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讨

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讨

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5-09-28T11:16:20.2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5年9月总第217期供稿作者:万林萍[导读] 新疆石河子市第五中学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万林萍新疆石河子市第五中学832000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语文课程需要拓宽语文知识学习与运用的领域,重视跨学科学习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多个方法与内容之间进行相互渗透、整合与交叉。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就需要重视拓展延伸。本文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进行重点分析探讨,并且提出了部分有效的拓展延伸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探讨

现阶段,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学活动过于注重形式,课堂氛围十分活跃,但是学生的学习效率却十分一般,教师对拓展延伸的理解存在偏差,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拓展延伸。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要求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要注意与其他学科知识以及课外知识的联系,进行有效拓展延伸,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一、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教学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拓展延伸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拓展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大胆想象,让学生以研究者身份来积极主动进行拓展阅读。

2.和谐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中,应该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和蔼、亲切、自然地与学生沟通交流,促使学生主动动手、动脑,使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与开放性特点,通过生动、简明的教学语言,让学生畅所欲言,渲染课堂气氛。

3.质疑性原则

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中运用,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对语文课文的阅读,思维处于质疑状态,敢于挑战教材,向课文拓展延伸,从而提出新的看法或观点。

二、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的有效策略

1.拓展延伸要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才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因此,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护其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优秀的初中语文课堂应该是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教师应该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进行拓展延伸,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拓展延伸,并且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拓展延伸要加强人文熏陶

人文性是初中语文课程的特点之一,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具有较强的人文意识,不仅需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并且需要通过有效的拓展延伸,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进行加强,以此来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情感与态度,并且帮助初中生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个性。例如,在《我的母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作者对具体事例的回忆,回忆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关心以及与家人和睦相处的过程,从而展示了母亲的宽容与善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延伸,回忆自己与母亲在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并且讲出来。这样就能够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对课文中所体现的情感进行领悟、体验与感受,通过有效的课外拓展延伸,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熏陶,让学生认识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3.拓展延伸要注重语言习得

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更多的语文材料,在大量的实践中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规律。

因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正确学习、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拓展延伸需要重视学生的语言习得,需要全面培养学生学读、写、听、说等语文素养。课文是教学的主要依据,并且大部分课文都文质兼美,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拓展训练中感受、品味其语言习得,积累语言,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从而通过拓展延伸与实践来提升语言习得水平。

4.拓展延伸要关注思维发展

在初中语文拓展延伸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与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感知,逐步养成一个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

三、总结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拓展延伸策略,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理念。因此,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充分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培养其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海燕拓展延伸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原则[J].新校园(上旬),2015,02:10。

