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前和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

超前和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
超前和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

2010-2011 学年第 1 学期

院别: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及Matlab实现实验教室:

指导教师: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 2010 年 12 月 15 日

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深刻理解串联超前网络和滞后网络对系统性能的调节作用;

2、掌握串联超前和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

3、学习并掌握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4、通过实验,总结串联超前和滞后校正的特点,以及对系统性能影响的规律。

二、实验任务及要求

(一)实验任务

如图(a)所示为大型卫星天线系统,为跟踪卫星的运动,必须保证天线的准确定位。天线指向控制系统采用电枢控制电机驱动天线,其框图模型如图(b)所示。若要求:(1)系统在斜坡作用下的稳态误差小于10%;(2)系统相角裕度大于40度;(3)阶跃响应的超调量小于25%,调节时间小于2s。通过实验请完成下列工作:

图(a)天线图(b)天线指向控制系统

(二)实验要求

1、通过实验选择校正网络的参数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2、通过实验总结超前校正、滞后校正的控制规律;

3、总结在一定控制系统性能指标要求下,选择校正网络的原则;

4、采用人工分析与MATLAB平台编程仿真结合完成设计实验任务。

1、若不加校正网络,通过实验绘制系统阶跃响应曲线和开环bode图,观察系统能否满足上述性能指标要求。

num=[10];

den= [0.02 0.3 1 10]

t=[0:0.01:10]

sys=tf(num,den)

step(sys)

xlabel('time[sec]')

ylabel('sys')

num=[10];

den= [0.02 0.3 1 0]; bode(num,den)

有上图可得:

系统的上升时间为:0.205s

调节时间为:7.51s

超调量为:69.9%

相角裕度为:1800-1680=120

故不满足题目要求。

2、若

p

c

K

s

G

)

(,通过绘制系统根轨迹图,确定使系统稳定的

p

K值范围;并通过实验研究仅调节参数

p

K

是否能满足指标要求。要求至少选择三个

p

K值分别绘制阶跃响应曲线和bode图加以说明。

num=[10];

den= [0.02 0.3 1 0]

rlocus(num,den)

选择三个

K值:

p

1、当K=2.42时

num=[24.2];

den= [0.02 0.3 1 24.2] t=[0:0.01:10]

sys=tf(num,den)

step(sys,t)

xlabel('time[sec]') ylabel('sys')

num=[24.2];

den= [0.02 0.3 1 0]; bode(num,den);

margin(num,den);

time[sec] (sec)

s y s

Bode Diagram

Gm = -4.15 dB (at 7.07 rad/sec) , Pm = -12.2 deg (at 8.88 rad/sec)

Frequency (rad/sec)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10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此时的K 使得系统变得很不稳定。

2、当K=9.28时

num=[92.8];

den= [0.02 0.3 1 92.8] t=[0:0.01:10]

[y,x,t]=step(num,den,t) plot(t,y),grid xlabel('time[sec]') ylabel('sys')

num=[9.28];

den= [0.02 0.3 1 0]; bode(num,den); margin(num,den);

15

time[sec]

s y s

M a g n i t u d e (d B )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Gm = -15.8 dB (at 7.07 rad/sec) , P m = -39.2 deg (at 15.5 rad/sec)

Frequency (rad/sec)

随着k 的增大,系统更加不稳定。

3、当K=0.0595时

num=[0.595];

den= [0.02 0.3 1 0.595] t=[0:0.01:15] step(num,den,t) xlabel('time[sec]') ylabel('sys')

num=[0.595];

den= [0.02 0.3 1 10]; bode(num,den) margin(num,den);

time[sec] (sec)

s y s

M a g n i t u d e (d B )

Bode Diagram

Gm = 18.5 dB (at 7.07 rad/sec) , P m = Inf

Frequency (rad/sec)

P h a s e (d e g )

此时系统稳定:

系统的上升时间为:3.01s 调节时间为:5.55s 相角裕度:10

不能满足系统要求,故需要进行校正。

3、设计合适的超前校正网络)(s G c ,使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通过实验图形反映校正过程和实验结果。提示:如果一级超前无法满足要求,则可设计二级超前网络。

取φ=30度,则(α-1)/(α+1)=sin30ο得α=3 10lg3=4.8 W m=8.48

P= W m*1.732=14.7 Z=P/α=4.9

超前校正网络:

)

7.14(39

.4)(z s ++=

++s s p s a num1=[10];

den1= [0.02 0.3 1 0]; num2=[1*3 4.9*3]; den2= [1 14.7];

[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1); t=[0:0.2:12] step(num,den,t)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4681012

