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注射方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

注射给药技术有很多,其中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做皮内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气管注射、瘤胃注射、瓣胃注射及眼球结膜眼睑结膜注射、眼球后注射、心脏内注射、关节内注射等。选择用什么方法进展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1、皮下注射

〔1〕就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发挥药效作用,而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但凡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菌苗、血清、抗蠕虫药( 如伊维菌素)等,某些局部麻醉,不能口服或不宜口服的药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均可做皮下注射。

(2) 注射部位多项选择在皮肤较薄、富有皮下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大动物多在颈部两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背胸侧、肘后或股内侧;犬、猫在背胸部、股内侧、颈部和肩胛后部;禽类在翼下。

(3) 注射方法术者抽取药液,排出气泡,注射针安装结实。动物实行必要的XX,局部剪毛、消毒。注射时,术者左手中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用食指尖下压使其呈皱褶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从皱褶基部陷窝处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头的2/3(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此时如感觉针头无阻抗,且能自由活动针头时,左手把持针头连接部,右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压针筒活塞注射药液。如需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分点注射。注完后,左手持干棉球按住刺入点,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必要时可对局部进展轻轻按摩,促进吸收。当要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利用深部皮下组织注射,这样可以延缓吸收并能辅助静脉注射。

〔5〕考前须知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特别是对局部刺激较强的钙制剂、砷制剂、水合氯醛及高渗溶液等,易诱发炎症,甚至组织坏死。大量注射补液时,需将药液加温后分点注射。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或进展温敷,以促进吸收。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方案,到达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

2、肌肉注射

〔1〕就是将药液注射肌肉内,肌肉内血管丰富,吸收较快。由于肌肉内的感觉神经较少,疼痛轻微。因此,刺激性较强和较难吸收的药液,进展血管内注射而有副作用的药液,油剂、乳剂等不能进展血管内注射的药液,为了缓慢吸收、持续发挥作用的药液等,均可采用肌肉内注射。但由于肌肉组织致密,仅能注射较少量的药液。

〔2〕注射部位大动物与犊、驹、羊、犬等多在颈侧及臀部;猪在耳根后、臀部或股内侧;禽类在胸肌部或大腿部。但应避开大血管及神经径路的部位。

(3) 方法根据动物种类和注射部位不同,选择大小适当的注射器和注射针头,犬、猫一般选用7号,猪、羊用12号,牛、马用16号。根据要求抽取药液。

动物适当XX,局部常规消毒处理。左手的拇指与食指轻压注射局部,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垂直,迅速刺入肌肉内。一般刺入2~3cm (小动物酌减),此后用左手拇指与食指握住露出皮外的针头结合局部,以食指指节顶在皮上,再用右手抽动针管活塞,观察无回血后,即可缓慢注入药液。如有回血,可将针头拔出少许再行试抽,见无回血前方可注入药液。注射完毕,用左手持酒精棉球压迫针孔部,迅速拔出针头。

为术者平安起见,也可以右手持注射针头,迅速用力刺入注射部位,然后以左手持针头,右手持注射器,使二者连接好,再行注射药液。这一方法主要适用于牛、马等大动物。

(4)考前须知

针体刺入深度,一般只刺入2/3,切勿把针梗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衔接处折断。

强刺激性药物如水合氯醛、钙制剂、浓盐水等,不能肌肉内注射。

注射针头如接触神经时,那么动物感觉疼痛不安,此时应变换针头方向,再注射药液。

万一针体折断,保持局部和肢体不动,迅速用止血钳夹住断端拔出。如不能拔出时,先将病畜XX好,防止骚动,行局部麻醉后迅速切开注射部位,用小镊子、持针钳或止血钳拔出折断的针体。

长期进展肌肉注射的动物,注射部位应交替更换,以减少硬结的发生。

两种以上药液同时注射时,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必要时在不同部位注射。

根据药液的量、黏稠度和刺激性的强弱,选择适当的注射器和针头。

防止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有针眼的部位注射。淤血及血肿部位不宜进展注射。

3、静脉注射

(1) 就是用于大量的输液、输血;或用于以治疗为目的的急需速效的药物( 如急救、强心等);或注射药物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又不能皮下注射,只能通过静脉内才能发挥药效的药物。

