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

绪论

1.水产育种学的概念

育种——将已有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手段来创造对人类有意义有价值的新品种类型。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水产育种学的任务

●新品种的选育

选:通过选择育种的方式育出优质高产和具有多方面优点的新品种

育:通过杂交育种及其它各种育种方式育出新品种

●育成的新品种的引种驯化

●品种的提纯复壮

●新品种的繁育

●杂种优势的利用

3.育种工作的任务

●提高现有养殖品种及驯化品种的生产性能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及时做好新品种的驯化工作

三、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确定依据:当地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

恰当的目标:节省时间,利用价值高

不当的目标: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不能解决问题

3. 育种目标的具体内容

(1)丰产性繁殖力、食物转化率、生长率、体型(2)抗逆性(3)生态型与适应性(4)早熟性(5)品质(6)机械化适应性

4. 育种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辐射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育种、染色体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

第二节育种工作的发展及成就

种内杂交

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

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

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

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

三杂交鲤(荷元鲤♀×镜鲤♂)

颖鲤(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F2♂)

第一章鱼类的品种

第一节品种的概念

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的生物类群。

变种:某些遗传特征已有别于原来的种,但其基本特征仍未超脱原种范围的一群个体。

亚种:种内个体在地理和生殖上充分隔离后形成的群体。

品种:人工选择和培育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性状相似,来源相同,遗传稳定,有一定结构和数量足够大的群体。品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品种的特点:品种是一种生产资料

◆经过驯化、养殖和选择而形成的

◆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的生物群体

◆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下,具有稳定的优良性状的生态类型

◆可能退化的

◆可以随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改变

品系:品种内部起源于共同祖先的一个群体。

2.与品种有关的几个术语

◆原种——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的或取自其它天然水域并用于养(增)殖生产的野生

水生动物,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良种——指生长快、肉质好、抗逆性强、性能稳定和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

养(增)殖生产的水生动物品种。

◆种群——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二. 品种的条件

从育种学的观点看,作为一个品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具有共同的来源;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能;具有一定的结构;具备一定的数量

必须通过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第二节品种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品种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两种:改良程度、生产用途

一. 根据改良程度分类:

◆地方品种:又叫自然品种。是在某一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经过人工选择或自

然选择而成的。

地方品种的特点、优缺点

➢地方品种的特点

①体格比较小,成熟比较晚

②体质粗壮,适应性强,对生活条件要求不高,抗病力强

③性状比较稳定整齐

➢地方品种的主要缺点

生产水平低

➢地方品种的主要优点

耐粗饲

对原产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强

在原产地分布的数量多

育成品种:又叫人工品种,凡通过科学的、系统的育种方法培育成的品种。

育成品种一般具有下列特点:

①生产性能高,比较专门化

②经济成熟早,体型较大

③要求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

④分布广

⑤性状变异大

⑥品种结构较完善

⑦有高度的育种价值

过渡品种:过渡品种是介于育成品种与原始品种之间的类型,是原始品种经过人们一定的改良,但育种水平还没有达到高度完善的情况下出现的。

二、根据生产用途分类

专门化品种:在人们长期选择和培育的作用下,某些性状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因而形成适于一种生产用途的品种。

兼用品种:兼备不同生产用途的品种。

第四章杂交育种

杂交:在遗传学上:只要有一对基因不同的两个个体进行交配的过程;

在育种和生产实践上:遗传类型不同的生物体之间相互交配或结合而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通过杂交将两个品种或物种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起培育出生物新品种或新类型的方法。

理论基础:基因的分离和重组。

依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远近:近缘杂交、远缘杂交

依据育种目标:育成杂交、经济杂交

依据杂交时参加亲本数目:单交、复交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基本原理

一、杂交育种步骤

(一)杂交创新阶段

1、确定目标和育种方案

2、选择亲本

◆精选亲本

◆明确目标

◆重视选用当地推广品种

◆明确亲本性状的遗传规律

3、亲本的选配

原则:

◆双亲性状优良,优缺点互补

◆双亲遗传差异性要大

◆双亲配合力要高

◆亲本目标性状要突出

4、对杂种后代的选择

(二)自繁定型阶段

(三)扩群提高阶段

二、杂交育种的方式

◆(一)育成杂交:将分属不同品种(品系或自然种)、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结合,

形成各种不同的基因组合,再通过定向选择育成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遗传机理:基因重组和互作。

1、简单育成杂交

2、级进育成杂交

3、引入育成杂交

4、综合育成杂交

(二)经济杂交

1、简单经济杂交

2、轮回经济杂交

三、杂交的遗传效应

◆使基因和性状重新组合

◆通过基因的相互作用而产生某些新的性状

◆可能产生可利用的杂种优势

第二节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一、近亲繁殖

1、近交的遗传效应

◆固定优良性状

◆提高群体的遗传整齐度

◆引起近交衰退

近交衰退防止措施:严格淘汰

◆更新血缘

◆加强养殖管理

2、近交的注意事项

◆运用近交,必须有明确的近交目的

◆应根据不同表现,灵活运用各种近交形式

◆控制近交的速度和时间

◆严格选择,淘汰不良个体

二、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两个亲本杂交,子代的某一数量性状并不等于两个亲本的平均,而是高于亲本的平均,甚至超出亲本的范围,比两个亲本都高,这种杂种比双亲优越的现象。

1、杂种优势的大小度量(书上)

2、杂种优势的遗传学解释

①显性学说该学说认为有利于个体的等位基因一般为显性,或至少是部分显性;而不利的(含有害的)等位基因则为隐性。当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近交系杂交得到Fl时,各杂合位点上的显性等位基因就可掩盖其相对的不利隐性等位基因的作用,从而以长补短,使Fl 表现出优势来。

②超显性学说该学说假定等位基因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杂种生活力的提高来自杂合性本身,即杂合子(如a1a2)优于任何纯合子(如ala1与a2a2)。杂合基因座愈多,杂种优势则愈明显。

三、杂种优势的利用

1、利用杂种优势提高鱼产量

◆荷元鲤[荷包红鲤(雌)×元江鲤(雄)]

◆丰鲤[兴国红鲤(雌)×散鳞镜鲤(雄)]

◆芙蓉鲤[散鳞镜鲤(雌)×兴国红鲤(雄)]

◆岳鲤[荷包红鲤(雌)×湘江野鲤(雄)]

◆中州鲤[荷包红鲤(雌)×黄河鲤(雄)]

◆福寿鱼[莫桑比克非鲫(雌)×尼罗非鲫(雄)]

2、利用鱼类杂种优势应注意的问题

◆必须年年制种,供生产上应用

◆须先测定不同亲本间的配合力,才能选出优良的杂交组合

第三节鱼类的杂交育种

三、鱼类杂交育种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亲本的选择与配组

➢亲本的纯度与杂种优势

➢回交和复合杂交

➢杂交后代的选育

➢大水面饲养杂交鲤一定要慎重

第四节鱼类远缘杂交

远缘杂交:种间和属间以及亲缘关系更远的生物类型之间的杂交。

包括:

●种间杂交——莫桑比克罗非鱼(♀)×尼罗罗非鱼(♂)

●属间杂交——鲤(♀)×鲫(♂)

⏹亚科间杂交——鳙(♀)×草鱼(♂)

⏹科间杂交——奥利亚罗非(♀)×鳜(♂)

●目间杂交——团头鲂(♀)×鳜(♂)

二、远缘杂交的特点

(一)远缘杂交的可孕性

1、杂交不孕与杂种不育

杂交不孕:是指两个物种的生殖细胞由于配子隔离而不能正常受精、胚胎不能正常发育,因而不能获得有生活力的后代,亦称“不可交配性”。

杂种不育:是指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彼此杂交所得的杂种,因其生理不协调、生殖系统遭受扰乱而不能繁殖后代或繁殖力很低的现象。

2、杂交不孕和杂种不育的原因——生殖隔离

(1)地理隔离——人为的接近或用人工授精的方法,大大增加远缘杂交的机会与可能性。(2)季节隔离——精液冷冻保存和人工授精

(3)生理隔离

亲缘关系太远,无法进行有性杂交

——用体细胞杂交法促使其细胞融合,得到异源多倍体。

杂交后代的能育性降低,甚至完全不育

——将它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使之成为一个异源多倍体。

(二)远缘杂种的可育性

◆种间杂种(大麻哈鱼属、鲑属完全可育)

◆属间杂种

●完全可育(鳊鲂杂种、鲢鳙杂种)

●完全不育(河鳟♀×大麻哈鱼♂)

●单性可育(鲤鲫杂种)

◆亚科间杂种

(三)远缘杂交不相容性的主要原因

◆核型差异——双亲染色体数目或染色体组型差别过大

◆基因位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

◆核质不相容

(四)杂种生活力

远缘杂种不一定因其亲缘关系远、生物学差异大就一定表现出杂种优势,其生活力可以有提高、降低以及无明显变化等多种趋势。

(五)促使远缘杂交可孕和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方法

亲本的选择和配组、混精受精、诱发多倍体和单性发育

第五章诱变育种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理化因素诱发基因突变而作为主要手段的一种育种方法。

