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的原则及教材选用规定

教材建设的原则及教材选用规定
教材建设的原则及教材选用规定

安徽化工学教材管理暂行规定

为了适应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提高我校的教材质量和管理水平,现就我校教材建设的原则,教材编写、出版、评优、教材的选用、发放等项工作做如下具体规定。

一、教材建设原则:

1、教材建设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

2、认真执行国家教育部暨省厅制定有关规定。

3、无论是选用教材还是自编教材都要坚持质量第一。要坚持思想性、科学性、适应性、启发性的原则,注重鲜明的特色和创新精神。

4、通用教育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要优先选用曾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包括获教材奖、教学成果奖、科技进步奖等)和新出版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教材,不提倡自编。

5、新办专业所设课程的教材,本校尚无条件编写的,亦应先采用较成熟的统编教材。。

二、教材选用

1、统编教材的选订每年以秋季为主,春季为辅,由任课教师提出,教研室主任同意,报教务科主管科长审核,经分管校长批准后,由教材室统一办理。如任课教师不在,由教研室主任代选。已选订的教材不得随意更换,如因特殊情况必须更换的,须提前通知教务科,紧急情况由教务科酌情处理。教材预定尽可能的在新华书店发行的教材征订目录中选择,如确需征订目录以外的教材,教研室应将教材名称、编者、版别等项内容在教材定购申请单上填写明细,以便办理。

2、鼓励教师选用外文版教材和应用CAI教材。

3、配套用教学参考书籍,由任课教师根据实际需要。填写《教材订购申请单》,由教研主任签字,报教务科审核同意后才能选用订购。非正常渠道发行的教材,教材室有权拒绝订购。

4、任何部门及个人不得擅自向学生销售教材、资料、习题等,若有上述情况发生,除对当事人通报批评外,要追究部门领导责任。

三、自编教材编审管理办法

1、自编教材要认真贯彻教育部教材建设工作的精神,编写有自己学科优势、有特色的教材。

2、提倡集体编写,实行主编负责制。尤其是由数人任课的教材,应有3人左右参加。主编必须由有较高学术水平、从事该门课程教学活动、参加过教材编写工作的教师担任。主编必须承担四分之一以上的编写任务。

3、凡因本校教学需要自编的教材(含讲义、参考资料、实验指导书等)均需提前半年以上由教研室集体讨论提出,填写年度计划申报表,教务科审核,报请校长批准后列入自编教材计划。若遇教学计划调整不再开课的教材,计划即行取消。

4、经批准列入编写计划的教材,由主编详细填写《教材编写登记表》交教务科存档。编写过程中若参编人员、教材名称、使用时间等有变更,须提前半年报教务科核准,擅自更改者不予承认,并由擅改者负责后果。

5、自编教材必须有主审人审稿,主审人由教学经验丰富、学术水平较高、熟悉专业情况、治学态度严谨、具有高级职称、未参加该书编写的教师或专家担任。在审稿过程中,主审人应提出书面审阅意见并认真填写《审稿意见书》。《审稿意见书》由教务科保存。

6、有争议的书稿和送上级部门评优的教材由教务科指定专家复审。复审费由学校支付。

7、编写教材须遵守国家有关政策法令,若发生违法行为,责任由编写人自负。

8、出版教材在定价时应考虑学生承受能力。

9、自编内用教材(含实验指导书)稿酬补贴按每千字5元核算。参考资料、习题集不付稿酬、特殊情况酌情处理。在原稿基础上修订的教材,按修改部分字数核算稿酬补贴,原稿重印的不付稿酬。稿酬补贴及其它酬劳,于次年1月一次发放。自编内用教材由编者校稿,不发劳酬。

四、自编教材评优与奖励:

为鼓励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编写高质量教材,学校3至5年开展一次优秀教材评选活动。

1、参评范围与条件:凡由我校教师主编的列入学校自编教材计划且使用2届以上的公开出版的教材均可参加校级优秀教材评选。

2、评审办法:由教研室评议推荐,主编申报并填写《优秀教材申报表》报教务科,由教务科指定专家评议,最后由校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根据评议情况进行评审,经无记名投票方式评出一、二、三等校级优秀教材奖(按得票多少排定名次)。

3、对评出的优秀教材给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一定数额的奖金。

6、在评出的校级优秀教材的基础上,由学校推荐参加部省级优秀教材评选。凡获得部省级优秀教材荣誉的教材,学校另行奖励。

五、教材供应:

1、学生教材供应

(1)学校各类学生使用的教材、讲义一律收费,凡出版社的教材按定价供应,讲义按成本收费。采用预收教材费、按期发放的方法。每学期教材

费收缴方法按上学期末教材费交费通知要求,于新学期开学时在校财务科统一办理。

(2)学生计划用书,均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或学习委员组织同学凭缴费收据和学生领书通知单在教材室统一领取,各班级同学领用教材时,由负责同学填写《学生领用教材出库单》。

(3)学生教材费每学期应进行核算,学生毕业时统一结清,多退少补。

(4)学生教材丢失需重新购买教材时,教材室如有库存按定价出售,学生在校财务科交费后,凭交费单在教材室领取教材。

(5)已发出的教材、讲义,非破损、缺页等原因,一律不得退换。

2、教师、教辅人员教材供应

(1)任课教师每一教学周期配发给与学生相同版本的课程教材及教学参考书1套,教师领用时填写《教材出库单》。

(2)实验指导教师每一实验课周期可领用与本人担任的实验课程教材及实验指导书1套,教师领用时填写《教材出库单》。

(3)确因工作需要领用其他教材、书籍,由个人书面提出申请,由教务科长批准并签字后领用。

(4)个人需要教材,如有库存,按定价缴现金购买

(5)外单位和个人许购买教材,参照学生教材供应办法第4条办理。

安徽化工学校

2002.09.09

高校教材选用对策研究论文

高校教材选用对策研究论文 摘要:教材选用是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工作,目前高校教材选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本文对高校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教材选用问题对策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师施教、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也是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选用合适的教材,按教材进行生动的教学,是完成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要求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各种教材层出不穷的今天,如何满足学科自身教学需要,科学、合理地选用教材,已成为各高校的教学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材选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出版混乱,给合理选用教材增加了难度 某些出版部门为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一些基础课程、热门课程的教材成了竞相出版的对象,同一门课的教材竟多达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而一些冷门专业、新兴学科和选修课教材却普遍缺乏,这样就造成教材重复出版与教材缺乏并存的现象。教材重复出版造成的不仅是资源的浪费、教材内容的低水平重复,也给选用优质教材带来了难度,而有些课程连基本的教材都没有,选用更是无从谈起。 (二)片面追求自编率,难以保证教材质量 很多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封闭现象,片面追求自编率,为了增加评选优秀教材的数额或为了提高学校知名度,在已有高质量教材的情况下仍然自编教材,希望从数量上体现自身教材建设的成绩。在教材选用时,搞所谓的自成体系,不论自编教材的质量如何,只要有自编教材几乎不选用其他教材。这些做法难以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还会影响高质量教材的推广和使用。 (三)选用信息不够顺畅,教师对教材的选用范围不广 教师对教材的选定,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按照有关教材征订目录选择,由于仅能了解一些基本情况,缺乏实物的理性认识,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另一种是根据已有或阅后的教材实物来征订,虽有总体性认识,但也存在一定的

校本教材编写管理办法

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 。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现学生听得懂、就业用得上,职业能力有提高”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规范学校的校本教材开发工作、不断提升我校校本教材开发的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校本教材的开发应以全面的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培养和造就适应企业一线需要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开发校本教材上,要充分考虑我校专业方向(服务工程单位、面向一线)的特点,根据学校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的要求,结合行业职业资格标准和学校现有的教学设施和设备进行编写。 二、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教材编审委员会,对全校的校本教材进行规划和批准编印工作,具体组织机构如下: 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 副主任:教务科长、教育技术中心主任 委员:教务科副科长及教研室主任 三、开发原则

立足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以职业技能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1、需求性原则编写培训应首先做好需求调研,根据调研的情况,合理设置培训课程,精选培训内容,使培训更加贴近课改现实,贴近教学实际,贴近岗位需求,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模块化原则培训宜采用模块化设置,模块中的内容不必求全求大,应求精求实,形成菜单式的培训课程。 3、开放性原则培训编写是个动态过程,所设置的课程、培训内容需要根据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调整更新,适时反应行业发展、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新形势,体现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新要求。 四、校本教材编写的要求 1、学生听得懂。教材编写要充分适应学生的学习基础,要让多学生能听得懂,学得会。针对生源差异和不同专业培养目标的不同,精选基本教学内容,理论内容减少推理,论证,增加实例分析,突出理论应用,教材在内容丰富充实的基础上,以深入浅出,表述精练,突出重点,举例翔实而不繁杂,通俗易懂,便于教学,篇幅适当(理论教学每学时为3000字左右)为目标。增强可读性和趣味性。 2、就业用得上。注重实践性,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材深度取决于素质提高和就业施工现场

