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1、谐音法如马克思生于1818 年 5 月5 日,可把“ 1818”谐音为“一巴掌一巴掌”,把“ 55”谐音为“呜呜”,合起来就把马克思生日说成是“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家呜呜直哭。”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2、比喻法如1900 年是义和团运动的高潮时期,可把数字的形状比成义和团群众拿着各种武器,长矛像“ 1”字,钢叉像“9”,盾牌像“ 00”,从而记住1900 年这个历史年代。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3、口诀法也叫顺口溜法。有朝代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民到共和” ; 有帝王年代口诀:“顺康雍乾嘉道咸,同治光绪宣统三” ; 也有公元年代口诀:“ 960,建北宋;1127 年,南宋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一些重要会议,也可编成口诀:“一二三八古,12378; 遵瓦在35,七大在45; 七届二中会,已经到49”。这里概括了党的九次会议,古田会议,一大、二大、三大、八七会议分别在1921 年,1922 年,1923 年,1927 年,1929 年召开; 遵义会议,瓦窑堡会议都在1935 年召开; 七届二中全会则在1949 年召开。

在古代史中,有人把朝代和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简便易记,效果很好。如“从夏至今四千年,公元前后各两千,

后汉以后公元后,后汉以前公元前。”这就是把我国历史分成两大段,虽不十分准确,却也大致差不多。又如“夏商周秦前后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继两宋,接下元明和清朝。”这一口诀记述了我国朝代兴衰次序,二十八个字活画中国史长河的大体轮廓,再经过具体填充,朝代兴衰演变史的全过程就显得更清楚了。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4、对照式用中外照或古今对照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

4) 古今对照法。也称远近对照法。公元零年为对称轴,进行前后对照。如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公元后221 年蜀国建立。再如公元前467 年我国奴隶制结束,公元后476 年西欧奴隶制结束。公元前841 年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后841 年则是唐武宗会昌年。

5) 中外对照法。把世界史和中国史和年代对照记忆。如我国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是在公元前594 年,在世界史上雅典梭伦改革也是公元前594 年。再如中日甲牛战争是1894 年开始,朝鲜甲午农民战争也是1894 年。

再如公元前221 年是秦统一了中国,公元221 年则是蜀国的建立; 又如公元476 年,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度的崩溃,而我国公元前476 年则是春秋时期的结束,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终结。

3、比较式。用互相比较的方式来记忆历史年代。知道

一个历史年代比较另一个历史年代,早几年或晚几年,

便可由一个年代比较出另一个年代来。

6) 比早法。如世界近代史比中国近代史早200 年,中国近代史是1840 年,世界近代史便是1640。再如世界现代史比中国现代史早两年,中国现代史是1919 年,世界现代史便是1917 年。

7) 比晚法。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晚25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便是1939 年。再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比第一次鸦片战争晚16 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便是1856 年。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的实用方法5、推导式根据记住的历史年代,经过推导而记住另一个或几个历史年代。这只要有一个基点数,然后通过人物,事件之间的历史关系,就可推出历史年代来。可从基点数向前推,向后推,同时向前后推。也可互相推。

8) 前推法。从基点数向前后推导。例如知道郭沫若写《甲申三百年祭》是1944 年,往前推三百年,即1644 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明亡,清军入关,均在这一年。

9) 后推法。从基点数向后推导。如知道1818 年马克思诞生,恩格斯比马克思小两岁,即1820 年诞生; 列宁又比恩

格斯小50 岁,即是1870 年诞生。

10) 双推法。从基点数向前推导。如记住了抗日战争开始于1937 年,往前推,十年内战开始于1927 年; 往后推,八年抗战结束于1945 年。

11) 互推法。几个密切相关的年代可以互相推导。如三国的建立年代,依次相差一年。220 年魏国建立,221 年蜀国建立,222 年吴国建立。只要记住其中一个,就可推导出另外两个。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

