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缆试题概述

通信电缆试题概述
通信电缆试题概述

通信电缆试题库

第1章通信电缆线路概述

一、填空题:

1.节点(Node)和连接节点的传输链路(Link)组成,以实现两个或多个规定点之间信息传输的通信体系。一个完整的通信网包括硬件和软件。通信网的硬件一般由终端设备、传输系统和转接交换系统等三部分电信设备构成,是构成通信网的物理实体。通信网的基本结构主要有网型、星形、复合型、环型和总线型等。

2.电话通信网的质量体现在接续质量、传输质量、稳定质量三个方面。一个完整的现代通信网由业务网、支撑网构成。其中支撑网包括信令网、同步网和电信管理网。电话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包括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三部分。按电话使用范围分类,电话网可分为本地电话网、国内长途电话网和国际长途电话网。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统一号码长度的编号区内,由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的电话网。我国现代电话网的三级结构将由长途电话网平面、本地电话网平面和用户接入网平面3个层面组成。

3.传输媒质是传递信号的通道,提供两地之间的传输通路。传输从大的分类上来区分有两种,一种是电磁信号在自由空间中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叫做无线传输;另一种是电磁信号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这种传输方式叫做有线传输。现代通信传输常用的传输媒质目前主要有:微波、通信卫星、通信电缆、光纤。电信线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架空明线、对称电缆、同轴电缆、光缆等主要阶段。

4.我国市话通信网的传输标准规定:在任意两用户间的最大传输衰减在频率为800Hz时为29dB。市话用户线路发话和受话信号共用同一对线路称为二线制。市话中继线路,由于采用PCM,传输的为数字信号,发话信号和受话信号分别在两对导线或两条光纤上传输,称为四线制。

二、选择题:

1.通信网依据C分为架空明线网、电缆通信网、光缆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用户光纤网、低轨道卫星移动通信网等。

A、电信业务的种类

B、服务区域范围

C、按传输媒介种类

D、按信息传递方式

2.在计算机通信中应用较多的网络基本结构是C、D 。

A、网型网

B、星型网

C、环型网

D、总线型网

三、判断题;

1.本地电话网,是指在一个统一号码长度的编号区内,由端局、汇接局、局间中继线、长市中继线,以及用户线、电话机组成的电话网。(√)

2.同一个本地网的用户之间呼叫只拨本地电话号码,而呼叫本地网以外的用户则需按长途程序拨号。(√)

3.凡是电缆的芯线绝缘层、缆芯包带层、扎带和护套均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塑料制成的电缆称为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简称全塑电缆。(√)

四、简述题

1.简述现代通信传输技术的种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1)微波

微波通信技术问世已半个多世纪,它是在微波频段通过地面视距进行信息传播的一种无线通信手段。最初的微波通信系统都是模拟制式的,它与当时的同轴电缆载波传输系统同为通信网长途传输干线的重要传输手段,例如我国城市间的电视节目传输主要依靠的就是微波传输。微波通信的频率范围为300MHz--1000GHz。微波按直线传播,若要进行远程通信,则需要在高山、铁塔或高层建筑物顶上安装微波转发设备进行中继通信。微波中继通信是一种重要的传输手段,它具有通信频带宽、抗干扰性强、通信灵活性较大、设备体积小、经济可靠等优点。其传输距离可达几千km。主要用于长途通信、移动通信系统基站(BS)与移动交换中心(MSC)之间的信号传输及特殊地形的通信等。

(2)通信卫星

卫星通信是在微波中继通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人造地球卫星作为中继站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两个或多个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卫星通信具有传输距离远、覆盖面积大、通信容量大、用途广、通信质量好、抗破坏能力强等优点。一颗通信卫星总通信容量可实现上万路双向电话和十几路彩色电视的传输。

高轨道通信卫星是运行在赤道上空约36000km的同步卫星。位于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上空的三颗同步卫星,基本可覆盖全球。

低轨道通信卫星是运行在500—1500km上空的非同步卫星,一般采用多颗小型卫星组成一个星型网。若能做到在世界上任何地方的

上空都能看到其中一颗卫星,则通过星际通信可覆盖全球。低轨道通信卫星主要用于移动通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

(3)通信电缆

通信电缆主要包括双绞线电缆(对称电缆)、同轴电缆等。对绞电缆(Twisted Pair Cable)是传统的话音通信媒质,使用最为广泛,是当前电信接入网的主体。在全球范围内,对绞线缆接入比例高达94%,其通信业务正在向非话音业务方向发展。利用高速Modem上网,其速率可达56kb/s,利用一线通ISDN方式上网,速率进一步上升到128kb/s,而利用更新的ADSL方式,其下行速率为1.5—8Mb/s,作为新一代家庭网络应用方式,利用电话双绞线的Home PAN速率也可达1—10Mb/s。因此,目前利用对绞电缆已形成了种类繁杂的各种宽带接入新方式,并且日趋普遍。公共电话网(PSTN)中实现话音通信的主要传输媒质就是通信电缆,电话通信线路广泛采用的是全塑通信电缆。

(4)光纤

光纤是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激光为载波,以光纤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光波的波长为微米级,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属于光波范围。目前光纤通信使用的波长多为近红外区内,即波长为850nm、1310nm和1550nm的三个传输窗口。光纤具有传输容量大、传输损耗低、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易于敷设和资源丰富等众多优点,可广泛用于越洋通信、长途干线通信、市话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等许多需要传输的场合。

2.简述市内通信全塑电缆线路的特点?

(1)全塑电缆电特性好,传输质量优良

(2)便于机械化、自动化施工

(3)维护方便、故障少、使用寿命长

(4)投资经济

第2章全塑电缆的构造及电气特性

一、填空题:

1.全塑市内通信电缆按线对绞合方式分对绞式和星绞式,按敷设方式分架空、管道、直埋、水底电缆等。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一次参数包括回路有效电阻R、电感L、电容C、绝缘电导G,二次参数由一次参数确定,它是一次参数的函数。二次参数有特性阻抗Z C、传

输常数γ(衰减常数α和相移常数β)。

2.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缆芯主要由芯线、芯线绝缘、缆芯绝缘、缆芯扎带及包带层等组成。全塑市内通信电缆芯线扭绞常用对绞和星绞两种。芯线扭绞成对(或组)后,再将若干对(或组)按一定规律绞合(即绞缆)成为缆芯,常用对绞式缆芯和星绞式缆芯。为了保证成品电缆具有完好的标称对数,100对及以上的全色谱单位式电缆中设置备用线对(又叫做预备线对),其数量均为标称对数的1%,最多不超过6对,其中0.32及以下线径最多不超过10对。

3.全塑电缆的规格程式(芯线总绞合方式)可分为基本单位、子单位、50对超单位、100对超单位。电缆的缆芯色谱可分为普通色谱和全色谱两大类。全色谱对绞单位式缆芯色谱在全塑市话电缆中使用最多。它是由白、红、黑、黄、紫作为领示色,代表a线;蓝、桔、绿、棕、灰作为循环色,代表b线。十种颜色组成25对全色谱线对。

4.全色谱对绞单位式全塑市话电缆A、B端的区分为:面向电缆端面,按单位序号由小到大顺时针方向依次排列,则该端为A端。全塑市内通信电缆A端用红色标志。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外护层,主要包括三层结构:内衬层、铠装层和外被层。

二、选择题

1.目前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芯线的主要规格是。B、C

A、0.32

B、0.4

C、0.5

D、0.8mm

2.下面哪个代号表示实心聚烯烃绝缘绝缘A 。

A、Y

B、YF

C、YP

3.0.4mm线径铜导线(在200C),其直流环路电阻(环阻)最大值为 C Ω/km

A、190

B、236

C、296

4.2400对电缆芯线常用线径是 B mm。

A、0.5

B、0.4

C、0.32

三、判断题

1.规定外端面向局方,规定内端面向用户(×)

2.室内全塑电缆主要用于局内、室内、楼内配线和成端,又称局内配线电缆,由于防火的需要,其绝缘和护套都是聚乙烯。(×)

3.芯线间扭绞是为了减少回路间的串音干扰。(√)

