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疫苗及免疫研究进展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疫苗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疫苗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

疫苗研究的新进展与应用自从疫苗的发明以来,疫苗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疫苗不仅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展,还可以大大提高人类的免疫力,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疫苗研究也在不断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本文将对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一、基因工程疫苗近年来,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为疫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特定的基因片段与病原体的抗原片段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疫苗类型。

这种疫苗具有许多优点,例如疫苗制备相对简单、生产效率高、疫苗纯度高等等。

同时,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定制化地研制针对不同类型的疾病疫苗,提高疫苗预防效果。

因此,基因工程疫苗也成为疫苗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

二、减毒疫苗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的不断深入研究,减毒疫苗逐渐成为了疫苗研究的又一个新领域。

减毒疫苗是指通过传统的疫苗升级方法,将病原体中致病性不强的部分提取出来后,在动物体内进行多次传代培养。

这种方法可以使病原体的致病性降低,并维持病原体的免疫原性。

最终的疫苗可用于预防易感人群的疾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预防效力。

三、DNA疫苗D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其研究基于传统疫苗的改进和发展。

它的制备方法是将含有疾病相关基因片段的DNA注射到人体中,使得这些基因片段能够转录成RNA,再通过翻译作用产生与原病原体相同的抗原。

相比于传统疫苗,DNA疫苗不需要使用活病毒或者杀死的病毒为基础材料,具有更高的生物安全性。

四、多价疫苗多价疫苗是基于现有疫苗的研究进展而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疫苗。

它采用一种疫苗来预防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

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一次注射中得到多种免疫保护。

多价疫苗对于预防流感、肺炎链球菌感染等疾病具有显著的优势。

五、疫苗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和人类对健康日益重视,疫苗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除了传统的预防疾病之外,疫苗现在还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及其构建的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弓形虫微线体蛋白MIC3及其构建的核酸疫苗研究进展

血 清 抗 体 滴 度 高 ; 编 码 粒 细 胞 一巨 噬 细 胞 集 落 刺 激 因子 基 用 因 的质 粒 p —C F与 质 粒 p C3共 同接 种 小 鼠 后 , 鼠 GM S MI i 小 产 生 更 强 的 体 液 免 疫 应 答 ; 质 粒 p C i 种 小 鼠后 , 鼠 用 MI 3 接 小
势 , 为 当前 研 制 新 型 疫苗 的 主 要 方 向 。大 量 的实 验研 究 表 成 明 T MI3具 有 良好 的免 疫 原 性 , 此 国 内外 学 者 以此 为基 g C 因
疫 苗分 子 研 究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第 3代 疫 苗 , 传 统 疫苗 相 与 比 , 有 高 效 、 久 、 谱 、 廉 等 优 势 。 因此 , 具 持 广 价 弓形 虫 病 核 酸 疫 苗 的研 制 和 开 发 成 为 当 今 国 内外 学 者 的 主 要 研 究 方 向 和 热 点 l 。微 线 体 蛋 白 3 Mio e rti 3 MI 3 是 弓形 6 , ( c nme oe , C ) r P n 虫 侵入 宿 主细 胞 的 主 要 黏 附 因 子 , 虫 体 入 侵 宿 主细 胞早 期 在 阶 段 发挥 重 要 作 用 [9。 由 于 MI 3在 虫 体 的 速 殖 子 、 殖 8 , 7 C 缓 子 和 子孢 子 期 都 能 表 达 , 认 为 是 弓形 虫 病 疫 苗 研 制 上非 常 被 有前 景 的 候 选 分 子 【 1 本 文 对 弓形 虫微 线 体 蛋 白 3 。 ( MI 3 及其 构 建 的核 酸 疫 苗 研 究 进 展 作 一 简 要 阐 述 。 C)
产 生 显 著 的 细 胞 免 疫 应 答 , 生 I N一7及 I 产 F L一2 还 有 大 量 , 的 IG a 用 p M —C F同时 接 种 时则 产 生 更 强 的 细 胞 免 疫 g 2, G S 应 答 。 用质 粒 p l3 免 疫 小 鼠 后 再 E 服 弓 形 虫 7K 株 包 M Ci 1 6 囊 , 检 测 其 大 脑 内 的 包 囊 数 量 明 显 少 于 对 照 组 小 鼠 , 同 经 且

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进展

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进展

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进展随着新冠病毒在全球的肆虐,疫苗的重要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

作为一种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疫苗的研制历经了多年的科学研究和实验验证,并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疫苗的研制原理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

