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11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11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11月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填在下列表格中)(40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1、下列属于老子的思想是: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2、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A 、老子B、孟子C、孔子D、墨子

3、现在世界上存在霸权主义,仔细想想一下,如果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有人来到现代,谁会第一个指责霸权主义:

A 、墨子B、老子C、庄子D、韩非

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始点:

A、临洮---咸阳

B、临洮---辽东

C、陇西—辽东

D、临洮—嘉峪关

5、“罚无道,诛暴秦”,秦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最后率兵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 、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6、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奖励军功

C、增加田赋

D、鼓励商业发展

7、如果你是汉代的商人,那么你用于交易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铜钱

B、半两钱

C、五铢钱

D、刀币钱

8、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

A、皇帝专权

B、外戚专权

C、宦官专权

D、外戚、宦官专权

9、公元184年东汉爆发了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使东汉王朝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A、张角

B、张宝

C、张梁

D、刘备

10、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在地方实行:

A、县制

B、郡县制

C、郡国

D、太尉

11、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年来,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国,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A、洛阳

B、咸阳

C、长安

D、北京

12、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法家和墨家

C、道家和兵家

D、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13、日本有蔡伦宫,法国有蔡伦博物馆,蔡伦受到如此尊敬,是因为:

A、发明了印刷术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明了火药

D、制成了罗盘

14、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我们可以参照“医圣”的医学著作:

A、《伤寒杂病论》

B、《离骚》

C、《九章算术》

D、《春秋》

15、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作者“功业追尼父,千秋太史公,”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

A、《史记》

B、《周礼》

C、《左转》

D、《论语》

二、回答下列问题

请你猜猜我是谁

1、我是祖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我是---------------。

2、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是---------。

请你教我种庄稼

3、假如你是一位河姆渡人,我要向你学习种植------------的技术。

4、假如你是一位半坡人,我要向你学习种植------------的技术。

请你帮我找家

图1 图2

5、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

6、我是半坡原始居民,我的家是--------------。

7、造成图1和图2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生产工具B生成方式C人文环境D自然环境

8、秦统一全国后,规定在全国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秦始皇下令全国通用的文字是什么?这些措施颁布有什么作用?

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丝绸之路的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西汉的疆域图

西汉的疆域

(1)仔细阅读材料一,你能否将图中所标序号代表的丝绸之路经过地区的名称写出来(2)对材料二中斜线覆盖区域,,西汉政府采取了怎样的措施?这一措施有何意义?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两幅图,你认为丝绸之路对西汉疆域的形成产生有什么意义?

一、选择(30分)BCABC ACDAB BDBAA

二、(10分)1、元谋人2、禹3、水稻4、粟5、图1

6、图2

7、D

8、统一使用货币是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通用的文是小篆

作用:促进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同时也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

民族团结。(言之有理即可)

三、(10分)(1)①长安②河西走廊③新疆④西亚⑤欧洲

(2)措施: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意义: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3)影响:正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西域各国与汉朝的联系,汉朝与西域交往从此日益频繁,西域各国也纷纷归附汉朝,西汉的疆域扩大

到西域一带。(言之有理即可)

高二11月月考英语试题

高二11月月考英语试题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回答第1至5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1.What’s the time? A.About 4:30. B.About 5:00. C.About 5:30. 2.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probably doing? A.They are doing some shopping. B.They are watching a TV program. C.They are attending a concert. 3.When are they talking? A.In the morning. B.In the afternoon. C.In the evening. 4.What does the man want to drink? A.Tea. B.Coffee. C.Cold water. 5.How old is the man’s grandma? A.She’s 92. B.She’s 90. C.She’s 70.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What’s the time limit of Doris’ passport? A.Three years. B.Four years. C.Five years. 7.What’s the purpose of Doris’ going to the UK? A.To have a holiday. B.To get further education. C.To do business.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What will the man probably do? A.He will watch TV. B.He will fill in a form. C.He will wash his shirt. 9.Who will come to take the clothes and shoes? A.The woman speaker. B.The manager. C.The maid. 听第8段材料,回答第10—12题。 10.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conversation? A.The speakers will attend a job interview. B.The speakers have just graduated.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3月)

