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鄂尔多斯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市人民政府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市委的重大工作部署,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有效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七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取得了新成就。

——地区经济持续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继续保持全区领先,初步核算增长28.1%,达到800亿元,居全区第三位,当年增量再创历史新高。人均GDP6600美元,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财政收入145.8亿元,增长56.1%,总量跃居全区第一位,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2.2亿元,增长78.3%,地区跨越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比例演进为5.7:54.3:40。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多灾之年,粮食产量增加0.9亿斤,达到24.4亿斤,牧业年度牲畜总数1499万头只,纯增156万头只,总量跃居全区第二位。二产速度、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6户,产品产销率99.1%,提高1.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152亿元,增长32%,综合效益指数365,提高58个百分点,均居全区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0.6亿元,增长15.5%,三产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5.7%,提高7个百分点。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0亿元,增长51.1%。投资主体实现多元化,非公有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达电四期一号机组、黑岱沟露天矿技改、蒙西干法水泥等重点项目建成投产,世界第一条煤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煤间接液化生产线、亿利PVC、鄂绒大化肥、伊化天然气制甲醇、蒙西氧化铝等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清理整顿新开工项目128项,关闭地方煤矿276座,单井

规模提高到30万吨以上。关停兰炭企业105家、小白灰企业212家,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削减烟粉尘13.2万吨、二氧化硫4.9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到2.08吨标煤,下降5%。严厉打击乱采滥挖行为,加大环境污染整治,有力维护了正常的矿业秩序。

——城镇化加速推进。“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城市核心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城市意识进一步增强。市府驻地搬迁至康巴什新区,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7.4%,提高3.4个百分点,是我市城镇化推进速度最快的一年。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新的市旗财政管理体制正常运行,事业单位改革开始起步。外贸进出口总额4.8亿美元,增长71%,引进国内资金29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分别增长104%和100%。我市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财政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15.6亿元,增长57.6%;以优惠划拨土地等形式,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非财政性投资达到10.3亿元,投入力度之大,为历年之最。全市新建中小学校6所,鄂尔多斯学院开工建设;鄂尔多斯恰特、鄂尔多斯青铜器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启用;在康巴什新区建设的博物馆、图书馆、歌剧院、文化娱乐中心、新闻中心已开工;建成农村牧区标准化中心卫生院23个,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封顶。投入9477万元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惠及全市中小学生16.3万人,上学难的问题得以缓解;高等教育救助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考上大学的贫困生全部按时入学。集中开展“文化建设年”活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提高到60元,参合率达到83.5%,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缓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累计实现新就业144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8%,创历史最好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增长17.9%。转移农牧业人口6.3万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5308元,增长15.3%。城镇低保标准由180元提高到210元,农牧民低保标准由600元提高到825元,实现应保尽保。积极解决弱势群体生产生活困难问题,为农牧户每户供应4吨平价煤。城乡恩格尔系数下降到0.26和0.31,人民生活正在向宽裕型小康迈进。

——和谐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成功举办“一会两节”,有力扩大了我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激发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构建和谐鄂尔多斯注入了新的活力。严格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政策,生态环境继续好转。初步建立起突发事件应

急处理和防灾减灾体系,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全面启动“五五”普法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信访工作扎实开展,社会矛盾有效化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不断深入,国防后备力量、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共建工作不断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取得新的进展。

这些成绩,充分表明我市“十一五”开局良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征程上又有了新的深刻变化,取得了重大突破,经济社会跨上了新层次、新水准、新起点,为与发达地区和世界水平接轨奠定了新基础。我们的体会是:

(一)立足市情、集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正确选择。认真实践市委提出的“六个高”新型工业化发展思路,收缩转移、集中发展的农村牧区工作思路,“拉大、补欠、崛起”的城市建设思路,以“大文化、大旅游、大运输”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和决策,有力推动了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二)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重点。按照“经济基地化、基地产业化、产业集群化”的要求,着力优化工业布局,集中打造八大工业园区,主导产业更加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

(三)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在大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四)强化基础、改善环境,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继续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缓解瓶颈制约;抓住举办“一会两节”的契机,强化城市建设,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五)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06年承诺为群众办的6件实事全部兑现落实,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一年来的成绩,是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结果,是市委驾驭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遵循规律、锐意进取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感谢全市人民的信任与支持,并向给予政府工作积极帮助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所有关心支持鄂尔多斯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和积累的这些经验,是认识客观、把握大势、开拓未来的宝贵财富,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少,主要是:资源转化滞后于资源开发,产业链条短,科技含量低,增长方式比较

粗放,环境压力大;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城乡发展不平衡;公共事业和服务业滞后于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迫切需求;居民收入滞后于经济增长;工作执行力与决策要求不相适应;人的素质与建设现代化的文明和谐社会不相适应。这些问题,有的是历史欠账,有的是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重要的是我们要高度重视,扬长改短,攻坚克难,努力把各项工作做好。

二、2007年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之年,也是争创新优势、谋求新突破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对于迎接自治区60周年大庆和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对于地区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根据十六届六中全会、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市第二次党代会和市委二届二次全委会精神,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牢牢把握又好又快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围绕“一个目标”,树立“一种意识”,提高“两个水平”,确保“两个倾斜”,实现“两个较快增长”,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集中发展、率先发展的轨道,奋力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

围绕“一个目标”:即围绕“富民强市”目标。政府要把富民作为首要任务,把强市作为重大使命,坚持建设经济强市与造福人民相统一,努力发展生产、扩大就业、完善保障、减少贫困,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惠及人民,让全市人民在鄂尔多斯市的快速崛起中得到更多实惠。

树立“一种意识”:就是要树立战略机遇期意识。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新要求,切实用好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乘势而上,加快建设现代化强市。

提高“两个水平”:即提高协调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落实“五个统筹”,更加注重城乡、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节能降耗为重点,打造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确保“两个倾斜”:即发挥公共财政功能,支出重点向“三农三牧”、社会事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倾斜,向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倾斜,不断满足公共需要,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两个较快增长”:即实现经济较快增长,实现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使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主要预期性、控制性和约束性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1%,达到1100亿元;财政收入增长37.2%,达到20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30.8%和22.4%,达到17000元和6500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1.1%,达到800亿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物价涨幅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削减烟粉尘1万吨、二氧化硫2.1万吨;亿元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0.28人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今年各项任务,需要我们围绕大局,突出重点,倍加努力,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科学发展,着力在产业优化升级和转变增长方式上实现更大突破,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遵循国家产业政策,科学判断市场走向和变化,抓住能源产品市场看好的有利时机,加快经济转型,更加注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更加注重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环境保护,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切实增强经济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主动性。