十六〈〈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 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根据市教育局《关于下发<常州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规划>的通知》[常教师(2001)字第17号文]精神,为加强对全市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管理,推进全市校本培训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一、组织管理机构 校本培训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为满足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和发展,由学校组织的以学校为基本单位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形式。 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统筹全市中小学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的总体规划、宏观管理。常州市教师培训中心负责对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常州市教育教研室负责校本培训中校本教研部分)的业务指导及有关管理工作。 辖市区教师培训机构,按分级管理原则,负责对中小学开展校本培训的业务指导。开展校本培训的中小学可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也可依托现有的职能部门指定专人负责校本培训。校长是开展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二、开展校本培训的基本要求 1、学校领导重视教师继续教育,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2、有师资培训的目标和规划。 3、有健全的教师培训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 4、能开发本校教师培训需求的师资资源和实质性的培训内容。 5、学校有相应的硬件设施。 三、开展校本培训实行申报审批制度 1、申报时间:凡开展校本培训的学校均须提出计划书报批,每年9月为下一学年度校本培训学校申报时间(2003年的申请报批时间为11月份)。 2、申报程序:由学校填写校本培训计划报告(附件一),一式三份,市直属中小学报常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市教育局人事处)、辖市、区中小学报所在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审批。 (1)市直属中小学的校本培训申请报告由市教师培训中心和市教育教研室按各自分工审查,市教育局批准。 (2)辖市、区中小学的校本培训计划书,由辖市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或培训机构审查,辖市、区教育局批准。 3、申报校本培训需提交的材料:校本培训计划书(附件一)、学年度培训计划;课程表。校本培训计划书要分析本校开展校本培训的条件,明确培训的目标,确定培训的重点,提出组织管理的措施等;学年度培训计划包括培训范围和对象、培训目的和要求、培训内容和形式、培训时间和管理,培训考查和考核以及落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与管理暂行规定 教研组是学校教学工作基层组织,是教学指挥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基本组织单位,学科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附设的教研组织,是落实校本研究“同伴互助”的主要组织,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学研究活动搞得如何,与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工作质量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和改进教研组和备课组的建设与管理,是落实校本教研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研组 (一)教研组的构建要求 规模较大的中小学,一般应分学科设置教研组,规模较小的中小学,特别是农村学校,可以跨学校设立片联校教研组或相近学科的联合教研组,教研组每两三周开展一次活动,活动时间要安排进课程表,活动地点由学校统一规划,并粘贴标志牌。 (二)教研组的基本职能 1.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学科特点,制定本学科落实学校教学计划的细则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2.组织本学科教师实施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发的《教学常规》和学校制定的实施细则,经常检查教师的执行情况; 3.了解和分析教情与学情,定期分析教学质量,搞好教学质量的管理; 4.组织本组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掌握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基本操作技能; 5.举办新课标、新教材的“校本培训”活动,特别要强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培训和提高; 6.抓好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推广先进经验; 7.组织落实本学科的课外活动计划及辅导讲座,组织好学科竞赛等活动;

8.做好本学科的教学参考资料、教学经验总结等教学资料的收集、管理工作; 9.根据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出并且丞待解决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确立自己的研究课题,有条件的教研组可承担国家、省、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 (三)教研组的主要活动内容 1.传达、讨论和落实上级教研部门及学校领导布置的有关工作; 2.研究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3.组织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4.讨论新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 5.邀请专家指导,开展专业引领; 6.集体备课、听课、议课、评课等。 (四)教研组活动的记录 每次的教研组活动都要用笔记本作好记录,记录的主要内容有: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教师名单、主持人、记录人,活动的主要内容等,活动内容记录提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教研组活动要着重体现学习性、会务性、事务性、活动性等特色。教研组计划、总结及教研组组织机构均要求写进教研组活动记录本,使教研组活动记录成为学校一部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简史。 二、集体备课组 (一)集体备课组的构建要求 集体备课组原则上分学科、年级设立,同一学科同一年级教师数少于3人的可以跨年级或跨学校成立片联校备课组,人数特别少的学科(兼课较多的)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立综合组。集体备课有条件的可按每个教学单元进行一次,也可结合实际,选择几个单元或几个典型课例进行有代表性地备课。集体备课时间要安排进课程表,场地统计规划,并粘贴标志牌。

