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织造布工艺及设备概论

合集下载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

熔喷非织造布技术令狐采学一、熔喷非织造布技术简介1、熔喷法熔喷法是将高聚物熔体通过高速高温气流喷吹,使熔体细流受到极度拉伸而形成超细纤维,然后凝聚到多孔滚筒或成网帘上形成纤网,再经自身粘合或热粘合作用得以加固而制成非织造布的一种生产技术。

熔喷工艺流程示意图2.熔喷非织造布工艺特点熔喷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不需要固结纤网的设备),生产效率高;能耗大,成本较高,对其应用领域的扩大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纤维极细(纤维直径达微米级甚至纳米级),比表面积大,纤网孔隙率高,纤网均匀度好,柔软蓬松,尤其适用于过滤、吸液和保暖材料等;纤维和纤网强度低,取向度低,耐磨性差。

二、熔喷非织造布生产设备以Reifenhause公司的MB2400全自动熔喷生产线为例:整套熔喷设备由主机、加热系统、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电气控制系统等。

主机主要由喂入系统、螺杆挤出机、过滤装置、计量泵、熔喷模头组合件、接收装置和卷取机构。

生产聚酯及聚酰胺等熔喷非织造材料时,还需要进行切片干燥、预结晶。

1.喂料系统喂料系统采用德国AZOGMOHCO公司的P-320-38G 型三级料箱计量混料系统。

喂料系统由3个料桶组成:1个主料桶、2辅料桶,主料桶加入聚合物切片,两个辅料桶分别加入色母粒和功能母粒,且通过PLC/SBBL自动控制主料、色母粒及抗静电剂的比例和喂入量。

三级料箱计量混料系统料桶示意图实行定时定量喂料,满足挤出量的要求通过PLC/SBBL 控制系统自动控制切片、色母粒和功能母粒的比例;每一料桶有一料位水平指示仪,显示计量桶中料的高度,由程序监控。

混合作用定量加入的粒料在混合计量桶内进一步混合,桶内有一个螺旋搅拌器,通过搅拌使各种粒料混合均匀,再通过喂入管喂入螺杆挤压机。

2.螺杆挤压机在螺杆挤出机的进料端,聚合物切片要与稳定剂、增白剂等添加剂及色母粒等必须的原料,经过充分搅拌混合后进入螺杆挤出机,加热成熔体。

采用RH801单螺杆挤压机。

第七章 非织造布 PPT

第七章 非织造布 PPT

(三)世界非织造工业的发展概况 第一阶段:二十世纪40年代初-50年代中,萌芽期。针刺 非织造布,纺粘法非织造布 第二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末,商业化生产。 湿法非织造布机,水刺法生产非织造布 第三阶段:二十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发展重要时期。 闪蒸法非织造布 第四阶段:90年代初至今,全球发展期。
单位:万吨
2005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区域分布(总计385万吨)
4%
5%
6% 17%
31% 北美
西欧 日本 亚太地区 拉丁美洲 中东地区 其它地区
8% 29%
2006年全球非织造布产量(按工艺分布)
7% 11% 6%
18%
3% 26%
29%Βιβλιοθήκη 纺粘熔喷针刺
水刺
热粘和及化学粘 合 浆粕气流成网
湿法成网
世界技术纺织品与非织造布消费量发展趋势(单位:千吨)
三、非织造基本原理
➢不同的非织造工艺技术具有各自对应的工艺原理。 ➢但从宏观上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可用其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原料准备;(2)成网;(3)加固;(4)后整理。
原料准备
• 主要为纤维或高分子聚合物、粘合剂及后整理用试剂等。 • 纤维可以是天然纤维或化学纤维。 • 干法和湿法成网用短纤维,必须经过开松、除杂、混合、加油润
热熔粘合和热轧粘合。
非织造布的分类: 按加工方法(成网法)分类 干法非织造布 湿法非织造布 聚合物直接成网法。
• 干法成网:指天然纤维或 化学短纤维在干态条件下 采用机械、气流、离心力 等方法形成纤网。
• 湿法成网:以水为介质, 使短纤维均匀的悬浮于水 中,并借水流作用,使纤 维沉积在透水的帘带或多 孔滚筒上,形成湿的纤网。