12) 干支推导法。也称甲子法。用天干地支纪年推算出公元年代。我国古代人一般使用甲子纪年法。近代史上也经常使用甲子法表示历史事件,如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赔款,辛丑革命,辛玄革命等等。学会这种方法,只要记住一个历史事件是公元某某年,就可推算出另一个历史事件的公元年代。如辛亥革命是1911 年,辛丑条约是倒转去了十个天干地支,应是1901 年,庚子赔款接着倒转去了一个天干地支,应是1900 年。

如何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

快速记忆历史时间和事件 1、公式记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6.改革=时间+改革人+内容+意义 7.战役=时间+作战双方+经过+后果 2、加减记忆 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可记为: 经过=四次突然袭击(突然袭击波兰、丹麦和挪威、苏联和珍珠港)+六次主要战役(莫斯科、斯大林格勒、库尔斯克、攻克柏林、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海战)+四次重要会议(开罗、德黑兰、雅尔塔、波茨坦)+三次登陆(北非、西西里、诺曼底)+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各国反法西斯斗争。这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部历史事件。 3、尽量少记 例如:东汉的统治? 1.王莽改制a公元8年,改国号为新。b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 2.光武中兴a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 3.外戚和宦官专权 a外戚梁冀 b宦官"五侯" 4.党锢之祸 a太学生3万多人 b名士范滂 5.黄巾起义 a公元184年,张角,太平道。黄巾军。 b"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4、变远为近,变死为活,变假为真,变浅为深 5、浓缩代替记忆

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还(桓)乡(襄)问(文)木(穆)桩(庄) 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安息,再从安息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长河新,安西大 王安石变法的内容:青苗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 请方保募农 6、歌诀替代记忆 我国的《历史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7、谐音记忆 三国建立? 曹丕--魏--洛阳--220年 曹丕喂洛羊一天二两饼 刘备--蜀--成都--221年 刘备数沉珠数了二天二夜 孙权--吴--建业--229年 孙权无建业喝了二两酒 李渊建唐哪一年? 李渊建唐618年。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口诀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口诀,初中,历史,快速,初中历史快速记忆口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青铜器上刻金文,周晚大篆形成了。 (二)古人观天很注意,日食月食书中记,夏朝历法叫“夏历”,战国二十四节气。

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速记口诀

七八九年级历史知识速记口诀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三)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有力,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废除贵族的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经济得到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八、九、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 文字可考在商朝,甲骨文字算最早,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记忆顺口溜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记忆顺口溜 祝海青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 很多同学认为历史学习只是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甚至“谈史色变”,其实是没有理解历史学科的特点,没能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爱因斯坦说过:“成功就是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只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采取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学习一定会事半功倍。 一、以趣引学,奏好预习、听课、复习三部曲。 (一)课前预习。 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先自己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预习将直接影响听课的效果。通常,预习新课可按以下程序进行:①浏览教材;②了解本节的内容提要; ③确定本节的重点和难点;④找出上课时应重点解决的问题,特别是新教材中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可用彩笔勾出。这样,通过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不理解感到有困惑的地方,上课也可以特别留心,听课的时候可以有的放矢,这样就可以保证当堂的内容当堂掌握。 (二)课堂听课。 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读”、“听”、“思”、“记”四个方面。所谓“读”,即在老师指导下,自主阅读有关教材内容,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和线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的历史内容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本上做听课笔记,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听课的思路、抓住听课的重点,并且为日后复习提供方便,更重要的是它能使我们在学习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深入理解教师所讲的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阅读教材的方法。 这里说的教材,是指与历史学习有关的材料,包括历史教科书、历史资料、历史读物等。为提高阅读的效果,可以在阅读时做必要的笔记,或在阅读材料上(如教科书)做一些提示性的记录,如画线、标符号、写批注等。下面简介几种常见的阅读教材的方法: (1).“语文式”阅读法。这种阅读方法就是用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使用这种方法阅读时,要求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排一排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2).“提纲式”阅读法。对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自己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内容,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学习。即利用有关教辅用书或教师颁发的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的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从而提纲挈领地把握有关历史知识。 (3).“问题式”阅读法。所谓“问题式”阅读法,就是把课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边阅读边回答问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学习内容。采用这种方法阅读选编问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课可转化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经过和结果是什么?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和历史课本相配套的有历史地图册,这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式”阅读法就是在阅读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问题,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如在阅读“殖民主义的罪恶”这一问题涉及到“三角贸易”时,我们利用地图把欧洲殖民者的出程、中程和返程的出发地、携带的物品一一对照,就能形象、直观而且容易掌握这一知识点。 (5).“线索式”阅读法。历史教材很多内容都有非常明晰的线索,通常最常见的是时间线索,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以时间线索来叙述的,按这一线索来阅读,能快速的完成阅读。比如阅读

