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合集下载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研究

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的研究
方 法 交 流
2 1一 l 0 0 l
创 造 牲 地 使 用 新 教 材 的 研 究
①马喜清

②陈

要: 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 , 为什 么要 重视对新教 材的处理和创造性地使用 , 首先必须来研究新教材 的特点 , 次从七个方 其 新教材 研究
2 充 — — 多 向 思 维 , 拓 思 路 . 扩 开
3调 整 — — 回归 生 活 , 时 俱进 . 与
调整包括 内容的调整 、 顺序 的调 整 、 形
3继承 与创新结合—— 注重 反映社 会 式 的调整等等 。调 整无 论是哪家版本 的教 .
部分 , 但不是教材的全部。那么为什么要重 发 展 和 最 新 科 技 成果 材 , 于受 地 域 和 学 生 实 际 的 限 制 , 由 以及 文 视 对 新 教 材 的处 理 和 创 造 性 地 使 用 呢 ? 新教材 吸取了新的科技成 果和反 映 了 本教材本身的局 限, 教师使用教材上不可能 首先 是优化教学 内容 的需 要 , 目前 在 最 新 的 社 会 发展 状 况 。强 调 课 程设 计 思 想 , 完 全 通 用 , 这就 得 根 据需 要做 必 要 的调 整 。 课 改 过 程 中存 在 着 重 形 式 , 内容 的倾 向 。 加 强 了课 程 与 社 会 发 展 联 系 和新 科 技 成 果 轻 4探究—— 以疑促思 , . 体验感悟 只 注 意教 学 形 式 的 花 样 翻 新 , 而 教 学 内 容 的联 系 。在 内 容 上 做 了较 大 改 变 ,推 陈 出 本次课 堂改革的一项重 要任务 ,就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 探究式学习
践延伸 的学习 ,这也 是教 师处理教材 的一 所 谓 简 约 就是 教 师 对 教 材 进 行 挖 掘 、 梳 项重要的任务。 材 倡导 了学生 自主 、合作 、探究 的教学 方 理 、 缩 。从 而 使课 堂 教 学 内 容化 简 为易 , 浓 以 作者 单位 : 内蒙古 赤峰 市红 山区逸 ① ② 式 。 在 各 种 新 教 材 中 , 一 致 、 突 出 的 一 简 驭 繁 。那 学 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 最 最 以较 少 的 时 夫小学 ; 内蒙古赤峰市松 山区大庙寄宿制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集锦3篇) 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案例与分析(篇1) 案例选择本次教学案例选择了小学英语课程中“水果”单元的内容。

这个单元的教材内容相对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水果单词,如apple、banana、orange等。

然而,教师并不满足于教材中的传统教学方式,认为可以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有趣。

案例描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式。

首先,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种水果作为主题,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来介绍这种水果。

这些方式包括制作水果模型、绘画、唱歌等。

学生在小组内积极讨论,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创意。

其次,教师还准备了一些关于水果的谜语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单词,增强记忆。

最后,教师还设计了一个水果拼盘的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案例分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方式有很多优点。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其次,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通过实际操作和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案例总结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

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式,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案例应用本案例可以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中,也可以在其他学科中借鉴和应用。

特别是在一些内容相对简单、枯燥的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情况。

案例评价本案例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

学生们表示,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英语更加有趣和生动,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家长们也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论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

浅论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

浅论如何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少不了教材,教师们所认定的教材一般是指狭义的教材,即师生共用的教科书,也称课本。

近代以来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学校教学课程也大多以“教科书”作为唯一的教材,教师们扮演了“教教材”的教书匠角色。

但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对教学课程的认识已经发生了变化,认为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引导教师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观念。

新课改针对教师运用教材问题,主张改革传统教材的功能,从“教的教材“走向”“用的教材”注重激发教师积极性,提倡教师摆脱教材的束缚,创造地、个性化地使用教材。

教师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要树立起新的教材观念:创造性运用教材,要求教师的教学角色发生了转变,由消极的课程实施者变成积极的课程合作者。

这需要教师认识理解新旧两种不同的教材观,才能树立新的传统教材观。

旧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这种观点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只是忠实的按教材实施教学过程,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

它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新课改则提倡一种新的“材料式”的教材观。

即教材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教师是作为课程的积极合作者,尽可能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

它是教师针对不同情况,照顾不同学生的差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平台。

以教材为平台,教师可以积极地开发课程资源。

跳出了教材狭小的圈子,教学的天地将是广阔的、开放的、丰富的、多彩的,教师可以灵活自由地教,学生可以主动用心地学,教学将会出现前所未有的崭新气象。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点滴谈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点滴谈