一、疫苗的研制原理疫苗的研制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工作原理。

当人体受到感染时,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来对抗病原体并建立免疫记忆。

如果再次接触同一种病原体,人体免疫系统就能够迅速识别并消灭病原体,从而预防对应的疾病。

疫苗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给予机体一定量的病原体或病原体部分,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建立免疫记忆,使机体能够在遇到同种病原体时迅速抵御和消灭它。

疫苗的研制需要先获得病原体,然后使用合适的方法将其杀死或削弱,使其失去致病能力同时保持其识别能力(抗原性能)。

这样处理后的病原体成为疫苗原,再通过一系列加工、保存和质检等工艺制成疫苗。

在接种时,将疫苗注射到机体内,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并建立免疫记忆,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二、疫苗的研究进展近年来,疫苗研究发展迅速,新型疫苗不断涌现,为预防传染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以下是近几年主要的研究进展:1.重组疫苗重组疫苗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病原体中的有用抗原基因单独插入到载体病毒或细胞中合成病毒颗粒或蛋白质。

这种疫苗可以通过改变抗原表面信息和增加抗原数量提高疫苗的效果。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乙型肝炎疫苗就是一种重组疫苗。

2.基因疫苗基因疫苗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目标抗原的DNA或RNA直接注射入患者体内,让其自身表达并荟萃目标蛋白,从而诱发免疫应答。

中国疾控中心(CDC)在研发基因疫苗的防御试验中获得了100%的有效率,说明基因疫苗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3.病毒载体疫苗病毒载体疫苗是利用已知病毒为载体,将抗原基因序列整合在病毒基因组中,并使用病毒感染人体,诱发免疫应答。

这种疫苗可以使用多种病毒进行开发,目前九价HPV疫苗和流感疫苗都是采用这种技术进行研发的。

国内外疫苗研究进展课件

国内外疫苗研究进展课件

国内疫苗研究成果
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方面,中国已经 成功研发出多种疫苗,包括灭活疫苗 、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等 。
在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方面,中国已经 成功研发出二价和四价疫苗,并实现 了规模化生产。
在流感疫苗方面,中国已经成功研发 出四价流感疫苗,并实现了规模化生 产。
国内疫苗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来增强 免疫反应,为新型疫苗的研发提
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新型疫苗的研发方向
01
mRNA疫苗
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疫苗,通过将编码抗原的mRNA导入人体细胞
中,诱导人体产生免疫反应。这种疫苗具有研发周期短、生产成本低等
优点,是未来疫苗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进步 ,预计将有更多创新型疫 苗问世,为人类健康保驾 护航。
02 国内疫苗研究进 展
国内疫苗研发机构和团队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专注于病毒疫苗的研究,包括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负责疫苗的研发、生产和质量控制,以及疫苗接种策略的制定。
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
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也在疫苗研究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
血清学评估
通过检测接种者的血清抗体水平,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接种者的血清抗体水平显著高 于未接种者,说明疫苗的有效性较高。
临床试验评估
在临床试验阶段,通过比较接种者和未接种者的发病情况,评估疫苗的有效性。如果接种 者的发病情况显著低于未接种者,说明疫苗的有效性较高。
疫苗的监管和审批流程
国内外监管机构
02
肿瘤疫苗
肿瘤疫苗是一种针对肿瘤抗原的疫苗,通过刺激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肿

疫苗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疫苗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疫苗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球范围内立即展开了抗击病毒的行动,而疫苗研究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现今,各国科学家团队正在进行开发和定制适用于不同人群的疫苗,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防止疾病的传播。

这场全球危机难免会加速疫苗研究的发展,为发现更多新的疫苗打下基础。

那么,疫苗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究竟是什么?疫苗研究进展:在抗击病毒的战争中,科学家们正在紧急开发疫苗,以期尽快控制疫情的蔓延。

从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多项疫苗研究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其中一些进展迅速,仅用了几个月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下面介绍几种较为关注的研究进展:1、MRNA 疫苗MRNA疫苗是一种新型的疫苗技术,其特点是通过将疫苗基因注入人体细胞内,使其自身合成需要的抗体,从而达到防控病毒的效果。

基于这一技术,辉瑞和Moderna两家公司已经推出了多款新冠疫苗。

其中,辉瑞的疫苗在2020年末获得了紧急使用授权,并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分发,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2、载体疫苗载体疫苗是将一种病毒的DNA或RNA剪切进另一种无害病毒中,利用另一种病毒作为载体形成的一种疫苗。

