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书法与设计的关系
浅谈西周金文书法艺术

浅谈西周金文书法艺术西周金文是中国国宝级文物,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之一。
它不仅古老而珍贵,更是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它蕴含了丰富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是中国书法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西周金文是指西周时期使用的铜器、玉器等器物上刻写的文字,这些文字中包含了大量的金文文字。
西周金文出现在中国历史上的商、周时期,是6000年前中国先民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在古代就被视为珍宝,被当作礼器或龙盘出土。
江苏盐城出土的夏邑仪书衡有一篇“现代人看金文记”写道:“圣人制礼,制器,执音,而桓武不失其纪。
如冠授裘服,百官朝聘,则升、降,铦、遒尽文昭,以遣其志。
龙龟螭麒麟,矢白见照。
碑文铭辞,晋楚俱纷,秦汉参错。
元魏交欢,桓梁相望,隋唐英才,并到周、宋”。
西周金文的书法造型规整,笔画方正,构图平衡,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后世的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不仅在书法风格上具有独特的特点,而且在书法内容上也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西周金文中所包含的文字内容多为祭祀仪式、祈福祝愿、宗族族谱等内容,这些内容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中的文字内容和字形造型都是研究西周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对于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西周时期,金文书法是科学家与文化家的代名词,他们在周公十五年十月使当时较为流行的秦文字,加工形成金文,原个字变为六个字。
金文是中国最早的“普及”书法形式。
按照谢库蒂波夫介绍:“西汉代金文最早以铸造青铜器物为常见的实物载体。
而且西周金文的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周鼎等礼器的发展,并在汉字书法发展史上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后的汉字书法都离不开西周金文的影响,尤其是在一些字形构造上更是有很大的影响。
西周金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书法艺术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以其独特的韵律美和波澜壮阔的书法造型,博得了世人的一致赞誉。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

书法艺术浅谈赏析论文书法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至今仍旧散发着其强大的生命力,赏析书法艺术对于陶冶情操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书法艺术赏析论文篇1试谈书法艺术的文化内涵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
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找寻和探究书法艺术的文化和内在涵义。
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了解书法中所蕴含的丰厚文化。
中国书法“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8] 。
其产生一方面由于特殊的表现对象-—汉字;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
但是,作为一种“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9 ] ,书法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必然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物质条件、典章制度、精神生活发生联系。
中华文化是中国书法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是中国书法发展的营养土壤和生存环境,更是中国书法最深层的表现对象。
而在文化中最稳定的就是文化思想,所以,钟明善先生就认为:“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最凝练的物化形态。