1.全力推进资源深度转化、循环利用,集中打造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坚持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度节能环保”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大力培育煤炭、电力、天然气、化工、建材、冶金、绒纺、农畜产品加工、林沙等优势特色产业,落实大项目,构筑大基地,培育大集群,推进大循环,实现大提升。

把淘汰落后产能、节能降耗和治污减排作为实现节约资源、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建设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目标,建立GDP能耗公报、项目节能评估、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强化政府责任,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单位能耗逐步下降。以煤炭、电力、建材、冶金等行业为重点,将能耗指标分解落实到84户重点能耗企业,明确节能标准,严格能源审计,确保年度节能目标如期实现。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和技术,严格依法关停整顿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企业,腾出环境容量,支持大项目、好项目建设。进一步巩固矿业秩序整顿成果,坚决打击乱采盗采行为,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全面治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环境污染,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物排放。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坚决杜绝高污染项目上马。把循环经济作为节能降耗、治污减排的根本性措施,围绕煤矸石发电、粉煤灰提炼有色金属、工业废渣生产新型建材、焦炉尾气开发利用、矿井水回收利用等领域,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着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将八大工业园区打造成自治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能源重化工产业集中、集群、集约发展,是我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目标和工作着力点。大力推进工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实现产业集中。把产业和重大项目布局与区域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蒙西、棋盘井、树林召、乌审召、沙圪堵工业园区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层次,推进大路、上海庙、纳林河工业园区建设,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建设气势宏大、装备先进、环保节能、循环示范、产业链条长、附加值高的现代化工业大基地。大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节约利用,实现产业升级。打好提高煤炭回采率“攻坚战”,实施综合开采等先进工艺,发展煤炭交易和物流市场,建设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大型煤炭基地。电力工业要重点发展城镇和工业园区热电联产、矸石发电、空冷机组等国家政策鼓励项目,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59万千瓦。鼓励风、光、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利用,加快推进杭锦旗风能发电项目落地实施。大力推进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氯碱化工,实现产业领先。煤化工要做好煤制油、醇、二甲醚、烯烃等中下游系列产品的延伸加工,加快神华煤直接液化、伊泰煤间接液化、新奥煤制甲醇、三维甲醇等大项目建设进度,确保乌审旗300万吨二甲醚项目落地实施,打造一流煤化工基地;天然气化工要确保博源100万吨天然气甲醇项目建成投产,并向中下游产品开发延伸,推进鄂绒、奈伦大化肥项目建设;氯碱化工要确保亿利40万吨PVC建成投产,力促希望集团PVC大项目开工建设。年内新增甲醇120万吨、PVC40万吨,使化学工业成为我市新的重大经济增长点和支撑力量。推动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增加科技含量,装备先进工艺,着力在氧化铝、多晶硅、新型水泥等领域实现新突破,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创新传统产业。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着力培育一批与大企业、大项目协作配套的成长型中小企业,不断推出更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品牌,整体提升地区产业素质。

大力发展非资源性产业,实现产业多元。高起点、高水平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华泰汽车和发动机制造业,带动一批中小企业配套跟进,建设东胜大型汽车零部件配套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群。积极发展现代医药、服装、食品加工、沙棘、沙柳等新兴支柱产业,引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材料工业等新型产业,构筑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优化投资结构和方向,规划建设和落地一批对调整全市产业结构具有示范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健全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协调调度,推进项目落地开工、投产达产,全年开工建设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18项,完成投资605亿元。继续扩大开放,招商引资与提升产业层次相结合,在支持地方企业大发展的同时,紧盯国际国内500强,着力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尽快形成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入区。全年实

现外贸进出口总额5亿美元,其中,出口4.5亿美元,增长20%;引进国内资金35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分别增长20%。

积极培育拓展建筑业,抓住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密集、建筑市场活跃的有利时机,迅速壮大市内建筑企业实力,加快培育大型建筑企业集团,提高市场竞争力,做大建筑业总量。

2.集中发展现代农牧业,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全面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坚持解决农牧业问题从非农产业上找出路,解决农村牧区问题从加快推进城市化上找出路,解决农牧民问题从减少和转移农牧民上找出路,坚定不移地实施“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推进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抗灾农牧业向避灾农牧业转变,分散、粗放、低效农牧业向规模、集约、高效农牧业转变。

推动农村牧区劳动力和人口转移,是做好“三农三牧”工作的前提和核心,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规律。我们要抓住工业化、城镇化蓬勃推进的历史机遇,采取产业转移、教育转移、扶贫转移、搬迁转移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拓宽农牧民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渠道,完善人口转移的配套政策措施,集中精力和财力破解就业、居住、子女教育等突出问题,给予进城农牧民“市民权”,确保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共享城市文明和地区发展成果。年内转移农牧业人口5万人,其中生态自然恢复区搬迁1万人。切实加强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年内完成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引导培训3万人次。完善低保、医保和社保制度,为农牧民人口转移提供保障。

按照“生产基地化、产品标准化、经营产业化”的要求发展现代农牧业,集中建设沿河现代农牧业带。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牧区的政策,适应人口转移、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新情况,积极探索土地规模经营的有效方式,促进土地和草牧场向种养大户集中,实行基地化、规模化经营。年内按照农区不低于100亩、牧区不低于5000亩的经营规模,积极培育发展2000户规模经营大户。充分发挥沿河地区水土资源优势,加大土地整理和节水改造力度,集中建设一批“万亩高标准农田,千只规模化养殖”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以水权转换为契机,在杭锦旗建设10万亩水系配套、机械化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高效农田;在达旗建设“优质、绿色、安全、产业化经营”的百万只肉羊基地;在沿河建成5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基地,打造现代农牧业新亮点。加快发展城郊农牧业,以东胜区、伊旗、达旗为重点,建设服务城市核心区的大型“菜篮子”基地,年内完成1万亩标准化温室大棚建设任务。建立健全科技推广、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料加工、机械化作业、产品标准化和质量安全监测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牧业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水平。认真落

实扶持农畜产品龙头企业各项优惠政策,以大开放促进产业大发展,积极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和品牌,强强联合,做大做强现有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农畜产品深度加工转化比率和市场竞争力。

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坚定不移地实施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和以草定畜,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坚持集中联片、巩固提高,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启动生态示范区建设,年内在鄂旗、准旗大面积突破,其他旗区相应推开,切实加快生态自然恢复区人口转移。继续争取和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建设重点工程,完成人工造林40万亩,飞播造林60万亩,退牧还草960万亩。大力发展林沙产业和草产业,拉动生态建设。全面落实生态公益林补助政策,充分调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投身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加快建设“绿色大市”。

