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

池子与河流【简案】

一课时

【详案】

一课时

【课前预习】

1.读:朗读《池子与河流》至少3遍,读给家人听,请家人评一评。

2.圈:朗读生字,在文中圈出生字新词,不懂的字词查字典理解。

3.查:查找资料,了解国内外著名的河流,看看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有条件的同学可带上原有的《克雷洛夫寓言》。

【教学目标】

1.读准8个生字的字音,通过偏旁归类识记“滔、涯”和“妇”,利用形近字比较法区分“遵、尊”,随文认识其他三个生字,理解“蜿蜒”“安逸”“遵循”“衰退”等词语的意思。

2.按照“阅读提示”独立阅读寓言诗,初步感知诗歌的特点,分角色朗读,把握课文内容要点。

3.联系实际,辨析池子与河流的不同观点,领会寓意,懂得不可贪图安逸,要勤奋进取,要为社会多作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辨析池子与河流的观点,领会寓意。

【教学难点】

联系实际领会寓意;个别学生可能会赞同池子的观点。

【教学用具】

教师用具:课件,《克雷洛夫寓言》若干册。

学生用具:有条件的可带上家中已备的《克雷洛夫寓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安静的池子与奔腾的河流照片。学生看图说话。

2.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师:有一个池塘和一条河流是邻居,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

两张图片导入,对比鲜明,暗示课文的结构、特点和内容,也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看图说话,可检测学生课前预习情况。导入简洁明快,迅速引入正题。

二、新授

探究一:整体感知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试说寓言梗概。

(1)自读课文,检查预习。根据提示自由朗读课文:

①读准生字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标出小节序号。

②边读边思考:通过池子与河流的对话,了解到他们分别过着怎样的生活?两者中,你喜欢谁?

(2)汇报交流。

①学生自由汇报。

②填空辅助:本文写了()和()的对话,池子的生活(),河流的生活()。最后,池子(),河流()。

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大意。

2.用好阅读提示。

(1)默读课前阅读提示,圈画关键词。

(2)学生归纳,从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预设一: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而且是用诗歌的形式来写的。

A.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本文体裁的特点:这个单元我们学了很多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用文言文来表达;《陶罐与铁罐》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今天的《池子与河流》让我们发现,诗歌也是寓言的表达方式。

B.小结诗歌体裁特点:①分行排列;②多行诗歌构成一小节,不同小节之间空行表示;③有时会运用押韵等方法,使得诗歌更有音乐美;④想象丰富,感情强烈,耐人寻味。

预设二:要求我们学习时分角色朗读课文。

相机介绍本文作者和出处:《池子与河流》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克雷洛夫,他写了一整本著名的寓言书《克雷洛夫寓言》。他刚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是以创作剧本闻名的,所以他特别善于描写人物的对话。《池子与河流》当中几乎通篇都是对话,在对话中揭示池子和河流内心的不同想法。请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读好人物对话。

预设三:提示还要求我们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赞同谁的观点。

引导学生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①标出池子和河流对话分别对应的小节:1-6小节写池子的话;7、8小节写河流说的话

②引导学生发现第9、10小节的内容:揭示了池子和河流各自的命运,点明了寓言的道理。

3.认读生字新词。多法并用,识记生字。

出示词语:滚滚滔滔、生涯、贵妇人、忙忙碌碌、遵循、尊敬、应验

学生带读正音。运用偏旁识记法认识“滔”“涯”和“妇”;运用形近字比较法,认识“遵、尊”两个字。

设计意图:

在整体感知中,由学生先说,再根据需要出示“填空”等辅助支架,践行“先学后教”理念。针对略读课文特点,引导学生用好阅读提示,并在交流汇报中相机提示诗歌体裁特点、文章脉络结构等,使得课文导读与学法指导水乳交融。

探究二:读懂池子语言,感受河流形象。

1.抓住“清闲”,感知池子。

(1)自选角色,代入朗读。

师:请同学们分别把自己现象成池子、河流和作者,分三次朗读相应的诗句,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2)随文理解词语。

①师:本文的作者是俄国人,作品在翻译时有些意思较难理解,尝试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②出示带有词语的整句话,思考理解意思:行吟诗人(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一种诗人,擅长写抒情诗和叙事诗)、推究(推求探究原因、道理等)、淤塞(水道被沉积的泥沙堵塞)。

(3)代入池子角色,品味池子语言。

①欣赏感情朗读视频,思考:池子平时的生活是什么样的?请把相关诗句用“”画出来,边朗读边体会。

②汇报交流。

预设一: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像贵妇人躺在鸭绒垫上一样。(这里把柔软的泥土比作了鸭绒垫,真是舒适极了。)

预设二: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哲理:宇宙和人生的原理,池子把醉生梦死和“推究哲理”联系在一起,美化自己的懒惰。)

③师:把自己当成池子,试着把清闲安逸的感觉读出来。

2.抓住“忙碌”,感知河流。

(1)从池子的话里,我们也能知道河流平时的生活是怎么样的,请把相关诗句用“”画出来。

(2)汇报交流。

预设一:我什么时候看见你,你总是滚滚滔滔!