0.2

0.4

0.6

0.8

1

1.2

1.4

num1=[10];

den1= [0.02 0.3 1 0]; num2=[1*3 4.9*3]; den2= [1 14.7];

[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1); bode(num,den)

-150-100

-50

50

M a g n i t u d e (d B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10-1

100

101

102

10

3

-270

-180

-90

P h a s e (d e g

)

4、设计合适的滞后校正网络)(s G c ,使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通过实验图形反映校正过程和实验结果。

未校正的系统相角裕度仅为:120 取期望的相角裕度为45度 未校正的系统相角应为:

o

由此可得:ωc ’=2.81,在ωc ’处系统需要有9.5dB 的衰减。 9.5=20log α,推出:α=1.6

由于校正网络的零点频率应比预期交点频率小10倍频程,因而ωz =ωc ’/10=0.281 滞后校正的极点ωp =ωz /α=0.18 校正后的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

)

18.0)(12.0)(11.0()

281.0s (10++++s s s s

num1=[10];

den1= [0.02 0.3 1 0]; num2=[1 0.281]; den2= [1 0.18];

[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1); printsys(num,den)

闭环传递函数:

10 s + 1.8

-------------------------------------------------- 0.02 s^4 + 0.3036 s^3 + 1.054 s^2 + 10.18 s + 2.81 阶跃响应:

num1=[10];

den1= [0.02 0.3 1 0]; num2=[1 0.281]; den2= [1 0.18];

[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1); step(num,den)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468101214161820

0.20.40.60.811.21.41.61.8

波特图:

num1=[10];

den1= [0.02 0.3 1 0]; num2=[1 0.281]; den2= [1 0.18];

[num,den]=feedback(num1,den1,num2,den2,-1); bode(num,den)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150-100

-50

50

M a g n i t u d e (d B )

3、设计合适的滞后校正网络)(s G c

,使系统满足性能指标要求。并通过实验图形反映校正过程和实验结果。

未校正开环bode 图:

p=[10]

q=[0.02 0.3 1 0] sys=tf(p,q) bode(sys)

10

10

10

10

10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M a g n i t u d e (d B )

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为11,而要求系统的相角裕度为>40,

所以未校正的系统裕度不能满足要求。

根据相角裕度的要求未校正的相角应该为135。

而此时的Wc=2.77与系统的0db线还有9.6db的衰减,由20loga=9.6,所以a=3.02又所以Wz=0.92, 所以可以得到滞后校正网络的极点Wp=0.304

由此可以得到系统的滞后校正网络Gc(s)=(1.09s+1)/(3.29s+1)

开环传递函数为:G(s)=[10/[s*(0.1s+1)*(0.2s+1)]*[(1.09s+1)/(3.29s+1)]。闭环传递函数为:H(s)=[10/(0.02s^3+0.3s^2+s)*[(1.09s+1)/(3.29s+1)]/

[1+10/(0.02s^3+0.3s^2+s)*[(1.09s+1)/(3.29s+1)]

阶跃响应曲线:

t=[0:0.1:10]

p=[10.9 10]

q=[0.0658 1.007 3.59 11.9 10]

sys=tf(p,q)

[y,T]=step(sys,t)

plot(t,y)

Grid

开环bode图:

p=[10.9 10]

q=[0.0658 1.007 3.59 1 0]

sys=tf(p,q)

bode(sys)

012345678910

M a g n i t u d e (d B )

10

-2

10

-1

10

10

1

10

2

10

3

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5、列表说明超前校正和滞后校正的效果、优点、缺点、适用场合。

num=[10];

den=conv(conv([1 0],[0.1 1]),[0.2 1]); sys=tf(num,den); sys=-1*sys/(1+sys) step(sys);

gtext('干扰D(S) 对输出 的影响');

Step Response

Time (sec)

A m p l i t u d e

02468101214161820

-1.8

-1.6-1.4-1.2-1-0.8-0.6

-0.4-0.20

四、实验总结:(含建议、收获等)

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加深了对校正网络设计的掌握。但MATLAB 用起来还是不太熟悉,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和掌握。通过本次实验知道了串联超前网络和滞后网络对系统性能的调节作用;掌握一些串联超前和滞后校正网络的设计方法,同时也了解了一些计算机辅助控制系统设计方法。

