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会看三维图,其实很简单,两点就可以搞定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会看三维图,其实很简单,两点就可以搞定

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不会看三维图,其实很简单,两点就可以

搞定

三维图藏着神奇的世界对于会看三维图的朋友来说,进入裸眼3D世界,是一种非常美的享受,其中的乐趣很难分享给不会看的人。不会看图的朋友也不要急躁,其实很简单,只需要两点就可以训练你的看图技巧,让你进入3D世界,走上秒看的高手之路。就是下面两个黑点:1.盯着上图两个黑点,眼光不要聚焦,呈发呆状;2.两个点会出现重影,变成四个点;3.调整距离和视线让中间两个点合二为一,变成三个点,就大功告成了。如果还是不太懂,可以去看我置顶的文章《裸眼3D教学篇:教会你如何秒看三维立体图》,里面有详细的教程,帮你打开任督二脉,让你从此拥有3D眼!废话不多说,献上一组三维图给大家欣赏:【1】线条编织的网【2】两个人拥吻在一起【3】土星和其他星球【4】一匹奔腾的骏马【5】一只螳螂【6】一个人手里拿着卷轴从房子里跑出来,门口有个滑雪车,天上有个月亮【7】圣母怀里抱着一个孩子【8】魔方,最上面一层是旋转开的【9】DNA 螺旋状会看左右图的小伙伴,一眼就可以看到两张图中不一样的地方哦~(当出现第三张图的时候,第三张图中闪光的地方,就是两个图不一样的地方,很明显滴)喜欢就收藏或分享给朋友吧我会制作更多的三维图分享给大家哦~

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肺癌CT图像识别

基于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肺癌CT图像识别肺癌长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众多疾病中都排在前列,在我国甚至是世界上的其他许多国家都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肺部健康的恶性疾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肺癌诊断方面,计算机辅助诊断系统(computer aided diagnosis,CAD)已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早期筛查,它一般步骤通常包括图像的预处理过程、特征提取及图像处理等,而其主要的性能表现主要依赖于图像的预处理过程,是将病变或可疑组织从复杂的解剖背景中分割、显示出来,这个过程非常复杂且工作量巨大。 如何快速高效地对肺癌进行分类识别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为了克服传统方法中图像预处理过程复杂繁琐的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方法的肺癌CT图像的分类识别,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优点:(1)可省略图像数据前期复杂的预处理过程,直接将原始图像输入进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分类识别;(2)针对肺部CT图像的三维立体特性,可构建一个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来进行特征提取,更符合图像本身的特性,能更好的抓取图像在第三维度上的相关特征;(3)Tensorflow 网络平台给卷积神经网络的实现提供了各种算法以及相关网络接口,还在2017年新发布了三维卷积、三维池化等相关网络函数,这都使得三维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与训练评估等过程顺利实现。 本文利用Tensorflow学习框架来构建一个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将其应用到肺癌CT扫描图像的诊断检测中去,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本文详细论述了卷积神经网络的基本层级结构与各种算法,即卷积层、激活层、池化层、全连接层、Softmax层,以及模型的训练优化等等。(2)构建了一个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来对肺癌图像数据进行学习分类。

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实验二 一、问题描述 根据人眼三维视觉形成的原理,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二、问题分析 三维图像: 步骤: 1.利用手机/相机等摄像设备,拍摄大小相同的左眼图与右眼图 2.利用OpenCV读入左眼图与右眼图,假设左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向量为(R1_i,G1_i,B1_i); 右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为(R2_i,G2_i,B2_i),则合成后的立体图像第i个像素为(R1_i,G2_i,B2_i);利用OpenCV显示并保存合成后的图像 3.利用红蓝眼镜观察立体效果是否明显,如果不明显,请重复1~2 难点: 在拍摄左眼图与右眼图时有技巧:由于人的两眼间存在一个不足 5 厘米的间距,因此在盯住同一景物时,两个眼球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拍摄也必须模拟这一原理,对同一景物拍摄两张照片,而且拍摄时需要略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这个角度很小,约5~10 度)。其次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目标最好选择一些前背景比较分明的景物,如果能用单反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就更好。

三维视频: 利用拍摄图片的方法拍摄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然后利用OpenCV读取左眼与右眼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利用上述方法合成三维图像,并利用OpenCV保存成.avi格式的视频。 难点:如何保持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在时间上的同步 三、详细设计(从算法到程序) 1.主模块设计 三维图片: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left = imread("211.jpg");//加载图片

