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介入幼儿的游戏

教师怎样介入幼儿的游戏
教师怎样介入幼儿的游戏

教师怎样介入幼儿的游戏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

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

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

(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例如,中班的小朋友往鱼缸里乱投放一些食物,教师看到后,没有马上制止,而是通过询问了解到幼儿是想看一下鱼最爱吃什么?他是想通过自己的实验发现小金鱼的特点,教师引导他找出了答案,

而不是将现成的答案告诉他,为了挽救小金鱼的生命,还及时换掉了己经污染的水。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例如,玩“菜市场”游戏时,菜卖完了,孩子们的游戏便卡壳了,没法往下进行,教师用提示性的语言“我们一起加工一些吧。”引导孩子们自己动手画、剪、捏、缝等熟菜加工车间便热火朝天地开起来了。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扬,以强化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例如,教师为大班的孩子讲完了孟良崮战役中活捉张灵甫的故事后,一部分孩子就提议要玩打仗的游戏,用一块泡沫板做成孟良崮的山顶,然后一部分幼儿扮成勇敢的解放军战士,一名幼儿扮成张灵甫,游戏便有声有色地开始了,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表扬这些孩子肯动脑筋,并提出希望,希望孩子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法,又如,在一次体育游戏中,两队比赛规则要求每人先跑30米后,再投3个球,然后返回看哪队先胜,有的孩子就能严格遵守规则,投篮不满3个就不返回,坚持投满3个,不中再投,教师对孩子这种认真的态度、良好的意志品质及坚持性给予高度赞扬,强化了幼儿正向行为的出现,也对其他幼儿起到了暗示作用。

(二)行为指导。

1.身体语言,是指教师在指导游戏时,利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对幼儿游戏行为作出反馈。例如,幼儿在游戏中所表现出的创造性行为,教师应该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甚至拍手等表示肯定,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2.提供材料。根据中央教科所IEA课题组的调查表明,幼儿在活动中可否选择活动材料以及自选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其活动的针对性、积极性。在材料不可选的情况下,幼儿的无所事事率最高,随着材料可选程度的提高,无所事事率降低,交往频率提高。在材料任选的情况下,无所事事率最低,交往频率最高,由此可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如好几天无人光顾的科学角内,教师放上了放大镜,孩子又活跃起来。“小小舞台”里,教师及时投放了魔术箱、帽子等,孩子由原来单纯的歌舞表演,又增添了新的玩法,花样也更丰富了。

3.场地布置:教师期望幼儿产生什么行为,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可以通过场地布置的影响来达到目的。例如,如果教师希望减少跑及粗野的游戏,可用分隔物或家具把开放的空间阻隔起来,吵闹的和安静的要分开。再如,如果有的区角内没人光顾,可通过变换场地等方式吸引幼儿,也可同孩子们一起规划、设计、

安排场地。

4.动作示范。规则游戏由于有玩法及规则的限制,必须在学会后才能玩。因此,教师要给幼儿作适当的示范、讲解,帮助他们掌握玩法,理解并掌握规则。在创造性游戏里,如表演游戏,教师可以在小舞台上向孩子们进行示范性演出,不仅能激发起幼儿的表演欲望,而且能将各种表演技巧展现给幼儿,供幼儿模仿,教师还可与幼儿一同表演,表演里面就隐含着示范。

在游戏时间里,教师除了提供创造性游戏条件外,也应提供开展规则游戏的条件,并鼓励幼儿自己开展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里,也要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总之,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关键在于一个“巧”字,即巧妙点拨,使其延续、提高、升华。

幼儿园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在游戏中成长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方法适时地介入幼儿游戏。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式 1、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 2、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 3、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但这种方式易破坏游戏气氛,甚至使游戏中止,一般情况下不宜多用。 三、教师介入指导游戏的方法 教师不管用何种方式介入游戏,既然介入了,目的应是对幼儿游戏为作具体的指导。(一)语言指导 1.发问。发问主要是用于了解幼儿游戏的现状及幼儿的具体想法或进行启发引导等,宜用亲切平和的询问,以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如,“你想做什么呀?”“你要做什么呀?”等,目的是引起幼儿的思考,逐渐学会辨别是非,作出明确的行为判断。 2.提示。提示主要是当幼儿遇到困难或不知所措,缺乏目的时,教师用一两句简单的建议性提示,帮助幼儿明确想法,促进游戏顺利开展。 3.鼓励与赞扬。主要是就游戏中幼儿表现出的创造性及正向的游戏行为加以肯定并提出希望。对幼儿在游戏中能自觉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坚持游戏等良好的意志品质给予赞