扎实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实现“五新”。以生产发展、农牧民增收为出发点,以肉羊、肉牛、林沙产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实现产业新推进。加强科技实用技术和先进经营模式推广普及,提高农牧民科技素质,强化法制观念和市场意识,实现农牧民素质新提升。突出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营造移风易俗、文明和谐的良好风尚,实现农村牧区面貌新变化。充分发挥农牧民的主体作用,企业和社会共同帮扶支持,建设传承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新农村新牧区,确保建一个成一个,建一批成一批,创造试点新经验。在调整优化生产力和人口布局的基础上,加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水平新提高。

3.突出发展文化、旅游、物流产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文化、旅游、物流三大产业顺应社会生产、流通、消费发展潮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前景非常广阔,是我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方向。要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按照高增值、多层次、广就业、强带动的要求,推动文化、旅游、物流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中率先成为支柱产业。以迎接自治区成立六十周年大庆为契机,充分发挥我市自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开发利用和保护民族文化资源,打造民族文化和草原文化品牌,积极组织排练大型民族歌舞,推出一批民族文化精品,开拓文化市场。加快发展文化事业,优先建设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益性文化项目,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关系,扶持一批大小并存、优势互补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文艺演出、文博会展、文化娱乐产业。年内结合事业单位改革,组建1至2个文化企业集团,促进鄂尔多斯文化与产业、产品间的渗透融合,实现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互动并进。

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目标,发挥成陵旅游的品牌效应和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旅

游业层次。突出特色搞旅游,统筹旅游资源规划和布局。按照一个古迹(萨拉乌素)、两个河湾(巴图湾、大沟湾)、两座古城(统万城、宥州古城)的总体格局,打造南部旅游精品线路。北部大漠风情旅游,重点打造以恩格贝、响沙湾、夜鸣沙、七星湖为主要景区的旅游精品线路。东部以黄河大峡谷、万家寨水电站为主,打造黄河风情旅游精品线路。加强与“西部风情”区域旅游合作,推出阿尔寨石窟新品牌,共同拉通“秦皇汉武-黄帝陵-成吉思汗陵-西夏王陵”旅游线路,形成内联完整、外接有序、别具特色、各有风采的旅游精品组合,打响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加快组建旅游集团,推动旅游业集群发展。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产品,搞好旅游促销,构建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旅游服务体系。

以汽车运输物流产业为切入点,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整合运输资源,构建集购销、信贷、交易、仓储、货物配载、维修配件、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信息网络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汽车运输综合物流体系,年内建成2至3个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较高的汽车运输物流园区。围绕提高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面向生活的服务业。积极发展超市、连锁经营和品牌专卖等新型业态,培育大型流通企业和具有我市民族风情的饮食文化企业,促进餐饮、住宿、购物等传统商贸业向现代流通业转变。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30个农村牧区基层中心服务社,辐射带动农牧区连锁店建设,形成城乡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双向流动、高效顺畅的新型农牧区流通网络,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规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亿元,增长16.7%。

着眼于提升三产整体发展层次和水平,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资本市场建设,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组建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引进国内外股份制商业银行,积极构建融资平台,有效推进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融资能力。建设“数字城市”,推进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中介、咨询、信息等新型服务业。引导房地产业积极、健康、规范发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扩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探索建立城市低收入居民住房保障体系。

(二)坚持统筹发展,着力在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上取得更大成效,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现代化鄂尔多斯,不仅工业、农牧业要走向现代化,尤为重要的是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生活方式也要面向现代化。我们要树立与先进地区接轨的城市发展理念,开放搞规划,开放搞设计,开放搞建设,开放搞管理,全面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主动融入呼包鄂城市群,着力建设“服务自治区、连接晋陕宁”的区域中心城市,以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带动县域经济大发展。年内城镇化率达到61%,提高3.6个百分点。

1.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和构筑城镇体系。城市是资源集约利用的重要平台,也是推进“三个文明”建设、提高群众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载体。要以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尽快编制完成“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城市体系、旗区城镇体系及区域发展规划,构筑人口布局集中、产业布局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友好的城镇体系,明确城镇发展方向和综合承载力,摆脱工作“盲区”,避免陷入“误区”。突出时代特征、地域特点、民族特色搞规划,塑造城市个性,提高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努力打造适宜人居和创业的城市。要科学编制城市规划,坚持城市和项目建设服从规划,确立规划权威性,提高规划执行力。

2.集中打造城市核心区。城市核心区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是科技、金融、人才创新的“辐射地”,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因此,要下更大决心、投入更多力量加强城市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城市生态景观和环境,拆旧造绿,引绿入城,大面积搞好绿化,重点抓好东胜、康巴什新区主要绿化带(点)和210国道黄河大桥至成陵段“绿色走廊”建设,实现城市主要进出口大树绿化。全面推进康巴什新区七大文体工程,加快行政公务、住宅、商业、学校、医院、宾馆、文化娱乐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打造1至2处具有先进水平、独具魅力的标志性公园,拉开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推动各类资源向核心区集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加大东胜旧城区改造力度,畅通出入口,改造城中村、城边村,形成标志性街道景观,建设宜居新社区,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指数。在城市传统商业街打造集购物、餐饮、住宿、旅游、中介、金融、文化等为一体的现代商务圈,使之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带动三产发展。实施“双增双减”城市改造工程,即增加绿地、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减少城市污染、减少旧房危房,真正将东胜打造成全国旧城改造的范例。坚持依山就势,充分体现地方特色和现代气息,启动铁西区开发二期工程,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按照“一市两区、三个组团”的总体部局,搞好阿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排污和通讯管网,强化公共交通服务,实现“一市两区、三个组团”基础设施有效对接。全面实施南北两线调水工程,积极用库容水置换优质地下水,为城市核心区提供优质、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强化节约用水,建设节水型城市。

3.统筹城乡发展。把打造产业重镇和文化重镇作为破除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联结点和重要平台,坚持扩大重点城镇规模、完善城镇功能与做大经济总量、突出优势特色相结合,提质扩容,聚集人气。突出城镇建设的前瞻性,集中建设产业支撑和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不搞“遍地开花”。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走好集中发展的路子。更加注重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注重经济发展问题、生态建设问题和少数民族脱贫问题。

4.进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筑适应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发展和未来前景的物流、人流大格局,从长计议,从解决现实问题入手,下决心缓解交通运输瓶颈制约,确保沿河重载高速公路、兰嘎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争取国道109东段、察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快东察、吉树一级公路建设进度;力促东乌铁路建成营运,推进准东二期、上海庙至棋盘井等专线铁路建设;建成鄂尔多斯机场,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加快构筑区域综合水系,大力推进水权置换,开工建设转龙湾、呼和乌素等大中型水库。优化电网布局和供电结构,新建输变电线路12条400公里,变电站10座148万千伏。抓住国家加快运输管线建设的重大机遇,积极推动跨省区管道运输规划和建设,适应经济大发展的需要。

