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技术教案

数控技术教案
数控技术教案

本次课重点介绍有关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门课有初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一、章节题目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数控机床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数控机床分类

第四节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控加工技术

第一节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在授课过程中突出数控机床的特点,并注意和普通机床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

4.掌握手工编程的基本过程

5.了解数控机床分类和发展趋势

6.了解CAD/CAM混合编程的基本过程

四、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为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本次课的难点在于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数控技术,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点位控制,轮廓控制,插补,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半闭环伺服系统(0.9学时)

2.数控机床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0.8学时)

3.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0.7学时)

4.数控机床的分类与发展趋势(0.3学时)

5.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步骤(0.3学时)

六、主要专业外语词汇

1.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NC

2.数控系统—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3.数控装置—Numerical Controller

4.自动刀具交换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

5.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

6.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7.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七、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八、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小结

对于学生来说数控技术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对数控机床及其相关知识很陌生。在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和普通机床比较,重点突出了数控机床的基本特点、工作原理及组成,使学生对数控机床及其相关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

复习思考题

1.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二者之间有哪些共同之处?

2.插补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作用?

九、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次课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效果较好。

本次课将在上次课的介绍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的基础上,讲解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相关知识。

一、章节题目

第二章数控加工技术

第二节手工编程时的数控加工工艺处理

第三节坐标系与编程计算

第三章数控机床编程

第一节编程基本概念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在授课过程中突出数控机床手工编程时的工艺处理特点和过程,并着重介绍坐标系及编程计算的内容和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处理的内容和方法

2.掌握工序的划分方法

3.理解坐标系的意义,掌握机床坐标系、工件坐标系、参考点的概念,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掌握建立工件坐标系的常用方法

4.掌握编程计算的内容和方法,理解基点和节点的含义

5.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组成和输入格式

6.了解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要求

四、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本次课重点:

1.工艺处理内容

2.工序划分方法

3.坐标系的意义与建立,不同机床的坐标系统定义方法

4.编程计算

5.数控加工程序的基本组成

本次课难点:

1.坐标系的含义,工件坐标系与机床坐标系,参考点三者之间关系

2.如何建立工件坐标系

3.非圆曲线的近似方法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工艺处理与工序划分(1.2学时)

2.数控机床坐标系(0.7学时)

3.编程计算(0.7学时)

4.程序的基本组成(0.4学时)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复习思考题

1.坐标系在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建立工件坐标系?

2.有“回参考点”功能和无“回参考点”功能数控机床建立坐标

系的特点?

3.如何理解工艺处理和工序划分的意义?

八、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次课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效果较好。

一、章节题目

第三章数控机床编程

第一节编程基本概念—功能字

第二节基本G代码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在授课过程中重点介绍功能字含义和基本G代码,并通过实例讲解工艺处理、工序划分、坐标系建立、编程计算、程序的组成和基本结构,消化理解上次课和本次课的相关内容。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功能字的含义

2.掌握代码分组与代码的模态和非模态的含义,了解开机默认代码的含义

3.掌握与坐标系有关的G代码、基本运动G代码、公英制选择、绝对坐标和相对坐标定义G代码、圆弧运动G代码、刀具补偿G代码、螺旋线加工G代码、暂停G代码。

四、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本次课重点:

1.功能字的含义

2.代码分组与模态代码

3.刀具中心轨迹法编程

4.刀具半径补偿法变成

5.刀具补偿的含义与意义

本次课难点:

1.功能字的作用

2.代码分组与模态代码

3.刀具补偿

4.刀具中心轨迹法

5.程序结构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功能字介绍(0.6学时)

2.基本G代码功能与使用(1.2学时)

3.刀具中心轨迹法和刀具半径补偿编程比较、程序结构(1.2学时)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复习思考题

1.同组代码及模态代码使用时需要注意那些问题?

2.为什么说刀具中心轨迹法是一种最基本的编程方法?

3.数控系统如何处理刀具半径补偿功能?

2.作业

1)假设刀具起点为(0,0,50),用相对坐标方式编写

例4-1的孔加工程序。

2)利用I,J指定圆弧插补编写4-4的铣削加工程序

3)编写XOY面上坐标为(30,50)螺纹孔的加工程序,工件厚度10毫米。

4)用直径为6毫米的铣刀加工直径为10毫米的孔,假设加工平面为XOY面,孔位

置为(20,30),(60,70)。用相对坐标和绝对坐标编写加工程序,工件厚度10毫米。

八、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次课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效果较好。

本次课将首先通过实例介绍螺纹孔加工、槽加工、铣孔加工的程序编制方法,进一步理解工艺处理、工序划分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程序功能字的含义与使用方法,了解程序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一步理解程序结构,了解螺纹孔加工、槽加工程序编制的特点,为编制复杂加工程序打下基础。另外,本次课将在镗铣类机床普通编程方法的基础上介绍镗铣类机床的特殊编程方法。

一、章节题目

第四章数控机床编程

第三节镗铣类机床编程方法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数控加工程序基本的编制方法,消化理解前两次课的内容。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螺纹孔加工、槽加工、铣孔加工程序编制方法

2.掌握常用镗铣类机床编程的特殊代码指令格式和使用方法

3.理解固定循环的含义,掌握常用镗铣加工固定循环的动作过程

4.掌握使用固定循环指令时程序编制的特点

5.掌握子程序编程方法

6.了解比例变换、图形旋转、镜向、极坐标编程方法

四、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本次课重点:

1.多刀具、多工序加工时程序编制过程中的工艺处理与工序划分与程序的结构举例

2.G代码、M代码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问题

3.螺纹孔加工、槽加工、铣孔加工程序编制

4.镗铣加工固定循环

5.子程序编程

本次课难点:

1.复杂零件编制过程中的工艺处理、工序划分及程序结构

2.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

3.子程序编程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多刀具、多工序加工时的工艺处理、工序划分与程序的结构举例(1.2学时)

2.特殊的镗铣类机床指令(0.7学时)

3.常用固定循环代码及应用(1.1学时)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复习思考题

1.使用固定循环指令编程和使用普通方法变成时,程序结构上有

什么不同,二者编程效率如何?