高校教材管理系统

高校教材管理系统 一(设计背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步伐越来越快,高校新教材不涌现,老教材改版修订的周期越来越短,加上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持续多年的扩招,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数量迅速增加,各校专业设置也因适应市场需要而呈现多样性和多变性,因而对教材的需求量和使用也相应地大幅度增加,使得高校教材管理工作面临学科杂、教材品种多、数量大、新老教材难以衔接、库存积压快速增加、工作人员和管理部门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为获取有效的信息所花费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在教材选用计划的制定、订购、进货、入库、发放、收费、统计、信息收集和反馈等一系列的管理进程中,其周期过长使得教材的选用和淘汰等明显滞后于知识、技术的发展和教材本身版本的更新。这种状况不但与现实高校教材管理的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并且也与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因此,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目前都想拥有一套方便高效的计算机化的管理信息系,加强各部门之间信息的流通,通过正确的统计分析,使教材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最终实现教材管理的全面自动化。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专业和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教材管理变成了一项相当繁重的工作。伴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普及,开发出一套科学化的高校教材管理系统尤为迫切,教材管理系统的开发可以提高高校教材管理效率,为教材管理人员创造一个更人性化、规范化、多功能的管理平台。 二(研究意义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材管理方法、手段以及工作效率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无法很好地完成教学管理工作。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材管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 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刚要》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 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课 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 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 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的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课程开发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 就是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课程.

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面向课程”, 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试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 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 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凸显个性”, 强化课程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 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动态发展”, 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本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 程将被淘汰.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学校在第二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学校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由学校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学校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作出适当修改. 3、教师做好所开设课程的学生成绩考核工作,在校本课程结束后把学生考核登记册、学生成绩册交到学校归档. 4、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应自编讲义,写出教案(课件).

校本培训实施细则

裕民县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细则(试行)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规范校本培训工作,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塔城地区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细则。 一、组织管理 校本培训是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有效开展继续教育的基本途径,为强化校本培训的组织管理,特成立裕民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王永群(教育局副局长) 副组长:尹太平(教育局教研室主任) 倪崇家(教育局双语办主任) 成员:全县各中小学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教研室,办公室主任由尹太平同志担任,具体负责裕民县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是校本培训第一责任人,各中小学要建立以校长为组长,包括分管副校长、教研室主任、教研组长、名优教师共同参与的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规划,明确学年、学期培训具体目标、任务。 二、健全制度 进一步建立健全校本教研规章制度。重点建立考勤制度、教师自学制度、信息交流制度、教研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培训档案管理制度等,从教师学习、培训、教研活动、成果展示等方面规范校本教研行为。要实行目标责任制,业务领导要根据各自的业务专长分工到教研组(备课组),教研组(备课组)长、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要承担相应的教师指导责任。学校要把校本教研

活动情况纳入教师量化考评,把教师的活动成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并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使校本培训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培训的效果,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培训内容 校本研修的内容应主要集中于教师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和教学改革的各种能力,包括新课程、教师教学基本功、师德、班主任培训和有关教育理论的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拓展、教学实践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专业研究能力的培养等等。 四、培训形式 学校要处理好集中培训与教师自主学习、专题培训与系统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学习等关系。要优化培训资源,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可采取专题学习、个人自学、案例分析、交流研讨、考察观摩、课题研究、学术讲座、技能竞赛、上公开课、合作探究等,使培训呈现理论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集体培训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同伴互助与自我反思相结合等多样化特征,倡导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 五、制定规划 各学校要按照《塔城地区第五管理周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管理办法(试行)》,结合工作实际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规划,明确学年、学期培训的具体目标、任务,并制订详细的校本培训学年,并将规划和计划及时上报县教研室备案。 1.学校每学期都要提前制订学校校本培训计划并落实到月行事历上(见附件1)。 2.学校要规定备课组或教研组制订学期工作计划,落实学校校本培训工作。 3.培训内容要根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推进校本培训工作的通知》有关

校本课程管理制度及评价表

第一章校本课程管理总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加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为了切实有效地履行课程管理的责权,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学校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的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根据《纲要》的精神,特制定《同济初级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的含义 (一)校本课程是学校依据教育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情况,按照以人为本及素质教育的现代教育理念而自行开发的课程。 “校本”的含义:其来自英语“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包含三方面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二)校本课程是通过学校的领导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根据学校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充分挖掘学校及其周边环境的教育资源,以学校自身力量为主来进行的课程。 二、校本课程开设的目的 (一)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执行国家的课程文件,确保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的严肃性。 (二)结合学校的实际,协调学校各类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提高学校课程的适应性。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独立或合作开发的特色的课程。 (三)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及课程资源状况,组织教师广泛地利用本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合理地组织教师,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提供适当的培训,给予教师参与开发课程的机会。 (四)确保学生享有必要的课程管理的权利,创造机会使得学生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与程度内参与课程决策与教学活动。 (五)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实施各得其所的教育。 三、校本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 (一)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使用。全面开展课程教材改革的实验,使素质教育的思想真正落实到教育的实践中,使二期课改理念的实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二)传承文化,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结合中国的历史文化,贯穿古今中外,将校本课程与学科紧密结合。 四、校本课程建设管理的主要任务