包括:辐射诱变育种与化学诱变育种

第一节辐射育种

一、辐射育种的概念

辐射育种:用各种辐射线作为诱变因素的育种方法。主要是电离辐射线和非电离辐射线。电离辐射:某些高能量的射线的辐射,能使轨道上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吸引力而自由运动,造成电离。电离辐射的诱变效率高,现在被广泛采用。

2、辐射处理的方法

外照射: 就是用射线从处理材料的体外进行照射

内照射: 就是把某种辐射源引入被处理的生物体内部进行照射

3、电离辐射的一般规律

(1)电离辐射的频率与辐射剂量成正比(2)辐射效应是累积的

(二)非电离辐射

主要是紫外线照射,其波长较长(2000~3900Å)、穿透力弱,一般应用于微生物或高等生物的配子诱变。紫外线诱变的最有效波长为2600Å(DNA所吸收的紫外线波长)

(三)电离辐射的剂量单位

1、剂量

剂量——指被照射物质的单位质量所吸收的能量值。

不同的辐射源有各自的剂量单位

D(剂量) =E(能量)/M(质量),以尔格/克表示。

2、常用的剂量单位:伦琴、拉德、中子通量、微居里

3、剂量率

剂量率:单位时间内受照射物质所吸收的辐射剂量。

通常以拉德/小时、拉德/分和拉德/秒等单位来表示。

剂量率效应:在相同照射剂量下,由于剂量率不同而引起的突变频率的变化。

二、辐射育种的特点

(1)能提高突变频率,扩大变异范围(2)最适于进行品种修缮(3)可以缩短育种年限(4)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5)方法简便,易于掌握

辐射育种的缺点

A. 辐射诱变的后代,往往导致生活力衰退

B. 所产生的诱发突变大多数是不利的

C. 需要对大量的原始材料进行处理

第二节化学诱变育种

1、化学诱变剂的种类

烷化剂:芥子气类、烷基磺酸盐和烷基硫酸盐类、乙烯亚胺(EI)和环氧乙烷(EO)等亚硝基烷基化合物

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BU)、5-溴脱氧尿核苷(BUdR) 、2-氨基嘌呤(AP)

简单的无机化合物:脱氨剂最为重要,尤其是亚硝酸(HNO2)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醛等

抗生素类:亚德利亚霉素、道诺霉素、丝裂霉素C和放线菌素D

其它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羟胺、磺胺药物、苯的衍生物、嘌呤及其衍生物、种麻醉剂和某

些中草药(如长春碱与石蒜碱等)

二、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

⏹使用起来经济方便,只需要少量的药剂和简易的设备即可开展工作

⏹突变频率高,且具有较强的专一性

⏹化学诱变与辐射诱变所产生突变谱(Mutation spectrum)很不相同

⏹诱变机制不同

三、化学诱变的处理方法

浸渍法、涂抹法、滴液法、注射法、施入法(毛细管作用法)和熏蒸法等。

第六章单倍体育种

一、单倍体育种的概念

1、单倍体:体细胞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n)的个体。

单倍体与一倍体:大部分动物单倍体和一倍体(单元单倍体),是相同的,都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单倍体也可能是二倍体或多倍体(多元单倍体)。

2、单倍体育种

应用各种途径削减染色体组,使细胞中的染色体单倍化,产生单倍体以迅速获得优良品种的一种育种方法。

3、单倍体育种的优缺点

优点:控制杂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提高选种的效率;排除显隐性干扰,提高选择的准确性;单倍体育种AABB杂交育种A-B-与其他的育种方法相结合,提高选择效果;为研究细胞学、遗传学理论问题提供素材

缺点:缺乏常规育种各个分离世代的基因重组和交换,减少了优良基因积累的机会;诱导单倍体的技术不完善。

二、单倍体生物的特点

1、育性——很难产生正常的生殖细胞

2、遗传——所有的基因在发育中都能得到表达

3、个体较小,生活力较差,死亡率较高

三、单倍体产生的途径

1、孤雄生殖: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精子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2、孤雌生殖:在有性生殖的生物中卵子不经受精而发育成子代的一种生殖方式。

3、雌核发育:卵子在精子的刺激下,依靠自身的细胞核发育成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4、雄核发育:通过用放射线照射等方法完全破坏卵核,仅把卵子作为营养源,依靠精子由来的精核发育成胚胎的特殊的有性生殖方式。

第二节鱼类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发

一、精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

(一)辐射射线:γ射线、X射线:具有较好的穿透力,便于处理大量精子;辐射强,比较危险;诱发染色体断裂的作用

紫外线:容易操作,比γ或X射线危险性小,廉价,易装备;穿透力低

(二)化学试剂

常用化学物:甲苯胺蓝、乙烯脲、二甲基硫酸盐、吖啶黄、噻嗪

(三)其他方法

杂交诱导、弱直流电、冷休克

二、卵子染色体的二倍体化

(一)诱导原理方法:阻止第二极体的排出,阻止受精卵的早期分裂

(二)诱发方法

1、物理方法

(1)温度

原理:采用低温或高温引起细胞内酶构型的变化,阻碍酶促反应的进行,破坏微管的形成,

阻止染色体的移动,从而抑制细胞的分裂。方法较简便,效果也较好

(2)静水压

原理:静水压力抑制纺锤体的微丝和微管的形成,终止染色体的移动,因而形成一个二倍性的雌性原核。

◆要更专门的仪器设备

◆对胚胎的损伤可能比温度处理小

2、化学方法

细胞松弛素B(CB)、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咖啡因

3、生物方法——远缘杂交

第三节鱼类雄核发育的诱发

一、卵子染色体的遗传失活

放射线处理:Co60-γ射线:X射线、紫外线

卵子的过熟或老化。

二、雄核发育二倍体的产生

1、自发雄核发育

◆单倍体或二倍体精子与失活卵或正常卵人工授精

◆单倍体精子与失活卵人工授精

◆杂交

2、人工诱发雄核发育:静水压休克、热休克、雄核移植

第四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鉴定

一、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因荧光强度与细胞的DNA含量成正比,而细胞内染色体的组数与DNA的含量成正比例关系,可得到不同荧光强度的分布峰值,可判断出被检查细胞群体的倍性组成。

二、荧光显微分析法

通过测定单个细胞发出的荧光强度,比较DNA的相对含量,以确定其倍性。

四、同工酶电泳方法

◆同工酶呈共显性遗传

◆只有高度杂合的同工酶基因位点才能给出有效的信息。

五、分子标记鉴定

第五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性别

雌性配子同型(XX)后裔------雌性

雌性配子异型(ZW)后裔------雌雄两种性别

第六节雌核发育二倍体的生长和发育

一、雌核发育后裔的成活率

成活率低

发育前期成活率急剧下降,后期有所改善

生长方面缺少系统研究资料

二、雌核发育后裔的能育性

雌核发育后裔是否具有能育性尚无定论

不同种类和个体之间有较大差异

多数具有间性性状

有的卵巢畸形不能育成后代,有的能育

第七节雌核发育的实际应用

一、快速建立纯系

1、应用:(效果明显)

①顶交:一个近交系(自交系)与一个无亲缘关系的远系亲本之间的杂交。

在鱼类育种方面可有两种形式的顶交:雌核发育的雌鱼×远亲的雄鱼、远亲的雌鱼×雌核发育的雄鱼

②经济杂交

2、应用实例——异育银鲫

以方正银鲫为母本,利用兴国红鲤的精子作为异源精子对卵子进行刺激,并不发生真正的精卵结合。

二、性别控制和单性种群利用

原因:能产生单一雌性的后裔,故能用来控制自然生境中的鱼类繁殖。

作用:A 控制某些鱼类的种群大小、B 利用某些鱼类雌雄的生长速度的差异,利用单性养殖提高产量

三、确定性别遗传机制

四、基因—着丝点作图

第七章多倍体育种

一、多倍体育种的概念

1、多倍体(Polyploid):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

2、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需要的优良品种。

二、多倍体种类

(一)根据产生方式:1、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如黑龙江水系的银鲫、日本关东系银鲫等鱼类远缘杂交杂种一代自然产生的异源四倍体

2、人工多倍体(artifical polyploid)湘云鲫

(二)根据染色体组来源:

1、同源多倍体,如四倍体鲤;

2、异源多倍体,如四倍体鲤鲫杂种。

(三)根据染色体组数目:1、三倍体2、四倍体3、六倍体4、八倍体

第二节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学方法1、温度休克法

原理:通过高温或低温作用使细胞在短时间内休克,纺锤丝被破坏。

特点:廉价、易操作,诱导水产动物多倍体的常用手段;适合大规模生产使用

关键技术:确定处理的开始时间;持续时间;温度高低。

根据处理温度的高低分为:冷休克法和热休克法。冷水性鱼类鱼类宜用热休克,如鲑科;温水性鱼类鱼类宜用冷休克,如鲤科

2、静水压处理

原理:当细胞处于高压情况下微管所保持的结构失去原有的空间构型和刚性,发生可逆性裂解,破坏纺锤丝的形成,抑制了第二极体的排出,进而诱导出多倍体。

特点:诱导率较高(可达90%~100%〉;处理时间短;受精卵损伤小、成活率高;需要专门的设备——水压力容器。

二、化学方法

1、秋水仙素;