基于标志点识别的三维位姿测量方法

收稿日期:2008-05-05;修回日期:2008-07-05。 作者简介:阮利锋(1982-),男,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智能信息处理; 王赓(1970-),男,陕西洋县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系统、人工智能; 盛焕烨(1943-),男,浙江慈溪人,教授,博士生导师,CCF 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智能信息系统、计算金融、现代物流。 文章编号:1001-9081(2008)11-2856-03 基于标志点识别的三维位姿测量方法 阮利锋,王 赓,盛焕烨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上海200240) (shar p@sjtu .edu .cn ) 摘 要:提出一种基于双目视觉原理测量运动目标三维位姿参数的新方法。采用LE D 作为标志点来定义运动目 标局部坐标系,通过双目视觉方法计算各LE D 的全局坐标,进而得出运动目标的三维位姿参数。同时根据实验环境的特殊性,提出一种基于优先级的外极线斜率约束匹配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量方法简单高效,满足精度和实时性的要求。 关键词:三维位姿测量;立体匹配;立体视觉中图分类号:TP242.6+2;TP391 文献标志码:A 3D positi on and a ttitude m ea sure m en t ba sed on mark i n g 2po i n ts recogn iti on RUAN L i 2feng,WANG Geng,SHE NG Huan 2ye (D epart m ent of Co m 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Shanghai J iaotong U niversity,Shanghai 200240,China ) Abstract:A ne w method based on binocular visual theory t o measure 3D positi on and attitude para meters of a moving object was described .Local coordinate syste m of the moving object was defined by LE D marking 2points .By calculating 3D positi on of each LE D,3D positi on and attitude para meters of the moving object can be calculated .A t the sa me ti m e,according t o the particularity of envir on ment,an algorith m called constraint of ep i polar 2sl ope match based on p ri ority was p resented .Experi m ental results show this method is si m p le and efficient,and satisfies the require ments of p recisi on and real ti m e . Key words:3D positi on and attitude measure ment;stereo matching;stereo visi on 0 引言 具有自主飞行能力的小型无人直升机,可用于执行航拍、 勘测、自主侦察等任务,具有重要的军事、民用和科学研究价值。无人直升机进行自主飞行控制需要实时感知自身的位姿参数信息,作为反馈参数提供给自主飞行控制算法。目前已有多种不同用途的位姿参数传感设备,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l obal Positi oning Syste m,GPS )、三维陀螺、电子罗盘、动态航姿仪等。但像GPS 等某些设备由于不适用于室内环境,而无法用于构建室内试验平台。而基于计算机视觉的位姿测量方法能够适用于室内环境,文献[1-3]提出了多种针对不同应用需求的计算机视觉位姿测量方法。 为了构建室内小型无人直升机自主飞行控制试验平台,便于进行直升机动力学模型及自主飞行控制算法相关的研究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志点识别的三维位姿测量方法。该方法以双目视觉原理为基础,同时结合实际应用需求,达到了对运动目标的三维位姿参数进行实时、高精度测量的目的。 1 标志点跟踪识别 1.1 标志点识别 本文采用白色发光二极管(L ight E m itting D i ode,LE D )作为运动目标的标志点,如图1(a )所示。为了能够从摄像机捕 获的图像中识别标志点,首先需要一种图像二值划分方法,使的标志点成像能够从原始图像中分割出来。目前已有多种进行图像分割的成熟算法[4]。但本文中作为标志点的白色LE D 成像的像素点灰度值相对于环境成像的像素点灰度值 来说要大得多,因此可以简单地设定一个灰度阈值,来达到对原始图像进行二值划分的目的,如图1(b )所示。标志点的识别是整个系统中最耗时的部分,为了达到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并不预先对原始图像进行整体二值划分,而只是在搜索过程中判别某些像素点是否为标志点成像中的像素点。 标志点识别是在以该标志点的预测图像坐标为中心的一个矩形范围内进行的,且该矩形范围可动态调整,如图1(c )所示。标志点成像是一系列连续像素点所形成的一个近似圆形的小区域范围。因此在定位标志点成像区域时,无须对所有像素点进行连续性搜索,而只须进行间隔性搜索。如图1(d )所示,只需对交叉点上的像素点进行判别。定位过程是以矩形的中心为起点,向四周进行扩散。应用上述策略,可有效地提高标志点成像区域的定位效率。 当定位到标志点的成像区域时,为了提高标志点的识别精度,需改用连续性搜索的方式来定位标志点成像区域的四个边界(上下、左右)。而标志点成像区域的四个边界的中心则认为是该标志点的图像坐标。此外,为了防止由于环境中离散亮点的干扰而造成标志点的错误识别,需要对定位后的四个边界进行判别,判断其所围成的区域是否符合标志点成像区域的形状特征。1.2 标志点跟踪 运动目标是连续运动的,其运动速度较小且不易发生突变。同时实验中摄像机的采样频率较高,达到20Hz 。因此同一标志点在连续两次识别过程中所处的图像坐标之间的差距较小。由此,根据标志点的历史运动轨迹信息,可以实现标志点图像坐标的预测性跟踪。本文以标志点的当前识别坐标为 第28卷第11期 2008年11月   计算机应用 Computer App licati ons   Vol .28No .11 Nov .2008

心电图操作流程。(干货)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操作流程 【目的】 用于观察和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心肌病及冠状动脉供血情况 了解某些药物作用、电解质紊乱对心肌的影响 某些内分泌疾病对心肌的影响 【操作步骤】 1、操作者着装规范 2、核对病人:请问您是_床×××吗?我是×护士,根据您的病情需要给您录个心电图以检查你的心脏状况.请您不要紧张,请您配合我,操作过程中请不要活动,也不要说话,做深呼吸放松。 3准备病人:1、用语:“请您平卧,放松,我要给您安置电极.我来帮您解开衣扣并清洁皮肤,可能会感觉有点凉,请谅解。 2、病人取水平仰卧位. 3、解开衣扣,暴露胸部,露出手腕以及脚腕部. 4、酒精棉球清洁皮肤。 4、接通电源,安放导联电极.