(三)坚持协调发展,着力在社会事业上谋求更大进展,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创新发展理念,以人为本,全面发展,从政策措施和投入机制上重点倾斜社会事业,逐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满足群众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1.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大投入,加强基础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增加城镇学校数量,压缩班容量,推行小班化教学,有效解决入学难和班容量大的问题,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保证校园安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年内新建中小学校9所。抓住国家加强职业教育的有利时机,立足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坚持公办、民办、社会办学相结合,长期教育、短期培训相结合,涉农知识培训与转移就业培训相结合,尽快建立与地区主导产业发展相适应、与农牧民转移需要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内大、内工大的合作办学,实现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秋季招生,培养急需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办发展需要的教育。优先发展民族教育,鼓励和规范民办教育。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办好重大体育赛事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2.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突出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严格监督管理,大力整治非法行医、药价虚高、制售假劣药品和医疗机构乱收费等问题,维护正常医疗卫生秩序。巩固完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逐步提高大病统筹报销标准。完成市中心医院住院大楼建设,开工建设康巴什新区医疗卫生设施,提升城市核心区医疗服务水平。完成50个农牧区标准化中心卫生院建设任务,全面展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点规划建设,鼓励大型医疗机构开展社区医疗服务,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方便、廉价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支持蒙中医药事业发展,高度重视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加大食品、药品执法监督力度,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和用药安全。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流行,加强禽流感等疫病防控体系建设,不断增进和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搞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

3.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着眼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地区竞争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互动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在巩固拓展已有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的基础上,争取新设伊泰煤间接液化和伊化天然碱两个工程中心。加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和应用型技术推广,切实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组织实施重点产业科技攻坚工程,在煤直接和间接液化、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煤制烯烃、醇基燃料等战略技术产业化上取得重大进展;在煤化工技术创新上实现新突破,力争汇能公司煤炭火卒取有机化合物技术进入中试;在现代农牧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上取得新成效。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制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规划,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牧区适用人才,加快引进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形成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尽展其能的良好局面。加大政府对科技和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4.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改革。我市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已经出台,今年要全面推进,务求实效。坚持分类管理、管办分离原则,按照行政支持类、社会公益类、经营开发服务类三种类型推进政事分开,创新管理体制,搞活运行机制。改革分配制度,实行绩效工资,激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严格按照规定、规则和程序实施各项改革措施,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四)坚持和谐发展,着力在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有更大举措,使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完善社会管理,激发社会活力。

1.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以保障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重点,落实和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公共财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惠及全市人民的基本公共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事业、社会保障领域的支出力度,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合理调节收入分配。进一步完善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落实优抚安置各项政策,健全社会救助体系,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城乡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2.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把就业作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头等大事,抓好抓实。坚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相协调,培育经济增长点与拓展社会就业面相结合,把充分吸纳劳动力作为政府扶持

企业的重要条件,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推动商贸服务业和三产发展,推动多渠道就业,切实解决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城镇“零就业家庭”和“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和延伸到基层的就业信息网络,免费进行职业介绍和信息发布,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充分就业。加大劳动监察执法力度,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3.全力办好关系民生的八件实事。今年,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着力办好八件实事,使全市人民在共创财富、共建和谐的过程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制定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的优惠政策,建立提高职工最低工资标准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年内城镇累计实现新就业15000人;二是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对鄂尔多斯籍农村牧区高考落榜生免费进行职业培训;三是启动鄂尔多斯籍城镇无业人员医疗保险,实现医疗保险的全覆盖;四是提高企业职工退休养老金标准和抚恤金标准;五是兑现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调资政策和住房补贴,增加地区津贴;六是加大少数民族扶贫力度,今年解决1万人脱贫问题,三年基本完成少数民族人口脱贫任务;七是继续对全市新考入大学的贫困生实施救助,免除城乡低保户子女就学的各种费用,免费为盲、聋、哑、弱智儿童提供上学机会,确保他们都能上得了学、上得起学;八是继续提高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和寄宿制贫困小学、初中生补助标准,扩大农牧区特困人口补助面,提高城乡生活困难家庭收入水平。

4.推进“平安鄂尔多斯”建设。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积极探索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人们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切实将社会矛盾和纠纷解决纳入法制化轨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努力把各种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从严治警、科技强警,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健全社会治安综合网络,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公共安全突发应急预案和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以煤矿、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储运为重点,扎实搞好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搞好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

5.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开展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集中抓好群众关注程度高、社会影响面大、整体带动性强的主题行动,发挥广播电视、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作用,做好社科工作,多出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弘扬“战胜自我、推进文明、实现跨越”的鄂尔多斯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塑造良好精神风貌。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使社会充满活力、人民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6.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

局,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 夯实和谐社会基础。扩大基层民主,完善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保障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做好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三、提高政府执行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我市正处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变、量变向质变飞跃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政府执行力,增强政府公信力,让人民信任和满意。

第一,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我们的政府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一切工作必须对人民负责。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市第二次党代会和二届二次全委会精神上来,强化工作责任,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项目,落实到人,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措施,确保各项工作的有效推进和全年目标任务的圆满完成。要切实提高政府服务社会、服务公众、服务投资者、创业者的能力和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坚持整顿作风,从严治政,严肃工作纪律,实行更加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对不履行或履行行政职责不到位,造成重大失误或不良影响的,严格问责,绝不迁就。

第二,团结拼搏,奋发进取,努力建设有为政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鄂尔多斯,需要我们强化学习,掌握新知识、提高新本领,需要我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需要我们义无反顾、拼搏进取,尤其是要抓关键、抓重点、抓难题,以统一的意志、宽广的视野、务实的作风、高效的工作,奋力突破关系全局的大事,善于攻克制约全局的薄弱环节,势如破竹,奋发有为,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第三,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努力建设法治政府。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决贯彻人大决议,接受人大监督,充分发挥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的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才智和积极性,形成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合力。认真落实《行政许可法》和《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切实将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行为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四,转变职能,改革奋进,努力建设创新政府。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大力营造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和氛围。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制定调研、决策、部署、落实、检查、监督、反馈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形成科学高效的

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财政预算体制改革,集中财力办全市性的大事要事。实施财政投资管理方式改革,成立政府投资管理相应机构,专司财政投资的重大项目建设与管理,接受社会监督,建设阳光工程、优质工程。改革资源管理方式,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大项目的资源配置,严格按照国家和自治区有关规定进行;整合的资源,严格实行招、拍、挂;对资源管理混乱和宽限期内不能开工的项目,要集中清理整顿,达不到整改要求的,无条件收回资源。活化城市开发、建设和管理资源,把市场作用与政府作为统一起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推动城市繁荣健康发展。强化国有资产运营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宜和基础建设的参与度和调控力。探索建立土地和草牧场资源流转新机制。深化农村牧区综合配套改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增强工作活力。