最新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指南》中指出:“和幼儿一起发现并分享周围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现象,通过拍照和画图等方式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和发现.”本案例中,教师的介入为幼儿游戏创设了更自由和谐的氛围,支持幼儿按自己的兴趣、需要和生活经验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让幼儿在和环境、材料、同伴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按自己的意愿设计和生成新的游戏.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式与方法 吕秀英 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指导游戏就需要介入到幼儿的游戏当中去,介入的目的是引导幼儿继续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从而提高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就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我认为: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快做饭吧,等一下,饭和菜要一起吃。”两幼儿由同时切菜变为一人切菜一人做饭,他们心中确立了共同的目标:“开饭”并且知道饭和菜是要一起上的。从而使该项游戏由平行游戏转化成联合游戏。 (三)垂直介入法:是指幼儿游戏出现严重违反规则或攻击性等危险为时,教师直接介入游戏,对幼儿的为进行直接干预,这时教师的指导显性的,如在游戏当中,幼儿因争抢具而发生打骂,或者是玩一些如“死”“上吊”“暴力”等内容的游戏时,教应直接干预,加以引导,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幼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幼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幼儿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幼儿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幼儿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 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幼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幼儿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幼儿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幼儿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幼儿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幼儿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幼儿教师参与的需要或幼儿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幼儿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幼儿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幼儿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幼儿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幼儿教师来帮忙,幼儿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幼儿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幼儿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幼儿教师就隐退了。在一边静心观察,关键时刻再登场,当幼儿的游戏只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时,幼儿教师要引导幼儿向游戏的高级水平发展,例如,娃娃餐厅里有人正在切菜,幼儿教师走过去问:“你做什么菜?”幼儿想了想说:“炒菠菜。”幼儿教师又问:“你们有人在做饭吗?幼儿听后恍然大悟,连忙对另一幼儿说:“你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为大家带来的幼儿教师如何有效 介入幼儿游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幼儿教师如何有效介入幼儿游戏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 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 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 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 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 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 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 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 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等”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 了解和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和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的幼儿真正理解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道,爆发出许多闪光点.幼儿纷纷采访建筑工地造了怎样的房子?点心店的新品味道如何?今天去哪里春游了等并用画画、拍照等方式记录,播报时拿着记录纸,讲述着自己的见闻.

中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中班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通过幼儿利用各种不同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这种游戏对幼儿手的技能训练和发展思维能力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教师的指导是发挥结构游戏教育作用的关键。由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局限,他们在游戏中反映出来的各种要求、思想、能力、行为、认知水平等问题,都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帮助、正确指导。以下是我在指导幼儿结构游戏的一点体会。 一、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加深对物体和建筑物的印象 我利用带领幼儿外出活动、散步、自由活动等机会,引导幼儿反复观察,然后说出物体各部分名称、形状和结构特点。如:当幼儿生成房子这一个主题时,我就带领幼儿来到操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幼儿园内几间房子的外形结构和特点,让它们说出房子的形状、房顶的样式,它们是如何组合的等。这样,她们在结构活动过程中,才能创造性地表现物体的特征。 二、教幼儿一些结构技能 1、学习看平面图进行建构。 我提供建构示意图,贴在活动室的橱上,让孩子按照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材料,进行建构。例如,孩子在看图搭出一朵小花时,我表扬他搭得好的同时鼓励他搭一个花篮,于是,他加上一根手柄,就成了一个漂亮的花篮。这样,孩子在操作中不仅掌握了看图搭建的技能,还体会到创造的快乐,能激发今后的大胆创造的愿望。 2、学习排列、垒高、插接、围合等,同时注意简单的颜色搭配。 中班初期孩子的搭建一般不会注意美观,他们更多的关注能否搭成一件物品。在一次搭建“树”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了拼插、围圆等方法,每个幼儿都做了一棵树,由于结构材料雷同,大部分幼儿的作品十分相像,只有一个幼儿搭建了一大一小两棵“树”,又把它们重叠在一起,用废旧材料制作“树”上的礼物,说“这是礼物树”。我灵机一动,回应道:“小朋友做了这么多的树,都长得差不多,你们能不能改变一下,让大家记住你做的是什么树。”于是孩子们纷纷动手,不一会儿“圣诞树”“心愿树”“果树”等作品纷纷诞生了。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行为给予了恰当的支持和回应,既保护了幼儿的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方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众所周知,角色游戏作为幼儿园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幼儿非常乐于参与的一种自主游戏。因此,作为教师,除了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之外,在游戏过程中的引导作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目的是为了推进幼儿游戏,促进幼儿游戏向高一级水平发展。这里,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教师只有充分观察,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如何指导儿童游戏、如何介入幼儿的游戏,要根据观察需要而定,教师必须先进行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介入儿童游戏,适时地帮助儿童发展并延伸其游戏。事实上,作为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是很值得研究与探讨的问题。下面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种方法。 一、平行介入法 平行介入法是指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剪对称的纸样,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剪出对称的图形,达到锻炼小肌肉以及掌握使用剪刀的技能,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我就用这些剪好的对称图形装饰在一个已经布置好的娃娃家的窗帘上,当漂亮的窗帘印入孩子的视角前,引起了他们操作的兴趣,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 二、角色介入法 角色介入是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果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用椅子排成一排,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XX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