[2]孙国梅初中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语文天地,2014,35:64-65。

[3]王美兵如何有效拓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2014,12:47。

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内容摘要:摘要:课外拓展与延伸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等不良现状。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探讨。 摘要:课外拓展与延伸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常态。我们在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等不良现状。本文就此现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拓展;延伸;语文教学;现状;对策 一、现状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语文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在这里“用教材教”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与传统的“教教材”只不过是一字之差,其内涵却有着霄壤之别。正是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引之下,语文教学更加“开放”向课外拓展延伸已经成为了课堂教学的常态。它要求语文教师教学时应该由语文课内向课外的适当延伸,扩充语文课堂教学的容量。作为“例子”的教材不再是“圣经”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拓展延伸已越来越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这一方面体现了语文教师“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课标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欣喜于这种变革的同时,也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忽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过多地补充课外内容,甚至脱离文本随意“拓展”……这些现象也不在少数,值得忧虑: 案例一: 一教师在执教《生命与和平相爱》时设计了两个课时,每个课时都“拓展”了一个中考题和一篇课外阅读题,例如:1.阅读“卜算子咏梅”思考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2.阅读《秋山红叶》完成相关练习题。其实那些题目与课文本身一点关系也没有,为什么不让学生好好的学习课文本身,而要为了答题而去阅读?这样的拓展就是脱离文本了。 案例二: 有一位教师在执教《苏州园林》的公开课时,首先是播放大量的苏州园林的图片,放完后布置了以下几个拓展题:1.请你根据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设计一句旅游景点的广告语。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写家乡的公园。 3.把你学过的古诗文中写景的名句摘录下来,选择一两首进行赏析。 4.阅读《凡尔赛宫》与《苏州园林》比较写法的异同。这些拓展题看似很用心,但是试问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怎么能完成这么多拓展的任务呢? 案例三: 有这样几个课外拓展训练题:1《美丽的西双版纳》,“查阅相关地图,看要去西双版纳浏览要怎么走?先参观那些景点好?2.《陈情表》“认真思考下,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启发?”3.《藤野先生》,“谈谈如何正确看待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4.《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试着尽量多的举出你所知道的,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这样的拓展题已经变相的改变了语文的本味,把语文课变成了地理课、伦理课,政治课、自然科学等其他各种各样的课程。 案例四: 再如有老师在上《展示华夏文化魅力》时,大量引入,中国建筑史的资料,大讲特将有关中国建筑文化的产生、特征和成就等内容,这实际上就是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了中国建筑

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作者:————————————————————————————————日期: 2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为了拓展,将课上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

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拓展延伸时教师应注意照顾学生个性差异,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多设置一些难度各异的学习内容,多设计一些不同层次的训练项目,以供学生自由选择,各取所需。立足课堂实际,考虑时间、场地、情景的限制。否则,再精彩的拓展延伸,也不过是一种表演或作秀,比作一只“绣花枕头”恐怕并不为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做嫁衣。 四、拓展延伸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有些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忘了语文姓什么?本想借助网络来丰富教学的资源,加深对教学内容

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在实践的教学中,如何开放语文课堂教学,把语文学习向课前拓展、向课后延伸,把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搜集、去整理、去探索、去思考、去创造,把语文学习与平时的生活充分的联系起来,形成大语文教学。并让学生将思考探索的结果重新回归到开放的课堂教学中来,去合作,去交流,去探讨,发挥集体的力量,团队的力量,让学生蕴藏的智力得到充分的挖掘,思维的火花得到碰撞和闪光,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在“真情流露”中表现自己,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教学尽显生机。 一、搜集整理,拓展语文教学课堂教学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学习的凭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但它不是唯一的。语文教学需要我们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留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用课外获得的知识来充实课堂,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真正体现“课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教育观。 如在教学《周庄水韵》这篇文章时,但这些感受还是停留在想象的基础上的,我布置预习让学生提前去搜集和周庄有关的VCD、邮票、明信片、门票、纪念品等课文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没上课之前对周庄就有了一个全面的完整的感性认识,也大大拓展了学