非织造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非织造学课件:第一章 绪论
从宏观上来说,非织造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可用其 工艺过程来描述,一般可分为以下四个过程: (1)纤维准备; (2)成网; (3)加固; (4)后整理。
纤维准备
成网
加固
后整理
第一章 概论 §1-1 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
三、非织造材料的发展简史 (一)非织造材料的起源
非织造材料的起源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古代游牧民族将动物毛发加水、尿或乳精等通过脚踩、 棒打等机械作用,来制作毛毡。今天的针刺法非织造材料是 毡制品的延伸和发展。 据《文献通考》记载,中国宋代有“发蚕簇,有茧联属 自成被”的实践活动,利用“万蚕同结”制成过长2丈5尺, 宽4尺的平板茧。从原理上将讲,这种平板茧类似于今天的 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 1942年,美国某公司生产了化学粘合的纤维材料,命名 为“Nonwoven Fabrics”。
第一章 概论 §1-1 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
2000年西欧非织造材料主要用途比例(按重量计)
9% 6%
35% 13%
2%
3% 3% 6% 1% 2%
2% 1%
2%
8% 7%
卫生用品 医疗手术 揩布、护肤 其它揩布 服装面料 衬里 制鞋、皮件 涂层底布 装饰、家用 地面铺设 液体过滤 气体过滤 建筑、屋面 市政地下工程 其它
3 2 111 2 4 1 2 1 5
3 2
5
浙江
广东
海南
河北
河南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山东
54
江苏
上海
江西
北京
江西
第一章 概论 §1-1 非织造基本原理及发展简史
中国产业用纺织品2003年产量数与2010年预测数 (单位:万吨)

非 织 造 技 术 概 论

非 织 造 技 术 概 论

三、非织造材料及其主要用途
• 非织造材料已广泛地应用到环保过滤、医疗、卫生、保健、 工业、农业、土木水利工程、建筑、家庭设施及生活的各 个领域。近年来开发了一大批新颖非织造新产品,如采用 聚四氟乙烯纤维和聚酰胺纤维经管式针刺工艺加工制造的 人造血管、人造食管等人造器官;采用海藻纤维经针刺加 工的高性能敷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特种活性纤维非织造 新材料,可特别有效地从工业废水中吸附回收重金属离子 和相关的毒离子;碳纤维针刺整体毡及碳/碳复合材料在 导弹、火箭头锥以及运载火箭尾喷管喉称中的应用(耐高 温、耐烧蚀);可完全降解的聚乳酸纤维非织造新材料, 可用作环保型的用即弃产品等。 • 功能性制品材料是非织造材料的一大主要领域,也是非织 造材料具有优势的领域,如医疗卫生保健用品(手术服、 防护服等),工业用品(过滤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 农业用品(如丰收布、培养基质等)建材用品(如防水材 料、隔热保温材料等)和土工合成材料等。当前及未来一 段时间内非织造材料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湿巾
(3)向其它领域渗透
非织造功能性制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纺织品应用领域, 已大量进入汽车、卫生保健、土木工程、建材、农业等领 域,如土工合成材料、高温气体过滤、手术服、尿布、防 水基材、汽车内饰件、农业丰收布等对各自的领域起了革 命性的影响。 非织造材料的结构多样性、外观多样性、性能多样性决 定了其用途的广泛性。可根据不同应用场合对非织造材料 的性能、结构和外观要求,科学地选择原料、工艺路线、 工艺参数等。 非织造材料也可分为用即弃型和耐用型两大类,用即弃 类产品主要应用于医用敷料、尿布、手术衣、防护服和湿 巾等;耐用型产品要求维持一段较长的重复使用时间,如 人造革基布、针刺地毯、土工建筑材料、绝缘材料和床上 用品等。 下面分应用领域介绍非织造产品