2.子程序在加工程序编制中的作用及使用子程序时需要注意哪些

问题?

3.分析多刀具、多工序加工时程序编制过程中的工艺处理与工序

划分与程序的结构特点?

作业题

1.利用G81指令编写例4-17的孔加工程序

八、实施情况及分析

本次课按照预定计划完成,效果较好。

本次课将首先向学生介绍车削加工编程特点,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向学生讲解车削加工编程方法。介绍车削加工中常用的简单固定循环指令,并通过实例讲解简单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方法。介绍几种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

一、章节题目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控编程特点

2.掌握使用固定循环指令编程时程序的结构特点

3.掌握端面加工、外圆加工和孔加工的固定循环指令格式

4.能够使用固定循环指令编程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车削加工的特点

2.固定循环指令格式及应用

难点:

1.使用固定循环指令时程序的格式

2.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数控车床编程特点与特殊指令(30分钟)

2.编程举例(15分钟)

3.简单固定循环指令及其编程举例(60分钟)

4.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格式(30分分钟)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1.车削加工编程与铣削加工编程有哪些共同点与区别

2.使用固定循环编程时程序的结构特点

作业题:

使用固定循环指令编写加工程序。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本次课在复习上次课有关车削加工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格式的基础上,讲解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的应用以及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章节题目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格式

2.掌握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格式时刀具的动作特点

3.掌握编程方法

4.掌握程序结构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的格式

2.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

难点:

1.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的使用

2.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时程序的结构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复习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格式(15分钟)

2.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时刀具的动作组成及特点(25分钟)

3.编程举例(70分钟)

4.编程注意事项及程序结构特点(25分钟)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1.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时程序的结构特点

2.G70复合固定循环指令如何与G71指令配合使用,及二者在程序中的位置。

作业题:

1.使用复合固定循环指令编写加工程序。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本次课将介绍有关插补原理方面的内容。重点介绍插补在数控加工中的作用、插补算法。

一、章节题目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认识插补在轮廓加工中的作用

2.了解常用插补方法及各自特点

3.掌握逐点比较法、数字积分法和数据采样插补法的基本原理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1.插补原理

难点

1.数据采样插补法

2.数字积分法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插补的作用及常用插补方法(15分钟)

2.逐点比较法原理及举例(65分钟)

3.数字积分法原理及距离(35分钟)

4.数据采样插补法基本原理(20分钟)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1.在轮廓加工中怎样控制刀具与工件的相互运动

作业题:

2.第一象限内直线,其起点坐标为(0,0),终点坐标为(6,4),用逐点比较法进行插补计算。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一、章节题目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作业题: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一、章节题目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作业题: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作业题: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通过实例使学生掌握车削加工程序编制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四、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六、教学参考书

1.《数控技术》,龚仲华,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2

2.《数控技术》,王永章,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12

七、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思考题:

作业题:

八、实施情况与分析

教师资格认定《数控技术》教案.docx

精品文档附件四 课程名称课程类型教学单元教学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及其时间 安排 1.回顾, 10min 教案 《数控技术》任课教师 机械专业大三 2 学时专业课教学对象学生计划学时 模块三数控车削工艺与编程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 1.熟记数控车床常用 G指令和 M指令的含义; 2.掌握简单零件数控车床编程方法。 车削加工编程指令的应用教学难点固定循环指令 讲授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设计意图 回顾上节课知识点: 1) . 数控机床坐标轴的确定:结合PPT图片提问, 根据 PPT上显示的不同数控机床图片,让学生回答 坐标系是怎样建立的,观察周围同学的反应。根据 被提问学生的表现和周围学生的反应作点评、讲解、加深对数控机总结;床坐标轴的确2) . 工件坐标系的设定方法:让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指定方法的理解令设定工件坐标系的区别,回忆上机课怎样介绍G50 指令与 G54 指令的区别的,如何设定并如何在程序 中使用。并根据学生表现做点评和补充; 3) . 数控程序结构及程序段格式:举例讲解;根据

2.新课程内容导入, 3min 3.数控车床编程格式的学习, 7min 4.数控车床编程实务(一), 20min 5.实例一, 10min 6.数控车床编程实务(二) ,25m in PPT上显示的一部分数控加工代码,复习数控编程时 的主要流程及程序段格式。 概括本章将要学习的内容及本节课要学习的部分, 指出重点、难点,并提醒学生做出相应标记。 讲解要学习的数控车床编程指令的含义及用法: 1) . 数控车床常用的G指令; 2) . 数控车床常用的M指令; 3) . 进给功能指令 F。 针对重要指令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笔记。 1) . 数控车床编程要点; 2) . 快速移动指令 G00; 3) . 直线插补指令 G01; 针对重点,如编程格式,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 笔记。 例题一:解读题目要求,引导学生思考方向,让学 生自己动手编制加工程序,在此期间走动观察学生 的掌握情况,并指出问题。最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 题进行答案讲解。 结合例题,课下思考练习一。 1) . 圆弧插补指令 G02, G03: ①采用圆弧终点坐标及圆弧半径R 编程; ②采用圆弧终点坐标及分矢量I 、J 编程; 2) . 简单固定循环指令G90; ① 简单固定循环的含义; ②G90 的使用场合。 针对重点,如编程格式,书写板书,并提醒学生做 精品文档 清晰把握重难 点 打好编程基础 理解简单指令 的用法 掌握编程格式 与编程方法 理解常用指令 的用法