第五,公正廉洁,勤俭节约,努力建设清廉政府。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记“两个务必”,铭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用好权力,干净干事。加强制度约束、经济责任审计和行政监察,从制度和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厉查处各类违法案件,抓好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倡导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各种形式的铺张浪费和奢糜作风。积极推行政务公开,继续完善市长热线和新闻发言人制度,不断增强公开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始终把“为民谋利、致富百姓”作为为政之要,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鄂尔多斯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既承担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向发达地区和国际水平接轨的重大历史使命,又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动力。机不可失,时不我待。让我们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以志在必胜的斗志和全力以赴的投入,励精图治,埋头苦干,奋力开创2007年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为建设更具实力、充满活力、富有魅力、文明和谐的现代化鄂尔多斯做出新贡献!

历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1954年至2009年)

中国经济“质变时刻” 前言:危机形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结构调整已成全局重心,最终目的是造福人民、改善民生 正文: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综合国 际国内经济形势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转变 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真 正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决发展和力司决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机统一起来,在发展中促转 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为此,提出了2010年的中央经济工作 的指导方向:要从制度安排入手,以优化经 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完 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为抓手,增强加快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断 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 外部倒逼机制形成 这次历史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 经济陷人衰退,国际贸易增长放缓,外部 环境剧变,使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进出口出现双下降,大批外贸加工企业特 别是中小企业因出口订单下降处于停产半 停产状况,导致工业增长速度明显下降,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长期保持的两 位数增长在2008年11月下降至5.4%, 创1990年以来新低。 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央出台、实 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 把握了经济工作的主动权,取得了明显成 效,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我国 经济在全球率先复苏。目前全球经济最坏 时期已经过去,开始复苏,这使我国经济 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 仍然较脆弱,复苏过程将缓慢曲折。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发展方 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 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 式的冲击。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使 人们普遍感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对国民经济 的冲击。感受到我们面临出口难度增大、 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多重压力。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建议译文(北外)

政府工作报告的英文翻译往往比较死,读起来不够地道。这主要是在翻译过程中,缺乏外国专家的参与(发布前属于国家机密),而国内译者比较谨慎,不敢脱离原文的束缚。下面向大家提供的,是比较灵活的翻译,当然希望同时忠实于原文意思。 星期一, 10/12/2009 - 14:13 —李长栓 说明:有LCS标记的为李长栓的建议,其余均为周蕴仪(Chow Wan Ee)修改 1.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harmony and peace during development LCS: pursue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harmony and peace LCS: Adopt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 process that emphasizes harmony and peace 2.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LCS: 全面是指从各个方面) LCS: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3.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adopt scientific approaches LCS: Stee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to a scientific course. 4.科学发展 Develop with a scientific approach 5.走科学发展道路 Employ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6.科学民主决策 Rational and democratic decisions Scientific decisions 没什么意义。 LCS: 在此文件中,建议保留scientific。关于科学的含义,有许多争议。 7.中央 The national leadership/the central Party and government authorities(原为:the central authorities) 要看上下文。 8.今年提出GDP增长8%左右的指标 The proposed GDP growth target this year is around 8%. LCS: This year, the GDP growth target is set at round 8%.(强调“提出”) 9.文化体育事业进一步繁荣 Culture and sports made further progress. 10.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Support program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LCS: Support program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LCS: 几个词的演变:disabled pers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challenged person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11.我们要发展老龄事业 We will develop old age programs. 或者:…Programmes for the elderly. 12.经济运行中的关键问题

唐山市迁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唐山市迁安市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建设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以建设“钢铁迁安、中等城市”总揽全局,以庆祝撤县设市十周年和“钢铁迁安、中等城市”建设五周年系列活动为主线,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统筹建市、双源兴市战略,在抢抓机遇中加快发展,在攻坚克难中实现突破,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市域综合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2亿元,同比增长28.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万元,同比增长25.4%。三次产业的比重从2005年的6.9:58.8:34.3调整到 5.5:61.8:32.7。全部财政收入达到413868万元,同比增长22.9%,人均全部财政收入达到5998元,同比增长21.5%;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98369万元,同比增长2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8430万元,同比增长30.9%,三项财政收入指标均列全省各县(市)首位。全市有9个镇乡全部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86.1亿元,同比增长22.1%。累计实施重点项目282个,竣工投产170个,经济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8.8亿元,同比增长17%。金融系统年末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2.4亿元,比年初增加31.7亿元;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40.9亿元,比年初增加62.6亿元。在2005年度全国最发达百强县(市)评比中名列第37位,比上年前进15位;在第六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评比中位居第33位,比上届前进10位。 --- 钢铁迁安建设实现新突破。坚持积极的、有所作为的工作方针,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为调整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装备、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了工业化进程。累计投资114亿元,实施了106个工业重点项目。全市钢铁产业进入了规模壮大、优化重组、产品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首钢的龙头作用更加突出,首钢迁钢项目顺利投产,迁钢基地形成了450万吨铁、450万吨钢、450万吨材的生产能力。下大力量抓好钢铁企业整合,迁安轧一钢铁集团、迁安联合钢铁集团先后挂牌,首钢、唐钢参与地方钢铁企业整合工作正在抓紧进行。钢铁产业链条延伸成效显著,松汀钢铁公司80万吨中宽带、轧一联成钢铁公司100万吨轧材、九江钢铁公司280万吨高速线材等重点项目顺利投产。非钢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集中力量抓好弘业公司机织地毯二期、正元集团卷筒纸预印、博达公司3万吨高档纸制品等重点项目,全市形成了1440万平方英尺地毯、380万吨水泥、375万吨焦炭、15万吨纸及纸制品的生产能力。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零陵2007年厂长工作报告(印刷定稿)