自控课设MATLAB超前滞后校正概要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 张弛 专业班级: 电气1002班 指导教师: 刘志立 工作单位: 自动化学院 题 目: 用MATLAB 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S K v ,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 求) 1、 M ATLAB 作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画出阶跃响应曲线,计算其时域性能指标。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 (3) 1基于频率响应法校正设计概述 (4) 2串联滞后-超前校正原理及步骤 (5)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5) 2.2滞后-超前校正的适用范围 (6) 2.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步骤 (6) 3串联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 (7) 3.1待校正系统相关参数计算及稳定性判别 (7) 3.1.1判断待校正系统稳定性 (7) 3.1.2绘制待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8) 3.1.3绘制待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9) 3.1.4绘制待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0) 3.1.5利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1) 3.2滞后超前-网络相关参数的计算 (12) 3.3对已校正系统的验证及稳定性分析 (15) 3.3.1绘制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5) 3.3.2判断已校正系统的稳定性 (16) 3.3.3绘制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图 (17) 3.3.4绘制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8) 3.3.5利用SIMULINK进行控制系统建模仿真 (19) 3.3.6串联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小结 (20) 4心得体会 (21) 参考文献 (21) 附录 (22)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号09750201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起止日期:2012 年 5 月28 日至2012 年 6 月1 日 学生姓名安从源 班级09电气2班 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2012年6 月1 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1 —2012 学年第 2 学期 控制与机械工程 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系 09-2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滞后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 5 月 28 日至 2012 年 6 月 1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2()(+=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120-≥s K v ,相角裕度 45≥γ,试设计串联滞后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系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5月25日

目录 一、绪论 (4) 二、原系统分析 (5) 2.1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5)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5) 三、校正装置设计 (5)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5)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6) 4.1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6) 4.2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6) 4.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4.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6) 五、总结 (7) 六、参考文献 (7) 七、附图 (8)

MATLAB滞后-超前校正器

基于MATLAB 的滞后-超前校正器的设计 摘要:对控制系统的校正设计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基于MATLAB 的 滞后-超前校正器的设计过程,并用仿真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比传统的方法节省了相当大的工作量,实现起来非常的方便。利用MATLAB 软件中的控制系统工具箱和Simulink 工具箱可以很方便的对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分析和设计。 关键词:MATLAB;滞后-超前校正器;设计 1 引言 MATLAB(Matrix Laboratory 即“矩阵实验室”)是集数值分析、矩阵运算、信号处理和图形显示于一体,构成了一个方便的、界面友好的用户环境,其强大的科学计算与可视化功能,简单易用的开放式可扩展环境,使得MATLAB 成为控制领域内被广泛采用的控制系统计算与仿真软件。“自动控制原理”是工科类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所需数学基础宽而深、控制原理抽象、计算复杂且繁琐以及绘图困难等原因,使学生学习感觉枯燥并有畏难情绪。将MATLAB 软件应用到该门课程教学中,可以解决深奥繁琐的计算,简单、方便又精确的绘图,并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图形来说明抽象的控制原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早期的校正器设计利用试凑法,其计算量非常大,而且还要手工绘制系统的频率特性图,很难达到满意的结果。将MATLAB 软件应用到校正器设计中,则大大提高了设计的效率,并能很方便的达到满意的效果。本文介绍在MATLAB 环境下进行滞后-超前校正器的设计方法。 2 控制系统校正设计概述 在经典控制理论中,系统校正设计,就是在给定的性能指标下,对于给定的对象模型,确定一个能够完成系统满足的静态与动态性能指标要求的控制器(常称为校正器或补偿控制器),即确定校正器的结构与参数。控制系统经典校正设计方法有基于根轨迹校正设计法、基于频率特性的Bode 图校正设计法及PID 校正器设计法。按照校正器与给定被控对象的连接方式,控制系统校正可分为串联校正、反馈校正、前馈校正和复合校正四种。串联校正控制器的频域设计方法中,使用的校正器有超前校正器、滞后校正器、滞后-超前校正器等。超前校正设计方法的特点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比校正前的大,系统的快速性能得到提高,这种校正设计方法对于要求稳定性好、超调量小以及动态过程响应快的系统被经常采用。滞后校正设计方法的特点是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比校正前的小,系统的快速性能变差,但系统的稳定性能却得到提高,因此,在系统快速性要求不是很高,而稳定性与稳态精度要求很高的场合,滞后校正设计方法比较适合。滞后-超前校正设计是指既有滞后校正作用又有超前校正作用的校正器设计。它既具有了滞后校正高稳定性能、高精确度的好处,又具有超前校正响应快、超调小的优点,这种设计方法在要求较高的场合经常被采用。 3 滞后-超前校正器的设计 3.1 滞后-超前校正器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说明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 胡志峰 学号: 100230105 2013年7月12日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任务书 指导教师签字: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2013年 7 月 5 日