除了能够产生适当的免疫反应外,载体疫苗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目前,多种载体疫苗正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在未来的疫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3、蛋白亚单位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是将其特定的抗原蛋白(antigen protein)注入到人体内,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该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和生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苗。

未来疫苗发展方向:随着疫苗研究的深入和认知的进步,未来的研究方向将更加专注于以下方向:1、全球疫苗制造能力增强尽管短时间内生产的疫苗已经满足了市场需求,但最重要的是确保有足够的生产力来满足未来的疫苗需求。

可以预见的是,疫苗需求将继续增长,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全球范围内需要制造更多更高效的疫苗。

2、针对变异病毒开发新疫苗目前的研究已经表明,新冠病毒发生了多次突变,因此,未来的疫苗需要针对这些新的变异株进行开发。

核酸疫苗设计与研究

核酸疫苗设计与研究

核酸疫苗设计与研究自从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在世界范围内爆发以来,全球科学家和研究机构都对疫苗研究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新的疫苗设计和研发方法正在走向前沿,其中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新型疫苗是核酸疫苗。

一、何为核酸疫苗?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s)是以DNA或RNA作为疫苗基因的疫苗。

其工作原理是将 DNA 或 RNA 分子直接输入人体细胞中,这些分子可以被人体细胞转录成相应的抗原。

与传统的病毒或蛋白质疫苗不同,核酸疫苗不是直接注入已经被灭活或者分离出来的病原体蛋白来诱导免疫反应,而是通过输入 DNA 或RNA 的方式,让身体自身合成抗原来刺激免疫反应,从而产生抗体,提高身体对疾病的免疫力。

二、核酸疫苗的优势与传统疫苗相比,核酸疫苗具有以下优势:1. 安全性高:核酸疫苗没有任何可能引起感染的物质,因此具有更低的安全风险。

2. 生产简便:制备核酸疫苗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纯化DNA或RNA复制的方法,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培养和提取等工作,因此生产成本低。

3. 储存条件简单:核酸疫苗不需要冷链条件储存,也不受温度和时间的限制,在储存和运输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4. 可以用于多种疾病的疫苗研发:核酸疫苗可以设计用于预防多种疾病,包括传染病,肿瘤,免疫疗法等。

三、核酸疫苗在 COVID-19 疫苗研究中的应用目前,多种 COVID-19 疫苗正在热火朝天的测试当中,其中包括使用传统的灭活疫苗,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核酸疫苗等不同类型的疫苗。

虽然各种疫苗类型都在努力开发和优化,但在所有类型中,核酸疫苗可能是最具潜力的一种。

第一种 COVID-19 疫苗应用核酸疫苗的是Pfizer和Moderna。

两者的疫苗均使用方法与技术略有不同,但它们都是利用院士上述提到的基本原理开发出来的。

Moderna公司的疫苗是基于 messenger RNA (mRNA) 技术,该技术在实践中显示出对保护免受 SARS-CoV-2 病毒感染非常有希望。

疫苗免疫策略及最新进展

疫苗免疫策略及最新进展

疫苗免疫策略及最新进展近几年来,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广泛关注。

疫苗是一种能够让身体产生抗体,从而预防特定疾病的生物制品。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激活免疫系统的应对机制,使身体能够在感染的时候迅速做出反应,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保护个体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安全。

本文将介绍疫苗免疫策略及最新进展。

疫苗免疫策略主动免疫主动免疫是由疫苗接种引起的人体免疫反应,进而产生抗体,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在人群中实行疫苗接种,可以大幅降低疾病的传播,达到防止疫情流行的目的。

常见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病毒疫苗等。

被动免疫被动免疫是通过注射动物免疫血清或人工合成的单克隆抗体,来提供一定时间内的免疫保护。

被动免疫的治疗效果较快,一般能在48小时内促使免疫系统对抗疾病,但其作用时间较短,需多次注射才能获得最佳的保护效果。

被动免疫常用于疾病的暴发期或紧急事件时的紧急抢救,例如狂犬病、乙肝、百日咳等。

疫苗最新进展COVID-19疫苗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开始竞相研发新冠疫苗,经过多次临床试验,目前已有多种疫苗得到批准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