幼儿园区域游戏论文:结构游戏的指导

幼儿园区域游戏论文:结构游戏的指导 推荐理由:玩具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支柱,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塑料、拼插玩具,更使他们爱不释手。这些玩具具有色彩鲜明、拼插方便、结构灵活多变、卫生等特点。它们在发展幼儿感知觉、操作技能、创造力等方面有特殊的作用。真正的游戏可以满足儿童的需要,是体现幼儿自由意志的活动,带给儿童快乐,对儿童个性的养成,健全人格的建构起到一定的作用。在游戏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主动的认知表现,互助的同伴交往,自发的动作练习,这就是游戏的价值所在。 正文:经过三年的研究,我们初步建构了幼儿结构游戏的指导体系,不仅满足了幼儿的游戏需要,而且促进了幼儿情感、能力、品质、习惯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在结构游戏中,我们既重视幼儿整体和谐发展的结果目标,更重视幼儿获得主体性体验的过程目标。实践证明,教师树立了整体的指导意识后,就会有意识地在游戏中捕捉契机,渗透整体发展目标。如教师时而激发情感,时而提高能力,时而进行坚持性、独立性品质的培养,时而进行爱护作品、主动整理等习惯的强化。教师如果重视游戏指导的过程目标,就会在游戏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因素强化幼儿的兴趣和自主意识。我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指导结构游戏的方法。 一、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指导 结构游戏是幼儿游戏的一种,是幼儿使用结构材料进行建构活动的游戏,而建构性结构游戏的材料突破了仅用结构材料的范围,它可以是废旧材料,橡皮泥、一次性餐具等。这样幼儿建构的范围就能越来越广。在指导建构性游戏中老师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游戏主题的生成来自幼儿。 主题的来源一反过去老师制订,幼儿模仿的过程,它主要是源于幼儿的生活,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老师是独具慧眼,找出其中的亮点,加以指导,如未来的公园、城市新面貌、汽车博览会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建构欲望。 2、游戏准备,师生共同合作。 主题生成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收集素材,可外出参观,观察实体,可翻阅各种书籍、资料,可布置各种板报、展览,开拓幼儿的视野,加深幼儿的印象,建构事物在幼儿脑中的新结构,老师是良好的合作伙伴。 3、游戏过程,幼儿自选材料,进行主动建构。 经过充分的游戏准备后,幼儿自选材料建构自己脑中的事物,他们通过同伙伴合作、互相讨论自己建构。老师在幼儿游戏中,要以一个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只有当幼儿良好的意愿屡试屡败决定放弃前,老师才能进行隐性的指导,帮助幼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

幼儿园区角活动时老师介入的方法与时机区角活动(个别化学习)的介入指导时机有方法,应该会是老师们经常纠结的地方吧!在实际活动中往往做不好就会被说成了:放任不管,亦或是过度干预,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华舍中心幼儿园的孙芳萍老师,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来谈谈她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过程中,尽管没有教师对游戏的介入,幼儿也能在游戏中自我发展,但是教师的作用就在于能够用教育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最适宜的时候推进幼儿的发展。 但是,在实际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常常表现出两种极端的态度:放任不管和过度干预,后者又表现为盲目性干预和功利性干预两种情况。那么教师该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呢?依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笔者谈谈教师介入游戏的几点体会。 无所事事时暗示介入 案例1:“星巴克”游戏中,两个服务员趴在吧台上看着过往的行人,无所事事的样子,生意比较惨淡。于是,老师以旁观者的身份用语言暗示:“怎么今天生意不太好?不如你们来一个“星巴克”限时优惠?或是买一杯送一杯的促销活动?”主意不错,孩子们开始热情吆喝:“来,买一杯送一杯喽,免费品尝!”这下,好多孩子过来品尝了,味道还不错,没想到两个服务员还能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推出“喝咖啡,免费阅读图书活动”,创造性地丰富了游戏,顾客络绎