七年级历史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 (1分×32) 1、下列各项中,说明了隋唐开通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巩固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游览江都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北部的边防 2、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皇帝昏庸无能 B、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C、外戚、宦官专权 D、全国灾荒严重 3、唐太宗统治时期,形成“贞观之治”的最根本原因是() A、唐太宗身经隋末社会大动荡,目睹隋朝的迅速崩溃,受到极大的震撼 B、唐太宗虚心纳谏,知人善任,惟才是举。 C、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D、减少百姓的劳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4、“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指谁的统治( ) A、唐高祖 B、唐太宗 C、唐高宗 D、武则天 5、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很多治理国家的名臣,其中被称为“房谋杜断” 的是( ) ①李斯②房玄龄③杜甫④杜如晦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6、下列与唐太宗无关的内容是( ) A、认识到皇帝要勤干正事 B、废除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 C、重视文化教育 D、善于纳谏,重视用人 7、唐玄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史称(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8、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 ) 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唐朝由强盛转衰落的标志是( ) A、玄武门之变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 10、唐朝商兴繁荣文化的大都市有() ①长安②开封③洛阳④南京⑤扬州⑥成都 A、①②③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⑥ D、①⑤⑥ 11、有“茶神”之称的是() A、陆羽 B、陆游 C、唐太宗 D、武则天 12、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是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隋文帝时 D、隋炀帝时 13、在科举考试中首创殿试和武举的皇帝是()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14、科举制度的最终被废除是在() A、清朝中期 B、清朝末期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之时 15、唐朝初年,下列名称还未出现的是()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靺鞨 16、维吾尔族的祖先是() A、突厥 B、回纥 C、靺鞨 D、吐蕃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唐玄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活动() A、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册封回讫首领为“怀仁可汗” C、加封粟末靺鞨族首领为渤海海郡王 D、册封统一南诏的首领为云南王 18、上书唐朝皇帝,吐蕃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的人是() A、颉利可汗 B、骨力裴罗 C、尺带珠丹 D、松赞干布 19、隋唐时期,中日交往著名的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戒旺 20、居唐朝进口之首的是哪一国家的物产() A、天竺 B、日本 C、新罗 D、波斯 21、赵州桥是我国杰出的建筑之一,这样伟大的建筑是与中国哪一项水利工程 同一时期修筑的() A、隋朝修建的贯穿中国南北的大运河 B、秦朝为解放向南方动输军粮而修建的灵渠 C、战国时期修建的蜀中水利枢纽都江堰 D、战国时期关中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2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23、在唐朝的名医中,被后世奉为“药王”的是() A、华佗 B、张仲景 C、巢元方 D、孙思邈 24、李白写出赞美祖国山河壮丽的大量诗篇,其代表作有 ①《秦中吟》②《潼关吏》③《早发白帝城》④《蜀道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④ 25、下列哪位诗人作品中深刻地反映“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A、李白 B、杜甫 C、韩愈 D、白居易 26、《步辇图》的作者是() A、杜甫 B、阎立本 C、韩愈 D、颜真卿 27、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A、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B、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C、有大量的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28、后人用“颜筋柳骨”来称赞我国古代两位著名的书法家,他们是() A、颜真卿王羲之 B、苏轼柳公权 C、颜真卿柳公权 D、董其昌柳公权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1 金银山学校2019年第一次月考 七年级(上)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2.能够制造色彩鲜丽的鱼纹彩陶盆的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民 3.七年级1903班的同学们在表演情景剧“北京人的一天”,其中错误的是( ) A .他们使用打制石器 B .他们采集野果子充饥 C .他们使用骨针来缝制衣服 D .他们用火来烧烤食物 4.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你知道下面的文物与遗址的搭配中错误的一项是 ( ) 5.“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等等”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6.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黄河流域陕西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人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最高的是( )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8.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人的原始农耕生活。你不能体验到的是( )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_____________