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点滴谈科学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它要求在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而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必须把这些目标落实到每节课,使每节课成为聚沙成塔的沙,滴水穿石的水。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已实施多年多了,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我曾尝试过以下几种做法,说出来与同仁们共同探讨,有不妥之处请指出。

一、把握课程标准,编好校本教材本次课改强调课程目标,而对于课程的执行却给予了学校和教师很大的自主权,《标准》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因此围绕一个《标准》出现了多种版本的教材,这就要求教师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敢于对现行教材进行大胆的解析和整合,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编、改编、调整、补充教学内容。

1、挖掘地方、学校、教师特色,自编教材:自编教学内容不是简单的素材组合和拼凑,它的实施必须科学、系统和有效;必须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具有科学而合理的逻辑结构;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实际──符合学生的实际,符合教师自身教学特色的实际,符合周围教学环境条件的实际。

例如我的专业是化学,在归纳总结教材中所学过的物质变化后,自编物质的变化单元,把物质的变化从本质上分为两类,即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并在此基础上自编《身边的化学》、《生活中的化学》、《制作指示剂》等课。

2、不捉动态信息,自编教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教学活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瞬息变化的信息。

例如,上完《食盐在水中溶解了》一课,我让学生回家找出更多类似食盐的物质去研究,如碱面、洗衣粉、白糖等等。

第二天,有个学生汇报时说,他在饮料中加入的冰块也“溶解”了,我很吃惊,从表面看“融化”和“溶解”在现象上很相似,但实际上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我自编了一课《融化和溶解》。

再如,《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的活动三,让学生比较同体积清水和盐水的轻重,教材要求学生用称的方法比较,而学生想到了尝、烤、用鸡蛋看沉浮、导电法……有些方法是我始料不及的,对此我给予表扬肯定,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专门自编一课《清水和盐水的区别》,允许学生选用自己设计的方法实验,这大大调动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也促进了学生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形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映新我国教育的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数学》教材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的基础上,尝试建立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求,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数学课程新体系。

如何充分发挥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自主、主动、探究、实践,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下面就结合教材的使用谈谈几点体会。

一、把握教材特点,激活潜能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密切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3)建立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步入21世纪,我们教育的重心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更为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形成。

教师要时刻把握教材的这三个特点,在教学中灵活使用教学方法,使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生动,使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喜欢数学其中一个重要素就是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感。

比如在教学“比较高矮”时,先给学生讲一讲《骆驼和小羊》的故事,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再让学生说说谁经骆驼高,谁又比小羊矮,并讨论出比较高矮的方法,最后找出一个全班最高和全班最矮的,让学生大比的实践中获取比较的方法,体会人文的关怀、高矮的相对性,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学得轻松自由。

二、巧用教材,激发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炎。

”因此,《数学课程》中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生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一些学生之所以对数学索然无味,其主要原因是数学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觉得神秘难懂。