”[8 ] 作为中国书法艺术重要基础的笔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也可以这样理解。
从应用文字的书写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世界各民族中,中华民族的书法艺术是独特的。
从它的书写对象———汉字的产生,到书法艺术技法的积累,从书法风格的变迁,到民族思维方式的寄托,无不是处在中华文化的影响之下,无不是以一个侧面体现着中华文化的现实存在,体现着中华文化的艺术精神。
再来我们就说说其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书法中体现书法其自身文化内涵的数量很多,且大部分是语录式的,采取诗话的体例,把古代的材料加以整理,根据材料,个人认为书法学其内涵包括以下几种。
(一)喻物性。
最早的书法内涵,用自然之美来说明书法的美,用比喻为主要的论述方式。
这种书法内涵包括对人、书体、笔画等的比喻。
如对人,描写王羲之的有:“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浅谈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2.3 音乐对书法的影响
音乐还可以帮助书法艺术家提升艺术技巧。音乐中的节奏变化和和谐构成可以启发书法艺术家在字体结构、线条运用和形式美感上有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学习音乐,书法艺术家可以拓展自己的艺术视野,从而创作出更加优秀和具有个性化特色的作品。
3.3 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体现了文艺相通的内在联系
书法与音乐的关系体现了文艺相通的内在联系,表现在它们共同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内涵上。书法和音乐作为两种艺术形式,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表现方式和内在精神上却有着共通的特点。
书法和音乐都是通过笔墨、音符来传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书法是通过文字的书写来表现思想情感,运用线条、结构、布局等元素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观点;而音乐则是通过音符的组合和节奏来表达情感,通过旋律和节奏来传递作曲家的情感和意境。这种通过具体的符号表达抽象的情感和思想的方式,让书法和音乐在表现形式上有了相通之处。
书法与音乐还都需求练习和技巧,都需要艺术家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书法家需要不断练习书写技巧,掌握书法的基本功,而音乐家也需要反复演奏,掌握乐器的技巧和音乐的表达方式。
书法与音乐都是以线条、节奏和表现力为基础的抽象艺术,它们在艺术特征上存在许多共同之处。这也为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之间的交流和借鉴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使二者在艺术表达和情感传达上得到了深化和发展。
书法和音乐在内在精神上也有着共通的特点,都强调内心的平静与思绪的凝聚。书法家在挥毫泼墨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专注与平静,才能书写出优美的作品;而音乐家在演奏音乐的时候,也需要静心凝神,才能将音乐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专注、平静、内心凝聚的状态,正是书法与音乐共同修养的体现,也是它们内在联系的表现。
书法文字在陶瓷雕刻中的设计内涵

书法文字在陶瓷雕刻中的设计内涵作者:晋得洋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23年第23期【摘要】文字是人类记录历史文明的重要载体,书法文字又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艺术内涵,纵观书法陶瓷雕刻装饰的历史发展,不难体现是一门创造工艺美学和设计智慧的手工艺,它承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文章主要从书法文化在陶瓷艺术装饰中表现的特色入手,阐述了书法艺术在陶瓷雕刻中的重要性,后又从技法美、设计美、字体美、文化意义等方面对陶瓷雕刻装饰发展史的解读和审美规律及其设计内涵的反映进行探讨。
【关键词】书法;陶瓷雕刻;设计意蕴【中图分类号】J314.8;J2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23—178—03引言书法文字源远流长,在各个时期都有一定的发展,是“形”与“神”的有机统一,直接或间接地体现了书法家的审美理念和审美趣味,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特殊的审美规律,继承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有大量的纹饰,这些纹饰都是古代人类观察到的自然现象,比如闪电、雷鸣、雨水,这些纹饰在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马家窑文化中,都有很好的表现。
