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人类遗传病课件

4.辨明性状分离比出现偏离的原因 (1)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 Aa×Aa→1AA∶2Aa∶1aa ①2∶1⇒_显__性_纯__合__致__死__,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存活。 ②全为显性⇒隐__性__纯_合__致__死_,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存活。 ③1∶2∶1⇒不__完__全__显_性___,即AA、Aa、aa的表型各不相同。
显性性状 显性基因
隐性性状 隐性基因
测交、杂交、自交等方法 自交
一对等位基因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减数分裂Ⅰ后期
产前诊断
群体中发病率比较高 猫叫综合征 21三体综合征
边 角 扫 描————全面清 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
1.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必修2 P4 正文)(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答案:C A.人群中乙病患者男性多于女性 B.Ⅰ1的体细胞中基因A最多时为4个 C.Ⅲ6带有来自Ⅰ2的甲病致病基因的概率为1/6 D.若Ⅲ1与正常男性婚配,理论上生育一个只患甲病女孩的概率为 1/208
7.[2022·广东卷]遗传病监测和预防对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和一个患镰刀 型细胞贫血症的儿子(致病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上,由单对碱基突变 引起)。为了解后代的发病风险,该家庭成员自愿进行了相应的基因 检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答案:C
A.染色体病在胎儿期高发可导致婴儿存活率下降 B.青春期发病风险低更容易使致病基因在人群中保留 C.图示表明,早期胎儿不含多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D.图示表明,显性遗传病在幼年期高发,隐性遗传病在成年期高 发
9.[2022·山东卷]某两性花二倍体植物的花色由3对等位基因控制, 其中基因A控制紫色,a无控制色素合成的功能。基因B控制红色,b 控制蓝色。基因I不影响上述2对基因的功能,但i纯合的个体为白色花。 所有基因型的植株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基因型为A_B_I_和A_bbI_ 的个体分别表现紫红色花和靛蓝色花。现有该植物的3个不同纯种品
基因在染色体上和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
一、概念: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 常染色体遗传 细胞核遗传 遗传方式 细胞质遗传 伴Y遗传无显隐之分。 伴性遗传 常显 常隐 非 同 源 区 段
特点:父病女必病,儿病母必病。 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原因:女性有俩X,获得致病基因概率大。
五、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特点:限雄遗传。 注意:传男不传女,代代相传,无一幸免。 无显隐之分,也无杂合子。 原因:基因成单存在,无法对比。 六、应用:饲养动物的性别筛选。
方法:显性雄×隐性雌(XY型)。
遗传方式的判断
1
思考:从以上遗传图解可得出什么结论? 1、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 2、摩尔根所作的假设是:眼色基因只位于X上。 3、伴性遗传基因的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
4、通过特定的杂交方式可得到白眼雌果蝇。
四、测交验证:F1×白眼雌果蝇。 思考:上哪去找白眼雌果蝇? 预期结果是什么? 结论是什么? 注意:并非所有基因都在染色体上。
3、F2中白眼仅限于雄性,可能与性别相关联。
三、摩尔根对实验现象的解释: P: 红雌XAXA × XA 白雄XaY Xa Y
配子:
F1:
红雌XAXa
:
红雄XAY=1:1
F1:
红雌XAXa
×
红雄XAY
配子:
XA
Xa
XA
Y
F2:
XAXA 1 :
XAXa 1
XAY : 1 :
XaY 1
红雌 3
红雄 :
白雄
注意: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才能决定性别。 体细胞也有性染色体,但不同性别则不同。 同种生物常染色体均相同。 性染色体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 ①XY型:
2022届高中生物新教材同步必修第二册 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学习目标] 1.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和性别相关联的特点。
2.运用伴性遗传理论分析解决实践中的相关问题。
一、伴性遗传与人类红绿色盲1.伴性遗传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人类红绿色盲(1)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项目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①方式一由图解分析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②方式二由图解分析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③方式三由图解分析可知: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④方式四由图解分析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色盲,儿子一定色盲。
(4)色盲的遗传特点: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判断正误(1)各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均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2)XY型性别决定生物的X染色体都比Y染色体短()(3)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其上的基因都决定性别()(4)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5)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的()答案(1)×(2)×(3)×(4)×(5)×探讨点伴性遗传的特点1.根据上面“教材梳理”中的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方式,回答下列问题:(1)哪两种可以用于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试说出原因。
提示用方式一和方式四,因为这两种情况下,色盲和正常的个体在男女中的比值不同。
(2)根据方式二、三和四,你还能想到什么方法判断某种性状的遗传是否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提示正反交实验,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可以判断是伴性遗传。