校本课程管理措施教学内容

响水中心校乡村学校少年宫校本课程管理措施 公主岭市响水镇中心小学校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开发目标 1、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3、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生活,有个性、适应社会。 三、开发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主体性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多给学生创造想象空间。 2、自愿性原则:尊重学生的意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3、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4、开放性原则:体现目标的多元性,内容的广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5、实效性原则:以师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开发课程,保证课程的实效。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内容及责任人

通过教师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课题及内容,申报学校领导小组审定,学校再根据申报内容,进行归类统计,明确责任人。校本教材应为资料包形式,以活动形式为主,力争编写为知识册。教师应从以下五个渠道挖掘教材资源, 1、自编教材; 2、选编教材; 3、选用优秀教材; 4、拓宽现有教材; 5、挖掘社区资源。 五、校本课程的开发步骤 (一)建立领导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 (二)前期论证 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开发的课程纲拿到学生及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意愿。 (三)培训师资 1、校本课程理论。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研究。培训方式:讲座、研讨。 2、教师专业知识培训。学校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培训。 (四)撰写课程纲要。课程纲要阐明以下几方面内容: 1、课程目标:(全面、恰当、清晰地阐述课程涉及的目标与学习水平) 2、课程内容或活动安排 3、课程实施:(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场地、设备、班组规模等) 4、课程评价:(主要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

《四川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试行)》

附件: 四川大学教材建设管理办法 试行稿 为实现我校发展目标和规模,培养高质量人才,提高教学质量,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实际需要,编写出质量更高、更具特色、适应性强的教材,落实学校重点教材建设规划,加强对重点资助教材编写、出版及全校教材的选用的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已正式列入国家、省(部、委)教材规划项目,且由我校教师担任主编的教材;我校教师任副主编,并且批准立项文件上正式列入由我校校名的国家级、省(部、委)级重点规划的参编教材;经学校审定批准的校级重点资助教材;经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等。 二、组织领导于工作机构 1、由校长直接领导下的教材建设委员会和教务处 负责研究、规划和指导全校的教材建设工作。 各教学部门的学科学术评议小组,在部门负责 任领导下,指导部门的教材建设工作。 2、出来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设在教务处 三、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1、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根据课程设 置于教学改革的需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学校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制订教材建设规划,既有较为长期(五年)的规划,又要有短期(二 至三年)的具体计划。 2、教材建设规划的制订,既要全面考虑,又要确 定重点。要将教学改革力度较大、有创新精神、有特色风格的教材,以及教学急需,尚无正式 出版的教材选题优先列入规划。 3、教材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全日制本科生教学使 用的文字教材(包括实践课、习题课、实验指 导书等配套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以及电子类教 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4、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学校教材工作规程》的精 神,教材建设应本着以下七项原则: (1)要把教材建设的重点放在师资力量比较强,教学和科研水平比较高的教学部门。 (2)要把重点发展本校具有优势和特色的学科专业。 (3)要把重点放在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各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国家、省、校级 重点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及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组织教师进行开发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构成普通高中学校新课程的有机整体。它的开发主体是教师,可以是由同一学校或不同学校教师组成的开发小组。教师也可以与校外专家合作,但不能由专家编教材,而是由教师教教材。 1.校本课程的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原则: 1.协调性原则。与国家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保持一致,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2.灵活性原则。内容灵活多样,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实际性原则。富有地方特色,服务学生的成长和地方的建设与发展。 4.时代性原则。关注科技、文化态势及社会时政热点,引导学生紧贴生活。 〔2〕校本课程开发的步骤 1.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指南》。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 2.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进行乡情、校情研究分析,主要涉及评估学生的需要,分析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掌握可利用的教育资源。 3.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制定课程建设总体方案,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实施的程序与评价的方式的制定、班级规模等。 4.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对教师申报的学校课程项目进行审议,包括课程目标是否与学校的总体目标一致,课程内容的难易度是否合理,课程内容是否与国家、地方课程内容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评估课程与学生、学校及社区的发展需要的影响,教师是否胜任。 5. 审议通过后,学校课程委员会将其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 6.理论反思,不断完善。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应对课程实施全过程做好记录,特别要注意问题的生成,反思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对课程内容及活动方式做进一步的修订,使课程逐步完善。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

