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实验原理

感谢百度文库让我们在这里与你相见,您的下载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实验原理咱们先得知道啥是唾液淀粉酶,这东西就在咱们的唾液里呢。
唾液淀粉酶是一种酶,就像是一个超级小助手,专门对淀粉下手。
淀粉呢,是一种多糖,在咱们日常吃的好多东西里都有,像米饭啊、馒头啊,里面都有大量的淀粉。
那这个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到底干了啥呢?其实啊,它就像是一把小剪刀,把淀粉这个大分子给剪成一个个小片段。
这个过程就是催化作用啦。
从化学角度讲呢,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单元连接起来的,唾液淀粉酶能够断开这些连接,让淀粉变成麦芽糖这类相对小的分子。
打个比方哈,淀粉就像是一串长长的珠子,唾液淀粉酶就是那个把珠子串弄断的调皮小娃,把长长的淀粉串弄成一小段一小段的。
这一催化啊,就会有一些现象产生哦。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检测方法发现淀粉原本有的一些性质改变了。
像我们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粉,如果淀粉没有被催化,遇到碘液就会变蓝,但是被唾液淀粉酶催化之后呢,再遇到碘液就不会那么蓝啦,因为淀粉的结构被改变了呀。
还有哦,这个催化作用的速度也受好多因素影响呢。
温度就是个很重要的因素。
就像人干活一样,温度太凉或者太热,唾液淀粉酶这个小助手干活的效率就不一样啦。
在咱们正常的体温下,它干活可麻利了,要是温度太低或者太高,它就像被冻僵了或者热晕了,干活就不利索了。
pH值也会影响它呢,就好像这个小助手对工作环境很挑剔,酸性或者碱性太强的环境,它都不好好工作。
概括性来讲呢,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催化作用原理就是这么个神奇又有趣的过程,就像一场微观世界里的小魔术,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更好地了解生物化学里的一些奥秘呢。
第 1 页共 1 页。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设计

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无消化作用能力目标:(1)初步训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探究的能力。
如:试着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能力;(2)通过学生参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对实验结果的交流、表达等活动,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述能力、实验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小组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互相协作意识;(2)通过学生如实记录、分析实验结论,培养他们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及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
教学难点: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观念。
实验类型:学生分组实验教学过程教学程序主要是围绕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这个原理进行探究式学习展开的。
学生可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自己设计试验方案。
一、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课前,让学生回家细细咀嚼一小块馒头,体验其中的变化,学生都感觉到了有一丝丝的甜味。
课堂上教师又在馒头上滴了几滴碘液,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馒头里含有淀粉。
让学生连续做几个细细咀嚼馒头的动作,体验在咀嚼过程中口腔中的哪些结构或者物质参与了该过程,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和唾液参与了该过程。
同时思考问题:馒头在口腔里“吃的过程中”主要有哪些器官参与?在这些器官参与下,馒头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学生答出馒头块在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作用下由块状变为糜状时,引出物理性消化的含义。
此时引导学生进一步推测:假设我们的第一个推测是成立的,那你认为馒头的变甜与其中的哪一个因素有关呢?这时学生会做出不同的推测,有的认为是牙齿的咀嚼、有的认为是舌的搅拌,有的认为是唾液,还有的同学认为与三者都有关系。
上述过程实际上也就是我们提出问题和做出假设的过程。
二、分析在口腔中做对照实验的不可行性和采用模拟实验的必要性馒头的变甜在口腔中完成,口腔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场所。
[教材]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
![[教材]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9de2403971fe910ef02df843.png)
[教材]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教学遵义县西坪镇中学何福琴唾液即通称的口水,它主要由唾液腺分泌。
人每日分泌1000 ml——1500 ml的唾液为正常现象。
唾液有几种作用(1)湿润口腔和食物,便于说话和吞咽;(2)清洁和保护口腔;(3)抗菌作用;(4)溶解食物并不断移走味蕾上的食物微粒,从而不断尝到食物的味道;(5)消化作用。
下面就对唾液的消化作用进行探究。
即七年级生物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现对活动的几种实验教学方式来和大家进行探讨。
实验原理:唾液里含有唾液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同时淀粉遇碘液呈蓝色的特性,可用碘液来检测淀粉是否被唾液淀粉酶分解。
方法一: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和B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
2、用凉白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小块消毒棉球,约1min后,用医用镊子取出棉球,挤出唾液。
3、取三支试管分别为(1)、(2)、(3)号,放入A、B、C三块馒头,然后水浴加热10MIN,如下表:试管馒头唾液清水温度时间碘液现象0(1) A 2ml ---- 37C 10min 2滴0(2) B ---- 2 ml 37C 10min 2滴0(3) C 2 ml ---- 37C 10min 2滴结果与分析:(2)号试管里的液体显蓝色,因为试管里没有唾液,淀粉仍然存在。
(1)号和(3)号试管里不显蓝色,是因为试管里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水解方法二:1、取3支试管,分别编号A、B、C,在A管中加入咀嚼过的馒头屑和2 ml清水,B管加入一个馒头块和2 ml唾液,C管加入手工捏碎的馒头屑和2 ml 清水。
02、向A、B、C三管分别加入2 ml碘液,放在37C的温水中保温,注意观察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结果与分析:A管蓝色消退比B管快,C管蓝色不退,说明A管中淀粉酶与淀粉充分混合,加大了两个的接触面,使淀粉水解迅速而完全。
消化与吸收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案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教案: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学重点: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唾液收取、水温控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作用实验装置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师:上课,同学们好。
糖类、蛋白质、脂肪是我们提供能量的三大有机物。
其中,糖类是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糖类的形式有多种。
你比如谷类中的淀粉、卷心菜中的麦芽糖、菠萝蜜中的葡萄糖等。
葡萄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但淀粉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
馒头中的淀粉进入人体之后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呢?带着好奇与困惑,让我们也来当一次小小的科学家吧,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师:播放视频师: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前提,哪位同学可以提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生 2: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吗?师: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和提出问题一样重要,通过学门,谁能针对上述问题进行假设。
(同学们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生 1: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生 2:唾液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师:同意 1号同学的举手,同意 2号同学的举手。
究竟哪位同学的假设正确呢?咱们今天就用实验来验证一下吧。
师:板书:科学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二:展示目标1.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来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2.通过科学探究,知道唾液对淀粉具有消化作用3.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三:讲授新课师:怎么用实验来验证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呢?同学们,谁来制订一个简单的小计划生:我打算在两个试管内放入等量的馒头碎屑,然后一个试管内加唾液,另一个试管内加等量清水进行对照。
为了使实验更准确,我还打算把两个试管放在37度的温水中,模拟人的口腔温度。
浅析中学生物探究实验中的“改进”误区——以《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为例