这些疫苗包括:辉瑞- BioNTech疫苗、Moderna疫苗、阿斯利康疫苗、阿尔法疫苗等。

这些疫苗对COVID-19的预防效果达到了90%以上,有效降低了新冠疫情的传播速度。

疫苗的变异株疫苗的变异株是指疫苗接种后病毒发生变异引发新的感染。

近期,全球多地开始密切关注疫苗的变异株问题。

据报道,新冠病毒的变异株已经在多个国家出现,其中英国变异株、南非变异株及巴西变异株备受关注。

这些变异株对疫苗的防御效果产生影响,需要密切关注变异株的扩散。

疫苗接种顺序在全球范围内,疫苗接种顺序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各国都在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优先接种。

在美国,CDC发布的疫苗接种建议中,将医护人员和长期护理机构住客放在了第一阶段接种的优先级,到2021年初,美国将对所有人开放疫苗接种。

获得性免疫应答与疫苗研究进展

获得性免疫应答与疫苗研究进展

获得性免疫应答与疫苗研究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日益成为重要的课题。

而获得性免疫应答作为疫苗的核心机制,则成为了研究疫苗的重要方向之一。

本文将介绍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当前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获得性免疫应答指的是机体通过感染、接种等方式获取对外来抗原的识别和攻击能力的过程。

这种免疫应答主要由B细胞和T细胞参与,其中B细胞主要负责产生抗体,T细胞则主要参与细胞免疫应答。

获得性免疫应答主要分为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体液介导的免疫应答,两者相互协同,共同发挥作用。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免疫记忆的形成来实现对特定病原体的免疫保护。

当机体首次遇到病原体时,免疫应答的速度和效果都比较缓慢,但当再次遇到同一种病原体时,则能够快速形成免疫应答,从而迅速清除病原体。

这种免疫记忆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同时也需要免疫调节因子的协同作用。

因此,对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激活机体的获得性免疫应答,从而实现对目标病原体的免疫保护。

二、疫苗研究的最新进展1. mRNA疫苗近年来,mRNA疫苗已成为疫苗研究的热点之一。

mRNA疫苗的原理是将目标病原体的mRNA序列注入人体,激活机体的细胞免疫应答和体液免疫应答。

相比于传统的疫苗,mRNA疫苗具有研发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疫苗适应病毒变异等优势。

近期疫苗研究中,mRNA疫苗已经成为了新冠病毒疫苗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并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2. 疫苗佐剂疫苗佐剂是指将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的成分与疫苗结合使用,从而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

近年来,许多新型佐剂如脂质体、病毒样颗粒等被应用于疫苗的研究和开发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例如COVID-19疫苗研究中,佐剂磷酸二氢钙已经被证实可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力。

