

的数量比较,由于这种方法适应范围广,约束条件少,并且可以简明地对研究对象进行评价,因此,这仍然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示矛盾的基本方法。

2、简单评价

就是将一项统计指标或指标体系中的各个指标,分别选择时间、空间评价标准,选择计划或规划标准、经验或理论标准,逐一进行评价。简单比较按指标的不同可分为:利用总量指标进行的规模比较,用以说明规模的大小;利用平均水平进行的一般水平比较,用以说明水平的高低;利用速度指标进行的比较,用以说明速度的快慢;利用结构指标、比例指标、强度指标等进行的比较,用以说明各种关系是否协调。按比较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相对比较和相差比较:相对比较采用相除的方式,用以说明相对增长(或下降)的程度,一般适用于总量指标、平均指标;相差比较采用相减的方式,用以说明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之间的绝对差额,相差比较适用于一切指标,特别是速度指标,以及表现各种关系的结构指标、比例指标等,如以百分比表示的速度、结构等指标相减后,称为增速提高或下降(回落)了若干个百分点。

简单评价就是比较分析,是将指标进行对比,计算差异,以便进一步分析和评价所研究地区和行业的发展状况。具体运用这种方法时,通常是以本期实际指标与上期、上年同期、固定基期的实际指标对比,可以了解指标的发展情况,预计发展变化规律和趋势。统计学原理中的动态数列,就是指某项指标在不同时期

的数值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动比率。由于基数不同,分为发展速度(报告期/基期)、增长速度(报告期/基期-1)、平均发展(增长)速度(报告期/基期,然后开几年方)、环比(比上期)发展(增长)速度等。特别要注意平均增长速度的表述,如2001-2007年,基期年是2000年,计算的是7年平均增速,开7次方。

比较分析还可以与规划(计划)指标对比,计算规划(计划)完成程度;与其他地区同类指标对比,可以找出本地区的优势、差距和不足等。

比较或强度相对指标。它指在经济活动过程中,两个相互联系的相关指标之间的比率。它可说明经济效益情况。如销售(成本)利润率、劳动生产率、人均出口创汇等。

在运用比较分析法时,必须十分强调指标之间的可比性,必须使对比指标之间在时间、范围、内容、项目、计算方法等各方面一致。如果存在不可比的情况,应进行调整计算,剔除不可比因素影响后,再进行对比。只有指标可比,比较的结果才有实际意义,才能说明实际问题。

3、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是评价分析的一种方法,是从简单评价发展而来的,它是将多个指标转化为一个能够反映综合情况的指标值,对多个参评单位进行的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不再是具有具体含义的统计指标,而是以指数或分值表示参评单位“综合状况”的排序。在统计系统进行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综

合评价、社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等工作,都是运用综合评价方法的例子。

步骤:(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的权重。

(2)搜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相对化处理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即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与标准值之比。

(3)对经过消除量纲处理后的指标值(变量值)加权后进行汇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分值。

(4)根据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和评价分析。

(1)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这是综合评价的基础和依据。选择统计指标的方法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定性方法,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方法就是专家评判法,它是通过研讨会或征询意见的方式,集各位专家的智力优势和经验来选择指标。另一类是定量法,常用的是试算法,即通过历史资料的试算来判断指标的重要性、有效性和敏感性,从一批较为类似的指标中删除那些不太重要和不敏感的指标,从而达到简化指标体系,减少工作量的目的。还有一种定量方法是通过计算相关系数来对指标进行选择,并借助于系统聚类法来实现,在许多统计分析软件中都有这方面的处理程序。

确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紧扣分析评价主题,抓住反映评价对象最基本的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二是要注意指标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全面性是指指标体系的选择尽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评价对象各方面的全貌。系统性是指各指标之间要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罗列。三是简洁有效,指标之间不能有重复的内容,尽可能筛选并删除一些可有可无的指标。四是要注意指标的敏感性。指标应能比较敏感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变化。有些指标虽然很重要,但多年变化幅度很小,也不能作为理想的评价指标。五是要注意指标的可行性,指标设置要有利于资料的取得,尽可能选择现成的、常用的统计指标。

(2)搜集数据并对不同计量单位的指标数值进行同度量处理,以消除量纲的影响。消除量纲的方法主要有相对化处理、函数化处理(又称功效函数法和功效系数法)和标准化处理三种

相对化处理是最简单、最常用的方法,即先对评价指标确定一个标准值,然后计算各指标值(以下用x i 表示)与标准值(以下用x m 表示)之比(以下用x i ’表示)。在计算时还要将“正指标”和“逆指标”区别对待。正指标是指实际值越大越好,如产值、利润等,大多数统计指标都属于正指标。但也有一些指标实际值越小越好的指标,如成本、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等。正指标和逆指标要分别按以下方法处理:

正指标:x i ’ = m i

x x 逆指标:x i ’ = i m x x

标准值可以有多种选择,如计划(规划)数、历史最好水平、上期水平、经验或理论标准等,但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通常也可以用参评单位某一时期(也可以是当期)的平均值或最优值作为标准值。例如,在1998年修改后的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评价中,7项指标中的总资产贡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劳动生产率指标的标准值,是在1993—1996年4年平均值的基础上,经过适当调整后确定的。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和产品销售率,则主要根据符合我国工业经济实际发展应达到的一般合理水平而确定的。