数控机床教案

数控镗铣床结构与应用 项目任务:1.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2.数控铣床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3.加工中心的布局和分类。 4.立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5.卧式加工中心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的结构。 6.加工中心知识拓展。 第一单元:模块一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模块二数控铣床 学习目标:1.了解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2.熟悉数控铣床的应用范围。 3.了解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实例。 4.熟知加工中心的特点。 5.熟悉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6.熟知数控铣床的布局及分类。 7.了解XK5750数控铣床的主要技术参数。 教学重点:1.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和应用范围。 2.加工中心加工的特点和典型加工实例。 3.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4.数控铣床的布局及分类。 教学难点:1.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实例。 2.立式加工中心和卧式加工中心的应用范围。 3.立、卧两用数控铣床的布局。 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 2.微课 单元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模块一数控镗铣床的应用 一、数控铣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1.加工板类零件 图4-1所示为典型的板类零件,主要加工平面、外轮廓、型腔及连接孔系等,适合采用

数控铣床进行加工,先粗加工、后精加工。 2.加工凸轮类零件 如图4-2所示零件为典型的圆盘凸轮零件,其毛坯为铸件,零件定位基准已加工完成,本工序主要加工凸轮槽的内、外轮廓。该凸轮零件很适合在数控铣床上加工,先粗铣、后精铣。 3.加工模具类零件 图4-3所示的餐盘凸模具为曲面轮廓,适合采用三轴联动的数控铣床加工,先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经精加工。 加工曲面轮廓,其精加工要选用球头铣刀。 二、数控铣床的应用范围 在机械制造业,数控铣床用途广泛,可以加工各种平面、成型表面、螺旋槽、沟槽和孔,也可以加工各种平面曲线轮廓和三维曲面轮廓,例如凸轮、模具、样板等零件。 通常数控铣床所加工的零件,在普通铣床上是难以加工或无法完成的。数控铣床适合应用于一般机械加工、汽车制造、模具制造及航空航天领域。 三、加工中心加工的典型案例 1.加工箱体类零件 图4-4所示的零件属于箱体类零件,主要加工内容包括用铣刀加工平面、用镗刀加工孔系和加工连接孔。通常箱体类零件工艺过程复杂且加工精度要求高,适于采用卧式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2.加工模具类零件 图4-5所示的连杆模具零件,加工内容包括铣削平面、分层铣削连杆外轮廓及孔加工等。先进行粗加工、后进行经精加工,该零件适于采用立式加工中心加工。 3.加工曲面零件 图4-6所示的零件为钛合金材料人工膝关节,是较复杂的曲面类零件,其加工表面为三维曲面,需要采用五轴联动的加工中心进行加工。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完整版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1.数控机床概念 2.数控机床采用的新颖机械结构 3.数控机床按检测系统的分类 一般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的优缺点、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控制: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 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 数控机床: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第五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了如下定义: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的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 二、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1)单件小批量生产——占70%,一般用试切 法,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精度

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化。如:普通车、铣、 刨、磨床等 2)工艺流水作业——调整法加工,生产率提 高,精度提高,成本低,品种多,采用组 合机床,多机床配合,环节出现问题,生 产停滞。 3)自动机床:用凸轮控制,适于生产简单工 件,且改型困难 2、社会的需求 1)品种多样化 2)零件精度和形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3)生产品种的频繁换型 3、技术上的可行性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电子技术的发展 a、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b、各种功能优越件的产生 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 3)新颖机械结构的出现 a、滚珠丝杠—代替普通丝杠,动作更灵 活,间隙更小,精度提高 b、滚动导轨—代替滑动导轨,移动灵 活,克服爬行和前冲现象 4)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成果 使机床的刚度更好,主轴转速更高,抗振 性提高 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出现新的生产工具,而在技术上又已具备了条件,于是在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提出应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设想,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研制工作。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 (二) 发展: 1952——1959年,电子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数控编程教案

知识目标:1数控机床的组成 2数控机床的分类 3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 技能目标:1能说出数控机床的组成 2能说出数控机床的各种分类特点 3能说出数控机床优于普通机床的加工特点 任务下达:任务一、数控机床 任务分析 相关知识2 1数控机床的组成,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机床本体,检测反馈装置。 2数控机床的分类 (1)按加工方式分为 金属切削累,金属成型累,特种加工类,其他类 (2)按控制系统功能分类 点位控制数控机床 直线控制数控机床 轮廓控制机床 (3)按伺服控制分类 开环控制数控机床 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半闭环控制数控机床 (4)按数控系统的功能分 高档数控机床 中档数控机床 抵挡数控机床 (5)按可联动的轴数分 两轴控制 两州半控制(两个轴式连续控制,第三轴式位位或直线控制) 多轴控制 3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 适应性强 适合加工复杂型面得零件 加工精度高加工质量稳定 加工生产率高 一机多用 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价格较费 调试于维修较复杂 任务实施:通过多媒体教学师生互动完成对数控机床组成,分类,加工特点的认知

任务评价:通过提问检查授课的效果

知识目标:1数控.数控机床的概念 2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 1能说出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的根本区别 2能说出数控.数控机床的概念 3 能说出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任务下达: 任务二、认识数控机床 相关知识1 普通机床与数控机床在加工零件的根本区别:数控机床是按 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的完成对零件的加工而普通机 床是由操作者按照工艺规程通过手动操作来完成零件的加 工. 1数控/数控机床 数控:数字控制CNC-Numberied.Control)的简称。是用数字 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加工过程进行控制的自动控制技术 数控机床:采用数字控制的机床或装备了数控系统的机床 2数控机床的产生 (1)1949年美国密执安州特拉弗斯城帕森斯公司的帕森斯。为精 确的制作直升飞机叶片的样板.设想了用电子技术控制坐标的 镗床的方案 (2)1989年美国空军后勤司令部位了在短时间内造出经常变更设 计的火箭零件于帕森斯公司合作.并选择麻省理工学院伺服机 构研究所协作单位.于1952年研制成功