如果我们反枯燥无味的数学生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把数学问题社会化,那么学生们就会体验到数学并不神秘,从面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如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中买东西的教学,事先让学生了解各种学习用具的价格,将课堂创设成商店,亲自尝试如何购买东西,再通过课堂上创设情境模拟购物,并相互交流购物过程。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现代 教 学 理论 提 出 ,教 材 既可 以说 是 教 师 开展 教 学活动 ,完成教 学 目标 的主要凭借 ,也 可 以说是教 师 达到教学 目的 的一种辅助 手段 ,也就是参 考 。任何 本 即使 是十分完 美的教材 ,也需 因人 、因时 、因地 的不 同而 实现 有 效地 再 加 工 。如 何 创 造性 地 使 用 教 材 ,创 造性 地 开 发和 利 用 教学 资源 成 为一 名 优 秀 的 教 师必 备 的素 质 。笔者认 为应 该 用开放 的、动态 的、 时代 的眼光 来 看 待教 材 和 教学 ,在 教 学 中让 自己的 教 学 设 计和 教 学 行 为基 于 教 材 ,但 又 不为 教 材 所 束 缚 ,使教学 源于教 材 ,但 又高于教 材 ,真 正体现 出活 用教材和 用活教材 ,做 到创造性地 使用教 材 。以下笔 者 结合 多 年来 在 普 通 工科 院校讲 授 物 理 化学 的 实 践 谈 谈 对 教材 的再 加 工创 造 技巧 。 首先 ,要认真 钻研教材 ,真正 吃透 教材 。只有 充 分 熟悉教 材 、充分 熟悉整 个课程体 系 ,才能站在学 科 体系 的高 度 ,高屋 建瓴 ,才能对课 程 内容 的设计纲举 目张 。拿到一本教材后 ,首先要正确 “ 解读 文本” 。正 确解 读包 括获 得 自己所 需 资源 ,理解 编者 编排 意 图 , 疏 理知识 点 ,建 立起立体 的框架结 构 ,根 据大纲确 立 教学 目标 及重难 点 ,这是 教学 的 “ 肉” 活用 ”的 血 ,“ 根基 。此过程应该 研读 至少两遍 。另外 ,多看两本 教 材 ( 包括 国外 的教 材 ) ,反 复对 比思 考 ,尤其 注意 分 析所用教 材 的优 缺点 ,包 括疏漏和 遗漏 ,要把教材 中 的疏 漏 或处 理 不 当之处 纠正 过来 。 其 次 ,精心组 织教材 ,科学处理教 材 。教学 是一 种严 肃 的 智力 行 为 和创 造 过 程 ,教 师 要 着 重在 各 知 识点 的联 系上 、科学方法 论上 、演 绎过程 上 、综合 分 析能力上 下功夫 ,按认识 规律和方 法论组 织教学 ,不 能按 章 、按 节 、按 页逐 一讲 授 … ,教 师要 根据 教 材 和大纲 的要求 ,对 教材 内容进行重 新选择 、组织 、整 合 、思考 等优化教 学活动 ,创新设 计攻破 重难点 ,达 成教学 目标 ,即教材 的 “ 活用 ” ,也是教学的 “ 灵魂” 。 具体来说 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 )熟知的 已知 的篇 章 1 可 以大胆简 略 ,比如物理 化学 中的气体部 分 ,完 全可 以交 给学 生 自学 ;热容 部分可 与学 生共 同复习 ,再 将 以引入等压 摩 尔热容 和等容 摩尔 热容一 带而 过 。 ( 2) 设 法 减少 不 必 要 的推 导 ,可 陈述 思路 ,直 接得 出结 果 。把容易 引起误解的部分简化处理 。 ( )突出重点 , 3 讲清讲透 。认真 钻研教材 ,弄清每 项具体 内容或知 识 △ 体系 = A S+ A + A S ,与学 生一起 复习 , 点 在 整个 教材 体系 中的地 位 和 作用 ,这 样 才 能分 清 并列 出每一步的计算公式 ,最 后计算出 A =一3 . 5 5 l 主次 ,明确重点 ,突破 重点 、难点。比如 “ 可逆过程” J・ , △ <0 ,启发并提 问 ,是否 由此可 以说 明该 这 个概 念 既 是 物理 化学 中 的一个 重 点 , 同时也 是 难 过程为 非 自发过 程 ( 是学生运用熵概 念 的时候 ,要注 意方法 ,深入浅 出,最 好使用具 体例子 。如 ,理想 气体 的等温膨 胀和 压 缩过 程 中的体 积 功 的计 算 。还 可 结 合作 图引导 学 生有理 性地分析 计算过程 ,之后 ,引导学生分 析其特 征及其 重要意义 ,这样学 生会有直观感 受 。在 教学 内 容 的设 计 中要前 呼 后 应 ,根 据不 同 内容 选 取 不 同 的 侧重点 ,提醒学 生 ,反复 出现 ,逐渐 加深理解 ,最好 能够 引起学生 的兴趣 。如在此设 问 “ 同学们希 望你 自 己的手机 充 电之后 能用 多长 时 间”会 引起不 同反 响 。 ( )构建 知识框架 。教师先构建 出物理化学整 个学科 4 的知识 框架 ,以及每个章 节的框架 ,在后来 的教研 中 逐步完 善 。把学 科的框架 教给学生 ,学生可 能终身受 益 。比如 ,表面 现象一章 内容 比较琐碎 ,但通 过所有 现 象产 生 的 共 同原 因表 面 张力 作 为 中心 建 立 网络 结 构 ,脉 络 清晰 可见 。 第三 ,巧改 、巧用例题 ,画龙点 睛。 ( )巧增例 1 题 ,让学 生准确 、深入 地理解知 识。 ( )巧 改、巧用 2 例题 ,让例题顺 应教师创设 的教学情境 ,统领 一部分 教学 内容 ,并水 到渠成地 转入下一 主题 的学 习。在课 堂 教学 中恰 当地设 置各 种教 学情 境 ,造成 问题 悬念 , 展 现 问题 与 知 识点 的 矛盾 冲 突 ,会激 发学 生 学 习欲 望 ,发展创造 思维 ,培养 学生 的创 新意识 。熵 变 的计 算 是 热力 学 部 分 的重 点 和难 点 。 在讲 到 不可 逆 相变 过 程熵 变 的 计 算采 用 案例 教 学法 ,使 教学 过 程 变得 轻松 并且效果 较好 。首先举 出过 冷苯凝结 的例 题 ( 教 材 1 2页 ) 5 ,例题 只求苯 凝 固过程的熵 变 。但若增加 问 “ 并判 断过程是否 可逆?” 会使该例题 起到 画龙 点 睛的作用 。讲解过程 具体先分析题 意 ,在 此时补 充 介 绍饱 和蒸 汽压这 一 重要概 念 。 ( 一概 念在 教材 中 这 出现在第 五 章 ,并且 不够全 面 。 )分 析后 知所 求过程 必为 一不 可逆 相变 ,不可逆相 变 的 △ 由于不能直接 用 熵 变 的定 义 计算 ,但 可 以设 计一 些 可逆 过 程 的来 完 成 。接 下 来 启 发学 生如 何 设计 途 径 ?再 总 结设 计 ( 求)可逆途径 的依据 :①途径 的每一步必 须可逆 ; 寻 ②途 径的每 一步 的 △ 有 相应 的公式可利用 ;③有相 应每 步计算 △ 所需 的热力学数据 。于是设 计 出如 下 的途径 ,实 际是利 用状 态 函数 的特 点 。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