查成语词典可以知道“滚滚滔滔”的意思是“连绵不绝”,用上这个词,写出了河流激情澎湃、奔腾不息的样子。一个“总”字写出了河流忙得没有空闲。可见,在池子的眼里,河流就是忙忙碌碌、风风火火,一刻不得闲的样子。

预设二:你一会儿背着沉重的货船,一会儿驮着长串的木筏,还有小划子啊小船,简直数也数不完。

这里连用两个“一会儿”再次突出河流的忙碌,“货船”“木筏”“小划子”写出了种类多,“数也数不清”写出了数量多。整句话写明了河流忙碌的原因。

预设三:我没有出现在地图上,像你那样蜿蜒地贯穿全国,也没有行吟诗人为我弹琴歌唱。

①出示“钱塘江”“京杭大运河”蜿蜒贯穿中国版图的照片,结合理解“蜿蜒”一词的意思(弯弯曲曲的延伸)。简介钱塘江、大运河作为母亲河对浙江、杭州带来的好处。

②链接:古今中外诗人、歌唱家歌颂河流的比较浅显的古诗、名句、现代诗、歌词,引导学生品读一二。

3.争当“诗人”,丰满形象。

(1)想象练笔。

①师:联系上文“滚滚滔滔”和“数也数不完”句,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河流忙碌为人们带来了什么?你也来当一个“行吟诗人”吧,为河流写几句。

②出示学生练笔样例,简要评点。

③提示:可以是一段话,一封信,一首小诗,或者是一则日记等等。

(2)明晰池子与河流的形象。

①指名分享练笔。课件出示:“你几时才能抛开这样的生涯?要是换了是我,

说句老实话,我可真要愁死啦!”师:他竟然还在替河流发愁,为什么他会这么想呢?

预设:因为他贪图安逸,得过且过,完全不能理解河流奔流不息的原因,只觉得她这样疲累不堪。

②师:读了池子的话,你认为池子和河流分别代表怎样的人?

预设:

池子:清闲安逸,不思进取,嘲笑别人的忙碌,自私自利,贪图享受。

河流:忙碌劳累,吃苦耐劳,勤奋努力,认真负责,忘我奉献,为他人造福。

4.教师小结:作者在1-6小节中写了大量池子的语言,不仅让我们直观地看见了一个喋喋不休,以享受清闲为荣的池子,还借助池子的视角,侧面描写出了河流辛劳、忙碌的状态和原因。

设计意图:

本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探究诗歌的1-6小结,由表及里地感知了池子的形象,了解了她的人生态度和观点,读出了河流忙忙碌碌的形象和她忙碌的原因。并抓住文中“行吟诗人”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具体描绘“忙碌”,为下一环节辨析观点、揭示寓意做好铺垫。

探究三:辨析不同观点,推究寓言哲理。

1.角色代入,读出对比。

(1)情感朗读课文第7、8小节。感受河流的自豪之情,再读河流的话,读出胸怀大志,奔流不息的感觉。

知识链接:长江的作用,学生简介搜集到的尼罗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等世界上著名河流的作用,结合理解“伟大的河流”。

(2)人物对比,深入体会。师:与此同时,池子在做什么呢?它正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睡觉呢!河流因辛勤付出而伟大,池子因贪图安逸而碌碌无为。

(3)指名两个同学分别朗读池子的话和河流的话,读出对比感,深入体会。

池子的语气:慢条斯理,阴阳怪气,声音有气无力,不乏得意与傲慢。

河流的语气:坦坦荡荡,坚定有力,声音洪亮高亢,语速稍快,激情飞扬。

2.评说观点,明确态度。

(1)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池子、河流的观点。

池子:为他人忙碌操劳是空的,自顾自清闲享受才好。

《中国的河流》教案

同课异构《中国的河流》 第一课时 授课人:李小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运用地图,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河流湖泊的划分和分布,记得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其位置 运用地图和资料,学会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掌握水文特征的分析方法 了解京杭大运河的概况,记得我国主要淡水湖泊和咸水湖的名称及位置 过程与方法: 结合湘江河实例,区别学习内流河、外流河 通过《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了解中国主要内流河、外流河的名称及其分布 结合中国气候特点,分析位于不同地区河流在不同气候条件下形成的水文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在生活的一言一行中贯彻环保理念,并尽可能地影响身边的人 教学重点: 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河流的分布特征 教学难点: 我国内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流程: (导入)以流经遵义城区的湘江河引入课题 了解湘江河的基本概况(学生利用学案中对湘江河流域概况介绍) 思考: 湘江河为我们带来了哪些资源? 电力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土地资源、、、、、 小结:湘江河是遵义人的母亲河 其实中国还有很多大河流,它们也像湘江河一样哺育着两岸的人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三节《中国的河流》(板书) 一、认识河流 展示全国水系图