“ 改” 而“ 改” , 似乎只有“ 改” 才是创新 。 他们完全曲解 了实验
设计 者的本意 , 完全忽 略了探究实验 的 目的和意义 , 忽略 了
探究 实验本来的探究性和不确定性 ,更加忽略 了探究赋予
学生的真正 内涵 。把一个 本来生 动有趣 的生物 探究实验 , “ 改” 得面 目全非 , 还美其名 日“ 改进 ” , 令人啼笑 皆非 。由于 许多教师不能准确理解实验的设计意图 , 引发了许多争议 ,
以《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验为例
平等 的 , 可 以看到竞 争 、 合作 、 冲突是 国际关 系 的基本形式 ,可 以看 到合 作的基础在 于国家利 益 的共 同点 ,领土争端 的解决 办法是通过会谈 的方式加 以解决 , 而不 是通过武力 , 也不是 通过
干涉别 国内政来 达到 目的等等。这种开放 式地
以上是对 “ 五点式 ” 政治课 堂教学模式 的初 探 。这一模式是 在现实 中加 以实践并予 以提炼 所形成 的, 模式的研究从来 不是一蹴 而就的 , 需
、
理解教学设计 的真正意 图
本 节探究实验 的设计 内容 中, 给 出了“ 实验 目标” 、 “ 推
荐器材” 、 “ 探究指导 ” 以及 “ 讨论 ” 四个方面 的内容 , 设计意 图 比较 明显 , 意在 突出探究实验 的方法 、 过程 , 没有 传统教 学 的实验 过程 和具体 步骤 ,给教学留下 比较大的活动和想
因此陷入了“ 实验改进 ” 的误区 。下面 , 笔者就以《 观察 唾液 淀粉 酶对 淀粉的消化作用》 这一实验为例 , 对“ 实 验改进 ” 存 在的问题做一简单 的分析和商榷 。
一
有很强的整体性 , 可采用嫁 接技术 , 沿用框题 的 标 题做 结点 , 也可 以采用 自己的总结提炼形 成。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要点(20210117121327)