不绝,生意十分火爆。 《指南》中指出:“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本案例中,教师用语言适时暗示介入幼儿的游戏,使原本无所事事的幼儿继续投入积极的游戏,同时拓展和提升了幼儿的角色行为、角色意识,进而提高了幼儿的游戏交往和水平。 角色不符时情景介入 案例2:警务室游戏中,“警察”横冲直撞,拿着警棍到处乱跑,有多个幼儿告状说“警察”打人。于是老师创设情景说:“你好,警察叔叔,那边的出租车司机行驶相撞,正在发生争执,需要你去协调。”“警察”意识到自己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于是有模有样地过去说:“司机朋友,请注意看路标行驶,这是你的行驶路线……” 《指南》中指出:“利用生活机会和角色游戏,帮助幼儿了解与自己关心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本案例中,幼儿游戏出现与角色不符,且违反规则、攻击性等行为,教师适时创设情景介入游戏,既不破坏幼儿的游戏气氛,又尊重了幼儿的自主性,使扮演警察的幼儿真正理解警察的含义,促进游戏的有序进行,也避免了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偏离主题时试探介入 案例3:“新闻中心”,开始时幼儿对报刊上的新闻用剪贴、报道的方式来播报,没过多久,幼儿都在剪贴和装饰,播报的时间却没有了。老师试探着问:“你们想去采访点心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问问他们今天可有新产品或新书?”这下使游戏进入了一个有趣的通

案例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老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 实录:角色游戏开始了,赵歌和盛佳敏穿起了理发师的白大褂,做好了准备工作,迎接顾客的到来。他们把该做的准备都做好了,还不见一个顾客光顾。赵歌着急了,急冲冲的跑到我的身边,气呼呼的说:“老师,我们一个剪头发的顾客都没有啊,怎么办呢?”我“哦”了一声,“你们想想办法呀?”没有马上去理会他,我想再看看情况,看他们如何扭转局面。时间过了两分钟,赵歌有点按耐不住了,低下了头,一副无奈的样子。盛佳敏抬起头他大声的叫道:“剪头发喽,我们新开张的!”这时,赵歌也学起盛佳敏的样子叫卖起来。我看准了时机,拿了一只小包,走了过去。我故意问:“有人吗?”听到我的声音,赵歌、盛佳敏同时站在我的跟前,抢先说“欢迎光临,请坐下来”。一个忙着给我梳头,;一个迫不及待的给我卷头发,忙的不亦乐乎。自我以后,他们的生意好转了,顾客络绎不绝。 分析: 从理发店游戏中可以看出,中班孩子的角色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中班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的思维也有直觉行动性开始转向具体形象的思维,能在老师的启发下,理发师会用语言招呼客人,能用语言与同伴交往。再者,中班幼儿在进行角色游戏时能认真扮演角色,并且还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随便离开岗位的现象少了,因为他们在游戏前就分配好了各自的角色,有了一定的角色意识。幼儿游戏时碰到了困难,此时,我认为有必要介入幼儿的游戏。于是我以顾客的身份走入了理发店。为孩子的游戏打开局面。在这一游戏案例中我体会最深的是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老师不能是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角色。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敏锐地观察每个孩子的每一点变化,了解他们的每项兴趣与需要,通过观察游戏了解幼儿,通过环境材料的创设和适当的介入支持幼儿的游戏。游戏中当观察到理发店生意冷清了,孩子求救了,我以顾客的身份以自己的行动以及游戏的语言和材料,暗示幼儿的游戏行为,促进幼儿游戏的发展。 中班案例:你的车子很特别 实录:建构区里的材料越来越少了,小朋友的作品越来越多了。万傲进入了建构区,试图想退出来。我看见了,连忙补充了一些积木,万傲很快地回来了,并且在建构区里玩了起来。只见他拿了两块较大的插塑积木,上面有多个插孔的那种,连在了一起;他可能要搭一辆车子吧。果然,他又拿了两个椰奶空罐子垫在插塑积木的下面,当做了车子的轮子,又向前试了试,“车子”真的向前滚动了两下,似乎还有点不满意呢。他又在“车身”上面用雪花片积木搭了一个大大的“碗”,把“碗”倒扣在上面。哦,一辆崭新的车子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我连忙走过去称赞说:“你的车子很特别!”

