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云南中医药服务新模式-精品

合集下载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全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精神,全面推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先行区,结合实际,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以服务人民健康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政府引导、整合资源、市场导向、协调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融合〃的原则,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为重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坚持中西医并重,立足市情,坚持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创新模式,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健康城市、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覆盖全生命周期、融健康管理与健康服务为一体的新型中医药健康服务模式。

中医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服务技术手段不断创新、服务产品更加丰富、发展环境优化完善、产业规模大幅提升。

建设一批中医药健康服务重点项目,完成医院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的评审验收,市、县两级综合医院均设有标准化中医科和中药房,妇幼保健机构规范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公立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全部完成治未病科室设置,城乡居民对治未病的知晓率达到92%以上基层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中医建设覆盖率达到80%,每个县(市)区至少建设1个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培育发展1-2家具有品牌效应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打造中医药康体养生旅游、健康推出一批富有特色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平台。

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主要任务(-)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1加快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

健全以中医药医院为医学中心,中医药研究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区中医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诊所为网底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

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将市中医医院建设成为一所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养生养老为一体,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引领大健康产业协调发展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

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的整改措施范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药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是推动我国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关键。

然而,在中医药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解决。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整改措施。

一、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1.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医院要加大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中医药教育质量,培养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中医药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医院要优化中医药课程体系,加强经典教育,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和实践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医院要加强中医药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传授中医药知识。

二、加强中医药科研工作1.加大科研投入:医院要加大对中医药科研工作的投入,为科研工作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2.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医院要建立健全中医药科研平台,提高科研设施水平,为中医药科研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

3.加强产学研合作:医院要积极与高校、企业等合作,推动中医药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优化中医药服务模式1.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要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满足患者的中医药需求。

2.创新发展模式:医院要积极探索中医药服务的新模式,如互联网中医药、中医药健康旅游等,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3.加强中西医结合:医院要积极推进中西医结合,发挥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的优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四、弘扬中医药文化1.加强中医药文化教育: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中医药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医院要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活动,如中医药知识讲座、中医药体验等,传播中医药文化。

3.加强中医药文化传承: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工作,保护中医药文化遗产,传承中医药优秀传统。

五、加强中医药行业监管1.完善法规制度:医院要加强对中医药行业的监管,完善相关法规制度,规范中医药市场秩序。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网络平台与资源推荐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网络平台与资源推荐

中医行业工作中的中医药网络平台与资源推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医药行业也逐渐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便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和资源的共享。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中医药网络平台和资源,以期为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提供便利。

一、中医药网络平台1. 中医在线中医在线是国内领先的中医药综合服务平台。

该平台提供中医门诊预约、在线问诊、中药药房等服务。

中医在线拥有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师团队,用户可以通过平台进行在线咨询,获得专业的中医健康建议和治疗方案。

2. 薇医生薇医生是一家专注于中医女性健康的网络平台。

该平台提供女性疾病的在线问诊、中药调理、食疗保健等服务。

薇医生注重用户隐私保护,用户可以通过在线咨询获得个性化的中医调理方案。

3. 中医365中医365是一个中医资源共享平台。

该平台集结了大量的中医文献、中药处方、中药材知识等资源,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获取自己需要的中医资料。

中医365也设有在线社区,用户可以在这里与其他中医从业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二、中医药资源推荐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是中医药行业的权威网站。

该网站提供各类中医药政策文件、法规法律、中医药标准等信息,对于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来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是国内中药研究的重要机构之一。

中药研究所的网站发布了大量的中药研究成果和学术文章,对于中医药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来说是宝贵的学习资源。

3. 中医名家经验库中医名家经验库是一个综合性的中医医案数据库。

该数据库收录了大量中医名家的治疗经验和医案,对于中医从业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用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病例和经验。

4. 中药房中药房是一个提供中药材和中药制剂的在线购物平台。

该平台合作的药房均为正规药房,用户可以放心购买。

中药房还提供中药知识和用药指导等服务,便于用户了解中药的使用方法和禁忌。

总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中医药行业也在不断转型和发展。

云平台下滇中地区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云平台下滇中地区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

云平台下滇中地区治未病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探索2015年1月,云南省被列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地区,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

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探索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

文章从阐述政策方向和中医治未病的理论出发,引入基于云平台的现代健康管理疾病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拓展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应用途径。