七年级历史快速记忆记忆歌诀大全

初一历史快速记忆记忆歌诀大全初一上册记忆歌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初中历史速记口诀

初中历史速记口诀速记口诀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 “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中外历史时间表(高中版)

历史时间表 距今七八千年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 原始社会晚期中国人已掌握了冶铜技术。 尧舜禹时期实行禅让制。 约公元前2070 年 禹建立夏朝。夏启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 约公元前1660 年 商朝,已烧制出原始瓷器。甲骨文成熟。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出现了青铜农具。 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实行分封制、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春秋末期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以能制造钢剑。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鲁国实行初税亩。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孔子老子韩非子《诗经》 战国时期发明“司南”。屈原《离骚》。 公元前475年战国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立,商鞅首创“重农抑商”政策。 公元前8-前6世 纪 希腊城邦出现。它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公元前6世纪初执政官梭伦推行改革。 公元前6世纪末执政官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共和国时期《公民法》。 公元前5世纪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5-前4世 纪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 公元前5世纪中 期 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秦汉(公元前221-220年) 公元前221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汉初郡县封国并存。丞相位高权重。 汉赵过推广耦犁。出现代田法。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 西汉(前202-9年)西汉,中国丝绸远销亚欧洲,商路被称为“丝绸之 路”。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汉赋 东汉(25-220年)东汉成熟青瓷、杜诗发明水排。蔡伦改进造纸术。 汉朝察举制(孝廉)实行。 魏晋南北朝(220-589年)三国(魏(220-266年)、蜀(221-263年)、吴(222-280年))、晋(西晋(266-316年)、东晋(317-420年)) 北魏实行均田制。 3世纪罗马法成为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魏晋南北朝时 期 三省制。九品中正制(门第)实行。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 东晋王羲之完成《兰亭序》。 5世纪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南北朝南朝(420-589年)、北朝(439-581年)(北朝白瓷)。使用灌钢法。隋唐(581-907 年) 隋唐隋(581-618年)、唐(618-907年)。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并完善。出现曲辕犁,创制了筒车。出现雕版印刷术。隋炀帝时期科举制形成。 隋朝柜坊和飞钱。三教合一。 唐朝已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瓷器大量输出国外,远达欧非洲。

高考历史时间记忆六法

高考历史时间记忆六法 历史时间是构成历史知识的基本要素。可以这么说,离开历史时间也就不存在历史,更谈不上历史思维以及历史教学了。唯其如此,历史时间的教学就有了不可低估的价值。然而,实际教学中历史时间的教学往往疏于指导和设计,学生的死记硬背即发此一端。 2010高考历史备考: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古代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 高考备考:世界近现代史重要知识点归纳 2010高三备考名师手记:历史识记顺口溜 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00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 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速记历史:初中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