一、实验目的 完成滞后 - 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二、实验要求 熟练掌握 MATLAB 设计仿真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运用Protel 设计控制器硬件电路图,以及运用MCS-51单片机C 或汇编语言完成控制器软件程序编程。 三、设计任务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60 )(110()(0++= s s s K s G ,采用模拟设 计法设计滞后-超前校正数字控制器,使校正后的系统满足如下指标: (1) 当t r = 时,稳态误差不大于1/126; (2) 开环系统截止频率 20≥c ω rad/s ; (3) 相位裕度o 35≥γ 。 四、 实验具体步骤 4.1 相位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的连续设计 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 超前校正的作用在于提高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和响应的快速性,滞后校正的主要作用是在不影响系统暂态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低频段的增益,改善系统的稳态特性,而滞后超前校正环节则可以同时改善系统的暂态特性和稳态特性。这种校正的实质是综合利用了滞后和超前校正的各自特点,利用其超前部分改善暂态特性,而利用滞后部分改善稳态特性,两者各司其职,相辅相成。 (1)调整开环增益 K,使其满足稳态误差不大于1/126; 00 lim (s)126v s K s G K →===g

两次串联超前校正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 —2013 学年第 1 学期 电子与信息工程 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 10-1 班级 课程设计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完成期限:自 2012 年12 月 10 日至 2012 年 12 月 14 日共 1 周 设计依据、要求及主要内容: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01.0)(16.0)(1(5 )(+++= s s s s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大于10dB ,相角裕度 40≥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 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 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 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 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指导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批准日期:2012年12月8日

目录 一、绪论 (3) 二、原系统分析 (5) 2.1 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5) 2.2 原系统的Bode图 (5) 2.3 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6) 2.4 原系统的根轨迹 (6) 三、校正装置设计 (7) 3.1 校正装置参数的确定 (7) 3.2 校正装置的Bode图 (7) 四、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7) 4.1 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8) 4.2 二次校正系统分析 (8) 五、二次校正后系统的分析 (8) 5.1二次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 (9) 5.2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9) 5.3 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9) 5.4 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0) 六、总结 (10) 七、附图 (11) 七、参考文献 (16)

基于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要点

计算机控制技术 ------滞后-超前校正控制器设计 系别:电气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自动化 班级:B110411 学号:B11041104 姓名:程万里

目录 一、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1) 1.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1 1.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1 二、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过程 (3) 2.1 校正前系统的参数 (3) 2.1.1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3 2.1.2 用MATLAB 求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4 2.1.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 5 2.1.4 对校正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5 2.2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参数计算 (6) 2.2.1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c ω............................................. 6 2.2.2 确定校正参数β、2T 和1T (6) 2.3 滞后-超前校正后的验证 (7) 2.3.1 用MATLAB 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7 2.3.2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8 2.3.3 用MATLAB 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9 2.3.4 用MATLAB 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0) 三、前馈控制 3.1 前馈控制原理..................................................................... 12 3.2控制对象的介绍及仿真......................................................... 12 四、 心得体会.............................................................................. 16 参考文献.......................................................................................17 附录 (18)

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课程设计

课题: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一班 学号: 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2013.12.6-2013.12.12成绩: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的 () (1)掌握控制系统设计与校正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对控制系统相角裕度、稳态误差、剪切频率、相角穿越频率以及增益裕度的求取方法。 (3)掌握利用Matlab对控制系统分析的技能。熟悉MATLAB这一解决具体工程问题的标准软件,能熟练地应用MATLAB软件解决控制理论中的复杂和工程实际问题,并给以后的模糊控制理论、最优控制理论和多变量控制理论等奠定基础。 (4)提高控制系统设计和分析能力。 (5)所谓校正就是在系统不可变部分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校正元部件,使系统满足给定的性能指标。校正方案主要有串联校正、并联校正、反馈校正和前馈校正。确定校正装置的结构和参数的方法主要有两类,分析法和综合法。分析法是针对被校正系统的性能和给定的性能指标,首先选择合适的校正环节的结构,然后用校正方法确定校正环节的参数。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和滞后-超前校正这三种类型。超前校正通常可以改善控制系统的快速性和超调量,但增加了带宽,而滞后校正可以改善超调量及相对稳定度,但往往会因带宽减小而使快速性下降。滞后-超前校正兼用两者优点,并在结构设计时设法限制它们的缺点。 二、设计要求(姬松) 1.前期基础知识,主要包括MATLAB系统要素,MATLAB语言的变量与语句,MATLAB的矩阵和矩阵元素,数值输入与输出格式,MATLAB系统工作空间信息,以及MATLAB的在线帮助功能等。 2.控制系统模型,主要包括模型建立、模型变换、模型简化,Laplace变换等等。 3.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主要包括系统的各种响应、性能指标的获取、零