数控加工技术教案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1. 数控技术的产生 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特别是复杂型面零件的生产提供自动化加工手段。 数字控制技术(简称数控技术)产生于20世纪中期。该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该技术的出现与美国空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和J密不可分。直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数控技术才应用在产品制造领域,数控技术真正的繁荣时代是在1972年前后随着CNC技术的产生而到来的。 2. 数控的定义 数字控制可以定义为通过机床控制系统用特定的编程代码对机床进行操作。 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英文为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目前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来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数控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 3.数控技术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4.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数控机床朝着高性能、高精度、高速度、高柔性化和模块化方向发展。但最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智能化、开放化、网络化。 5.数控加工的特点: 和传统的机械加工手段相比数控加工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加工效率高。 (2)加工精度高。 (3)劳动强度低。 (4)适应能力强。 (5)准备时间缩短 (6)适合复杂零件的加工 (7)易于建立计算机通信网络,有利于生产管理。 (8)设备初期投资大。 (9)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增加了维修的技术难度和维修费用。 6. 数控机床的组成 数控设备的基本结构如图1-1所示。主要由输入/输出装置、计算机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体等四部分组成。

数控机床电子教案

学习任务:1. 数控车床加工的典型案例及应用。 2. 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分类。 3. 卧式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结构。 4. 车削中心。 5. 数控车床的知识拓展。 第一单元:模块一数控车床的应用 模块二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2.熟悉数控车床的应用范围。 3.掌握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布局结构。 4.掌握数控车床的分类特征。 教学重点: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典型案例。 2.数控车床的分类与应用。 教学难点:数控车床刀架相对导轨的布局形式 辅助教学:1.多媒体课件 2.微课 单元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模块一数控车床的应用 一、数控车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1. 加工轴类零件 图3-1所示的零件为典型的轴类零件,主要加工面为圆柱面、圆弧面、端面、外螺纹面、倒角及切槽等。该零件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先将棒料毛坯的两端面车平,之后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的两侧。 2. 加工套类零件 图3-2所示的不锈钢套筒属于套类零件,毛坯为不锈钢铸件,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两侧的内、外轮廓。 3. 加工盘类零件 图3-3所示的蜗轮透盖为典型的盘类零件,毛坯为铝合金铸件(ZL201),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且分为粗加工序和精加工序。 零件上的6×φ9 mm孔和2×M8-7H螺孔适于在数控钻床或普通钻床上加工。 4. 加工齿轮毛坯零件

图3-4所示的零件为拖拉机上弧齿锥齿轮的毛坯零件,材料为45钢,是径向尺寸较大的盘类零件,主要加工面为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端面(一侧端面有锥度)、倒角及切端面槽等,适于采用立式数控车床加工。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顶面和底面的内、外轮廓。 5.连接件 图3-5所示连接件除了要加工圆柱面、圆弧面、端面、倒角、切槽之外,还要加工径向孔、与工件中心不同心的轴向孔及端面圆弧槽等,工艺过程复杂,适于采用车削中心加工,而且需要两次安装。 二、数控车床的应用范围 数控车床特别适于加工形状复杂的轴类或盘类零件。其加工零件的尺寸精度可以达到IT5~IT6,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可以达到Ra 1.6 μm以下。 数控车床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厂、发动机制造厂等。 模块二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分类 一、数控车床的组成与布局 1.数控车床的组成及特点 图3-6为卧式车床外观图,图3-7为数控车床外观图。结合学习机械制造基础课程和车工实习得到的感性认识,数控车床的进给系统与卧式车床的进给系统在结构上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别。图3-8所示的数控车床,X轴伺服电动机6经滚珠丝杠传动X向滑板5,带动回转刀架7实现X轴进给运动;同理,Z轴的伺服电动机经滚珠丝杠传动Z向滑板8,带动回转刀架实现Z轴进给运动。可见数控车床进给传动系统的结构较普通车床大为简化。 数控车床也有加工各种螺纹的功能,如图3-8所示。主轴箱内安装有脉冲编码器2,主轴的运动通过同步齿形带3以1∶1的速比传到脉冲编码器。当主轴旋转时,脉冲编码器便发出检测脉冲信号给数控系统,使主轴电动机的旋转与刀架的切削进给保持同步关系,即实现加工螺纹时主轴转一转,刀架Z向移动一个导程的运动关系。 中高档的数控车床一般都采用全封闭式的防护装置,经济型的数控车床通常采用半封闭式的防护装置,其导轨无防护罩。

数控机床 教案

项目任务:1.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2. 数控机床加工的典型案例及应用范围。 3. 数控机床常的构成与特点。 4. 数控机床的分类。 5. 与数控机床加工性能相关的精度指标和运动性能指标 6. 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7. 与数控机床应用相关的知识拓展。 第一单元:模块一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模块二数控机床的应用 模块三数控机床的构成与特点 模块四数控机床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数控机床产生的背景。 2.掌握数控机床发展历程的两个阶段,第一代至第六代数控系统的特 征。 3. 熟知数控机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4.了解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 5.掌握数控机床主要由人机交互装置、数控装置、伺服系统和机床本 体四部分组成。 6. 掌握控控机床作为一种高自动化、高柔性、高精度、高效率的机 械加工设备所具备的特点。 7. 掌握按加工工艺方法可以数控机床分为五大类。 8. 熟知金属切削类和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的常见机型。 9. 掌握切削类典型的数控机床布局及应用。 10.了解3D打印技术与传统切削加工方式的区别及应用实例。 11.按运动方式、按伺服驱动的控制方式对数控机床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1. 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及特点。 2. 组成数控机床主要的四个部分。 3. 数控机床按加工工艺方法分为五大类。 4. 切削类典型的数控机床布局及应用。 教学难点:1. 数控机床按加工工艺方法分为五大类。 2. 切削类典型的数控机床布局及应用。 辅助教学:1. 多媒体课件 2. 微课