2、细胞松弛素B;

3、聚乙二醇

三、生物学方法:1、远缘杂交、2、核移植及细胞融合

第三节鉴定多倍体的方法

直接法:染色体计数、DNA含量测定;间接法:核体积测量、蛋白质电泳、生化分析、形态学检查

一、核体积测量:按照一般规律,细胞核大小与染色体数目成正比例增加,组成多倍体的细胞及其细胞核通常要比二倍体大些。

二、蛋白质电泳:利用血清蛋白质电泳图差异来辨别二倍体和三倍体;不同鱼类,可利用的蛋白质种类有差异;已经被利用过的蛋白质有血清蛋白、肌肉肌浆蛋白、肌酸激酶等

三、生化分析:利用血液成分、酶的含量等进行生化分析可鉴定多倍体。

四、形态学检查:总的来说,三倍体与二倍体在形态上并没有什么差异。不同倍性团头鲂群体的传统形态差别很大部分是由躯干部的形态差异,主要是体长/体高引起。

五、染色体计数:优点:染色体计数是鉴定鱼类多倍体的最准确的方法;缺点:比较费时

六、DNA含量测定

(一)测定依据:DNA在细胞核内的含量是相当恒定的,DNA与染色体数目成比例,在一个多倍体系列内,DNA含量亦与染色体倍性成比例关系。

(二)DNA含量的测量方法

1、显微光密度测定法、

2、流式细胞计数法①快速(每次测定仅需要3-5分钟)②准确

③用血量少(10-4毫升即可)④不但可以检测多倍体,还可以检测多倍与二倍体嵌合体

⑤经非离子化净化剂处理使核分离后还可用来分析其它组织

第四节多倍体鱼类的生长与发育

一、生活力与生长

●人工诱导的三倍体鱼类具有正常的生活力

●对四倍体鱼生活力很难下一个肯定的结论

●研究表明三倍体和二倍体两者在早期生长方面无明显差异

●在早期生长上,有的三倍体鱼要比二倍体快

二、多倍体鱼类的性腺发育

(一)三倍体:三倍体鱼功能上不育,但副性征不受影响、一般三倍体雄鱼比三倍体雌鱼呈现较好的性腺发育

(二)四倍体:四倍体个体的性腺发育正常,但育性较二倍体表现差。

第五节多倍体鱼类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一、控制过度繁殖

应用的限制因素:严格控制二倍体的产生;严格检测三倍体的产生和质量;可育四倍体的成功产生

二、提高生长速度

三倍体会比二倍体生长得快些,生长情况因种类和发育阶段而异

三、延长鱼类寿命

对那些在性成熟时会遭受损失的鱼类来说,不育三倍体还可能比二倍体存活得更长久。四、改善鱼肉品质

在评估三倍体鱼类的经济价值时,不但要讲数量,也必须考虑其质量因子。

第六节鱼类多倍体研究的动向

1、诱导方法的进一步改进与完善,以提高

诱导成功率及鱼苗成活率

2、鉴定多倍体鱼类的方法的进一步改进

3、全雌三倍体鱼类的诱导

4、三倍体的杂种化

第八章鱼类的性别及其人工控制

第一节鱼类性别控制的意义

1、控制过度繁殖、

2、提高生长速度、

3、延长有效生长期、

4、提高肉品质

第二节鱼类的性别

一、生理性别:在遗传性别的控制下通过个体发育的生化过程而形成的。又称为生化性别。(一)性腺性别

1、雌雄异体:一个个体内仅含有精巢或者卵巢。绝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性别,分化型、未分化型(大多数鱼类)

2、雌雄同体:雌性先熟雌雄同体、雄性先熟雌雄同体、同步性成熟雌雄同体

(二)外部性别:外部性别:指某些鱼类也可以利用许多外部特征来鉴别其雌雄,又称雌雄异形现象。

(3)行为性别:行为性别指雌、雄鱼产卵行为或性行为方式的不同。

二、遗传性别

在受精时一半来自卵子和一半来自精子的染色体的结合而成的。又称为染色体性别。

1、XX-YY型

雄性配子异型,雌性配子同型

大多数鱼类属于这种类型

如鲫、尼罗罗非鱼、胡子鲶和虹鳟等

2、XX-XO型

XY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雌性为同配性别,雄性为异配性别

少数几种深海鱼类

3、ZZ-ZW型

与XX-XY型相反

雌性配子异型,雄性配子同型

4、ZO-ZZ型

ZW型的一种特殊形式

雄性为同配性别,雄性为配子同型

5、X1X1X2X2-X1X2Y型

鱼类中也有多组性染色体,称为多性染色体机制

是XX/XY性别决定系统的不同变化形式

6、其他

少数鱼类具有复杂的性别决定系统,在剑尾鱼中发现的WXY系统

第三节鱼类的性逆转

一、鱼类性反转现象

性逆转指雌雄异体的动物由一种性别(雌或雄)向另一种性别(雄或雌)转变的过程,又称为性反转、性转变。

具有雌雄两种性腺或性腺退化到未分化期,然后性腺在从新分化为新的性别。

性逆转现象有两种可能:生理性、病理性

二、影响鱼类性转变的因素

1、激素与性转变

性激素在性别发生和性别决定中起着控制发育方向的作用。

2、环境与性转变:理化环境:如水温、光照、辐射和水质等

第四节鱼类性别的人工控制

一、性激素处理

鱼类的性别可以用类固醇激素加以控制。

1、常用激素

⏹17-α-甲基睾甾酮——应有最广泛,容易得到且口服时相当稳定

⏹17-β-雌二醇——天然激素中最有效的

⏹雌酮等

2、处理的方法

(1)口服法

⏹激素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通过摄食活动将激素摄入体内

⏹简单易行,适用于已经开口摄食的动物

⏹由于摄食不均而导致效果不一

(2)浸泡法

⏹将性腺分化即将开始的鱼类或其他水产动物浸泡于含有一定浓度的激素的水体之

中,至性腺分化开始确定性别的发育方向后停止处理。

⏹特别适用于各种体积比较小的种类

(3)埋植法

⏹将激素装入医用硅橡胶管中,两端封口后埋植于鱼体腹部,令药物慢慢释放进入鱼

体影响其性腺发育

⏹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长期稳定

⏹对环境污染小

⏹手术比较麻烦

⏹对鱼体的要求严格,伤害较大

(4)注射法

⏹将激素药物溶解后用注射器直接注射进鱼体内的方法

⏹准确地把握处理激素的量

⏹适用于不同大小个体的种类,且效果稳定

⏹同一尾鱼可能需要几次注射才能成功

3、影响性诱导的因素

(1)性激素的种类和剂量(2)性诱导时间性腺未分化前进行(3)处理时间的长短(4)环境条件的影响

4、存在问题

药物来源困难以及药物处理繁琐;激素残留

二、三系配套的生理遗传学技术

1、基本概念

三系:原系、转化系和雄性纯合系。

原系——遗传上的雌鱼和雄鱼。

转化系——遗传型雄鱼用雌激素诱导性转化后的鱼,即雌性化雄鱼,用XY♀表示

雄性纯合系——通过原系XY♂与转化系XY♀交配所获得的特殊雄鱼,其遗传型为YY♂。又称YY 型雄鱼或超雄鱼。

三系配套:激素诱导结合生物学方法生产单性群体的方法

3、三系配套的优缺点:

优点:药量少、成本低;没有污染怀疑;便于推广

缺点:工作量大;种质资源要求高;时间长

三、种间杂交

◆通过鱼类的种间杂交以获得单一性别的群体,这是某些鱼类人工不育的单性养殖方

法之一。

◆种间杂交,尤其是属间杂交通常产生中性鱼。

◆目前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在罗非鱼上。

四、诱导雌核发育获得单性鱼

五、人工移植和阉割控制鱼类性别

1、移植法:用移植雄性腺方法使克氏原螯虾未成熟的雌性个体雄性化。甲壳类中存在造雄腺

2、人为摘除性腺:人为摘除性腺,终止原有的功能性别和生理性别

缺点:费时费钱,不易掌握

雌性博鱼的卵巢割去,三个月后,从残留的输卵管壁完全形成了能发挥功能的精巢。这种性逆转的雄鱼也是生理型雄鱼。

六、控制发育温度

爬行类、两栖类的性别有的由胚胎发育的温度所决定。

第九章引种驯化与品种的提纯复壮

第一节引种

一、引种的概念及意义

(一)引种的概念:将外地优良的品种、品系或类型引进本地,经过试验,作为推广品种而直接应用于生产的过程。

就鱼类而言,将某一种鱼类从一个水域移往另一个水域,而移居的水域能满足该鱼所需的条件,被引入种类能在其中正常生长与繁殖,且不改变其本身的性状。

移植和引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移植是向新的水域引进原来没有的物种;引种是利用生物现有的适应性去扩大养殖范围和分布区域。