4.为了保证全塑电缆的正确接续,应注意区分电缆的A、B端,全色谱全塑电缆必须按照A、B端布放。(√)

5.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屏蔽层具有防潮性能。(√)

6.全色谱的含义是指电缆中的任何一对芯线,都可以通过各级单位的扎带颜色以及线对的颜色来识别,换句话说给出线号就可以找出线对,拿出线对就可以说出线号。(√)

7.备用线对作为一个预备单位或单独线对置于缆芯的间隙中,备用线对的各项特性与标称线对相同。(√)

8.外被层的主要作用是增强电缆的屏蔽、防雷、防蚀性能和抗压及抗拉机械强度,加强保护缆芯。(√)

四、简述题

写出下列电缆的全称:

(1)HYA 1000×2×0.4

表示铜芯、实心聚烯烃绝缘、涂塑铝带粘接屏蔽、容量1000对、对绞式、线径为0.4mm的市内通信全塑电缆。

(2)HYFA 50×4×0.6

(3)HYPA 200×2×0.4

(4)HYAT53 400×2×0.4

五、分析题:

一条全塑全色谱单位式电缆HYA-1800×2×0.4,以100对为超单位。试分析:

①666号线所属的超单位及其超单位扎带色谱、所属的基本单位及其基本单位扎带色谱、666号线的线对色谱?

②该电缆的标称容量、实际容量?

③写出该电缆备用线的线序和色谱?

①第7个超单位、超单位扎带为红色,第27个基本单位、基本单位扎带为白/桔色,666号线的线对色谱(a/b线)为黄/兰色

②标称容量1800对、实际容量1806对

③该电缆备用线的线序和色谱:

第3章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的敷设

一、填空题

1.单盘检验中一般只作断线、混线和地气检验。架空电缆一般采

用300对以下的全塑电缆。

2.吊线夹板的线槽朝上,在直线杆上吊线夹板唇口应面向电杆或支持物。在角杆上吊线夹板的唇口应背向吊线的合力方向。吊线夹板至杆梢的最小距离一般不小于50cm,如因特殊情况可略为缩短,但不小于25cm。在同一电杆上装设两层吊线时,两吊线间距离为40cm。吊线接续可分为另缠法、夹板法、“U”形钢线卡法三种。

3.吊线布放后即可在线路的一端作好终结,在另一端收紧。收紧吊线的方法可根据吊线张力、工作地点和工具配备等情况而定。一般可采用紧线钳、手拉葫芦或手搬葫芦等来收紧。架空电缆与通信线路接近或交越时的最小空间垂直距离为0.6m,与公路接近或交越时的最小空间垂直距离为5.5m。长杆档辅助吊线装置:当杆间距离超过60m或杆档距离虽在60m以内,但负荷过大的长杆档吊线,均应做长杆档正、副吊线装置。

4.架设吊挂式全塑电缆线路有预挂挂钩法、动滑轮边放边挂法、定滑轮牵引法和汽车牵引动滑轮托挂法。电缆架设后,两端应留1.5~2m的重叠长度,以便接续。

5.100对及以上的全塑电缆的敷设应按规定置放A、B端:局~交接箱,以交接箱侧为B端;局~用户,以局侧为A端;交接箱~用户,以用户侧为B端。

6.挂电缆挂钩时,要求距离均匀整齐,挂钩的间隔距离为50cm,电杆两旁的挂钩应距吊线夹板中心各25cm,挂钩必须卡紧在吊线上,托板不得脱落。

7.电缆管道是由人孔、手孔、管路三部分构成的,按照使用性质和分布段落分类,可分为用户管道和局间中继管道。用户管道是从电话局电缆进线室引出,穿放用户电缆的管道,按其使用要求,可分为主干管道和配线管道。主干管道一般应建筑在人行道上或车行道的一侧。配线管道常常直接引入邻近的用户建筑物内,通常建筑在街坊的人行道上或里弄胡同。通信管道在建筑方式上,一般有隧道、管道、渠道三种类型。

8.管道的管孔断面的排列组合,通常应遵守高大于宽(但高度不宜超过宽度的一倍)或正方形的原则。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电缆管道的平行净距不应小于0.5m。在交越处2m以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及附属设备。管道坡度一般采用人字坡、一字坡、斜坡度三种形式。管道进入人孔时两侧的相对高度要一致或接近,高度差

一般不宜大于0.5m。在一般情况下管道顶距人孔上覆净距为0.3m,管道底部距人孔基础面不应小于0.3m。直线管道允许段长一般应限制在150m内。两个相邻人孔中心线间的距离,叫做管道段长。直线管道允许段长一般应限制在150m内。在实际工作中通常按

120~130m为一个段长。弯曲管道应比直线管道相应缩短。采用弯曲管道时,它的曲率半径一般应不小于36m。

9.人孔类型的选择一般是根据街道形状和终期管孔数量进行选择,一般直线管道采用直通形人孔,管道中心线交角大于67.50时应采用拐弯形人孔。有分歧线路的地方采用分歧形人孔。出局管道应采用局前人孔。按照人孔建筑方式,分为砖砌人孔和钢筋混凝土人孔两种。人孔的附属设备有人孔铁口圈、人孔铁盖、电缆托架等。选用管孔时总的原则是按先下后上、先两侧后中央的顺序安排使用。大对数电缆和长途电缆一般应敷设在靠下和靠侧壁的管孔。

10.直埋电缆一般采用填充型铠装电缆。电缆埋深主要根据当地冻土层的探度及电缆所受压力,电缆埋深必须大于当地冻土层的深度,通常是0.7~0.9m。敷设在市区、居民区或将来有可能被挖开地区的埋式电缆,均应在电缆上面覆细土(或砂)20cm,铺以红砖保护。

11.架空电缆线路分为吊挂式架空电缆线路和自承式架空电缆线路。从局前人孔到地下室成端电缆接头的这一段电缆叫进局电缆。电缆进局一般采用组合管道或隧道。从电缆分线设备到用户话机的这一段线路叫用户引入线,分为两部分,即分线设备下线和用户室外皮线。墙壁电缆跨越街坊、院落,所以缆线最低点距地面应不小于4.5m,墙壁电缆的敷设方式有自承式、吊线式、卡固式,室内墙壁敷设时宜采用卡钩式。吊线式墙壁电缆,在墙壁上的敷设形式有水平敷设与垂直敷设。当吊线水平敷设时其终端可用有眼拉攀,中间的支持物用吊线支架装设。沿墙架设卡钩式电缆,卡钩的间隔距离要均匀,水平方向为50cm,垂直方向为100cm。楼内暗管一般采用钢管或塑料管。

二、选择题:

1.常用电缆吊线程式一般为 C 。

A、7/2.2,7/2.4,7/3.0

B、7/2.0,7/2.4,7/3.0

C、7/2.2,7/2.6,7/3.0

2.电缆弯曲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电缆外径的 C 倍。

A、10

B、20

C、15

3.吊挂式全塑架空电缆架设时,每隔C档在电杆处留余弯一处。

A、10

B、4

C、5~8

4.主干管道每隔 A 设置人孔或手孔一个。

A、120~150m

B、100m

C、200m

5.吊线接续使用的夹板为 A 。

A、三眼双槽夹板

B、三眼单槽夹板

C、单眼双槽夹板

6.管道的最小埋深:混凝土管、铁管为 A m。

A、0.5、0.2

B、0.7、0.5

C、1.0、0.5

三、判断题:

1.选用吊线程式应根据所挂电缆重量、杆档距离、所在地区的气象负荷及其发展情况等因素决定。(√)

2.布放吊线时应特别注意安全,不准与电力线、电灯接户线、电车滑接线等相交越。(×)

3.交接是指本对线在电缆中间或接头中间错接到另一对芯线,产生错号,又称鸳鸯对。(×)

4.在温度为20 0C,相对湿度为80%时,全塑市内通信电缆绝缘电阻非填充型每公里不小于3000MΩ(500V高阻计)。(×)

5.电缆配盘必须以单盘电缆检验记录、线路图、电缆分歧点、递减点的分布等为依据。(√)