1、学生利用书上P47图2-40,找遍布中国的河流(在此教会学生使用 正确方法,高效准确获取地图信息) 2、在PPT上自北向南、自东向西展示各条河流,学生说出河流名称(识 记河流位置及其名称) 3、观察河流分布特点---东部河流多、西部河流少(东西部河流长度、 水流去向比较) 引入外流河、内流河;外流区、内流区概念 最终流到海洋的河流我们称为------外流河 外流河所在的区域-----外流区; 不能流入海洋的河流呢-----内流河 内流河所在的区域-----内流区。 (过渡)不同地区河流特点不同。 湘江河与长江、黄河等大河比较,河面上就没有水上运输的利用,这和河流大小有关。了解每条河流特征有利于人们更好利用河流。 二、了解河流 了解河流,我们一般从河流的流量大小、水位变化、汛期长短、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几方面进行认识。 前面我们学习了中国的气候知识,我国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主要的气候特征。河流的以上特点和气候有着密切关联。 活动: 读图《中国的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析内、外流区和季风、非季风区两条分界线之间的联系。 季风区以外流区为主,非季风区以内流区为主。两者分界线近似。 (引入对中国干湿状况地图的学习) 观察内、外流区分界线与哪条降水量线大致相符。 400ml等降水量线。 即湿润半湿润地区多为外流区,干旱半干旱区多为内流区。 小结:我国气候深受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大量太平洋暖湿气流,主要位于季风区的外流区河流径流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身居内陆的内流区河流径流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充。 (学生完成学案第二题) 读地理书P47图2-41 中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 1、观察河流流量的大小,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2、观察水量的季节变化情况----呈现__大__小的特点(从水量大引入对 汛期定义的讲解) 3、根据四条河流汛期到来的早晚,给它们排排序 秦岭—淮河线以南地区河流主要流经湿润地区,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变

河流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

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 互作用 河流是流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在诸要素中,气候起主导作用。例如,降水的形式、总量、强度、过程及其空间分布,对河川径流的形成和变化有着直接的影响;而蒸发的强弱又制约着降水转变为径流量的多少。上述降水和蒸发又与气温、大气温度和风等因素有关。因此,这些因素实际上对河川径流起着间接的作用。通常.气温湿润地区大气降水多.河网密集,径流充沛;而气候干燥地区降水少,河网稀疏.蒸发强烈,径流贫乏。这说明气候状况严

格制约着河流的发育和地理分布。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此外.其他自然地理要素,诸如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湖泊、沼泽等下垫面状况也对河川径流施加影响,使大气降水产生再分配。反过来,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也有多方面的影响。河流是陆地水的全体.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水分循环中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外流河是实现海陆·之间水分循环的重要纽带。通过水分循环.全球水量达到平衡状态.使物质和能量得以交换.全球自然环境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河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世界古代文明.还是当今地区经济的发展多与河流有密切关系。因为它不仅提供人类所需要的淡水资源,而且还提供灌溉、航运、发电之利。当然。洪水泛滥也给人类带来生命财产的损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河流会影响周围环境,同时周围环境也会影响到河流的 河流会侵蚀岩石,增加周围空气湿度,影响空气

质量,灌溉作物,影响生物。 环境会影响水质,山体会影响河流走向。 河流作为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其他地理要素以及人类活动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 一、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河流与岩石图的相互作用 1.河流对岩石圈的作用 (1)河流侵蚀地貌 l 河流上游段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峡谷地貌,河流溯源侵蚀,加之岩层有软硬差别,常形成陡崖和瀑布景观。 l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使河面展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河流》教案 教学目标 1.阅读有关地图,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在我国主要湖泊。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并将水系图与气候图、地形图对照使用,培养学生依照地图分析理解河流水文特征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知识的横向、纵向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教学工具 实物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与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让学生看“中国主要河流的分布”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内流区和外流区 1.概念: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第二章 水系与流域