游戏介入方法(资料)

老师游戏介入策略 一、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游戏。比如某幼儿在小超市中当售货员,然而无人前往超市购物,该幼儿无所事事,老师可以通过扮演顾客前往购物,和售货员交流,还可以假装购买的东西太多,引导幼儿上门送货。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包括两种:平行式介入法和交叉式介入法。(1)平行式介入法。 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近似的游戏材料和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模仿其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是一名游戏者,教师的行为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当幼儿不会操作幼儿材料、游戏情节过于单一或缺乏创新时,教师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比如教师在活动区投放了新的材料,但是孩子只玩了一会儿,就因为没有更好地玩法而失去了进一步操作的兴趣,这时教师就可以在幼儿身边操作玩具,建构更多的作品,开拓幼儿的思路。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教师还可以边说边做,一是吸引幼儿兴趣,二是教给幼儿操作的方法。 (2)交叉式介入法。 教师通过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到幼儿游戏中,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游戏能够顺利开展下去时,教师则可以退场,不能待得太久。 二、材料指引介入法 通过材料的提供达到指导幼儿游戏的策略方法。 三、语言指导 通过教师的话语达到对游戏指导的一种方式,它是游戏指导中非常重要,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策略。根据提问目的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师的语言分为七类。 (1)询问式语言。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 询问式语言一般以疑问句的形式出现。借助询问式语言把幼儿面临的问题情境描述出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摆在幼儿面前,让他们思考并寻找解决途径,起到促进游戏情节发展的作用。比如,“家里除了爸爸妈妈以外,还有谁?”(用于拓展和丰富游戏情节,可以考虑加入别的的角色,比如“宠物”) (2)建议式语言。 教师通过给予建议,指导幼儿游戏。教师在观察的过程中,当发现幼儿 在游戏中情节发展停滞不前或出现困难时,给予的不是直接的指导,而是采用建议的方式,比如,当发现一个幼儿试图把娃娃放在堆满东西的桌上而不方便摆弄玩具时,教师可以建议:“我觉得如果放在旁边会更好。”当幼儿为了在麦当劳买不到油条而争执时,教师可以建议说:“麦当劳没有油条卖,那我们再开个卖油条的店吧。” (3)澄清式语言。 幼儿的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但幼儿年龄小,对事物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有时候由于

幼儿建构游戏

幼儿建构游戏 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 建构游戏:指幼儿利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按照一定的计划或目的来组织、操作建构物体或材料,通过与建构活动有关的思维和创作塑造物体形象、创造性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特点: 1、它是以表征思维为基础、以“建构物”为主要表征手段的象征性游戏活动。建构游戏明显的特征是幼儿通过建造“建构物”来反映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印象。 2、建构游戏发展幼儿的构造、空间知觉和象征能力 3、幼儿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表现着自己内心的担忧和冲突、快乐和困惑、期待和愿望,揭露幼儿鲜活的内心世界。 种类: 1、积木游戏 用各种积木或其他代用晶作为游戏材料进行的结构游戏。积木的式样很多,有大、中、小型积木,有空心或实心型积木,有动物拼图积木等。这种结构游戏在幼儿园开展较早,也较为普遍。 2、积竹游戏 指将竹子制成各种大小、长短的竹片、竹筒等,然后用它们进行构造物体的游戏。积竹可构造“坦克、火车、飞机”,还可建“桥梁、公园”,构造出的物体同样栩栩如生,富有情趣。 3、积塑游戏 用塑料制作的各种形状的片、块、粒、棒等部件,通过接插、镶嵌组成各种物体或建筑物模型。积塑轻便耐用,便于清洁。 4、金属构造游戏 以带孔眼的金属片为主要的建造材料,用螺丝结合,建造成各种车辆及建筑物的模型。 5、拼棒游戏 用火柴杆、塑料管、冰棒棍或用糖纸搓成纸棍等作为游戏材料,拼出各种图形的一种游戏。 6、拼图游戏 用木板、纸板、塑料或其他材料制成不同形状的薄片并按规定方法进行拼摆的一种游戏,如可拼摆动物的房屋、故事情节等画面。传统的七巧板就属于这类游戏。 7、玩沙玩水玩雪的游戏 沙土是一种不定型的结构材料,幼儿可以随意操作,幼儿也可利用水、雪玩划船、堆雪人、打雪仗等游戏。玩沙、玩水、玩雪都是一种简便易行的结构游戏。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