(二)引种的意义:1、定向改造鱼类区系组成,提高鱼类的产量和质量 2、充实育种材料

3、充分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改善或改变现有的生态平衡

二、引种的条件

1、水域的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充分利用

2、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

3、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坏后需要恢复

4、外地或国外有适合于本地区水域增养殖的优良品种

三、引种的实施

1、确定引种对象

⏹以发掘本国鱼类资源为主,充分利用国内各地区的优良品种

⏹引种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盲目引进

原则:符合引人水域的生态特点;充分考虑外地优良品种或物种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适应本地民众生活或经济建设的需要;不破坏原有水域中良好的生态平衡。

2、了解引进对象的生物学背景:水域生态条件;引进种的生物学及其适应能力

3、确定引种对象的规格

4、先试点后推广

原则:充分论证、预先试验、逐步推广、

方针:少量引进、多点试验、群众选评、加速繁殖、逐步推广

5、引种对象的检疫

◆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虫害调查和检疫

◆对引种对象、池塘和生产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并在原产地隔离观察1个月,

◆运输途中要严防病虫害污染。

◆按国家规定动植物品种引进后要进行封闭性养殖试验

6、引种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引种后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品种的混杂与退化,做好品种的提纯与复壮。

隔离繁殖是防止混杂的主要方法。

7、引种的组织和实施

四、我国鱼类引种研究的概况

1、本国野生资源的发掘:团头鲂、鲴亚科鱼类、银鱼、牙鲆

第二节驯化

一、驯化的概念及意义

1、驯化的概念:将受驯生物移入人工环境或新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机体的某些改变适应人工环境或新的环境,使其获得可遗传性变异,或者使其原已具有的特性重新表达的过程。引种和驯化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引种——简单的迁移、不必改变遗传特性、短期内可完成

驯化——迁移后有机体需改变遗传特性、长期而复杂过程

联系:最终目标都在于增加养殖对象的数量和提高其质量

2、驯化的意义:开发生物资源、增加养殖品种、选育优良品种

3、驯化的分类:养殖驯化、引种驯化、移植驯化

二、驯化的途径

1、直接适应

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人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

2、定向改变遗传基础

通过选种和培育,选择那些适应性较好的个体作为亲本,逐代改变引人群体的基因组成和基因型频率,使引人品种在基本保持原有性能的前提下,定向改变其遗传基础

三、影响驯化速度的因素:驯化对象、环境条件、选择的作用

第三节品种的提纯

一、品种混杂的原因和危害性

原因:品种或物种的杂交

危害性:水产生物的品种或物种混杂已是影响渔业持续发展的障碍

品种(包括物种)混杂影响杂种优势的利用和品种(物种)的存亡

二、防止品种混杂的方法

A 建立良种繁育场和保种场

B 建立科学的繁育体系

C 使那些可以自由交配的品种或物种分别隔离繁衍

D 确保优良品种或物种的质量和数量

三、品种提纯的方法

(1)确定纯种目标(2)近交加选择(3)亲本必须精良(4)改善生活环境(5)避免近亲交配所带来的危害

第四节品种的复壮

复壮:对品种退化所采取的补救措施,目的在于使已衰退的品种特征得以恢复。

退化:品种或物种的特征(如经济性状)发生了不利的可遗传变异,而且这些不利的变异会传给后代。

二、品种退化的严重性:品种资源退化,小型化严重,与原种地同种的质量相差甚远

三、品种退化的原因

(1)近亲繁殖(2)不良养殖条件下负选择(3)亲本质量差(4)没有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

四、品种的复壮及防止退化的措施

(1)避免近亲繁殖(2)扩大随机交配群体(3)创造良好的养殖环境(4)提高亲本质

量(5)正确掌握人工繁殖技术(6)坚持选择育种(7)适当杂交

第十章生物技术

第一节细胞核移植

细胞核移植:应用显微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核移入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成熟卵内的精细技术。又称为核质杂交。

核质杂种:细胞核移植所得的杂种称为核质杂种。

二、步骤:1、供体与受体材料的准备2、去卵膜3、去卵核4、分离囊胚细胞5、移核

第二节体细胞杂交

体细胞杂交:利用细胞融合的方法,使原来不能进行有性杂交的两种生物,经过体细胞融合使两者的染色体和基因共存于一个杂交细胞内。亦称细胞融合或超性杂交。

意义:突破有性杂交的局限,使远源杂交成为可能。

二、细胞融合

1、诱导融合的方法:生物融合(灭活病毒);化学融合(聚乙二醇PEG);物理融合(电融合,激光融合)

三、体细胞杂交的主要环节:分离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诱导异核体重建细胞

壁、诱导细胞团分化成植株

第三节基因转移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操纵、改造和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性状发生定向变异。又称为基因操作或重组体DNA技术

基因转移:借助基因工程技术将确定的外源基因通过生殖细胞或早期胚胎导入动物体的染色体上。

转基因动物:含有转基因的动物称为转基因动物

二、转基因鱼的构建

1、外源基因的结构:启动子、编码序列、转录终止信号

2、转基因鱼的构建

从供体细胞中分离目的基因或人工合成这种基因,同时制备载体

组成重组体,即目的基因DNA片段与载体DNA分子的连接

将重组体转移给受体细胞,使之在受体细胞内得到表达

外源基因导入鱼卵的方法:1、显微注射法2、电穿孔法(电脉冲法)3. 精子载体法(精子介导基因转移)4. 基因枪法(高速钨微粒轰击法或粒子枪法)

3. 转基因鱼的检测

(1)注射外源基因受体鱼的筛选:A斑点杂交;B:PCR法

(2)外源基因整合的检测:A 外源基因整合的判断、B非整合形式的外源基因的判断、C其他

(3)外源基因转录的检测

(4)外源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A 表达产物具酶活性、B表达产物无酶活性

三、基因工程与鱼类育种

2、应用:快速育种、改良养殖性状、生产生物医药制品

3、存在问题: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的定点整合、外源基因在受体鱼中的可控表达、转基因

鱼的培育与繁殖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一、绪论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简单地说就是培育水产动物的新品种。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品种:指经过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同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现型性状的水生动物植物群体。 品种分类:自然品种。人工品种。过渡品种 育种目标:高产、稳产、优质、高效 现代育种目标以遗传为基础?? 选择育种理论 育种方法 ①个体水平: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 ②染色体水平: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 ③细胞水平: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 ④分子水平:基因工程 第一章选择育种 遗传、变异、选择三者之间关系 选择差 选择效应 选择育种方法简单了解 第二章杂交育种 1、常见杂交育种(育成杂交)方式种类及特点 答:①简单育成杂交(增值杂交创造杂交) 是指经过一次杂交,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方式(F1代具有双亲优势,对F2代进行选育) 优点:年限短,见效快,应用较广泛。 ②级进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级进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回交若干代,向改良品种特定方向级进。 优点: ③引入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一个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杂交,产生引入杂交一代F1,然后将F1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 优点: ④综合育成杂交 根据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

2、杂种优势利用的特点 3、生殖隔离的类型及解决方法 ①地理隔离:移植、驯化、人工授精 ②季节隔离:精液冻存保存、人工授精 ③生殖隔离:体细胞移植等。 第三章多倍体育种 1、如何利用四倍体泥鳅产生三倍体泥鳅(正交和反交) 2、人工诱导鱼类三倍体(两个图) 3、同源多倍体和异源多倍体的来源途径 ①同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自于同遗物中或在原有染色体组的基础上加倍而成 ②异源多倍体:加倍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物种 AA BB AAAA×BBBB→AABB 先加倍后杂交 AA×BB→AB→AABB 先杂交后加倍 4、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 (一)物理学方法