小学校本培训管理制度教师是教育思想、方向、方法最集中的体现,他不仅决定教育质量而且制约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所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就明确指出“振兴民族教育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计。”因此,为培养造就一支品德高尚、教育观念新颖、业务精湛的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同时参加校本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全体教师必须按规定完成相应的培训任务。特制订以下培训制度:一、培训目标 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和自身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 2、不断更新全校教师的教育观念,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3、进一步发展教师的个性特长,使之具有鲜明的教育、教学个性,并创造出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提高教师课改的研究、探索能力,提高全体教师的科研水平。 4 5、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指导教师学会学习,促进教师自主学习、自主成长和提高。二、培训组织 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和成员组成,主要有以下职责: 1、制定本校教师培训计划、建立评估考核措施、建立参培教师业务档案。 2、定期检查指导培训教师的学习和教学、帮助教

师解决学习与教学中的疑惑困难。、每学期期末总结教师校本培训情况,评估考核。3 4、经费和时间保证。积极投入资金,为顺利开展校本培训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开展培训时,领导要大力支持各个负责人组织的活学校不得以任何理由阻碍教师参加各式培训。确保教师培训时间,动,同时也规定教师职责: 1、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培训活动。不得无故缺席和迟到、早退,活动考勤纳入教师培训考核中。 2、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做到读书有笔记,学习有体会,教研有案例或课例,研究有论文,课题有成果。 3、新理念要与教学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探索新课程理念,并把新课程理念从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整理自己的业务档案。 4 三、培训内容 1、师德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造就一支品德高尚的教师队伍。、有关课程改革的教育教学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培训。 2 、探索、研究如何构建“学为中心”的小学课堂。 3 4、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的培训,要求教师普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四、培训形式 学校校本培训的方式灵活多样,切实可行,采取主要以下形式:以会代培、以研代培、以课代培、以学代培等,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可以与校本教研相结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要求,但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总体情况 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职能主要是组织教材建设、教材研究、教材选用与教材评价、教材征订计划制定、自印教材管理、教材供应、协助教材费用的结算、教材样书库管理等。 教材管理一贯坚持服务理念,为师生员工做好服务。2011年、2012年经过多次修改,制定了文件《湖南农业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湘农大[2012]68号)文件,教材管理严格按制度执行,按程序办事。 每年春秋两次集中征订教材,教材选用坚持审批制度,由开课单位组织教师选择合适教材,通过系、院把关,最后形成教材选用计划,交由供应公司采购,开学前把教材发放到学生手中,使学生上课有教材。教材费结算由学校计财处按招标折扣与中标单位结算学生领取的教材费用。为了掌握、统计每学期学生使用教材的情况,通过复印每学期使用的教材重要版面,整理、统计教材的相关数据,建立使用教材“样书库”,方便对教材使用的评价与数据分析。 教材建设以编写“高质量、高级别、高档次”教材为导向,明确教材建设思路,将编写教材纳入教师职称晋升、年度目标考核的指标。每年划拔教材专项基金,资助教师编写教材与出版。对于获得的优秀教材给予一定的奖励。“十二五”期间主编教材81本,其中主编部级规划教材22本,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获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16本。 为实现教材供应的透明化与市场化,积极探索学校与供应商合作建设大学书店的教材供应新模式,努力推动学校教材供应模式的创新。2007年10月,学校与教材供应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使学校教材供应由传统的学校教材建设与管理科供应模式转变为由大学书店市场化供应模式。双方合作采取由学校提供场地,供应公司投资,在校园内建立大学书店,学校委托大学书店独家供应、发放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全部教材,结算学生教材费用。通过双方合作,推动了教材供应服务体制的转

万载县第二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小学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一、经费使用原则 1、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是在学校年度预算中安排的专项费用,用于支持学校校本课程建设与改革,归口教科处管理。 2、校本课程建设经费优先支持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进行重要改革的项目,特别是支持校本课程及系列课程建设项目。 3、校本课程建设经费重点支持受益面广,对提高教学质量起重大作用的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 4、适度支持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的课程,面向全校长期开设的素质教育课程,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办学水平评估、检查的相关课程。 二、支出范围 校本课程建设经费支付范围一般包括以下费用: 1、图书资料费、印刷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2、纸张、软盘等部分耗材购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3、调研旅差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4、小型教具、模型、挂图、课程软件购置与开发等费用; 5、项目验收、鉴定评审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10%); 6、论文版面费(不高于建设经费的20%); 7、校本课程建设人员经费按课程建设经费总数的10%划拨至教科处掌握使用。 三、管理职责 1、教科处负责经费的计划、分配和管理,统筹制定年度建设项目及经费分配计划,对批准立项的建设项目组织检查、验收,对全校课程建设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年度检查。 2、教科处负责组织本单位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的规划、申请及下拨到本单位的课程建设经费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协调、组织本单位建设项目的验收准备工作。 3、各类校本课程建设项目负责人依据专款的使用原则与使用范围,提出项目建设方案,在课程建设项目批准立项后,按照相关要求提出课程建设规划和分年度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计划,组织课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好项目及专款完成情况的总结及验收准备工作。 四、经费使用与管理办法 1、经学校审定后的校本课程建设经费由学校教科处管理和审批。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审核制度 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重视校本课程开发,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发挥教师特长、办出学校特色。为了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促进我校校本课程的研究、开发和管理,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进一步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管理原则 1、以学生发展为本,学校课程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与经验,一切从学生的健康发展出发; 2、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不同价值作用,体现学校办学特色; 3、校本课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地采用合作、参与、探究和体验等有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4、在鼓励教师及有关人员创造性地开发课程的同时,要明确各自职责,加强教学和教材的规范管理; 5、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注意发挥家长和社会力量的作用; 三、课程开发 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确立“针对校本,面向课程,凸显个性,动态发展”的目标。 “针对校本”,就要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针对缺陷,发挥优势,挖掘资