生眼界,让学生有更多的情感体验。在文章的教学过程中只要侧重朗读,边朗读边想象,体味其中的意境,让学生充分领略到周庄的水美,很多学生都被文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所陶醉。课后让学生探究周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用形成的原因,如何保护周庄的文化,进一步联系我们的社区,看看我们泉州地区有哪些可以和周庄媲美的文化遗产,我们怎样去宣传它,保护它。 二、组织交流,拓展语文教学渠道 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是主角,由他们一问到底或是一讲到底,学生自主交流活动的时间被教师的提问或讲解挤掉了。因此,必须彻底转变观念,教师必须由课堂教学的主角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协调者、促进者,这样就可以从教师嘴里省下时间,留给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让学生对同一问题进行合作研究,形成结论,并能及时交流表达,这样能进一步激发他们去搜集整理学习资料的兴趣。 三、开放评价,拓展语文教学动力 教学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语文教学的原动力。传统课堂的评价是生生、师生之间的评价,但有时有些学生碍于情面,讲好话的多,挑缺点的少,久而久之,学生的评价停留在“好”“太棒了”等赞扬的词语上,而更多的忽略了评价的真正意义。合理开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d7440386.html,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拓展延伸 作者:庞丽贞 来源:《广西教育·B版》2010年第05期 作为学生每天都接触的课本,里面的课文就是很好的教育资源。教师如果利用得好,就能使学生透过课文学到更广、更深、更实的知识。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把课文内外的知识融会贯通呢?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向情感方面拓展延伸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教科书里有很多课文都与情感相关,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适当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朱自清的《背影》记述了八年前儿子和父亲在浦口车站相别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情至爱,尤其是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那个情节更是感人。在一般情况下,父母爱子女是很平常的,但“处于奔丧,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的祸不单行的境况下,这种爱就非同寻常了。上这篇课文时,我与学生分析完这些后。我接着向学生提了几个问题:你的父母爱你吗,具体表现在哪里?你爱你的父母吗,具体又表现在哪里?你觉得父母爱你多还是你爱父母多呢?我们应该怎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呢?这些拓展性的问题,不断地促使学生反思,使学生更懂得怎样去敬爱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实践证明,在有效的情感拓展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心灵都受到了震撼,情感甚至人格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二、向写作技能方面拓展延伸 写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教师如果在教学中适当地通过例子往写作方面拓展延伸,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作文时,总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这是学生觉得作文难的一个原因。在上课文《醉翁亭》时,我着重和学生分析了亭的位置,早晚变化之美,四季变幻之美,游人之乐。接着给学生两个任务:一是回顾这篇游记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地方?二是列提纲—模仿此文列《美丽的大容山》一文的提纲。学生通过模仿,在后来写《美丽的大容山》这篇作文时,都写得相当有序,内容也很丰富,效果甚佳。

浅谈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 内容摘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为了实施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结合教学实例从两个方面谈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分别是“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多元化”和“拓展延伸的方式要多样化”。语文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是新课程的需求,拓展延伸的内容和方式应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与学生身心的特点,整体考虑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沟通各种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思维,实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拓展延伸、生活化、创新精神、自主、合作、 探究性学习方式、现代科技 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语文对学生精神的熏陶感染。我们应以学生的语文经验和成长需要为目的,把教科书和生活融为一体,加强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沟通课堂内外,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将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和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总而言之,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要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拓展延伸。 一、拓展延伸的内容要多元化 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主体的需要,着眼于满足学生现实生活