2019统编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遗传与进化》第二、三章章节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章末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过程,下列可选用的材料是( )A.百合花药B.马蛔虫受精卵C.蝗虫的精子D.蛙的血细胞2.(2019·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期中)下列关于同源染色体与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四分体B.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C.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形成四分体D.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不是同源染色体3.(2018·全国Ⅲ,4改编)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Ⅱ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B.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Ⅰ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C.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四分体,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四分体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Ⅱ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4.(2019·江苏徐州一中月考)如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一个细胞分裂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该细胞上一分裂时期含有染色单体C.该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次级卵母细胞D.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5.(2018·四川成都树德中学期中)下列有关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不是配子染色体组成多样性的唯一原因B.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和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分裂Ⅰ的后期D.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6.(2019·常州一模)图1表示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结构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表示与该分裂有关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图1曲线可表示减数分裂Ⅰ时同源染色体对数的数量变化B.由图2可知该二倍体动物应为雄性个体C.乙细胞中染色体①上的基因可与染色体②或③上的基因发生自由组合D.图2中的甲、丁细胞分别对应图1中的A~B、B~C段7.果蝇的红眼基因(W)对白眼基因(w)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必背考点40 伴性遗传-备战2021年高考生物考点一轮总复习

考点40 伴性遗传高考频度:★★★☆☆难易程度:★★★☆☆1.伴性遗传的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2.观察红绿色盲遗传图解,据图回答(1)子代X B X b的个体中X B来自母亲,X b来自父亲。
(2)子代X B Y个体中X B来自母亲,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交叉遗传。
(3)如果一个女性携带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这说明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隔代遗传。
(4)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3.伴性遗传病的实例、类型及特点(连线)考向一性染色体组成与传递特点的分析1.下列关于性别决定和性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B.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性的X染色体只能来自母本C.含有X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雌配子D.含有Y染色体或W染色体的配子一定是雄配子【参考答案】B【试题解析】性别决定主要有XY型和ZW型两种。
XY型的性别决定中,雄性含有两条异型的染色体,雌性含有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ZW型的性别决定中,雄性含有两条同型的染色体,雌性含有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
A、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A项错误;B、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本,Y染色体来自父本,B项正确;C、含有X染色体或Z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雌配子,如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中,雄性产生含X染色体和含Y染色体的两种雄配子,C项错误;D、含有Y染色体或W染色体的配子不一定是雄配子,如ZW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能产生含Z染色体和含W染色体的两种雌配子,D项错误。
2.火鸡有时能进行孤雌生殖,即卵不经过受精也能发育成正常的新个体,可能的机制有:①卵细胞形成时没有经过减数分裂,与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②卵细胞与来自相同卵母细胞的一个极体受精;③卵细胞染色体加倍。
伴性遗传

基因是由染色体携带着从亲代传递给下一代的, 即基因就在染色体上。 2、研究方法 : 类比推理法
3、依据: 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
(二)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摩尔根果蝇眼色遗传
1、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 2、实验过程: (1)发现问题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基因
伴性遗传
(二)性别决定
1、概念: 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影响因素:
性染色体、 XY型:人、哺乳动物、果蝇、大麻、菠菜
蜂王浆
营养条件、 是否受精、
如 受如: 精:雌 雄蜜 卵蜜性 性蜂蜂: :同异幼型型虫::nn花对对粉常常染染蜂色色工王体体蜂++XXXY
卵Z细W型胞:鸟类、雄蛾蜂蝶类
F2♀中红红眼与×白眼白比眼例♂为3:1,白眼性状的表现
总是与性别相联系。
红眼♀ ♂ 雌雄交配
红眼 白眼 ♀♂ ♂
(2)提出假说
假设控制白眼的基因为隐性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Y染色体上无相应的等位基因。
P:
红眼(♀) XWXW
×
白眼♂ XwY
配子: XW
XW Y
F1:
XWXw 红眼♀
XwY 红眼♂
激素、 温度、
雌性:异型:n对常染色体+ZW 雄性:同型:n对常染色体+ZZ
日照长度
(3)X、Y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
P: XX X XY
配子: X
XY
X:Y=1:1
F1: XX
XY
1:1
(4)性别决定发生的时间: 受精的时候
B 1.下列与性别决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高三一轮复习课件:第16讲 基因在染色体上及伴性遗传
×
怎么改?
×
×
√
√
考点二 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应用(5年11考)
一、性别决定的类型: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无论是XY型orZW型→后代雌雄比例均为1:1
原因是?
