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上游治疗
房颤指南解读-精选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吴高俊
房颤指南现状
2019年:ACC/AHA/ESC、中国 2019年:ACC/AHA/ESC、中国 最新:2019-8-29在ESC年会上,
2019年ESC房颤指南发布,201912-20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 心脏学会/美国心律学会( ACCF/AHA/HRS)在《循环》杂 志上发发表2019年美国房颤指南。
2020/5/27
指南更新
房颤的分类及症状评分 房颤的治疗策律 房颤的抗凝管理 房颤的节律及室率的控制 房颤的上游治疗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2020/5/27
房颤分类更新——首次诊断的房颤+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永久性房颤
新定义的房颤类别
2020/5/2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31, 2369–2429
2020/5/27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2019) 31, 2369–2429
指南更新
房颤的分类及症状评分 房颤的治疗策律 房颤的抗凝管理 房颤的节律及室率的控制 房颤的上游治疗 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
2020/5/27
心房颤动增加死亡率
AVID 注册表 1.20 (1.03 – 1.40)
SOLVD 研究
1.34 (1.12 – 1.62)
Framingham 男 1.50 (1.20 – 1.80)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动治疗(2010版)中文摘要PPT课件

在具有疑似症状的AF患者中,应考虑进行额外的心电图监测,以便确诊 心律失常。 在已有AF相关并发症的患者中,应考虑进行额外的心电图监测,以检测 “隐匿性”AF。 在接受心率控制的AF患者中,应考虑进行动态心电图监测,以评估心率 控制或心动过缓。 在接受心率控制的年轻的活动较多的AF患者中,应考虑进行运动试验以 评估心室率控制。
类别a
I I I I I I
水平b
B B B C B C
所有AF患者应进行彻底的体格检查,并考虑心脏和心律失常相关病史。
在症状严重,确认或疑似心脏病或伴有危险因素的患者中,建议进行超 声心动图检测。 在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患者中,应考虑进行额外的心电图监测以 便确诊心律失常。
9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对诊断和初诊治疗的建议-2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心房颤 动治疗(2010版)中文摘要
目录
1 2
初始诊断和治疗
抗血栓治疗
心率、心律控制
3
4
2
上游治疗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引言
AF
• 心房颤动(AF)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的患病 率为1%-2%。超过600万欧洲人患有这种心律失常,随着人口 的老龄化,估计在未来五十年,其患病率将至少增长2.5倍。
将AF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心律失常:
• 体表心电图表现为“绝对”不规则的R-R间期 • 在体表ECG上,没有明显的P波。在一些心电图导联中,
有比较明显的规则的心房电活动,最长出现在V1导联
• 心房周期(可见时),即两次心房激动之间的间期,通常
是变化的,且<200ms(>300次每分钟)。
对于疑似但未记录的AF的患者,可能需要加强心律监测。应细化 AF的分类。即使在有症状的AF患者中,无症状性(“隐匿”)AF发 作很常见。
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5

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持续时间超过7天的房颤。
长程持续性房颤(long-standing persistent AF):持续房颤超过12个 月的房颤。
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特指医生和患者共同决定放弃恢复或 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房颤类型。(反应医生和患者对于房颤的一种 治疗态度,而不是房颤自身的病理生理特征。可以随时变化)。
二维超声 TEE 经食道心脏超声 X线胸片 多排CT 心脏MRI
19
其他检查
动态心电图 心电事件记录仪 心脏电生理检查 运动实验 睡眠呼吸检测仪
20
房颤病因
系统性疾病 :甲亢、电解质紊乱等 有器质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高血压等,老
年人部分是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心动过速 期表现。 无器质性心脏病:情绪激动、手术等。发生在中 青年为特发性或孤立性房颤。
7:女性患者,年龄小于65岁,患孤立房颤(CHA2DS2-VASC评分=1,由于性别之故) ,卒中风险降低,无需可能治疗。(IIa类适应证 证据水平B)
8:当患者拒绝接受口服抗凝药物时,应当考虑抗血小板治疗,使用阿司匹林75-100mg
联合氯吡格雷75mg qd,或者阿司匹林75-325mg qd (此时疗效更差)。
心室率极不规则,通常在100~160次/分。洋的黄减慢心室率,儿茶 酚胺类药物、运动、发热、甲亢等均可缩短房室结不应期,使室率 加速。
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因室内差异性传导而变宽。
16
17
实验室检查
血清电解质 肝功能 肾功能 血常规 甲状腺功能 BNP、TNI、D-二聚体
18
影像学检查
AF及栓塞:AF持续48小时即可形成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 的血栓附着部位。
心房颤动的治疗