A.吃上用陶器盛着煮熟的猪肉 B.穿着麻布缝制的衣服 C.用石刀收割农作物水稻 D.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中 9.考察历史遗址是我们学习历史最直观的方法,下面是我国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遗址,依据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山顶洞人遗址②元谋人遗址纪念碑③北京人遗址④河姆渡人遗址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②④ 10.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 A.大禹和炎帝陵 B.黄帝和炎帝陵 C.秦始皇陵 D.孙中山陵 11.在我国,文字的渊源可追溯到远古时代。相传文字的创造者是() A.仓颉 B.嫘祖 C.炎帝 D.隶首 12.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 ) A.继承 B.夺权 C.禅让 D.毛遂自荐 13.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 ) 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4.《荀子》载:西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与立“七十一国”相关的制度是(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15.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16.你认为下列哪种制度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由“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 A.禅让制 B.王位世袭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7.我们中国人常常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炎帝和黄帝( ) A.他们创造了人类 B.曾经联合打败了蚩尤 C.他们之间曾经进行战争 D.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2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1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山丹一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11月月考试卷 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测试范围:人教必修3第1—6单元。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个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谈到春秋时期的某学派时用以下言语归纳:“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据此推知,这一学派 A. 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 B. 核心理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C. 主张“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D. 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跳出纷争归于自然的哲学”“守愚为智的人生哲学”可知,这是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C符合题意;提倡破旧立新追求实现社会的进步是法家思想,A与材料不符;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消极无为,积极退让,主张社会退回到小国寡民状态,与多样化矛盾,B错误;据所学可知,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与高扬道德自觉并关注人伦亲情不符,D错误。【点睛】老子思想的核心是“无为”、“道”。老庄崇尚自然,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 2.“灾异示警”是中国古代神学政治理论的核心主张,更是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的精神支柱,由于其与“君权神授”同为中国古代天命哲学的构成基础而广为统治阶级所接受,代代相传而深入人心。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 B. “灾异示警”有效制约了君主集权 C. 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 D. 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 【答案】D 【解析】

【详解】“灾异示警”“君权神授”被广大统治者所接受,说明这些思想有助于巩固统治,即统治者借宗教思想稳定政治秩序,D符合题意;材料只是强调其有利于巩固统治而被统治者接受,没有体现君主专制催生了“君权神授”思想,A不符合题意;“灾异示警”对统治者的行为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其本质还是有利于加强专制,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言谏制度源于原始宗教迷信思想,C不符合题意。 3.下表先秦秦汉思想家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据此可知 A. 思想家都有维护君主专制愿望 B. 儒道两派的思想主张基本一致 C. 古人已经注意到环境污染问题 D. 天人合一思想的大致形成过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老子强调万事都要遵循法则,不能违背;庄子认为人是天地自然的一部分;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间存在一种神秘的联系,天主宰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动天。三者都突出了人对自然的顺应与和谐。故答案为D项。道家的思想在西汉时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新儒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代表两者思想主张基本一致,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古人在当时是否已经注意到具体的环境污染问题,排除C项;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发展以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为起点,老子和庄子生活的时代还没有产生,排除A项。 4.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对策》中建议设置太学,“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达到“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的效果。这反映出其建议的目的在于通过太学教育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学年高二英语11月月考试题

四川省广元川师大万达中学2020学年高二英语11月月考试题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座位号、班级用 0.5mm 黑色签 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2.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的非选择题必须都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将本试 卷的答题卡交回. 第一卷(共 115 分) 第一部分:听力理解(共两节,满分 30 分)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5 分,满分 7.5 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 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 10 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 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at color does the man prefer? A. Blue. B. Yellow. C. Pink. 2.What will the weather be like next month? A. Cool. B. Cold. C. Hot. 3.What sport did the woman learn to play today? A. Soccer. B. Volleyball. C. Swimming. 4.When did John arrive at the classroom this morning? A. At 7:45. B. At 8:00. C. At 8:15. 5.What are the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Friends. B. Family members. C. School life.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 5 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 B.