(2)准备

根据注射用量可备50~l00ml注射器及相应的注射针头(或连接乳胶管的针头)。大量输液时那么应使用输液瓶(250ml、500ml、1000m1),并以乳胶管连接针头,在乳胶管中段装以滴注玻璃管或乳胶管夹子,以调节滴数,掌握其注入速度。有条件的地方用一次性输液器那么更为方便。

注射药液的温度要尽可能地接近于体温。

大动物站立XX,使头稍向前伸,并稍偏向对侧。小动物可行侧卧XX或伏卧XX。

使用输液瓶时,输液瓶的位置应高于注射部位。

(3)部位牛、马、羊、骆驼、鹿等均在颈静脉的上1/3与中1/3的交界处,猪在耳静脉或前腔静脉;犬、猫在前肢腕关节正前方偏内侧的前臂皮下静脉和后肢跖部背外侧的小隐静脉,也可在颈静脉;禽类在翼下静脉;特殊情况,牛也可在胸外静脉及母牛的乳房静脉。

(4)方法〔犬的静脉内注射〕

最常用的是前臂皮下静脉注射法(也称桡静脉注射法):此静脉位于前肢腕关节正前方稍偏内侧。犬可侧卧、伏卧或站立XX,助手或犬主人从犬的后侧握住肘部,使皮肤向上牵拉和静脉怒X,也可用止血带(乳胶管)结扎使静脉怒X。操作者位于犬的前面,注射针由近腕关节1/3处刺入静脉,当确定针头在血管内后,针头连接收处见到回血,再顺静脉管进针少许,以防犬骚动时针头滑出血管;松开止血带或乳胶管,即可注入药液,并调整输液速度。静脉输液时,可用胶布缠绕固定针头。此部位为犬最常用最方便的静脉注射部位。在输液过程中,必要时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在血管内。注射完毕,以干棉签或棉球按压穿刺点,

迅速拔出针头,局部按压或嘱畜主按压片刻,防止出血。

除前臂皮下静脉注射法外,还可以用后肢外侧小隐静脉注射法、后肢内侧面大隐静脉注射法。

(5)考前须知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对所有注射用具及注射局部,均应进展严格消毒。

②注射时要注意检查针头是否畅通,当反复刺入针孔被组织块或血凝块堵塞应及时更时换针头。

③注射时要看清脉管径路,明确注射部位,刺入准确,一针见血,防止乱刺,以免引起局部血肿或静脉炎。针头刺入静脉后,要再顺静脉方向进针1~2cm,连接输液管后并使之固定。

④刺针前应排净注射器或输液乳胶管中的空气。

⑤要注意检查药品的质量,防止杂质、沉淀。混合注入多种药液时,应注意配伍禁忌类制剂不能做静脉注射。

⑥注射对组织有强烈刺激的药物,应先注射少量的生理盐水,证实针头确在血管内,再调换应注射的药液,以防药液外溢而导致组织坏死。

⑦输液过程中,要经常注意观察动物的表现,如有骚动、出汗、气喘、肌肉震颤、犬发生皮肤丘疹、眼睑和唇部水肿等征象时,应及时停顿注射。当发现输入液体突然过慢或停顿以及注射局部明显肿胀时,应检查回血,放低输液瓶,或一手捏紧乳胶管上部,使药液停顿下流,再用另一只手在乳胶管下部突然加压或拉长,并随即放开,利用产生的一时性负压,看其是否回血。也可用右手小指与手掌捏紧乳胶管,同时以拇指与食指捏紧远心端前段乳胶管并拉长,造成负压,随即放开,看其是否回血。如针头已滑出血管外,那么应重新刺入。

⑧犬及猪静脉注射时,首先宜从末端血管开场,以防再次注射时发生困难。

⑨如注射速度过快,药液温度过低,可能产生副作用,同时有些药物可能发生过敏现象。

⑩对极其衰弱或心机能障碍的患畜静脉注射时,尤应注意输液反响,对心肺机能不全者,应防止肺水肿的发生。

(6)静脉注射时药液外漏的处理

静脉内注射时,常由于未刺入血管或刺入后,因病畜骚动而针头移位脱出血

管外,致使药液漏于皮下。故当发现药液外漏时,应立即停顿注射,根据不同的药液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①立即用注射器抽出外漏的药液。