水产生物遗传育种学:遗传育种

一名词解释1、核型(染色体组型):把生物细胞核内全部染色体的形态特征(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长短臂比、随体有无等)所进行的分析,也称为染色体组型分析。2、同源染色体:形态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特点:育性差,结实率低;形态、组织学上的特征。3、复等位基因:指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4、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5、品种:经过人工选育而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其他种群之优良性状及其表现性状的水生动植物。6、细胞质遗传:把细胞质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称为细胞质遗传,也称为非孟德尔遗传,核外遗传。7、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数目的增减或结构的改变。8、雌核发育:合子的发育是在卵子细胞核的控制下完成的。9、雄核发育:指卵子只依靠雄性原核进行发育的生殖方式。10、杂交:指通过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配而产生后代的过程。11、远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远的个体间的交配,指不同种间、属间,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个体间的交配。12、近缘杂交;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间的交配,一般指同种内两个不同品种之间的杂交,又称品种间杂交。13、同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组来自同一物种,一般是由二倍体的染色体直接加倍产生的。14、异源多倍体:指增加的染色体来自不同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间的杂交种染色体加倍形成的。15、混合选择:又叫集体选择,个体选择,是从来源不同的鱼群中选择表现型优良的个体混养在一起,混合交配,繁殖后代,繁殖的后代再混养在一起,再选种,这样的混合选拔留种,连续几代培育出一个新品种。16、家系选择:将一雌一雄的优良亲鱼单独交配,建立若干家系,后代以累代近亲繁殖为基础,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饲养亲鱼,比较鉴定各家系的经济性状,从中选出最好家系的雌雄个体建立品系,这样的选择方法是家系选择。17、后裔鉴(测)定:凭借子代表型平均值的测定来确定并选择亲本和亲本组合的选择育种,称为后裔测定。18、育成杂交:通过杂交和选育育成新品种的杂交方式。19、经济杂交:通过杂交利用杂种一代的杂种优势。20、引种:鱼类的引种指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优良品种,使其在本地区的水域繁衍后代达到一定的数量的工作。21、驯化:人类按照自己的意志,把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22、驯养:人类在家养条件下驯服野生生物的工作,局限于被驯个体本身,不遗传后代。23、选择育种:又简称选种,是利用现有品种或生物类型在繁殖过程中自然产生的变异,通过选择纯化及比较鉴定获得新品种的一种育种途径。24、杂交育种:就是通过杂交的方法培育新品种或利用杂种优势。25、多倍体:是指每个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更多个染色体组的生物体。26、细胞核移植:应用显放操作技术,将一种动物的细胞核转移到同种或异种动物的去核卵中为核移植技术。27、细胞融合技术:是将不同遗传性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经过培养成新的杂种细胞或杂种个体。28、基因转移技术:是把某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生物,定向改造生物的基因型,并使之表达和遗传的一种育种技术。二、遗传重点1、交换值(重组率):指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 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一般利用重新 组分原子占总配子数的百分率进行估算。2、两点测验:先用 三次杂交,再用三次测交(隐性纯和亲本)来分别测定两对基 因间是否连锁,然后再根据交换值确定它们在同一染色体上的 位置。三点测验:基因定位最常用的方法,它是通过一次杂交 和一次用隐性亲本测交,同时确定三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 置。3、基因定位: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4、微效基因 假设内容:①决定性状的基因很多②各个等位基因的表现为不 完全显性或无显性或有增效和减效作用③各基因的作用是累 加性的。5、广义遗传率:总的遗传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 6、环境方差估算:①对于动物和异花授粉植物:先用纯系亲 本(或自交系)表现型方差估算环境方差②对于自花授粉植物: 由于可能存在严重的自交衰退现象,常用F1表现型方差估算。 7、细胞质遗传与母性影响的不同;母性影像表现的遗传现象与 细胞质遗传十分相似,但是这种遗传不是由细胞质基因组所决 定的,由受精前母体卵细胞状态决定子代性状的现象称为母性 影响。①细胞质遗传是细胞质控制基因的遗传;母性影响是细 胞和遗传②细胞质遗传的子代表现与母本一致;母性影响的子 代与母本的基因型一致③细胞质遗传的子代无一定分离比,母 性影响的再带有一定的分离比。8、常染色质:染色很浅的区 段。9、异染色质:染色质中染色很深的区段。10、联会:同 源染色体联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的固定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自 我集合的碱性蛋白及酸性蛋白,由中央成分的两侧伸出横丝, 因而使同源染色体得以固定在一起成联会。11、伴性遗传:是 指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是伴性遗传的现象,所以 又称性连锁。12、限性遗传: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 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指局限于雄性或 雌性表现的现象。13、从性遗传(性影响遗传)不是只由X或Y 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而是因为内分泌及其他关系使某 些性状只出现于雌雄一方,或在一方显性,另一方隐性的现象, 人类色盲、A型血友病等为伴性遗传。14、数量性状:生物界 中存在的一种遗传性状,其表现型变异是连续的。15、质量性 状:表现型和基因型的变异不连续。16、染色体化学成分: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17、解释鲶鱼的核型公式: 2n=58=20m+24sm+10st+4t,NF=1O2:共58条染色体,29对, 20条中部着丝粒染色体,24条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10条亚 端部,4条端部,102条臂。 三、育种重点1、对引种水域、引入水域要调查的内容:引种 水域的考察:包括生物学特性、生态条件、地理分布、形成史、 小生境、食性、栖息习性、繁殖习性、病虫害、水质要求以及 引种对象与本地资源的互补关系。引入水域的考察:⑴非生物 因子:①气候:涉及引入水域经纬度、海拔、气温、降雨量、 光照、大气压等:②水文条件:涉及水深、水量、流速、流程、 底质、水位变动幅度、盐度、酸碱度及各种无机盐的含量。水 质包括水质肥力、有机成分、含氧量、含盐量、透明度、酸碱 度及各种离子成分的含量和比例。⑵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 病原生物、敌害生物和竞争生物。2、引种对象有哪些规格, 如何确定引种对象规格:规格:①受精卵、苗;②成体(亲体)。 确定:根据不同水域(池塘、江河、湖泊、水库)和引种对象 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引种材料。对于生命周期长的宜引入成体, 以加快引种进程。若水域凶猛敌害较多应引入成体,对生命周 期的的宜用幼体和受精卵,因为费用少,方法简单,易适应新 环境,而且受精卵可以免去检疫。3、引种坚持的原则:①本 地区自然资源或生态系统未被利用;②现有水域中的生物群落 或生态关系需要改善或改变;③原有的水产资源遭受毁灭性破 坏后需要恢复;④外地或外国的适合于本地水域增养殖的优良 品种是可以引种。4、引种对象的检疫:引种应避免将原水域 的病原体、寄生虫带入新水体。①对引种对象所在水域进行病 虫害调查,尽量从无病虫害处引种;②检疫;③运输途中严防 病虫害污染;④隔离饲养。5、驯化的途径:⑴直接适应:① 激进式(极端驯化);②渐进式。⑵定向改变遗传基础:①定 向人工(或自然)选择;②有目的的杂交;③生物工程。6、 比较混合选择、家系选择、后裔鉴定、综合选择这几种方法的 优缺点:混合选择:操作简单,占用池塘少,可结合生产进行, 不需要隔离,能避免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里的衰退,使后代保 持较高的活力,常用在良种繁育。但混合选择进程缓慢,对改 良品种的效果比较有限,不能追溯亲缘关系。家系选择:建立 在近亲繁殖的基础上,基因必定向纯和方向发展,加上人工选 择,最终能育出优良纯种群。但由于近亲交配,产生近交衰退, 出现畸形和有缺陷的个体,注意及时淘汰。后裔鉴定:可靠, 但应用麻烦,要用很长时间和大量人力物力,当得到结果时, 亲鱼年龄很大,一般用于鉴定公鱼。综合选择:可以在一个世 代进行家系选择、混合选择、后裔鉴定,提高了准确性,但选 择时间长,手续繁琐。7、选择育种的注意事项:①选择对象 的内部因素;②人为因素:选择强度和选择压力不宜过大;③ 环境:应根据生产条件和推广水体的情况选择适应的环境条 件。8、育成杂交的方法:⑴简单育成杂交:①二品种简单育 成杂交;②多品种简单育成杂交(综合杂交育种);⑵级进育 成杂交;⑶引入育成杂交;⑷综合育成杂交。9、杂种优势的 特点:①杂种优势并非一两个性状表现突出,而是许多性状综 合的突出表现;②杂种优势的大小取决于双亲性状的相对差异 和互补程度,在一定范围内,双亲差异越大,杂种优势越大; ③双亲基因型的纯和程度不同,杂种优势大小不同,双亲纯 和程度越大,杂种优势越大;④杂种优势在F1表现明显,F2 下降。10、雄核发育的二倍体诱导:①雄核发育二倍体可以通 过抑制第一次卵裂获得;②通过双精子融合、或利用四倍体得 到的二倍体精子与遗传失活卵受精的方法获得。11、雌核发育 的二倍体诱导:同多倍体诱导。12、精子和卵子染色体的遗传 失活如何诱发:(一)获得遗传上失活的精子:(1)化学药品 处理:甲苯胺兰、乙烯脲吖啶黄等处理可以使精子遗传失活, 进而诱发雌核发育,只是需要找出适当的处理浓度和处理时

水产动物育种名词解释

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择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形成的群体,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 家系:一般是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地方品系:在品种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动物群体的不断扩大,分布区域也会逐步扩大,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饲养管理水平和方式的区别,在品种内会出现差异。具有这样差异的类群可以称为地方品系。 近亲交配系:是为杂种优势利用或试验动物的培育而通过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单系:由一个系祖发展而来的群体。一般是为了利用该系组某一优良的性状并尽可能地使更多的个体具有这一性状,将其与多个个体交配,其后代称为单系,其中每个个体均有此系祖的遗传基因。 群系:一个品系的系祖是一个群体。一般是先建设一个基础群体,群体内个体具有所需要的某一或多个性状,然后群体繁育得到的后代即为群系。 种群: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育成品种:品种中有许多人工雕刻的痕迹,是人类有意识选择的结果,因此又称为人工品种。自然品种:是指未经任何仍选择或育成活动,经过简单的驯化过程或不经过驯化直接为人类的养殖活动所利用的自然种。 原种:原种指取自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取自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杂交种:杂交种是指不同品系、不同品种甚至种间个体交配得到的具有一定生产性能的群体。种质:指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是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材料,是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现实或可预见就将来能作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 种质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是指对水产养殖和水产动物的遗传改良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的遗传材料,包括水产动物的家养种和野生种。 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移植:是向新的水域引进原来没有的物种。 驯化: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称为驯化。养殖驯化:为改变养殖对象的养殖环境并对新环境的适应过程。 引种驯化:是将国外或外地现有优良品种引入到本地引种,通过适应性训练试验,选择其优良者加以繁殖推广,是增加某区域自然资源的过程。 移植驯化:即使一个新的物种引入到一个水体以后的适应过程。 自发驯化:是指发生迁徙以及迁徙以后无人为参与条件下,生物自发的对新环境的适应驯化。定向驯化:是按照人类的意图,以满足人类自身需要为目的在人为控制条件下的驯化。 极端驯化:又称激进式驯化或直接驯化,是指直接将欲驯化的生物置于将来需适应环境的极端条件之中进行驯化的方式。 渐进式驯化:又称为过渡性驯化,是指被驯化对象逐步的适应需驯化的环境,使其逐渐提高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的过程。