6.在配盘时要注意不要把不同厂家的电缆或不同结构的电缆混

在一起布放,应把它们分类集中在一个段落内。(√)

7.在配盘时应熟悉敷设电缆的沿途地形,必要时还要实地查勘,要考虑到线路通过的特殊地段对电缆实际长度的影响。(√)

8.在布放吊线过程中应尽可能使用整条的钢绞线,以减少中间接头,并要求在一个杆档内不得有接头。(×)

9.在电杆上放设第一条吊线时,除特殊情况外,吊线夹板应装在背向人行道一侧。(×)

10.收紧吊线时,一般要求每段不超过20杆档,如杆路上角杆较多或吊线夹板高低变更较大时,应适当减少紧线档数。(√)

11.吊线连结的程式通常有:终端结(终结)、假终结、十字结、丁字结和辅助结等。制作的方法有另缠法、夹板扶和“U”形钢卡法。采用较多的是夹板法和“U”形钢卡法。(√)

12.在敷设吊线的终端杆、角深15m以上的角杆,按要求均应做一般终结。(√)

13.管道建设在人行道上时,管道与建筑物的距离通常保持在2m 以上;与行道树的净距不小于1.0m;与道路边石的距离不小于1.0m。(×)

14.一个管孔内一般只穿放一条电缆,如果电缆截面积较小允许在同一管孔内穿放两条电缆,但必须防止电缆穿放时因摩擦而损伤护套。(√)

15.暗管转弯的曲率半径应大于可穿放最大电缆的最小曲率半径,转角角度必须大于900,一根暗管不得有转角且不得有“S”弯。(×)

16.一般情况下,一条吊线架挂一条电缆,如遇条件限制,可在同一吊线上架挂多条较小对数的电缆。(×)

17.不同程式的吊线,在同温度、同杆距下收紧的垂度相同。(×)

18.挂式架空电缆一般采用电缆挂钩将电缆吊挂在吊线上,电缆挂钩的程式应与电缆的直径相适应。(√)

19.人(手)孔的位置一般宜选在重要的公共场所(如车站、娱乐场所等)或交通繁忙的房屋建筑门口(如汽车库、消防队、厂矿企业、重要机关等)。(×)

20.人(手)孔分为直通型人孔、拐弯型人孔、分歧型人孔、扇型人孔、局前人孔和特殊型人孔等。手孔—般为正方形。(×)

21.敷设时,将电缆盘放在准备穿入电缆管道的异侧,并使电缆能从盘的上方缓缓放出,由电缆盘至管孔口的一段电缆应成均匀的弧形。(×)

四、简述题:

1.简述架空杆路的建设步骤?

查勘设计、熟悉施工图纸、复测路由、打洞、立杆、电杆加固

2.简述电缆单盘检验的主要项目有哪些?

单盘电缆检验的主要项目有:不良线对检验、电缆气闭性检验、绝缘电阻检验、耐压检验及全塑电缆传输端别(A、B端)标记检验等。

3.简述电缆配盘的依据主要有哪些?

电缆配盘必须以单盘电缆检验记录、线路图、电缆分歧点、递减点的分布等为依据

4.电缆中常见不良线对有哪些?

①断线、②混线:本对线间相碰为自混;不同线对间芯线相碰为它混。③地气、④反接、⑤差接、⑥交接

第4章全塑电缆的接续

一、填空题:

1.全塑全色谱电缆的线序使用原则为“由远到近,从小到大”。全塑电缆芯线接续技术主要采用接线子压接法,我国全塑电缆芯线的接续方法主要采用扣式接线子和模块式接线子接续法。扣式接线子由三部分组成:扣身、扣帽、“U”形卡接片。扣式接线子接续方法一般适用于300对以下电缆,或在大对数电缆中接续分歧电缆。扣式接线子接续方法的专用工具为压接钳。

2.一般模块式接线子一次接续25对,模块式接线子由底板、主板和盖板三部分组成。基板由塑料制成上、下两种颜色。靠近底板一侧与底板颜色相同,一般为金黄色,靠近盖板一侧与盖板颜色一致,一般为乳白色。一般用底板与主板压接局方芯线,主板与盖板压接用户芯线。用模块式接线子接续时,要用专用的压接工具,压接工具主要由接线架和压接器两部分组成。

3.全塑电缆护套开剥长度,根据电缆芯线接续长度而定。一般一字型接续(直接头)开剥长度至少为接续长度的1.5倍。若为折回直接,塑料护套开剥长度至少为接续长度的2倍,并另加152 mm。模块型接线子接续规定如下:接续配线电缆芯线时,模块下层接局端线,上层接用户端线;接续不同线径芯线时,模块下层接细线径线,上层接粗线径线。

二、判断题:

1.电缆芯线接续前,应保证气闭良好(填充型电缆除外),并应核对电缆程式、对数,检查端别,如有不符合规定者应及时返修,合格后方可进行电缆接续。(√)

2.电缆芯线接续不应产生混线、断线、地气、串音及接触不良,接续后应保证电缆的全部对数均合格。(×)

3.模块式接线子也称为模块型卡接排,简称模块或卡接排。具有接续整齐、均匀、性能稳定、操作方便和接续速度快等优点。利用模块式接线子可进行直接、桥接和搭接。(√)

4.电缆芯线的直接、复接线序必须与设计要求相符,全色谱电缆不须色谱、色带对应接续。(×)

三、选择题:

1.压接钳中带有剪线钳口,在架空作业及修理时使用,最轻便的一种是 A 。

A、E—9E压接钳

B、E—9Y压接钳

C、E—9C压接钳

2.1200对及以下电缆采用模块式接线子直接接续,接续长度和电缆开口长度分别为B mm。

A、483、724.5

B、432、648

C、432、1207.5

四、简述题:

1.解释下列产品的完整含义:

(1)HJKT2

市内通信电缆接续用2型、填充式、扣式接线子

(2)HJM1

市内通信电缆接续用1型、模块式接线子

2.简述采用HJKT进行直接口与分歧接口接续的步骤?

(1)根据电缆对数、接线子排数,电缆芯线留长应不小于接续长度的1.5倍。

(2)剥开电缆护套后,按色谱挑出第一个超单位线束,将其他超单位线束折回电缆两侧,临时用包带捆扎,以便操作,将第一个超单位线束编好线序。

(3)把待接续单位的局方及用户侧的第一对线(4根),或三端(复接、6根)芯线在接续扭线点疏扭3~4花,留长5cm,对齐剪去多余部分,要求四根导线平直、无钩弯。A线与A线、B线与B线压接。(4)将芯线插入接线子进线孔内[直接口:两根A线(或B线)插入二线接线孔内。复接:将三根A线(或B线)插入三线接线孔内]。必须观察芯线是否插到底。

(5)芯线插好后,将接线子放置在压接钳钳口中,可先用压接钳压一下扣帽,观察接线子扣帽是否平行压入扣身并与壳体齐平,然后再一次压接到底。用力要均匀,扣帽要压实压平,如有异常,可重新压接。

(6)压接后用手轻拉一下芯线,防止压接时芯线跑出没有压牢。

五、综合题:

①写出下列电缆的全称:HYA——2400×2×0.4?②假定该电缆由100对超单位绞制成,说明1111对线在哪个超单位和基本单位,扎带和线对颜色是什么?③写出其备用线的线序和色谱?④该电缆一字型接续需要多少个模块和扣式接线子?

①HYA——2400×2×0.4表示:铜芯、实芯聚烯烃绝缘、涂塑铝带粘接屏蔽护套,容量2400对、对绞式、线径0.4mm市内通信电缆。

②第12个超单位,超单位扎带颜色为红色;第45个基本单位,基本单位扎带颜色为紫/蓝;线对颜色为黑/蓝

③有6对备用线

④模块96个,扣式接线子12个。

第5章全塑电缆的封合

一、填空题:

全塑电缆接续套管按品种分为热缩套管、注塑熔接套管、装配套管,按结构特征分圆管式(O型)、纵包式(P型)、罩式。全塑电缆接头封合的类型有冷接法和热接法之分,我国广泛采用热缩套管封合法。

二、选择题:

1.下面哪种全塑电缆接头封合主要应用于架空电缆线路和墙壁

电缆线路。 A

A、冷接法

B、热接法

三、判断题:

1.热缩套管加热时要用中等火焰,加热要均匀,热缩套管封合后应平整、无折皱、无气泡、无烧焦现象。所有温度指示漆均变色消失,套管内热熔胶应充分熔化,在套管两端及拉链处、分歧夹两面都应有热熔胶流出。(√)

2.可以使用有粘胶一类胶带包扎电缆芯线。(×)

四、简述题:

1.解释RSBA 62×15—350的完整含义

气压维护用纵包热缩接续套管,允许接头线束最大直径62mm,允许电缆最小直径15 mm,接头内电缆开口距离350mm。

2.如何选用电缆接续套管?