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初一历史第一次月考试题 (满分100分)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从开学到现在,已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你一定有很多收获吧。拿起手中的笔,仔细读题,认真填写,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愿你放松心情,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现于北京周口店 B、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C、过着群居生活 D、同现代人模样完全相同 2、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火的使用 B、脑的进化 C、直立行走 D、劳动 3、下列属于长江流域原始聚落居民的是() A 、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4、上古时代,人们住在野外的山洞里。后来最早学会建造房屋,开始过定居生活的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聚落和半坡聚落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长江流域气候湿润,草木茂盛,虫兽较多,据此判断这里的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是() A、半地穴式房屋 B 、高楼大厦 C 、干栏式房屋 D、窑洞式房屋 6、半坡聚落的人们学会()①种植粟②种植水稻③饲养家畜④制作彩陶 A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 、②③④ 7、决定原始农耕时代形成农作物种植“南稻北粟”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条件 B、生产工具 C 、生活习惯 D、劳动技术 8、海外华人常常自豪地称自己为“炎黄子孙”,是因为() A、华人是黄皮肤的人 B、中华民族的主体部分是由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C、炎帝战胜了蚩尤 D、他们是从中国移居海外的 9、被世人称为神农氏,是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的是() A、蚩尤 B、黄帝 C、炎帝 D、尧 10、关于我国先民早期创业的历史,有许多神话和传说。下面所列举的人物中,共同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①黄帝②炎帝③蚩尤④尧⑤舜⑥禹 A 、①③ B、③④ C 、⑤⑥ D 、①②

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文1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文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为第1页至第6页,共30小题,第Ⅱ卷为第7页至第8页,共2大题。请将第Ⅱ卷答案答在答题纸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后将答题纸上交。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与“大一统”局面出现之间的关系是 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C.为政治上的统一赋予神权色彩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 “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某一学派的思想与主张。下列各项中符合该学派观点的是 A.“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B.“今小为非,则知而非之;大为非,攻国,则不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而不义之辩乎?” C.“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D.“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3. 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4.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这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5.有学者评价中国古代史说:“强迫性的等级制度是建立在主动性、情感性的亲情关系之上的”。能用来支撑该观点的是①西周实行宗法制②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③董仲舒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④李贽提出“各从所好,各聘所长”的观点 A. ①④ B. ②③ C.②④ D.①③ 6. 体现春秋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B.强本节用,人给家足 C.不辨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D.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7.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汉武帝“更喜欢儒家的是‘三纲五伦说’”;朱熹在后世影响最大的著作是《家礼》,并且在他及其他理学家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由此可见,南宋与西汉相比在“三纲五常”方面的最大区别在于A. 由服务于统治者到服务于民众 B. 用理来论证其合理性 C. 注重民族性格的培养 D. 儒家伦理道德普及化、通俗化 8. 陶渊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去在任仅八十余日的彭泽县令;李白傲睨权贵,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声,他一生狂放不羁,隐逸行乐。二人的人生价值和处世准则明显受到 A.孔孟之道的影响B.老庄哲学的影响 C.韩非思想的影响D.墨家学说的影响 9. 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①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②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及答案定稿