②如系等渗溶液(如生理盐水或等渗葡萄糖),一般很快自然吸收。

③如系高渗盐溶液,那么应向肿胀局部及其周围注入适量的灭菌注射用水,以稀释之。

④如系刺激性强或有腐蚀性的药液,那么应向其周围组织内注入生理盐水;如系氯化钙液,可注入10%硫酸钠或10%硫代硫酸钠10 ~20ml,使氯化钙变为无刺激性的硫酸钙和氯化钠。

⑤局部可用5%~10%硫酸镁进展温敷,以缓解疼痛。

⑥如系大量药液外漏,应做早期切开,并用高渗硫酸镁溶液引流。

4、腹腔内注射

〔1〕就是利用药物的局部作用和腹膜的吸收作用,将药液注入腹腔内的一种注射方法。当静脉管不宜输液时可用本法。腹腔内注射在大动物较少应用,而对小动物的治疗经常采用。在犬、猫也可注入麻醉剂。本法还可用于腹水的治疗,利用穿刺排出腹腔内的积液,借以冲洗、治疗腹膜炎。

(2)注射部位牛在右侧肷窝部;马在右侧肷窝部;犬、猪、猫那么宜在两侧后腹部。猪在第5、6乳头之间,腹下静脉和乳腺中间也可进展。

(3)注射方法

①单纯为了注射药物,牛、马可选择肷部中央。如有其他目的依据腹腔穿刺法进展。

②给犬、猪、猫注射时先将两后肢提起,做倒立XX;局部剪毛消毒。

③术者一手把握腹侧壁,另一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在距耻骨前缘3~5cm处的中线旁,垂直刺入。刺入腹腔后,摇动针头有空虚感,即可注射。

④注入药物后,局部消毒处理。

(4)考前须知

腹腔内有各种内脏器官,在注射或穿刺时,容易受损伤,所以要特别注意。小动物腹腔内注射宜在空腹时进展,防止腹压过大,而误伤其他脏器。

5、皮内注射

(1) 皮内注射与其他治疗注射相比,其药液的注入量少,所以不用于治疗。主要用于某些疾病的变态反响诊断,如牛结核、副结核、牛肝蛭病、马鼻疽等,或做药物过敏试验及炭疽疫苗、绵羊痘苗等的预防接种。一般仅在皮内注射药液或疫(菌)苗0.1—0.5ml。

(2)准备小容量注射器或1~2ml特制的注射器与短针头。

(3)注射部位根据不同动物可选在颈侧中部或尾根内侧。

(4)注射方法按常规消毒,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绷紧注射部位,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5°角刺入皮内。待针头斜面全部进入皮内后,左手拇指固定针柱,右手推注药液,局部可见一半球形隆起,俗称“皮丘〞。注毕,迅速拔出针头,术部轻轻消毒,但应防止压挤局部。注射正确时,可见注射局部形成一半球状隆起,推药时感到有一定的阻力,如误入皮下那么无此现象。(5)考前须知

注射部位一定要认真判定准确无误,否那么将影响诊断和预防接种的效果。进针不可过深,以免刺入皮下,应将药物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拔出针头后注射部位不可用棉球按压揉擦。

注射法名词解释

注射法名词解释 注射法是一种将药物或其他液体通过注射器等设备直接注入人体体内的方法。注射法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提供营养、注射疫苗等目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注射法名词的解释: 1.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通过针头直接注入静脉血管。静脉注射可以快速将药物送达全身,起效迅速,适用于紧急情况或需要迅速效果的治疗。 2. 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肌肉中。肌肉注射可以使药物迅速吸收,并逐渐释放到全身。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部、大腿外侧等。 3. 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中。皮下注射一般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药物吸收缓慢且稳定。 4. 脊髓腔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脊髓腔。脊髓腔注射常用于脊髓脑膜炎、麻醉等治疗。 5. 膀胱注射(Intravesical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膀胱内。膀胱注射可以用于治疗膀胱炎、肿瘤等疾病。 6. 关节腔注射(Intra-articular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关节腔中。关节腔注射可用于治疗关节疾病,如关节炎、关节损伤等。

