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定义与划分

3定义与划分
3定义与划分

5.哲学家给“人”下定义

大学士金殿论“面情”

——定义与划分

在古希腊,流传着一个故事:

有个哲学家,曾经给“人”这个概念下了一个定义:“人是能直立而行的没有羽毛的动物。”有一天,有个人抱着一只拔光了羽毛的鸡来到这个哲学家跟前,把手中的鸡往地上一放,那只鸡就大摇大摆地“直立而行”了。抱鸡前来的人问:“哲学家先生,这是什么?”哲学家说:尽管你拔光羽毛,我也认得它是一只鸡。”

赶来看热闹的人都笑了。哲学家挠挠头顶,问:“你们笑什么?”有人对他说:“你应当说这是一个‘人’,你看它不是又没有羽毛,又能直立而行吗?”这一说,在场的人笑得更厉害了。哲学家面红耳赤,无言答对。

为什么在场的人笑得那么厉害,而这位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却“无言答对”呢?因为他给“人”下的定义不合适,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因而不能把“人”和“拔了羽毛的鸡”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区别开来。

什么是定义

那么,什么是定义呢?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就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揭示出这个概念的内涵,使它同相邻近的概念区别开来。

任何定义都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需要揭示其内涵的概念,这个概念叫被定义概念;二是用来揭示概念内涵的概念,这个概念叫定义概念;三是用来联结被定义概念和定义概念的概念,这个概念叫定义联结概念。例如:“正方形是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的四边形”,这是正方形的定义。在这个定义中,“正方形”是被定义概念,“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的四边形”是定义概念,“是”是定义联结概念。

怎么下定义

怎么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呢?列宁说过:“下‘定义’是什么意思呢?这首先就是把某一个概念放在另一个更广泛的概念里。”①形式逻辑把这种下定义的方法叫做“属加种差”。属就是被定义概念的属概念,例如“四边形”就是“正方形”的属概念。种差就是一个种概念和同一个属概念下面的其他种概念之间的本质差别。例如“四边相等、四角为直角”就是正方形的种差。

这种下定义的方法可以用这样的公式来表示:

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的属概念

这种定义方法,在科学领域和社会生活中常用。我们要给一个概念下定义,先要找出这个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也就是把被定义概念放在比它更广泛的概念里,然后找出种差。找准种差,这是关键。例如,要给“商品”这个概念下定义,首先要找出它邻近的属概念:“劳动产品”,然后再找它的种差:“用来交换”,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出商品的定义:“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有的时候,被定义概念的邻近的属概念非常明显,下定义时可以省略。毛泽东同志曾给地主下了这样一个定义:“占有土地,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的劳动,而靠剥削农民为生的,叫做地主。”①这个定义把“人”这个邻近的属概念给省略了。

有的概念,如物质和精神,原因和结果等这些成对的哲学概念,它们的外延最大,再找不出邻近的属概念了,这时就不能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有的概念,如单独概念,内涵很多,用属加种差的方法下定义有困难,因此常用特征描写的方法来代替下定义。有的逻辑读物把这种定义称为“描述‘定义’”。

描述定义

在“寻人启事”和“通缉令”中,通常都要写出寻找对象和缉拿对象的外貌特征,

以便按图索骥,按特征找人。下面是一则《寻人启事》:

方××,男,18岁,高中学生,身高1.60米,脸型长尖,浓眉毛,高鼻梁,有时戴黑边眼镜,说普通话,于今年5月19日自家中骑自行车出走,至今未归。

走时身穿深灰卡叽拉锁外衣,内穿浅米黄衬衣,草绿裤,脚穿解放鞋。……

下面是一则《通缉令》:

×××,男,30岁,身高1.70米。长方脸,粗眉毛,大嘴巴,嘴唇特别厚,左眼下一黑痣,痣上有一根毛,右额有刀痕2厘米。操一口湖北话。逃走时,上身穿蓝色制服,下身穿黑色西裤,脚穿黑布鞋。……

显然,后者比较好找一些,因为不能或难以更改的特征多一些,如粗眉毛,大嘴巴,厚嘴唇,黑痣、刀痕等。穿着打扮之类特征意义不太大,因为可以换装改扮。如果有麻子、缺指头之类特征,那就更好找了。

文学作品中刻划人物时,常采用特征描写的方法。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三回中对王熙凤的描写堪称一绝,在写了华贵的穿着打扮之后,就是: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掉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寥寥36个字,就把这位美丽、风骚、嘴甜、心辣、逞威、弄权的荣国府二少奶奶的外貌与内在特征全刻画出来了,真不简单。

由于单独概念内涵太多,难以用属加种差的常规方法来下定义,在这种情况下,描述对象特征的方法就很有用处了。

定义的规则

下定义要遵守下列规则:

第一、定义概念的外延必须和被定义概念的外延相等。如果定义概念的外延大于被定义概念的外延,就叫做定义过宽,反之就叫定义过窄。

古希腊的那位哲学家给“人”下的那个定义,就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除了被拔掉羽毛的鸡适合他那个定义以外,类人猿既没有羽毛,又是两脚直立而行的,当然也适合那位哲学家的那个定义了,可是类人猿和人却有着本质的区别。那位哲学家的那个定义除了定义概念的外延过宽以外,更重要的毛病在于他没有揭示出人的本质属性。

林彪曾给“政权”下过这样的定义:“政权就是镇压之权”。这个定义就犯了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因为政权除了镇压敌对阶级之外,还要保护属于本阶级的成员,还要保护广大人民;我们的人民政权,除了政治职能之外,还有经济职能;除了对内职能之外,还有对外方面的职能。

第二、定义概念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概念。如果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请看一段古人的对话:

有一天,崇祯皇帝问周道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说:“近来在一些大臣的书面报告中,常常提到情面两个字,什么叫情面呢?”周道登回答说:“所谓情面,就是面情的意思。”大臣们听了以后暗中发笑。

为什么大臣们暗中发笑呢?因为周道登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他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再如,“积极分子就是表现积极的人”,“罪犯就是犯罪的人”等,也都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为什么下定义不能同语反复呢?因为没有揭示出被定义概念的内涵。

再看一段同学的对话:

有一天,小王问小李:“你说,什么是辩证法?”小李回答说:“辩证法就是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小王又问:“那什么是形而上学?”小李回答:“形而上学嘛,就是同辩证法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小李这样的回答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再如:“生命是有机体的新陈代谢。什么是有机体呢?有机体就是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循环定义。为什么下定义不能用循环定义呢?因为它没有揭示概念的内涵,没有完成下定义的任务。

第三、定义必须用肯定的语句形式,定义概念一般要用正概念。

例如,给“商品”下定义,不能表述为A:“商品不是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或B:“商品是不供生产者本人消费的劳动产品”。因为A犯了用否定的语句形式下定义的逻辑错误,B犯了用负概念作为定义概念的逻辑错误。

只是在给负概念下定义时,才能用否定词语,如“无机物就是不含碳素的化合物”。

第四、定义必须清楚确切,不能含糊不清,也不能用暗喻。

杜林曾给“生命”下过这样的定义:生命是“通过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而进行的新陈代谢”。像“塑造出来的模式化”这样的表述就含糊不清,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又如:“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小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书本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都是暗喻,而不是定义。

什么是划分

揭示概念的内涵可用定义的逻辑方法,揭示概念的外延那就要靠划分了。什么是划分呢?

划分就是以事物一定的属性作标准,把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分成若干个种概念,用来明确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它由三部分组成,即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例如,“人”根据国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国人和外国人”。“人”就是母项,“中国人”、“外国人”就是子项,“国籍”就是根据。

划分的规则

划分,要遵守下列规则:

第一、子项外延的总和必须与母项外延相等。如果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如果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外延,就会犯“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例如:把“人”分为“中国人、日本人和美国人”,那就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把“人”分为“中国人、外国人和黄种人”,那又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还有,把“以上”和“以下”放在一起使用,就会产生划分不当的毛病。有一个卖瓜老汉在价格表上写着:“4斤以上的西瓜每斤1角5分,4斤以下的西瓜每斤1角。”一个顾客买个西瓜,一秤,不多不少,整4斤。卖瓜的要按每斤1角5分计价,因为“4斤以上”包括4斤嘛!买瓜的要按每斤1角计价,因为“4斤以下”应该包括4斤在内。这就成为难断的糊涂官司了。从这件小事中可以领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以上”和“以下”不能在一个地方同时使用,否则就会出现划分不当的错误。

有个语文教师在讲莫泊桑短篇小说《项链》之前,提问学生:“根据篇幅的长短,小说可以分为几种?”小周抢先回答说:“可以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和外国小说”。

小周对小说的种类知道不少,但在回答中违反了划分的规则,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因为教师在提问中已明确了划分的根据。根据篇幅长短的不同,小周把小说分为“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微型小说”是正确的,而“外国小说”在这个划分根据里就成了多余的子项了。

第二、每次划分的根据必须同一,不能一会儿采用这一根据,一会儿又采用另一根据,否则就会犯“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

例如,“邮件可以分为航空邮件、挂号邮件、平寄邮件、国外邮件”。这个划分就是犯了“混淆根据”的逻辑错误。它一会儿根据投递方式的不同来划分(如,航空

邮件),一会儿根据投递手续的不同来划分(如,挂号邮件、平寄邮件);一会儿又根据投递范围的不同来划分(如,国外邮件)。

请看两则小故事:

有个父亲给他的儿子买了6个广柑,让儿子从这6个

概念分类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概念教学中 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 目前,概念教学已成为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学中的一大难关。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概念的兴趣。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生活中碰到的场景搬进了教学课堂,通过形象、具体的移动变化、动态的图像与音频信息构成了仿真的学习情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启发思维。通过多媒体技术把学生思维的过程形象的表达并再现出来,使学生在富有形象生动的展示过程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但是部分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时,兜圈子,绕弯子,华而不实,忽视了概念自身的内容。多媒体运用不当反而会产生“冗余效应”分散学生注意力。究其原因,还是对教材解读不深造成的。如何有效创设多媒体情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又能直截了当地把要讲述的概念信息传授给学生是我们教师面临的一个难题。 要想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必需从最本质的概念入手。 一、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事物及其本质属性在思维中的反映,或者说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某种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这

种事物所具有的而别的事物都不具有的性质。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概念。 例如,直角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一个三角形,并且其中的一个角是直角,有了这个本质属性,它就可以和其他概念区别开来。至于边的长短,两个锐角的大小,都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本质属性。由这两个本质属性,就构成了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即“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概念都具有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某个概念所包含的一切对象共同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例如,等腰三角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三角形,它的两条边相等。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又如,平行四边形有两个本质属性,即它是四边形,并且两组对边分别平行。这两个本质属性的总和,就是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的内涵。 概念的外延,就是适合某个概念的一切对象的范围。例如,平行四边形的外延包括一般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和正方形。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关系。在一个概念中,它的内涵扩大时,它的外延就会缩小;它的内涵缩小时,它的外延就会扩大。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的内涵有三条:1.它是一个三角形;2.有一个角是直角;3.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如果把“夹直角的两条边相等”这个内涵去掉,它的外延就扩大了,