中运用语文的需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内容,是设计拓展延伸时必须要关注的。比如:“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如果你是课文中的某个人物,你将会怎么办?”学生思考这些问题就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横向拓展——把课文内容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中,把生活引进课堂。学生可以结合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或自己了解的一些事例来谈,这就把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密切了教材和学生经验世界、想象世界的联系密切了语文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了学生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 其次,拓展延伸的内容一定要生活化,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堂,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在教学《故宫博物院》一文时,我设计的拓展延伸练习是“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我们的家乡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许多名胜古迹像花戏楼、曹操隐兵道、华祖庵等。我先让学生通过文本了解故宫博物院宏伟壮丽的建筑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然后,让学生掌握文中以空间为顺序的写作特点;最后带领学生参观亳州名胜——花戏楼,要求写出游踪路线。新颖的教学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他们纷纷投入其中,很快列出了游览路线,巩固了课文中的方位语。本课的拓展延伸练习,有效利用了课外学习资源,把教科书和生活融为一体,密切了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将语文教学的生活意义和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最后,拓展延伸的内容还应该体现创新精神。它决不是课题内容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 语文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黎溪中学彭德国课程理念下,教材只是课程的一部分,教材是语文教学的一种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材料。这只是“一杯水”,还有大量可读的“江河湖海”。教师要理解新的大语文观,把“一杯水”和“江河湖海”密切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拓展和延伸”环节必将成为语文教学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教材教”指引语文课堂教学向外拓展的目的不在外而在语文,语文课堂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在课堂里向外“生活一番”,而是“利用可以利用向外拓展,利用生活化的场景或者调用学生的生活经历,帮助学生来学习语文。”所谓的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在吃透文本内容后,引导学生进行的拓展思维训练。教学中我们可以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情况,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从情节、主题、题材等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一、从情节入手延伸通过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一课时,在理清童话故事的情节后,就可以从情节入手,引导学生想象“皇帝回宫后会做些什么,骗子的结局如何?”二、从主题入手延伸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故事,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提炼出不同的主题。就拿《蚊子和狮子》这一篇寓言来说,故事情节简单,主题明白易懂,但初中生学习这篇寓言,我认为不能简单的读懂故事,明确文中所阐述的道理:曾经打败过大人物的人,最后却被小人物打败。而应就寓言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得出不同的主题。如:从蚊子的身上,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思考后就会明白:成功时不能骄傲自大,得意忘形,或是在双方的较量中要学会抓住别人的弱点。那么从狮子的身上我们能读出这样的道理:别人向自己挑战时,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或是在与别人的较量中不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再如,学习余光中的《乡愁》时,可请来席慕蓉的《乡愁》;学《爱莲说》,可引进来《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一篇简短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可以获得不同的启示,这样的拓展延伸,既使学生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又让学生明白了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真正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教育,学生受益匪浅。三、联系生活进行延伸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语文的学习不一定局限于课堂,局限于学校,它更应该跳出课堂,向生活延伸,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在教学《第一次真好》一文时,通过学习,学生明确了要学会珍惜第一次,还要大胆的尝试第一次,才能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实际生活中,是不是所有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之我见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之我见 摘要:为了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以及新课程改革对现今小学语文教育的要求,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此,教师可以采用“拓展延伸”的方式,即教师要基于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拓展和延伸,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视野得以拓宽,进而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就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进行分析,以期能给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延伸;策略分析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在对这些文章进行拓展延伸之前,首先要保证好自身的教学质量,然后依据语文教材的文本特点以及学生的学习实际去选择拓展和延伸的角度,并在教学过程中,因时制宜地将拓展材料和语文课文联系到一起,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考、促成高效课堂构建的目的。 一、对情节进行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延伸,不但能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思想的理解,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最后那名小男孩儿也被巨人赶走了,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巨人最终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学生思考了一会儿,有的回答说:“巨人的花园会立刻