它们在形态上就是象形文字的雏形,其线条变化既稚拙又朴实,富有韵律。
在秦汉时期,在瓦当上所雕刻的书法文字有一种古朴而又沉重的感觉,经常会随着瓦当的方与圆而出现,表现出一种非常强烈的形式感,具有浓厚的装饰意味。
越窑陶瓷中普遍存在着刻划文字,但大多是在盘碗等器物的底部刻上铭文,也有以行书和楷书为主的独立字体。
作为辅助的装饰,到了后期,书法所占据的画面空间比图案还要大,得益于雕刻技术,书法所拓展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在陶瓷器物中得到了继承、吸收和兼容,并向前发展。
陶瓷与书法,都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两者表现出一种和谐共存的诗意美学,更加引导着人类以一种新的审美取向去审视优秀传统文化[1]。
一、书法文化在陶瓷艺术装饰中表现的特色陶瓷是水、土与火的结合,书法文化和陶瓷艺术的融合,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历史进程,在这一过程中,陶艺的发展呈现出两个走向:一是陶艺的发展由实用技术向工艺技术的发展;二是书法艺术逐渐转为装饰艺术,两者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赋予了陶器特有的东方艺术神韵。
浅谈书法艺术

于 异时 ,于 是乎文字生 。文字 者,所 以为意与声之迹 。 ”因此 , 产 生了文字 。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 品不是文字 ,而 是一些刻 画符 号一象形文字或 图画文字 。 汉 字的刻画符号,首先 出现在陶器上 。 最 初 的刻画符 号只表 示一个 大概 的混 沌 的概 念 ,没有 确切 的含 义 。距今八千 多年前 ,黄河流域 出现 了磁 山、斐李 岗文化 ,在斐 李 岗出土的手制陶瓷上 ,有较 多的类文字符 号。 从夏商周 ,经过春秋 战国,到秦汉王朝 ,二千多年 的历史地 发展也 带动 了书法 艺术地发 展 。这个 时期 内各种书法 体相 续出 现 ,有 甲骨文、金文 、石刻文 、简 帛朱墨手迹等 ,其 中篆书、隶 书、草书、行书 、楷书等字体在数 百种杂体 的筛选淘汰 中定型, 书 法 艺 术 开 始 了有 序 发 展 。 什 么是 书 法 中国书法艺术 的形成 、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 不可分 的连带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 “ 书法 ”呢 ?我们可 以从它 的性质 、美学特 征、源泉 、独特 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 以汉字为基础 、用毛 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 征的抽象 符号艺术, 它体现 了万事万物 的 “ 对 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 主体 的精神 、气质 、学识和修养 。 笔者认 为,书法 专业 之业 者是不能成 为书法家的 ,从历史上 看 ,也没有一个专业书法家 。钟繇任宰相、太傅 ;王羲之任右军 将军 ,会稽 内史 ,擅 诗文。晚年在父母墓前起誓不再做官 ,但不 是 为 了专 心 练 字 ,而 是 与 道 士 许 迈 共 修 服 食 、 采 药 石 不 远 千 里 , 遍游东 中诸郡 ,穷诸名 山,泛沧海 ,叹日:人座 当以乐死 。王献 之任 中书令 ( 宰相级 ) :颜真 卿任平原太 守、吏部尚书、太子太 师 。杨 凝式任少傅 、少师,太子太保 、左 仆 ( 宰相 ) 、卒赠太子 太傅 ;苏东坡 是吏部 尚书 ,更是大文学家 ,书法乃余事之余事 : 赵佶 、赵构都是皇帝 ……从近代历史看 ,毛泽东是大军事家、大 政 治家 。鲁 迅 是 大 文 学 家 、 大 思 想 家 ,也 都 是 真 正 的大 书 法 家 。 近 代 以 书法 著 名 的 沈 曾植 、康 有 为 、李 瑞 清 、谭 延 阖 、于 右 任 、 谢 无量 等实际上 皆不 以书法为业 ,他们 是政 治家 、外交家 、教育 家 、诗 人 、文 学 家 。齐 白石 、 黄 宾 虹 是 大 画 家 ,绘 画 是 可 以作 为 专 业的。现代被称为书法家 的有一位林散之 ,他 的书法 尚能看看 ( 其他不足论 也) ,林 散之 自称诗人 ,当过副县长 ,他在诗上 下 了不少功夫 ,他的诗写 的如何且不论 ,但他 留下 四十 多卷诗词 , 这 真 非 同小 可 。林 散 之 死 后 ,似 乎 没 有 真 正 的书 法 家 。从 现 代 历 史看,现在被称为书法家 的人 中公认启功是第一把手 。启功先 生 能写一手不错 的 “ 馆阁体 ” ,但 “ 馆 阁体 ” 不 被 人 们 视 为 艺术 , 启功先生 自己也认为 自己不是书法家 , 老 实说他 的书法还 是有 点 功力的 。但启功是学者 、诗人 ,他是 以研究文学 、文物 为主 的, 他 一 直 在 中 文 系 任 教 。他 的字 是 当 时学 者 必 备 的基 础 ,他 的老 师 陈垣不 以书法鸣世 ,但书法 比他强 的多 。 历 史上没有一个 以书法为业而能成为书法家 的。 而现在很 多 人 以书法 为业,书也不读 ,事也不干 ,天天练字 ,结果练 出什么 名 堂 来 了 呢 ? 中 国有 几 十 万 人 、上 百 万 人 号 称 书 法 家 、著 名 书 法 家 、书法大师、泰 斗,我看他们连 写字 匠都算不上 。我们经常看 到 古 代 的手 抄 本 著 作 ,大 多 出于 写 字 匠 之 手 ,都 比现 在 号称 “ 著 名 书 法 家 ” 的字 好 的 多 。