绝大多数动物与雌雄异株植物,如人、果蝇、菠菜、大麻、杨树、柳树等
鸟类与鳞翅目昆虫,如家鸡、家蚕等
(2)染色体组数决定性别
患病男孩呢?
1/8
1/4
④9号的致病基因来自于1号或2号( )
×
XbY
→会考什么?怎么分析?
定性:
定位:
定型:
定量:
考了什么?
怎么分析?
无中生有—隐性
有中生无—显性
定为常隐
定为常显
常隐或伴X隐
常显或伴X显
最可能是伴X显
不可能是伴X隐
正推、逆推+填充法
注意问法!注意范围!
例2: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3)环境因子(温度)决定性别 例如海龟、鳄鱼等
无性别分化的生物,无性染色体之说——雌雄同株(体)的生物
生物界中所有的生物都有性染色体吗?
No!
(4)“靠机遇”:后螠
例1、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了公鸡的羽毛,发出了公鸡的啼声。从遗传的物质基础和性别控制的角度,出现这种原因的可能是因为什么呢?鸡是ZW型性别决定,公鸡是ZZ,母鸡是ZW。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会是怎么样的? (WW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成后代)
2023届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课件微专题 基因定位与遗传规律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迁移应用
例4.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现 有纯种长翅和残翅雌雄果蝇若干,请利用上述材料用两种方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
①让长翅果蝇和异性残翅果蝇杂交得F1,再用F1自交得F2,若F2出现3:1 的性状分离比,则可验证分离定律。 自交法
若子代雄性个体均为显性性状 则 基因在 X 、Y 染色体同源区段上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迁移应用
任务三、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
例3.已知果蝇的细眼(R)和粗眼(r)是一对相对性状,雌雄果蝇均有细眼和粗眼类型 且均为纯合子。请设计实验探究这对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Y同源区段上。
任务一(二)基因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
• 例1纯种果蝇中,雌雄都存在暗红眼和朱红眼(由A/a控制)。你能否通过一代杂交
:
实验确定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如果不能确定,
√ 请说明理由;如果能确定,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结果及结论。
(1)显隐性关系未知
正反交实验可行否?
①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细眼♀ 粗眼♀ 细眼♂ 细眼♂
(雌性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 雄性均为显性性状)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迁移应用
总 结: 基因定位的实验方法
判断位于常染色体 还是X染色体上?
法① 正、反交(显隐性未知) 法② 显雄×隐雌(显隐性已知)
判断位于细胞核 还是细胞质? 若为核遗传
正、反交实验
判断只位于X染色体 法① 纯合显雄×隐雌 还是位于X、Y同源区段?法② 纯合显雄×杂合显雌
创设情境 自主学习 深度学习 迁移应用
2020版新一线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必修2第5单元第3讲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含答案
第3讲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考纲展示] 伴性遗传(Ⅱ)考点一| 性别决定1.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性别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
2.决定性别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其他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3.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XY 型和ZW 型两种。
(1)XY 型⎩⎨⎧雌性:XX (同型)雄性:XY (异型)遗传图解:(2)ZW 型⎩⎨⎧雌性:ZW (异型)雄性:ZZ (同型)遗传图解:[判断与表述]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只有具有性别分化的生物才有性染色体之分。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提示: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不一定决定性别。
(3)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遗传。
(√)(4)含X 染色体的配子是雌配子,含Y 染色体的配子是雄配子。
(×)提示:含X 染色体的配子既有雌配子,又有雄配子。
(5)无论是哪种性别决定方式,雄性产生的精子都有两种。
(×)提示:ZW型生物体,ZZ为雄性,只产生一种配子。
(6)无论是XY型还是ZW型性别决定方式,性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要彼此分离。
(√)2.据图思考(规范表述)(1)男性个体中X及Y染色体的来源和传递特点是男性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Y染色体来自父亲,向下一代传递时,X染色体只能传给女儿,Y染色体只能传给儿子。
(2)图中的区段Ⅰ(填“Ⅰ”“Ⅱ1”或“Ⅱ2”)可存在等位基因,此区段的遗传与性别有(填“有”或“无”)关。
(3)Ⅱ1区段在遗传上的特点是只随Y染色体传递,表现为“限雄”遗传。
有关性别决定的四点提醒1.性别决定只出现在雌雄异体的生物中,雌雄同体生物不存在性别决定问题。
2.XY型、ZW型是指决定性别的染色体而不是基因型,但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传递遵循分离定律。
3.性别决定后的分化发育过程,受环境(如激素等)的影响。