高二文科 6月份月考历史2018.6.3 考试内容:必修一1--17课,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2.春秋时期“公室”与“私室”之间的斗争激烈·不少国家私家势力逐渐上升,公族势衰。鲁国出现了“公室卑,三桓强”的局面,而晋国和齐国的公族势力先后退出历史舞台,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反映出 A.国家间的兼并重组十分频繁B.王权尚未完全确立 C.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发生矛盾D.私有制逐渐建立 3.春秋晚期晋国大夫赵襄子一日之内拔擢中牟两位出身耕稼的读书人为大夫,并“予以田宅”。于是“中牟之民弃田圃而随文学者邑之半”。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官学兴盛人才辈出 B.贵族政治受到冲击C.土地兼并井田瓦解 D.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4.在西周时代,“姓”和“氏”是两个概念, “姓”表明血统,“氏”则为“姓”的分支。贵族男子的“字”全称有三个汉字:第一字表长幼行辈(伯、仲、叔、季等),第二字任意,末一字为“父”字。这说明姓氏名字制度在当时最主要的作用是 A.强化宗族认同 B.继承华夏传统 C.突显族地位 D.维护尊卑关系 5.史学家许倬云根据对春秋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516人和战国时期在政治上活动的713人所做的统计研究,发现后一个时期出身微贱的人的百分比两倍于前一个时期:春秋时期为26%,战国时期为55%。比例增加说明 A.更多儒家思想家得到重用 B.宗法分封制逐渐走向解体 C.世卿世禄制度被彻底打破 D.战国时普遍推行军功爵制 6.刘邦因宠爱戚夫人而打算废太子,大臣叔孙通说:“秦以不早定扶苏,胡亥诈立,自使灭祀,此陛下亲见也。……陛下必欲废嫡而立少,臣愿先伏诛,以颈血污地。”这表明 A.皇帝权威遭到臣下严重挑战 B.秦朝灭亡在于不遵循宗法制 C.嫡长子继承制利于统治稳定 D.各派围绕太子展开利益争夺 7.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曾下诏:“自今以后,……务尽实核,选择英俊贤行廉洁平端于县邑,务授试以职,有非其人,临计过署,不变习官事,书疏不端正,不如诏书,有司奏罪名,并正举者。”此诏书意在 A.规范官员选拔考核制度 B.向地方征召有才德之人 C.通过考试选拔被推荐人 D.鼓励检举揭发买官卖官 8.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敕谏议大夫论事,自今后不须令宰相先知。”乾元二年(759年)又规定“两省谏官十日一上封事。”这些规定体现了 A.谏官主要职能是监督宰相 B.谏官谏议权不断增强 C.谏官隶属尚书、门下两省 D.谏官地位相当于宰相 9. 唐前期的政治人物多为北方人,北宋时政治人物多出生于江西、福建、苏南等地。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官僚集团重视本地域人才 B.南北方士人志向差异 C.科举制改变人才地域分布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10.《汉仪注》记载:大祠日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 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