浅谈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关系

浅谈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关系【摘要】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在人类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从书法与音乐的共同点、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等方面展开论述。
书法与音乐都是通过特定符号或形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二者都追求和谐、美感。
在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需要深刻理解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展示独特的风格与个性。
审美特点上,书法与音乐都需要观众去体验、理解和感受其中蕴含的美感。
而在艺术价值上,书法与音乐都是传承和发扬人类文化的方式,能够提升人们的审美情操和文化修养。
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联系是多方面的,二者可以互相启发,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人类文化的精神财富。
书法与音乐的关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欣赏。
【关键词】书法艺术,音乐艺术,联系,共同点,表现形式,创作过程,审美特点,艺术价值,互相启发,促进,人类文化,精神财富。
1. 引言1.1 了解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们都承载着文化的内涵和精神的表达。
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媒介的视觉艺术,通过笔墨纸砚的表现形式,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理念和情感表达。
而音乐艺术则是以声音为工具的艺术形式,通过乐器演奏和歌唱等方式,传达出人类的情感和思想。
了解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两种艺术形式所传达的内涵和情感。
书法和音乐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艺术形式,它们都受到了时代和社会的影响,反映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表达方式。
只有深入了解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这两种艺术形式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对书法与音乐艺术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些艺术形式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表达,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2 探讨两者之间的联系书法艺术与音乐艺术都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们虽然在表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在内在精神和表现手法上却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楷书形式美学原理浅谈

楷书形式美学原理浅谈摘要:汉字是一种抽象艺术,它不仅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同时它还有观赏性。
所以汉字之美,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美,它也遵循形式美的法则。
比如,楷书的对称与均衡之美,楷书的参差与对比之美,楷书的具象与抽象之美,楷书的疏密与收放之美,人与汉字在美学上的关系等等。
关键词:汉字楷书形式法则美汉字是一种抽象艺术,它不仅具有记录语言的功能,同时它还有观赏性。