7. 深静脉注射(Deep Vein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深静脉中。深静脉注射一般使用导丝等设备,适用于投药在深静脉系统所需的场合。 8. 局部注射(Local Injection):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局部病变区域。局部注射主要用于局部治疗,如皮下、皮内注射等。 注射法在医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药物的直接输送,提高药物的效果和吸收速度,同时也避免了药物在胃肠道被分解和代谢的过程。然而,注射法也有一定的风险和限制,如可能引起感染、出血、注射部位疼痛等副作用,所以在注射前应注意消毒、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常用注射法

常用注射法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一圆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

常用的几种注射方法 一、皮内注射法该方法是用于牛、羊、犬结核菌素变态反应试验、绵羊痘预防接种及马鼻疽菌素皮内试验等。 1.注射部位肩胛部或颈侧中部三分之一处。大耳朵犬也可在耳背部。绵羊痘接种在尾根、腋下或股内侧。马鼻疽菌素皮内反应在眼睑皮内。 2.注射方法注射部剃毛,用75%酒精消毒后,左手食指和拇指绷紧注射部皮肤,右手持注射器将注射针头刺入真皮内,推动针栓,注入药液,使局部呈现圆形隆起,拔出针头。此时切忌按压注射部位。 二、皮下注射法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注药后5~10min呈现作用。凡是易溶解,无刺激性的药品及菌苗、疫苗均可皮下注射( 1.注射部位选取皮下组织发达的部位,家畜多在颈侧,犬、猫在肩和臀部的背面,禽类在颈中部,兔在颈部。 2.注射方法局部剪毛、消毒后,左手食指、中指和拇指将注射部皮肤掐起形成一皱褶,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刺入皱褶处皮下,深约1.5~2cm;也可在注射部位先用针头深刺入肌肉然后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在注射部将皮肤和针头一起捏住,向上提拉,使针头进入皮下,将针头与注射器连接后右手将注射器内药液注入皮下,注药完毕,拔出针头,局部用碘酊消毒。

三、肌肉注射法肌肉内血管多,药液注入后吸收较快,仅次于静脉注射;又因感觉神经较皮下少,疼痛较轻。一般刺激性较强的和较难吸收的药液,如水剂青霉素、VB1,均可肌肉注射。但刺激性很强的药液,如氯化钙、水合氯醛、浓盐水等,都不能作肌肉注射。 1.注射部位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选择臀部和颈侧(视频 )。犬、猫等小动物选择腰部肌肉,即脊柱两边的肌肉(视频 根内侧肌肉、胸部肌肉和腿部肌肉进行注射。 2.注射方法大家畜及猪、羊等动物经确实保定后,注射部剪毛、消毒,宠物可将注射部被毛分开后消毒。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将针头刺入肌肉内,回抽注射器针拴,针头无回血时,将药液注入肌肉内。 图f1-2-01图f1-2-02图f1-2-03 四、静脉内注射法将药液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的方法,称为静脉注射法。 1.注射部位大家畜牛、羊、马在颈部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界处的颈静脉上(图f1-2-01),马、牛也可用胸外静脉或母牛的

几种常见注射

常见的注射方式及其作用 1、皮下注射为H或皮下, 2、皮内注射为ID或皮内, 3、肌肉注射为im、IM或肌注 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达到治病的目的。不是什么情况下都能进行肌肉注射的,如在注射部位有硬结、感染时就不宜做肌肉注射治疗。肌肉注射主要适用于: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发生疗效时,以及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时。在进行肌内注射之前要做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注射部分的定位和相关药品、器材的准备。 药品溶于组织液后,进入毛细血管网再汇入静脉或者直接进入小静脉或者进入淋巴液再汇入大静脉,随静脉血入右房,再入右室,经肺循环后回到左房,再左室,进入体循环,到达肝脏,代谢出活性成分,再随血流达到全身或病灶。若不需代谢即有活性,就不需进入肝脏就能直接到全身。 4、静脉注射写成IV或静注, 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种医疗方法,即把血液、药液、营养液等液体物质直接注射到静脉中。静脉注射可分短暂性与连续性,短暂性的静脉注射多以针筒直接注入静脉,即一般常见的“打针”;连续性的静脉注射则以静脉滴注实施,俗称“点滴”。 适用于药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需迅速发生药效时,可采用静脉注射或静脉输液法。 2.药物因浓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采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诊断、试验检查时,由静脉注入药物,如为肝、肾、胆囊等X线摄片。 4.输液和输血。 5.用于静脉营养治疗。