构建和谐企业共建美好家园 陈东平 (2007年3月3日) 各位代表: 本次会议是在行业改革不断推进,湖南中烟工业公司成功重组后,品牌整合与资源共享全面加速的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工作,部署2007年工作,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振奋精神,坚定信心,进一步推动我厂持续稳定健康和谐发展。大会的主题是:构建和谐企业,共建美好家园。 下面,我代表厂部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第一部分 2006年工作回顾 2006年,我厂在湖南中烟工业公司及常德卷烟总厂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创建行业“一流生产企业”目标,强力推行精细严实管理思想,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品牌整合、技改工程、“五定”后续竞岗三项重点工作,以及安全、稳定、质量、成本等核心目标任务全部圆满完成,生产经营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为构建和谐企业、建设美好家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以三项重点工作为重心,年度目标任务全部顺利完成 (一)品牌整合圆满结束,销售收入升幅较大。2006年,我厂顺利完成24.5万箱生产计划任务。其中,二类烟1.07万箱,同比增长193.9%;三类烟3.9万箱,同比增长330.4%;四类烟19.5万箱,同比下降18.1%。实现销售收入(含税)11.69亿元,同比增长11.6%。在生产计划同比减少8.6%的情况下,通过品牌互换等手段提高产品结构,确保了销售收入两位数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明显转好。去年,红豆系列卷烟在完成2.4万箱生产任务后,于5月份正式停止生产;长沙卷烟厂的输入品牌白沙(软)在我厂全年共计生产4万箱,品牌均质化得到广泛认同。 (二)技改一期工程基本完成,技术装备焕然一新。全体工程技术人员按照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三高”要求和工艺、装备、管理、效益、质量、环境的“六个一流”目标,与生产线紧密配合,狠抓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和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了生产、技改两不误。去年初完成了制丝技改工程,7月底完成了卷包线更新与搬迁工作,11月份卷包条烟输送系统正式运行,物资成品仓库改造完成并交付使用,至此投资达2.65亿元的30万箱技改一期工程基本完成。一期工程的全面投产,不仅提升了我厂自动化生产程度和工艺制造水平,还减轻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技改后恢宏大气的厂房、绿化美化的环境为进一步增强我厂的综合竞争实力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五定工作全面完成,激励机制逐步建立。随着制丝车间、卷包车间、物业公司“五定”全员竞岗工作于10月底结束,为期一年多的“五定”竞岗工作平稳落幕,改革预期目标基本实

丽水市景宁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丽水市景宁县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创建”战略,扎实开展“平安景宁”建设,按照“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工作思路,统筹兼顾,迎难而上,较好地完成了县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3.3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产增加值为3.09亿元,二产增加值为5.66亿元,三产增加值为4.55亿元,分别增长4.6%、19.6%、13.1%;财政总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3亿元,同比增长18.3%,同口径增长2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6亿元,同比增长16.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2亿元,同比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5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03元,分别增长6%和8.6%。 农村经济稳步增长。认真落实各项重农扶农政策,粮食生产实现面积、总产、单产和效益四增长,总产量达到4.8万吨,同比增长11.6%。坚持“茶竹富农”,农业结构得到调整。新建和改造茶、竹、药、果等各类特产基地2.5万亩,高山蔬菜、花卉、烟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食用菌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袋料黑木耳、珍稀菇等较快发展。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成效明显。金奖惠明茶荣获“浙江省十大名茶”称号;我县编制的《浙江省无公害厚朴标准》通过专家审定,填补了国内同类标准研究的空白;在省农业博览会上,我县农产品获得“三金四优”的好成绩。畜牧水产业稳步发展。禽流感防治工作取得全面胜利,县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集体三等功。深入实施“五万农民素质培训”、“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等工程,实施项目69个,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新整理和复垦农用地497公顷。完成72万亩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和二轮土地承包工作。稳步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7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4亿元,同比增长50.9%。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5家,其中年产值超千万的企业达到22家。水电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新建电站13座,全县电站已达121座,装机达到21.38万千瓦,被国家水利部授予“中国农村水电之乡”称号。阀门铸造业不断发展壮大,全年实现产值2.5亿元,成为我县工业经济的又一新亮点。纺织服装企业开始在我县落户发展。维康和海南亚洲两家制药企业技改基本完成。民族经济开发区、鄞景扶贫经济开发区保持平稳发展,外舍工业区块建设有序推进。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工业和商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工业经济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认真组织实施“山海协作工程”,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县引进市外内资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1.14亿元;引进外资项目2个,实际到位资金45.5万美元。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外向型经济再创佳绩,外贸自营出口总额达到1338万美元。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二十周年县庆暨第二届中国畲乡风情节,提高了畲乡景宁的知名度,达到了办节促开放、促发展的预期目的。全县旅游接待总人数达28.2万人次,同比增长34.3%,实现旅游总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9.5%。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4.12亿元,贷款余额8.96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13亿元和0.26亿元。商贸流通、房地产、社区服务、邮政通讯、信息和中介服务业等均有较快发展。 移民工作开局良好。坚持“以移民为先,以移民为重”,把移民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

石家庄市新华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石家庄市新华区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工作回顾和2006年工作情况 过去的四年,是新华区发展历史上不平凡的四年。四年来,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和全区人民一起,攻坚克难,开拓奋进,圆满实现了“十五”计划的各项目标和任期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 四年来,发展思路更加科学完善。确立了构建“乳品工业生产基地、华北重要商埠核心区、省会绿色生态休闲区”三大主体战略,编制了《新华区城区发展规划》,在战略层面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清晰、科学的定位。明确了构建和谐新华的任务目标,更加注重改善城区环境,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更加注重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掀开了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的新篇章。 四年来,主要指标保持了高位基础上的稳定增长。200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是2002年的3.8倍;实现全部财政收入15.13亿元,比上年增长8.06%,是2002年的3.9倍,其中实现税收收入14.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96.52%,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6亿元,占全部财政收入的40.69%;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5.9%,是2002年的6.6倍;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2.23亿元,比上年增长29.87%,四年累计完成255亿元。这四年,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同步提高,经济发展后劲和活力显著增强,综合经济实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四年来,城郊农村发展跃上新台阶。大力推进城郊农村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切实维护了村民的各项权利。充分挖掘城郊发展潜力,四个乡镇的经济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城郊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改造了一批农村基础设施,推进城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郊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剩余劳动力就业,多渠道促进农村居民增收,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411元。这四年,城郊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化进程迈出了坚实步伐。 四年来,城区面貌发生显著变化。大力推进南水北调、西北水利防洪生态工程和石环公路建设,城区西北部成为省会生态环境的新亮点。四年来,累计投入1.44亿元,组织实施了一批事关城市载体功能、形象品位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城建工程,共改造道路215条、居民小区16个、小街背巷40条,新增绿地1.12万平方米。理顺了城区三级管理体制,消除了一批影响城区形象的顽症。这四年,是新华区历史上投入最大、城建工程最多、管理水平提高最快、城区变化最明显的时期。 四年来,社会日趋和谐稳定。按照构建和谐新华的要求,努