肢导联—右上肢(RA/R):红;左上肢(LA/L):黄 右下肢(RL/RF):黑;左下肢(LL/F):绿 胸导联—(红)C1/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黄) C2/V2:胸骨左缘第4 肋间. (绿)C3/V3:V2,V4连线中线。 (棕)C4/4:左锁骨中线与第 5肋间交点。 (黑)C5/V5:左腋前线V4同一水平处。 (紫)C6/V6:左腋中线V4同一水平处。 5录图: 1)开机, (2)按定标,走纸速度,滤波等键。 (3)检查描笔的位置,调针至心电图纸正中. (4)按开始键开始描记心电图. (5)按 导联的顺序描记心电图.(6)完成录图。 (7)关机(8)取下心电图纸。 整理床单元: 1)摆体位,盖被, 2)放好呼叫器。 3)交代注意事项:你配合的很好,谢谢合作。

4)标记:在心电图纸上标记床号,姓名,年龄,录图时间,导联。 5)整理用物,放回原处备用。 6)心电图交医生查看,再交护士。 ...文档交流...

心电图操作流程(课件)

心电图操作流程 心电图机 使用说明: 1、正确连接导联: 右上肢(红色)、左上肢(黄色)、左下肢(绿色)、右下肢(黑色) V1: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右缘第4肋间。--红色 V2:探查电极放在胸骨左缘第4肋间。————黄色 V3:探查电极放在V2与V4连线的中点。-----绿色 V4:探查电极放在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棕色 V5:探查电极放在左腋前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黑色 V6:探查电极放在左腋中线与第5肋间的交点上。—------紫色 2、按ON键以接通电源。 3、按START键自动走纸。 4、走纸结束后按STOP键。

5、按OFF键切断电源。 6、在心电图上表明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日期、时间。 7、整理导联线。 心电图机的几个常用标示及意义 1。MODE键:调节相关程序,需要一加长导联时一直按下此键。 2.SENSITIVITY:电压增值键一般用一个标准电压,(已定好无特殊情况不要再调) 3.LEAD:使之由“TEST"向“I"导“Ⅱ”联转换.4.RESET:若基线漂移时按此键。 5.按动定标键“lmV",使电压随着定标键的按动而作相应的摆动。 6。CHARGE:充电键,当打开屏幕电池标示闪烁时,应该充电.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 电除颤操作流程 (一)评估 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态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二)操作前准备 1。除颤机处于完好备用状态,准备抢救物

品、导电糊、电极片、治疗碗内放纱布5块、摆放有序。 2.暴露胸部,清洁监护导联部位皮肤,按电极片,连接导联线。 3.正确开启除颤仪,调至监护位置;观察显 “设备完好,电量充足,连线正常;电极板完好" 。 4.报告心律“病人出现室颤,需紧急除颤”;(准备时间不超过30秒钟)。 (三)操作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

CAD三维绘制_三维标注教程+例题(速成版)

CAD 绘制三维实体基础 AutoCAD 除具有强大的二维绘图功能外,还具备基本的三维造型能力。若物体并无复杂的外表曲面及多变的空间结构关系,则使用AutoCAD 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本章我们将介绍AutoCAD 三维绘图的基本知识。 11.1 三维几何模型分类 在AutoCAD 中,用户可以创建3种类型的三维模型: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这3种模型在计算机上的显示方式是相同的,即以线架结构显示出来,但用户可用特定命令使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的真实性表现出来。 11.1.1线框模型(Wireframe Model) 线框模型是一种轮廓模型,它是用线(3D 空间的直线及曲线)表达三维立体,不包含面及体的信息。不能使该模型消隐或着色。又由于其不含有体的数据,用户也不能得到对象的质量、重心、体积、惯性矩等物理特性,不能进行布尔运算。图11-1显示了立体的线框模型,在消隐模式下也看到后面的线。但线框模型结构简单,易于绘制。 11.1.2 表面模型(Surface Model ) 表面模型是用物体的表面表示物体。表面模型具有面及三维立体边界信息。表面不透明,能遮挡光线,因而表面模型可以被渲染及消隐。对于计算机辅助加工,用户还可以根据零件的表面模型形成完整的加工信息。但是不能进行布尔运算。如图11-2所示是两个表面模型的消隐效果,前面的1、三维模型的分类及三维坐标系; 2、三维图形的观察方法; 3、创建基本三维实体; 4、由二维对象生成三维实体; 5、编辑实体、实体的面和边; 1、建立用户坐标系; 2、编辑出版三维实体。 讲授8学时 上机8学时 总计16学时

薄片圆筒遮住了后面长方体的一部分。 11.1.3 实体模型 实体模型具有线、表面、体的全部信息。对于此类模型,可以区分对象的内部及外部,可以对它进行打孔、切槽和添加材料等布尔运算,对实体装配进行干涉检查,分析模型的质量特性,如质心、体积和惯性矩。对于计算机辅助加工,用户还可利用实体模型的数据生成数控加工代码,进行数控刀具轨迹仿真加工等。如图11-3所示是实体模型。 11.2 三维坐标系实例——三维坐标系、长方体、倒角、删除面 AutoCAD 的坐标系统是三维笛卡儿直角坐标系,分为世界坐标系(WCS )和用户坐标系(UCS )。图11-4表示的是两种坐标系下的图标。 图中“X ”或“Y ”的剪头方向表示当前坐标轴X 轴或Y 轴的正方向,Z 轴正方向用右手定则判定。 图11-1 线框模型 图11-2 表面模型 图11-3 实体模型

三维立体图看法

三维立体图 编辑 三维立体图,是一种能够让人从中感觉到立体效果的平面图像。观察这类图像通常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或借助器材,最初用来表示需要通过立体镜观察的一对图像,包括anaglyph和autostereogram等。 目录 1概述介绍 2观看技巧 视线 顺序 放松 3观察方法 观察训练 看图禁止 4基本原理 5阴阳图 6案例说明 7注意事项 8主要分类