5、静脉输液写作或VD也可写静滴 6、鞘内 = intrathecal IT 7、椎管 = spinal column 椎管内= intraspinal (IS) 8、心内= intracardiac IC 一、适应症 1.任何原因所致心脏骤停,进行心脏按压,同时需要向心内注射一定药物促进心脏复跳患者。 2.胸外及胸内电击除颤,应同时心内注射药物。 3.没有除颤设备时,可用药物心内注射除颤。 9、静滴 = intravenous drip IV drip 10、动注 = intraarterial infusion IA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一、注射的一般知识 (一)吸取安瓿药液法 先用手指轻轻弹下安瓿尖端药液,用小沙轮锯在安颈部上划一 圈锯痕。用75%酒精消毒后垫以无菌纱布或包布包裹安瓿颈部, 轻轻折断。采用无菌镊或其他物品敲打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 针尖斜面向下,插入安瓿中,左手拇指,无名指和小指固定注射 器前端,右手持活塞柄抽动活塞吸取药液,将针尖向上,排尽空 气。 (二)吸取密闭瓶药液法 先启开铝盖中央部分,以2.5%碘酒、75%酒精棉签先后消毒瓶塞, 待干后用注射器吸取所需要量的稀释溶液,从橡皮塞中央垂直刺 入瓶内,将稀释液注入,抽出与溶液等量的空气。待全部溶解以 后再吸药。吸药前消毒瓶塞,待干,注进需要液量的空气入瓶内, 然后抽出药液。如为悬浊液,应摇匀后吸药。 (三)皮肤消毒法 选好注射点,用2.5%的碘酒棉签、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环绕消 毒至直径6—8厘米,待酒精干后,用75%的酒精棉签按上法脱碘。(四)用物准备 基础治疗盘:2. 5%碘酒、75%酒精各一小瓶,砂锯,弯盘,棉签, 无菌镊子泡于盛有消毒液的瓶内,止血钳,急救药。 (五)注射要点 1、严格查对制度:操作前仔细查对患者病室、床号、姓名、药 物名称、剂量、注射方法等是否与医嘱相符,检查用药是否 齐备,药物包装是否合格,注意药物的质量,启用日期和有 效期等,若有疑问需要查清楚然后执行。 2、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 3、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避免空气进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 4、选择合适的部位:避开大的神经、血管(静脉注射除外)及 骨隆突处;避免在瘢痕,硬结,炎症或皮肤病处进行注射, 对长期注射的病员应注意更换部位。 5、掌握无痛注射技术:针头要锐利,直而无钩,注射部位肌肉 要放松,注射时绷紧皮肤,进针拔针迅速。推药速度均匀而 慢,并且设法分散病员注意力。 二、皮内注射 (一)注射部位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方式有几种方法 注射是一种经过医生训练并具备专业技能的医学操作,用于将药物、疫苗或其他液体注入人体组织或血液中。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多种注射方式。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注射方式及其适用场景。 1. 皮下注射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适用于那些需要缓慢吸收的药物,如胰岛素、激素或生长激素等。皮下注射的常见部位有上臂外侧、大腿前侧和腹部。操作时,要选择清洁的注射部位,用消毒酒精擦拭,然后用注射器将药物慢慢注射到皮下组织中。 2. 肌肉注射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可促进药物更迅速地进入血液循环。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有臀部外上部、上臂三角肌和大腿前外侧。操作时,要选择干净的注射部位,用消毒酒精擦拭,然后用注射器将药物慢慢注射到肌肉组织中。 3. 静脉注射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液体或营养物质注射到静脉中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可以使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起效更快。静脉注射一般需要在医院或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常见的静脉注射方式有静脉滴注和静脉推注。静脉滴注是将药物以滴定速度通过静脉导管注入体内。静脉推注是将药物以快速推注方式注射进入静脉。静脉