第二章水系与流域 第一节水系 水系是地表径流对地表土的漫长侵蚀以后,逐渐从面蚀到沟蚀、槽蚀以至发展到由若干条大小支流和干流所构成的河流系统。河流、水系与流域,是彼此相依、密切关联的一个整体。 一、干、支流及水系名称 同一水系中的河流有干、支流之分。一般而言,干流是指水系中最长或水量最大的那一条河流。但有些河流的干流,既不是最长,也非水量最大,而是根据历史习惯来决定的,例如我国的汉水和它的支流褒水(褒河)就是这种情况。在汉水与褒水的会合点以上,褒水的长度比汉水长得多,按长度论,汉水的干流应该是褒水而不是湑水。 流入干流的河流称为支流。而支流又有一级、二级、三级…之分。关于支流的分级,我国习惯沿用的方法是,把直接汇入干流的河流称一级支流,汇入一级支流的称二级支流,余类推(图2-1)。例如,长江流域水系中,汇入长江干流的汉江为一级支流,流入汉江的唐白河为二级支流,注入唐白河的白河为三级支流;黄河流域,渭河为黄河的一级支流,泾河入渭河为二级支流,马莲河入泾河为三级支流,等等。 图2-1 水系中的干、支流关系 水系的名称通常以干流的河名命名,如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珠江水系、钱塘江水系等。但有些干流的上游河段,则可能另有他名,如长江干流上游的名称为通天河、金沙江等,纳岷江以后才始称长江。此外,也有用地理区域或把同一地理区域内河性相近的几条河作为综合命名,如湖南省境内的湘、资、沅、澧四条河流共同注入洞庭湖,称为洞庭湖水系;江西省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均汇入鄱阳湖,称为鄱阳湖水系;海河、滦河、徒骇河及马颊河都各自入海,称为华北平原水系;等等。 二、水系的形态 受地质构造、地理条件以及气候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水系形态各异,水文情势各具特色。根据干支流的平面形态特征,习见水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树枝状水系 河流自上而下接纳较多的支流从两侧汇入,而各支流又有小支流汇入,平面上如同一棵干支分明的树。此类水系最为常见,例如长江支流嘉陵江,渭河支流泾河、北洛河,浙江省的瓯江水系(图2-2),等等。 2.平行状水系 这种水系的特点是,各支流近于平行地先后汇入干流。一般出现在均匀、和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案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考纲要求]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湖泊的分布。主要湖泊。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京杭运河概况。 [教材分析] 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教材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知识讲解]

中国的河流教案1

学习目标: 1、在地图说出黄河的源流概况,知道上、中、下游的分段及其自然 特征。 2、运用地图材料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危害。 3、了解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及如何综合治理和开发。 4、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利用和水利建设,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学习重点:黄河的概况及综合治理。[来源:中.考.资.源.网] 学习难点:读图分析黄河的“地上河”成因及黄河的治理措施。 学习方法:查找收集资料,读图分析,探讨比较,总结归纳。 教学过程:课前语: 一、课前知识准备: 1.人们一提起黄河,总是同时想到两层含义:一是黄河哺育了中华 儿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誉为“”;二是千百年来,黄河给中华民族带来过深重的,是世界公认的最难治理的河流。 2、搜集与黄河有关的诗词、歌曲并进行诵唱。 3、通过预习自学后,滔滔黄河给你留下哪些深刻的印象?

二、互动学习: 1、黄河概况: ◆简画并记住黄河的概况:(源头、流经的省区和地形区、注入海洋、上中下游的划分、主要支流、主要水利工程等) ◆比较黄河与长江的主要概况: 长江黄河发源地

注入海洋 干流流经的 省区 流域面积 干流长度 水文特征 2、黄河下游的“地上河”: ◆黄河下游河床有什么特 点: ◆黄河下游河床抬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区) b、(降水) c、(植被) ◆当黄河流入下游的平原,河水流速,大量泥沙沉积于河床,使河床不断抬高,形成“”。 ◆黄河下游决口泛滥成灾的原因: 3、黄河的综合治理: ①黄河上、中游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采取哪些措施? ②黄河下游的治理中,除人工筑堤外,有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③什么是黄河凌汛?它有哪些危害?有什么方法可以消除凌汛的危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中国的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区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八年级地理河流教学设计

《河流》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主要河流。 2.运用我国内外流河分布图,说出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 3.能从河流的径流量、水位变化、结冰期、含沙量等方面说出我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4.使学生了解长江、黄河水文特征、及其治理与开发。 重点、难点: 1.我国主要河流。 2.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3.掌握住长江、黄河的治理与开发。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书一、以外流河为主 教学回顾: 我国的地势特点是怎样的这种地势对河流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回答,老师总结) 引入新课: 问题1: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找出并比较长江、黄河和塔里木河。(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看谁写得最多,写得最快。) 问题2:在规定的时间内在图上找出你所知道的河流,并将名称写在练习本上。 问题3:把自己找出来的河流用不同的符号区分出来哪些是内流河,哪些是外流河(同时,找一名同学把黑板上写的河流也标记出来) 问题4: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对外流河进行细分: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 问题5:内流河主要分布在我国哪些地区外流河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问题6:为什么我国西部多外流河,东部多内流河(通过读图分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转折过渡:我们知道了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下面我们需要进一步来了解一下河流,