第二节 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

第二节概念的种类和概念间的关系 有这么一个诡辩:“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已》是鲁迅的小说,所以《孔乙已》不是一天能读完的。”结论显然是荒谬的,但是推理似乎又无懈可击,毛病到底出在哪里呢?这就涉及到概念的种类问题。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什么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就是该事物不同于其他事物的属性。举个例子说,“人”这种事物具有多种属性:有五官四肢,会行走,会说话,会思维……其中,“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属性,就是人会说话、能思维。 概念有两个重要的逻辑特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指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在概念中的反映,后者指的是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事物在概念中的反映。比如:“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有三条边、三个角,内角和是180度的多边形”,它的外延包括“各种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三角形”,即所有的三角形。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概念分为不同的种类。概念一般有以下三类: 1、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外延的数量) 单独概念:是反映某一个别事物的概念。它的外延外延只有一个,是独一无二的。一般以专有名词或摹状词表达。 如长江、地球、雷锋、孔乙已 普遍概念:是反映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别事物组成的一类事物的概念。普遍概念是指外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的概念。如树木、学校、作品 2、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群体,非群体) 根据概念外延的性质(群体,非群体),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可以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 集合体:指由若干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不一定能反映其中的个体 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非集合概念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不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与集合体不同,非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组成它的个体一定具有。 树、书、岛、汽车、党员、词、工人 例如:森林是有广泛用途的。树是植物 怎样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 1、集合概念所反映对象的属性只是集合体具有,其中的个体不具有。 集合词项的特征:构成整体的分子不具有整体的属性。车队由车构成,但车不具有车队的属性,我们看见停车场里有停有许多的车,我们并不就认为停车场里有一支车队。 2、非集合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不仅这类事物具有,其中的个体也具有。 例如(1)中国人是黄种人中国人是亚洲人 (2)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集合概念) (1)非集合概念--鲁迅是中国人的一个个体,鲁迅是黄种人。 (2)集合概念--并非每一个中国人张三、李四都是有骨气的。 判断方法:加上全称量词是否改变原来判断的含义。 所有中国人都是有骨气的。所有中国人都是亚洲人。 3、同一个语词既可以表达集合概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例1、人是由猿进化而来的。集合概念例2、人是有理性的。非集合概念 “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集合概念) “《祝福》是鲁迅的著作”非集合概念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The core of safety culture is people-oriented, which requir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specific work of all employees. ( 安全文化)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文字可以自由修改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通用版)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

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的定义与分类 《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是国际公认的,即: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还可包括与湿地毗邻的河岸和海岸地区,以不位于湿地内的岛屿或低潮时水深超过6米的海洋水体。 这个定义包括海岸地带地区的珊瑚滩和海草床、滩涂、红树林、河口、河流、淡水沼泽、沼泽森林、湖泊、盐沼及盐湖。 天然湿地 (一)海洋/海岸湿地 A --- 永久性浅海水域:多数情况下低潮时水位低于6m,包括海湾和海峡。 B --- 海草层:包括潮下藻类、海草、热带海草植物生长区。 C --- 珊瑚礁:珊瑚礁及其邻近水域。 D --- 岩石性海岸:包括近海岩石性岛屿、海边峭壁。 E --- 沙滩、砾石与卵石滩:包括滨海沙洲、海岬以及沙岛;沙丘及丘间沼泽。 F --- 河口水域:河口水域和河口三角洲水域。 G --- 滩涂:潮间带泥滩、沙滩和海岸其他咸水沼泽。 H --- 盐沼:包括滨海盐沼、盐化草甸。 I --- 潮间带森林湿地:包括红树林沼泽和海岸淡水沼泽森林。

J --- 咸水、碱水泻湖:有通道与海水相连的咸水、碱水泻湖。 K --- 海岸淡水湖:包括淡水三角洲泻湖。 ZK(a)-- 海滨岩溶洞穴水系:滨海岩洞穴。 (二)内陆湿地 L --- 永久性内陆三角洲:内陆河流三角洲。 M --- 永久性的河流:包括河流及其支流、溪流、瀑布。 N --- 时令河:季节性、间歇性、定期性的河流、溪流、瀑布。 O --- 湖泊:面积大于8hm2永久性淡水湖,包括大的牛轭湖。 P --- 时令湖:大于8hm2的季节性、间歇性的淡水湖;包括漫滩湖泊。 Q --- 盐湖: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湖及其浅滩。 R --- 内陆盐沼:永久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水沼泽与泡沼。 Sp --- 时令碱、咸水盐沼:季节性、间歇性的咸水、半咸水、碱性沼泽、泡沼。Ss --- 永久性的淡水草本沼泽、泡沼:草本沼泽及面积小于8hm2泡沼,无泥炭积累,大部分生长季节伴生浮水植物。 Tp --- 泛滥地:季节性、间歇性洪泛地,湿草甸和面积小于8hm2泡沼。 Ts --- 草本泥炭地:无林泥炭地、包括藓类泥炭地和草本泥炭地。 U --- 高山湿地:包括高山草甸、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Va --- 苔原湿地:包括高山苔原、融雪形成的暂时性水域。