(3)确定指标的权重。由于各参评指标的重要性是不同的,所以要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大小进行加权处理。权数的确定一般从指标的重要性、综合性、敏感性、独立性和可信度等方面综合加以判别。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与选择统计指标的方法基本相同,主要也是专家评判法和试算法。在实际工作中,这两步往往同时进行。

(4)对经过消除量纲处理后的指标值(变量值)加权后进行汇总,计算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分值。也可以采用综合记分的方法,就是将变量值通过设定不同的区间转化为分值,然后将分值加总,这有利于消除参评单位之间一些可以忽略不计的指标值变化。特别是一些反映动态变化的指标,增长10.8%和10.9%实际差不多,如果因为这些细微的差别而造成排序位次上的差别,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可以采用记分法,如规定增长10—

12%之间的指标值都记为8分,这样上述增长率的细微差别就不存在了,从而使评价的结果更接近现实。对不是越高越好或越低越好的指标综合评价,也可以采用距离综合法汇总计算。

(5)根据综合评价指数或综合评分值对参评单位进行排序和评价分析。

(二)预测分析

进行预测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一是预测对象必须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是要有系统、准确、大量的资料。三是预测结论应体现把握性和准确性的统一。统计预测属于定量预测,按其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有点预测和区间预测之分。四是任何预测都不应该认为是最终不变的,应当根据形势的变化加以调整和修正。

预测未来经济形势要考虑的几个主要方面:

首先是准确判断和把握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其次是深入分析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可能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运行,它们将对未来经济形势产生何种作用,这种作用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作用程度有多大,针对这些问题政府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所有这些都会对经济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第三是充分考虑政治经济或其他一些突发性、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的变化。

(三)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是依据经济理论知识所提供的关系式,通过对若干个因素的变动对被研究对象总体指标的变动程度进行分解,以说明每个因素在被研究对象总体变动中所起的作用。《统计学原理》中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就是比较典型的一种。

因素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一是分析在总体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二是计算在总体变动中由于各因素变动影响的绝对值;三是计算贡献率,是指某一因素的增长份额占总体增长额的比重。

生产函数:它表示在一定技术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依存关系的数学表达式。生产函数有很多种,在统计分析中所应用的生产函数主要是增长速度方程(索洛函数)。增长速度方程的具体形式为:

⊿△y/y =α△K/K +β△L/L+△A/A

其中y表示产出量,K表示资本量,L表示劳动量,A表示综合生产率水平(科技进步等),α为资本弹性系数,β为劳动弹性系数,△表示增量。

即:产出增长速度=α资本投入增长速度+β劳动投入增长速度+综合生产率水平(科技进步等)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方程中参数的求解:△y/y是分析时期产出(一般用增加值或总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K/K是分析时期资本(一般用资本形成或固定资产净值)的年均增长速度;△L/L是分析时期劳动力(一般用劳动者报酬或职工工资、人数)的年均增长

速度;α(资本)和β(劳动)之和为1,可以采取适当方法估计设定(如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

由经济增长速度方程可知,经济增长率由综合要素投入(资本、劳动投入)和综合生产率水平(科技进步等)决定。利用增长速度方程,可以对资本、劳动投入、综合生产率(科技进步等)的贡献率以及拉动力值进行计算分析,当综合生产率贡献份额小于50%时,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要素投入的数量取得,为以粗放型(外延式)增长为主的方式;当综合生产率贡献份额大于50%时,经济增长主要靠提高投入要素的效率和质量(内涵型)取得,为以集约型增长为主的方式。

对经济增长速度的贡献率(在经济增长率中所占比重)的分析:

资本的贡献率:α△K/K除以△y/y,即α乘以资本年均增长速度除以经济增长率×100%

劳动的贡献率:β△L/L除以△y/y,即β乘以劳动年均增长速度除以经济增长率×100%

综合生产率的贡献率:100%-(资本+劳动贡献率)

拉动力的计算:贡献率×经济增长率

1991-2003年,我省GDP年均增长率为14.4%,用经济增长速度方程测算(α为0.5),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分别为67.4%和3.5%,拉动经济增长9.7和0.5个百分点,合计外延式增长率达10.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70.9%,即三分之二是靠资金的高投入支撑,而内涵式增长率仅为4.2个百分点,贡献率为29.1%(100%-70.9%),直接表明我省这一阶段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要素投入的数量取得,是以粗放型增长为主的方式。与江苏同期测算结果相比,GDP年均增长率为13.5%,要素投入中资本投入、劳动投入贡献率分别为56.8%和5.3%,拉动经济增长7.7和0.7个百分点,合计外延式增长率为8.4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2.1%,内涵式增长率为5.1个百分点,贡献率为37.9%。我省外延式增长贡献率要高出8.8个百分点,其中资本投入贡献率要高出10.6个百分点,表明资本投入是促进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包括了科技进步等因素的综合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还不够强。

三、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

统计分析的一般步骤:选题、拟订分析提纲、搜集和整理资料、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并归纳分析结果、撰写统计分析报告。

(一)选题

选题是对专题分析和调查报告而言的(进度分析已经定题了),它是分析的第一步,往往标志着统计分析的开始。选题是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人力成本分析表 附件4: (公司) 人力资源盘点及人力成本分析报表 一、员工数量指标 员工总量年初人数目前人数平均人数增长率 按部门划分 按职务层级划分高管经理主管员工 按岗位类别划分管理职能技术后勤 按职务层级划分标准: 高管:地区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经理:专业经理/部门经理/副经理;员 工:工程师/助理工程师/普通员工。 按岗位类别划分标准: 管理:集团及所属各单位部门副经理以上人员;技术:专业师(建筑师/工 程师/景观师/结构师/室内师/造价师)/助理专业师;后勤:司机/保洁/厨师/ 保安。 二、人力成本指标 各部门分布人力成本额各部门现有岗位编制 (需附组织架构图) 各部门工资总额 (需附工资表) 各项福利分布 三、员工流动指标 流失率流失员工 工龄分布试用期正式员工共计: 人,其中: 2年以下: 人;