水产动物育种学PPT整理档

水产动物育种学 绪论 1.水产育种学的概念 育种——将已有的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人工选择、杂交和定向培育等手段来创造对人类有意义有价值的新品种类型。 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水产动物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2.水产育种学的任务 ●新品种的选育 选:通过选择育种的方式育出优质高产和具有多方面优点的新品种 育:通过杂交育种及其它各种育种方式育出新品种 ●育成的新品种的引种驯化 ●品种的提纯复壮 ●新品种的繁育 ●杂种优势的利用 3.育种工作的任务 ●提高现有养殖品种及驯化品种的生产性能 ●充分利用杂种优势 ●及时做好新品种的驯化工作 三、水产动物的育种目标 1. 育种目标的确定 确定依据:当地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因地制宜 恰当的目标:节省时间,利用价值高 不当的目标:浪费时间、人力、物力,不能解决问题 3. 育种目标的具体内容 (1)丰产性繁殖力、食物转化率、生长率、体型(2)抗逆性(3)生态型与适应性(4)早熟性(5)品质(6)机械化适应性 4. 育种的方法 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工选择、杂交育种 20世纪60年代-20世纪70年代:辐射诱变育种、化学诱变育种、倍性育种、体细胞杂交、细胞核移植、抗性育种、染色体工程 20世纪70年代以后:基因工程 第二节育种工作的发展及成就 种内杂交 丰鲤(兴国红鲤♀×散鳞镜鲤♂) 荷元鲤(荷包红鲤♀×元江鲤♂) 芙蓉鲤(散鳞镜鲤♀×兴国红鲤♂) 岳鲤(荷包红鲤♀×湘江野鲤♂) 三杂交鲤(荷元鲤♀×镜鲤♂) 颖鲤(散鳞镜鲤♀×鲤鲫移核鱼F2♂) 第一章鱼类的品种 第一节品种的概念 种:具有一定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自然分布的生物类群。 变种:某些遗传特征已有别于原来的种,但其基本特征仍未超脱原种范围的一群个体。

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设计

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设计 前言 水产动物育种学是水产养殖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对于提高水产养殖效 益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对水产动物生物学特性、繁殖生殖生态等方面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 因此,一份好的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设计,不仅要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同时需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出发,为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设计提供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引起更多的关注和探讨。 教学目标 1.掌握水产动物遗传学、生理学、行为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2.熟悉水产动物育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3.发展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表达和沟通能力; 5.帮助学生了解和关注水产动物养殖产业发展趋势,掌握行业动态信息。 教学内容 1.水产动物的特殊生态、行为和繁殖特性; 2.遗传与基因工程在水产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3.水产动物育种技术的相关原理和方法; 4.实验设计、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 5.学术研究和文献查阅。

教学方法 1.授课结合实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实验室作用; 2.应用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参与,激发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4.利用数字化技术,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评价 1.采用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包括期末考试、实验报告、实验成果展示 等; 2.强化实践操作,注重对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处理的提高和评价; 3.采用形成性评估,定期反馈学生成绩和表现,鼓励学生自我调整和发 展。 总结 水产动物育种学教学设计是重要的教学活动之一,它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对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贡献。本文提供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学习和创新,才能满足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填空题] 1育种 参考答案: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动植物的遗传结构,以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品种。 [填空题] 2育成品种 参考答案:指通过有意识的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具有高产或某些特殊品质(如观赏、抗、抗寒)的品种。 [填空题] 3地方品种 参考答案:指在自然条件下,在某地生存数十年、数百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品种。是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基因综合体。 [填空题] 4选育品种 参考答案:指那些由现代育种技术改良过的品种。 [填空题] 5地方品系 参考答案:由于各地生态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差异,在同一品种内经长期选育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类群。 [填空题] 6家系 参考答案:一般指由一对系祖繁育而来的群体。 [填空题] 7近亲交配系(近交系) 参考答案:通过近亲交配或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填空题] 8原种 参考答案:指取自定名模式种采集水域或其他天然水域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野生水生动、植物种,以及用于选育种的原始亲本。 [填空题] 9良种 参考答案:通常指生长较快、产量较高、质量较好、具有比较稳定的遗传性状,且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并用于增养殖生产的水生动、植物种。 [填空题] 10人工种质资源 参考答案:指在育种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如杂交、诱变等,产生的育成品系或品种及各种突变体、基因标记材料、引变的多倍体材料、非整倍体材料、属间或种间杂种等一切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填空题] 11育种中间材料 参考答案:是指具有某些缺点而未被育成品种的杂种后代、诱变育成的突变体等。 [填空题] 12育种原始材料 参考答案:指在选育新品种时最初采用的那些材料。 [填空题] 13移植 参考答案:通常指将其他水域中更优良、又适于这一水域繁殖生长的种类移植进来,使其迅速形成自然种群的过程。 [填空题] 14提纯 参考答案:指通过选配,使亲本群在主要性状上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尽可能增加,个体间的差异尽可能减少。 [填空题]

水生生物学与水产养殖

水生生物学与水产养殖 水生生物学是研究水中生活的各种生物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水体中的鱼类、贝类、藻类等。水产养殖则是利用水体来进行养 殖的一种方式,包括鱼类、虾类、贝类的养殖等。本文将探讨水生生 物学与水产养殖的关系,并介绍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 一、水生生物学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水生生物学是一门对水生生物进行全面研究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涉 及水体中的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生态环境。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于保护 水生生物的多样性、维护水体生态平衡、改善水体环境质量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鱼类学、贝类学、藻类学等。鱼类 学主要研究水中各类鱼类的分类、解剖生理、行为习性、繁殖生态等。贝类学主要研究蚌类、蜗牛类、蛤类等贝类动物的分类、解剖生理、 生活习性等。藻类学则研究水中藻类的分类、形态特征、生长习性等。 二、水产养殖的意义和常见养殖方式 水产养殖是利用水体来进行养殖的一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生 态意义。水产养殖可以增加渔业资源供给,提供食品资源,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同时也能减少野生资源的捕捞压力,保护自然环境。以下 是一些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 1. 鱼类养殖: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常见的鱼 类养殖包括淡水鱼养殖、海水鱼养殖和冷水鱼养殖等。淡水鱼养殖主

要包括鲤鱼、鲈鱼、草鱼等。海水鱼养殖则主要包括海水鱼苗育种和成鱼养殖,如鲈鱼、海参等。冷水鱼养殖以三文鱼养殖最为常见。 2. 虾类养殖:虾类养殖是另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常见的虾类养殖包括淡水虾养殖和海水虾养殖。淡水虾养殖主要包括对虾、明虾等。海水虾养殖则主要包括对虾、海蟹等。 3. 贝类养殖:贝类养殖是利用水体进行的另一种重要养殖方式,包括蛤蜊、扇贝、牡蛎等。贝类养殖对于提供海产品资源、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 水草养殖:水草养殖主要指对水生植物的种植和养护。水草养殖可以提供水质净化、氧气增加等功能,对养殖水体的环境改善有一定作用。 三、水生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水生生物学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不同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繁殖习性、饲养需求等,从而对水产养殖过程进行科学管理。 水生生物学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水产种苗培育:水生生物学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种苗培育的技术支持。通过研究水生生物的繁殖生态、人工授精技术等,可以提高种苗的质量和产量,为养殖业提供良好的种苗来源。 2. 饲料研发与合理投喂:水生生物学的研究对于水产养殖中的饲料研发和合理投喂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水生生物的饲养需求和饵料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在水产养殖领域中,育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选择合适的水产动物进行育种,可以提高养殖物种的生长性能、抗病能力和经济效益。本文将以几个水产动物的育种实例来介绍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虾类育种实例 虾类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之一,其养殖规模庞大。在虾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是关键。以中国对虾为例,不同亲本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性状的后代。为了提高对虾的生长速度和抗病能力,育种工作者通常会选择生长快、耐高温、抗病性强的亲本进行配对。通过连续选择,可以逐渐培育出生长快、抗病强的优良品系。 二、鱼类育种实例 鱼类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其中包括鲤鱼、鳜鱼、鳙鱼等。在鱼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可以提高养殖鱼种的肉质品质和抗病能力。以鲤鱼为例,传统的鲤鱼品种生长速度较慢,而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的亲本进行交配,可以培育出生长快、肉质好的优良品种。此外,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也是重要的育种策略之一,可以提高养殖鱼种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三、贝类育种实例