注射需要通过静脉通道进行,因此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医护人员进行。 除了以上常见的注射方式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注射方式,如脊髓注射、关节注射和眼球注射等。 4. 脊髓注射 脊髓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脊髓液中的方式,常用于麻醉或给予镇痛药物。脊髓注射需要经过严格的操作步骤和无菌技术,因此只能由经过特殊培训的医生进行。 5. 关节注射 关节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关节腔内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治疗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注射药物可以起到减轻疼痛、减少炎症和恢复关节功能的作用。 6. 眼球注射 眼球注射是将药物或液体注射到眼球内部或眼球表面的方式。这种注射方式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如青光眼、视网膜病变等。眼球注射需要非常小心和精确,因为涉及到眼球及其周围的敏感组织。 总结来说,注射方式有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常见方式,适用于不同的药物和治疗需求。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注射方式,如脊髓注射、关节注射和

各种注射法

各种注射法 【基础知识】 一、概念 注射给药法是将无菌药液注入体内的方法,以达到诊断、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皮内注射(ID):是将少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技术。 皮下注射(H):是将小量药液或生物制品注入皮下组织的技术。 肌内注射(IM):将一定量药液注入肌肉组织的方法。 二、注射原则 (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1.操作环境整洁,符合无菌技术要求。 2.注射前护士应洗手,戴口罩,衣帽整洁;注射后再次洗手。 3.无菌注射器的空筒内面、活塞、乳头及针头的针梗、针尖,均 应保持无菌。 4.消毒注射部分皮肤,并保持无菌。常规消毒法:用棉签蘸安尔 碘,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呈螺旋形涂擦,直径应在5cm以上,待干后,方可注射。 (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1.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在注射前、中、后均仔细查对。 2.仔细检查药物质量,如发现药液有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则不可应用。

3.如同时注射几种药物,应注意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用物应做到一人一套,包括注射器、针头、棉垫、止血带。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进行分类处理,不可随意丢弃。 (四)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根据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选择一次性注射器应型号合适,在有效期内,包装密封好。注射器应完整无裂痕,不漏气;针头应锐利、无钩、无弯曲;注射器和针头必须衔接紧密。 (五)选择合适注射部位 选择注射部位应防止损伤神经核血管。局部皮肤应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长期注射的病人,应经常跟换注射部位。(六)注射药液现用现配 注射药液应在规定注射时间前临时抽取,以防药液效价降低或被污染。 (七)排尽空气 进针前应排尽注射器内的空气,以防空气进入血管形成栓塞;排气时应注意防止浪费药液。 (八)掌握合适的进针角度和深度 根据注射法的不同,掌握正确的进针角度和深度,注意不可把针

常用的注射方法

常用的注射方法 注射给药技术有很多,其中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个别情况下还可以做皮内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气管注射、瘤胃注射、瓣胃注射及眼球结膜眼睑结膜注射、眼球后注射、心脏内注射、关节内注射等。选择用什么方法进展注射,主要应根据药物的性质、数量及牲畜和疾病的具体情况而定。 1、皮下注射 〔1〕就是将药液注射于皮下结缔组织内,经毛细血管、淋巴管吸收进入血液,发挥药效作用,而到达防治疾病的目的。但凡易溶解、无强刺激性的药品及疫苗、菌苗、血清、抗蠕虫药( 如伊维菌素)等,某些局部麻醉,不能口服或不宜口服的药物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发生药效时,均可做皮下注射。 (2) 注射部位多项选择在皮肤较薄、富有皮下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大动物多在颈部两侧;猪在耳根后或股内侧;羊在颈侧、背胸侧、肘后或股内侧;犬、猫在背胸部、股内侧、颈部和肩胛后部;禽类在翼下。 (3) 注射方法术者抽取药液,排出气泡,注射针安装结实。动物实行必要的XX,局部剪毛、消毒。注射时,术者左手中指和拇指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同时用食指尖下压使其呈皱褶陷窝,右手持连接针头的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从皱褶基部陷窝处与皮肤呈30°~40°角,刺入针头的2/3(根据动物体型的大小,适当调整进针深度),此时如感觉针头无阻抗,且能自由活动针头时,左手把持针头连接部,右手抽吸无回血即可推压针筒活塞注射药液。如需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分点注射。注完后,左手持干棉球按住刺入点,右手拔出针头,局部消毒。必要时可对局部进展轻轻按摩,促进吸收。当要注射大量药液时,应利用深部皮下组织注射,这样可以延缓吸收并能辅助静脉注射。 〔5〕考前须知刺激性强的药品不能做皮下注射,特别是对局部刺激较强的钙制剂、砷制剂、水合氯醛及高渗溶液等,易诱发炎症,甚至组织坏死。大量注射补液时,需将药液加温后分点注射。注射后应轻轻按摩或进展温敷,以促进吸收。长期注射者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建立轮流交替注射方案,到达在有限的注射部位吸收最大药量的效果。 2、肌肉注射