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在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11》中的“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中,提到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其中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性要求教师授课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要紧密联系社会现实,这决定了我们的现行教材必定是滞后的,需要老师关注社会现实,调整教材内容与结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那么,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本文以《走向自立》一课为例,以教学过程为线索,阐述笔者的一些相关思考。

一、创造性地导入,有效激趣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如果导入精彩,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会为这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游戏导入、活动导入、视频导入、情境导入、时事导入等,而这些形式大多要求我们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走向自立》一课与学生生活联系很紧密,这节课的导入比较容易。

我在讲授本课时,采用了“时事导入”的方式。

当时正值“禽流感”在南方地区较多出现并有向北方发展的趋势,北京出现了一例“人感染禽流感”的确诊病例。

我的导入从“禽流感”开始,问学生最近大家都很关注的影响到我们身体健康的一种现象,学生很自然地说出“禽流感”。

面对“禽流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好预防工作,学生应该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从而引出课题“走向自立”。

时效性如此强的内容,教材上是不可能出现的,这就要求老师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新鲜资料。

二、创造性地讲授新课,落实目标讲授新课是一节课中的重中之重,从篇幅、内容和时间来讲都是比重最大的。

为了使学生能够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有切实收获,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只是使用教材上的内容、观点和素材是远远不够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进行内容上的整合、观点上的深化和完善、素材上的丰富。

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

谈谈创造性使用教材

个 具 体 的 问题 , 来 一 一 印 证 文 中 的观 把 ,让 它 燃 烧 。 教师 不 能 做 学 生 思 维 的
点 ,从 而 将 环 保 意 识 和 生 命 意 识 根 植 于 保 姆 , 而要 通 过 教 学 给 学 生 创 设 思 维 的
学 生 心到 个 过 程 ,让 知 识 成 为学 生 自 己思 考 发 现 的
它 换 取 了城 市 暂 时 的 美 好 和 宁静 。 不 料 从而 使 学生 在 学 习的 过程 中思路 更 清 好 景 不 长 ,最 早 被 扔 入 的 石 子 飞 了 出 晰 ,认 识 更 深 刻 。 来 , 于 是 人 类 的 短 视 造 成 的 灾 难 开 始 警 示 世 人 , 不 从 根 本 上 处 理 环 境 问题 ,
污 染 终 将 危 及 人类 的生 存 。
三 、 “ 人 以 渔 ”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终 授
“ 人 以 鱼 ” 不 如 “ 人 以 渔 ” 授 授 。
了 。小 说通 过适 当 的 夸 张 和 合 理 的 想 象 极 目标
在 学习完这五篇文章后 ,引导学 生跳 出
这 五 篇 作 品 的共 同特 点 是 以 “ 与 文 本 , 启发 学 生 就 这 两 种 课 文 编 排 的 方 人 自然 ” 为 主 题 , 且 蕴 涵 丰 富 。 教 材 将 式 ,谈 谈 自 己的 感 受 和 体 会 。学 生 的头 《 畏 自然》 于 首 篇 , 旨在 让 学 生 首 先 脑 不 是 一 个 需 要 填 充 的 容 器 ,而 是 需要 敬 置 把 握 人 与 自然 的 总 体 关 系 ,再 接 触 一 个 被 点燃 的火 把 。 教师 的 责 任 就 是 点 燃 火
文,迁徙 中的大雁 对待 目标 的执著 、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