源,组织人员,在学校中开发校本课程。 “面向课程”,就要认真做好涉及校本课程开发的环境分析、课程目标设置、课程组织、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五个部分工作,加强三个环节的研究,即确定开设的科目;形成校本课程的指向;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的计划。“凸显个性”,就要在课程开发时,把张扬学生个性,体现老师个性和强化课程个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动态发展”,就是说校本课程是动态发展的,好的课程不断完善,新的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课程将被淘汰。 2、教师提出课程开发构想与意向,并以教研组为单位在学期第三周向教导处递交课程纲要。课程纲要包括:课程目标、内容简介、课程进度计划、课程评价方案、选报(人数)要求等。 四、课程实施 1、经学校审核同意开设的校本课程,由教务室在第四周将拟开设课程目录会同年级组向全体学生公布。 2、教研组长负责安排校本课程教学任务。拟开设的校本课程原则上由申请该课程的教师本人承担,特殊情况也可由教研组统筹安排。 3、教师在接到校本课程开设任务通知后,应认真做好上课准备。待学生选课结束后,由教务室正式下发开课通知。原则上每门课程应有10人以上学生选课才准予开课,特殊情况则由教导处与开课教师商定。 五、教师管理 1、接到教务室开课通知的教师应按要求到指定教室(地点)上课,做好学生出勤登记。 2、教师按照课程教学进度计划组织教学,在教学中应认真听取学生意见,

XX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XX大学教材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高等学校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是深入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教师学术水平、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及教学改革成果的表现形式。为规范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提高教材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此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教材建设与管理包括各级规划教材、统编教材、自编教材(讲义)的立项建设与管理以及教材选用、征订、发放、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教材建设应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政策,结合我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方法改革的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章组织领导 第四条学校“教材建设与指导委员会”负责指导全校教材建设与管理工作;制定有关教材建设的政策、措施并督促落实;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出版教材计划,评审优秀教材(或讲义)。 第五条教材建设具体工作由教务处负责,包括制定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教材建设立项、评奖,编制、统计教材建设各类报表,开展教材研究和评价工作,筹集并管理教材建设基金项目等。 第六条各教学单位负责教材的选用,教务处负责教材的审

定和质量评价,资产处负责教材的订购、保管与发放等工作。 第三章指导原则 第七条以课程建设与改革为抓手,以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为突破口,以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与改革为重点,加大应用型课程教材建设力度,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第八条基本思路:①公共基础课教材建设要注重实践,推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改革;②专业基础课教材建设要整合教学内容,减少重复性、交叉性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与模块;③专业课教材建设要加大实践(实验)课程比重,注重于生产实际相结合;④实践课教材建设要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和模式,完善实践保障条件。 第四章自编教材(讲义)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自编教材(讲义)立项的基本原则 凡我校教师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需要编写并由学校组织印刷、出版与发行的教材、实验(实习)指导书、课程讲义、习题集、教学指导书、教学参考书等通称为自编教材(讲义)。自编教材(讲义)的立项基本原则是: 1.必要性。专业培养方案需要但目前没有规划、统编、推荐教材或虽有此类教材但不适合专业层次定位的要求。重点支持国家、省部、学校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终期成果拟出教材;新建专业或优势和特色学科专业的基础课、专业课教材。 2.可行性。本专业或教师本人有足够的水平或力量承担编写