第八章 注射法

第八章注射法 注射法是将无菌药液或生物制剂注入人体内的一种给药方法。常用的注射法有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内注射和静脉注射。注射给药的突出特点是药物吸收快,血药浓度迅速升高,吸收的量也较准确。在执行操作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注射原则。 第一节皮内注射法 皮内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通常选择毛发、色素较少,皮肤较薄的部位,药物过敏试验常用前臂中段内侧;预防接种也可选在上臂三角肌下缘。 【用物】10% 1.基础治疗盘:无菌治疗巾、无菌持物钳、无菌纱布、碘伏、70%乙醇、砂轮、棉签、弯盘。 2.注射盘:70%乙醇、棉签、弯盘,做过敏试验时另备抢救盒(0.1%盐酸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各1支,1ml、2ml一次性注射器)。 3.其他:1ml一次性注射器、注射单及药液。 【操作程序】75% 1.核对床号、姓名,评估病人,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向病人做好解释,以取得病人配合。 4 2.洗手,戴口罩。备齐用物。 3 3.在治疗室备药 (1)取无菌治疗巾按半铺半盖法铺于治疗盘内。 3 (2)按注射单取药,查对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检查药液质量。

3 (3)弹下安碚颈部药液,用70%乙醇棉签消毒安碚颈部,用砂轮在安碚颈部锯一痕迹。 3 (4)用70%乙醇棉签擦去锯痕处屑沫,用无菌纱布包裹安倍并折断,检查药液内有无碎屑。 3 (5)检查一次性注射器有效期,包装是否完好。 (6)核对药物无误,将针头斜面朝下置入安倍内的药液中,按无菌操作原则吸取药液。 5 (7)抽吸完毕,排尽空气,再次核对药物无误,将空安碚套住针梗,置于预先备好的无菌巾内。 5 4.整理治疗台 2 5.携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床号、姓名,做好解释。 4 6.选择注射部位,用70%乙醇消毒皮肤。 3 7.再次核对。排尽注射器内空气,调整针尖斜面。 3 8.左手绷紧前臂内侧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 5 9.待针头斜面完全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右手推注入药液0.1ml,使局部形成一皮丘,迅速拔出针头。 6 10.再次核对,记录时间。 3 11.皮试15—20min后观察结果。 5 12.向病人交待如有不适随时告知,询问病人需要,整理床单位。3 13.处理用物。 3

常用注射技术

一、皮内注射法(ID) 皮内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与真皮之间的方法。 (一)目的 1.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以观察局部反应。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二)部位 1.皮肤试验取前臂内侧下段。因该处皮肤较薄,皮色较淡,易于注射和辨认。 2.预防接种常选用三角肌下缘部位注射,如卡介苗、百日咳疫苗等。 (三)用物 注射盘内放无菌1ml注射器和4.5~5 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做皮试前,应详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如对需要注射的药液有过敏史,则不能作皮试,应和医生取得联系,更换其他药物后再作试验。 2.用1ml注射器及针头,抽取药液,排尽空气。 3.选前臂掌侧(或三角肌下缘部位),用70%酒精棉签消毒皮肤待干,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使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5度至15度刺入皮内(图10-5)。 4.待针头斜面进入皮内后,放平注射器,注入药液0.1ml, 药量要准确,使局部形成一圆形隆起的皮丘,皮肤变白,毛孔变大。 5.注射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切勿按揉,清理用物,按时观察反应。 图10-5皮内注射法 6.如需作对照试验,用另一注射器和针头,在另一前臂的相同部位,注入0.1ml等渗盐水20分钟后,对照观察反应。