5年: 人; 2- 5年以上: 人。 新进员工率损失率留存率 流失原因原因分析及解决办法 流失原因分类: 辞退、个人主观原因辞职、个人客观原因辞职、内部调动四、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出勤率加班强度比率 备注:上述数据统计计算公式: 一、员工流动指标: 1、流失率=离职人员/(离职人员+期末人员)*100% 2、新进员工率=已转正员工数/在职总人数*100% 3、损失率=新进员工离职总数/招聘入职数*100% 4、留存率=留存员工数/招聘入职数*100% 二、劳动时间利用指标: 1、出勤率=出勤天数/规定的工作日*100, 2、加班强度比率=加班时数/总工作时数*100, 备注: 本公司2010年12月31日人数 备注: 本公司2012年1月1日人数 备注: 根据本公司部门设置,填写各部门人数 备注: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分析图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结 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位工 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质、 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位人 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人员 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一 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系统化、建立公司员工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和体系,明确在 培训各环节相关部门的职责和要求。 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进行员工培训,包括 岗前培训、岗位技能、企业文化培训、拓展训练、 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等内容。 确定岗前培训内容,严格按照公司《员工手册》 要求和公司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进行,行政人事部 组织安排岗前培训,用人部门协助进行专业性较 强的专业知识培训。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性质、业务要求规范和在职 人员情况,分批分阶段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主要 是内部培训。 把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提高员工培训积极 性。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产操 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素质较 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 织结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 晰,岗位工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 不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 下。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 的岗位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 因人设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 位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 性质、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 致岗位人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 中相关人员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 职条件不一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 程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 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 从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 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 适的人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 公司需求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 率较低,应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 了解不足,公司难以招到合适人 才。 三、培训与开发

精选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2017年7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 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选出并将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组距分组中,分组标志在每组中取的最大值称为 4.根据所从事社会工作的职业、等级、岗位及工期等角度进行划分,可形成企业人 力资源的( 位属性结构 5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全部可能劳动时间是指( 生产时间 “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A .上限 .下限 .组距 2.当商品的销售价格为 p 与商品的销售量为q 时,帕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是 A. I q P o q o B. I q 巴 PQ o C. I P PQ o P o q o D. pq P o q 1 3.统计某个时点, 诸如某月、某季度、某年度的某个具体时间点的企业人力资源规 模总量指标是( )A.动态比较统计 B .人员增量统计 点规模统计 D .时期规模统计 A .社会属性结构 B .工作属性结构 .自然属性结构 D A .制度劳动时间 B .出勤时间 .日历时间

6.下列正确计算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的公式是( A.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时 B.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工被利用工时 C.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工被利用工时 D. 制度内实际劳动工时=制度劳动工时 停工被利用工时 7. 用来表示劳动效益的“逆指标”是( A. 单位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动时间 C.单位劳动消耗量产生的实际收益 动量 8. 表明企业人均新创造的价值增大, 价 值,更准确地反映企业职工活劳动的生产成果,并且说明了企业增产和节约两方 面的效果的指标是( ) A. 净产值劳动生产率 B. 增加值劳动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 D. 劳动生产率的工作量 9. 规定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完成单位质量合格产品或完成某项工作,所必需消 耗的劳动时间标准是指( ) 定额 -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 (缺勤工时 - 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停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 - 非生产工时)+停 - (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时)+ ) B .单位劳动成果所消耗的劳 D .单位实际收益所消耗的劳 A .工时定额 .工作定额 .产量定额 D .劳动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在生 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6.18%,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无明确的工作或业务流程,导致组织 结构不明确,部门职责不清晰,岗 位工作任务不明晰。 无完整的岗位描述,导致人与岗不 匹配、岗位重置、人员效率低下。 无法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 上,不是因岗设人,而是因人设 岗。 人员配置不明确。因为没有对岗位 进行工作分析,无法确定工作性 质、复杂、难易程度,这样导致岗 位人数无法配置,招聘过程中相关 人员对招聘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不 一致、不统一。 招聘工作无规范化、制度化、流程 化,随机性和口头化现象严重。 招聘工作面临的问题比较严峻。从 市场招聘现状来看,求职者找不到 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 才的现象特别严重。从我公司需求 方来看,公司市场知晓率较低,应 聘人员对公司及行业了解不足,公 司难以招到合适人才。 三、培训与开发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

现代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一) (讲课提纲之一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运用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经过加工整理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客观现象的状态,揭示其本质及其规律性,预测其前景,并据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统计分析把数据、情况、问题、建议等融为一体,既有定量分析,又有定性分析,比一般的统计数据更集中、更系统、更鲜明地反映客观实际,又便于人们阅读、理解和利用,是充分展示各种统计成果的重要形式。 由于统计分析可以综合表现和传播多种信息,因而统计部门主要是通过分析报告给领导当参谋,向社会公众传递统计信息,领导部门和社会公众也往往通过统计分析报告来评价统计工作水平,增进对统计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并运用统计来研究问题和指导工作,通过统计来了解社会经济信息。因此统计分析在宏观决策、经济管理和社会经济生活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和知识的积累 (一)统计分析的特点 1、用统计数据说话。 2、理论及实践要相结合,定量分析及定性分析相结合。 3、统计分析的对象具有综合性。 4、统计分析的范围具有广泛性。从统计分析涉及问题的广泛程度来看,有综合分析和专题分析;从所分析总体范围的不同来看,有宏观经济分析和微观经济分析;从一般认识的角度来看,有状态分析、规律分析和