高二11月月考英语试题

高二11月月考(英语) I、听力测试:(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第一节 1. Who might Jane be? A. The woman's mother. B. The man's wife. C. The man's mother. 2. Where does the man want to go? A. The seaside. B. A bus stop. C. A post office 3. What does the woman mean? A. The man should quit (退出) Mr. Smith's lessons. B. The man can't graduate. C. The man has to take Mr. Smith's lessons. 4. What will the woman do? A. Lend the man something. B. Type something for the man. C. Take a chance to guess. 5.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woman? A. She didn't listen to the man. B. She regretted having listened to the man. C. She will choose more courses this term. 第二节 听第6 段材料, 回答第6 、7 题。 6. Why can't the woman have the party on the twenty-ninth? A. She will attend a meeting. B. She will travel to another city. C. She will see her doctor. 7. How long will the party run? A. Four hours. B. Three hours. C. Two hours. 听第7 段材料, 回答第8 至10 题。 8. Why can't the woman use both her hands well? A. Her mother didn't allow her to use left hand. B. She was born right-handed. C. She wanted to be the same as other people. 9. What does the man think of being left-handed? A. It is sometimes inconvenient. B. It doesn't matter to him. C. It is better than being right-handed. 10. What do we know about the man? A. He often lends his car to others. B. He drives with his left hand. C. He is not Chinese 听第8 段材料, 回答第11 至13 题。 11. What does the woman want the man to do first? A. Dry some dishes(盘子)B . Wash some plates(盘子).C. Clean the stove(炉). 12. Where will the man look for another towel? A. On the shelf. B. In the drawer. C. In the cabinet. 13. What does the man suggest the woman do with the old towel? A. Clean her bike. B. Clean her car. C. Clean the garage. 听第9 段材料, 回答第14 至15 题。 14. What is the man doing here? A. Taking a business trip. B. Visiting his girlfriend. C. Having a holiday alone. 15. Where will he return the car? A. In San Francisco. B. Right here. C. In another office. II、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标号涂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考古学者在洛阳平原发现的二里头遗址相当于我国的哪个王朝() 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 2 . 一个朝代的兴亡与国君的治理有很重要的关系。下列人物中与其他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A.禹B.汤C.周武王D.商纣王 3 . 下图漫画反映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与其实施者对应正确的是 A.“分封制”——周武王B.“郡县制”——秦始皇 C.休养生息——汉高祖D.“推恩令”——汉武帝 4 . 《史记》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春秋时期 ①王室衰微②诸侯争霸③国家分裂割据④秦国通过兼并战争完成统一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 5 .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quǎn)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用耒耜翻地 B.用牛来耕地 C.用石刀砍伐 D.用青铜农具耕地 6 . 以下历史文物,能够佐证战国时期手工业技术发达的是 A.B. C.D. 7 . 下列原始居民中,最早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 8 . 距今70万—20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的地方丛林茂密,野兽经常出没,所以北京人() A.必须凭借单个人的力量顽强地生存 B.必须成千上万人生活在一起,过着集体的生活 C.建造了房屋,种植了庄稼,饲养了动物,努力改善生活条件 D.常常几十个人生活在一起,共同劳动并分享劳动成果,过着群居生活 9 . 下图是位于浙江绍兴东南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千百年来人们崇敬大禹精神,缅怀其功德,祭祀经久不断。大禹陵现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列历史故事与大禹有关的是 A.诛杀蚩尤 B.三过家门而不入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含解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项题 1.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 A. 构建平等社会 B. 强化中央集权 C. 规范社会秩序 D. 缓和诸侯纷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C项正确;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A项错误;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点睛】“先秦儒家”是解题的关键。 2. 围绕着人与神、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问题的思考,公元前6~5世纪,东西方社会几乎同时诞生了一批伟大的思想先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孔子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具有人文精神 B. 老子注重探讨宇宙本源的问题,用以指导人生 C. 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 苏格拉底着重讨论的是人与神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也就是强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老子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道”,用以指导人生;普罗塔哥拉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而不是研究人与神的关系。故本题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老子的思想;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的思想、苏格拉底的思想 3.隋唐时期在思想文化上继承了魏晋的特点,又出现了新的趋向。隋唐思想“新的趋向”主要是指 A. 儒、佛、道始终受统治者的推崇 B. 道教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C. 儒学不断吸收佛、道的合理成分 D. 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统治者的推崇,魏晋时期,由于 社会动荡,统治者用佛教和道教思想维护统治,故“始终”的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道教在我国未取得独尊地位,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魏晋以来,儒学遭遇危机,因此儒学不断吸收佛、道德合力成分,到宋明时期发展为理学,故C项正确;佛教的地位超过了儒、道不符合历史史实,故D项错误。 4. “孔子所创的原始儒学,礼乐占主要部分”。战国时代,“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该反对学派指的是( ) A. 法家 B. 道家 C. 墨家 D. 阴阳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法家强调的是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等措施,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道家倡导“无为”,未体现仁义的观点,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用别一种观点即庶民的观点,发挥仁义学说,成为儒家的反对学派”结合所学可知代表的是下层民众,它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法,可以推断为墨家,主张兼爱的思想,故C项正确;阴阳家主要是涉及天地关系等,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 5.“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A. 道家 B. 儒家