串联超前校正的计算方法

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设计任务,往往需要经过理论和实践的反复比较才可以 得到比较合理的结构形式和满意的性能,在用分析法进行串联校正时,校正环节 的结构通常采用超前校正、滞后校正、超前滞后校正这三种类型,也就是工程上 常用的PID 调节器。本次课设采用的超前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前相角 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如增加相角裕度,提高系统稳定性 能等,而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matlab 在控制器设计,仿真和分析方面得到 广泛应用。本次课设采用用Matlab 软件对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未校正 系统的动态性能和超前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相应动态性能要求。 超前校正就是在前向通道中串联传递函数为: ()()()1 11G c ++?==Ts aTs a s R s C s 其中: C R R R R T 2 121+= 1221>+= R R R a 通常 a 为分度系数,T 叫时间常数,由式(2-1)可知,采用无源超前网络进行 串联校正 时,整个系统的开环增益要下降 a 倍,因此需要提高放大器增益交易 补偿. 如果对无源超前网络传递函数的衰减由放大器增 益所补偿,则 ()1 1++=Ts aTs s aG c 上式称为超前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如图6-4。 图6-4无源超前校正网络的对数频率特性 显然,超前校正对频率在1/aT 和1/T 之间的输入信号有微分作用,在该频 率范围内,输出信号相角比输入信号相角超前,超前网络的名称由此而得。因此

超前校正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超前相角补偿系统的滞后相角,改善系统的动态性 能,如增加相位裕度,提高系统的稳定性等。 下面先求取超前校正的最大超前相角m ?及取得最大超前相角的频率m ω,则像 频特性: ()ω?c =arctanaT ω-arctanT ω ()()()221T 1d ωωω?ωT T a aT d c +-+= 当(),0=ω?ωd d e 则有: T a m 1= ω 从而有: a a T a T T a aT 1arctan arctan 1arctan 1arctan m -=-=? =11arcsin 21arctan 111arctan +-=-=+-a a a a a a a a 既当T a m 1=ω时,超前相角最大为11arcsin m +-=a a ?,可以看出m ?只与a 有关这一点对于超前校正是相当重要的 超前校正RC 网络图如图2。 图2超前校正RC 网络图 利用超前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乃是利用超前网络相角超前特性。 只要正确地将超前网络的交接频率1/aT 和1/T 设置在待校正系统截止频率c ω的

自控大作业超前滞后校正

自动控制原理大作业 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其中0()(1) K G s s s = +。

1、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网络()c G s ,满足:单位斜坡输入时,位置输出稳态误差1 9 ss e = ,开环截止频率 4.5/c rad s ω''=,相角裕度50γ''≥,请写出校正具体步骤: 解: 1.求开环增益K 传递函数为:0()(1) K G s s s = + 此系统为为Ⅰ型系统,且系统稳定,故由稳态误差91 1e ss == K 知:K=9 校正前系统传递函数为)() (1s s 9 s o +=G (1)根据校正前系统Bode 图,确定校正前系统相角裕度和开环截止频率: 0w c =)(L 0w 9 lg 202c = s /rad 3w c = 43.18arctanw -90-180)w (180r c c o ==+=? (2)计算校正网络的参数a 和τ: 已知开环截止频率 4.5/c rad s ω''= 取s /rad 5.4w w c m =" =

c o lg 20lga 10-5 .4==)(L 06.5 0988 .006 .5*5.41 a *w 1m === τ 10988.01 s 5.01s 1s a s c ++= ++=s G ττ) ( (3)验算校正后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 1s 0988.0)(1s (s ) 1s 5.0(9)s ()s ()s (c o +++= =G G G 6.549 7.23-47.77-04.6690)w *098 8.0(arctan -arctanw -90-)w *5.0(arctan 180)w (180r c c c c =+=" " "+="+=''? 满足设计要求。 2、用MATLAB 画出校正前系统、校正装置和校正后系统的Bode 图: -100 100 M a g n i t u d e (d B )10 10 10 10 10 10 -180 -135-90-45045P h a s e (d e g ) Bode Diagram Frequency (rad/sec) MATLAB 程序: G1=tf(9,[1,1,0]); G2=tf(9*[0.5,1],conv([1,1,0],[0.0988,1])); G3=tf([0.5 1],[0.0988 1]) bode(G1) hold bode(G2,'--')

串联超前校正课程设计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 设计题目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所学专业名称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33 学号2013211269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华贵山 2015年12月26日