哪位同学能说说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一步来了解河流 展示:“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的年变化曲线”。 启发提问 (1)本图横、纵坐标各代表什么 (2)哪些河流是南方河流,哪些河流是北方河流 (3)比较南方河流和北方河流有什么不同 教师总结: 1、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2、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4、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我国以外流河为主。这与我国西高东低地势及所处的海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西北部距海远,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所以多内流河;东部距海近,气候湿润,降水多,所以多外流河。 5、河流的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流量、含沙量、水位、结冰期等。流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流体积,它反映河流水资源多少,通常以米3/秒为单位。水位指河流在某地某时段的水面高程,它是反映水体水量大小的最直观的重要标志。含沙量指单位体积水中所含泥沙的重量。结冰期指河流封冻的时间长短。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气候、地面状况等方面有密切的关系,气候条件不同,河流的水量、水位、结冰期也不同,地面植被不同、河流的含沙量也不同。由引可见,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板书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播放《长江之歌》,伴以奔腾的长江录相、长江流域景观展示,调动学生的激情,并导入新课。 展示思考问题: 1、长江为什么有“中国第一大河”之称学生阅读课文P45-46(长度、年径流量、流域面积。) 2、让学生看P45 “长江流域水系”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在此基础上,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

2015年高考真题整理分类 河流 流域 有答案

2015年高考各地真题整理分类河流流域 (2015·上海卷)罗讷河源自阿尔卑斯山脉,流经法国东南部,注入地中海。读图文资料,回到问题。(14分) 材料一:罗讷河流域具有较强的径流调节能力,如上世纪80年代,罗讷河上游出现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洪峰流经里昂以上河段后,干流流经量在短期内从3250m3/秒减少到2450m3/秒。 材料二:500多公里的罗讷河上曾有20多座水电站,为河流水能梯级开发的“世界之最”。然而,上世界80年代以来,法国开始拆除水坝和河堤,恢复河漫滩湿地。 34.说明洪峰在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得到有效削减的自然环境原因。 35.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一般在春季出现汛期,而河口地区夏末通常会出现枯水期,从河水补给的角度分析其主要原因。 36.解析法国拆除部分水电站的可能原因。 参考答案(本题14分): 34、罗讷河里昂以上河段沿岸附近分布有较大面积的沼泽与湖泊,可以起到积蓄径流、削减洪峰的作用。 35、罗讷河里昂以上径流补给部分依靠阿尔卑斯山的积雪融水,春季温度升高积雪融化,形成汛期。罗 讷河下游的河水补给主要来自大气降水,该地区多属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干旱少雨,径流获得的补给减少,形成枯水期。 36、随着人们对径流生态保护意义认识的逐步提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罗讷河整治进入以自然生态环 境的修复和保护为中心的时代。同时核电逐步成为法国的主要能源,具备了拆除部分水电站的条件。

(2015·新课标Ⅱ)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9~11题。 9. 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 2个月 B. 3个月 C. 4个月 D. 5个月 10. 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 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 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 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 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1. 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②绿化河堤③分段拦冰④拓宽河道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015·新课标Ⅱ)37. (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1)判断河套平原的地势特点,并简述理由。(6分) 特点:西高东低,南高北低(或西南高,东北低)。 理由:引水口在西南部,出水口在东北部;或灌渠多呈西南—东北走向)(3分)(答出其他合理理由也可得3分)。 (2)指出长期维持河套灌渠功能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简述原因。(6分) 问题:泥沙淤积。(2分) 原因:黄河含沙量大,引水入灌渠后流速变缓,泥沙易沉积。(4分) (3)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6分) 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湖。(3分)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吞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3分) (4)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6分) ①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改变种植结构,采取绿色生产;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河流》教案 湘教版

第三节xx的河流教学重点 1、主要河流和xx的水文特征。 2、xx的水文特征。 教学难点 xx的水文特征。 教学手段 录像机、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板书设计 第三节xx的河流和xx 一、xx和外流区 1、概念:xx、xx 2、xx、外流区 二、xx的水文特征 1、我国xx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xx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原因 三、xx的水文特征 1、我国xx水文的共同特征及成因 2、我国最大的xx——xx