贝类如蛤蜊、扇贝等也是重要的水产养殖物种。在贝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可以提高贝类的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以扇贝为例,扇贝的生长速度较慢,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生长速度快、肉质好的优良品种。此外,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也是贝类育种的重要策略之一,可以提高贝类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四、藻类育种实例 藻类是水产养殖中常见的养殖对象之一,如海带、石花菜等。在藻类育种中,选择合适的亲本对于提高藻类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带为例,通过选择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培育出生长快、产量高的优良品种。此外,还可以选择抗病性强的亲本进行育种,提高藻类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总结起来,水产动物选择育种是提高养殖物种性能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的亲本进行育种,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的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产量等性状,满足市场需求。不同水产动物的育种方法略有差异,但选择合适的亲本是共同的关键。通过不断选择和改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 鱼类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水生环境中的脊椎动物,其多样性和适应能力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对象。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 一、鱼类的遗传特征 鱼类的遗传特征与其他动物有很大的区别。首先,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样,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其中,性繁殖是主要方式,鱼类的性别分化主要通过性染色体决定。其次,鱼类的染色体结构和数量也存在差异,有些鱼类具有多倍体染色体,例如鲤鱼具有4倍体和8倍体染色体。此外,鱼类的基因组中还存在着许多特殊基因家族,如鱼类嗅觉受体基因家族、鱼类抗病基因家族等。 二、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 鱼类遗传变异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自然变异、人工选择和突变。自然变异是指鱼类在自然环境中由于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原因产生的遗传变异。人工选择是指人类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和配对,培育出具有特定遗传特征的鱼类品种。突变是指由于基因突变而导致的遗传变异,突变可以是自然发生的,也可以是通过诱变剂等手段诱发的。 三、鱼类育种技术

鱼类育种技术是指通过人工干预,以达到改良和繁育鱼类的目的。常见的鱼类育种技术包括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等。选择育种是利用鱼类的遗传变异,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逐渐改良和固定这些性状。杂交育种是指利用不同品系或种类的鱼类进行杂交,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杂种。基因工程育种是指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等手段,直接改变鱼类的遗传信息,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鱼类。 四、鱼类育种的应用 鱼类育种在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在农业方面,鱼类育种可以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和抗逆性,提高鱼类的经济效益。在水产养殖方面,鱼类育种可以培育出具有高产和高品质的优良品种,提高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在生态保护方面,鱼类育种可以通过增殖和放流等手段,保护和恢复鱼类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 鱼类遗传与育种学是研究鱼类遗传变异及其利用的学科,通过对鱼类遗传特征的分析和改良,可以促进鱼类的生产和保护。鱼类的遗传特征、遗传变异的来源以及鱼类育种技术和应用都是该学科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研究和应用,可以进一步推动鱼类育种领域的发展,为农业、水产养殖和生态保护等领域做出贡献。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教案(精)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教案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学 授课教师:洪一江,彭扣 所在单位: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绪论 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 (一)水产动物的范畴 水产动物是对人类生产和生活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物.种类十分广泛,有多种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如轮虫、甲壳类、鱼类及水生哺乳类等。 (二)水产动物的繁殖特征 1、群体大小 2、生殖方式 (1)水产动物的生殖策略几乎包含了动物界已知的各种形式,根据其生殖细胞的有无及作用氛围以下两种: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2)生殖方式:根据生殖中胚胎发育的场所和营养来源,水产动物的生殖方式可以分为:卵生、卵胎生、胎生。 3、遗传特点及育种的关系 由于异质性的存在,大群体的各种生长性能具有杂和体的典型特征,一旦群体变小,异质性降低,群体就会表现出来某种程度的遗传衰退和生长速度降低,在生产中这种现象成为衰退或退化。在水产动物的育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异质性的特点,采用适合这种群体的育种方法才能提高育种效率。 (三)水产动物育种的对象 养殖对象种类繁多,是水产动物育种区别于畜、禽育种的显著特点。 育种对象的选择要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应该考虑土著种类而且时常上对新品种需求比较迫切的重要水产动物作为主要育种对象。 其次,有些种类虽非土著种类,但因如时间较长,有一定的资源基础,在生产和消费上都有较大的比重,经过努力可以解决国内时常需求,培育出适合时常需求的新品种。 合适的与措施对于所有水产动物都是必需的,但不同育种对象的育种任务往往 也有过不同: (1)池塘和网箱养殖对象育种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品种的生产性能; (2)海洋牧场几海水工厂化养殖的养殖对象育种的首要任务是使水产动物适应于海水养殖的特殊条件,特别是在限制活动的条件下,要求适应于高密度和有效地利用天然饵料资源几人工配合饲料; (3)水产观赏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出体色鲜艳及体形变异的新品种,培育出具有特殊形态的观赏水产动物家系; (4)水产实验动物育种的目的是培育用语现代科学研究,在遗传上具有同质性、对各种实验反应具有一致性的水产动物 (5)野生淡水和回游性水产动物的任务也有其具体要求 二、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和方法 (一)水产动物育种学的任务与内容 水产动物育种: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其根本任务是:在研究和掌握水产动物形状遗传变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区的育种目标和原有品种的基础,发掘、研究和利用各种动物资源,采用适当的育种途径和方法,选育出适宜于该地区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符合生产发展需要的高产、优质、抗逆和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或者创造出新的动物;并通过行之有效的繁育措施,在反之、遗传性能的维护和推广过程中保持和提高品种的特性,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水产动物育种学的内容 野生种类驯化,优良物种引进,水产动物品质改良,繁育群体生产性能保护,杂种优势利用以及优良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水产动物选择育种实例 引言 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为了提高水产动物的产量和品质,育种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通过选择育种,可以改良水产动物的遗传特性,提高其生长速度、抗病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本文将以鲈鱼(Dicentrarchus labrax)为例,介绍水产动物选择育种的实例。 鲈鱼的基本特征 鲈鱼是一种重要的经济鱼类,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它具有以下特征: - 鲈鱼体 形侧扁,身体呈椭圆形,背部绿褐色,侧面银白色。 - 鲈鱼生长迅速,一年内可 达到成年体型。 - 鲈鱼适应性强,能够在不同水质和温度条件下生存。 - 鲈鱼是肉食性鱼类,以小鱼、虾和蟹为食。 选择育种的目标 在鲈鱼的育种中,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 1. 提高鲈鱼的生长速度,缩短养殖周期。 2. 提高鲈鱼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风险。 3. 提高鲈鱼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增加养殖的稳定性。 4. 提高鲈鱼的肉质品质,增加市场竞争力。 选择育种的方法 选择育种主要分为两个阶段:选择亲本和选择后代。 选择亲本 选择亲本是选择育种的第一步,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个体作为亲本,可以传递这些特性给后代。在鲈鱼的选择育种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择亲本: 1. 选择生长快、体型大的个体作为亲本,以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和体型。 2. 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个体作为亲本,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3. 选择适应环境能力强的个体作为亲本,以增加养殖的稳定性。 4. 选择肉质品质好的个体作为亲本,以提高市场竞争力。 选择后代 选择后代是选择育种的关键一步,通过选择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后代,可以逐步改良种群的遗传特性。在鲈鱼的选择育种中,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选择后代: 1. 选择生长速度快的个体作为种公和种母,以提高后代的生长速度。 2. 通过基因检测和遗传分析,选择抗病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公和种母,以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3. 通过环境适应性测试,选择适应环境能力强的个体作为种公和种母,以增加养

水产生物育种学导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生理性别: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生物通过自身的生理发育形成的性别。 2、多倍体育种:通过增加染色体组方法来改造生物的遗传基础,从而培育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以达到人类利用的目的。 3、遗传力:某一性状从亲代传递给后代的相对能力。 4、种质:决定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 5、选择育种:对一个原始材料或品种群体实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反复选择淘汰,而分离出几个有差异的系统,将这样的系统与原始材料或品种比较,使一些经济性状表现显著优良而又稳定,于是形成新的品种。 6、杂种优势: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遗传类型的物种、品种或自交系杂交产生的杂种第一代,在生长势、生活力、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比其双亲优势的现象。 二、填空 1、确定目标和育种方案、杂交组合的选择、对杂种后代的选择、理想个体的自群繁 殖、扩群提高 2、外源基因的构建、外源基因有效的导入生殖细胞、外源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3、口服法、浸泡法、注射法、埋植法 4、核型差异、基因位点及基因表达的差异、核质不相容适当选择和正确安排杂交亲本、混精受精法、诱发多倍体和单性发育 5、地理隔离、季节隔离、生理隔离 6、提高生长速度、控制过渡繁殖、延长有效生长期、提高商品鱼的质量 三、判断(1'×10)(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 四、简答 1、雌核发育二倍体的诱导原理 受精细胞学观察表明,鱼类产出的成熟卵子一般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第一极体在卵子产出前已排出,因此只能通过抑制第二极体或第一次卵裂两种方法产生雌核发育二倍体。海产贝类排出的成熟卵子一般停留在第一次减数分裂的前期或中期,只有在受精或经激活后卵子才完成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释放出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然后进入第一次卵裂。 2、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区别 质量性状是指品种的一系列符合猛德尔遗传定律,呈间断变异的性状。其表现型是由染色体上的一对或少数几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呈显、隐性关系,易于观察区别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数量性状是指那些占多数,呈连续变异的、个体间表现的差异只能用数量来区别的客观指标如体长、体重、生长量等一系列的变异性状均为数量性状。数量性状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其遗传情况比较复杂,而且其表现型受环境影响较大。 3、在育成杂交中,选配亲本的原则:

水产动物育种学

水产动物育种学 绪论 1、水产动物育种:是指应用各种遗传学方法,改造水产动物的遗传结构,培育出适合人类养殖生产活动需要的品种的过程。 2、水产动物育种学:是研究水生生物育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水产养殖学的一个分支,也是研究野生种类驯化、优良物种引进、水产动物品质改良、繁育群体生产性能保护、杂种优势利用以及新品种培育的理论和实践的一门科学。 3、育种目标:对育种工作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的定性或定量的描述,也就是所要培育的新品种在一定自然、生产、经济及技术条件下养殖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的指标,是育种方案的基本内容之一。 4、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论述): 1.需要与可能:育种学家应该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的预见性.根据科学规律进行分析,把客观需要和现实需要的可能性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育种目标.制定育种目标时应考虑育种单位拥有的种质资源、技术力量、实验室及场地、设施、经费等因素是否具有实现育种目标的潜力. 2.当前与长远:制定育种目标既要着眼于现实和近期内发展需要,同时也尽可能兼顾到长远发展需要。在解决现目标时,不要把长远目标弃而不顾.在一个较长而复杂的目标内,制定出分阶段的育种目标。 3.目标性状和非目标性状:制定育种目标时应明确亟待改进的目标性状。目标性状集中,相对选择压大,育种效率较高。相反,如果目标性状分散,势必分散精力,延缓育种进度.目标性状一般不能超过2—3个,而且还要根据性状在育种中的难度和重要性,明确主要目标性状和次要目标性状,做到主次分明,协调改进。切忌要求过宽齐头并进、主次不分、主次颠倒或过分忽视次要目标。 4.育种目标和组成性状的具体指标:育种目标尽可能简单明确,除了必须突出重点外,一定要把育种目标落实到具体性状上,而且尽可能提出数量化的可以检验的客观指标。一个育种项目中可以包括少数几个性质相近的不同育种目标。 5、品种和品系:品种:是人类根据自身需要创造出的一种生产资料,一般是指经多代人工选育成的,具有遗传稳定,并有别于原种或同种内其他群体,具有优良的经济性状及其他表型性状的水生动物群体。 品系:是指来源于一个亲本对(或共祖)形成的群体,它具有突出的特点和性状、相对稳定的遗传性和一定数量的个体。 近亲交配系(自交系):是为杂种优势利用或实验动物的培育而通过自交数代得到的纯系. 种群:类似于家畜育种中的单系或群系,是指同一物种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个体所组成的群集. 6、品种的分类(简答):1.育成品种,2。自然品种;3.原种;4。多倍体品种;5。其他类型的养殖群体 第一章水产动物种质资源 7、种质:是指决定遗产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材料)。没有种质,不可能传代和进化,个体也不可能发育和生长。 8、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习惯作品种资源。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 9、遗传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三大层次之一,也是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核心.广义指种内或种间表现在分子、细胞、个体三个水平的遗传变异度。狭义指种内不同种群和个体间的遗传变异程度。 第二章:引种和驯化 10、引种:是指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或物种使之在本地区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 11、引种的目的(简答):1.增加养殖品种;2。改善原有生物群落;3.充分利用水域的自然资源;4。提供饵料生物;5。重新建立鱼类区系;6.提高养殖效益 12、驯化:人类按照自身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育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 13、驯化的意义:驯化对开发生物资源,增加养殖品种,选育优良品种有重要意义。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

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设计

水产动物育种学课程设计 一、背景 水产动物的育种,可以帮助农业行业提高产量和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在水产养殖业中,育种是一个重要的工作,它可以通过选择和育种,使得养殖业更加高效率和经济效益。 基于此,本课程将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水产动物的基本育种方法和育种技术原理,使他们能够理论性、系统性地掌握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应对水产养殖工作的竞争力。 二、进程 第一章:水产动物育种基础 1.1 水产动物育种的定义和目的。 1.2 湖泊、河流与水库育种技术的基础。 1.3 水产动物繁殖的生命周期和发育阶段。 第二章:水产动物遗传学和生殖系统 2.1 水产动物遗传学和基因组组成。 2.2 水产动物的生殖系统和性别控制。 2.3 水产动物基因编程和突变。 第三章:水产动物种质资源 3.1 水产动物宏观观测和数量测量学。 3.2 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获取和养殖 环境的影响。 3.3 水产动物品种选择和改良。 第四章:水产动物育种方法 4.1 经典选育和杂交法的基本原理。 4.2 优化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的现代育种 技术。 4.3 夹杂育种和逆向育种。

第五章:水产动物育种评价 5.1 选育方案的评价和实施。 5.2 水产动物选择养殖环境和优化措施。 5.3 水产动物育种工作的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六章:水产动物综合育种案例研究 6.1 基于实际水产养殖场开发的综合育种案例。 6.2 水产动物育种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应用。 6.3 水产动物育种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趋势和发展前景。 三、评估方法 评估将在每堂课程结束时进行。评估内容包括: 1.学生对本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在课堂练习、作业和测试中的表现; 3.课程最终论文的质量和充实程度。 四、参考书目 1.《渔业生物育种学》(罗浩)。2005年。 2.《现代育种原理和方法》(拜赛克)。2010年。 3.《基因的设计和控制》(雷克斯法姆)。2014年。 4.《水产动物及其育种》(桂程清)。2007年。 五、结论 在本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将学习到水产动物育种的基础知识以及现代育种技术,可以掌握水产动物种质资源的获取和养殖环境的影响,学习到经典选育和杂交法的基本原理,优化选择和基因组选择的现代育种技术,夹杂育种和逆向育种等知识。在结课后,学生可以满足不同水产动物育种领域的需求,为商业及科研领域的水产动物育种做出贡献。

水产育种学精

★种质资源。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有何意义?又称为遗传资源.其定义为对人类具有实际或潜在用途或价值的遗传材料。水产动物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全人类的宝贵财富,是水产养殖生产和水产动物遗传改良(育种)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利用有特色的种质资源.提出新的育种目标.培育出新的品种,现代的育种成就,从根本上来说决定于对种质资源的认识和利用,如果育种工作者掌握的种质资源越丰富,对他们的研究越深透,则利用它们选育新品种的可能性就越大。 ★与陆生动物相比,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与保护有哪些特殊之处? 由于水具有流动的特性.与陆生动物相比,鱼类等水生动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显得更为复杂,也具有更大的难度,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在种质资源的研究和保护上存在着各方面的差异。①国家所有权不明确②环境更具连续性③观察研究更难④ 亲昵感较低⑤生物多样性的量更高⑥表型的变异性较大⑦释放事件较多,影响较大⑧杂交能力强⑨野生群体的重要性更突出⑩人工控制繁殖应用较少-11。重视程度较低。 ★引种与驯化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al引种是从外地或国外引进优良品种,繁衍后代并形成一定生物量的工作a2驯化是人类按照自身的意志,将野生动植物培养成家养动物或栽培,植物的过程。a3联系:引种与驯化密不可分,通过引种引进新的品种或物种.必然遇到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所以驯化工作往往是引种工作的一部分,一般而言,多数引进种必须经过适应性的驯化才能获得成功。 ★影响引种的因素:①形成史系统发育、反应范围②栖息环境水、非生物因子指标。非生物因子包括tm、do、离子浓度、盐度、营养、产卵基质与水文条件。生物因子包括饵料生物、病害生物、竞争者、敌害生物。③繁殖条件④食性了解。 ★驯化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什么是直接适应。①直接适应(另一类则要累代驯化)②定向改变遗传基础。直接适应是指引进水体的生态环境.不超出引入品种的反应范围,受驯物种或品种的个体直接引入驯化环境,然后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代调整其体质,逐渐适应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例如在河口半咸水地区生活的辎和梭鱼,在其生活的水体中逐渐加入淡水,直至养殖水体完全或大部分淡化,这个过程仅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它们便可以完全适应淡水生活。 ★选择在水产动物育种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和作用? 选择是水产动物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选择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其创造作用.这种创造作用体现在3个方面:①控制变异的积累方向②积累加强变异③创造出新品种。 ★简述如何对质量性状和数量形状进行选择.选择方法如何? i.质量形状的选择(表现型)①对显性基因的选择,第一步通过表现型淘汰掉隐性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