中国汉字最初是象形的,如甲骨文、金文、小篆,它们具有图案美。
后来衍变出隶、草、楷、行各种不同的书体,书写性日益加强,虽然各种书体的造型特点和艺术趣味不尽相同,但是,它们都是由点、线、面按一定的方向、角度、排列、组合形成一个个美丽的汉字,所以汉字之美,实际上就是一种形式美,它也遵循形式美的法则。
下面我来谈一下自己对楷书形式美学原理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楷书的对称与均衡之美对称主要是指在形状、重量、面积、位置上的统一平衡。
均衡是指量等形不等,是视觉心理上的平衡。
人体本身就是对称与均衡的具体表现。
人类出于对自身的认知,以人体本身的形态为美,比如一个人缺了一条胳膊,或者少了一只眼睛,大家都会感到其外表不美,所以中国早期的篆书中很多汉字是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如十、木、中、田、美、门等。
当人的肢体活动起来的时候,对称的平衡就打破了,如走路时,左腿跨出,左手就往后甩,右手向前甩,这样才达到一种运动平衡。
相反,要是左腿向前,左手也同时向前甩,就感到不平衡,不和谐,动作不美。
汉字中更多的是不对称的均衡美。
由于汉字的书写是由人手运动产生的线条构成的,所以手写的楷书字中没有绝对的对称。
下面我以最简单的汉字“一”为例,来讲一下汉字形式美的第一个原则均衡之美,汉字“一”的楷书在用手书写的时候由于手腕的摆动,写出来的线条左低右高,有5°左右的倾斜角,就是因为这一倾斜,使楷书产生了动感之美。
汉字的动势,或者说气势、力量全都来源于横画书写时的斜置。
那么,是不是只要把横画倾斜书写就完美了呢?其实,这还是不太完美,中国汉字讲究的是既有动势,又整体均衡的美感,所以横画在书写时要写成左低右高,中间向上略凸的扁担形状。
书法艺术创作浅谈

1 . 藏与露。藏锋运用较为广泛 , 邕在《 蔡 九势》
中说 :藏锋 , 画 出人 之 迹 , 左 先 右 , 回左 亦 “ 点 欲 至 尔 。” 涵 义 不仅 是 使 笔锋 不 外 露 , 且还 要 将 蕴 其 而
[ 收稿 日期 ]0 0 0 — 0 2 1— 3 3
[ 作者简介】 汪连军(91 )男, 15一 , 黑龙江哈 尔滨人 , 大庆 日 报报 业集团工会干部 , 事书法艺术研究 。 从
・
1 4・ 3 ຫໍສະໝຸດ 1对 比 。 比是 矛盾 的统 一 。 小 、 . 对 大 疏密 、 动静 、 快慢、 细 、 粗 曲直 、 圆 、 右 、 方 左 浓淡 、 润 、 枯 长短 、 奇 正都 是对 比出来 的 。对 比强 烈 的 即具有 跳跃 性 , 起 伏 变 化 大 ; 比平 和 的跳 跃 性 小 , 伏 变 化 缓 和 。 对 起 对 比强 烈 平 和都 是 在谐 调 中进行 的 ,只有 谐 调 才 具 有完 美 的 节律 ; 比不 当破 坏 了谐 调 , 对 就会 起 反 效果 , 因而对 比存 在着 度数 。在 作 品创作 中能完 善 地 掌握对 比方 法 , 能体现 优美 的节 奏 感 。 即 2呼应 。呼应 是组 成统 一体 的根本方 法 。因为 . 本来 事 物 就是 一个 统 一 体 , 互依 存 而存在 , 互 相 相
阴 阳对立 统一乃是 我 国古代朴 素 的辩证 哲学思
想 。阳 刚 阴柔 相 互 依存 , 相互 对立 , 我 国古 代朴 是
素的美学观 ,是指导艺术形式千变万化 的主导思
想 。书法 中的 刚柔 、 实 、 密 、 虚 疏 曲直 、 正 、 圆 、 斜 方
培训班点评作品。其 中白煦 、 文华是我大学同学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书法与设计的关系
一、书法是世界艺术设计大视野下的中国元素的代表
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元素的内涵和形式也不断发展和变化,如京剧、陶瓷、剪纸、书
法、国画、民乐、神话和建筑等,在这些元素中,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精髓、最能反映中华民
族文化博大精深、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那就是中国书法艺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书法艺术的评价是“人类社会中历史最悠久、表现形式最独特、最
具欣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中国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二、书法作为设计元素具有多样性
可以根据设计需要,一个笔画可以作为元素,一个字可以作为元素,一幅字也可以作为
元素。如篆书,结体修长、匀称,以篆字为元素,能表达主题的远古、权威、诚信和文化积
淀。篆书的笔画能弯曲自如,延伸随意,其装饰性更好,更有利于设计者的个性发挥和创作;
隶书,形态悠闲从容,比较适合节奏缓慢、舒展的主题;草书尤其是狂草,具有龙飞凤舞和
先声夺人之势,装饰性最强,效果最好,特别适合包装、酒店或办公大厅的装饰设计;行书
是最为大众接受的一种字体。用行书题写书名、产品名称、店匾等,更容易让读者接受;楷
书风格端庄,结构严谨、规范,在装饰设计中要注意场合、环境和对象等因素。在古代皇宫