此外,近期还有几种新型佐剂如纳米颗粒等正进入疫苗研究的实验室阶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基因因疫苗疫构苗建的的基本构途建径
基因疫苗的构建
一、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 载体是将抗原基因导入到机体细胞的必要工
具。 1.载体的分类 按照载体功能可分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 按照载体来源可分为质粒、噬菌体、黏粒和
病毒载体等。 2.常用于构建基因疫苗的载体
二、基因疫基苗因的疫构苗建的方构法建
1.抗原基因和载体的制备
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和皮肤组织免
(1)直接免疫 旅美中国科学家范泓然用皮肤涂
抹法给小鼠接种乙肝疫苗取得成功, 且检测其效果可以和所用的肌肉注射 相媲美。黏膜淋巴结提供了浆细胞抗 体型转化与Th0细胞向Th2细胞定向 分化的微环境。基因疫苗经过黏膜免 疫可以很好地激活B细胞分泌IgA,同
(2)用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 采用志贺氏菌、沙门氏菌或李斯特菌等
基因疫苗被称为第三代疫苗。
1990年wolff等从事于基因治疗工作时,用 外源性重组质粒给小鼠肌肉注射后,质粒 被摄取并能在体内至少两个月稳定地表达 所编码蛋白。
1991年Williams等发现外源基因输入体内 的表达产物可诱导产生免疫应答。
1992年Tang等将表达人生长激素的基因质 粒DNA导入小鼠皮内,小鼠产生特异性抗 体,从而提出了基因免疫的概念。
获得需要的目的基因常用的方法: (1)直接从生物体) ,从中调用目的基因; (2)以mRNA为模板,反异性
基因疫苗的构建
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
携带基因疫苗重组减毒沙门氏菌诱发机体免疫应答
重组减毒沙门氏菌的携机制带的基因疫苗激发机 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机制还不完全
清楚。 可能途径一:DCs 和巨噬细胞吞噬侵入肠
转染: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 组子导入真核细胞的过程。
感受态:细菌经过CaCl2溶液处理和短 暂热激后,容易摄入外源DNA,这种状态 称为感受态。其原理是细菌处于0℃、低 渗CaCl2溶液中时,细胞壁和细胞膜通透 性增加。此时转化混合物中的DNA形成抗
基因疫苗的构建
4.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一般重组质粒鉴定主要按照表型筛选、
由于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相当复 杂的,所以人们对一些具体的细 节并不清楚。下面通过对基因疫 苗经过肌肉组织和黏膜免疫的抗 原呈递途径来说明基因疫Fra bibliotek的工 作原理。
基因疫苗经黏膜和皮肤组织免疫的抗原 皮肤或者黏呈膜递是具有高水平免疫
监视系统的组织,黏膜淋巴组织的功 能: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和产生分 泌型IgA。而且在免疫动物时比较方 便,尤其是大面积预防时,所以关于 基因疫苗通过皮肤或黏膜免疫激活机 体免疫反应机制的研究也比较活跃。
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的顺序进行 (1)插入片段鉴定:酶切鉴定;PCR鉴定。 (2)插入片段方向性鉴定:可利用联合酶切
方案进行目的基因的插入方向鉴定。 (3)DNA序列测定:末端终止法测序;自
动测序仪测序
基因疫苗的构建
三、重组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与检测 1.重组质粒导入真核细胞的方法
磷酸钙共沉淀法、电穿孔法、脂质体介导 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将外源质粒导入真核细 胞,其中脂质体介导容易成功,是最常用 的方法。 2.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的检测 (1)蛋白水平的检测:免疫沉淀法检测表达
重组减毒胞内菌系统,通过粘膜自然感染途 径运送 DNA 疫苗是一类很好的方法。因为 它们可以将基因疫苗直接呈送给 APCs ,所 以这种方法运送效率高、免疫方法简单、免 疫效果好,能同时激活粘膜免疫和全身免疫 ,并可获得对载体菌的免疫等优点。
减毒沙门氏菌通过自然感染的方式高效 地将基因疫苗直接运送给体内的抗原提呈细
为了保证抗原基因的 定向正确插入,只有以 正确的方向插入表达载 体读框启动子下游才能 表达抗原基因,故抗原 基因两端应具有不同的 酶切位点,在设计时须 注意这点。
复制原点+启动子+目的基因+终止子+标记基因
2.抗原基因与载体的连接
连接的方式可分为 粘性末端连接和平末端 连接两种,其中前者连 接效率较高,使用比较 多。连接反应时应考虑 反应体积、抗原基因与 载体的比例、温度和时 间和酶量。
1996年2月5-8日,美国马里兰州
定义
核酸疫苗(nucleic acid vaccine),也称基因 疫苗(genetic vaccine),是指一类将抗原基因重 组到表达载体上的重组质粒疫苗,经肌肉注射 或黏膜免疫等方法导入宿主体内,通过宿主细 胞表达抗原蛋白,诱导宿主细胞产生对该抗原 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 的。
粘性末端连接
质粒
目的基因
用同一种或两种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DNA连接酶 本法适用于在
质粒和目的基
因上有相同单
重组质粒
或双酶切位点
平末端连接
质粒
产生平末端的 内切酶
目的基因 DNA连接酶
核酸酶S1
重组质粒
本法适用于在质粒 和目的基因上没有 相同的酶切位点!
3.重组质粒基转化因受疫体苗菌的构建
转化:将质粒或者以它为载体构建的重 组子导入细菌的过程。
1993年Ulmer等将注射技术用于研究流感
关于核酸免疫的国际会议
1994年5月17-18日,瑞士日内瓦 。WHO主办。主题:核酸疫苗。
1995年2月16-17日,美国马里兰 州,Bethesda(NIH)。主题:基 因疫苗和核酸疫苗战略。
1995年4月6-9日,美国弗吉尼亚州 。主题:DNA疫苗:疫苗学的新时 代。
核酸疫苗
LOGO
Diagram
1
核酸疫苗的发展史
2
核酸疫苗定义
3
核酸疫苗的构建
4
核酸疫苗的作用原理
5 核酸疫苗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
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立克次氏体、病毒等) 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 法制成的用于预防传染病的自动免疫制剂。
人们将多种灭活或减毒疫苗称为第一代疫苗。 将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研制的亚单位疫苗称为第二代疫 苗。 理想疫苗应具备的特征有:安全、廉价、热稳定性好, 含有多种具有保护作用的免疫原,最好是一次口服即可生 效。目前前两代均不能满足上述标准。故基因疫苗应运而 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