2007年思想汇报

2007年思想汇报 篇一:07年党员个人总结 2007年党员个人总结 晋宁县二街中心小学:应玉琼 一年来,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和各位同志的支持配合下,本人能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 学习,勤奋工作,不断进取,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本人在2007年度里,能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深刻领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一年当中,我在思想上,严格 按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全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在作风上谦虚谨慎,讲真话,不图虚名,在做好自身后勤管理工作的同时,乐于分担和承 担更多的事务,工作上从未分过份内份外,现将作为共产党员在一年中的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在思想上,认真学习、领会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关注国内国际形势,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和有关政治文件、书籍,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厅、局下发的文件精神,积极参加 学校 党支部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及 教育 活动;时刻牢记入党时的誓言,明白自己所肩负的工作责任;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 不断实践依法执教理念,除了从书本上学,还虚心向同事,特别是向年轻教师请教学习,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综合业务素质。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 素质,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使自己在思 想上、行动上和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 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纲,法纪、政纪、组织观念强,在 大是大非问题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顾全大局,服从分工,勇 挑重担。思想作风端正,工作作风踏实,敢于坚持原则,求精务实,开拓进取,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坚持依照学校政策办实事,促进学校三个文明建设的顺利开展。 二、在工作上,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围绕本职工作,努力做好手中的每一件事,认真对待和完成领导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事务再繁杂,工 作量再大,总是尽最大努力完成各项任务,总是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追求质量,以优质的后勤服务于我乡师生。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用“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 的光辉”来警醒自己,踏实进取认真谨慎,忠于职守、尽职尽责,遵纪守法、廉洁自律,

2007年6月大学生思想汇报

2007年6月大学生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时光飞逝,学期即将开始,我的思想始终随着党的精神和十六大的指示在不断追求思想进步的道路上探索着。汇报如 一、学习 进入2007年,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加速变化的崭新世界,作为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青年,如何才能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担负起自己在学校工作中的责任,并且顺利适应目前的发展形势,我想不断学习是现代青年必不可少的生活内容。社会越是发展,知识的作用就越是显著,离开了对知识的拥有,一个人就不可能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贡献,所以在上学期,自己重新作为一名学生,开始了更高层次——大本的学习。 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清醒来源于理论上的坚定。自己利用假期学习了《新党章》、《新时代党的知识读本》及学校下发的《学习与交流》等材料。通过学习,提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水平,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航程,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思考 学习的目的在于实践。勤学、思考是为了更好的指导我的行动。我想作为一个要求入党的现代青年不应成为空谈者——讲起来头头是道,口若悬河,行动中却很少动真格,而应成为一个邓小平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者。学校的发展需要实践,自己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实践,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目前教育处于改革的关键时刻,发展大方向已定,目标也非常明确,最重要的是落实,更新教育观念,使各项措施得到贯彻。 三、工作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善于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凡事都要问几个为什么?他讲的是否有道理?哪些可行?哪些不行?独立思考,冷静判断,少些轻信盲从,少些左右摇摆。 2、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育他一生怎样做人、怎样做事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工作中自己要以“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不失时机对学生进行三个代表精神的启蒙,引导他们确立正确的信仰和价值取向。 3、在工作与生活中,自己有时不太注意汲取,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自己进步与提高的速度。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将所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由于经验与能力所限,上学期自己在工作中并未起到教研组长教学研究的带头作用。在本学期中,自己应汲取经验,多动脑筋,做好教研组长的工作,与本组两位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实践,使本年纪学生无论在知识,还是在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5、提高工作效率。 党组织在工作中给予我更多的帮助,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敬爱的党组织 在预备期的这段时间里,我在努力学习业务知识的同时,还注重提高政治思想素质。通过对党章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政治思想的指导作用。同时作为一个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我,更应注重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用优秀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三月上旬,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紧依靠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前进。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每句都是老百姓最贴心的话,都是跟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在本届会议上,选举产生了新的国家领导人,顺利地实现了新老交替,国家领导层变得更加年轻化、知识化与务实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这令全国人民感到欢欣鼓舞和振奋人心。我作为一名当代青年,一名预备党员,听了温总理的政府报告后更是心潮澎湃,深受鼓舞。我们这一代青年人成长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作为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是祖国巨大历史成就的见证者和受益者,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自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我对党有了更深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一点一滴地感受到身边许许多多党员默默的无私奉献,深深到体会到党的正确领导意义所在。我坚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作为一名预备党员和当代青年,我

2005年咸阳市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3月28日在咸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咸阳市市长张立勇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各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建设西部强市和全面小康咸阳为目标,加快推进“四化”战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多年少有的好势头。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 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38.6亿元,比上年净增50亿元,增长13.1%,增速创近8年新高,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二位。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1.7亿元,增长37.8%;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47.2亿元,增长53.1%,高出全省平均增长速度29.8个百分点。区域财政总收入32.2亿元,同口径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1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4%。其它经济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计划。 改革开放全方位推进。东靠西联战略稳步实施,西·咸经济一体化进入新阶段,西安咸阳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西安咸阳大同城票据交换系统运营良好,两市电话升位并网得到国家信息产业部批复。与杨凌示范区的合作不断深入,先后实施农业产业化项目65个,为我市注入农业发展资金1.7亿元,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38项,建成了

一批农科专家示范基地。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80户市属企业退出国有序列,西北医疗器械厂整体出售,市天然气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国有股权成功转让。完成了第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实行了企业并联审批试点。财税、金融、住房、社会保障等各项改革迈出新步伐。招商引资再创新高,全年引进合同项目800个,合同引进资金183.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3.3亿元,较上年增长77.7%,签约项目开工率91%。招商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11.1%,拉动全市GDP1.8个百分点。 “三农”问题得到高度重视。认真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取消农业特产税和农业税税率降低1个百分点,对旱腰带地区特困户减免农业税,增加支农资金,设立支农贷款贴息,落实粮食生产直补,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些政策措施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是多年来少有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市粮食、果业、蔬菜、乳品产量、产值均居全省第一。全市安排财政支农资金2.1亿元。减免两税直接为农民减负1.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较上年增长10%,增幅首次超过城镇居民,也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出现的两位数增长,整个农村一片丰收景象! 工业化迈出新步伐。能化、电子、医药、食品、纺织五大支柱产业进一步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91.1亿元,增长18.2%。能化工业实现产值95.5亿元,增长27.6%,总量和增速均居五大支柱产业之首,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彬长煤田开发步伐加快,当年完成投资13.4亿元。彬县下沟煤矿300万吨和旬邑燕家河煤矿90万吨技改工程已经完成,彬县火石咀煤矿300万吨二期技改工程、年产120万吨的长武亭南煤矿、年产400万吨的彬县大佛寺煤矿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原煤产量达到750万吨,成为全省第二大产煤市! 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年新修城市道路、桥梁24.3公里,完成投资6.8亿元,相当于前十年的投资总和。渭河(咸阳湖)、沣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顺利。渭河1号、2号橡胶坝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