速记历史:初中历史的几种记忆方法一、顺序记忆法: 就是按照事件本身发生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这种记忆法最为普遍。如: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1.1914年,萨拉热窝事件;马恩河战役。 2.1915年,意大利参战。 3.1916年,凡尔登、索姆河战役。 4.1917年,美中参战;俄国革命。 5.1918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 1.爆发: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2.建军:1776年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3.建国:1776年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1781年约克镇英军投降。 6.和约: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如记忆“陈胜、吴广起义”这一历史事件时, 可实行记忆三步走: 第一步,掌握起义的背景; 第二步,掌握起义的经过;

第三步,掌握事件的历史意义。在分别掌握的基础上,再根据事件的内在联系,进行整体把握,综合记忆。 二、归纳记忆法 一方面,可以把不同时间的同类事件进行归纳。如:近代前期西方列强连续发动的5次大规模侵华战争、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制造的5次事变、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4次重大远航、二战中同盟国首脑召开的4次国际会议、中国工农红军5次反“围剿”、中国共产党召开的15次代表大会,等等。 另一方面,也可以把同一时间的不同事件进行归纳。如: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大钊被害、“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宁汉合流”、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广州起义。 三、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中,我们可以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来记忆。如: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英国、法国、美国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都是:反动的政治统治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要发展资本主义,就必须起来推翻反动的政治统治。而三国的革命,又都有导火线、爆发标志、主要领导人、文件的颁布等。在发展资本主义方式上,俄国和日本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完成的,意大利和德意志则是通过完成国家统一来进行的。 四、比较记忆法 将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以加深印象。如: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比较。郑和下西洋与新航路的开辟的比较。德、意统一的相同与不同的比较。对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性质、规模、影响等进行比较,从而达到记忆的目的。 如中国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你可联想到《中英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这三个条约的共性都是丧权辱国的条约,其影响一个比一个严重。第一个是使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个是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第三个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家国家。 如在复习“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两部分内容时,在比较的基础上,你就会发现这两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 其相同点是: ①原因相同,都是在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爆发的。

中国历史朝代-时间表(全)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581——618 11、唐:618——907 12、五代: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902——979 14、宋: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907——1125 16、西夏:1032——1227 17、金:1115——1234 18、元:1206——1368 19、明:1368——1644 20、清:1616——1911

21、中华民国: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②包括王莽建立的“新”王朝(公元9年——23年)。王莽时期,爆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建立了农民政权。公元23年,新王莽王朝灭亡。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 ③这时期,在我国北方,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汉(前赵)、成(成汉)、前 凉、后汉(魏)、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南燕、西凉、北燕、夏等国,历史上叫“十六国”。 ④这时期,除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外,还先后存在过一些封建政权,其中有: 吴、前蜀、吴越、楚、闵、南汉、荆南(南平)、后蜀、南唐、北汉等国,历史上叫“十国”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声明:上面相关信息均来自《智趣多功能学生字典》2001年素质教育版田占山主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P762——P763.

记忆历史时间的技巧

记忆历史时间的技巧 技巧1.揭示历史时间的顺序性特征 所谓顺序性是指历史活动时间的先后更替承接。如中国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等,是按1840─1842年、1851─1864年、1856─1860年、1883─1885年、1894─1895年、1899─1900年、1911年的时间先后顺序更替的。在这一更替过程中,外国侵略的逐步扩大加深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国人民反抗斗争的前 赴后继,脉络清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按照时间顺序学习历史既与人们的生活经验及学习心理相贴近,也符合秩序渐进性教学原则。 技巧2.揭示历史时间的连续性特征 所谓连续性是指历史发展的起止。持续时间的长短。历史时间的连续性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快慢,有助于人们从现象入手探明历史本质。如我国封建社会从公元前475年开始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结束,长达2019多年之久,这就促使人们思考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为什么这么缓慢?美国从1783年获得独立至今,也不过200多年的历史,是什么原因使其发展为一个政治、经济强国的呢? 技巧3.分析历史发展的阶段性时间特征 历史是一个呈阶段性发展的曲折的变动过程,在不同阶段上历史发展表现为或上升、或下降,或迂回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是基本的教学手段。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可划分为