通过云平台与治未病相结合的创新管理模式,以深入提示其中的前瞻性临床本质,提升中医临床疗效,为进一步实现有特色的滇中地区“互联网+”中医治未病系统奠定基础。

标签:滇中地区;云平台,治未病,健康管理模式1 中医治未病政策机制创新及意义解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2007 年启动了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探索构建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形成了“治未病”工作的总体思路和方法,“治未病”中心逐渐进入综合医院的体系中,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站在了醫疗保卫战的最前端。

我国大多数人口分布在市县乡,因此做好基层医院“治未病”工作尤为关键;同时凭借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基层医院理应成为所在区域“治未病”之龙头。

由于政策、条件、待遇、发展空间等因素限制,基层医疗专业人员的匮乏,特别是中医药人才与技术方法缺乏,让“治未病”体系在基层落地生根仍然举步维艰。

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及文化发展不平衡,发达地区的“治未病”中心基于完善的医疗平台及较高的群众文化程度开展较好,而西部等欠发达地区的“治未病”工作仍开展困难,缺少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模式。

国务院于2016年出台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15 年中国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提出要大力推动“互联网+ ”中医医疗,大力发展中医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提升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能力[1]。

2015 年1月,云南省被国家列为“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的地区,与中日友好医院合作开展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

云南省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在远程医疗的规范操作、责任认定、激励机制、服务收费、费用报销等方面,研究适用于云南省的远程医疗发展相关标准、机制和法规,探索市场化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和运营机制。

中医在线:41万中医师的网络“互学平台”

中医在线:41万中医师的网络“互学平台”

中医在线:41万中医师的⽹络“互学平台”与互联⽹医疗爆发式发展相⽐,中医在互联⽹医疗早期发展得相对迟缓。

但在过去2年,⼀度出现资本哄抢占位中医题材互联⽹项⽬的现象。

以2016年为节点,之前的时间⾥,⼤多数互联⽹中医药项⽬尚不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2016年上半年,多种商业模式逐渐清晰。

借此契机,动脉⽹将推出系列相关⽂章,并于6⽉末举办⼀场互联⽹中医药主题产业沙龙。

详情可持续关注动脉⽹。

中医在线是⼀个中医师在线教育平台,⾃产品诞⽣以来,已经有1100多位医⽣通过“中医在线”进⾏授课。

并且,中医在线已经举办学术讲座2000余场,积累⾳视频课程 3000⼩时,并且有超过18万⼈听过这些课程。

⼀年多的“马拉松”和四个⽉的“跑酷”“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每周⼀的学术活动直播,都有超过1000位中医同道在中医在线的⼿机客户端参与,这相当于北京中医医院的呼吸科每周都在办⼀个中医千⼈⼤会。

”北京中医医院呼吸科每周⼀的学术活动中医在线的原型是“中医在线论坛联盟”。

联盟成⽴于2015年1⽉,当时是由北京⼀些三甲医院的科主任发起并建⽴的。

从3个创始微信群发展到400多个活跃的微信群,中医在线以微信群的模式逐渐壮⼤。

⽬前,中医在线的微信群中332个是专业的医学论坛。

2016年初,在微信群的基础上发展成名为“中医慕课”的⼿机应⽤互联⽹产品,这就是“中医在线APP”1.0版本。

从微信群到“中医在线APP”1.0版本⽤了⼀年多的时间,⽽从1.0版本到2.0版本则只⽤了四个⽉的时间。

“我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较明显的两段,前⼀段是微信群阶段,这⼀段的战线很长,别光看到我们这三四百个群的风风⽕⽕,但有⼤量的组织⼯作和服务⼯作,没有超强的耐⼒是挺不到今天的,所以,我把这⼀段⽐喻为马拉松。