区别 9制作软件 10基本功能 11后期制作 12基本知识 1概述介绍 动态三维立体图 三维立体图,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一种图。要了解3D立体画成像原理,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立体图像的概念。立体图像通俗的讲就是利用人们两眼视觉差别和光学折射原理在一个平面内使人们可直接看到一幅三维立体画,画中事物既可以凸出于画面之外,也可以深藏其中,活灵活现,栩栩如生,给人们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它与平面图像有着本质的区别,平面图像反映了物体上下、左右二维关系,人们看到的平面图也有立体感。这主要是运用光影、虚实、明暗对比来体现的,而真正的3D立体画是模拟人眼看世界的原理,利用光学折射制作出来,它可以使眼睛感观上看到物体的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关系。是真正视觉意义上的立体画。立体图像技术的出现是在图像领域彩色替代黑白后又一次技术革命,也是图像行业发展的未来趋势。 2观看技巧 视线

首先要让你的眼睛休息三分钟,在三维立体画上方中间位置用视线确定两个点,然后用稍微模糊的视线越过 三维立体图 三维立体画眺望远方;这时就会看到从两个点各自分离出另外两个点,成为四个点,这时候图象就会模糊起来,不要急,调整你的视线,试图将里面的两个点合成一个点,当四个点变成三个点时,你就会看到立体图象了。但要注意,图画上下两边一定要与双眼平行,斜着不会看出来的。 顺序 第二种方法是先看着屏幕上反射的自己的映象,然后缓缓地将视觉注意力转向图片,但注意眼珠不要转动,不要盯着图片中的细节看,而是模糊地看着图片的全貌型。 放松 第三种方法是先将你的脸贴近屏幕并且眼光好像穿过屏幕,然后缓缓地拉开距离,不要使眼睛在图片上聚焦,但又要保持你的视线,边拉开边放松视觉,直到三维效果显现出来。 3观察方法 三维立体图是一种通常由计算机制作完成的单幅立体图,观察者通过将目光聚焦到图的后方(远处)或前方(近

三维立体画的观看方法

三维立体画的观看方法 温馨提示:欣赏三维立体画的时不宜过长,否则会对眼睛有不良的影响。 在五、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曾经流行看一种“立体镜”。实际上是这样一种镜子。它能使左眼和右眼分别看到两张照片,这两张照片是用两部照像机,置于双眼的位置拍摄所得。在人们用立体镜看去时,就会呈现立体感觉。还有一个视点的问题,人们看某物时不会前、后都清晰,当我们把视点调到前面时,后面就会模糊,反之前面就会模糊。当然,这些调节是我们无意识的。我们想看清什么物体时,就马上把视点调到它上面。 三维立体画制图技术 三维立体画制作技术就是利用电脑把普通的平面画制作成一幅三维立体画的图像输出技术,主要采用工艺包括平面设计功能或专业的制图软件。立体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相同的图案在水平方向以不同间隔排列而成,看起来是远近不同的物体。这样的立体画可用任意一种图像处理软件制作,如Photoshop、Illustrator、Windows画笔等,如下图所示。

另一类立体画较为复杂,在此类立体画上你无法直接看到物体的形象,画面上只有凌杂的图案,通常都是采用程序制作这类型的立体画。 两种作品观看方法都是一样,看画时把视点落在立体画后面合适的位置,让左眼看到左眼的影像,使右眼看到右眼的影像,使左眼看到的画面与右眼错开一个单位块,最终左、右眼也就看到不同的图案。如果我们把这两幅图案做成象左右两张照片一样有一定差别,就能看出立体效果。具体欣赏方法如下:当阁下观看立体画时,你要想象自己正在欣赏玻璃橱窗中的艺术品,也就是说你不要看屏幕上的立体画,而要把屏幕看成是玻璃橱窗的玻璃,而阁下要看的是玻璃之内的影像。 一、两点练习法:请把下图上方的两点作为目标,先使眼睛休息片刻,然后象眺望远方那样,用稍模糊的视线瞄准两点,就会看从两点各自分离出另外两个点,然后调整视线,试图将里面两个点合成一点 ------ 当四点变为三点时,你便会看到立体图象。又或在纸上画两个小圈,相距约三厘米,象刚才一样把视点调到纸后面,使两个圆圈重合成一个。

三维图像识别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 三维数据的应用 (2) 第二章. 三维数据绘制方法 (5) 2.1三维数据的获取和网格绘制 (5) 2.2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点绘制 (7) 2.3基于局部分段线性拟合的绘制方法 (10) 第三章. 基于局部分段线性拟合的绘制方法 (13) 3.1总体描述和主要问题 (13) 3.2 K近邻搜索和近邻点组织 (15) 3.2.1 K近邻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模式识别中的应用 (15) 3.2.2可自定搜索范围的K近邻搜索方法 (17) 3.2.3近邻点组织 (20) 3.2.4网格规整化 (21) 3.3三维数据的绘制 (25) 3.3.1记录已绘制面片的数据结构 (25) 3.3.2绘制中重复面片的判断和消除 (27) 第四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32) 4.1算法的时间和空间代价 (32) 4.2实验的视觉效果 (37) 第五章. 讨论 (48) 参考文献 (51) 致谢 (52)