1919─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1927年─1937年土地革命、1937─1945年抗日战争、1945─1949年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四个阶段,在对四个不同阶段进行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规律。可见,只有分析历史时间的阶段性,才能对历史进行较为周详的学习,进而总结历史深层的内容。 技巧4.培养同期性时间观念 同一历史活动的不同侧面或不同历史事物处于同一时期,这便是历史的同期性特征,如:第二次鸦片战争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1919年的历史事件有“五四”运动、朝鲜“三一”运动,巴黎和会召开、共产国际成立等,历史教学中由于教材编排的不足(同期性内容排出先后次序)或教师的疏忽。学生心理上习惯性障碍(在时间经验上人们更多地习惯于顺序性推演),影响时空观念的形成,应引以重视。 技巧5.时间运算算 具体来说: (1)计算时间长短,如荷兰殖民者盘踞台湾从1624─1662年,长达38年之久;新民主主义革命比旧民主主义革命短多少年,可用下列算式推导:(1919─1840)一(1949─1919)=50年。 (2)比较、体会距今时间远近。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多少年;公元前594年和公元前359年哪个年代距今较近等。 (3)进行时间转换。这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不同纪年方法间的转换,如民国元年是1912年。甲午战争中的“甲午”是公历1894年。

初中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初中学科之历史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中国历史七年级记忆歌诀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记忆歌诀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 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 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 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 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 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 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 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 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 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 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 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 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 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 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 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 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 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 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 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 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 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二)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三)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

历史朝代时间表格全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历史朝代公元对照表 1、夏:约前22世纪末约至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2、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3、周:A.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 B.东周:前770——前256 春秋时代:前770——前476 战国时代:前475——前221① 4、秦:前221——前206 5、汉:A.西汉②:前206——公元25 B.东汉:25——220 6、三国:A.魏:220——265 B.蜀:221——263 C.吴:222——280 7、西晋: 265——317 8、东晋/十六国:东晋:317——420 十六国③:304——439 9、南北朝: A.南朝:a.宋:420——479 b.齐:479——502 c.梁:502——557 d.陈:557——589 B.北朝:a.北魏:386——534 b.东魏:534——550

c.北齐:550——577 d.西魏:535——556 e.北周:557——581 10、隋: 581——618 11、唐: 618——907 12、五代: A.后梁:907——923 B.后唐:923——936 C.后晋:936——947 D.后汉:947——950 E.后周:951——960 13、十国④: 902——979 14、宋: A.北宋:960——1127 B.南宋:1127——1279 15、辽: 907——1125 16、西夏: 1032——1227 17、金: 1115——1234 18、元: 1206——1368 19、明: 1368——1644 20、清: 1616——1911 21、中华民国: 1912——1949 附注: ①这时期,主要有秦、魏、韩、赵、楚、燕、齐等国