公司的概念及分类

公司的概念及分类 公司是指一般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根据现行中国公司法(2005),其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类公司均为法人(民法通则36条),投资者可受到有限责任保护。 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讲,公司是指即依照法律规定,由股东出资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的社团法人。换句话说,公司是按照一定组织形式形成的经济实体,一般以赢利为目的,从事商业经营活动或某些目的而成立的组织.以实现投资人利益最大化为使命,通过提供产品或服务换取收入。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因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公司一般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统称为法人。(一)分类 公司主要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company)、个人无限责任公司、合伙无限责任公司(proprietary company)以及公开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等,其区别于非盈利性的社会团体、事业机构等。现行中国公司法规定的公司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从西方公司理论看,公司根据不同条件可做多种分类。例如根据是否适用有限责任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无限责任公司。 我国《公司法》第2条对公司进行分类,是根据组建公司的特征并配合社会经济需要而做出的。但并未排除其他公司形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因之,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较为可采。 有限责任公司最显著的特征是,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全部责任。 股份有限公司区别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是: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所持有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本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例如上市公司。 公司除上述《公司法》第2条所规定的分类外,常见的分类方法还有以下几种:根据股东所承担的责任形式不同而划分;根据公司的信用标准不同而划分;根据股东对象不同和股票能否转让而划分;根据公司的国籍而划分;根据一个公司对另一个公司的控制和依附关系而划分;根据公司内部管辖系统而划分等七种较为常见的分类方法。 (二)个体工商户与公司的区别 1、从所需要的资金上来看:个体工商户一般要租一套房子,一年要20000块左右,进货存货要20000块左右,装修投入50000元左右,工人工资每年20000左右。这总共大约110000左右。而注册有限公司和个体工商户的唯一区别似乎就是你能拿出100000块钱的存摺给他看一下。 2、从税收费用上看:个体工商户要缴个人所得税、增值税。有限公司要缴企业所得说,增值税。上上下下没有多少差别。 3、从信誉值上来看:买家对个体工商户的信任远远不如有限公司。 4、从市场范围上来看:个体工商户只能在本地经营,而有限公司则可以把经营范围伸向全国。 5、财产责任:民法通则第29条规定:个体工商户的债务,个人经营的,以个人财产承担;家庭经营的,以家庭财产承担。即:以个人名义申请登记的个体工商户,个人经营、收益也归个人者,对债务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请留下您的宝贵意见,请尊重我的知识产权。 《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制度的定义与分类 张旭昆制度是什么? 许多研究制度的理论家都对“制度”下过互有差异的定义。在老制度主义者以及后(现代)制度主义者中间,对制度就有不同的定义(1)。较早的美国制度主义经济学家凡勃伦相当宽泛地定义制度是“大多数人共同的既定的思想习惯”(2)。康芒斯则认为制度无非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人行动(3)。另一个制度主义经济学家沃尔顿·哈米尔顿对制度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著名定义:“制度意味着一些普遍的永久的思想行为方式,它渗透在一个团体的习惯中或一个民族的习俗中……制度强制性地规定了人们行为的可行范围。”(4)后(现代)制度主义者霍奇森则认为制度是通过传统、习惯或法律的约束所创造出来的持久的行为规范的社会组织(5)。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新制度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如此定义制度:“制度提供框架,人类得以在里面相互影响。制度确立合作和竞争的关系,这些关系构成一个社会,……制度是一整套规则,应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6)日本新制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7)从博弈论的角度出发概括了其他人对制度的三种定义,并提出了自己的定义。他指出,关于制度有三种定义,一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二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规则;三是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他本人倾向于第三种定义,但提出了修正意见,把制度定义为关于博弈重复进行的主要方式的共有理念的自我维持系统。 对于上述定义,本文有如下几点看法:制度不宜被定义为博弈的参与者,尤其是组织。制度也不宜一概被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首先,并非任何博弈的均衡解都是制度,起码一次性囚犯博弈的均衡解就不能称作制度。因此,制度至多只能是某一类博弈的均衡解。人与人之间的博弈,从给“制度”下定义这一目的出发,可分为两类:一类博弈的策略集是参与者除生理条件不许可之外所有可能的行为,包括杀人、放火等,其解是给博弈的参与者划定行为的可行范围或可行空间,例如禁止上面列举的行为。这类博弈的均衡解才可能是制度或行为规则。另一类博弈的策略集是参与者行为的可行范围或可行空间,它们由制度或行为规则所规定,其均衡解是博弈的参与者的最优行为,而不是制度或行为规则。前一类博弈可称作决定制度的博弈,简称制度博弈;后一类博弈可称作既定制度下决定行为的博弈,简称行为博弈。这两类博弈都可能出现多重均衡解,包括多重子博弈精炼均衡解。制度博弈的多重均衡解有助于说明制度的多元性,行为博弈的多重均衡解有助于说明行为的多样性。 其次,制度也不宜被定义为制度博弈的均衡解,因为如果制度被如此定义,那么根据纳什均衡的定义,将无人会不遵守制度,但事实并非如此;并且若严格按此定义,则不被人遵守或实行的规定便不能算作制度,于是“禁偷盗”也不再是制度了。当然,如此定义制度,可强调制度的可实施性,但是可实施性并不是制度的根本性特征,因为大多数制度,尤其是那些具有非帕累托性质的制度,往往是不能得到完全遵守完全实施的。因此对于大多数制度来讲,可实施性都是不完全的,根据均衡解定义,它们似乎都不应算作制度了,因为既然有人不遵守之,便证明遵守行为并非纳什均衡解。必须把制度和制度的有效性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制度失效正是制度演化中的常见现象,是制度演化分析需要说明的现象,如果失效的无法实施或难以实施的制度不算制度,那就意味着把制度演化分析的很大部分工作给取消了。 再次,把制度定义为博弈的均衡解,其目的是为了把制度作为被解释的内生变量,而不再是制约博弈结果的外生变量。但是,若要达此目的,未必非要如此定义制度,可以像上面所做的那样,把博弈分为制度博弈和行为博弈,在行为博弈中,制度是制约博弈结果的外生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 种规定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 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人 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 一个完整体系的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 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了许多解释,其 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 生活方式。这里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者 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一种使这个 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 过程,这里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 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这强调了 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就是所谓“广义的文化”,而与之向别的“狭义”则是专指精神文化而言,即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典章制度、政治和社会 组织、风俗习惯、学术思想、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 除以上各种解释外,尚尤符号说、限定说等各种说法。1952年,美国文化学家克罗伯和克拉克洪发表《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评考察》,对西方自1871年至1951年期间关于文化的160多种定义做了清理与评析,并在此基础上给文化下了一个综合定义:“文化由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构成;这种行为模式通过象征符号而获 致和传递;文化代表了人类群体的显着成就,包括他们在人造器物中的体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传统的(即历 史的获得和选择的)观念,尤其是他们所带来的价值;文化体系一方面可以看作是活动的产物,另一方面则是 进一步活动的决定因素。”这一文化的综合定义基本为现代东西方的学术界所认可,有着广泛的影响。 综上所述,什么是文化至今仍是一个相对模糊,争议较多的概念。但其中有一点是大家都明确的,即文化 的核心问题是人,有人才能有文化,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有不同的文化。