电气学院 自动控制原理 课程设计 任 务 书 设计名称: 串联超前校正装置的设计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华贵山 起止时间:自 2015 年 12 月 13 日起 至 2015 年 12 月 26 日止 一、课程设计目的 1、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掌握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对不同的系统选用不同的校正方式,以保证得到最佳的系统。 3、了解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步骤。 4、从总体上把握对系统进行校正的思路,能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 二、课程设计任务和基本要求 设计任务: 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04.0(100)(+= s s K s G 要求校正后系统对单位斜坡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01.0≤ss e ,相角裕度 o 45≥γ,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 基本要求: 1、对原系统进行分析,绘制原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2、绘制原系统的Bode图,确定原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3、绘制原系统的Nyquist曲线。 4、绘制原系统的根轨迹。 5、设计校正装置,绘制校正装置的Bode图。 6、绘制校正后系统的Bode图、确定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7、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8、绘制校正后系统的Nyquist曲线。 9、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滞后-超前校正

目录 摘要 (1) 引言 (2) 1 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和原理 (2) 1.1滞后-超前校正设计目的 (2) 1.2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原理 (2) 2 滞后-超前校正的设计过程 (4) 2.1校正前系统的参数 (4) 2.1.1 用MATLAB绘制校正前系统的伯德图 (4) 2.1.2 用MATLAB求校正前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5) 2.1.3 用MATLAB绘制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 (6) 2.1.4 对校正前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7) 2.2滞后-超前校正设计参数计算 (8) ω (8) 2.2.1 选择校正后的截止频率 c 2.2.2确定校正参数β、2T和1T (8) 2.3滞后-超前校正后的验证 (9) 2.3.1 用MATLAB求校正后系统的幅值裕量和相位裕量 (9) 2.3.2 用MATLAB绘制校正后系统的伯德图 (10) 2.3.3 用MATLAB绘制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 (11) 2.3.4 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 (12) 结束语 (14) 参考文献 (15)

用MATLAB进行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摘要 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除了在国防、空间科技等尖端领域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技术之外,在机电工程、冶金、化工、轻工、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农业等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的作用也日显突出。自动控制技术的运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同时,也改善了劳动条件,在改善人类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自动化装置已经无所不在,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自动控制系统的课程设计是检验我们学过知识扎实程度的好机会,也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更加系统,更加完善。在不断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上得到了动手能力的训练,启发创新思维及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设计、装配、调试能力。 关键词:滞后超前校正伯德图 MATLAB 校正参数

根轨迹串联超前校正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自动化工程系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根轨迹串联超前校正 专业名称自动化 01 班级学号50801 508010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时间2020111111..6.2.277~20 ~20111111..7.8

目录 摘要 (1) 1.绪论 (3) 1.1课题概述 (3) 1.2根轨迹法超前校正简介 (3) 1.3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 1.4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 2.系统校正 (5) 2.1已知条件及要求 (5) 2.2对系统进行分析 (5) 2.2.1当串联一个零点时 (7) 2.2.2串联一个具有零点性质的零极点对 (8) 2.2.3串联一个具有两个零点,一个极点的控制器时 (9) 2.2.4当串联具有零点性质的两个极点,一个零点的控制器时 (10) 2.2.5串联更复杂的具有零点性质的控制器 (11) 3.总结 (13) 4.致谢 (13) 5.参考文献 (14)

摘要 根轨迹法是一种直观的图解方法,它显示了当系统某一参数(通常为增益)从零变化到无穷大时,如何根据开环极点和零点的位置确定全部闭环极点位置。从根轨迹图可以看出,只调整增益往往不能获得所希望的性能。事实上,在某些情况下,对于所有的增益,系统可能都是不稳定的。因此,必须改造系统的根轨迹,使其满足性能指标。 利用根轨迹法对系统进行超前校正的基本前提是:假设校正后的控制系统有一对闭环主导极点,这样系统的动态性能就可以近似地用这对主导极点所描述的二阶系统来表征。因此在设计校正装置之前,必须先把系统时域性能的指标转化为一对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通过校正装置的引入,使校正后的系统工作在这对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处,而闭环系统的其它极点或靠近某一个闭环零点,或远离s平面的虚轴,使它们对校正后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最小。 是否采用超前校正可以按如下方法进行简单判断:若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位于校正前系统根轨迹的左方时,宜用超前校正,即利用超前校正网络产生的相位超前角,使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向左倾斜,并通过希望的闭环主导极点。 用根据轨迹法进行超前校正的一般步骤为: 1)根据对系统静态性能指标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分析确定希望的开环 增益和闭环主导极点的位置。 2)画出校正前系统的根轨迹,判断希望的主导极点位于原系统的根轨迹左 侧,以确定是否应加超前校正装置。 3)根据题目要求解出超前校正网络在闭环主导极点处应提供的相位超前 角。 4)根据图解法求得G c(s)的零点和极点,进而求出校正装置的参数。 5)画出校正后系统的根轨迹,校核闭环主导极点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本文在进行根轨迹超前校正时应用了MATLAB,MATLAB的根轨迹方法允许进行可视化设计,具有操作简单、界面直观、交互性好、设计效率高等优点。早期超前校正器的设计往往依赖于试凑的方法,重复劳动多,运算量大,又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MATLAB作为一种高性能软件和编程语言,以矩阵运算为基础,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 题目: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v K S -≥,相角裕度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 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 用MATLAB 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 值的系 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2) 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 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 用MATLAB 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 迹。 (4) 用Matlab 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5) 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 程,列出MATLAB 程序和MATLAB 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任务 时间(天) 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料 2 分析、计算 2 编写程序 1 撰写报告 2