”在何剑看来,相⽐于微信群阶段的马拉松式发展,⽬前团队的发展更像是⼀场“跑酷”。

“我们的⼿机应⽤的互联⽹产品及其升级,这是新的尝试,有很多惊⼼动魄的跌跌撞撞。

互联网+中医养生项目计划书国奖

互联网+中医养生项目计划书国奖

互联网+中医养生项目计划书国奖英文回答:Interne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ealth Management Project Plan.1. Project Overview.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has brought about significant changes to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ternet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has create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CM health management. This project aims to establish an internet-based TCM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that provides personalized health guidance, disease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services to the public.2. Project Objectives.The project has the following objectives:To develop an intelligent TCM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that integrates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and TCM knowledge.To provide personalized health assessments, health guidanc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services based on theuser's health data and TCM theory.To promote health literacy and raise awareness of TCM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To cultivate a new generation of TCM health managers who are proficient in both TCM and internet technology.3. Project Content.The project will involve the following activities:Development of an intelligent TCM health management platform: The platform will integrate big data, AI, and TCM knowledge to provide personalized health assessments,health guidanc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services to users.Collection and analysis of health data: The platform will collect health data from user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such as wearable devices, smart home devices, and online surveys. The data will be analyzed to identify health risks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health recommendations.Development of health education materials: The project will develop a variety of health education materials, such as articles, videos, and infographics, to promote health literacy and raise awareness of TCM among the general public.Training of TCM health managers: The project willtrain a new generation of TCM health managers who are proficient in both TCM and internet technology. These health managers will provide personalized health guidance and disease prevention services to users through the platform.4. Project Implementation.The project will be implemented in three phases:Phase 1: Platform development and data collection (1 year)。

新冠肺炎期间我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索

新冠肺炎期间我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索

基金项目:广东省药学会医院药学研究基金(2019YX25);广州市科技攻关引导项目(2002Z3-E0181)黄际薇 刘珠英 姜彩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药学部 广东广州 510630新冠肺炎期间我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模式探索黄际薇 刘珠英 姜彩云 【摘 要】 目的 探索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模式。

方法 在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委政策支持下,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院开展了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如线上处方审核、药品配送、药学门诊、微信公众号药学服务、药师随访、患者管理、其他药学服务等。

结果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是新的药学服务模式,给慢病患者带来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便捷和更好的就诊体验,患者满意度高。

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这种线上药学服务更显得切实可行。

【关键词】 互联网医院;药学服务;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21.01.030ExplorationofpharmaceuticalservicemodeofinternethospitalinourhospitalduringtheCOVID-19epidemicHUANGJiwei ,LIUZhuying,JIANGCaiyun 【Abstract】 Objective ToexplorethepharmaceuticalservicemodeofInternethospital.Methods Withthepolicysup portoftheNational,ProvincialandMunicipalHealthCommissions,ourhospitalcarriedouttheInternetserviceofhospitalphar macyduringtheCOVID-19epidemic,whichincludedonlineprescriptionaudit,drugdelivery,pharmaceuticaloutpatientserv ice,pharmaceuticalserviceonWeChatOfficialAccount,pharmacistfollow up,patientmanagement,andotherpharmaceuticalservices.Results TheInternetserviceofhospitalpharmacyisanewmodeofpharmaceuticalcare,whichdeliversrealconven ienceandbettermedicalexperienceto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andbringshighpatientsatisfaction.Conclusion Thison linepharmaceuticalserviceismorefeasibleduringthespecialperiodofCOVID-19epidemic. 【Keywords】 InternetHospital;ServiceofHospitalPharmacy;Mode 【Author′saddress】 TheThirdAffiliatedHospitalofSunYat se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0,China 近年来,国家、省、市卫生健康委陆续出台了相关文件,2018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药学服务””,探索提供互联网和远程药学服务;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零售药店做好慢性病用药供应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2]“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处方流转平台,支持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药品现代物流企业共同参与处方流转、药品配送,并与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信息互联互通,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药品供应和药事服务。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医药信息化是指将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中医药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目前,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面临一些挑战。

现状:
1. 中医药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进展较快:包括中医药电子病历、中医药数据库、中医药知识图谱等建设已经初见成效。

2. 中医药临床辅助决策系统逐渐应用:通过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了一些中医药辅助决策系统,帮助医生提供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方案。

3. 中医药电子商务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通过互联网销售,方便患者获得中医药产品和知识。

4. 中医药远程医疗服务逐步推广:通过视频、音频等技术手段,医生可以远程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服务。

趋势:
1. 中医药大数据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将更多的中医药临床数据纳入数据库,进行深度学习和数据挖掘,提高中医药临床诊疗效果和疾病预测能力。

2. 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将进一步发展:结合中医药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深入研究中医药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更准确的诊断与治疗。