前景分析。统计分析及经济分析、财务分析、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以及其他各种分析研究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统计分析中的进度分析有不同于其他分析的特殊目的,所以其在分析问题的方法、阐明问题的重点上,还必须具有“新”和“快”的特点。 (二)统计分析知识的积累 在研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时,要正确把握社会经济运行的趋势,把握政策和时代脉搏,提出科学准确的观点和建议,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1、熟悉统计制度方法、统计指标的经济社会意义和拥有状况。统计分析是一种实证分析,统计数字是统计分析的主要依据之一。因此,完整地理解、科学地筛选和准确地运用统计指标十分重要。 2、加强学习。 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提高自身政策理论水平。 二要学习经济、社会理论知识,不断学习充电,了解相关的经济、社会学科和专业知识,提高驾驭统计数据的能力。一篇好的分析报告,首先要有理论支撑。而且如果我们说某篇统计分析报告写得好,我们一定可以看得到其中的理论痕迹。 三要掌握统计学原理和经济统计学的知识,学会针对不同的分析对象和分析目的熟练运用统计分析方法。 四要学习他人的好的分析方法和分析写作布局。 3、对本地区(企业)本专业的基本情况(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统计学》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分析院系:商学院工商管理系班级: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一班姓名:王帆 学号:20111217148 指导老师:李振

.、八、一 刖言 一、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统计分析 二、职位分析管理的统计分析 三、员工招聘管理的统计分析 四、员工培训管理的统计分析 五、绩效考核管理的统计分析 六、薪酬管理的统计分析 七、劳动关系管理的统计分析 八、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各行各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许多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立起来,企业的管理问题成为了许多企业家们关注的话题。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它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的效益密切相关。所以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做好这一切的先决条件之一在于企业内部实现有效统计。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基本职能统计分析

、尸■、■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进行合理的培训、组织和调配,使人力、物力经常保持最佳比例,同时通过对企事业组织的人和事的管理,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事的配合,对人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恰当的诱导、控制和协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以实现组织目标。而这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方法主要指的是统计分析的方法。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统计分析主要是从数量的方面来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等问题,它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而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有联系的、全面的、完整的统计指标来进行反映,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指标体系加强以人力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可以使企业更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提高其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有人力资源规划、职位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几个方面。人力资源的统计分析也是在这几个基本职能中进行的。 一、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统计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通过检查人力资源需求的过程,从而确保组织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聘用到满足要求的员工。人力资源规划就是组织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状况,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以确保自身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获得各种需要的人才(包括数量和质量),并使组织和个体得到长期的利益。 1.1 人力资源拥有量统计,即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现状进行的统计。一般包括期初人数、期末人数、职工平均人数等。其中平均人数指一定时期内企业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报告期平均人数=报告期每日人数之和/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职工人数、期末职工人数、职工平均人数、离职(退休)人数等。 1.2 人力资源现有结构分析,即对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岗位和用工期限对员工进行分类研究。如职工的年龄结构和职工的平均年龄。人力资源现有结构分析指标有:职工文化结构、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职工的职称结构指标、工人的技术结构指标及技术平均等级等。

人力成本分析

人力成本分析 首先需要根据公司的财务人工成本统计口径进行分类,例如:可以从人工成本总额、工资总额、三费、社会保险、公积金、劳动保护、其他津贴等方面;其次,根据分类进行统计,最好是最近三年-五年的数据;然后,根据历年人员变化情况,历年人工成本分项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意见和建议。 如果从报告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 1、人工成本特点; 2、人工成本概括;(总量分析);(内部对比和行业对比) 3、人工成本具体指标分析;(内部对比和行业对比) 4、人工成本管理的建议 如果给老总看,最好有图标结合的东西。更生动。人工成本分析的核心是根据各项人工成本指标的情况分析,发现人工成本变化的原因和变化后带来的问题,以便对进一步的工作进行指导和借鉴! 人工成本分析一般是年为单位,最少也是以季度为单位。以月为单位,感觉没有太大必要。 人工分析的主体在指标分析,主要用于同行业、同时期的对标工作,目的在于分析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找出自身不足以待改进。其中的指标主要有: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工成本比重、人事费用率、劳动分配率等。其中后三项最为重要,用于同行业间对标。 另外还有自身单位时间之间的一些指标的对比,比如说,人工成本总额、工资总额、福利费用总额,还些其他的如劳务费、教育经费、工会经费、餐费、包烧费等等。 通过些分析自身不足,提出措施。力图在保证自身人力相对同行业有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人工成本的投入,从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分析的方法无外乎2种 1、宏观接近法: 可以找公司的财务部门,人力成本是作为损益表中管理费用的一项来列出来的,如果公司经营平稳,那么可以看到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销售收入)是相对稳定的(根据行业的不同,大小不同)。损益表中的各项成本与销售收入的比率保持一定的稳定,就能保证期望利润率的出现,这是控制公司成本的方法。人力资源部的职责就在于控制这一项比率,保持相对的稳定。如果需要削减人力成本,如从4%削减到3.5%。那么就要考虑如何才能做到? 人力成本=雇用人数*(平均工资+平均福利) 那么也就是取决于是裁员、降工资、还是降福利? 裁员是削减哪一个细分人群?业务部门还是支持性部门?保持业务、支持人员的比率,用宏观接近法的确定大目标,用微观接近法去做微调。 降低工资、福利形式中的哪一个? 2、微观接近法 把每个月发工资、福利的表格汇总,就整理成一定期间内的所有人工成本费用。去做微调。 搜集行业的薪酬信息,进行对比。 还有就是关注劳动生产率,可以将劳动生产率分为3个方面,既是人、财、物的生产率。关注的指标可以根据公司的情况设定,如销售收入/人数、销售收入/人力成本、净利润/人数、净利润/人力成本等等。用以衡量单位人数、单位人力成本对销售收入、净利润的贡献,指标的升降代表着人力效率的高低。 每月HR数据分析:

人力资源统计学自考真题真题试题

2009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卷 (课程代码84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 A、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总量方面 B、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质量方面 C、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数量方面 D、企业人力资源现象的各个方面 2、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是() A、劳动效益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报酬 D、劳动效率 3、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的月平均人数是() A、月中人数 B、报告期中人数总和 C、报告月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D、月初人数 4、徇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A、体力水平 B、体力与智力水平 C、智力水平 D、文化水平 5、停工被利用时间在工作时间核算中应计入() A、损失时间 B、非生产时间 C、制度内实际工作时间 D、缺勤工时 6、下列属于非工作时间的是() A、工间操时间 B、上下班时间 C、加班时间 D、教育子女时间 7、下列不包括在劳动保护措施项目名称表中的是() A、安全技术措施 B、个人防护用品 C、宣传教育 D、工业卫生技术措施 8、按照工伤事故工作日损失分类,轻伤事故的工作日损失在()

A 、1-7日 B 、1-30日 C 、1-104日 D 、1-365日 9、人力资源管理统计中劳动效益的直接指标是( ) A 、人均创利率 B 、工资利润率 C 、每面元产值中的工资含量 D 、净产值工资含量 10、下列属于劳动生产率结构影响指数的是( ) A 、 ∑∑∑∑1 1 011 1T T q T T q B 、 ∑∑∑∑0 011 1T T q T T q C 、 ∑∑∑∑1 011 1T T q T T q D 、 ∑∑∑∑0 011 0T T q T T q 11、计算作业者实作工时时,属于“倒算法”计算的公式为( ) A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B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C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D 、实作工时=制度工时-缺勤工时-停工工时-非生产工+停工被利用工时+加班加点工时 12、劳动定额中的生产工人定额完成程度指标是( ) A 、 ∑∑'+?'+1 11 )()(T t t Q Q n n B 、 ∑∑?'+'?'+1 1 1 1 )(T t Q t Q Q n n C 、 ∑∑?1 1T t Q n D 、 ∑∑∑∑∑+++?4 3 2 1 1 T T T T t Q n 13、2008年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货币工资)为3200元,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11.68%,则上半年国有单位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约为( ) A 、3574元 B 、3200元 C 、2865元 D 、2826元

人力资源管理结构t统计分析案例.

人力资源结构统计分析案例 引言 前段时间,我们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各项目最新员工花名册等信息收集,统计出了公司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及管理层次等内容。在结合科学的统计学方法的基础上,显示出了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现状与问题,并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人员结构分析法,提出了人员优化的对策。 一、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现状 人力资源结构分析,即对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的调查、统计和归类分析。根据以上资料的收集,为保证人员比例结构分析的有效性,我们分析对象范围的界定主要是以员工在岗与否为标准的,这样就排除了历年来的内退员工和非在岗员工。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结构的现状。 1、公司人力资源总体情况 经统计,截止到2010年12月20日,北方公司在岗在编人员共894人,专业技术人员共601人。其中,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共412 人,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共31 人,经营专业技术人员共47 人,物资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共41 人,财物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共70 人。 2、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 土木相关的412名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结构是:公司领导层及项目领导层人员共56人,试验岗位共45 人,测量岗位共43 人,在

机关相关岗位共26 人,在项目技术质量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等岗位工作人员共242 人。 学历结构为: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员共143 人,学历为大学专科的人员共247 人; 年龄结构为:25岁及以下共149人,26岁到30岁共156人,31岁到35岁共49人,36岁到40岁共36人,40岁以上12人; 工龄结构为:3年及以下的共201人,4到6年103人,7到10年32人,11到15年54人,16到20年13人,20年以上9人。 职称情况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人员共34 人,具有工程师职称人员共60 人,助理工程师职称人员共110人,其他均为技术员。 3、具体分析土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情况 (1)公司领导层及项目领导层人员共56人,含公司领导及内聘职务8人以及项目领导班子成员47人。 高级工程师28名,本科及以上学历共42人,专业均为土木工程相关专业。 年龄结构为:30岁及以下共10人,31岁到35岁共19人,36岁到40岁24人,40岁以上3人。 (2)从事试验专业人员共45 人。38人是土木相关专业毕业的,7人其他专业毕业。本科学历4人,大专学历33人,中专学历8人。工龄在5年以下的25人,6到10年的6人,10年以上的14人。 其中有试验检测工程师证书的仅7人,试验检测员仅10人。 (3)从事测量专业人员共43 人。专业为测绘工程或工程测量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图