风雪大作,他的花园会被重新冰封起来。”有的回答说:“巨人可能会因为忍受不了寒冷而离家出走,之后小朋友们会重新回到巨人的花园,使那里再次春意盎然起来。”……类似这样的续编活动,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能使他们那无处安放的想象力得以充分发挥,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好感,进而使之能更加专注地去学习语文。 二、对主题进行拓展延伸 同样的题材、同样的主题,在不同作家的笔下通常会展现出不一样的风采。因此,教师不妨以主题为切入点,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搜集一些主题相同、作家不同的作品,然后将这些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分析、思考。如,在教学叶绍翁的《游园不值》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拿杜牧的《江南春》、贺知章的《咏柳》、韩愈的《早春》等写春景的古诗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并引导他们通过归纳、分析等方式,去理解这些古诗在写法上的区别和共通之处。 三、对作者进行拓展延伸 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中外名家的作品。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语文课本上那些作品的篇幅有限,所以它们根本无法全面地体现出一个作者的写作情怀和写作风格。为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对教材中文章的作者进行拓展延伸,即教师应依据学生的阅读能力,视情况为其推荐该作者的其他作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以及语文视野得到有效拓展。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试析初中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 发表时间:2013-05-31T10:57:36.40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3年8月总第142期供稿作者:崔霞霞[导读]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崔霞霞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穆村中学033300 摘要: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必须拓展延伸,这样才能立足课本,开放视野,扩大阅读面、知识面,从而达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 关键词:初中语文拓展延伸资源整合开发利用 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些对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课外材料的拓展,必须做到: 一、拓展延伸要立足课本 课堂拓展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我们要始终记住,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教师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 二、拓展延伸要把握学情 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的发展水平、地区差别和特征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每一节语文课,教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教学目标,而且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三、拓展延伸要适度 语文课堂里的延伸必须适度,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深入理解和把握课文上,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设计一些拓展活动,在最值得拓展延伸的时机、地方去拓展延伸,并掌握合适的“度”,学一学见好就收,拓展切不可不着边际、伤害到语文教学的本体,以免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到头来却让语文课只落得个为她人作嫁衣。 四、要把握拓展形式 拓展延伸有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有文本与网络资源的链接,有语文学科向其他学科的渗透,但有些老师上成了如何上网查资料的电脑课;本想通过音乐来感染学生,形象体验文本的情感,结果却成了音乐欣赏课。史绍典先生说过:“语文就是语文。”我们要牢记语文的“姓氏”,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的什么课。同样,语文教学的拓展延伸也不是思想政治课、艺术课或其他什么课的拓展延伸。 五、利用课外阅读进行拓展延伸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拓展 教材的许多篇目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迫切需要进行取舍(注:现在初一、初二使用的新教材这一矛盾已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可初三用的仍是老教材)。对于教材的课文,不一定要篇篇俱学,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哪些作品应该删去、哪些作品只需作一般阅读、哪些作品应该重点研读,由学生拿出意见,最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商定。对于宜重点研读的课文,也不必拘泥于以往教参或别人对作品的定论,而应以学生为主,启发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感受。 2.寻找课外的阅读材料进行拓展 (1)阅读材料内容上由易而难,循序渐进。不一定要求学生一上图书馆就得啃大部头,刚开始阅读时可以选择一些短小而又有哲理的文章,比如《读者》等杂志,或冰心、朱自清的散文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感悟能力时,再向他们推荐一些古今中外的短篇小说、散文等作为阅读材料;最后向他们推荐大部头的,或一些语言比较含蓄、意境比较深远的名家作品。 (2)阅读方法以讨论为主,自主思考。学生对所读的书籍应当形成自己的看法,千人千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某本书或某类书的研讨会,研讨会的主角是学生自己,让学生把在读书中所得到的感悟发表出来。 3.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进行拓展 (1)课堂上,激励学生突破教参,训练创新思维。(2)课堂外,鼓励学生感悟作品,形成独特意见。 4.选择多样的阅读途径进行拓展 (1)开展课内各种语文活动。配合语文课本及课外阅读内容,我们可以在校内、班内举办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2)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 在鲜活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善于抓住课本拓展的契机,把握课本拓展的火候,用好课本拓展这根“魔棒”,既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追求,更是对我们语文教师教学机智的考验。 参考文献 [1]鲁玲丽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山东教育,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3。 [2]刘晋斌浅谈语文课堂的开拓.教与学,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8。