单元学时:2学时 教学过程: 模块一 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一、数控机床的产生 数控机床是指采用了数控技术进行控制的机床,现代数控系统是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的,因此,将数控机床又称为 CNC 机床。 数控机床的产生,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必然,世界上第一台数控机床是为了满足航空工业制造复杂工件的需要而产生的。1952年第一台由专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的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研制成功,于1955年进入实用阶段,这标志着制造业和控制领域一个崭新时代的到来。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伴随着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控机床的数控系统在不断的更新,其发展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发展历程 模块二数控机床的应用 一、数控机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1. 加工回转体零件 加工如图1-1所示的回转体零件辊轮,采用普通卧式车床加工该零件,无法达到图样上加工尺寸和精度的要求。而采用数控车床加工,则很容易达到加工要求。 2. 加工模具类零件 模具加工一般是单件小批量生产,而且加工面多为形状复杂的曲面,如图1-2所示为加工模具,选用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使得模具加工难度大的问题迎刃而解。 数控机床的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52—1970年) 硬件连接数控(NC ) 第二阶段(1970年至今) 计算机数控(CNC ) 第一代 (1952年开始) 电子管元件 第四代 (1970年开始) 小型计算机 第三代 (1965年开始) 小规模集成电第二代 (1959年开始) 晶体管元件 第五代 (1974年开始) 微型计算机 第六代 (1990年开始) PC+CNC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数控技术课程教案 河北工程学院

数控技术》教案 课程编码: 课程名称:数控技术 学时:46 学时学分:3 学分 开课学期:第七学期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电工电子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等 教材:《机床数字控制》(第一版)廖效果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 授课对象:机电学院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本科 工业设计、材料成型与控制本科授课教师:机械制造系魏效玲,薛会民,刘洵, 柴保明,吴炳胜

第一节教学内容第一章概论 一、教学目的 掌握数字控制和数控机床等基本概念、组成及分类,了解数字控制原理及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了解数控技术的产生背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时间:2课时 三、内容 数控与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加工过程、特点、主要技术指标、组成与 分类,加工的适应性、数控技术的发展、十五目标及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 介绍基本概念,讲授数字控制原理,分析数控机床的组成,根据以上讲述内容再归纳数控机床的加工特点,借助简图和表格等形式配合内容讲解。结合数控技术的发展将课程前沿问题介绍给学生。对编程基本知识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维,然后再讲解。 四、作业 1数控机床、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数控机床的特点、组成、各部分作用、分类 3、数控机床的加工原理、使用范围 4、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5、什么是点位控制、直线控制、轮廓控制数控机床? 6、按伺服系统的控制原理数控机床分哪几类? 7、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哪些? 8如何提高数控机床的精度、速度和可靠性 9、.CNC装置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第二节内容第二章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数控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 2?介绍程序编制的代码及格式

数控技术教学计划

数控技术专业教学计划 1、专业名称 数控技术 2、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 3、学制与学历 五年制,专科 4、就业面向 数控技术专业相关就业职业领域主要面向浙江省中小型企业单位的操作、销售、工艺、设备维护等部门,主要培养数控机床操作人员、数控编程工艺人员、CNC数控编程、数控设备维修人员、数控设备营销人员。此外还能从事CAD/CAM软件应用,数控系统或设备的销售与技术服务工作,数控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以及车间生产组织与管理等工作等。 5、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诚信、敬业、有责任心,掌握现代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本专业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掌握典型数控机床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CAD/CAM软件应用等基本知识,具备专业面向岗位与岗位群工作的数控切削加工、三维建模与制造及数控设备维护与调试等方面的技术与技能,具有职业生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7、人才规格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热爱祖国,敬岗爱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的体魄以及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一线岗位适应能力。 具有以下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具有通过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有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的技术信息和交流能力; ●能阅读和理解数控加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能熟练使用数控加工常用工具、夹具和计量器具; ●能识读较复杂的加工工件图样和机构装配图; ●能使用通用和专用工具进行常用数控设备的装配、调试和维护; ●能对常用数控设备的电气和CNC装置进行安装使用和维护; ●能手工绘制和使用计算机应用软件绘制一般零件图图样; ●会按加工图样确定工艺方法,选择编程方法,选择加工设备和通用工装; ●会手工编制和用计算机自动编制一般工件的加工程序; ●具有根据工艺规程设计数控工装的基础能力; ●能解决本专业的一般技术问题,具有实施工艺编制能力和进行产品精度检验能力; ●能记录、收集、处理、保存各类专业技术的信息资料; ●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职业道德等意识; ●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具有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健康的体魄; ●取得与本专业工种相关的1~2个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证书。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MACH3436 学时:56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4 课外学时:1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三、四年级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任玉田. 新编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玉美,王润孝,梅雪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8. [3] 李斌、李曦等. 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 [4] 毕承恩,丁乃健. 现代数控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王爱玲.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6] FANUC系统、Siemens系统等各式各类技术手册.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知识类专业主干课程 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培养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初步设计能力,以及数

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 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 3. 培养数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讲述了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知识,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现代CAD/CAM的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其组成;数控插补原理、刀补原理,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数控伺服系统基本组成,检测装置基本原理及其选用,位置控制的实现原理及方法;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速度及加减速控制的实现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设计、维护并开发实际的数控系统。 本课程还包括以下实验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了解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元器件,了解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编制数控车床、铣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插补程序编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 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 掌握数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基本结构 4. 掌握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以及控制方法