动词的定义和分类

动词的定义和分类,用法 一,定义:动词是表示动作或状态的词。例如:,工作 , ,学习,吃。 二,动词的分类:动词有两种分类方法。 )限定动词和非限定动词。 .限定动词在句中作谓语,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例如: . .非限定动词有动词不定式,动名词和分词三种。在句中不能单独作谓语,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例如 . )实义动词,连系动词,情态动词和助动词。 .实义动词有完整的词义,并能单独作谓语,实义动词又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例如:学习, 到达, 看见, 升起。 .连系动词在句中作谓语动词,后面跟表语。连系动词有 , , , , , , , , , 。 .情态动词表示能力,义务,必要,猜测等说话人的语气或情态。情态动词只能和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动词。情态动词有 , , , , , , , 等。 .助动词只能和主要动词一起构成各种时态,语态和语气等动词形式。例如:, , , , . 三,动词的基本形式。英语动词有四种基本形式:动词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这四种动词形式和助动词一起构成动词的时态,语态和语气。 .动词的原形。就是中所给的形式。例如:, , , .动词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构成有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形式。 .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由在原形动词的后面加词尾构成。例如:– .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形式是不规则的,须要一一记忆。例如: .动词的现在分词由动词原形加构成。构成方法如下: )一般情况在动词原形后加。例如:

)以不发音的结尾的动词,去掉,再加 . 动词是闭音节的单音节词,或是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多音节词,而末尾只有一辅音字母时,这个辅音字母须双写,然后再加。例如: )少数几个以结尾的动词,须将变成,再加 . 例如:。 四.动词的时态英语动词的时态是一种动词的形式。不同的动词时态用以表 示不同的时间和方式。共有十六种时态。 例如: .我们每天去学校。 .学生们学习很努力。 .她有一本。 在一般现在时句中,如果主语是第三人称时,动词要进行变化,变化规则如下:) 一般情况下,动词后面直接加 . 例如 ) 以或结尾的动词,在后面加。例如: ) 以辅音字母结尾的动词,把变为再加 . 例如: .动词遇有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改为。 例如: . 他有一本有趣的书。 .我们的教室有两个门。 .动词遇有主语是第一人称单数时,改为遇有主语是第二人称时,改 为 , 遇有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改为 . 例如:' , .我是一个学生,他也是一个学生.。 .我们都是学生。 一般现在时的具体用法: ) 表示现在,目前存在的状态,性质或经常发生的动作或习惯。一般现在时常 用下列副词或短语来作时间状语:, , , , ,

关于数学概念的分类.docx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章建跃(2012-01-31 17:13:00)转载▼标签:教育分类:数学教育大视野 数学概念的分类、特征及其教学探讨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邵光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数学室章建跃 摘要: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重要地位.根据来源可将数学概念分为两类,相应地有两类概 念教学方法.数学概念有多重特征,揭示这些特征是概念教学的重要任务.概念教学有多种策略, 策略的使用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师应增长这方面知识. 关键词:数学概念;概念特征;概念教学 概念教学在数学教学中有关键地位,它一直是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主题.当前的课改实践中,存 在忽视数学概念的抽象逻辑建构特征,过于强调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的倾向。所以,应更深 入地研究概念教学,以丰富概念教学法的知识并指导实践. 本文在讨论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探讨数学概念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数学概念及其分类 数学概念是人类对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概括反映,是建立数学法则、公式、定理的基 础,也是运算、推理、判断和证明的基石,更是数学思维、交流的工具.一般地,数学概念来源 于两方面:一是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直接抽象;二是在已有数学理论上的逻辑 建构.相应地,可以把数学概念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现实对象或关系直接抽象而成的概念,这类概念与现实如此贴近,以至人们常常将它们与现实原型“混为一谈”、融为一体,如三角形、四 边形、角、平行、相似等都有这种特性;另一类是纯数学抽象物,这类概念是抽象逻辑思维的产 物,是一种数学逻辑构造,没有客观实在与之对应,如方程、函数、向量内积等,这类概念对建 构数学理论非常重要,是数学深入发展的逻辑源泉. 二、数学概念的特征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外有人提出,数学内容可以分为过程和对象两个侧面.“过程”就是具备可 操作性的法则、公式、原理等;“对象”则是数学中定义的结构、关系.数学概念往往兼有这样的 二重性,许多概念既表现为过程操作,又表现为对象结构.如“等于”概念,在数与式的运算 中具有过程性,它表示由等号前的算式经运算得出等号后的结果的过程指向,在式的恒等变形中 蕴涵着“往下继续算”的操作属性;而方程中“等于”的意义则不同,它没有过程指向性,只有 结构意义,表示了等号两边代数式的一种关系.Sfard(1991,1994) 等人的研究表明,概念的过程和对象有着紧密的依赖关系,概念的形成往往要从过程开始,然后转变为对象的认知,最后共存于认知结构中.在过程阶段,概念表现为一系列固定操作步骤,相对直观,容易模仿;进入对象状 态时,概念呈现一种静态结构关系,有利于整体把握,并可转变为被操作的“实体”. 我们认为,关于数学概念特征的上述描述稍嫌抽象。为有利于教师把握,下面对数学概念的特征 作更具体的描述。 (1)判定特征概念具有判定特征,也即依据概念的内涵,人们便能判定某一对象是概念的正例还是 反例.