非织造概论

非织造概论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二、非织造布的发展及现状: 非织造布的发展及现状: 非织造布(产品)的特点:原料广、成本低、性能优 非织造布(产品)的特点:原料广、成本低、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1、非织造技术的起源:源于传统纺织技术,如: 非织造技术的起源: 针刺法技术:源于制毡技术 纺丝成网法技术:源于天然平板茧 湿法非织造技术:源于造纸技术 干法成网技术:源于传统纺织加工来自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2、非织造材料工业的发展概况:可分为四个阶段 非织造材料工业的发展概况: (1)20世纪 年代初到50年代中,为非织造工业的萌芽期: ) 世纪40年代初到 年代中,为非织造工业的萌芽期: 世纪 年代初到 年代中 特点:原料多 特点:原料多为纺织厂下脚料或再生纤维等;没有专门设 设 工艺为干法成网,化学粘 备(多用纺织设备改造);主要工艺 工艺 合或针刺加固;产品主要为厚型絮垫 产品主要为厚型絮垫。 产品主要为厚型絮垫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15% 43%
纺粘法和熔喷法非织造布 干法非织造布 其他类型非织造布
42%
目前世界非织造布产品分布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5、我国非织造布生产现状
中国内地非织造布产量发展情况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80 1990 2002 2003 2004 2005 2007 产量/万吨
第一节 非织造布的发展与现状
关于非织造布定义,主要来源于以下机构: 关于非织造布定义,主要来源于以下机构: ASTM(美国材料实验学会/美国材料实验标准) (美国材料实验学会 美国材料实验标准 美国材料实验标准) 我国国家标准(GB/T5709-1997) 我国国家标准 ISO9002(国际标准化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INDA (International Nonwovens and Disposable Association)(国际非织造布和用即 ( 弃物品协会) 弃物品协会)

无纺布工艺技术大全

无纺布工艺技术大全

无纺布工艺技术大全无纺布(Non-woven fabric)是一种不是通过纺织或编织而成的织物,也称之为非织造布。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无纺布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医疗、家居、建筑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无纺布的制造工艺技术大全。

1. 熔融喷丝法(Meltblown)熔融喷丝法是一种常见的无纺布制造方法。

其主要步骤包括原料熔融、挤出成型、冷却固化等。

通过高温将聚合物熔融后,由特殊的喷嘴挤出微细纤维,并在冷却后形成无纺布。

2. 热风纺丝法(Spunbond)热风纺丝法也是一种常用的制造无纺布的方法。

此方法利用热风将聚合物熔融后,通过旋转的喷嘴将熔融物喷射到装有冷却器的网带上,然后纤维在冷却后形成无纺布。

3. 高压水射流法(Hydroentanglement)高压水射流法是一种制造无纺布的环保方法。

该方法利用高压水射流将聚合物纤维冲击到特殊的网带上,使纤维交织在一起,形成无纺布。

4. 针刺法(Needle punching)针刺法是一种机械方式制造无纺布的方法。

它通过针刺设备将纤维网层反复穿刺,使纤维在网上交织在一起,并形成无纺布。

5. 热轧法(Thermal bonding)热轧法是一种将无纺布纤维通过热轧压实在一起的方法。

它通过热轧设备对纤维网进行加热和压实,使纤维相互结合,并形成无纺布。

6. 化学方式(Chemical bonding)化学方式是一种利用化学方法将无纺布纤维粘合在一起的方法。

通过添加适当的胶粘剂或添加剂,使纤维通过化学反应发生粘结,形成无纺布。

7. 喷雾法(Spray bonding)喷雾法是一种将胶水或粘合剂以雾状喷洒在纤维网上,通过干燥和固化粘合纤维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粘合纤维,并形成无纺布。