散文阅读的拓展延伸教学设计

散文阅读的拓展延伸 平谷中学王海燕 教学目标: 1.总结知识体系,明确答题思路。 2.依据题型,总结方法 3.流畅表达,能恰当运用使语言有风采的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依据题型,恰当表达。 2.能恰当运用使语言有风采的方法,提升表达能力。 →→→ 教学过程: 一、巩固基础: 语句衔接 1、学习小组成员把自己复习中遇到的重点或难点出成试题,同组同学独立完成,在做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2、彼此交流答案,解决问题。 下两个考点: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文本内容或形式的体察、阐发与评价;基于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对文本意蕴的思考、领悟与阐释。在高考试卷中12分,理解2分,拓展延伸6分,语言表达4分(流畅2分,有文采2分)。 (一)、读懂文本,读出自己 阅读延伸题一般考查两个要点: 一为读懂文本,就是要考查考生对于所给文本的理解,对于作者观点情感的分析; 一为读出自己,就是要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延伸开去,阐发自己的感受。 (二)、基本写法 一般来说,所写文字要求在200字左右。从表达方式上看,一般侧重议论,所以建议考生采取总-分-总的写法。先总说,即首先根据题意明确自己的观点。再分说,这一部分又可以分为两个环节展开,大体上可以先结合试题要求有指向地解析文本,再基于考生自己的积累和生活经验延伸开去,进行阐发。最后再总结,或小结观点,或升华认识。 (三)、树立表达意识,追求语言精彩 20XX年北京高考对于往年必考的“语言表达”不再单独设大题,但是对于“语言表达”这一考点并不是不做要求了,特别是在“阅读延伸题”200字左右的文字中,语言表达的效果对于考生观点的阐发极为重要,所以在回答阅读延伸题时始终要突出表达意识,追求语言的表达效果。 (四)、明确评价要点 “阅读延伸题”高考的评价标准大体而言按照观点明确,联想合理,分析精当,语言通顺且有文采,这四个方面应该是评价的要点,表现得好应该能评为10—12分。考生在答题时应该体现出以上四点。 (五)、借鉴优秀示例,完善提高 各区出了一些比较好的阅读延伸题,在自己身边有很多同学写出了精彩的语段。考生

初中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们知道《孔乙己》一文,最后作者用句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晋庙铺小学教师韩晋芬内容摘要: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拓展是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展开的。“润物细无声”的有效拓展是融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信手拈来,不事雕琢,妙趣天成的。看似不经意间的拓展延伸,却能够非常自然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深化文章主旨,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努力追寻着。 关键词: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把握时机行之有效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一位教育专家是这样说的:“根据教材要求、文本特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教师个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适量、适情地引入文本背景和相关内容,其中包括文字、音乐、图片、影像等媒介,整合成读写思的教学策略,促进感悟,促成建构。”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将鲜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大多数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都能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课内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 1.课前拓展性阅读。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苏教版四年级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礼》一课,上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作用_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拓展延伸在教学中的作用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笔者认为,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有利于实现各学科的整合。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地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将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巧妙地将课文内容与作者经历相结合,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丑小鸭》时,通过讲解,学生对丑小鸭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丑小鸭曾经历了怎样的遭遇。但它从不放弃追求美好的事物,有一颗上进的心,即使死也阻止不了它,最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由此,我们联想到了安徒生本人,他出生于一个鞋匠家庭,父亲很早就死了,母亲是一个洗衣工,家境很是贫穷。后来,他是靠别人的资助才进入哥本哈根大学学习。安徒生最初想当一名芭蕾舞演员,后来又想当一名歌剧演员,但都没能实现。加上他长的一双大脚,鼻子很高,相貌丑陋,爱情也屡遭打击,简直就是一只地地道道的丑小鸭。可以说,他与文中的那只丑小鸭有着相同的命运。但他从没有放弃过追求,他靠自己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享有世界盛名的童话作家。这样的拓展就很好地将课文内容与作者自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可谓水乳交融,天衣无缝。 再如,特级教师秦咏中教学《三顾茅庐》时,随着学生学习的深入、情感的渐渐推进,一点一点地把刘备和诸葛亮的生平资料引入进来,把与文本相关联的资料渗透到学习过程中。此时的拓展在秦老师一张一弛的把握中,仿佛落花般悄无声息地飘落,使得原本在学生心目中陌生而遥远的三顾茅庐的故事,一步步地走进了学生的心灵,这样就使学生很轻松地领悟到了刘备“求贤若渴”的真正内涵。 二、创造性地对课文内容加以质疑,以达到既放松课堂气氛,又超越文本解读的作用