塑料的定义与分类

塑料的定义与分类 一、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指以树脂(或在加工过程中用单体直接聚合为主要成分,以增塑剂、填充剂、润滑剂,着色剂等添加剂为辅助成分,在加工过程中能流动成型的材料。 塑料主要有以下特性:①大多数塑料质轻,化学稳定性好,不会锈蚀;②耐冲击性好;③具有较好的透明性和耐磨耗性;④绝缘性好,导热性低;⑤一般成型性、着色性好,加工成本低;⑥大部分塑料耐热性差,热膨胀率大,易燃烧;⑦尺寸稳定性差,容易变形; ⑧多数塑料耐低温性差,低温下变脆;⑨容易老化;⑩某些塑料易溶于溶剂。 二、塑料的分类 塑料种类很多,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投入生产的塑料大约有三百多种。塑料的分类 方法较多,常用的有两种: 1、根据塑料受热后的性质不同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 热塑性塑料分子结构都是线型结构,在受热时发生软化或熔化,可塑制成一定的 形状,冷却后又变硬。在受热到一定程度又重新软化,冷却后又变硬,这种过程能够反 复进行多次。如聚氯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等。热塑性塑料成型过程比较简单, 能 够连续化生产,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机械强度,因此发展很快。 热固性塑料的分子结构是体型结构,在受热时也发生软化,可以塑制成一定的形状,但受热到一定的程度或加入少量固化剂后,就硬化定型,再加热也不会变软和改变 形状了。热固性塑料加工成型后,受热不再软化,因此不能回收再用,如酚醛塑料、氨基塑料、环氧树脂等都属于此类塑料。热固性塑料成型工艺过程比较复杂,所以连续化生产有一定的困难,但其耐热性好、不容易变形,而且价格比较低廉。 2、根据塑料的用途不同分为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 通用塑料是指产量大、价格低、应用范围广的塑料,主要包括聚烯烃、聚氯乙

戏剧的定义与分类

戏剧的定义与分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戏剧分类: 1、按表现形式分:话剧,歌剧,舞剧,哑剧等; 2、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独幕剧,多幕剧; 3、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历史剧,现代剧; 4、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悲剧,喜剧,正剧 5、按演出场合分: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悲剧:指描写主人公因和现实环境的冲突,或因本身的过错而失败、受难以致毁灭的一种戏剧。悲剧的主人公大多是正面人物,或英雄人物。悲剧的戏剧冲突表现为:正面主人公所追求的进步理想或所从事的正义事业,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为强大的现实势力阻挠而不能实现,最后以主人公的失败、受难或毁灭告终;或主人公虽不是英雄人物,甚至有严重缺点,但他要实现的某种希望还有合理因素,却因受到恶势力的打击而失败、受难或毁灭。 喜剧:一般以讽刺和嘲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的进步的现实和理想为其主要内容。喜剧的矛盾冲突包括先进、美好的同落后、丑恶的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包括丑恶与丑恶之间、先进与先进之间的某种冲突。喜剧的本质是对旧事物的讽刺和否定,对新事物的歌颂、赞美和肯定。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臣》等。 正剧:因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也叫悲喜剧。正剧由于兼有悲剧和喜剧的特点,能够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扩大和增强了戏剧反映生活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白毛女》、《丹心谱》、《西安事变》等。

第二章 概念部分练习题

第二章概念 内容提要 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逻辑特征。 概念的内涵是概念对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外延是概念对对象本身的反映。内涵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它涉及概念反映的对象“是什么”;外延是概念的量的方面,它涉及的是概念反映的对象“有哪些”。概念内涵和外延与客观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并不等同,二者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概念内涵和外延是人脑对对象本质“属性及对象本身认识的结果,属于主观的东西,而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对象本身则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它们被反映到人的思维中来,才会成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对于某一具体概念的理解就是对于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理解。逻辑学要求我们掌握概念的外延关系,因此对概念外延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国家”的外延应该是指古今中外一切具有“国家性质”这样的实体性的对象,从时间上看指国家产生以来直至现在;从空间上讲指“整个世界”,我们在理解“国家”外延时常犯的错误是把它的外延缩小,理解为“现代国家”。再如:“犯罪行为”这一概念的外延是触犯刑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而非指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我们把一般的赌博行为也理解为“犯罪行为”,就是把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了。 二、概念的种类 (一)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概念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概念外延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可把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可把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具有某种属性,可把概念分为肯定概念和否定概念;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独立存在的实体,可把概念分为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在理解概念种类的划分时,难点在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标准的掌握。 (二)区别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应注意的问题。 1.集合体和个体的关系,与类和分子间的关系是不同的。 所谓“集合体”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和使用的,集合体由许多个体有机构成的,但是,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构成该集合体的任一个体并不具有。集合概念的外延不包括构成集合体的个体。 所谓“类”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是由具有相同属性的分子所构成的,其特点是:“类”是对于分子属性的概括和反映,因此,“类”所具有的属性,其分子必然具有。“类”的外延必然包括分子的外延。 例如:“法律词汇”是个集合概念,因为“法律词汇”是由许多法律语词构成的一个集合体,构成“法律词汇”的用语是它的个体;“法律词汇”中的任一个法律用语都不具有“法律词汇”的特点,如我们不能说“诉讼”、“法庭调查”、“法律咨询……是法律词汇,而只能说它们是法律用语。 再如:“警察”是个非集合概念,这一概念是对从事“维护社会治安”这类人员的一种概括,凡从事这种工作的人都称之为“警察”,都具有警察的性质。因此,“警察”是一个类概念,构成这个类的分子就是“警察”中的具体对象,如警察这个类中的张××、王××等。 2.注意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同一语词既可表达集合概念,也可表达非集合概念如: ①警察是维护社会治安的; ②警察是能吃若耐劳的。