4.自然界还存在其他类型的性别决定。
如染色体倍数决定性别(如蜜蜂等),环境因子(如温度等)决定性别等。
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件:2.2-2.3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
2.在形成配子时,并非所有非等位基因都发生自由组合。
4.染色体和基因并不是一一对应关系,一条染色体上含有许
多基因。
(√)
5.(2012·江苏高考T10A)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 关。 (×) (√)
6.(2012·江苏高考T10B)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伴随性染色体 遗传。
7.(2010·海南高考T15B)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 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
呈线性排列 。 在染色体上___________
二、伴性遗传 性染色体 上的某些基因控制的性状与_____ 性别 相关联 1.概念:_________ 的遗传方式。 2.遗传特点(以红绿色盲为例):
母亲 ,Xb来自_____ 父亲 ;子代XBY个 (1)子代XBXb的个体中XB来自_____ 母亲 。由此可知这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 交叉 体中XB来自_____
【思维拓展】 X、Y染色体的来源及传递规律
(1)X1Y中X1只能由父亲传给女儿,Y则由父亲传给儿子。
(2)X2X3中X2、X3任何一条都可来自母亲,也可来自父亲,向下 一代传递时,任何一条既可传给女儿,又可传给儿子。 (3)一对夫妇生两个女儿,则女儿中来自父亲的都为 X1,应是 相同的,但来自母亲的既可能为X2,也可能为X3,不一定相同。
【网络概览】
考点一
伴性遗传特点
1.X、Y染色体不同区段与伴性遗传的关系:
(1)基因(设为B、b)所在区段位置与相应基因型对应关系:
基因所 在区段 基因型(隐性遗传病) 男正常 男患病 女正常 女患病 X BY B、
Ⅰ
Ⅱ-1(伴Y染色体遗传) Ⅱ-2(伴X染色体遗传)
X BY 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关于伴性遗传,中学教材主要介绍基因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的遗传,而对同源区段以及Y染色
体上的遗传讲解较少,下面主要介绍当基因在同源、非同源区段(X、Y都有)这三种情况的遗传特点。
关键词:伴性遗传 X、Y染色体 同源和非同源区段 遗传特点
在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体细胞核内,雌性个体的体细胞内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在雄性个体的
体细胞内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Y。X、Y虽是一对同源染色体,但是其形状、大小却不相同(如图)。
一般来说,低等生物如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略大。高等生物如人类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小得多,
大部分不是同源区段。下面以人的X、Y染色体为例来了解X、Y染色体同源和非同源区段上基因的遗传
特点。
图中I区段为X、Y同源区段,在I区段上X、Y都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区段为非同源区段,II区
段上X、Y没有相同或等位基因,II-1上基因为X特有,II-2上基因也为Y特有。I、II-1、II-2段上分布的
基因遗传都与性别相联系,都是伴性遗传,但又各有特点。
(一)II-1区段,即在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基因: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它的遗传特点讲的最多,平常也
最常见。该区段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它的遗传特点可分为: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有:
①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遗传,即男→女→男,也就是男性患者是通过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③常表现为隔代遗传.常见的伴X的隐性遗传病有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②具有世代连续性。常见的伴X显性遗传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
(二)在Y染色体II-2区段,在人教版的教材中也有简单点到。该区段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找不到对应
的等位基因或相同基因。所以叫做伴Y遗传,也称限雄遗传较少见,如印第安人中发现的外耳道多
毛的性状,控制这性状基因位于此区段。它的遗传特点是:
(1)由于只有男性才有Y染色体,所以这性状只发生于男性。家庭中的所有男性都会有,具有世代连
续性,即“父传子,子传孙,男子之间代代传。
(2)由于Y染色体只有1个,所以其上的基因没有等位基因,也就不存在显隐性关系。
(三)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I上. X染色体、Y染色体的I区段上可以找到对应的等位基因
或相同基因,它们是同源区段。染色体可以发生的交叉互换..如控制果蝇刚毛和截毛的基因就位于X
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对于它的遗传特点课本中之字未提。但在2007年理综全国卷,以及许多
大考中却以大题形式出现,学生得分都较低。现在简要说说它的遗传特点。
X、Y同源区段I区段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现假设控制某个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Y
染色体同源的I区段上,那么,雌性个体的基因型应该有以下3种:XBXB、XBXb、XbXb. 雄性的个体
基因型有4种:XBYB、XBYb、XbYB、XbYb。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交配方式有12种,那么它们在后
代雌雄个体中的表现型以及比例有什么区别,如下表:
XBXB、 XBXb XbXb.