上述是一些常见的无纺布制造工艺技术,不同的工艺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无纺布产品。

无纺布因其无纺织工艺,具有均匀性好、透气性好、耐磨损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纺布的制造工艺也将不断改进,为各个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的无纺布产品。

基础知识篇 非织造布简介

基础知识篇 非织造布简介

. 海量免费资料尽在此一.非织造布的定义和发展概况1942年美国首次商业性生产了一种在原理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织物的新型布状材料,并将它命名为非织造布。

虽然当时只生产了几千码布,但却标志着纺织工业中一个新的行业,一门新的技术的诞生。

非织造布是指由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磨擦、抱合或粘合,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

它不包括纸及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边纱线的缝边织物和湿法缩绒毡制品(不论这种制品是否经过针刺加固)。

它使用的纤维可以是天然的或者是化学加工的,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纤维状。

在我国,有时将非织造布称为“无纺织布”、“无纺布”、“非织造织网”等。

非织造布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工业化生产的,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百织造布工业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到1995年,世界非织造布的产量已达到250万吨以上。

目前,非织造布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工业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非织造布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高速发展,是与非织造布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密切相关。

总的说来,非织造布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劳动生产率高;生产速度高,经济效益显著;可应用的纤维原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中国的非织造布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

至1993年中国的非织造布产量已近10万吨,目前,每年仍以15%的速度增长。

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其中以纺粘法和热轧洁非织造布增长较快。

二.非织造布的分类非织造布的品种繁多,其分类方法各异。

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 按非织造布纤网形成方法分干法非织造布是指纤维在干态下用机械、气流、静电或它们的结合方式形成纤网,再用机械、化学或热的加固方法而制成的非织造布。

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布是将高聚物经过挤压加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非织造布。

根据聚合物的挤压成网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造布和膜裂法非强造布。

基础知识篇:非织造布简介

基础知识篇:非织造布简介

一.非织造布的定义和发展概况1942年美国首次商业性生产了一种在原理上完全不同于传统织物的新型布状材料,并将它命名为非织造布。

虽然当时只生产了几千码布,但却标志着纺织工业中一个新的行业,一门新的技术的诞生。

非织造布是指由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磨擦、抱合或粘合,或这些方法的组合而相互结合制成的薄片、纤网或絮垫。

它不包括纸及机织物、针织物、簇绒织物、带有缝边纱线的缝边织物和湿法缩绒毡制品(不论这种制品是否经过针刺加固)。

它使用的纤维可以是天然的或者是化学加工的,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纤维状。

在我国,有时将非织造布称为“无纺织布”、“无纺布”、“非织造织网”等。

非织造布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工业化生产的,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百织造布工业一直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到1995年,世界非织造布的产量已达到250万吨以上。

目前,非织造布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工业中一个令人瞩目的新兴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

非织造布能在短短的几十年内得到高速发展,是与非织造布技术本身具有的特点密切相关。

总的说来,非织造布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短,劳动生产率高;生产速度高,经济效益显著;可应用的纤维原料范围广;产品品种多,使用范围广等特点。

中国的非织造布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

至1993年中国的非织造布产量已近10万吨,目前,每年仍以15%的速度增长。

我国非织造布工业的门类比较齐全,其中以纺粘法和热轧洁非织造布增长较快。

二.非织造布的分类非织造布的品种繁多,其分类方法各异。

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 按非织造布纤网形成方法分干法非织造布是指纤维在干态下用机械、气流、静电或它们的结合方式形成纤网,再用机械、化学或热的加固方法而制成的非织造布。

聚合物挤压法非织造布是将高聚物经过挤压加工而形成网状结构的非织造布。

根据聚合物的挤压成网方式不同,它又可分为纺丝成网法非织造布、熔喷法非织造布和膜裂法非强造布。

湿法非织造布是指纤维在水中悬浮状态下,采用造纸成网,再用化学或热的方法加固而制得的非织造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