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标准的定义和分类 标准是对科学技术和经济领域中某些多次重复的事物给予公认的统一规定。标准的制订必须以科技成果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经有关各方协商一致,由主管机构批准,并以特定形式发布,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②]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关于标准的定义是:“一种或一系列具有强制性要求和指导性功能,内容含有细节性技术要求和有关技术方案的文件,其目的是让相关的产品或者服务达到一定的安全标准或者进入市场的要求。” 按照提供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标准:第一是由政府部门制定并以法令的形式取得强制性地位的标准;第二是由标准组织为有关公司、用户和其他利益团体提供一个平台而制定的自愿标准,通常称为正式标准,这样的标准依照许多的原则如透明、公开和一致同意而建立;第三是由单个企业或者由少数企业组成非正式协会制定的属于他们私人所有的工业标准,以期获得市场准入甚至支配市场。[③] 另一种关于标准的普遍划分是法定标准(de jure standards)和事实标准(de facto standards)。[④]所谓法定标准是指由政府标准化组织或者政府授权的标准化组织依法定程序公告、建立并管理的标准。法定标准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强制的法定标准(mandatory de jure standards)和合意的法定标准(consensual de jure standards)。[⑤]事实标准是指没经过标准化组织的认可和管理或者其他任何官方批准的情况下事实上为市场所接受而形成的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事实标准又可分为独家垄断和企业联盟两种形式。前者

是由单个企业基于市场垄断优势形成的产品标准;后者是由具有垄断地位的极少数企业为了避免相互竞争的不利后果而开展合作,通过交叉专利许可,对外发布联合许可声明,从而构成对整个行业的技术控制而形成的另一类事实标准。

规范及标准的定义与分类

规范及标准的定义与分类 我们通常所说的规范,也就是“标准”。“规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大家公认的说法。而“标准”则是更为官方的说法。 对于标准,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很多种分类方法。 由于涉及内容过多,我们只跟大家普及一种公认的标准划分方法。具体划分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PS:《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由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17年11月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18.1.1开始施行。 1 分类 标准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2 国家标准 (1)分类: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 (2)标准代号:GB(强制性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 (3)强制性国家标准(GB) 对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国家安全、生态环境安全

以及满足经济社会管理基本需要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强制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批准发布或者授权批准发布。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对强制性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4)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对满足基础通用、与强制性国家标准配套、对各有关行业起引领作用等需要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推荐性国家标准。 推荐性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3 行业标准 (1)标准代号:JGJ、CJJ、JG、CJ等等。 (2)行业标准 对没有推荐性国家标准、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4 地方标准 (1)标准代号:‘DB(地方标准代号)’+‘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代码前两位’+‘ / ’ + ‘顺序号’+‘年号 PS:有些地方标准的编号并不统一。标准代号也不完全是按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

文化的概念及分类什么是文化这一概念一直是有争议的,中国人论述“文化”,比西 方人要早得多,《周易》有所谓:“观乎天文以观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大概是中国人论述“文化”之始,但其中“文化”一词尚未连结在一起。在中国人此时的观念中文化的含义是,通过 了解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方法治理天下。到汉朝,“文化”一词正式出现,其含义也与现在人们通常理解的不一样。 刘向《说苑·指武》篇中说:“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人束皙也讲“文化内辑,武功外悠”,这些都是指的 与国家军事手段相对的一个概念,即国家的文教治理手段。到唐代 大学问家孔颖达则别有见地的解释《周易》中的“文化”一词,认为“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礼乐之谓”,这实际上是说“文化”主要 是指文学礼仪风俗等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古人对文化的这种规定 性从汉唐时起一直影响到清代,因此明末清初的大学问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身而至于家国天下,制之为度数,发之为音容,莫非文也”,即人自身的行为表现和国家的各种制度,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西方人论述“文化”要比中国人晚,但比中国古文献中的论述 要广泛,要科学。西方语言中的culture,在1690年安托万·菲雷 蒂埃的《通用词典》中,其定义为“人类为使土地肥沃,种植树木和栽培植物所采取的耕耘和改良措施”,并有注释称“耕种土地是人

类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最诚实、最纯洁的活动”,看来,此时西方 人观念中的“文化”只是被用来隐喻人类的某种才干和能力,是表 示人类某种活动形式的词汇。而“文化”一词成为一个完整体系的 表示方式,即术语,大约要到十九世纪中叶才形成,这以后,文化 和文明常被看作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学者们从人类学和社会学 的角度探讨文化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给“什么是文化”做了许多解释,其中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第一种是方式论,即认为文化是 一定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并非由遗传而得来的生活方式。这里 包括了人们的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强调了文化的继承性。譬如,美国着名文化人类学者鲁斯·本尼迪克特的“文化”定义是 “文化是通过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 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任何民族的方式”。第二种是过程论, 即认为是人类学习和制造工具,特别是制造定型工具的过程,这里 包含了人类智力和创造能力的不断进化,强调了文化的演进性。第 三种是复合论,即认为文化是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所获得的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音乐、风俗、法律以及其他种种能力的复合体, 这强调了文化的熔铸性,譬如伟大的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经验中创造的“包罗万象的复合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对文化作了一种新的解释,把文化分为广 义和狭义两种。在罗森塔尔·尤金所编的《哲学小辞典》中认为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产品概念与分类