XBYB 相同 相同 相同
XBYb 相同 不同① 不同②
XbYB 相同 不同③ 不同④
XbYb 相同 相同 相同
2
从表中看出它们的杂交F1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如:
①②③④雌雄此性状的表现型不同,
①中为XBXB、XBXb、XBYb、XbYb; 即 雌全为B性状,雄B性状:b位状=1 :1 。
②为中XbYb 、XBXb ,即 雌全为B性状,雄全b性状。
③为中 XBXb XbXb. , XBYB XbYB 即 雌B性状 :b位状=1 :1,雄:全为B性状。
④为中 XbXb XbYB ,雌全为b性状,雄为B性状。
也就是性状在后代雌雄个体中表现型的比例不一定相同,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表现为伴性遗传现象。只不
过这是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X、Y同源区段上的伴性遗传。
例析:
1.(2007年理综全国卷第31题)。已知果蝇刚毛和截毛这对相对性状由X和Y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刚毛基因(B)对截毛基因牛(b)为显性。现有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B、XbXb、XbYb的四
种果蝇。
(1)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雄性全部表
现为截毛,雌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则第一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
是_____;第二代杂交亲本中,雄性的基因型是_____,雌性的基因型是_____,最终获得的后代
中,截毛雄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刚毛雌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2)根据需要从上述四种果蝇中选择亲本,通过两代杂交,使最终获得的后代果蝇中雌性全部表现
为截毛,雄性全部表现为刚毛,应如何进行实验?(用杂交实验的遗传图解表示即可)
答案:1)XbYb; XBXB ;XBYb; XbXb ;XbYb; XBXb ;
2)其遗传情况与(1)中的红眼白眼基因不同。
解题思路:先假设A、a位于常染色体,B、b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上,则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杂合灰身
短硬毛AaXbXb,杂合黑身正常硬毛aaXBYb(或aaXbYB)。
根据上述基因型推测子代的表现型情况,然后再根据上述假设演绎的情况,推测:若2个亲本
杂交出现上述表现型,则假设成立。
再假设Aa位于X、Y同源区段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杂交组合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a,
根据基因型推出子代的表现型的情况,然后再根据上述假设的情况,推测,若子代出现上述表
现型的情况,则Aa位于XY同源区段上,Bb位于常染色体上
2.假设下图为果蝇的性染色体示意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下
图中一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右图中的II-1,
II-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
①控制果蝇红眼(D)与白眼(d)基因在X染色体的II-1片段,一对红眼果
蝇作亲本交配,F1中雌果蝇都红眼,雄果蝇有红眼和白眼。则亲本雄果蝇的
基因是 雄果蝇的基因型是 。若从F1中随机取一只果蝇,
白眼的概率是 ,若从F1的红眼果蝇中随机抽取一只,是雄果蝇的概率是 ,F
1
代所有雄果蝇产生的卵细胞中,含D基因和含d基因的比例是 。
②果蝇的灰身(A)对黑身(a)显性,正常硬毛(B)对短硬毛(b)显性,两对基因中有1对位于长
染色体上,另一对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图中I片段),现用杂交组合:杂合灰身短硬毛
雌蝇X杂合的黑身正常硬毛雄蝇,只做一代杂交实验,选用多对果蝇。推测杂交组合的子一代可能
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判断A和a,B和b中,哪一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哪一对基因位于
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
答案:①.XDY ,XDYd,1/4,1/3,3:1
②.子代中雌雄都有灰身和黑身,且比例接近1 :1,雌雄都有正常蝇毛与短蝇毛,且比例接近于
1 :1,(或写成:子代中黑身正常蝇毛:黑身短蝇毛:灰身正常蝇毛:灰身短蝇毛大致等于1 :
1 :1 :1,
且雌雄都有;或写成:子代中黑身正常蝇毛雄蝇:黑身正常蝇毛雌蝇:黑身短蝇毛雄蝇:灰身
3
正常蝇毛雄蝇:灰身正常蝇毛雌蝇:灰身短蝇毛雄蝇:灰身短蝇毛雌蝇大致等于1:1:1:1:
1:1:1:1),则控制灰身(A)、黑身(a)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控制正常硬毛
(B)、短硬毛(b)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子代中雌雄都有灰身和黑身,且比例接近1:1,而雌性都是正常硬毛,雄性都是短硬毛;或
者雄性都是正常硬毛,雌性都是短硬毛;(或写成:灰身正常硬毛雌蝇:黑身正常硬毛雌蝇::
灰身短硬毛雄蝇:黑身短硬毛雄蝇大致等于1:1:1:1或灰身正常蝇毛雄蝇:黑身正常蝇毛
雄蝇:灰身短硬毛雌蝇:黑身短硬毛雌蝇大致等于1:1:1:1),则控制灰身(A)、黑身(a)
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而控制正常硬毛(B)、短硬毛(b)基因在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