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制度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管理制度 一、校本课程开发管理制度 1、要结合学校实际。学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是校本教材开发的基础,校本教材的开发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课程改革相结合,要注意开发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教材。 2、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开发要紧紧围绕培养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来进行。公共课程教材要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程教材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选择实用性强的知识和技术,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 3、在开发前要进行前期调研工作,调查学校师生的课程开发趋向,调查主要采用问卷、采访等方式进行。 4、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由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拟订校本课程总体开发方案。 5、教师编写校本课程文本应该向学校课程管理委员会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并制定校本课程纲要,再进行课程文本的编写。 6、成立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对校本课程文本进行审议。讨论确定该门类校本课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及时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方法进行探究,对课程内容,教学时间和方法等进行调整。 7、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应该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质,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结合的基础上产生,分工到人,责任到位。力求课程实施顺利进行,确保校本课程的质量与数量。

二、校本课程备课管理制度 1、每学期第二周进行学校校本课教学例会,由担任校本课教学任务的教师制定学期教学计划,并上交教导处。 2、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完成编写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小结等。 (1)活动设计中要确立活动目标,突出学习方法的指导,制定活动方式,突出学生活动。 (2)课堂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发展动手动脑及合作能力。 (3)担任校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每月集中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三、校本课课堂教学管理制度 1、教导处负责学校校本课堂教学管理和评价工作。 2、教学中要积极动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有效利用学校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 3、教师应认真执行课程计划,严格按照课表上课。 4、教师在校本课堂教学中要进行多元化的校本课程评价。 5、成立校本课教研组,确定教研组长,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6、每学期定期开展校本教研组活动,交流讨论校本课经验。 7、如课堂教学需在校外进行,教师必须事先上报学校并负责学生活动中的安全。 8、将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学法交流活动,展示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四、校本课程的评价制度 1、任校本课的教师要认真做好校本课评价工作,对学生参与校本课的

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制度模版

**大学教材选用管理办法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强对教材选用工作的管理,保证选用教材的质量,特制定本办法。一、选用教材的基本原则 选用教材必须以质量为标准。鼓励优先选用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含艺术教育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教材、**大学教材建设立项教材;鼓励使用优秀的外国原版教材;提倡选用近三年出版的新教材或修订版教材(特别是理工类、财经政法类各专业)。 二、对所选用教材的基本要求 1、思想观点正确,无政治性和政策性错误; 2、符合教学计划、课程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3、符合**大学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注重素质教育,有利于各种能力 的培养; 4、能科学系统地表达本学科的理论和概念,并反映本学科国内外科 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的先进成果,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5、符合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富有启发性,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便于自学。 三、教材选用程序 1、每学期课程排定后,任课教师在对现有教材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

出拟选用教材,教研室进行初审,各院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副主任)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复审; 2、每学期开学一个月内,各院系负责将所选用教材情况汇总,填写 《**大学教材选用情况统计表》,由各院系主管教学副院长(副主任)签字、盖公章后,报教材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选用教材的检查、评估 学校将加强对选用教材的全面质量管理,建立教材质量信息反馈制度,大力开展教材评估工作。具体工作由教材建设委员会、教务部负责。 附件:《**大学教材选用情况统计表》 教材建设委员会 20xx年6月15日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校本课程考核办法 一、校本课程的开发 1、前期调研,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教师的特长和社区教育资源情况,主要采用问卷等方式进行。 2、在前期调研基础上,由教师向学校提交新的校本课程门类申报方案。 3、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举行论证会,讨论确定是否开设该门类校本课程。 4、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撰写“课程纲要”并报学校校本课程管理委员会审核。 5、校本课程各门类任课教师必须具备与该课程相关的专业素养,在自主推荐与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每学年的第一周进行“校本课程介绍会”,然后发放“校本课程宣传资料”,让学生明确本学年所上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 2、学校教科室、教导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任课教师,安排上课的时间、地点。 3、开学后第二周校本课程教师正式上课。教师上课、备课的具体要求参照“觅渡桥小学教学常规制度”执行。 4、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在开学后第一周要把校本课程预案和教材内容整理好,上交教科室。同时,课程组长要召集研究人员开展小组研讨,共同制订一学期的课程实施计划及评价方式方法,第二周交教科室。 5、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好学生开展活动并进行安全教育。 6、教师如有特殊情况要求代课的,首先组内协调,在小组内无法解决的情况下,必须提前两天向教科室有关负责人提出申请,批准后由学校协调安排,不能私自请人代课、调课。 7、每位参与校本课程研究的教师一学期至少必须听两节校本课程课,并作好听课、评课记录。 8、各校本课程门类组长要组织好小组成员认真完成“校本课程研究手册”及学校布置的有关校本课程的各项任务。 9、学校每学年组织开展一次有一定规模的校本课程公开活动,每位校本课程老师在一学年中至少上一节校本课程研讨课。 三、校本课程的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