摘要 三维建模在建筑、医用图像、文物保护、三维动画游戏、电影特技制作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一个三维模型的建立过程包括三维初始数据的获取,对初始数据进行诸如去除噪声点、简化等处理,按照不同的方式组织三维数据,最终实现在计算机中绘制出具有三维特征的模型。 在三维建模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使用三维数据进行绘制,要使得绘制出的模型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达到理想的视觉效果;同时还要较好地组织数据,减少存储空间以便于数据的传输和加快显示速度。 多边形网格绘制是目前的标准绘制方法,它把三维模型表面的点连接成以多边形为单位的网格,可以表达复杂的表面,提供更强的适应性,其中尤以三角网格的使用最为广泛。目前国际上多边形网格绘制技术已经很成熟了,而流行的各种3D制作软件,如3D Studio Max等,都可以实现三维物体的网格建模和绘制。但最近几年,三维图像处理领域出现并普及了新的工具——三维激光扫描仪,它可以方便快捷地检测一个三维物体表面各点的空间位置,将三维物体表示成空间中大量密集分布的点,我们称之为点云数据。于是又有人提出了点绘制的思想,即在每一个点上绘制一个面或其他几何体,当点云密度足够大时,就可以把整个模型绘制出来。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本文就试图在这两种方法中找到一条中间道路,取其各自的长处而补其不足。 本文分五个章节。第一章“三维数据的应用”介绍当前三维数据和三维建模技术在各个邻域的应用。第二章“三维数据绘制方法”分别介绍多边形网格绘制和点绘制技术各自的发展和性质,在比较其优劣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方法。第三章“基于局部分段线性拟合的点云数据绘制方法” 具体介绍本方法的思路和实现。第四章“实验结果及分析”先介绍了本方法的时间和空间代价,和现行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接着展示了实验中不同情况和阈值下得到的结果,和多边形网格绘制得到的模型做了比较。第五章“讨论”介绍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初步解决方法,并提出将来要做的工作。 关键词——三维建模、三维模型绘制、K近邻、伞状网格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心电监护操作流程 一、操作程序: 1、物品准备:心电监护仪、心电、血压、血氧插件连接导线、电极片、配套血压袖带、血氧探 头。 2、监测前向患者说明监测的意义,以便消除患者的顾虑,取得患者合作。让患者取平卧位或半卧 位。 3、程序:接电源→开机→安装连接模块→安放电极→连接患者→选择患者类别(成人/小儿)→选 择导联→调整波幅→选择监护频带(自动/手动/起搏)→调节报警范围→调节报警音量→绑血压袖带→整理用物。 二、电极的安放: 五导线:1、右上(RA):胸骨右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2、右下(RL):右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3、中间(C):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4、左上(LA):胸骨左缘锁骨中线第一肋间; 5、左下(LL):左锁骨中线剑突水平处。 三导线:黄色—正极红色—负极黑色—接地电极 综合Ⅰ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点下缘,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其波形类似标准Ⅰ导联,QRS波的振幅较小。 综合Ⅱ导联:正极置于左腋前线第4-6肋间,负极在右锁骨中点下缘,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与V5导联相似,波幅较大。 综合Ⅲ导联:正极置于左锁骨中线肋弓下缘,负极置于左锁骨中线中点下部,地线置于右侧胸大肌下方。心电图波形似于标准Ⅲ导联。 三、监护电极常见故障: 1、肌电干扰:患者因紧张、寒冷引起的肌肉颤抖可造成肌电干扰,尤其当电极安放在胸壁肌肉较 多的部位时易出现。 2、基线漂移:可能原因为电极固定不良,患者活动或受呼吸的干扰。 3、严重的交流电干扰:常见原因为电极脱落、导线断裂、导电糊干涸及电热毯等机器的干扰等。 心电图特点为基线上出现有规律、每秒50-60次的纤细波形。 4、心电波形振幅低:可能为正负电极间距太近或两个电极之一正好放在心肌梗死部位的体表投影 区。 四、注意事项: 1、放置电极前,应清洁局部皮肤,必要时刮去体毛。避开电除颤及做常规心前区导联心电图的位 置。 2、注意患者的保暖,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处的皮肤,监护时间超过72小时要更换电极位 置,防止皮肤损伤。 3、应选择最佳的监护导联放置部位,QRS波的振幅>0.5mv,以能触发心率计数。如有心房的电 活动,要选择P波清晰的导联,通常是Ⅱ导联。 4、监护仪上设有报警电路,监测时应正确设置上限及下限,当心率超过预设的警界线时,及时启 动报警系统。 5、若需分析ST段异常或更详细地观察心电图变化,应做常规导联的心电图。 6、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注意避免各种干扰所致的伪差。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 避免电极脱落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2019年怎样用cad绘制简单的三维图.doc

2019年怎样用cad绘制简单的三维图 篇一:CAD三维图简单的绘制方法 CAD三维图简单的绘制方法 CAD绘制三维图只需要按下面几步骤操作就行了,下面以绘制长方体为例。1.先绘制一个二维长方体,设置好长宽; 2.在工具栏选择“绘图”→“建模”→“拉伸”→设置高度→按enter键→cad自动将矩形拉伸成长方体。 3.选择“视图”→“三维视图”→“东南等轴测”→得到如下图形; 4.如果在矩形上面想再画个圆柱,则先点击“视图”→“俯视图”→再用绘图工具绘制一个矩形; 5.在工具栏选择“绘图”→“建模”→“拉伸”→设置高度→按enter键→cad自动将矩形拉伸成立方体。 6.选择“视图”→“三维视图”→“东南等轴测”→得到如下图形; 7.绘制好图后,选择“视图”→“动态观察”→“受约束的动态观察”→移动得到想要的侧视效果,保存,再打开图时则是下图效果。如下图所示; 篇二:CAD三维图的绘制教程实例 一、工字型的绘制 步骤一:设置好绘图单位、绘图范围、线型、图层、颜色,打开捕捉功能。从下拉菜单View→Display→UCSIcon→On关闭坐标显示。步骤二:根据图1所示尺寸绘制图形,得到如图1-1所示封闭图形。 步骤三:创建面域。在命令栏Command:输入Region,用框选方