心房颤动的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成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颤分阵发性和持续性,绝大多数房颤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其中以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最常见,其次为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亦可见于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肌病、病毒性心肌炎等。
低温麻醉、胸腔和心脏手术后、急性感染及脑血管意外也可引起房颤;部分长时间阵发性或持久性房颤患者并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称为特发性房颤;房颤的的发生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多,房颤降低心输出量可达25%以上,故会加重基础心脏病,并可导致心动过速性心脏病,使心功能恶化。
房颤也是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之一,尤其在老年人,致残率和死亡率都相当高。
治疗原则为阵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应恢复窦性心律,对永久性房颤则应采用华法林加抗凝治疗。
(一)一般治疗主要是通过治疗纠正可能的病因和发作诱因。
(二)控制心室率适应于初发房颤或阵发急性房颤、维持窦律失败的持续或慢性房颤、无症状老年患者、无转复适应证者。
药物治疗可使用包括洋地黄类药物、钙通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目标是使静息时心室率60~80 次/min,运动时90~115次/min。
1.洋地黄类药物静脉推注毛花甙丙0.4mg;或用地高辛 0.125~0.25mg口服,每日1次。
注意预激综合征并发房颤时禁忌应用洋地黄类药物。
2.钙拮抗剂常用的为维拉帕米5mg,稀释后静脉注射;或用维拉帕米每日40~80mg,分次口服;或用地尔硫卓每日60~20mg,分次口服,但要注意此类药物的负性肌力作用。
房室传导阻滞及预激综合征患者禁用。
3.β受体阻滞剂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25~50mg,每日2次,口服;或用阿替洛尔12.5~25mg,每日2次,口服。
在有严重心动过缓和高度传导阻滞、失代偿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支气管哮喘时,禁用β受体阻滞剂。
注意有严重外周血管病和跛行者,β受体阻滞剂应慎用。
(三)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和窦性心律的维持房颤持续时间越长,越容易导致心房电重构而不易转复。
心房颤动紧急紧急处理 新 共42页PPT资料

温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 章耀
主要内容
• 一、心房颤动的概念 • 二、心房颤动和栓塞 • 三、心房颤动紧急抗栓处理 • 四、 2019AHA/ACC/HRS房颤指南的关键点
主要内容
• 一、心房颤动的概念 • 二、心房颤动和栓塞 • 三、心房颤动紧急抗栓处理 • 四、 2019AHA/ACC/HRS房颤指南的关键点
动脉栓塞
• 脑动脉 • 冠状动脉 • 肾动脉 • 腋\桡动脉 • 下肢动脉
心房颤动和脑栓塞
• 在所有年龄组中,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增加 4-5倍 ,未经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年发病 率平均为 4.5%。
• Framingham心脏研究显示,房颤卒中风险从 50~59岁的 1.5%上升至 80~89 岁的23.5%。
主要内容
• 一、心房颤动的概念 • 二、心房颤动和栓塞 • 三、心房颤动紧急抗栓处理 • 四、 2019AHA/ACC/HRS房颤指南的关键点
房颤分类
• 按发作特点和治疗的反应,将房颤分为四类: • 阵发性心房颤动:在7 d内能够自行终止的复发性
心房颤动(≥2次),以及持续时间≤48 h,经药物或 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者
Paroxysmal (usually ≤48 h)
Persistent (>7 days or requires CV)
Long-standing Persistent (>1 year)
Permanent (accepted)
新定义的房颤类别
房颤分类
• 首次发作者称为初发(首发)心房颤动,可以成 为前面四种类型之一。
近期出现的心房颤动 常规抗凝路径 食管超声策略
是
否
常规抗凝或食管超声
心房纤颤的最新药物治疗

线治疗[] 1。 胺碘酮是一种复杂的离子通道阻滞剂 , 广泛用
发 现 K N 5功能缺失与家族性房颤相关。因为 K N 5编 C A CA 码 Iu 的 2亚单位 ,这些结果表 明 I u 的下 降使 房颤 易 Kr Kr
于发 生 。实 际 上 , 近期 的试 验 研 究 表 明 阻滞 I u 对 “ 构 ” Kr 重
g n st a r d c ti [ p cfco r d mi n n i i o f Ku . K一 ho ;2 " s e m ea is 3 e t h t o u eara s e i r e o na ti h b t n o r I - r Na )“ p i p i I Ac I Up t a t rpe ”; )Deiaie f“ l”a — r h rv t so od n v
中国中医药咨讯
・
2 96 ・
2 1 年 2月上 第 3卷 第 4期 01
Fe r ay 0 Vo . N . b u r 2 1 1 1 3 o4
J u a fC i aTr d t n l i e e Me ii eI f r t n o r l h n a i o a n s d c n n oma i n o i Ch 0
,
t 4Fdu s i rv dsft p a al1 a p o' ; n ) a n t ntea ya da i rv gcn u t nw to t f c n i r g t a i o e a y h 瑚 c0 一 w hn mp e cl r f a d4 G p J c o rp i fe l u i h me t mpo i o d c o i u a e t g n i h i
道的上游治疗 ;) 3原有 的抗房颤药物安全性改进后 的新药 ; ) 4 在不影响钠通道 的情况下改善传导的 G连接治疗 。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