大殿的设计中,要求肃穆、安静和威武,大部分匾额都是用楷体榜书书写的。
三、汉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
早期文字作为礼器使用的,都会朝装饰性发展,至少要增加点装饰性。作为实用书
写时,就相对会削弱装饰性,或至少不会强化它,这是因为书写速度的要求,后来的
碑刻之所以也有装饰性,那是和礼器等严肃象征物的文字装饰精神一致的。
装饰性是艺术与设计之间的对立和统一。对书法作品中的装饰性,由于书体不同,其装
饰的可能性和效果也不同。书法的装饰性首先表现在笔画的装饰上,如篆书蜿蜒流转的对称,
隶书蚕头雁尾的波挑,二王侧势唯美的兰叶,楷书颜筋柳骨的顿挫等。尤其是汉字自活字印
刷术发明以来,在楷书的基础上,形成了老宋体、仿宋体、黑体等以及后来的变体美术字,
其装饰意味越趋浓厚,书法的意义也越趋淡化。汉字在造型上的拓展,在字体上的演变,在
笔画上的美饰,已经远远超出书法本身的意义,更多的是为了追求反映主题的装饰设计美术
效果。在装饰设计中,字体设计逐渐发展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第二是表现在色彩装饰上,书
法艺术以黑色线条和白色空间作为创作的元素,只有黑与白二维元素可用,即便加上印章的
红色,也只有三种颜色可以利用,其创作难度为众多艺术门类之最。书法是书写艺术和哲学、
美学的有机组合,是以汉字书写为基础的一门哲学化的艺术,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具体表现。
它的发展不仅仅是依托汉字的结体构造,更多的是把这种构造中的造字原则体现出来,而且
更是将所书事物的内容抽象升华至艺术高度,并用黑白二维元素具象化地表现在特定的纸
上。
书写运笔中,提按,顿挫,绞转,全以感觉出之方妙,而吾常以凌空取势,
其作多方阔简静空灵。
一幅成功的作品,笔法、墨法、章法缺一不可。有些字单看不美,但只要和
整体关系融和就行。
当代书法,应有当代人的语言、我们在重视作品传统的同时,一定适应现代
展厅的需求。
元代的赵孟说:“结字因时相传”,当代的王镛说:“一部书法史从某种意义上
讲就是一部字构的变形史”。能知此者,当思过半矣。
当大家都掌握了书法的技法之后,最关键的艺术竞争力就要看对字的变形
处理(看是否有美学创造能力)和格调提高。(看是否有书外功和才情。)
吴冠中的画,用东方思维去画西画,其强大的造形能力和高度的概括写实能
力及在形式方面的探索很有意义,但他讲“笔墨等于0”是不可取的。
书法要有纳天入怀的心境,不要管用什么笔,以什么方法写,只要能写出感
觉和艺术品来就行,用笔的方法是多样化的,不要什么中锋,侧锋的,知道了就
行,有些人写一辈子字,其他的三分之二,都不知到如何用,你能说他是书法家
吗?
在书法作品中,笔法、墨法和章法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有的认为,
笔法是核心,墨法是灵魂,而章法是战略,起统帅作用。在进行书法作品创作时,
运笔、用墨和结字都要服从章法,并在章法的管束之下臻于极致,方能产生佳作。
在书法理论上,章法是独成体系的。但是又与运笔的力量、气势和节奏,与墨色
的浓淡、润躁和韵致,与结字的造型、变化和意境等各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联
系。也就是说章法不是孤立的,字与笔法,墨法和字法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
弘一大师间以极其通俗的语言说到书法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甚至用打百分的方
法来说明这种关系。他说,论起一幅字的优劣来,有四个要素必须注意,估量其
应得的分数分别为:“章法50分,结字35分,墨色5分,印章10分”。一般人
认为每个字都很重要,为什么章法反而的占分数最多呢?章法之所以很重要,占
分多,其理由在于艺术上有所谓三原则,即一统一,二变化,三协调。可以说,
这三者正是章法关注的核心所在。
首先应该说明的是,由于书体、幅式不同,章法变化的方式和程度各异。篆
书、隶书和楷书主要是方格中求变化,因此,变化的程度相对平和,章法多呈重
严谨之姿;而行书和草书的章法变化就极诡谲奇崛,甚至可以说,有一幅作品,
就有一种章法。懂得章法不等于会创作,而不懂章法则难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
学习最基本的法则,懂得最基本的书写格式,学习最基本的艺术规律,掌握最基
本的章法理论,对学习书者和书法爱好者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要达到知黑守白,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把书
法的节奏感再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章法分为小章法和大章法。小章法是就
单字而言的,它涉及到字内点画与点画之间的顾盼、避就、粗细、枯湿、浓淡、
牵连、方圆、开合与转接等技法;大章法所要研究的则是一行字、几行字或一幅
完整的作品,它涉及到幅式正文、结体、排列、款识、印章等方面的知识和通规。
值此,我们重点研究书法大章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