四、京杭运河 1、起止点、xx 2、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水系 3、历史上和现在的作用: 五、xx概况 1、xx的分类 2、xx的分布xxxx 东部xxxx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通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我国人民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气候条件,一个地区的降水量发生变化,江河、湖泊的水量也会随其改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五章xx的河流和xx 〔启发提问〕说出你所知道的河流、湖泊的名称,并说出河流、湖泊的作用以及对人类的不利影响。 〔教师总结〕出示表1:中国河流、湖泊的数量。 我国是一个河流、湖泊众多的国家,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河流、湖泊的分布状况和利用状况,这一章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节――河流和湖泊。 〔板书〕第一节河流和xx 让学生看中国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查找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教师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出示投影片〕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 〔板书〕一、xx和外流区 1.概念:xx、xx 2.xx、外流区 〔转折过渡〕设问: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板书〕2.xx和外流区的划分及分布 让学生看我国的外流区和内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复合投影片。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教师总结〕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启发提问〕分析内流区和外流区水量的大小及原因? 〔教师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让学生看我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面积各占我国总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 〔教师总结〕出示表2:中国河川流域面积。 同学们想一想,回答问题:为什么我国西北部多内流河,东部多外流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第1课时教案中图版

第四节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使学生熟悉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及分布,知道内流区、外流区的划分,记住我国主要湖泊等。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在地图上查找主要河流和湖泊。 能力目标: 学会在中国河湖分布图上查找外流区、内流区及主要河湖;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我国众多的河流、湖泊,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不断加深对祖国热爱,并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地关系教育。 教学重点: 主要河流和湖泊的名称、位置。 教学难点:无 教学准备:景观图片、挂图等 教学过程: 展示多幅有关黄河、长江、漓江、松花江、青海湖等的景象图片,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展现的是我国的哪些河流和湖泊吗?除了这些河湖外,你还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举例说出我国的一些河流和湖泊。 讲授新课:

一、中国主要的河流和湖泊 1、主要的河流 读图:同学们讲的很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我国的河流和湖泊。请同学们看《中国的水系》图,查找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珠江、怒江、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 启发提问:这些大河各注入哪个大洋,河流流向与地势有什么关系?(大部分河流注入太平洋,只有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澜沧江、怒江等注入印度洋;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流,这主要是因为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读图:再在《中国的水系》图查找出塔里木河、弱水河。 启发提问:这两条河流最终流到哪里? (塔里木河没有注入大洋) 总结:我们把这些最终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最终未流人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外流河的流域称为外流区,内流河的流域称为内流区。 转折过渡:那内流区和外流区是如何划分的呢? 读图:在《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图上找出外流区和内流区 启发提问:如果把整个流域面积分三份的话,内外流区的面积大约各占几份?(外流区约占2/3,内流区约占1/3) 读图:让学生对照《中国的内流区和外流区》和《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启发提问: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我们讲过的哪些气候分界线位置相似? (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与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位置相似,大致经过大兴安岭南部、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总结:外流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水量大;内流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少,水量小。

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是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节中国的河流第一课时“外流区为主”。 本节课知识体系明显,主要由两部分,为此我采用了这样的知识框架。 我利用当前正在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进行导课,并利用两首诗提出两个问题,从而引出中国河流的学习。 壱、主要河流及水文特征: 1、主要河流: (大屏幕)你认识这些河流吗?说说它们的名字,并说出它们分别注入哪个大洋? 先找同学说出河流名字,再说注入的大洋。 教师板书: 师:这些河流无论注入哪个大洋,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

注入了海洋。像这种最终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板书。 自然界中,还有一些河流,它们不能注入海洋,有的在中途消失,有的注入内陆湖泊。这样的河流叫做内流河。板书。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 (大屏幕)出示塔里木河。 看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水量比较,外流河和内流河哪一个水量大呢?大家看课本,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径流量各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2、河流的水文特征: 学习河流,不仅要知道这些河流,还要知道他们的水文特征。 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呢? 教师逐个解析。 首先看外河流的水文特征(大屏幕) 外流河的河水主要来源是什么?河流汛期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外流河,其水文特征也有差异。 再看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大屏幕) 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哪里?河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河流汛期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 我国的内流河和外流河的汛期都在夏季,原因是否相同? 3、塔里木河: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自学“塔里木河”,完成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大屏幕) 二、内、外流区的划分:

好,了解了内流河与外流河。与内流河和外流河相对应的两个概念还 有内流区和外流区。 (大屏幕)那么,什么是外流区?什么是内流区? 看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分布图,内、外流区的分界线大体经过哪些山脉? 该界线与前面所学的哪一界线基本一致? 辨析:我国的东南部全部是外流区,西北部全部是内流区。对吗? 师讲:内流区中有外流区,外流区中也有内流区。 那么,我国以外流区为主还是以内流区为主? 看课本,内外流区的面积各是多少?它们各占全国的比例是多少?三、京杭运河: 无论是外流河还是内流河,都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河流,这类河流 我们叫做天然河。 还有一类河流不是自然界本身具有的,如: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他们都是人工开凿的。这类河流我们称之为人工河。板书。 我国也有一条人工河就是京杭运河,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大屏幕)同学们自学“京杭运河”,完成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 四、我国的湖泊: 我国除了有众多的河流外,还有许多湖泊。 请大家自学“我国的湖泊”,完成大屏幕上的三个问题。(大屏幕) 回答第一个问题后,老师问:自然界中为什么有咸水湖和淡水湖, 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呢?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河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河流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1、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系、水文特征; 2、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考纲要求】 1、河流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河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3、河流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课程分析】 河流是自然环境的产物,是形成区域特征,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它影响甚至制约着人类生产和生活。因此了解世界主要河流,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是高三地理复习不可缺少的环节。在中学地理教材中,关于河流的内容比较分散,主要在区域地理中有所涉及。因此本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对有关河流的问题进行较系统的探究,将世界主要河流的特征及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问题进行归纳,形成规律性知识,并对旧知识进行巩固。 【近年高考考查趋势】 高考命题多以我国或世界典型地区的水环境为依据,通过设计一些新颖的图表,考察不同地区,不同河流的水文状况及水资源特点。 【复习目标】 1、结合已学知识和运用相关图片,判断认识河流,使旧知得到复习巩固。 2、通过分析河流的特征及成因,认识河流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关系,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案例和典型例题的解析,认识河流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密切关系及对人类影响的利与弊,感知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地理环境的地区差异,进而认识到人类在开发利用河流时遵循“因河制宜”的思想,逐步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养成辩证地看问题的习惯。【设计理念】 本专题采用诱思探讨教学法,改变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通过案例探究诱导学生分析思考,然后自己去发现问题,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考虑的内容较繁多,因此建议学生采用"提出问题---研究探讨---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 【考点突破】 一、河流的形成及其分类: 1、形成: 雨水落到地面、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径流,径流汇入河槽形成河流. 2、分类:内流河(区)、外流河(区) 3、我国内外流河(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二、河流的补给与径流量的变化: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三合中学何林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我国外流河和外流区域,内流河和内流区域的分布和划分,主要河流的水文特征,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京杭运河。 能力目标:初步掌握我国主要河流的地理位置,主要水文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及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独立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通过认知我国主要河流和湖泊,感受祖国山河的秀美,培养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布 难点:理解内流河外流河,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布及水文特征。 教学方法 1、直观教学方法:读图,查找河流名称、源头、流经地区、长度、水量大小及其随季节的变化、 有无结冰期、含沙量以及注入的海洋。 2、讨论比较法:让学生认真阅读,共同参与,分组讨论。什么是外流河?什么是内流河?它们的 概念是什么?形成如此格局的原因是什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就是从黄河流域起源发展到今天。大地养育了众多的人口,而河流被称为大地的动脉,湖泊誉为大地上的明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板书:中国的河流和湖泊 (二)共探新知 1 活动一:读一读,说一说 读课文,说一说 ⑴什么是水系,什么是流域?

5、思考: 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我国结冰期最长的河流: 6、图片展示:我国河流风光 7、过渡: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湖泊是镶嵌在大地上的一颗颗明珠。找出中国的主要湖泊。 板书: 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也是咸水湖 我国主要淡水湖泊: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洪泽湖 巢湖 8、图片欣赏:湖泊风光 (三)课内拓展: 世界最长的人工河 读图:京杭运河 指出经过的省市,沟通的河流。 小结:促进了南北交通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 图片欣赏:京杭运河沿途风光 10、课堂总结:在中国大地,大江大河如丝绸般,如锦绣般,交织纵横,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如珍珠般镶嵌映衬。一条条大河奔涌东去,昼夜不舍,注入海洋,一条条细流在田园间,一路欢歌,悠悠流淌。中国大地是如此之美,我们要学好本领,有机会到祖国的大地上到处走一走,看一看。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大 夏季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 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外流区为主教案

xx的河流和xx外流区为主教案 一、教材简析 本部分教材是围绕着河湖的基础知识、我国例外类型河特点,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而展开的。 第一、关于河湖的基础知识,教材采取了以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及内流区与外流区界线图,突出了内流河和外流河这一基本概念、内外流域面积的差异及我国的河流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外流区等内容。 第二、教材提供了我国外流河水文特征深受季风气候影响来分析说明,引导学生总结得出我国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1)东部地区河流的汛期多出现在夏季;(2)以秦岭-淮河为界,北方的河流冬季出现结冰现象,枯水期时甚至出现断流。并结合初二学生的能力水平,教材配以关于塔里木盆地的阅读,来说明西北内陆河流的基本特点──因降水珍稀,河流水量不丰,蒸发与渗漏危机,出现了许多季节性河道。 第三、教材还穿插了京杭运河的活动题,目的是介绍它沟通五大水系、航运价值以及服务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强大功能。 第四、教材通过关于鄱阳湖的阅读和洞庭湖面积变化图,让学生对环境生态恶化要引起高度重视。 第五、重点和难点是:①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②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和内、外流区的划分。为使学生对这一问题有个逐步提高的过程,教材分为三步来完成。第一步,教材留意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共同点。第二步,教材留意讲述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别。第三步,教材留意讲述内流河的水文特征。教材安排了3道读图题,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洞庭湖的变迁安排了2道活动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件展示中国的水系图,让学生学会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并结合教材课文了解流域、水系、外流河及外流区,内流河及内流区的概念,记住我国主要的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名称及位置。 2、展示课件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划分界线图,让学生观察外流区、内流区的分布与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布相似。