趣味记忆历史年份

?趣味记忆历史年份 ?据专家测试,清晨与晚上6点到8点是记忆的最佳时间,此时头脑清醒,记忆不受其它干扰。另外,还要掌握分散记忆法,又叫间隔记忆。即:背几遍书后,可以做几道数学题,过三、四天再背一遍,这样就可由短期记忆变为永久记忆了。 其实学习历史也是有诀窍的哦!下面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一、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例如: 1、用联想法记忆历史年代: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通过淝可联想到肥胖,由肥胖想到胖娃娃,而8字的两个圆正好是胖娃娃的头和身体,两个3则是两个耳朵。这样一想就记牢了。 2.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 汉代的农民起义较大规模的有三次:一是公元17年发生的绿林起义;二是公元18年发生的赤眉起义;三是公元184年发生的黄巾起义。前两次发生在西汉,后一次发生在东汉。这三次起义的时间可以用对比法来记,最令人头痛的是起义名称的先后顺序容易搞混。 为此,可采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三次起义的名称都有颜色,即绿、红、黄,可与枫叶联系起来记。枫叶春夏时绿,秋天变红,冬天变黄。 3.用联想法记忆历史事件及年代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可用联想法记作:“前鸭子下蛋后鸭子看,刘邦定都于长安”。这是因为2像鸭子0像蛋。 4.用联想法记忆魏、蜀、吴三国建国年代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定都于洛阳,需记的内容有:“220”、“曹丕”、“建魏”、“洛阳” 等项,可用联想加串联法记作:“曹丕喂(魏)洛羊(阳),一天二两(22)饼(0)”。同理可记:“刘备守(蜀)成都,一天二两(22)药(1)”;“孙权建吴业(建业),养了三只鸭(222)”。 因为刘备建蜀时已风烛残年,故一天二两药;而孙权的吴国在长江边上,故与养鸭联系。 5.用联想法记忆晋灭吴的时间 公元280年,晋灭吴,从而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吴灭了,就等于吴被拆散了,消失了,而吴字可以拆成“二、八、口”三个字,正好与280相合。 二、谐音记忆法 谐音记忆,是通过读音的相近或相同把所记内容与已经掌握的内容联系起来记忆。例如:用谐音法记忆历史年代 (1)李渊618年建立唐朝,可记作:“李渊见糖(建唐)搂一把(618)”。 (2)清军入关是1644年,可记作:“一溜死尸”。因为清军入关尸横遍野。 (3)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可用谐音记作:“一拔就死”。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口诀

初中历史快速记忆口诀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 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 (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

“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七年级历史顺口溜快速记忆

七年级历史记忆顺口溜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学习历史有诀窍,掌握方法最重要,认真读书不可少,联系实际多思考。历史脉络要理清,人时地事记分明,前因后果多分析,情景实践加创新。 一、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二) 北京人在周口店,手脚分工已明显,群体劳动和生活,打制石器已出现,保存火种用途广,原始社会已显见。 (三) 山顶洞人一发现,距今一万八千年,磨光钻孔新技术,人工取火史无前,血缘关系成氏族,没有贫富和贵贱。 二、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长江流域“河姆渡”,磨制石器有进步,耒耜耕地种稻谷,干栏房子共居住,挖井养畜造陶器,简单玉器和乐器。 (二) 黄河流域有“半坡”,地穴房子同居住,粮食最早种植粟,副食蔬菜鱼和肉,早期文字出雏形,还会纺线和织布。 三、华夏之祖 “人文初祖”是黄帝,禅让制度尧舜禹,第一夏朝禹建立,奴隶社会从此起。 四、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 夏朝开国是夏禹,早期国家已建立,王位传给儿子启,禅让从此变世袭,夏朝经历470(年),暴君夏桀被商取(消)。(二) 商汤灭夏建商朝,盘庚迁都到殷商,有名暴君是纣王,武王伐纣灭掉商。 (三) 武王伐纣灭掉商,西周定都镐京上,分封制度定国策,天子统治有加强,暴君厉王无人道,前771(年)周灭亡。 五、灿烂的青铜文明 (一) 原始社会到末期,我国已有青铜器,夏朝种类渐增多,商朝青铜灿烂期,“司母戊鼎”造型巨,“四羊方尊”精工艺,举世闻名“三星堆”,“青铜立人”有新意。 (二) 奴隶生活多悲惨,非人待遇好辛酸,戴着枷锁搞生产,没有自由和饱暖,生命不如牛和马,人祭人殉任屠杀。 六、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第二霸主晋文公,城濮之战称英雄,“退避三舍”诱楚军,大败楚军城濮中。 (二) 齐楚燕韩赵魏秦,战国七雄多战争,齐王军师名孙膑,围魏救赵战桂陵,前二六0战又起,秦赵之间战长平,赵括纸上来谈兵,四十六天粮草尽,赵军大败秦军胜,从此六国难抗衡。 七、大变革的时代 (一)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