人力资源分析图 一、公司现阶段人力资源评估 截止至10月31日止,公司拥有员工97人。以10月份员工数据作分析为基础。 1、员工学历结构 大多数员工文化层次较低,86%的员工只有初中学历,只要集中 在生产操作岗位,具本科学历者只有一人,说明公司人员知识 结构单一,素质较低,基础管理很薄弱。 2、男女比例 3、员工省籍分布 四川和重庆、广东、广西省籍员工占全厂员工比例65%,容易滋生小团 体,产生不稳定因素; 4、员工年龄结构分布 18岁以下员工占%,青少年用工易给公司造成一定法律风险。 5、员工司龄情况 新老员工比例失衡。新员工占68%,对公司发展趋势、规章制度、企业理念、公司简介不太了解,给团队建设工作带来较大难度。 二、岗位配置与招聘管理

三、培训与开发

四、薪酬福利

(1、月平均人数不含样品部3人,仓库1人。该4人工资由公司本部支出。 2、以上项目不包括宿舍员工用水电费。) 五、企业文化 存在问题: 1、员工思想动态方面 ◆无归属感、无稳定度、无约束性,管理不正规; ◆员工之间沟通少、缺乏交流,公司沟通渠道不够流畅,团队能力弱; ◆员工观念不一致,不统一;公司负责人意见不统一,决策不一致; ◆急功近利和事后管理思想突出,前瞻性不够; ◆办公环境嘈杂,工作松散缺乏活力和目标,工作信心不足,娱乐活动少。 2、公司规章制度不健全 ◆无制度可循; ◆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有制度不执行; ◆执行制度不严; ◆违反制度不追究。 解决措施: ◆加强部门负责人沟通协调工作,督促部门负责人定期与下属交流,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分析员工优势和劣势; ◆可通过评选“年度优秀员工”、“优秀部门”等方式提高员工工作竞争力和团队精神; ◆制定完善奖惩条例、员工沟通关系规定、入离职手续办理程序、员工守则等条款,并列入员工手册; ◆完善公司运营工作流程和编制相应表格,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工作职责和权限,坚持工作书面化原则,减少部门间不必要的扯皮现象,缓和人际关系紧张氛围,提高工作执行力; ◆加大培训力度,让全体员工清楚公司发展方向、目标、规划及企业价值观,增强工作信心和动力,从而活跃气氛。

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三

现代人力资源统计分析(三) 讲课提纲之三薪酬管理) 一、薪酬制度和薪酬管理 (一)、薪酬的基本范畴薪酬是指用人单位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但是随着社会发展,薪酬的概念更广了,现在所讲的薪酬既包括经济性报酬(如:工资、奖金),也包括非经济性报酬(如:福利保障、工作环境、休假等)。 1、薪酬的含义。 薪酬是指员工为企业付出劳动所获得的回报与酬劳,包括物质回报和非物质回报两部分。 2、薪酬的构成。 一般而言员工的薪酬包括以下几大主要部分:工资(即本薪)、奖金、福利、保险四大部分。 3、薪酬的功能。薪酬代表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有效的薪酬可以长期地保持工资成本最小化;吸引和保留组织所需要的有能力、有经验和有资历的员工;激励员工最大程度地提高组织绩效;引导和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并鼓励员工作出较大的贡献;支持与促进组织的管理变革。 薪酬对于企业的功能:激励、配置、塑造和强化企业文化功能。薪酬对于员工的功能:保障、激励、价值实现功能。 薪酬对国家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4、影响薪酬的因素。 企业外部因素 (1)人力资源市场的供需关系;

(2) (3) (4) (5) 企业 内部因素 (1) (2) (3) (4) (5) 员工个人因素 (1) (2) (3) (4) (5) (6) (二)、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略) 二、薪酬 水平与基本薪酬制度 一个公司可以使本公司的员工薪酬水平高于、相当于或低 于自己竞争对手的薪酬水平。 把薪酬标准设定在比较高的水平上 是为了吸引和保持高质量的员工,降低员工对补偿的不满足感, 提高生产效率。 而把薪酬控制在较低的水平上是为了控制劳动成 本。 (一)薪酬水平概述 薪酬水平总是同一定的领域相联系, 这个领域可以是个人、 单位、地区、国家等等,按领域的大小和特征,通常分为个人、 微观和宏观。 1、宏观薪酬水平。 宏观薪酬水平总通常指一个国家、 地 区或产业的薪酬水平, 经济发展状况与劳动生产 率; 当地生活水平; 行业 薪酬水平的变化; 国家的 相关法令和法规。 企业的支付能力; 本单位 的业务性质与内容; 薪酬 战略与企业的发展阶段; 薪酬政策与人才价值观; 公司变革与领导态度。 工作表现; 资历 水平; 工作技 能; 工作年限; 工作质量; 岗位 及职务差别。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薪酬调查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对调查数据进行纠正整理的基础上,得出被调查的劳动力市场的薪酬分布的情况。通常薪酬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有:数据排列法、频率分析法、居中趋势分析法、离散分析法、图表分析法、回归分析法。下面对这几种方法分别作详细的介绍,我们很可能在看一些咨询公司或者政府部门的薪酬调查的报告中都要用这些方法,或者其中的部分方法。 1、数据排列法 统计分析的方法常采用数据排列法。先将调查的同一类数据由高至低排列,再计算出数据排列中的中间数据,即25%点处、中点即50%点处和75%点处。工资水平高低企业应注意75%点处,甚至是90%点处的工资水平,工资水平低的企业应注意25%点处的工资水平,一般的企业应注意中点工资水平,下表是调查的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数据。 2、频率分析法 如果被调查单位没有给出某类岗位完整的工资数据,只能采集到某类岗位的平均工资数据。在进行工资调整数据分析时,可以采取频率分析法,记录在各工资额度内各类企业岗位平均工资水平出现的频率,从而了