《心房颤动患者心脏康复中国专家共识》(2021)主要内容(全文)心房颤动(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具有高致死率和致残率。
目前AF治疗多限于药物治疗和消融手术,效果有限,AF危险因素控制和多学科综合管理逐渐受到人们重视。
AF患者心脏康复是实施AF多学科团队管理的重要方法与途径。
第一部分AF患者综合康复计划一、AF患者心脏康复目标和内容(一)康复目标合理地恢复并维持窦性心律,减少复发,促进心脏结构和功能恢复,控制心室率,预防卒中等血栓栓塞并发症,降低住院率及致残、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康复内容AF患者的康复分期分为:一期康复(院内康复),二期康复(院外早期康复或门诊康复)和三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或社区康复)。
康复内容包括进行AF相关评估;制定药物、运动、营养、戒烟限酒、心理与睡眠管理处方,帮助患者控制AF危险因素并改善生活方式;进行患者教育和随访。
1. 评估:综合评估是制定个体化心脏康复处方的前提。
2. AF评估要重视远程动态心电图的监测:远程动态心电图的监测可极大提高阵发性AF检出率,及时发现寂静性AF(SAF),又称为无症状性AF。
3. 对患者进行教育,鼓励自我管理,并对患者健康宣教效果进行反馈及评价并作持续改进。
4. 随访: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出院计划和随访方案。
二、AF患者心脏康复获益证据目前已开发了多套AF的综合管理系统。
一项在一家大型三级医疗中心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显示,平均随访22个月,与常规照护相比,AF综合管理使心血管住院和心血管死亡的复合终点均降低,且成本/效益比良好。
三、AF心脏康复管理团队的建设以心内科心脏康复医师为主导,紧密联系心律失常亚专科、介入心脏病学工作团队及心内科全体成员,联合心外科、神经内科、老年病科、内分泌科、急诊科、康复科、影像科、介入科、心电功能科、全科医生及护士、临床药师、运动治疗师、营养师、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和志愿者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AF管理团队,形成团队决策;同时,逐步建立AF 随访制度及医疗健康档案,重点构建基于可穿戴设备的AF电子医疗决策管理系统,如利用手机应用工具为AF健康管理人员和AF患者提供数字化决策工具,提高患者依从性等;鼓励有条件的医院设立AF专病门诊,成立AF人生俱乐部。
2012ESC心房颤动诊疗指南中文版

医 脉 通w w w .m e d l i v e .c n医 脉 通w w w .m e d l i v e .c n主要内容介绍诊断和初始治疗 抗血栓治疗急性期心率和节律控制 长期治疗 心率控制节律控制_抗心律失常药物节律控制一左心房导管消融 节律控制一外科消融… 上游治疗 心力衰竭 运动员 心脏瓣膜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 糖尿病 老年人 妊娠 外科术后AF 甲状腺功能亢进 WPW 综合征 肥厚型心肌病 肺部疾病医 脉 通w w w .m e d l i v e .c n心房颤动(AF)为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一般人群的患病率为1%~2%超过600万欧洲人患有这种心律失常,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估计其患病率在未来50年至少增长2.5倍。
AF 患者会出现频繁和严重的临床结局。
预防这些事件是AF 的主要治疗目标。
表1列出AF 患者的主要临床事件(预后)。
下列伴随疾病可能引起或促进AF 的进展。
在AF 患者中应对其进行记 录和充分治疗。
● 高血压● 症状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lI -JV 级)包括心动过速型心肌病 ● 瓣膜性心脏病● 心肌病包括原发性心电疾病● 房间隔缺损和其它先天性心脏缺损 ● 冠状动脉疾病● 明显的甲状腺功能失调和可能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失调 ● 肥胖症 ● 糖尿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睡眠呼吸暂停 ● 慢性肾脏疾病2.诊断和初始治疗需要记录到AF(ECG 或器械记录到的)以确诊。
将AF 定义为具有下列特征的心律失常: 1)体表心电图表现为“绝对”不规则的R-R 间期(因此有时AF 被认为是“心律绝对不齐”),即R-R 间期不遵循重复模式。
2)在体表ECG 上没有明显的P 波。
在一些心电图导联中,有比较明显的规则的心房电活动,常出现在V1导联。
3)心房周期(可见时),即两次心房激动之间的间期,通常是变化的,且< 200 ms(>300次每分钟[b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