3. 中医药互联网医院将逐步兴起:通过互联网平台,集结中医药专家团队,为患者提供远程诊疗服务。

4. 中医药健康管理平台的建设将加快:通过中医药信息化平台,
借助大数据和智能化技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5. 中医药标准化建设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信息化:通过制定中医药标准化规范,提高中医药信息化应用和服务的统一性和互操作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中医药”开启云南中医药服
务新模式
通过“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号学习中知识,利用“国医在线”客户端找中医,基层百姓广泛认可中医药服务……近年来,云南加强中医药宣传,依托互联网和大数据,推动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服务正更好地惠及广大百姓。

互联网助推中医药文化宣传
云南地处高原,中药材资源富集。

彝医药、傣医药等民族医独具特色和优势。

“云南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深深扎根于民间。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郑进说,以滇南名医兰茂500多年前编著的《滇南本草》为例,它详细记录了云南中医药的精华,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性本草专著,早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140年。

中医药是我国宝贵的卫生资源和文化资源。

郑进认为,新时代振兴中医药事业,首先要发挥中医文化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百姓了解中医药文化。

为了做好中医药宣传工作,云南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利用互联网打造传播品牌,弘扬中医药文化,激发了中医药事业发展活力。

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建了中医药新媒体运营发展团队,重点打造“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平台和今日头条号。

40余名中医专家,130多位专业写作者组成内容创作团队,开办了“跟我学中医”、“跟我识中药”、“养生有道”等栏目,日均发布4到6篇文章。

目前,“云南中医”微信公众平台总订阅人数达38万,发布信息7900余篇,80%以上的推文为科普原创文章,总受众阅读量突破3500万人次。

“云南中医”成为中医药文化宣传的一块重要阵地,在全国健康宣传新媒体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云南已建成4个国家级中医药文化宣传基地,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各级中医医院联合推动中医药文化宣传,通过举办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兰茂学术论坛、名老中医惠民义诊等活动,使中医药文化宣传形式、内容、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大数据再造中医服务模式
在云南中院的校园内,许多中药材植物上都挂着二维码,人们只需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就可以获得药材植物的科目种类、药用属性等知识。

这是云南通过搭建平台,运用大数据,再造中医药服务模式的一个缩影。

近日,旨在帮助用户获取优质中医资源的移动客户端“国医在线”上线运营。

用户通过该客户端可以问诊咨询、选择专家、预约挂号,还能实现药品配送、商场购物等。

“国医在线”客户端依托“云南中医”媒体矩阵,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医院、医生、患者、企业精准对接需求和服务。

云南中医全媒体运营中心主任张小贝介绍,“云南中医”和“国医在线”是云南探索中医药健康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实践,目标在于满足互联网时代百姓了解中医、找对中医、精准就医的刚性需求,帮助医院和企业服务线上用户。

除了打造互联网平台,云南从2016年9月起在云南院建设全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打造中医药民族医药博物馆。

云南省中医学院副校长李世辉介绍,目前云南省中医药数据中心汇集了中医药信息数据有方剂1317个、疾病252种、临床指南152条、现代方剂400条、古代方剂4220条、期刊文献4000条、名医医案9636个、视频课程721个,“这些数据直接服务于云南省974个公立基层医疗机构中医馆,为广大基层中医从业人员提供了专业、权威、强大的信息数据支撑。


让百姓看中医、信中医、爱中医
在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沙桥镇中心卫生院中彝医馆里,每天看中医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56岁的李贵华是“常客”,他患有风湿性关节炎。

自从今年初到中医馆接受中医治疗后,他的病情已明显好转。

李贵华说,“现在自己会定期到中医馆做治疗,平时也让医生给家人开上几幅中草药,预防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像李贵华一样,越来越多的百姓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持续提高。

随着云南“中医入户”、“中医进学校”等政策实施,很多村民已学会单验方治病,许多中学生能识别几十种中药材……
郑进介绍,云南持续增大财政投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基层中医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云南省88.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6.16%的村?l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

尽管云南中医药服务体系逐渐完善,但因为“基础差、短板多”,“中医药服务还未实现全省覆盖,基层中医药服务人才队伍总量不足,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还不够。


郑进表示,下一步要加快完善县、乡(社区)、村三级中医药服务体系,大力支持社会办中医服务,继续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在“互联网+中医药”领域,云南将着力加快卫生计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健康医疗大数据的采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等方面的能力。

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广泛开展中医健康教育,推广中医适宜技术,普及中医药文化知识,推动百姓看中医、信中医、爱中医成为热潮。

本文来自《中医药学报》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