幼儿园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分析

结构游戏组织方法与指导 前言:“游戏是幼儿的工作”,古往今来的孩子都着迷于游戏,游戏代表着孩子的自由,天真无邪、自然的天性和潜在的能力。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全神贯注、超凡的想象和无法估量的创造性都令无数教育同仁们为之惊叹! 在众多幼儿喜爱的游戏之中,建构游戏以它独具的魅力深受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青睐。因为幼儿对种类繁多、质地多样、可随意变换、反复创建的积木、积塑、泥沙及生活中随处可得的废旧物品等建构材料爱不释手。在对这些材料进行搭建(排列、组合、接插、镶嵌、拼搭、垒高、穿套、编织、粘合等)的过程中,实现自己搭建的需求及愿望,体验自己与同伴共同搭建的快乐感、成功感!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合作交往能力的提高以及幼儿个性的和谐全面发展。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还蕴含着有益于幼儿发展的隐形教育潜能。 现状:在坐的各位都知道,组织和开展建构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我们观察在幼儿园开展建构游戏的现状,不难发现:许多幼儿园建构游戏流于形式化,没有使建构游戏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时间上安排不够充分,玩具的数量和种类非常有限幼儿园中都建立了区角,可是真正能让孩子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非常少。相当多的幼儿园在组织活动时,仅仅把建构游戏当作调剂品来使用。如:建构游戏的时间仅安排在家长快来接的时间段。这其中的弊端是相当大的。建构游戏安排在家长接孩子的时间段内,显然是无法发挥其教育意义的,它只会让孩子学会做事半途而废。而且,建构游戏时间不充足,幼儿的创造性就无法真正发挥起来 2、玩具种类和数量不足;许多幼儿园虽然配置了许多种类和数量的玩具,可在选择时却忽视了儿童认知的需要,比如:玩具种类、难度单一,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没有充分考虑到幼儿成长的需要,玩具不能很好地发挥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一种玩具从小班玩到大班,可想而知,孩子的积极性、创造性还有多少呢? 3、许多教师指导建构游戏不当,不知道指导游戏应当从何入手。何时指导,以什么方式指导。如:要么就忽视。教师对建构游戏的认识不够,没有充分重视建构游戏对幼儿发展的重大教育价值,从而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要么就干

大班结构游戏教案我们的幼儿园

第一次游戏 游戏目标: 1、引导幼儿对主题建构内容进行思考,初步学习画规划图。 2、学习使用新的游戏材料。 3、养成良好的游戏常规。 游戏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利用散步时间引导幼儿对幼儿园的环境设施有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利用区域活动时间绘制一张“我喜欢的幼儿园”规划设计图。 2、物质准备: ·较中班更为丰富的各式插塑及中、大型积木等。易拉罐、纸盒等废旧物品若干。 ·教师根据幼儿设计内容绘制的建构图卡,活动中采用分配到手的方法让幼儿明确自己的任务。 游戏过程: 1、你喜欢我们的幼儿园吗?幼儿园里有哪些建筑和设施?结合幼儿设计的规划图,通过谈话引导幼儿对幼儿园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并畅谈自己心目中期待的幼儿园还有哪些设施。 2、针对幼儿设计的规划图,从道路的畅通、场地大小的分配请幼儿谈谈规划布局的合理性,引导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合理规划。 3、探讨如何分工合作,加深各小组的协商意识。出示分别画有幼儿园各部分内容的图卡,请小队长在大家商量分工的时候一一分配到手,明确幼儿任务意识。 4、指导幼儿如何有效使用几种新材料和辅助材料。 5、计时能否围绕主题合理建构进行评价。 观察反思: 1、教师将卡片分到小组长手.卜。,再山各组幼儿自由选择自己想要建构的内容领取卡冲、这种责任到位的方式对幼儿任务意识的培养起到了良好效果。 2、针对幼儿的规划图,老师也边画边讲解地画了一张规划图,在师幼互动中,幼儿讨“合理规划”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一座房子里要有许多房间.“幼儿园里道路要新通"等建构规划技术有了直观的认识。 3、分工做到了,但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如何去帮助同组的朋友,充实本组的建构内容、实现合作,还需进一步培养。 第二次游戏 游戏目标: 1、合理利用建构材料,进一步提高幼儿建构技巧。 2、进一步提高幼儿分工合作的有效性。 游戏过程: 1、针对上次游戏情况对本次游戏提出要求: (1)上次游戏谁的围墙、大门、大型玩具、楼房建得最好,为什么好?哪组得到了红花?为什么? (2)分工的任务完成了之后如何去支持别人实现本组的合作? (3)多种材料都能使用,建构技巧应大胆发挥。 2、幼儿建构,师促进互动。 3、发挥幼儿评价水平,从规划、内容、技巧方面进行评价。 观察反思:

幼儿园建构区游戏的指导方法

建构区游戏的指导策略 1.让幼儿了解建构游戏的基本方法。 教师根据班级实际情况规划出各种建构游戏在一段时期内的基本玩法,包括一些必要的游戏常规,以便有效地指导幼儿游戏。如:小班幼儿在建构游戏的时候可以让幼儿先练习堆高。开始游戏的时候为幼儿提供一种材料,避免游戏材料分散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易拉罐,让幼儿尝试堆高,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积累堆高的经验。幼儿通过反复尝试,就会发现堆高的时候把易拉罐按照一个方向一个个套在一起会比较牢固。当幼儿第二次尝试堆高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给予幼儿数量上的自主选择权,让幼儿尝试突破将5个以上的易拉罐堆高,幼儿堆高以后,就会发现太高很容易倒掉,他们自然就会想办法将几个易拉罐堆在一起,那样就会比较牢固。这样,就需要老师引导,教会孩子围圆的技能,当孩子有了几次自由搭建的机会后,他们掌握堆高和围圆的技能后,就可以给孩子一定的游戏情境,比如说搭建阳光城市、小动物的家,根据游戏的需求推进目标,渐渐让孩子学会一些基本玩法。 小班的孩子,在建构区里游戏的时候,常常会没有目的地去选择材料,直至把建构区所有的材料都用完,他们更多地会去关注自己可以拿哪些材料而忘记自己的建构目标。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游戏常规,比如说:拿一个小篮子,装上自己需要的材料,小篮子里材料都搭建完了,再去取材料,游戏结束的时候,可以保留建构作品,但是要将多余的材料送回去。在建构区,为幼儿贴上固定的材料标志,这样幼儿就知道将玩具归类。只有让幼儿形成良好的常规,才能更好地提升游戏质量。 2.有目的地观察分析幼儿游戏动机和兴趣需要。 观察是有效指导的前提,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的兴趣点,了解他们想搭什么,用什么搭,怎么搭,提一些必要的建议,为幼儿完成搭建提供便利的条件。 教师的观察过程要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通过观察孩子一定时期内的兴趣点,及时把握幼儿随机生成的兴趣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进行有效的引导,应有意识引导全体幼儿进行观察、关注新鲜事物,拓宽幼儿的知识经验,以调动全体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思维。 如在幼儿练习堆高技能的时候,因为阳光城市离幼儿园比较近,而且高高的建筑群让幼儿一目了然,因此,我们在幼儿掌握堆高和围圆技能后,就给孩子创设了一个阳光城市的情境,让幼儿搭建。一次我在观察他们搭建,那次孩子们搭建好了几个高高的建筑群后,住在