接续套管的选用要根据电缆的类型、敷设场合、电缆接续线束的大小、接续电缆的外径、接头中电缆开口距离等选用。

3.热缩套管加热注意事项有哪些?

(1)在安装套管前,应对热缩套管进行检验。

(2)在封合热缩套管时,使用喷灯必须小心,喷灯头不能直接接触热缩套管,火焰要求中等、均匀。

(3)具有绿色指示漆的热缩套管,指示漆应完全消失,且无烤焦现象。

(4)热缩套管的两端周围热熔胶应均匀溢出。

(5)热缩套管上的白色指示线正直不歪。

(6)分歧夹保持原位,没有移动,并应有热熔胶溢出

(7)接续后的套管必须检查,不得遗漏。

(8)当遇到热缩套管收缩最小内径大于电缆的外径时,可采用一段适当大小的塑料电缆(带有热缩端帽)或用尼龙棒,插入热缩套管内,形成二分歧。

(9)如采用RSY系列圆型热缩套管时,应在芯线接续前套进电缆。

第6章电缆线路的配线和成端

一、填空题:

1.将电缆芯线分配到各个配线点,既能保证用户当前需要,又能适应未来的发展,这种分配芯线的方式称作“电缆配线”。市内通信线路的配线方式有直接配线、复接配线、自由配线和交接配线等几种。

2.市内通信线路的配线应根据用户分布、用户密度、自然环境、用户到电话局的距离等,采用分区配线方式。交接配线接出的配线电缆习惯上以100对芯线为一个配线区,集合几个配线区为一个交接区。用户电缆线路网的配线方式以交接配线为主、辅以直接配线和自由配线,不宜采用复接配线。交接配线宜采用一级交接配线,固定交接区。

3.一般称从用户话机到电话分局用户总配线架(MDF)立板的保

安器为止的一段线路为用户线路,电话分局之间的电缆(或光缆)线路为局间中继线路。主干电缆线路是从电话分局到交接箱的一段线路;配线电缆线路是从交接箱到分线设备的一段电缆线路;用户引入线是从分线设备到用户话机的一段线路。按规定主干电缆芯线满足年限一般为5年左右,在主干电缆扩建困难地区,满足年限可适当延长。一般配线电缆满足年限10年,楼内配线电缆满足年限为20年或更长。

4.市话网电缆线路配线分主干电缆网的配线和配线电缆网的配

线两类。主干电缆直接配线是由MDF经馈线电缆延伸出局将电缆芯线直接分配到分线设备上,分线设备之间及电缆芯线之间不复接。经过交接设备内跳线的跳接,灵活连接主干电缆和配线电缆的配线方式

叫做交接配线。常用交接配线方式有两级电缆交接法、三级电缆交接法、缓冲交接法。在箱内安装100回线旋转卡夹端子或模块卡接端子,线序自左至右、自上而下,一般将交接箱中间列作为局线上列,相应两旁列作交接配线上列。

5.暗管力求少弯曲,必须弯曲时弯曲处应安排在管路的端部,弯曲角度不得小于900。电缆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10倍,电话线暗管弯曲半径不得小于该管外径的6倍。电缆线路的进局方式,可根据电缆的敷设方式、进局电缆的条数和局所的周围环境、MDF 的位置和局所的容量等因素来选定。一般情况下电缆入局方式采用地下入局方式,电缆首先引入地下进线室,然后引入机房MDF。MDF 是全局通信线路的枢纽。

6.全塑电缆成端接头有热注塑套管法、热可缩套管法两种封合方法。

二、选择题:

1.主干电缆芯线使用率应为 B 。

A、100%

B、85~90%

C、50%

2.业务发展预测比较准确,而且用户无多大变动的地区应选用下面哪种配线方法。 B

A、交接配线

B、直接配线

C、复接配线

D、自由配线

3.成端电缆应选择下面哪一种。 B

A、HYAT

B、HPVV

C、HYAC

三、判断题:

1.用户电缆线路网的配线方式以为直接配线主、辅以交接配线和自由配线,不宜采用复接配线。(×)

2.交接区的容量按进入交接箱的容量确定。(×)

3.交接区的划分应按照自然地理条件,结合用户密度与最佳容量、原有线路设备的合理利用等因素综合考虑,将就近的用户划在一个交接区里。(√)

4.交接区的容量应按进入交接箱的容量确定。(×)

5.如果采用HPVV、HYAT、HYA、HYAC全塑电缆,可直接上交接列(做成端堵塞)。0.32mm线径及以下和泡沫、泡沫/实心皮聚烯烃材料绝缘电缆也能直接上列。(×)

6.一般配线电缆运营5年末的芯线使用率不宜超过90%。(×)

7.管道式电缆不宜抽换。只有在管孔堵塞无法增设电缆,扩充管道又不可能,或在技术经济上不合理时,可将原有小对数电缆抽换成大对数电缆或光缆。(√)

四、简述题:

1.简述配线电缆的建筑方式?

(1)架空线路:应用杆上分线设备进行配线。

(2)地下电缆线路:局内馈线通过或不通过交接箱(间)接到用户列板或端子设备上进行配线。

(3)墙壁线路:通过墙上装设分线设备进行配线。

(4)住宅小区线路:通过楼内总组线箱、暗线箱(盒)至各楼层进行配线。

2.简述MDF的构成?

MDF一般由横列、直列铁架,成端电缆线把、保安器弹簧排、保安器、实验弹簧排、端子板和用户跳线等部分组成。

3.简述主干电缆配线路由的选择要求?

1.根据主干电缆线路网规划要求,按照交接区分布位置,选择对交接箱送线既短捷又安全的路由。

2.施工、维护方便,同时应合理利用原有线路设施,使线路经济合理。

3.应避开电气和化学腐蚀地段,避免与高压输电线路、电气化铁道长距离平行接近。

4.所选路由应该在城市规划定型的地区,并应取得主管部门的同意。

5.主干电缆路由,应结合中继线路路由一并考虑,以使线路建设经济合理。

第7章交接设备和分线设备七

一、填空题:

1.交接箱箱内有无接线端子分为无端子交接箱和有端子交接箱,按其接续方式不同分为压接式和卡接式两大类。交接箱的安装有架空式、落地式、交接间式等几种主要形式。

2.交接箱内电缆线序安装原则为主干电缆应安装在中间的模块列,配线电缆应安装在两侧的模块列。分线设备是配线电缆的终端,连接配线电缆和用户线路部分,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安装分为室外安装和室内安装两大类。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47137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 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 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 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 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 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 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感染。 7.免疫应答:是医学免疫学的核心内容,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抗原的全过程。 8.医学免疫学:专门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免疫相关疾病发生机制以及免疫学诊断与防治方法的科学。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免疫组织 1.免疫细胞(immune cells):参与免疫应答或与免疫应答有关的细胞,如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 2.淋巴细胞归巢(lymphocyte homing):成熟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从中枢免疫器官进入外周 淋巴组织后,可分布在各自特定的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其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内皮细胞上地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3.淋巴细胞再循环(lymphocyte recirculation):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和淋巴器官之间反复