浅谈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浅谈语文教学的拓展与延伸 人们常说,只会“照本先科”的教师不能算是教师,充其量是个“教书先生”。新时期的教书先生必须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里“创造性”其中的意思之一就是要求教师据教学实情有效合理地进行拓展与延伸。语文教材中处处有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将课本知识与课外知识相结合起来加强教学的横向联系,突出语文本体的特征,实现课内到课外的横向迁移。这就要求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拓展与延伸。 在语文教学时,向课外语言教材拓展延伸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故事、传说、格言、警句等,课外语言教材也有同样的内容,且是语文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找准结合点,加强向课外语言教材拓展与延伸,可以开阔学生视野,锻炼学生思维,丰富语言积累,培养感情,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1、拓展延伸与语文有关的诗文、故事、传说、格言、对联等。如上“手指”一文时,先联系学生已经学过的“各有所长”名言等引入新课,课中课后拓展延伸到学生看过的、记过的有关“寸有所长,寸有所短”的故事、名言警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导入、整体感知、语言品味等方面都有所拓展,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也很好地渗透思想教育。 2、拓展延伸内容与课外比较。只有比较才能发现事物特征。运用比较阅读教学能便于学生掌握所学课文的要点,巩固知识,这是教师常用的拓展形式。既学完某篇文章后,找一篇与之有某种联系的诗文进行阅读训练。如请学生比较《白杨》与《桃花心木》在题材和主题上有什么相似之处,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习课文的兴趣,同时增加学生思维的深度。两篇文章放在一起,使学习的内容具有立体感,学生思考的联系面扩大,思索的层次增加,有助于对课文的进一步的理解。 二、在语文教学时,向生活拓展延伸 语文教学向生活拓展延伸,可以把有字之书与无字之书联系起来,不仅能缩短课本与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验到生活生命的意义和乐趣,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能养成观察、体验、思考、表达生活的习惯和能力,最终达到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的目的。 1、联系学生生活。如在教《杨氏之子》时,可设计这样的拓展延伸题:生活中,你是如何招待客人的?从而使学生在思考、辩论、交流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学会了“待客之道”。 2、联系社会生活。在学习列子《愚公移山》时学生很自然地知道,愚公移山是为了出行方便、发展等。让学生联系自己家乡的情况,到处修路、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有机会投入到开发的热潮,去感受新时期的《愚公移山》------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联系想象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实情,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丽家乡的信念。 3、联系科技、自然等。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概况和我国《神州九号》《神州十号》《嫦娥三号》太空之旅的资料,使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爱国情感。 三、在语文教学时,向其他科学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科学的学生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文中,“船在前进,岸在后移”一句时,可以结合物理有关参照物的知识来理解。学习课文《鲸》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学习《大自然的语言》时,可结合地理知识讲解就容易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层次,“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也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作为语文课堂的重要环节,可以提高学生对课堂的理解、感悟、运用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指出:“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沟通与生活的联系,扩大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文的积极性,从而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实现由此及彼,使拓展的内容和课文有机结合呢?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去思考。 一、结合文体知识拓展延伸 文体知识是学生赏析各类文章的基础,也是考查的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联想对比,可以强化学生的记忆,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文体知识,把握解题方法。例如学到托物言志,《爱莲说》则可延伸到《陋室铭》,让学生更好把握什么是托物言志;在《荷塘月色》中学到通感修辞可以让学生造几个句子,加深理解;在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时可以几篇文章对比总结方法,再延伸练习,把握规律。文体知识的拓展在复习课中尤其重要,学生可以在拓展练习中掌握解题规律。 二、紧扣作者,拓展延伸 初中语文课文中有许多名家名篇,但初中生对文学的积累毕竟有限,教者正好借此机会,推荐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全面了解作者,把握作者的风格。 毛泽东不但是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在苏教版七八年级就学到了三首,但相对于主席的优秀作品来说实在太少,为了让学生更多了解毛泽东诗词的遒劲伟美,我在学到这些诗词时及时做了延伸。例《沁园春·雪》描写了壮丽的北国风光,歌颂了革命的人民的朝气,乐观向上,气势磅礴。我补充了“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等诗句,让学生体会毛主席这种乐观、自信、豪迈的精神。 当然也可以结合他们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感受他们不同时期思想的变化,像李白、苏轼、李清照等都可以作类似的拓展,关键教者要做个有心人,选取符合教材中心的。 三、把握情节,拓展延伸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与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堂。 然而,在我们的实践教学中,大多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定势。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外,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