初中地理《中国的河流(1)》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中国河流概况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掌握我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的划分和分布; 3、了解京杭运河的概况,记住我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和位置; 4、理解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法学习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原因; 2、通过广泛读图、识图和填图,掌握我国主要河湖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河湖与人类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的协调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自主先学和合作学习】(相信自己,永不言败!) 3、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和成因: (1)、分布地区: (2)不同地 区外流河的 1. 外流河与外流区、内流河与内流区 (1)读书46 页图,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称为河,这种河流所在的区域为(2)、主要特征:水源主要来自,多为河流。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它的水源来自山和山冰雪融化. 4. 京杭运河是世界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全长达1800千米,自北向南经过 区,最终没有流入海洋的河流为河,这种河流所在的区域为、两市和、、、4省,沟通、、 区。 (2)在图2—40 上找出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额尔齐斯河、黑龙江、塔里木河、珠江、哪些河流位于外流区,这些河流分别注入什么海洋,哪些河流位于内流区。合作学习: (1)、在图2-40 上找出中国外流区和内流区界线,看一看它与图2-25 中哪一条年降水量线最为接近。 (2)、中国河流外流区和内流区与中国气候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布有什么关系。2.外河流的水文特征 中国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气候的影响, (1)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 、、、、五大水系。 5. 湖泊 内流湖——在内流区,多为湖:最大咸水湖是;(1)分类 外流湖——在外流区多为湖:最大淡水湖是; 青藏高原湖泊区——世界最大的分布区(多为咸水湖)(2)、两大湖 泊分布区东部平原湖泊区——我国淡水湖最集中分布区。 (3)读P54 图2-51/2-52 回答:洞庭湖的面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对长江分洪、蓄洪有什么不利影响?

河流教学设计完整版

河流教学设计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河流》教学设计(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从地图上找出我国流入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的主要外流河,以及最终未注入海洋的主要河流。归纳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分布特征。 (2)从河流流量、水位、汛期、冰期、含沙量等方面描述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水文特征,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运用流域图和相关水文资料,描述长江、黄河的主要水文特征,能够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进一步理解河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分布以及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难点:读图归纳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说出长江、黄河不同河段突出的开发或问题。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外流河为主 课程引入: (教师)展示:河流航运、灌溉、旅游等图片,洪水泛滥图片,思考讨论:河流和湖泊能给我们生活提供哪些便利也给我们造成了哪些灾害 (学生)讨论回答:利──灌溉、航运、渔业、盐、旅游、水能;害……水灾 (教师)导语: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奔腾不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既可兴利,又可作害。我们研究河流,就是为了今后的生产活动中,兴利除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河流的概况。 读图感知 (教师)投影:《中国的河流湖泊分布图》和《中国河流数量表》,提出问题:看到我国河流湖泊分布图的第一印象和感受是什么 (教师) 读图查找

(教师)展示《中国水系图》,引导学生结合《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找出我国主要的河流。 (学生)结合课本图,找出主要河流:长江、黄河、松花江、黑龙江、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怒江。 读图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中国主要河流分布》图,提问: 1.我国所有河流都东流吗 2.有没有流入其他大洋的河流(提示:流入北冰洋和印度洋的河流),请说出该河流的名称及所注入的海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向哪里 (教师点拨)纠正学生指图缺点。着重指出:在图上指河流或观察河流,要顺着源头→下游方向指或观察。 (学生)读图回答: 1.不是,是大部分向东流入太平洋。 2.有,我国西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 3.塔里木河最终流入内陆湖泊或中途消失在沙漠中,我国西北地区的大多数河流也都如此。 明晰概念 (教师)我们来画一幅示意图,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一下什么叫内流河,什么叫外流河吗 (学生)我们把这些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外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作内流河。 (教师)对,描述的非常准确。 (教师)出示河流景观图,小结:我国河流以外流河为主,大多数外流河曲折东流,注入太平洋,少部分河流注入印度洋,注入北冰洋只有唯一的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析成因 (教师)地势对我国的河流流向有何影响 (学生)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部分河流向东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