最新免疫学检验试题

章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 SPA能特异性与下述哪种lg的Fc段结合? (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2. 在人类血清的lg中,K链和入链之比为?( ) A. 1:1 B. 1:2 C. 1:3 D. 2:1 3. 56C 30分钟可使下列哪种I g丧失生物学 活性?(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4. 胎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l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 A. lgG B. lgA C. lgM D. lgD 5. 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 A. C2 B. B 因子 C. C1q D. C3 6. 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A. 中和作用 B. 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C. 调理作用 D. 溶菌作用 7. 补体含量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A. 肿瘤 B. 系统性红斑狼疮 C. 血清病 D. 肾小球肾炎 8. 关于旁路途径正确的叙述是:( ) A. 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 B. 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相同 C. 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 D. 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 9. 能引起恶液质的细胞因子是:( ) A. TNF- a B. TGF- 3 C. lFN-a D. lL-2 10. 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错误的是:( ) A. lL ——白细胞介素 B. EPO ――血小板生成素 C. SCF ――干细胞生长因子 D. TNF ――肿瘤坏死因子 11. 关于MHC I类分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A. 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 B. 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C. 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D. 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12. 下列哪种疾病与HLA-B27 抗原相关性显著:( )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B. 类风湿性关节炎 C. 重症肌无力 D. 强直性脊柱炎 13. 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 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 A. HLA 系统的高度多态性 B. 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 C. 移植物供血不良 D. 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 14. 粘附分子包括下列哪项?( ) A. 粘合素家族 B. 免疫球蛋白家族 C. 选择素家族 D. 以上全都是 15. 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为:( ) A. CD2 B. CD3 C. CD4 D. CD8 16. 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 A. B 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 B. NK 细胞引起ADCC 效应 c?单核吞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

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第1章微机系统概述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 鼠标是目前使用最多的()。 A.存储器B.输入设备C.微处理器D.输出设备 下列设备中,属于微机最基本输出设备的是()。 A.显示器B.打印机C.鼠标D.手写板 以下属于存储器的是()。 A.打印机B.显示器C.内存D.硬盘 对于一台微机而言,必备的设备是()。 A.显示器B.键盘C.扫描仪D.手写板 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它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A.应用系统B.IE浏览器C.Office 组件D.操作系统 以下属于系统软件的是()。 A.Windows XP B.Office 2003 C.DOS D.Unix 从1971年由Intel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微处理器是()。 A.Intel 4004 B.Intel 8086 C.Intel 8088 D.Intel 80286 不是32位微处理器芯片的是()。 A.Intel 8086 B.Intel 8088 C.Intel 80386 D.Intel 80286 微机通过电话线路实现网络连接时,完成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是()。A.网卡B.路由器C.调制解调器D.交换机 CPU的中文意义是()。 A.中央处理器B.不间断电源C.微机系统D.逻辑部件 CPU实现对微机各部件的统一协调和控制,它包括()。 A.判断器B.控制器C.指挥器D.运算器 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 A.光盘B.硬盘C.内存D.U盘 CPU的主要功能有()。 A.打印B.存储数据C.运算D.控制 以下不属于运算器基本功能的是()。 A.存储各种数据和程序B.对系统各部件实行控制 C.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传输各种信息 以下不属于控制器基本功能的是()。 A.传输各种信息 B.存储各种信息 C.实现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D.控制计算机各个部件协调一致地工作 以下属于冯·诺依曼原理基本内容的是()。 A.软件工程思想 B.计算机应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 C.程序存储和程序控制思想 D.采用二进制来表示指令和数据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_第1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单项选择 1. 免疫应答水平过高会引起: A. 超敏反应 B. 持续感染 C. 免疫缺陷 D. 癌症 E. 易衰老 2. 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异常增高,可引发: A.严重感染B.自身免疫病C.肿瘤D.免疫缺陷病E.超敏反应 3. 机体免疫自稳功能失调,可引发: A.免疫缺陷病B.自身免疫病C.超敏反应D.病毒持续感染E.肿瘤 4. 免疫防御功能低下的机体易发生: A.反复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增生性疾病 5.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B.超敏反应C.移植排斥反应D.免疫耐受E.自身免疫病 6. 医学免疫学研究的是: A.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机体防御能力B.抗原抗体间的相互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作用关系 C.人类免疫现象的原理和应用D.动物对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 E.细胞突变和免疫监视功能 7. 免疫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 自身免疫病 B. 超敏反应 C. 肿瘤 D. 免疫增生病 E. 移植排斥反应 8. 免疫是指: A.机体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抗感染的防御功能C.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D. 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9. 免疫对机体是: A.有害的B.有利的C.有害无利D.有利无害 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 10. 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自稳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 调节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11. 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免疫监视B.免疫缺陷C.免疫耐受D.免疫防御E.免疫自稳 12. 具有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免疫分子是: A.细胞因子B.补体C.抗体D.MHC 分子E.抗菌肽 13. 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细胞是: A.γδT 细胞B.αβT 细胞C.NK 细胞D.DC E.巨噬细胞 14. 在固有和适应性免疫应答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的细胞是: A.巨噬细胞B.B 细胞C.T 细胞D.中性粒细胞E.浆细胞15. 免疫细胞不包括: A.淋巴细胞B.成纤维细胞C.抗原提呈细胞D.粒细胞E.巨噬细胞 16. 适应性免疫应答所不具备的特点是: A.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的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B.具有再次应答的能力 C.无需抗原激发D.T/B 细胞库具有高度异质性E.精确区 AHA12GAGGAGAGGAFFFFAFAF

免疫学检验试题(附答案)

免疫学检验试题(一) 1. 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 B.超敏反应 C.肿瘤 D.免疫缺陷病 E.移植排斥反应 答案C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2. 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 A.病毒持续感染 B.肿瘤 C.超敏反应 D.自身免疫病 E.免疫缺陷病 答案D 解析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3. 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 B细胞 E. T细胞 答案B 解析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4. 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 A. 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 B. 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 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D. 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 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 答案A 解析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5. 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 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 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 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 答案D

解析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故D项不正确。 5. 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 A. C1 B. C3 C. C4 D. C5 E. C4Bp 答案B 解析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 细胞因子不包括()。 A.单核因子 B.淋巴因子 C.生长因子 D.抗体 E.集落刺激因子 答案D 解析细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8. 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 A. IgM B. IgA C. IgG D. IgE

通信电缆线路维护

通信电缆线路维护 良好的电信设备维护质量是确保整个电信网优质高效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做好设备和电路的维护管理工作是电信部门的重要任务。 内容: 1. 维护工作的目的、要求、及维护内容。 2. 电缆改接与用户割接的方法和步骤。 3. 电缆线路充气维护中维护气压标准规定;充气维护系统的组成;充气设备的组成;气门、 气塞的制作;气闭段的组成;监控系统组成和气压传感器设置以及电缆查漏。 重点: 1. 电缆维护内容。 2. 充气维护系统的组成。 3. 气塞、气门的制作。 4. 充气维护监控系统组成和气压传感安装、设置。 5. 查找电缆漏气点。 难点: 1. 气塞、气门的制作。 2. 充气维护监控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3. 电缆线路漏气点的查找方法及原理。 学习目的与要求: 1. 了解维护工作的目的和要求。 2. 掌握电缆线路设备的检修周期。 3. 掌握电缆改接和用户割接的方法。 4. 掌握电缆气压维护标准。 5. 掌握充气段的组成和气塞、气门安装位置及制作方法。 6. 掌握电缆漏气点的查找方法。 1 本地网线路维护的目的、要求及内容 为了保证通信质量良好、畅通并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就要求做好线路维护工作,采取先进的方法保持线路设备经常处于完整状态和标准性能,并在障碍形成前及时发现并消除一切影响线路安全的外界因素。 维护工作目的 具体目的或基本任务有下列两点:

1.保持通信设备的良好使用状态和优良的传输质量保证通信在不利的自然条件下不发生阻断。做好对风雪、冰凌、洪水、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防卫工作,预防障碍的发生。 2.贯彻各种维护、建筑规程制度及技术标准,消除线路上的一切不良现象;及时地进行日常维护,计划预修及大修理工作,保证通信线路质量,延长线路使用寿命,降低和节约使用维护费用和材料。 为了全面完成上述任务,达到维护目的,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不断提高对维护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和技术业务水平,加强责任感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健全各级维护组织,使之适应线路设备的特点,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段负责,落实到人。 3.加强技术管理,严格执行有关维护规程和制度,提高维护技术水平。 4.建立技术责任制,把集中领导和发挥线路维护人员的积极性结合起来。 维护工作的要求 线路维护工作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季节规律、维修项目和周期有计划地进行日常维修、定期检修,保证线路设备机械强度和电气性能经常符合规定标准,做到设备始终完好,具体要求是: 1.主要技术指标、电气性能符合规定要求。 2.结构完整、部件齐全、机械强度和性能达到规定要求。 3.运行正常。 4.技术资料齐全、完整。 、维护工作的内容 线路的维护工作,按其分工、规模大小和资金来源的不同,通常分为三级,即经常维护、中修和大修。 1.经常维护 经常维护,主要是起到预防障碍的作用。其内容包括日常巡查、定期维护、查漏保气和修复已发生的一般性障碍等。 (1)日常巡查 就是要定期对电缆线路进行沿线观察,发现异常现象或将要出现的障碍,除作好记录外,必要时还要及时派人进行检修,使设备恢复正常状态。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免疫学概论讲课重点内容及思考题 2015.12.1 第一章免疫概论 1. 免疫的概念: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维持内环境的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2. 免疫系统的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清除病原微生物及其它抗原性异物; (2)免疫自稳:清除损伤或衰老细胞 (3)免疫监视:清除突变或畸变细胞,防止肿瘤发生、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3. 非特异性免疫(天然免疫)的特点: (1)出生时已具备(早) (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 (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 (4)个体差异不大 4.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的特点: (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 (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 (3)一般不能遗传 (4)个体差异大 (5)具有记忆性 5.特异性免疫的组成和功能? 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组成,前者是由B淋巴细胞,后者是由T淋巴细胞承担。B淋巴细胞形成浆细胞,进而产生抗体,发挥体液免疫功能;T淋巴细胞可以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细胞免疫功能。 6. 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及其主要特点。 天然免疫是指机体在长期种系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在接触外来侵染物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天然防御功能,又称为天然免疫、固有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出生时已具备(早);(2)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个体差异不大。 特异性的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是一种经由与特定病原体接触后,产生能识别并针对特定病原体启动的免疫反应。特点是:(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个体差异大;(5)具有记忆性。 7. 免疫细胞有哪些?其主要功能? 8. 免疫学与食品科学的关系? 9.食品免疫学 食品免疫学属免疫学范畴,其侧重点是应用免疫学理论和技术,研究和探索食品营养与免疫、食品中一些特殊营养素—活性物质和功能因子实施免疫调节的机理,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点实施对各类物质的免疫检测。 第二章免疫系统 1.免疫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和各自有什么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 免疫分子: 2.免疫器官的组成以及各免疫器官的特点、功能。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概述)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计算机专业基础综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系统概述)历年真 题试卷汇编1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电了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但不管怎么更新,依然具有“存储程序”的特点,最早 提出这种概念的是____。【上海交通大学1999年】 A.巴贝奇 B.冯.诺依曼√ C.帕斯卡 D.贝尔 考查计算机发展历程。 2.对有关数据加以分类、统计、分析,这属于计算机在——方面的应用。 A.数值计算 B.辅助设计 C.数据处理√ D.实时控制 考查计算机的发展及应用。 3.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____。【中科院计算所2001年】 A.以运算器为中心 B.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 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 考查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概念。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采用存储程序原理,基本工作方式 是控制流驱动方式,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4.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方式是____。【中科院计算所1998年】 A.控制流驱动方式√ B.多指令流多数据流方式 C.微程序控制方式 D.数据流驱动方式 考查冯.诺依曼型计算机基本概念。解析同上。 5.计算机系统采用层次化结构组成系统,从最上层的最终用户到最底层的计算机硬件,其层次化构成为____。 A.高级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微指令系统 B.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微指令系统 C.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机器语言机器一微指令系统√ D.高级语言机器一汇编语言机器一操作系统机器一微指令系统一机器语言机器 考查计算机系统层次化结构。 6.计算机系统是由____组成的。【武汉大学2007年】 A.CPU和存储器 B.CPU和接口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考查计算机系统概念。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7.下列描述中____是正确的。【南京理工大学2001年】 A.控制器能理解、解释并执行所有的指令及存储结果 B.一台计算机包括输入、输出、控制、存储及算逻运算五个单元√

计算机系统概论测试题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测试题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硬件包括、、和I/O设备。 2.机器指令一般是由和地址码两部分组成。 3.一条指令可分为码和码两部分。 4.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和演变看,早期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系统结 构,而近代的计算机是以为中心的系统结构. 5. 6.冯·诺依曼提出了的概念,以此概念为基础的计算机通称冯·诺 依曼机。 7.冯·诺伊曼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中,指令和数据均用表示。 8.在下列常用术语后面,写出相应的中文名称: PC 、MAR、、 CPU 、IR 。 9. 二、单项选择题 1.计算机系统是由()组成的。 A.CPU和存储器 B.CPU和接口 C.运算器和控制器 D.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2.冯·诺伊曼提出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中,指令和数据均用()表示。 A.十进制 B.二进制 C.八进制 D.十六进制 3.冯.诺依曼计算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以下不是冯诺依曼机的基本特点的是( ) A.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B.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 C.采用二进制码表示 D.以存储器为中心 4.电子计算机问世至今,新型机器不断推陈出新,不管怎么更新,依然具有“存储程序” 的特点,最早提出这种概念的是()。 A.巴贝奇B.冯?诺依曼C.帕斯卡D.贝尔 5.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最根本特征是()。 A.以运算器为中心B.采用存储程序原理 C.存储器按地址访问D.数据以二进制编码,并采用二进制运算 6.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相互连接方式,从早期的以()为中心,发展到现在的以() 为中心。 A.控制器B.运算器C.存储器D.CPU 7.下列描述中()是正确的。

免疫学检验试卷试题.doc

免疫学检验试题

章免疫学检验试题 一、选择题 1.SPA 能特异性与下 述哪种 Ig 的 Fc 段结合? ( ) A.IgG B.IgA C.IgM D.IgD 2.在人类血清的 Ig 中,κ链和λ链之比为? ( ) A.1:1 B.1:2 C.1:3 D.2:1 3.56℃ 30 分钟可使下列哪种I g 丧失生物学活性? ( ) A.IgG B.IgA C.IgM D.IgE 4.胎血中出现抗风疹 病毒的何种 I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 ( ) A.IgG B.IgA C.IgM D.IgD 5.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有下列哪种成分参与? ( ) A.C2 B.B因子 C.C1q D.C3 6.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 ) A.中和作用 B.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 C.调理作用 D.溶菌作用 7.补体含量增高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 )

A.肿瘤文含义错误的是: (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A.IL ——白细胞介素 C.血清病 B.EPO ——血小板生成 D.肾小球肾炎素 8. 关于旁路途径正确 C.SCF ——干细胞生长的叙述是: ( ) 因子 A. 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 D.TNF ——肿瘤坏死因和反应子 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11. 关于 MHC Ⅰ类分径相同子,下列哪项是正确 C.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的? ( ) 分是 C5 A. 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D.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上 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 B.只存在于白细胞上 9.能引起恶液质的细 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 胞因子是: ( )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 A.TNF- α12. 下列哪种疾病与 B.TGF- βHLA-B27 抗原相关性 C.IFN- α显著: ( ) D.IL-2 A. 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下列英文缩写的中 B.类风湿性关节炎