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等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我们知道《孔乙己》一文,最后作者用句近乎模糊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作结。可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怎么去“结案”呢?于是,让学生想象。许多学生就结合上文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断定孔乙己是必死无疑,——饥寒过度,暴尸野外。而有部分学生却认为“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学着武侠剧中惯用的一环——无巧不成书,给人以惊喜,孔乙己在他最危难之际,来了个救世主,不但救了他一命,而且支持他读书,孔乙己一改往日作风,最终取得功名,且回到当地(鲁镇)任父母官……这种“续编”活动,实际是对课文思想内容的有机延伸,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作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从主题角度延伸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样的主题,一样的题材,在不同作家的笔下,往往会演绎出不同的风貌。此时,教师可

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为了能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抓住“大语文”的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和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在语文课堂上进行课外拓展,在教学中不再把教材作为“圣经”进行解读。本学期我和刘春艳老师共同研究了“如何进行语文课堂中的拓展延伸”这样的小课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拓展”?我认为,课堂教学拓展是教师为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打破教材、课堂的束缚,积极引进更丰富、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文本(教材)教学服务。我们研究达到的目标就是,叶老所说的“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将活的语文资源引进课堂,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真正得法于课内,增加拓展阅读兴趣并学会拓展阅读,再从课外阅读中有所收获。虽然暂时还达不到山东课改中韩兴娥提出的“海量阅读”,但我们一直都在努力的路上。接下来谈一下我的研究方法及成果。 一、课前拓展性阅读。 拓展性阅读作为教材的补充、延伸,可以根据课文的内

容、类型及教学的需要,把它安排在不同的时段。 课前拓展性阅读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或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更好地学习课文储备能量。如教学《七律长征》一课,上课伊始,老师可请学生谈谈课前通过查资料(包括上网)所了解的毛泽东。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认识了毛泽东。也了解长征途中的一些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下文学习埋下伏笔。 还有很多写景、纪实类的文章都可以让学生在课前搜集资料补充阅读,例如《圆明园的毁灭》、《长城》等课文。如果仅仅是课堂中干巴巴的读,是很难把历史的厚重和景色的美丽及毁灭的惨景都让学生体会出来的。只有让学生通过课外的阅读,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体会那份历史的沉重和责任,才会激起民族的复兴感勿忘国耻。 二、课中拓展性阅读。 1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疑难,适时地利用拓展性阅读材料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释疑解惑。如学习《泊船瓜洲》一课,为了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情怀,我设计了补充阅读余光中的《乡愁》。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又适时给学生加了《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地震中的撑起》的阅读。这样的补充不仅不会拖慢教学进度,反而会调动学生的情绪,对课文的阅读是一个不小的助力。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模板

立足课本,跳出课堂——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 ”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语文,就应拓展更大的空间,从更广的层面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立足课本,跳出课课堂。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大多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对一篇篇文章的分解和剖析上,容易形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思维特点。限制了教师的文化和学术视野。同时,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除了对文章能作文体上的把握(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并没有能积淀起应有的文化底蕴,以及鉴赏文学作品的创造性能力,甚至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语文知识框架。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 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 一、立足课本,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 拓展延伸是针对教材的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延伸。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语文课外延伸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那么,我们该确定什么样的延伸角度?又该向哪个方面延伸?“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中的“此”与“彼”又是什么呢? 关键在于教师在钻研教材过程中要精心选点、设点,使要拓展的面与课文有机地起来,以及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实施。不妨从情节、主题、作家、文体四个角度着手。 1、从情节角度中延伸 可通过对故事情节的延伸,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丑小鸭》一课后,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