式全部选中该图形,回车。出现提示:1loopextracted,1Regioncreated,表示形成了一个封闭图形,创建了一 图1-2三维效果图 图1-1平面图 个面域。步骤四:对该面域进行拉伸操作。Draw→Solids→Extrude,选中该面域的边框,回车。在命令栏提示:Specifyheightofextrusionor[Path]:30,回车,再回车。三维工字形实体就生成了。步骤五:观察三维实体。View→3DViews→SWIsometric,再从View→Hide进行消除隐藏线处理,观察,最后进行着色渲染,View→Shade→GouraudShaded,如图1-2所示。 二、二维五角形到三维五角星的绘制 步骤一:设置好绘图单位、绘图范围、线型、图层、颜色,打开捕捉功能。步骤二:绘制一个矩形,以矩形中心为圆心,作一个圆及一个椭圆,修整直线。步骤三:阵列直线,创建光 图 2-1 图2-2 线效果。将直线段在360度范围内阵列72个,形成光线效果步骤。 步骤四:修整直线。以椭圆为边界,将直线每隔一条修剪至椭圆;同时以矩形为边界,将矩形外的线条全部修剪至矩形;矩形内没修的剪线条延伸至矩形。步骤五:绘制五角形。在上图的旁边绘制一个圆,再绘制这个圆的内接正五边形。将五边形的五个端点连成直线,修剪

三维立体视觉的提取

三维立体视觉信息的提取 一、问题背景 (1) 一、实现方法 (1) 1.图像的获取与预处理 (1) 2.边缘信息提取 (2) 3.边缘检测与轮廓连结 (3) 4.利用线条分类识别三维物体 (4) 二、从二维图像中提取三维特征的局限性 (6)

一、问题背景 机器视觉是机器人感知周围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谓机器人视觉即:使机器人具有视觉感知功能的系统。机器人视觉可以通过视觉传感器获取环境的二维图像,并通过视觉处理器进行分析和解释,进而转换为符号,让机器人能够辨识物体,并确定其位置。为了判断一个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和形状,机器人往往需要获取两类信息,即明暗信息和距离信息。目前成熟的光电成像技术都只能捕获二维明暗信息,而不能获得距离信息,所以直接通过这种途径获得的机器视觉也只能是二维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三维立体视觉的解决方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其中就包括双目立体视觉(多镜头法),狭缝光投影法,时间差法等,但是如果能够要通过对二维图像(准确地说是2.5维图像,即含有透视关系的二维图像)的特征进行提取,并进而得到三维信息的话,无疑可以大幅度降低系统的复杂度。 本文将论述一种从二维图像中提取三维信息的方法。这种方法对二维图像的边缘进行识别的处理,通过边缘的连接模式判断出视野中物体的三维特征。这种方式输出的输出结果是一种与物体的三维结构相对应的二维特征组,后续处理也较为方便。 一、实现方法 1.图像的获取与预处理 用于进行三维特征提取的图像是一幅常规的二维灰度图,所以使用一个常规的CCD或CMOS图像传感器即可满足要求。图像需要进行量化处理,即把图像信息分成许多像素点,这些亮点经过A/D转换后即可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大多数情况下,图像传感器获得的图像并不完美,其中难免会出现暗点或亮点。图像中的这些暗点和亮点统称“噪点”。噪点不仅降低了图像的分辨率,还会对后期的特征提取等处理造成很大的干扰,甚至引起识别错误。此外由于外界光线强度的变化,图像的亮度分布也时刻在变化,为了给形态学处理的图像提供统一的条件,计算机在把获得图像进行形态学处理前,必须先对其进行预处理。 降噪是一种常见的预处理形式,与其对应的算法成为滤波算法。常见的滤波算法分为线性滤波和非线性滤波,线性滤波又分为均值滤波和高斯滤波等。线性滤波器的主要原理是二维卷积,也就是把某一像素点的亮度用周围一定范围的像素的亮度的某种运算组合来表示,下式就表示了一个3x3的均值滤波器的算子: 非线性滤波器(如中值滤波器)虽然没有采用卷积运算,但它也类似的在原始图像中取出一个范围,并对这个把处于这个范围的中心的像素的亮度用这个范围内