论文答辩 1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设计要求 (1) 1.4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值 (4) 3.1.2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的确定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ω c ω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 a ω的确定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 b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5)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1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

课题:串联超前—滞后校正装置(二)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2011级三班 姓名:居鼎一(20110073)王松(20110078) 翟凯悦(20110072)陈程(20110075) 刘帅宏(20110090)邓原野(20110081)指导教师:毛盼娣 设计日期:2013年12月2日

成绩: 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电气信息学院

目录 一、设计目的-------------------------------------------------------------1 二、设计要求-------------------------------------------------------------1 三、实现过程-------------------------------------------------------------3 3.1系统概述-------------------------------------------------------- 3 3.1.1设计原理------------------------------------------------- 3 3.1.2设计步骤------------------------------------------------- 4 3.2设计与分析----------------------------------------------------- 5 3.2.1校正前参数确定--------------------------------------- 5 3.2.2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5 3.2.3 理论系统校正后系统的传递函数和BODE 图-- 7 3.2.4系统软件仿真------------------------------------------ 8 四、总结------------------------------------------------------------------15 五、参考文献-------------------------------------------------------------16

控制系统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 程 设 计 题 目: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 2)(1()(++= s s s K s G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110v K S -≥,相角裕度 45≥γ。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

(1)用MATLAB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K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Matlab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及稳态误差。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MATLAB输出。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设计要求 (1) 1.4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值 (4) 3.1.2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的确定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ω c ω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 a ω的确定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 b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本科生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课程设计 题 目 : 控制系统的滞后-超前校正设计 初始条件: 已知一单位反馈系统 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要求系统的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K v 10S 1 ,相角裕度 45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 (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 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 求) G(s) K s(s 1)(s 2)

1)用 MATLAB画出满足初始条件的最小 K 值的系统伯德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 2)前向通路中插入一相位滞后-超前校正,确定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 3)用 MATLAB画出未校正和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4)用 Matlab 画出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求出超调量、峰值时间、调节时间 及稳态误差。 5)课程设计说明书中要求写清楚计算分析的过程,列出MATLAB程序和 MATLAB输出。说明 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 时间安排: 指导教师签名: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

目录 目录 ................................................. I.. 摘要 ................................................. II 1设计题目和设计要求. (1) 1.1题目 (1) 1.2初始条件 (1) 1.3 设计要求 (1) 1.4 主要任务 (1) 2设计原理 (2) 2.1滞后-超前校正原理 (2) 3设计方案 (4) 3.1校正前系统分析 (4) 3.1.1确定未校正系统的K 值....................................... 4.. 3.1.2 未校正系统的伯德图和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和根轨迹 (4) 3.1.3 未校正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 ............................. 7.. 3.2方案选择 (7) 4设计分析与计算 (8) 4.1校正环节参数计算 (8) 4.1.1已校正系统截止频率c的确定.................................. 8.. 4.1.4校正环节滞后部分交接频率a的确定 ............................ 8. 4.1.1校正环节超前部分交接频率b的确定 ............................ 8. 4.2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 (8) 4.3已校正系统传递函数 (9) 5已校正系统的仿真波形及仿真程序 (10) 5.1已校正系统的根轨迹 (10) 5.2已校正系统的伯德图 (11) 5.3已校正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12) 6结果分析 (13) 7总结与体会 (14) 参考文献 (14)