产品概念与分类 在市场营销活动中,企业通过提供一定的产品或服务来满足顾客需求,企业和市场的关系是通过产品来联结的。产品是市场交易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市场营销组合的核心,或者说4P因素的第一因素就是产品。产品策略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其他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的决策。因而如何正确确定企业的产品组合结构、开发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顾客需求、产品在品牌和包装上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来为顾客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决策,也是市场竞争的基础策略。 要作出正确的产品策略,必须先明确产品的概念。所谓产品,是指能提供给市场,用于满足人们某种欲望和需要的任何事物,包括实物、服务、场所、组织、观察、主意等。可见产品的X围非常广泛,可以是电视机、空调等实物,也可以是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人员,甚至可以是一种观念或主意,如广告公司的广告创意。 一、产品整体概念 在设计和销售产品时,市场营销者必须从产品的整体概念出发考虑产品,即市场营销中所指的产品是一个整体概念。产品整体概念包含核心产品、形式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5个层次。如图3-1-1所示。 1.核心产品层。核心产品又称为实质产品,是指产品能向顾客提供的基本利益和效用。这是产品最基本的层次,是满足顾客需要的核心内容。顾客购买某种产品,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所有权,而是由于它能满足自己某一方面的需求或欲望。人们购买化妆品,并不是为了获得它的某些化学成分。而是要获得“美”。同样,人们买空调是为了“凉爽”。 2.形式产品层。形式产品是指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或目标市场对某一需求的特定满足形式。形式产品包含五个要素:包装、品牌、质量、式样、特征。这五个要素,物质产品都具备,而服务也具有相类似的要素,可能具备其中的部分或全部特点。形式产品是呈现在市场上可以为顾客所识别的,因此它是顾客选购商品的直观依据。 3.期望产品层。期望产品是指顾客购买某产品时通常希望和默认的一组属性和条件。例如,旅客在寻找一旅馆时期望干净的床、洗漱用品、衣橱等。对没有特别偏好的顾客来讲,由于大多数企业的营销者都准备了一个期望产品,而且能够满足该类顾客的最低期望,所以获得该类产品的便利性成为选择这一产品的首选考虑因素。

名词概念分类表

名词概念分类表(宋春阳) 1.实体 1.1有机体- 生物 1.1.1动物,动物群- 虎马猫鹰 1.1.2人- 人 a 泛称- 人员士民家子者 b 年龄- 婆翁 c 性别- 汉旦妇 d 籍贯- e 职业- 兵警工匠农医商 f 民族 g 身份- 儒生 h 状况 i 辈次 J亲人- 夫妇父母兄婿孙侄 k 关系- 客郎徒师友户主敌 l 品性- 妓奴犯囚霸盗寇氓贼奸匪派货棍狗鬼妖m 才识- 盲才迷(手头嘴) n 职务- 帝王妃相臣官吏将帅长尉角丑 1.1.3 植物- 树木竹花草 1.1.4 微生物- 菌 1.2 物体 1.2.1人工物- 物品货器具 1.2.1.1 建筑物- 楼堂馆所厅屋房室门窗梁 - 田埂园圃床 - 圈笼窠 - 关库堤坝闸 - 壕沟渠井 1.2.1.2 机械交通工具-具- 工刀农渔模 -机- 客货飞战斗轰炸侦查 -子- 刀剪斧锤 - 弓箭铲舵浆称轮舱船轿 1.2.1.3 用品- 灯镜钟表伞巾扇针线 - 锅壶盆桶瓶杯盘碗罐 - 球棋 - 皂梳 - 篓笼箩筐簸箕 - 包袋套 - 胶笔墨纸砚簿册帖 - 单证旗图章 - 纽扣结 - 绳链带 - 桌屉椅凳床橱屏 - 帐席帘幕垫罩

1.2.1.4 衣物- 布绸呢绒裤裙领鞋帽靴袜 1.2.1.5 食品- 粮食饵 - 饭粥面菜肴荤油盐酱醋茶酒乳酪 药品- 阿司匹林青霉素 1.2.1.6 记号- 信号文字名字名称图照片画像 1.2.1.7 语言- 诗歌文件书籍词经信书 1.2.2 自然物 1.2.2.1 形状- X块粉点粒堆球片棒柱 1.2.2.2 物体的部分- 顶底边角面脊 - 身颈骨架 - 盖杆柄 - 嘴座脚翼档心 1.2.2.3 天体- 宇宙星辰太阳月亮地球 1.2.2.4 地貌- 陆原漠岛滩岸山海江河湖 1.2.2.5 自然现象- 雨雪雹风云露霜烟雾雷虹潮光热浪1.2.2.6 自然物- 水汁浆声音调灰尘污垢痕迹 1.2.2.7 身体的部分- 头发眼鼻嘴肘肩翅膀羽 1.2.2.8 植物的部分- 枝叶芽根茎花蕾果梢 1.2.2.9 排泄物- 汗汁奶泪尿 1.2.3 物质 1.2.3.1 液体- 水油酒料漆 1.2.3.2 固体- 金银木石砖瓦 1.2.3.3 气体- 云雾气烟 1.2.4 提取-抽象物 1.2.4.1 事况- 事案疑端福恩惠誉成验效名声 1.2.4.2 事理- 原因根源证据规律头绪 1.2.4.3 貌- 形态姿势仪表 1.2.4.4 性能- 性质点处征范系统因素量界限力气 1.2.4.5 性格才能- 智慧才能胆气 1.2.4.6 意识- 心觉意情思 1.2.4.7 比喻物- 毫毛糟粕精华 1.2.4.8 臆想物- 神鬼妖魂怪龙凤麒麟 1.2.4.9 社会政法- 界国都族党政军宗教礼俗责任法律规则1.2.4.10 经济- 价值资本利润货币捐款帐费 1.2.4.11 文教- 学说字词文章序言戏剧绘画 1.2.4.12 疾病- 伤瘤 1.2.4.13 机构- 府关监狱厂场店校院团队 2 属性 2.1 数量单位- 温度距离数量基数半概数若干倍数折扣比例2.2 心理特征 2.3 关系知识 3 活动 3.1 活动行为 3.2 情感感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