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形式。在游戏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的介入,适当引导幼儿探索,激发幼儿游戏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游戏向更高一级水平发展,提高幼儿游戏质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相反,若教师在不适合的时间、不适合的场合介入幼儿游戏活动,很可能会影响幼儿游戏的主动性,甚至阻碍幼儿探索新的发现。那么,教师如何介入幼儿游戏?以何种方式、方法介入?介入到什么程度? 一、观察是适时介入游戏的前提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教师只有在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才能对游戏进行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有的放矢地引导,帮助幼儿获得发展,并使其游戏得以延伸。只有通过观察,教师才能知道幼儿是否需要更长的时间去玩,材料恰不恰当,经验丰富程度如何等,再决定是否加入幼儿的游戏,以帮助幼儿提升游戏的技巧。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去了解幼儿的游戏内容,并在幼儿游戏的兴趣与需要的基础上来帮助他们,才可能避免以成人的需要和看法去干涉幼儿游戏的现象发生。二、幼儿教师介入游戏的方式 (一)平行式介入法。指幼儿教师在幼儿附近!和幼儿玩相同或不同材料的游戏,目的在于引导幼儿模仿,教师起着暗示指导的作用,这种指导是隐性的。当幼儿对教师新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或者不会玩,不喜欢玩,只会一种玩法时,教师可用这种方式介入进行指导。例如,教师提供了一些硬纸壳及挂历纸,目的是想让幼儿自己动手通过画、剪、贴制作出各种拖鞋及其它物品,结果无人问津。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制作出了非常漂亮的拖鞋,紧接着就有一部分小朋友围拢过来!活动便进行了下去。又如,教师提供了新插塑玩具,有的孩子只插了一种就呆坐在那里,这时教师用这些材料插出了滑梯,发夹、汽车、火箭等,开阔了幼儿的思路,孩子们便又活跃了起来。 (二)交叉式介入法。指当幼儿有教师参与的需要或教师认为有指导的必要时,由幼儿邀请教师作为游戏中的某一角色或教师自己扮演一个角色进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教师与幼儿角色与角色间的互动,起到指导幼儿游戏的作用。当幼儿处于主动地位时,教师可扮演配角。例如,幼儿在玩开商店游戏时“售货员”和“顾客”都很正常地进行业务往来,如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说店里很忙,邀请教师来帮忙,教师可扮作服务人员介入到中间去,并巧妙引导孩子提升游戏技巧。又如,有一幼儿钻在用纸箱做的火车头里面,想玩开火车的游戏,但就是没有“旅客”游戏无法进行,教师扮作“旅客”加入进去,并告诉幼儿我要到天安门去,找谁买票,这名孩子赶紧找来伙伴,扮作售票员,开始玩了起来。教师和幼儿都感觉玩得很快乐时,教师就隐退

结构游戏《我的幼儿园》

结构游戏计划 第周:2013. ◎结构游戏:我的幼儿园 游戏总目标: 1、对建构产生兴趣,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搭建。 2、通过搭建各种大型器械,学习简单的拼搭技巧。 3、教育幼儿爱护搭建好的成品,养成良好的收放习惯。 4、在搭建过程中培养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5、利用辅助材料对以搭建好的成品进行合理的布局。 第一次游戏:转转椅 游戏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观看简单的平面图,及按图纸进行建构的能力。 2、在教师的帮助下,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想象与创造的技能 游戏准备:各种插塑玩具 游戏过程: 1、带幼儿到户外观察转转椅的外型特征。 2、回班后请幼儿回忆转转椅的形状及特征。(圆形、上面能够坐人) 3、出示转转椅的简单示意图,帮助幼儿回忆。 4、示范搭建转转椅。 5、请幼儿分组选择材料进行搭建。 6、交代搭建的规则: 1)不要争抢玩具。 2)要爱护搭建好的成品。 3)养成收放玩具的习惯。 7、讲评活动:表扬认真拼插、富有创造性的幼儿,保留用不同材料,让幼儿向家长介绍 自己搭建的物体,与家长一起分享成功喜悦。 观察推进: 在教师提要求的环节中,教师强调搭建主题,可以在区域时间搭自己喜欢的玩具,幼儿懂得和同伴合作,你扶我搭等,幼儿基本掌握了拼插等技能,这次的游戏评价都放在活动后,发现幼儿的注意力更为集中了。

◎结构游戏:我的幼儿园 第二次游戏:滑滑梯和攀登架 游戏目标 1、能用不同材料拼搭攀登架和滑滑梯,表现其基本特征。 2、练习连接、垒高的技能,并学会按材料的种类和形状归类整理。 游戏准备 各种花片,胶粒、积木、图片及建构范例。 游戏过程 1、简单导入,出示范例 指导幼儿观看教师的范例,运用双孔胶粒整体连接和端点连接方法做成攀登架;选用积木中的合适部分搭建转椅。 2、交代搭建要点 ①启发幼儿大胆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多种材料进行建构 ②搭建攀登架时两边的高度要一致。 ③搭建时要注意检查胶粒拼插是否牢固。 3、交代搭建要求 ①请幼儿分小组选取材料拼插,若人数太多,可与其他幼儿互相协商。 ②请幼儿大胆地邀请同伴合作建构。 ③搭好作品的可将作品放在展示台上。 ④注意提醒幼儿在活动中珍惜他人的建砌成果,不故意毁坏。 ⑤听到信号后要马上收拾玩具,归类摆放整齐。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 ①与成功的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与喜悦,鼓励幼儿作更新的尝试。 ②帮助失败的幼儿树立信心,总结失败的经验,不断地尝试。 7、评价幼儿作品。 观察推进: 在本次活动中,相对个别幼儿较难,如魏宇航、陈鑫俊等,在下次活动中我将为这些幼儿安排手工制作,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结构游戏:我的幼儿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