长岭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_DOC版

长岭县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6年11月19日在长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县长樊晓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2003年以来工作回顾 2003年本届政府组成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入实施“工业立县、牧业富县、开放兴县”战略,与时俱进,真抓实干,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提前一年完成了本届政府工作规划,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速度快、成效好、变化大的时期。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预计2006年,本县生产总值可实现54.2亿元,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2.3%;全口径财政收入可实现1.04亿元,按可比口径是2002年的2.2倍,年均增长2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达到20亿元,是200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3.6%;三次产业比重由2002年的64:12:24调整为50:23:2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3年以来,全县共新上工业项目269个,完成投资39.9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2006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可实现28亿元,是2002年的2.3倍,年均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今年可完成24亿元,是2002年的9.6倍,年均增长76%。农业和农村经济跨上新台阶。认真落实党的惠农政策,几年来,在免征农业税的基础上,投向农业的扶持资金达3亿多元。农业连

年获得丰收,粮食产量稳定在150万吨的阶段性水平。2006年,全县农业总产值可实现46.3亿元,是2002年的1.7倍,年均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4000元,是2002年的2倍,年均增长19.2%。畜牧业健康发展。建设牧业小区280个,牧业总产值达到20.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加快了农田水利、农业生态建设,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全面启动。对外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几年来,累计引进域外资金40.8亿元;对外输出劳务27.3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0.4亿元;有8户企业获得外贸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550万美元。全民创业氛围初步形成。开展了三批“轮岗创业”活动,共有2990人参加,创产值9.1亿元,安置1.5万人就业。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发展到3.6万户,从业人员达到7.8万人,分别是2002年的2倍和1.8倍,年均分别增长15.8%和19.7%。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完成了长、太两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本届政府每年都确定十几项城乡建设重点工程,通过努力都已完成并有较大突破。几年来,共新修县乡公路511公里,启动了“村村通”工程,已有127个行政村通上油路或水泥路,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009公里。改造低压电网3400千米、低压变电站12个。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到8.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18万户。县城共新建楼房173栋61.7万平方米。修建网络油路15公里,硬化人行道9万平方米,安装路边石5.1万延长米,环城公路以内的街路全部实现了硬化。铺设供排水管线2.5万延长米。架设路灯620盏。世茂商城、人民体育场、县直机关综合楼、广电综合大楼、集中供热、商业步行街等一批重点工程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投入2000多万元,加快了工业集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园区承载功能日益增强。科教文卫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对工农业生产的贡献率大幅度提高。“普九”成果得以巩固。累计改造校舍14.3万平方米,二中、三中、四中教学宿舍楼及职教中心相继建成,办学条件有了较大改善。广电事业、产业发展较快,城乡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三级卫生保健水平逐年提高。低生育水平得以巩固。

2017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我国发展面临国内外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交汇的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正式明确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体现了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对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新的重要进展,全面深化改革迈出重大步伐,全面依法治国深入实施,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三五”实现了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名列世界前茅,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5%,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就业增长超出预期。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人数再创新高。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就业比较充分,十分不易。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见成效。对外开放推出新举措,“一带一路”建设进展快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 ——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 ——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新建高速铁路投产里程超过1900公里,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新增第四代移动通信用户3.4亿、光缆线路550多万公里。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01年3月5日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国将实施新世纪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了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根据《建议》的精神,国务院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全国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达8940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8.3%。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已经超额完成。在经济持续增长和效益改善的基础上,2000年国家财政收入达13380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6.5%。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实现了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淘汰落后和压缩过剩工业生

产能力取得成效,重点企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迅速成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显著,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大多数国家重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境内外上市。企业扭亏增盈成效显著,2000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392亿元,为1997年的2.9倍。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和脱困的三年目标基本实现。在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同时,私营、个体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资本、技术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迅速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财税体制继续完善。金融改革步伐加快。城镇住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政府机构等方面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宏观调控体系进一步健全。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对外经贸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2000年进出口总额达4743亿美元,其中出口2492亿美元,分别比1995年增长69%和67%。出口商品结构改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所占比重提高。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投资环境继续改善。吸收外资规模增大、质量提高。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894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79.6%。国家外汇储备2000年底达1656亿美元,比1995年底增加920亿美元。 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0年分别达到2253元和6280元,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7%和5.7%。市场商品丰富,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每年增长10.6%。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五年增长1倍多,股票、债券等其他金融资产迅速增加。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07年度工作总结

2007 年度工作总结 东营职业学院中专部教务科 年来,在院党委、中专部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教务系统全体教职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 学发展观为指导,在以往各学期工作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教学及教学管理行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大日常教学监督管理力度,杜绝各种教学事故发生,广大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努力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在教学及教学管理中取得了突出成绩。 半年,根据党总支总体工作安排,结合中专部教学工 作实际,团结带领教务系统全体教师,以迎接市教育局办学水平评估和学院教学状态评估为契机,以规范常规教学为重点,努力凝聚教职工力量,调动广大教师、职工工作积极性,顺利通过了以上评估验收。各项教学成绩的取得是中专部党总支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教务系统广大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在各科室的通力配合下取得的。现简要总结汇报如 、加强理论学习,做好政治思想工作 一)、按照院党委和中专部党总支的安排,组织了“加强

七大精神和市委四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促进学院又好又 快发展”学习教育活动,使全体教师在思想上与党中央、院 尽责。 二)、定期召开教研室主任会议和教务系统全体人员会议 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总结,注重加强对青年教师师德教育。 三)、针对教师、职工的思想实际,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教 师、职工的思想工作,绝大多数教师、职工的具有良好的心 态,思想稳定,安心教学工作。 四)、组织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了 七大精神、新党章,认真记读书笔记、撰写体会文章。通 过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都深受教育,教师党员能 够较好的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组织党员联系学生,举行教务 支部党员联系学生捐款仪式,捐款 2200 余元,支部党员与 所联系学生加强联系、沟通,帮助学生解决诸多学习、生活 等各方面问题。 五)、加强党支部基层组织建设,为迎接学院党建工作检 查,认真准备各项材料。 二、狠抓常规工作,常规管理初见成效 每学期开学前,都落实好教学任务,编制课程总表、教 师任课表、班级课表等,并发放给有关教师、班级。老师们 认真备课,做好上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教材征订与发 放工作,保证教师用书、学生用书及时发放到教师、学生手 中,保证正常教学需要。安排好合堂教室、多媒体教室、微 机室上课,做好以上教室的管理工作。每学期开学之初,组 作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学习教育活动、 学习贯彻党的 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能够为学院、中 专部的建设和发展尽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