解某类岗位人员工资的一般水平。为了更直观地进行观察,还可以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出直方图(下图二)。从下表一和下图二中很容易看出,该类岗位人员的工资主要浮动范围介于1800元和2400元之间,这也就是大部分企业为该类岗位人员支付的工资范围。 表一分析的是部门文员岗位的工资频数分布情况。 3、趋中趋势分析法 趋中趋势分析是统计数据处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具体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简单平均法

简单评价法是根据薪酬调查的数据,采用以下计算公式求出某岗位基本工资额,作为确定本企业同类岗位人员工资的基本依据。这种方法用起来比较简单,但异常值(主要是最大值与最小值)有可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采用简单平均法时,应当首先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然后再作出计算。 (2)加权平均法 采用本方法时,不同企业的工资数据将赋予不同的权重,而权重的大小则取决于每一家企业在同类岗位上工作的工作人数。也就是说,当某企业中从事某类岗位工作的人数越多,则该企业提供的工资数据,对于最终平均值的影响也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规模不同的企业实际支付的工资会对最终调查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采用加权平均法处理分析数据比简单评价法更具科学性和准确性。在调查结果基本上能够代表行业总体状况的情况下,起经过加权的平均数更能接近劳动力市场的真实状况。 (3)中位数法 采用本方法时,首先,将收集到的全部统计数据按照大小排列次序进行排列之后,再找出居于中间位置的数值,即中位数作为确定某类岗位人员工资水平的依据.该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剔除异常值即最大值和最小值对于平均工资值的影响。但准确性明显低于上述方法,它只能显示出当前劳动力市场平均薪酬水平的概况。 4、离散分析

(人力资源)人事统计系列工具集(共表格)精编

(人力资源套表)人事统计系列工具集(共表格)

员工人数及费用动态统计表 年月填表日期:月日 本月人数编制人数男人女人计人 月 薪 编制内制造人员元编制内人数男人女人计人编制内管理人员元编制外人数男人女人计人编制外人员元合计男人女人计人 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元 % 编制人员出勤应工作日数日 津 贴 职务津贴元缺勤总日数日加班津贴元出勤总日数日值勤津贴元出勤率% 夜勤津贴元加班总时数时外勤津贴元 人事动态新 进 男人特殊工种环境津贴元女人其他津贴元 合计人 合计元新进率% (占人事费用比率)% 离 职 男人 奖 金 奖 性 支 出 年终奖金元女人退职酬劳金提成元合计人 不休假代金元 其出奖励金元离职率% 内 部 调 动 男人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元 % 女人 合计人 其 他 支 出 公伤医药费元 抚恤金支持元 预计劳保受益比率X公司负担部分元奠仪金支出元个人负担部分元退休金提成元受益总数元资遣费支出元负担及受益差额元福利金提成元受益率% 互助金提成元 互助费动态统计上月底累计结余元培训基金提成元本月互助费提成元训练图书费元本月互助费收入元 本月互助费支出元 本月结余元 累计结余元 合计 (占人事费用比率) % 元收/支比率% 费用总计(100%)元备注每人平均费用元

经理人事部长填表人:·员工每日动态统计表 年月日星期 应出勤人数 合计缺 勤 出 勤 缺勤统计 男女姓名类别 正式 临 时 工正式 临 时 工 私 假 公 假 迟 到 早 退 管理员作 业 员 管 理 员 作 业 员

合计 审批单 位 主 管 人 事 主 管 制 表 ·员工每月动态统计表 年月

人力成本分析报告

2012年人力成本分析报告(非专业)一、人力成本构成: -------------------------------------------------------------------------------

-------------------------------------------------------------------------------

1、人力成本率 人力成本率=人力成本总额÷销售额×100%。根据以上表格数据可得出表八:人力成本率工资总额社保总额住房公积金介绍费 质量损失其他费用 -------------------------------------------------------------------------------