几种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

第25卷 第4期计 算 机 仿 真2008年4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8)04-0213-05 几种立体显示技术的研究 孙 超1,2 (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 摘要:介绍了立体成像的基本原理,全息技术立体显示能提供更多的,成百上千的视图,带来如真实世界般的全视角感受,被 认为是立体显示技术的最终解决方案。但是它必需在高质量显示技术以及目前广泛应用的四种主要的立体显示技术:立体 眼镜、自动立体智能显示、立体三维显示和全息技术。重点讨论了不同自动立体显示技术的实现方法、显示效果和质量的影 响因素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对每种立体显示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对正在进行立体显示技术研究 者提供一个基础的技术切入点。 关键词:立体眼镜;自动立体;双视图;多视图;体三维;全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141 文献标识码:A A Probe i n to Severa l Stereoscop i c D ispl ay Technolog i es S UN Chao1,2 (1.The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 my of Sciences,Beijing100049,China; 2.Nati onalMeteor ol ogical I nf or mati on Center,Beijing100081,China) ABSTRACT:The funda mental p rinci p le of stereoscop ic i m aging is intr oduced.Currently there are four main stereo2 scop ic dis p lay technol ogies,na mely glasses-based stereoscop ic,aut ostereoscop ic3D,volu metric and hol ogram. The i m p le mentati on method f or each technol ogy is discussed in detail,and the fact ors influencing dis p lay quality and the p r oble m s in app licati on are analysed als o.Finally,the app licati on p r os pect and devel opment directi on are p r o2 posed. KE YWO R D S:Glasses-based stereoscop ic;Aut ostereoscop ic3D;B inocular;Multi-vie w;Volu metric;Hol ogram 1 引言 与二维显示相比,立体显示技术的诞生解决了虚拟现实领域的视觉显示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观察者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真实地重现客观世界的景像,表现图像的深度感、层次感和真实性,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医学、建筑、科学计算可视化、影视娱乐、军事训练、视频通信等。立体显示技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发展,取得了十分丰硕的成果,从各种立体眼镜、头盔显示器直到现在的不需要任何辅助设备的Aut ostereoscop ic3D(自动立体)显示器、全息显示和体三维显示。各种立体显示技术以不同的实现方式在带给观察者立体感觉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将深入探讨几种在目前有代表意义的立体显示技术,并展望其应用前景。2 什么是立体成像 所谓“三维”是指一个场景或物体除了有宽度和高度之外,还具有深度,不管是照片、绘画还是显示屏图像,它们只使人眼获得某种深度的视错觉。真深度图像仅能存在于现实的三维环境中。至今,有两类本质上不同的三维成像方法:单像和立体(图1)。 2.1 单像(m onoscop i c)成像 是通过人的心理作用而产生的深度信息,称为深度暗示,它是人们长期使用的一种三维成像方法。具体包括:遮挡、透视、相对运动以及光照、纹理、阴影。单像方法实质上是一种2D成像技术。因其易于实现,已被广泛应用在三维造型、动画制作和电脑游戏等场合。 2.2 立体(stereoscop i c)成像 是基于人的生理因素(即立体视觉)来传达三维景物的深度感觉,称为深度模拟。人在观察空间一个物体时之所以产生立体感是由于双眼从物体左右稍有不同的两个角度进 收稿日期:2008-01-10 修回日期:2008-01-28

三维立体图及答案

请您欣赏:三维立体图及答案,让您一 次看个够 三维立体图,是人们最喜欢看的一种图。看似杂乱无章,其实里面有一种奇妙的立体世界。 三维立体图,只要您两眼平视它后再交叉看,就会发现一些东西,那是什么东西呢?样式您可能意想不到!这幅是老虎,那幅又是“口袋”2字, 甚至有中国地图。 三维立体图你看看这个杂乱的世界,便会发现一些规律。像画,这可不简单。这是在一个空间里画的。就像一个房子,三面有墙,一面没有,你看 的那一面就是没有墙的那一面,里面就是藏的东西。 观看三维立体图至少有四种技巧可以推荐: 1、(特别推荐)第一种方法是:双眼与三维立体图距离20厘米,伸出食指,竖在眼睛前方3厘米处,双眼先看食指,缓缓地再透过食指看三维立体图上的“献血光荣”,注意眼珠转动要慢要小,可以说是微调,当1个“献血光荣”变成2个“献血光荣”时,三维效果就可以显现出来。

图中中下方显示的立体图为:一只奔跑的梅花鹿 2、第二种方法是要让你的眼睛休息三分种,在三维立体画上方中间位置用视线确定两个点,然后用稍微模糊的视线越过三维立体画眺望远方;这时就会看到从两个点各自分离出另外两个点,成为四个点,这时候图象就会模糊起来,不要急,调整你的视线,试图将里面的两个点合成一个点,当四个点变成三个点时,你就会看到立体图象了。但要注意,图画上下两边一定要与双眼平行,斜着不会看出来的。 3、第三种方法是先看着屏幕上反射的自己的映象,然后缓缓地将视觉注意力转向图片,但注意眼珠不要转动,不要盯着图片中的细节看,而是模 糊地看着图片的全貌型……

4、第四种方法是先将你的脸贴近屏幕并且眼光好像穿过屏幕,然后缓缓地拉开距离,不要使眼睛在图片上聚焦,但又要保持你的视线,边拉开边 放松视觉,直到三维效果显现出来。 好了,以下是“爱心献血屋”网站站长“无偿献血者”林瑞班创作的一些三维立体图,“无偿献血者”创作三维立体图,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更为重要的是想通过三维立体图这种许多人爱看的图来宣传无偿献血,这些图片首次发表在“爱心献血屋”网站上,请您多多指教!! 口袋

三维立体画原理和观看方法

三维立体画是利用人眼立体视觉现象制作的绘画作品。普通绘画和摄影作 品,包括电脑制作的三维动画,只是运用了人眼对光影、明暗、虚实的感觉得到 立体的感觉,而没有利用双眼的立体视觉,一只眼看和两只眼看都是一样的。充 分利用双眼立体视觉的立体画,将使你看到一个精彩的世界。 一、立体视觉和立体画原理 人有两只眼,两只眼有一定距离,这就造成物体的影象在两眼中有一些差异, 见右图,由图可见,由于物体与眼的距离不同,两眼的视角会有所不同,由于视 角的不同所看到是影象也会有一些差异,大脑会根据这种差异感觉到立体的景 象。 三维立体画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在水平方向生成一系列重复的图案,当这些图案在两只眼中重合时,就看到了立体的影象。参见下图,这是一幅不能再简单的立体画了。图中最上一行圆最远,最下一行圆最近,请注意:最上一行圆之间距离最大,最下一行圆之间距离最小。