微型计算机复习题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概述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微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 2、总线按传输的信息种类可分成(数据)、(地址)和(控制)三种。 3、模型机CPU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三部分组成。 4、指令格式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 5、指令的执行分(取指)和(执指)两个阶段。 6、8086有(20 )位地址线,存储器容量为(1M )B。 二、名字解释 1、PC :程序计数器 2、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 2、FLAGS :标志寄存器 3、ALU :算术逻辑运算单元 4、ID:指令译码器 三、问答题 1、微机中各部件的连接采用什么技术?为什么? 解答:现代微机中广泛采用总线将各大部件连接起来。有两个优点:一是各部件可通过总线交换信息,相互之间不必直接连线,减少了传输线的根数,从而提高了微机的可靠性;二是在扩展计算机功能时,只须把要扩展的部件接到总线上即可,十分方便。 2、微机系统的总线结构分哪三种? 解答:单总线、双总线、双重总线 3、微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四种)? 解答:字长、主频、内存容量、指令系统 4、模型机有哪些寄存器,以及作用? 解答:通用寄存器组:可由用户灵活支配,用来存放参与运算的数据或地址信息。 地址寄存器:专门用来存放地址信息的寄存器。 程序计数器:它的作用是指明下一条指令在存储器中的地址。 指令寄存器:用来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代码 指令译码器:用来对指令代码进行分析、译码,根据指令译码的结果,输出相应的控制信号 5、请举例8、1 6、准16、32、准32位CPU芯片型号。 解答:8085:8位;8086:16位;8088准16位; 80386DX:32位;80386SX:准32位

通信电缆线路维护规程

通信线路维护规程 目录 总则 维护工作的要求及内容 定期维护项目及周期 电缆设备的中修 电缆的维护 电缆的防雷 光缆线路的防雷地线 光缆突发事件处理

通信线路维护规程 总 则 通信工必须遵照本规则的规定,认真贯彻执行。 通信设备实行大、中、维修三个修程。维修工作包括:日常检修、定期轮修、重点整修。  日常检修是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故障因素,确保通信畅通的经常性生产活动,包括日、旬、月、季、半年检修测试工作。 通信设备大修,允许整机、整组更换或更新制式,适当增容。通信线路大修包括电缆和架空明线大修,明线也可更换电缆。 通信线路已到大修年限,在一个中修修程内,计划新建或改建为地下电缆线路时,不再安排大修,应进行中修和维修。 1、电杆 (1)电杆随径路正直,直线杆根部偏移小于根径的1/2;顶部倾斜小于稍径;角杆根部内移一般为100~300毫米。 (2)电杆牢固整洁、电杆周围培土坚实牢固。木杆杆根周围500毫米内无杂草,无积水坑。钢筋混凝土电杆,横向裂纹宽度不超过0.2毫米,长度不超过2/3圆周长。纵向裂纹不超过一条,宽度不超过0.2毫米,长度不大于1米。裂纹宽度在0.21~1.0毫米的应进行修补或加强处理。 (3)新设及更换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表的规定。但石质地带,用钢钎或爆破方法凿成圆坑,坑臂垂直者,埋深减少100毫米。13~15米电杆的埋深,可按12米电杆的规定增加200毫米。 (4)各种通信电缆可同沟埋设,但与信号电缆、站场扩音电缆应尽量分开埋设,不得已同沟埋设时,两种电缆应采用金属护套且接近距离不小于0.1米,埋深要符合通信电缆的规定。 2、通信电源 通信电源应保证对通信设备不间断地、质量良好地供电。 (5)本规则所称的通信电源设备包括蓄电池组、整流器、配电屏、直流变换器、供电线路、接地装置等。

第1章 免疫学概论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医学免疫学(Medical Immunology)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其阐明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后发生免疫应答及其清除抗原的规律,并探讨免疫功能异常所致病理过程和疾病的机制。通过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诊断、预防和治疗某些免疫相关疾病奠定基础。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由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与免疫学的交叉和渗透,免疫学已成为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和现代医学的支撑学科之一。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 2000多年前,人类就发现曾在瘟疫流行中患过某种传染病而康复的人,对这种疾病的再次感染具有抵抗力,称之为“免疫(immunity)”。免疫这个词是来自罗马时代描述免除个人劳役或对国家义务的一个拉丁文词“immunitas”。 人体有一个完善的免疫系统来执行免疫功能,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表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医学免疫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本书的第二章至第十一章(除第三章免疫原外)分别介绍免疫组织和器官、重要的免疫分子和免疫细胞。 表1-1 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外周膜型分子分泌型分子胸腺脾脏固有免疫的组成细胞TCR 免疫球蛋白 骨髓淋巴结吞噬细胞BCR 补体 法氏囊(禽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树突状细胞CD分子细胞因子 皮肤相关淋巴组织NK细胞黏附分子 NK T细胞MHC分子 其他(嗜酸性粒细胞 和嗜碱性粒细胞等) 细胞因子受体 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 T细胞 B细胞 机体的免疫系统除了识别和清除外来入侵的抗原(如病原生物)外,还可识别清除体内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衰老死亡的细胞或其他有害的成分。机体的免疫功能可以概括为:①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他有害物质。免疫防御功能过低或缺如,可发生免

微机系统概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微机系统与维护》课程作业(一) 微机系统概述 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或多个选项) 鼠标是目前使用最多的(B )。 A.存储器B.输入设备C.微处理器D.输出设备 下列设备中,属于微机最基本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B.打印机C.鼠标D.手写板 以下属于存储器的是( C D )。 A.打印机B.显示器C.内存D.硬盘 对于一台微机而言,必备的设备是(A B )。 A.显示器B.键盘C.扫描仪D.手写板 系统软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D ),它提供用户和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A.应用系统B.IE浏览器C.Office 组件D.操作系统 以下属于系统软件的是(A C D )。 A.Windows XP B.Office 2003 C.DOS D.Unix 从1971年由Intel公司推出的第一款微处理器是(A )。 A.Intel 4004 B.Intel 8086 C.Intel 8088 D.Intel 80286 不是32位微处理器芯片的是(A B D )。 A.Intel 8086 B.Intel 8088 C.Intel 80386 D.Intel 80286 微机通过电话线路实现网络连接时,完成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设备是(C )。 A.网卡B.路由器C.调制解调器D.交换机 CPU的中文意义是(A )。 A.中央处理器B.不间断电源C.微机系统D.逻辑部件 CPU实现对微机各部件的统一协调和控制,它包括(B D )。 A.判断器B.控制器C.指挥器D.运算器 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是(A B D )。 A.光盘B.硬盘C.内存D.U盘 CPU的主要功能有(C D )。 A.打印B.存储数据C.运算D.控制 以下不属于运算器基本功能的是( A B D )。 A.存储各种数据和程序B.对系统各部件实行控制 C.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D.传输各种信息 以下不属于控制器基本功能的是(A B C )。 传输各种信息

医学免疫学_名词解释整理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为种重点掌握)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及淋巴循环网络组成,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和行使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免疫防御(immunological defense):是指机体防御及清除病原体的功能。免疫功能过高-超敏反应;过低-免疫缺陷症。 *免疫监视(immunological surveillance):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监视并清除体内出现的突变细胞的功能。免疫监视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肿瘤的发生或持续性的病毒感染。 *免疫自稳(immunological homeostasis):是指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衰老、损伤的细胞或其他成分,通过免疫网络调节免疫应答平衡的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是指机体的免疫细胞对抗原物质进行识别,继而活化、增值、分化,产生效应的过程,是多细胞系及多种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二章抗原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即能与T 细胞的TCR及B细胞的BCR结合,促使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者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免疫原性(immunogenicity):是指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导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抗原性(免疫反应性,antigenicity):是指抗原能与其所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抗原特异性:是指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及其与应答产物发生反应所显示的专一性,即某一特定抗原只能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抗原决定基(antigenic determinant):能被抗体、BCR或TCR识别的,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物质。因其通常存在于抗原分子表面,故又称其为表位(epitope),表位的形成取决于抗原的一级结构和空间构象。表位是抗原分子中能被抗体、BCT或TCR识别的最小靶结构,其性质、数目、空间构象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时,一个抗原分子上能与抗体分子特异性结合的抗原决定基的总数称为该抗原的~。 交叉反应(cross reaction):两种抗原分子中带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成为共同抗原表位(common epitope),抗体具有相同或相似表位的不同抗原的反应,称为~。(这两个概念说明表位是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免疫方式:是指进入宿主内的抗原剂量、途径、间隔时间、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类型等因素。(由强到弱:皮内,皮下,肌内,腹腔,静脉,口服) *异噬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广泛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可导致交叉反应的发生。肾小球炎,心肌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胸腺依赖性抗原(TD抗原、T细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必须依赖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 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抗原、T细胞非依赖性抗原):是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细胞辅助的一类抗原。细菌脂多糖、荚膜多糖及聚合鞭毛素等。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 抗体(antibody,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增值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的,能特异性识别、结合和清除相应抗原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secreted,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统称为~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分泌姓(sIg)和膜型(mIg)。*互补性决定区(CDR):即高变区(HVR),免疫球蛋白的VH和VL内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可变,成为高变区。由于VH和VL的3个高变区的氨基酸在蛋白质一级结构上部是连续排列的,但经过肽链的折叠,形成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后,在空间位置上相互靠近,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决定抗原特异性,负责识别和结合抗原。故又称为CDR。 *结构域(domain):Ig的重链、轻链均可折叠为数个球形结构,称为~每个结构域大小相似,约含110个氨基酸。Ig轻链只有VL 和CL两个结构域,重链的结构域随着Ig种类不同而变:IgA-4、IgD-4、IgG-4、IgE-5、IgM-5。与重链可变区相接的恒定区结构域称作CH1,然后依次为CH2、CH3、CH4。 *调理作用(opsonization):IgG与细菌等颗粒性抗原结合后,可通过其Fc段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相应IgG Fc受体结合,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杀伤能力,此即抗体的调理作用。 *ADCC: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IgG与肿瘤或病毒感染的靶细胞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