由表六可知:2012年1月公司人力成本率较高,其原因为销售额过低,相对人力成本偏低,自2月起,公司人力成本率大幅降低,接近制造业人力成本率的正常范围内(10%±3%),公司正常运营。计算可知,2012年,公司平均人力成本率为12.42%。建议公司13年在正常运营的基础上,尽量保证人力成本率在正常范围内浮动。 2、人均人力成本 人均人力成本=人力成本总额÷报告期内平均人数。根据表一、表三、表四、表五可得出表七:人均人力成本 由表七可知:2012年1月公司人均人力成本很低,其原因为总人力成本较低,公司在职员工总数较多;自2月起,公司人均人力成本大幅上升,达到制造业目前人均人力成本的正常范围(2800——3500),在3000元/月/人上下浮动。计算可知,2012年,公司人均人力成本为3060.02,在行业薪资福利水平中偏低。建议公司2013年在降低人力成本率的同时,提高人均人力成本。 3、近三年劳动生产率 (1)、2010年、2011年、2012年全员劳动生产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内企业销售额)÷报告期内平均在职人数,即:人力资源效率。 一线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报告期内企业销售额)÷报告期内平均在职一线员工人数,即一线生产效率。 -------------------------------------------------------------------------------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力资源统计学》复习资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与任务(练习册P1-P4 )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研究的对象是: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开发与利用以及其它劳动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科学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研究范围是:企业人力资源诸现象。 国民经济的基本单位是:企业。 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P3). 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是工资。 现代企业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内容:(P9) (1)企业人力资源量与配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包括:优化配置、比例配置、均衡配置等。 人力资源的构成有专业构成、技术构成、年龄构成、性别构成等。 (2)企业人力资源素质统计; 人力资源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与思想品德素质。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而人才竞争主要指的是人才素质的竞争。 (3)企业人力资源的生活日分配统计; (4)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 劳动保护与劳动环境统计的内容包括:劳动保护措施统计、安全生产统计或工伤事故统计、职业病统计、劳动环境统计等。 (5)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益统计; 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效率指标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的核心指标。劳动生产率水平的高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的多少,也决定着企业职工的劳动报酬水平。劳动生产率是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经济效益也可决定劳动报酬水平。 劳动定额统计; (7)工会参与统计; (8)企业人力资源考评与奖惩统计; (9)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报酬统计; (10)职业技能开发统计; (11)人力费用统计; (12)劳动争议统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的过程:三个阶段 (1)一是搜集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的原始资料,称为统计调查。 主要任务:是对企业内每个单位人力资源现象的具体事实及其所表现的数量特征进行登记,搜集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数量方面所需要的原始资料。 (2)二是对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和汇总,称为统计整理; 主要是将统计调查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和汇总,以表明企业人力资源现象总体的特征,为统计分析打下基础。 (3)三是对统计整理好的统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编写统计分析报告,称为统计分析。 在统计整理的基础上,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对统计整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企业人力资源现象发展趋势、原因和特点,发现矛盾,提出解决矛盾的建议。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工作组织的布局是与企业内部管理的布局相对应。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统计资料的主要来源是:原始记录。 从现象上看,市场竞争是产品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市场竞争实质是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水平的竞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节约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益。 第二章企业人力资源总量指标 (*)(练习册P6-P12 ) 1、企业人力资源数量统计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 一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数量及构成情况; 二是分析和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的增减变动情况; 三是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潜力,为劳动管理提供可靠依据。

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统计学试题 (课程代码11467) 重要提示: 1、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1分.共2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科研机构 B.居民家庭 C.企业 D.事业单位 2、决定企业劳动报酬水平的指标是 A.劳动效率 B.劳动生产率 C.劳动效益 D.工资利润率 3、出勤率反映的是员工的 A.劳动积极性 B.文化水平 C.道德水平 D.职业技能 4、下列不属于现场培训的是 A.技术表演示范 B.师傅带学徒 C.社会成人大中专班 D. 岗位练兵 5、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产品实物总量与相应的活劳动消耗量之间的比值,称 A.劳动生产率的价值量指标 B.劳动效益 C.劳动生产率的实物量指标 D.单位产品劳动生产率 6、人在劳动中运用劳动能力综合水平的高低程度指的是 A.企业人力资源素质 B.企业人力资源数量 C.企业人力资源总量 D.企业人力资源结构 7、参加社会性的抢险救灾活动属于 A.缺勤工日 B.非生产工日 C.加班工日 D.停工工日 8、企业人力资源不包括 A.不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实行个人承包人员 B.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编制外人员 C.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未出勤人员 D.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临时在国外工作人员 9、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劳动者完成单位台格产品或一定工作量所预先规定的时间消耗标准,称为 A.产量定额 B.劳动定额 C.劳动生产直 D.劳动效益 10、生产工人在工作时间内劳动条件失常情况下的劳动定额完成情况指标是指 A.企业工人劳动定额完成情况统计指标 B.合格品的定额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C.增耗工时占实耗工时的比重

人力资源统计年报分析

2008年度营业部人力资源统计年报分析 2008年,在总分行的指导下,区分行营业部各项人力资源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员工素质进一步提升,员工收入稳中有增,员工福利更加完善。但在机构设置、干部建设、专才培养、人员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2009年着重解决。现以2008年度区分行营业部人力资源统计年报为基础,结合我部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我部人力资源现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研究探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为营业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人员管理 一、整体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31日1,区分行营业部有对外营业机构77个,其中:二级分行营业部1个,支行29个,分理处45个,储蓄所2个;营业部本部设有27个部门(含二级部),其中:经营部门10个,非经营部门17个。 区分行营业部人员总数为2306 人。劳动合同制员工(以下称正式员工)1775人(不含内部退养人员);劳务用工人 1本报告中引用的未注明数据均为截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据

员265 名;离退休人员266人,其中:离休人员3人,正式退休人员90人,提前退休人员73人,内部退养100人。 区分行营业部正式员工2(不含内部退养人员)平均年龄为36.4岁;女员工1025 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57.75%;少数民族243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13.7%;共产党员661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37.2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893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50.31%;管理人员154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8.67%;专业技术岗位职务人员226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12.73%;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人员377人,占正式员工总数的21.24%。 劳务用工人员平均年龄26.4岁;女性209人,占劳务人员总数的78.87%;大学本科学历人员49人,占劳务人员总数的18.49%;行龄5年及以下的188人,占劳务人员总数的70.94%。 二、综合分析 (一)从人员基本情况分析 1.用工形式 区分行营业部目前的主要用工形式为两种:劳动合同制和劳务派遣制。劳动合同制是用工主体,劳务派遣是辅助。 2本报告中所称正式员工均指不含内退员工在内的1775名劳动合同制员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