这是怎么发生是呢?让我们再看下图,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重复图案的距离决定了立体影象的远近,生成三维立体画的程序就是根据这个原理,依据三维影象的远近,生成不同距离的重复图案。 二、立体画的观看 如果你现在还不会看立体画,是不是已经很着急了,下面我将介绍怎样看立体画。 立体画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由相同的图案在水平方向以不同间隔排列而成,看起来是远近不同的物体,请看下图。这样的立体画可用任意一种图象处理软件制作,如Photoshop、Windows画笔等,你也可以一试。

另一种立体画较复杂,在这种立体画上你不能直接看到物体的形象,画面上只有杂乱的图案,制作这样的立体画只有使用程序了,我为此编写了一些程序,有C和QBASIC的源程序,请看自制立体画和程序下载。两种作品看法是一样的,原理都是使左眼看到左眼的影象,让右眼看到右眼的影象,(有人说了:你这不是废话吗?)听我说具体的方法:当你看立体画时,你要想象你在欣赏玻璃橱窗中的艺术品,也就是说你不要看屏幕上的立体画,而要把屏幕看成是玻璃橱窗的玻璃,你要看的是玻璃之内的影象。

教你街头3D立体画原理和绘制方法

教你街头3D立体画原理和绘制方法 短短两年间3D立体画席卷全国上下,从最初只有少数人玩的艺术宠儿,到现在成为巡展娱乐,商业人气的聚集,品牌视觉推广手段,这阵从国外吹进的绘画艺术风,在古老的国度,刮起了龙旋风。 震憾的街头三维立体画,让人在视觉上拥有奇妙世界的感觉,惊叹这样的艺术绘画方式的神奇视觉效果之余,或曾想要自己动手绘上一幅,又从技巧上感觉到陌生而放弃,大家都有这样的时候吧。在这里泰极猫绘画把三维立体画的原理分享给大家,写得不是很系统,且做为学术上的抛砖引玉吧。 三维立体绘画原理是基于透视学的反向运用,称为反透视原理。是把所绘物通过特定的视点,按视觉成像规律反向投射画面到画面载体的一种绘画技法,对透视基础要求很高。需理解到透视原理后才容易理解运用它。

这是我们在一特定点,正面面对正方体向地面投射正方体结构时的视觉情况,注意此时的数字编号是是按常规透视法标注的。

这是正方体投射到地面的平面效果图,此时的正方体从视觉上看巳变成一个上大下小的长方体,如果选定的视点比较低的话,正方体的拉长将更为明显变成一柱体,当视点低于物体时,此时正方体投射的图形将无限延长,所以画三维立体画时通常把视点定得较高,以便绘画时画面不会拉得很长而受绘画场地的限制。 这种特点的实际效果如图:(特定的视点上看地球是圆的,离开视点地球成了拉长的椭圆)

画三维立体画的基础原理就是这样,细节上的问题在绘画是要时不时的注意修正,所绘画面中的每一个内容都是按照这个基础理论画出来的,实践中学习最重要。 给大家看一个收藏的国外朋友在街头绘制的三维立体画绘画全过程图:

先设计出手绘稿,把透视情况在稿子中体现出来,分析好画面内容,需用注意的地方单独画 出透视解析图。 用相机根据设计稿确定出特定视点,固定相机以便通过相机视点开始绘出画面的投射轮廓,随时通过相机修正画面。 这是他们用的粉笔,嘿嘿,大伙都在用哈,这个不用说了。通过相机视点准确的修正好绘画的图案轮廓,在这一步一定要下足功夫做好,这是成像立体的关键。

CAD绘制三维实体教程+例题

CAD 绘制三维实体基础 AutoCAD 除具有强大的二维绘图功能外,还具备基本的三维造型能力。若物体并无复杂的外表曲面及多变的空间结构关系,则使用AutoCAD 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物体的三维模型。本章我们将介绍AutoCAD 三维绘图的基本知识。 11.1 三维几何模型分类 在AutoCAD 中,用户可以创建3种类型的三维模型:线框模型、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这3种模型在计算机上的显示方式是相同的,即以线架结构显示出来,但用户可用特定命令使表面模型及实体模型的真实性表现出来。 11.1.1线框模型(Wireframe Model) 线框模型是一种轮廓模型,它是用线(3D 空间的直线及曲线)表达三维立体,不包含面及体的信息。不能使该模型消隐或着色。又由于其不含有体的数据,用户也不能得到对象的质量、重心、体积、惯性矩等物理特性,不能进行布尔运算。图11-1显示了立体的线框模型,在消隐模式下也看到后面的线。但线框模型结构简单,易于绘制。 11.1.2 表面模型(Surface Model ) 表面模型是用物体的表面表示物体。表面模型具有面及三维立体边界信息。表面不透明,能遮挡光线,因而表面模型可以被渲染及消隐。对于计算机辅助加工,用户还可以根据零件的表面模型形成完整的加工信息。但是不能进行布尔运算。如图11-2所示是两个表面模型的消隐效果,前面的 1、三维模型的分类及三维坐标系; 2、三维图形的观察方法; 3、创建基本三维实体; 4、由二维对象生成三维实体; 5、编辑实体、实体的面和边; 1、建立用户坐标系; 2、编辑出版三维实体。 讲授8学时 上机8学时 总计16学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