串联超前校正设计剖析

课程设计报告 题 目 线性控制系统的校正及分析 课 程 名 称 自动控制原理 院 部 名 称 龙蟠学院 专 业 电力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 级 M09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学 生 姓 名 唐洁 学 号 0921116063 课程设计地点 课程设计学时 指 导 教 师 陈丽换 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任务与要求 (3) 三、设计方案 (4) 四、校正函数的设计 (4) 4.1、校正前系统特性 (4) 4.2、利用MATLAB语言计算出超前校正器的传递函数 (6) 4.3校验系统校正后系统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7) 五、函数特征根的计算 (8) 5.1校正前 (8) 5.2校正后 (9) 六、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10) 6.1 校正前单位阶跃响应 (10) 6.2校正前单位脉冲响应 (11) 6.3校正前单位斜坡信号 (14) 七、校正后动态性能分析 (14) 7.1 校正后单位阶跃响应 (15) 7.2 校正后单位冲击响应 (15) 7.3 校正后单位斜坡响应 (16) 八、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17) 8.1、校正前根轨迹分析 (17) 8.2、校正后根轨迹分析 (19) 九、系统的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1校正前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1) 9.2 校正后奈奎斯特曲线分析 (22) 设计小结 (23) 参考文献 (24)

一、 设计目的 1)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法,频域分析法,以及各种补偿(校 正)装置的作用及用法,能够利用不同的分析法对给定系统进行性能分析,能根 据不同的系统性能指标要求进行合理的系统设计,并调试满足系统的指标。 2)学会使用MATLAB 语言及Simulink 动态仿真工具进行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 设计任务与要求 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0K G(S)S(0.1S 1)(0.001S 1) =++,试用频率法设计串联超前校正装置,使系统的相位裕度045γ≥,静态速度误差系数 1v K 1000s -= 1)首先, 根据给定的性能指标选择合适的校正方式对原系统进行校正,使其满 足工作要求。要求程序执行的结果中有校正装置传递函数和校正后系统开环传递 函数,校正装置的参数T ,α等的值。 2)利用MATLAB 函数求出校正前与校正后系统的特征根,并判断其系统是否稳 定,为什么? 3)利用MATLAB 作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单位脉冲响应曲线,单位阶跃响应 曲线,单位斜坡响应曲线,分析这三种曲线的关系?求出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 动态性能指标σ%、tr 、tp 、ts 以及稳态误差的值,并分析其有何变化? 4)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根轨迹图,并求其分离点、汇合点及与虚轴交点的 坐标和相应点的增益K *值,得出系统稳定时增益K * 的变化范围。绘制系统校正 前与校正后的Nyquist 图,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5)绘制系统校正前与校正后的Bode 图,计算系统的幅值裕量,相位裕量,幅值 穿越频率和相位穿越频率。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滞后校正 超前滞后校正设计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网络的超前部分来增大系统的相角裕度,同时利用滞后部分来改善系统的稳态性能。这种矫正方法兼有滞后校正和超前校正的优点,即已校正系统响应速度较快,超调亮较小,抑制高频噪声的性能也较好。当待校正系统不稳定,且要求矫正后系统的响应速度、相角裕度和稳态精度较高时,采用超前滞后校正比较合适。 超前滞后矫正器的传递函数可表示为: s T s T s T s T G c 22111111)s (βα++?++= 式中,1=*βα,1,1<>βα。 基于MATLAB 的超前滞后校正器的设计步骤: (1)根据要求的稳态性能指标,求系统的开环增益K 。 (2)更具求得的K 值,用MATLAB 软件绘制校正前原系统的BODE 图,并求原系统的幅值裕度(Gm )、相角裕度(Pm )、截至频率c ?,检验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执行(3)。 (3)在原系统对数幅频特性曲线上,选择斜率由-20dB/dec 变为-40dB/dec 的交接频率作为校正网络超前部分的交接频率1/T2。 (4)根据设计要求确定校正后系统截至频率c ?,使得校正网络中1/T2和1/()2*T β位于c ?的两侧,在c ?处Gc(s)可近似为 α αs T s T s T s T s G 2121c )(=?≈ 校正后系统在c ?处的对数幅频应为0dB ,所以有 0)lg(20)(20=+α? ?c c T L 由此解出α。 (5)根据相角裕度的要求,估算校正网络滞后部分的交接频率1/T1,估算中因1/αT1离c ?最远,所以可令1/(1T *α)这一项在c ?处的相角为-90度,再通过) ()(c 180????γ c c c ++?=,求解T1。 (6)用matlab 绘bode 图,并检验系统各项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若不满足则可适当增大c ?,重新执行步骤(4)、(5)、(6),直至满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