于明芳教案-数控机床概述

数控车床概述 【课题】全国中等职业技术院校数控类行动导向教材 《数控车削编程与加工》(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 第一单元任务一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叙述数控机床的基本概念、发展史、发展趋势。 ②能够叙述数控机床的的组成与分类。 ③能够叙述数控机床的主要参数及各参数的意义。 ④能够阐述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与加工过程,并举例 说明生产中的车削应用。 过程方法目标:在任务学习的过程中,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信息,会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概括。具有信息收集、 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在任务学习中,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能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具有信息交流和相互合 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数控机床的组成与分类,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与加工过程。 难点:数控车床的工作原理与加工过程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交流 ,自主探究法。 学情分析:数控车第一次课,学生初次接触数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特点还没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本次课以吸引学生对数 控的兴趣为主要教学思路,结合数控的当前形势与发展让 学生了解未来职业的特点。 教学准备:搜集各类数控机床图片,多媒体视频课件,安排数控车间参观。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设计要点一.知识讲解 1、数控机床概述: 世界上先进的加工制造视频 (1)数控机床的概念 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 1)数控技术:用数字、字母和符号进行编程,对某一 工作过程进行操作的自动控制技术。 2)数控系统:实现数控机床相关功能的软硬件系统, 是数控技术的载体。 课堂互动 (2)数控机床的发展史 从20世纪50年代世界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到今已经历60年。数控机床经过了两个阶段共6代的发展历程。1)第一阶段:硬件数控(NC) 第一代1952年的电子管 第二代1959年的晶体管 第三代1965年的小规模集成电路。说说日常生活中 哪些东西是由数 控的。 说说世界上第一 台数控机床是哪 年生产的,数控 机床发展历经了 哪几个? 以先进的数 控机床加工 视频来调动 学生学习数 控的兴趣, 使学生对数 控加工有个 感性认识。 拓展学生的 学习思维 教师先举例 比如电梯, 机器人等。 教师简要介 绍数控机床 发展的历史 背景

数控机床装调维修教案

生产实习课教案首页 课时分配

项目:FANUC 数控系统的数据备份与恢复 一、组织教学 1. 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2. 检查学生劳动防护用品的穿戴情况及实习工具的准备情况; 3. 宣布上课。 二、项目指导 1.复习旧课 数控机床的故障诊断方法 1. 系统报警号及系统诊断号故障诊断方法 2. 动态梯形图诊断法 3. 初始化复位法 4. 备件置换法 5. 同类对调法 6. 功能参数的封锁法 7. 使能信号的短接法 8. 系统故障诊断引导法 9. 远程诊断法 2.项目引入 在F-ROM中的数据相对稳定,一般情况下不易丢失,但是如果遇到更换主板或存储器板时,在F-ROM中的数据可能丢失,其中FANUC的系统文件在购买备份或修复时可由FANUC公司恢复,但是机床厂文件—PMC程序及用户宏程序执行器丢失后很难恢复,因此备份机床厂数据也是必要的。 3.相关知识

(1)数据的分区 FANUCi系列数控系统与其他数控系统一样,通过不同的存储空间存放不同的数据文件。 数据存储空间主要分为: ①ROM—FLASH-ROM,只读存储器,在数控系统中作为系统存储 空间,用于存储系统文件和机床厂(MTB)文件。 ②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在数控系统中用于存储用户数据,断电 后需要电池保护,所以有易失性(如电池电压过低、S-RAM损坏等). (2)数据的分类 数据文件主要分为系统文件、MTB(机床制造厂)文件和用户文件。 ①系统文件—FANUC提供的CNC和伺服控制软件。 ②MTB文件—PMC程序、机床厂编辑的宏程序执行器(Manual Guide 及CAP程序等)。 ③用户文件—系统参数、螺距误差补偿值、加工程序、宏程序、刀 具补偿值、工件坐标系数据、PMC参数等。 (3)数据的备份和保存 在SRAM中的数据由于断电后需要电池保护,有易失性,所以保留数据非常必要,此类数据需要通过“引导画面BACKUP(备份)”方式或“数据输入/输出”方式保存。通过“引导画面备份”保留的数据无法用写字板或WORD软件打开,即无法用文本格式阅读数据,但是通过“输入输出”方式得到的数据可以通过写字板或WORD软件打开。 三、示范操作 1、正确放置C-F卡 2、进入引导画面 按住屏幕右下方的两个软件。进入引导画面

数控技术教案(全)

第一章绪论 本章重点:1.数控机床概念 2.数控机床采用的新颖机械结构 3.数控机床按检测系统的分类 一般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数控机床的优缺点、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一、数字控制:用数字化信号对机床的运动及其加工过程 进行控制的一种控制方法。 数控机床:国际信息处理联盟(IFIP)第五技术委员会,对数控机床作了如下定义:一种装了程序控制系统的机床。该系统能逻辑的处理具有使用号码或其他符号编码指令规定的程序。 二、数控机床的产生与发展: (一)产生: 1、传统的生产方法已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1)单件小批量生产——占70%,一般用试切 法,技术水平要求高,劳动强度大,精度 不高,无法实现自动化。如:普通车、铣、

刨、磨床等 2)工艺流水作业——调整法加工,生产率提 高,精度提高,成本低,品种多,采用组 合机床,多机床配合,环节出现问题,生 产停滞。 3)自动机床:用凸轮控制,适于生产简单工 件,且改型困难 2、社会的需求 1)品种多样化 2)零件精度和形状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3)生产品种的频繁换型 3、技术上的可行性 1)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电子技术的发展 a、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 b、各种功能优越件的产生 c、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出现 3)新颖机械结构的出现

a、滚珠丝杠—代替普通丝杠,动作更灵 活,间隙更小,精度提高 b、滚动导轨—代替滑动导轨,移动灵 活,克服爬行和前冲现象 4)机床动态特性的研究成果 使机床的刚度更好,主轴转速更高,抗振 性提高 由于生产的发展要求出现新的生产工具,而在技术上又已具备了条件,于是在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提出应用计算机控制机床加工的设想,并与麻省理工学院合作进行研制工作。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立式数控铣床。1958年我国开始研制数控机床。 (二) 发展: 1952——1959年,电子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1959——1965年,晶体管制成数控机床控制系统 1965——1970年,小规模集成电路 1970——1974年,大规模集成电路 1974——,微型计算机