高二英语11月月考试题01

上学期高二英语11月月考试题01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第一节(共5小题,每题1.5,共7.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 Where does this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A. In a hospital. B. In a friend’s house. C. In the man’s house. 2. What is the woman going to buy? A.A book on planes. B. Pictures of ships. C.A book on ships. 3. What kind of music does the man like? A. Folk music. B. Pop music. C. Classical music. 4.Why doesn’t the woman buy the coat? A. It is expensive. B. There isn’t her size. C. She doesn’t like the color. 5. What is the man doing? A. Finishing his homework. B. Doing physical exercise. C. Smoking on the upper floor. 第二节(共15小题,每题1.5,共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至8题。 6. What’s the matter with Hudson’s mother? A. She was ill, but she felt much better. B. She was seriously ill. C. She went to see him. 7. What kind of person is Mr. Hudson according to the dialogue? A. A very good worker. B. A person who often gets angry. C. A person who cares nothing. 8. Which may be the reason why Mr. Hudson is so sad? A. His mother’s illness. B. Maybe his son has brought him some trouble. C. His manager wants to fire him. 听第7段材料,回答第9至11题。 9.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generally talking about? A. People served in shops. B. Goods in various qualities. . C. Shopping in different places.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7—2018学年下期七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①司母戊鼎②曲辕犁③筒车④地动仪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研究的课题是( ) A.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B.中华文明的起源 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3.在学习“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这一主题时,某同学制作了下列学习卡片,请指出有几处错误 A.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③ 15.某班举行辩论会。四位同学的辩论题目中哪一个准确概括了明清时期的特征 ( ) A.帝国中兴 B.短暂繁荣 C.盛世危机 D.政权并立 16.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哪一权力( )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明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军机处内景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17. “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他们粉碎了沙俄军队的层层堵截和追击,战胜严寒酷暑和疾病等重重困难,历时八个月,行程万余里,终于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这段文字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 C.土尔扈特部回归 D.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18.在河北民歌《小放牛》中有这样的歌词“赵州桥什么人儿修” ,对唱是“赵州桥鲁班爷修”。其实对唱并不符合历史。如果由你来对唱,歌词应该改为( ) A.“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修” B.“赵州桥唐朝工匠李春修” C.“赵州桥唐朝工匠李白修” D.“赵州桥宋朝工匠毕昇修” 19.在参观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副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这幅名画应是( ) A.《送子天王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清明上河图》 20.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中国小说起源于古代神话传说和先秦两汉的史传文学,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是在( )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二、材料解析 21.阅读材料后请回答:(16分) (1)这是谁给荷兰总督揆一的招降书?(2分) (2)他为什么说台湾一直属于中国?试从历史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6分) (3)1684年,清政府为加强台湾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该机构隶属哪个省?(2分)它的设置有何意义?(4分) 三、识图题

2021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 原则办事; 待人学儒家,即 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 3.“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的是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位卑未敢忘忧国③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5.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来 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7.“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8.宋明时期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下列观点与理学家的思想明显不符的是A.“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正君心,立纪纲,亲贤臣,去小人” 9.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10.《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撼其夫,而公谓我愿之欤?” 李贽此话的含义主要是 A.批判摧残人性的孔子思想 B.肯定人皆有独立思考权利 C.揭露道学家们的虚假面目D.主张亲身实践并学以致用 11.下列各项中,最早记载蕃薯(甘薯)传入我国的文献是 A.《齐民要术》 B.《农书》 C.《农政全书》 D.《四洲志》 12.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高二历史月考试卷试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7小题,每题2分,总分74分,每小题 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漏选、多选都不得分。) 1、下列几次航海活动中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的是 ①达伽马到达印度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③麦哲伦环球航行④迪亚士抵达 好望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禁欲主义 B、人文主义 C、理性主义 D、社会主义 3、“欧洲绘画之父”乔托的艺术表现风格不包括: A、宗教题材为主 B、气势恢宏豪华 C、表现人物个性 D、刻画世俗世界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这个“要求”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已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B、启蒙运动呼唤着社会的巨大变革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潮流 D、殖民扩张急需政权的强有力的支持 5、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中可供参考的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上海高考题) 6、下列有关英国圈地运动后果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土地合并于资本 B、使小农式资本主义扩展 C、使圈地贵族资产阶级化 D、使失地农民成为雇佣工人后备军 7、首先提出分权学说的启蒙思想家是: A、孟德斯鸠 B、洛克 C、霍布斯 D、伏尔泰 8、人们将伏尔泰、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称为启蒙思想。对“启蒙思想”这一历史概念 最准确的表述是 A、批判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设想的思想 B、批判专制主义,提倡自由平等的思想 C、批判教权主义,提倡个人自由的思想 D、否定封建王权,提倡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