医学免疫学考试题库重点带答案 第22章

第二十二章免疫学检测技术的基本原理 一、单项选择 1. 琼脂双向扩散的原理是基于: A. 抗原抗体各自在琼脂中扩散 B. 抗原抗体复合物在合适条件下形成沉淀 C. 抗原抗体形成复合物 D. 抗原、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E. 以上都对 2.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A、电解质 B、温度 C、湿度 D、酸碱度 E、以上都不是 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英文缩写是: A、ELISA B、ELISPOT C、IMB D、FACS E、以上都不是 4. 下列哪项技术属于沉淀反应: A、直接凝集反应 B、间接凝集反应 C、免疫荧光 D、双向免疫扩散 E、以上都不是 5. 有关免疫组化技术下述不正确的是: A、需应用特异性抗体 B、可对相应抗原进行定位、定性和定量检测 C、常用的技术有免疫电镜技术、酶免疫组化和免疫金组化等 D、不能在细胞、亚细胞水平检测各种抗原物质 E、不能检测可溶性抗原 6. 下列哪种方法不能检测抗体: A.补体依赖细胞毒作用B.沉淀反应C.ELISA D.凝集反应E.ELISPOT 7. 不能用于检测B细胞的是: A.ELISPOT B.单向琼脂扩散法C.溶血空斑试验 D.速率比浊法E.迟发性超敏反应(DTH)检测 8. 分离纯化T淋巴细胞的常用方法是: A.密度梯度离心B.亲和层析C.电泳分离D.流式细胞术E.沉降法 9. 检测可溶性抗原可采用: A.ELISA B.直接凝集反应C.补体依赖细胞毒试验 D.免疫组化技术E.溶血空斑试验 10. 测定CTL功能可采用: A. 凝集反应 B. 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 C. 沉淀反应 D. 免疫酶技术 E. 荧光抗体技术 11. 检测抗原和抗体的体外试验不包括: A、凝集反应 B、溶血空斑试验 C、蛋白芯片技术 D、沉淀反应 E、免疫组化 12. 常用的ELISA方法不包括: A、FACS B、间接ELISA C、双抗体夹心ELISA D、BAS-ELISA E、直接ELISA 13. ELISA中通常使用的酶是: A. 酸性磷酸酶 B.乳酸脱氢酶 C. 过氧化物酶 D.辣根过氧化酶 E. 核酸末端转移酶 14. ELISPOT的方法是用于: A.抗体的检测 B.单细胞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 C.整体水平分泌细胞因子的检测 D. DNA检测 E. 微量抗原的检测 15. 鉴定T细胞亚群的方法是: A. ELISA B. ELISPOT C. 间接凝集试验 D. 免疫荧光法 E. 沉淀反应

第一章 计算机系统概论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 (一)选择题 1.有些计算机将一部分软件永恒地存于只读存储器中,称之为 A.硬件 B.软件 C.固件 D.辅助存储器 E.以上都不对 2.输入、输出装置以及外接的辅助存储器称为 A.操作系统 B.存储器 C.主机 D.外部设备 3.计算机系统中的存储系统是指 A. RAM存储器 B. ROM存储器 C.主存 D.主存和辅存 4.计算机与日常使用的袖珍计算器的本质区别在于 A.运算速度的高低 B.存储器容量的大小 C.规模的大小 D.自动化程度的高低 5.冯·诺伊曼机工作方式的基本特点是 A.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B.按地址访问并顺序执行指令 C.堆栈操作 D.存储器按内容选择地址 6.用户与计算机通信的界面是 A. CPU B外部设备 C.应用程序 D 系统程序 7.下列属于应用软件。 A.操作系统 B 编译程序 C.连接程序D文本出来程序 8下列不是输入设备。 A.画笔与图形板 B 键盘 C.鼠标器 D 打印机 9.下列各装置中,具有输入及输出功能。 A.键盘 B 显示器 C.磁盘驱动器 D 打印机 10.下列设备中不属于输出设备。 A.打印机 B 磁带机 C.光笔 D 绘图仪 11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数据库属于系统软件 B.磁盘驱动器只有输入功能 C.评估计算机的执行速度可以用每秒执行的指令数为判断依据 D.个人计算机是小型机 12.计算机只懂机器语言,而人类熟悉高级语言,故人机通信必须借助 A.编译程序 B.编辑程序 C.连接程序 D.载入程序 13.计算机的算术逻辑单元和控制单元合称为 A. ALU B. UP C. CPU D. CAD 14.只有当程序要执行时,它才会去将源程序翻译成机器语言,而且一次只能读取、翻译并执行源程序中的一行语句,此程序称为 A.目标程序 B.编译程序C解释程序 D.汇编程序 15下列语句中是正确的。 A. 1 KB= 1024x1024 B B. 1 KB=1024 MB C. 1 MB = 1024 x1024 B D. 1 MB = 1 024 B 16.一片1 MB的磁盘能存储的数据。 A. 106字节 B. 10-6字节 C. 109字节 D. 220字节 17. 32位的个人计算机,一个字节( byte)由位(bit)组成。 A. 4 B. 8 C. 16 D. 32

免疫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免疫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1.免疫防御:防止外界病原体的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他有害物质。 2.免疫监视: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并清除体内出现的非己成分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失调会导致肿瘤发生或持续性病毒感染。 3.免疫自身稳定:通过自身免疫耐受或免疫调节两种主要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4.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特异性、耐受性、记忆性 第二章:免疫器官和组织 1.免疫系统: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由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组成。 2.淋巴细胞归巢:血液中的淋巴细胞选择性趋向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的特定区域或特定组织的过程。包括淋巴细胞再循环和淋巴细胞向炎症部位迁移。 3.淋巴细胞再循环:是指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由输出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导管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穿越HEV,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的反复循环过程。 第三章:抗原 1.抗原(Ag):是指能与T细胞、B淋巴细胞的TCR或BCR识别并结合,激活T、B细胞,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免疫应答效应产物特异性结合,进而发挥适应性免疫效应应答的物质。 2.半抗原: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小分子物质,当半抗原与应答效应产物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刺激机体产生针对半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3.抗原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最小结构和功能单位。 4.异嗜性抗原:一类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及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独特型抗原:TCR、CER或Ig的V区所具有的独特的氨基酸顺序和空间构型,可诱导自体产生相应的特异性抗体。 7.超抗原: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且不受MHC限制,故称超抗原。 8.佐剂:预先或与抗原同时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类型的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性物质,称佐剂。 10.完全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11.胸腺依赖性抗原:指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需要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D抗原。 12.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无需Th细胞辅助的抗原,简称TI抗原。 第四章:免疫球蛋白 1.抗体(Ab):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是B细胞或记忆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所产生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6.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杂交瘤细胞所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7.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的Fab段结合靶细胞表面的抗原表位,其Fc段与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介导杀伤细胞直接杀伤靶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