数控技术课后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什么叫机床的数字控制?什么是数控机床?机床的数字控制原理是什么? 答:数字控制是一种借助数字、字符或其它符号对某一工作过程(如加工、测量、装配等)进行可编程控制的自动化方法。 数控机床是采用数字控制技术对机床的加工过程进行自动控制的一类机床。是数控技术典型应用的例子。 数控机床在加工零件时,首先是根据零件加工图样进行工艺分析,确定加工方案、工艺参数和位移数据;其次是编制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然后将数控程序输入到数控装置,再由数控装置控制机床主运动的变速、启停、进给运动方向、速度和位移的大小,以及其他诸如刀具选择交换、工件夹紧松开、路程和参数进行工作,从而加工出形状、尺寸与精度符合要求的零件。 ?2. 什么叫点位控制、直线控制和轮廓控制? 答:点位控制是控制点到点的距离。只是要求严格控制点到点之间的距离,而与所走的路径无关。 直线控制是不仅控制点到点的距离,还要控制这两点之间的移动速度和路线,使之沿坐标平行或成45°的方向运动。也就是说同时控制的坐标只有一个。 轮廓加工控制是控制轮廓加工,实时控制位移和速度。它的特点是能够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运动坐标的位移和速度同时进行连续地相关控制,使合成的平面或空间运动轨迹能满足轮廓曲线和曲面加工

的要求。控制过程中不仅对坐标的移动量进行控制,而且对各坐标的速度及它们之间比率都要行严格控制,以便加工出给定的轨迹。 ?3. 简述数控机床是如何分类的? 答:按伺服系统的类型分: 开环控制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数控机床、半闭环控制的数控机床。 按工艺方法分: 金属切削类数控机床、金属成型类及特种加工类数控机床。 按功能水平分: 低档数控机床;中档数控机床;高档数控机床。 ?4.什么叫? 答: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数控系统。 第二章 ? 1.数控程序和程序段的格式是什么?包括哪几类指令代码? 答:从数控系统外部输入的,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图纸及其技术要求、工艺要求等切削加工的必要信息,按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指令和格式编制并直接用于加工的程序,就是数控加工程序,简称为数控程序。 程序段格式是指一个程序段中字、字符、数据的书写规则。 准备机能(G代码)、辅助机能(M代码)、进给功能(F)、主轴功能(S)和刀具功能(T)。 ? 2.准备功能G有哪几种功用? 答:用于建立机床的加工机能,它是使数控机床作好某种操作准

(完整版)数控车床编程基础教案.doc

课题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过程 第二章数控车床编程基础教案 第一节数控加工的基本过程及其坐标系课时 2 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的基本过程 2.理解数控车床编程的概念及内容 3.掌握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1.数控编程的概念及内容 2.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数控机床编程概念 1.数控编程概念 1)数控加工程序 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图纸及其技术要求、工艺要求等切削加工的必要信 息,按数控系统所规定的指令和格式编制的数控加工指令序列,就是数控加工程序,或称零件程序。 2)数控编程 制备数控加工程序的过程称为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简称数控编程 (NC programming) 。 2.数控编程的内容及步骤(图 1) 图1 数控车床编程过程 (1)分析零件图样 (2)确定工艺过程 (3)图形的数学处理 (4)编写程序单及程序的输入 (5)程序校验 (6)首件试切 3.数控编程方法 1)手工编程 含义:根据数控系统规定的功能指令代码和程序格式编写出数控加工程序单。整个 编程的过程(分析零件图→确定加工工艺→数值计算→编写零件加工程序单→制备 控制介质→程序校验)都是由人工完成。 特点: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掌握,适应性较大。 应用范围:适用于加工形状不太复杂的(如点位加工、由直线和圆弧组成的轮廓加工)、计算量不大的零件。 2)自动编程 含义:是经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处理,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加工程序。

特点:这种方式适应面广、效率高、程序质量好,但投资大,掌握起来需要一定时 间。 适用范围:适用于加工形状复杂的(如具有非圆曲线、列表曲线和曲面组成的)零 件编程,以及各类柔性制造系统(FMS)和集成制造系统( CIMS),应用广泛。 二、数控机床的坐标系 1.机床坐标系的命名规定 1)规定 不论是刀具移动,还是工件移动,一律假定刀具相对于静止的工件移动。 刀具与工件之间距离增大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2)机床坐标系 为了确定机床的运动方向和移动的距离,要在机床上建立一个坐标系,这个坐 标系就是标准坐标系,也叫机床坐标系,机床坐标系采用右手笛卡尔坐标系。 图 2右手笛卡尔坐标系 图3机床坐标系的建立 2.机床坐标轴方向和方位的确定 1)Z轴的规定 平行于机床主轴轴线的坐标轴为Z轴,如数控铣床主轴带动刀具旋转,与主轴 平行的坐标即为 Z坐标,如图 4所示; 图4立式数控铣床坐标系 取刀具远离工件的方向为其正方向,如钻孔时钻入工件的方向为负方向,而退 出方向为正方向; 对于没有主轴的机床,如牛头刨床取垂直于装夹工件的工作台的方向为Z轴方向; 如果机床有几个主轴,则选择其中一个与装夹工件的工作台垂直的主轴为主要 主轴,并以它的方向作为Z轴方向。 2)X轴的规定 X轴位于与工件定位平面相平行的水平面内,且垂直于Z轴。 对于工件旋转的机床, X轴在水平面内且垂直于工件旋转轴线,刀具离开工件的 方向为正方向,如图 5所示;

最新中职数控技术同步备课教案

中职数控技术同步备课教案 本次课重点介绍有关数控技术和数控机床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门课有初步的认识并培养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 一、章节题目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数控机床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第三节数控机床分类 第四节数控机床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数控加工技术 第一节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步骤 二、教学方法与辅助手段 本次课的授课方式为讲课,在授课过程中突出数控机床的特点,并注意和普通机床进行比较,使学生对数控机床和数控技术有一个深入的认识。使用多媒体课件及板书配合教学。 三、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 2.掌握数控机床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