“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改进北京市八角中学刘馥花前言:北京版初中生物教材(第一册)第四章生物的营养,第二节人和动物的营养中的[实验]唾液的消化作用。
要求学生分组实验,人人动手。
但是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且学生在取唾液时有一左的难度,需要教师上课时做思想工作;再有本次实验所需的实验用具过多,教师在准备时也有很大的难度。
于是,我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校的设备进行了实验改进。
保证了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并达到了预期的实验结果。
1•进行实验改进的原因:1. 1做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很多:本实验需要的仪辭有:大、小烧杯、试管、酒精灯、温度计、三脚架。
我校初一每班平均近40从表中可以很淸楚地看到酒精灯.试管.温度计.烧杯总计有14 0件。
对于实验设备齐全地学校来说,是不成问题的,对于我们普通学校,就有一左的难度,而且教师准备实验也要花去很多时间。
1.2制备淀粉浆糊与取唾液需要一泄的教学时间。
实验步骤的第一步是:将淀粉煮成浆糊,需要6 —— 1 0分钟•之后还要取唾液,时间也需要一8分钟。
即便两步同时做,也需要10分钟左右。
这样就占了一节课近1/4的时间=后边的步骤还很多,一节课下来根本就做不完实验,常常是同学们没看到结果就下课了,不能进行实验分析,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 3取唾液的过程中,学生的纪律不易保证。
取唾液的过程,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指导。
有的学生觉得有趣,互相取笑,有的同学觉得恶心、不愿意做,不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教师要在课前拿出一左的时间来进行学生的思想教冇工作,组织教学。
2•实验的改进:2. 1用淀粉纸代替淀粉浆糊效果比较好。
选择淀粉纸的标准:吸水性强、有韧性.洁白。
通过多次实验比较了白报纸、过滤纸后发现用过滤纸做淀粉纸效果最好。
制备淀粉纸的过程:称2克小麦粉(如果是优质淀粉更好).放在500亳升的大烧杯内。
先用少量温水稀释,再到入400亳升温水,调匀,放在三脚架的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淀粉消化实验

淀粉消化实验
陇西小学南校区郭春玲
今天上四年级的课,上节课我们提取了土豆里面的淀粉,今天的实验就是做唾液与淀粉进行消化的实验。
实验的要求是:
(1)分别向两只试管了里面倒入少量稀释淀粉液,向2号试管里加进一些唾液,向1号试管里加同样多的清水,反复摇匀,把两只试管同时放入温水中。
对于学生温水的概念不好把握。
实验时应该把两装置都放入37.5℃温水中,是因为在此温度下酶的消化作用最强;
(2)在温水中保持10分钟后,向两试管中滴加碘液,液体会变蓝的是2号试管;此实验能得到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够消化淀粉.
图是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实验,据图示及下例说明回答:
1号试管
淀粉液+清水+ 碘液
2号试管淀粉液+唾液+碘液
看着学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成功的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失败的孩子很懊恼的样子。
我就告诉孩子们,实验那有每次都成功的,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我们就做三次,不放弃,不气馁成功就离我们很近了。
馒头唾液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
2. 观察馒头在口腔中变化的过程。
二、实验原理馒头主要由淀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成分组成。
淀粉是一种多糖,人体在消化过程中需要将其分解为单糖,如葡萄糖,才能被吸收利用。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可以催化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三、实验材料1. 新鲜馒头2. 唾液3. 试管4. 碘液5. 烧杯6. 量筒7. 培养皿8. 试管夹9. 试管刷10. 热水11. 温度计四、实验步骤1. 将新鲜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
2.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1,将A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3.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将B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4. 取一支试管,编号为3,将C馒头屑放入试管中。
5. 取唾液,分别加入试管1、2、3中,使馒头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6. 将三支试管放入烧杯中,加入热水,使水温保持在37℃左右。
7. 将试管放入温水中,保持5-10分钟。
8. 将三支试管取出,分别加入2滴碘液。
9. 观察并记录三支试管中馒头屑的颜色变化。
五、实验结果1. 试管1:馒头屑未变蓝,说明淀粉已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2. 试管2:馒头屑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分解,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
3. 试管3: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
六、实验分析1.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唾液对馒头中淀粉的消化作用明显。
唾液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使馒头在口腔中变甜。
2. 试管2中馒头屑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不显著,可能与唾液量不足或馒头屑与唾液混合不充分有关。
3. 试管3中馒头屑部分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馒头屑的消化作用有限,可能与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或实验条件有关。
七、实验结论1. 唾液对馒头中淀粉具有消化作用,可以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 馒头在口腔中变甜的原因是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3. 实验过程中,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唾液量、馒头屑与唾液的混合程度等因素会影响淀粉的消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