4.掌握手工编程的基本过程 5.了解数控机床分类和发展趋势 6.了解CAD/CAM混合编程的基本过程 四、本次课的重点、难点 重点内容为数控技术的基本概念,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和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本次课的难点在于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 五、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 1.基本概念:数控技术,数控系统,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点位控制,轮廓控制,插补,开环伺服系统,闭环伺服系统、半闭环伺服系统(0.9学时) 2.数控机床基本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0.8学时) 3.数控机床的基本工作原理(0.7学时) 4.数控机床的分类与发展趋势(0.3学时) 5.数控加工程序编制的基本步骤(0.3学时) 六、主要专业外语词汇 1.数控技术—Numerical Control—NC 2.数控系统—Numerical Control System 3.数控装置—Numerical Controller 4.自动刀具交换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 5.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 6.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 7.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

数控机床项目三(电子教案)

项目三数控车床 学习任务:1.数控车床的应用、组成和分类。 2.卧式数控车床的传动系统及功能部件结构。 3.车削中心有别于数控车床的特点及自驱动刀具结构。 4. 数控车床的操作规程及基本操作方法。 第一单元:模块一数控车床的应用; 模块二数控车床的组成及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数控车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2.熟悉数控车床的应用范围。 3.掌握数控车床的组成和布局结构。 4.掌握数控车床的分类特征。 教学重点:1.数控车床加工零件的典型案例。 2.数控车床的分类与应用。 教学难点:数控车床刀架相对导轨的布局形式 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模块一数控车床的应用 一、数控车床加工的典型案例 1. 加工轴类零件 图3-1所示的零件为典型的轴类零件,主要加工面为圆柱面、圆弧面、端面、外螺纹面、倒角及切槽等,而且要满足工件图样上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该零件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先将棒料毛坯的两端面车平,之后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的两侧。 2. 加工套类零件 图3-2所示的不锈钢套筒属于套类零件,毛坯为不锈钢铸件,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两侧的内、外轮廓。 3. 加工盘类零件 图3-3所示的蜗轮透盖为典型的盘类零件,毛坯为铝合金铸件(ZL201),该零件的主要加工面适于采用卧式数控车床加工,且分为粗加工序和精加工序。 零件上的6×φ9 mm孔和2×M8-7H螺孔适于在数控钻床或普通钻床上加工。 4. 加工齿轮毛坯零件 图3-4所示的零件为拖拉机上弧齿锥齿轮的毛坯零件,材料为45钢,是径向尺寸较大的盘类零件,主要加工面为内外圆柱面、圆锥面、端面(一侧端面有锥度)、倒角及切端面槽等,适于采用立式数控车床加工。需要两次安装,分别加工零件顶面和底面的内、外轮廓。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备课讲稿

中卫职业技术学校 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大纲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数控加工和数控设备操作人员与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数控设备及自动生产线的操作、调试、维护和保养工作,也可从事生产现场工艺实施、数控软件使用、数控编程、数控改造、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备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 掌握机械和电气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初级钳工和电工基本技能。 3. 掌握数控设备工作原理和结构的基本知识,具备数控设备的中级操作技能,具备调试、维护、保养、数控设备和对设备实施数控改造的初步能力。 4. 掌握现代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具备使用CAD/CAM/CAPP等软件、实施工艺、数控编程、设备管理、质量检测和产品销售的基本能力。 5. 具备应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一般信息处理的能力。 6. 具备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的初步能力。 7.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必修课程 1. 基础文化课(864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144学时)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和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

(完整版)数控技术A教案.docx

合肥学院 20至 20学年第学期 数控技术 A课程 教 案 课程编码: ____0635031_________________ 总学时/周学时:48h /4h 开课时间:第 1 周至第 11 周 授课年级、专业、班级:三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 使用教材: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陈蔚芳等,科学出版社) 系别 /教研室:机械工程系/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教研室 授课教师:姜海 —1—

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 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掌握现代数控技术 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应用工具;掌握数控工艺基础知识,具有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操 作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使用数控设备的能力;了解数控技术与 机械加工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将来从事数控技术方面的工程应用与开发打好 必要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及现场教学、 课堂讲授、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以作业和章节测 验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同时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撰写读书报告 并进行课堂讨论,扩展视野;另外,本课程还配以单独开设的后续课程“数字化制造 综合实验”中部分内容,从多方面着手,进一步深化应用所学知识。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 针对教学中的难点、重要知识点设置问题,通过课堂提问、举例讲解等方式, 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本课程附属实验及后续综合实验课程中有关内容等来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教材选用原则和特点 根据我院的办学定位要求,本课程我们所选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 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教材内容既能较系统介绍数控技术专业理 论知识,又强调以工程应用为背景,强调实际、实践、实用,并适当反应相关新技 术的发展;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较好的质量保障,符合本专业应用型 本科人才培养的教学要求。 考核方式 测验(10%),大作业(10%),读书报告或调研报告(10%),实验(20%),课堂笔记( 10%),课程结束考试( 40%);课程结束考试采用笔试闭卷方法。 教学参考资料 [1].朱晓春.数控技术(第 2 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9. [2].陈蔚芳,王宏涛等.机床数控技术及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9. [3].王永章,杜君文,程国君.数控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2. [4].合肥学院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实验指导书(自编). 2008.12. 对课程的分析总结 本课程以现代数控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主线,系统介绍了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机床数控系统等两大主要模块内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较好地 调动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教学效果良好。学生学习后能比较扎实地 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应用,并且大多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同时 实验技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由于本课程的实践性较强,可以考虑适当调整和完善相关实践教学方式,进一 步加强实践性教学效果;对兴趣较大且学有余力的同学,可组成兴趣小组,在教师 指导下对课程的某些方面进行深入学习。 备注: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