(五)注意事项 皮肤消毒忌用碘酊,进针勿过深,拔针不按压,以免影响结果的观察。 二、皮下注射法(H) 皮下注射法是将小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 (一)目的 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 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 3.预防接种。 (二)部位 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图10-6)。(三)用物 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四)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图10-7),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五)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三、肌内注射法(IM 或im)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几种 常用的注射方法有以下几种: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腰椎穿刺注射、关节腔注射、骨髓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等。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内,通常用于给药剂量较小、给药频率较高的药物。注射时需要使用细长的注射针,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浅层,以减少疼痛和创伤。常见的皮下注射部位有腹部、大腿外侧、上臂皮下组织等。 肌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内,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肌肉组织中,用于给药剂量较大、给药速度较快的药物。注射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深度,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中,以促进药物的吸收和分布。常见的肌内注射部位有臀部上外侧、大腿前外侧、肱二头肌三角区等。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静脉血管内,用于给药速度较快、迅速起效的药物。注射时需要找到合适的静脉血管,并通过针头插入静脉血管内,将药物缓慢注射进入血管。常见的静脉注射部位有手臂的腕静脉、前臂的尺桡骨内侧静脉等。 动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动脉血管内,用于给药速度更快、直接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注射时需要定位到合适的动脉血管,并插入针头将药物注射到动脉血管内。常见的动脉注射部位有桡动脉、股动脉等。 腰椎穿刺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腰椎空腔内,用于给药直接进入脑脊液的药物。注

射时需要在腰椎穿刺部位进行麻醉,然后将针头插入腰椎空腔,并将药物缓慢注射进入脑脊液中。常见的腰椎穿刺注射应用在脑脊液检查、脊膜炎治疗等。 关节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内,用于关节炎等关节疾病的治疗。注射时需要通过穿刺将针头插入关节腔内,并将药物注射到关节腔中。常见的关节腔注射部位有肩关节腔、膝关节腔等。 骨髓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骨髓内部,用于骨髓病变等疾病的治疗。注射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骨髓注射部位,并插入适当的针头将药物注射到骨髓内部。常见的骨髓注射部位有胸骨、骨盆等。 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腹腔腔隙内,用于腹腔腔内器官疾病的治疗。注射时需要选择适当的腹腔注射部位,并在注射前进行腹部消毒,然后将药物注射到腹腔腔隙中。常见的腹腔注射部位有脐周、腹中线等。 胸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胸腔腔隙内,用于胸腔内器官疾病的治疗。注射时需要进行胸部消毒,并选择适当的胸腔注射部位,将针头插入胸腔腔隙内,再将药物缓慢注射进入胸腔腔隙。常见的胸腔注射部位有腋中线、胸骨与锁骨交界处等。 总结起来,常用的注射方法有皮下注射、肌内注射、静脉注射、动脉注射、腰椎穿刺注射、关节腔注射、骨髓注射、腹腔注射、胸腔注射等。每种注射方法适用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

常见的五种注射方法和角度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通过将药物、疫苗或其他治疗性物质注射到人体的皮下组织、肌肉或静脉中,以便让药物快速有效地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注射方法和角度的选择对于治疗的效果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注射方法和角度。 1. 皮下注射方法和角度 皮下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中。通常,此方法适用于对血液循环系统的影响较小的药物,例如胰岛素。皮下注射的角度一般为45度或9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脂肪厚度。一般来说,如果脂肪层较厚,应选择90度注射角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完全注射到皮下组织。 2. 肌肉注射方法和角度 肌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中。常见的肌肉注射部位包括臀部、大腿外侧、上臂三角区等。肌肉注射的角度通常为90度,以确保药物能够充分进入肌肉组织。注射前需要确定注射部位的正确位置,并用消毒酒精清洁皮肤。 3. 静脉注射方法和角度 静脉注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中,以便药物迅速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这种注射方法常用于需要迅速发挥作用的药物,如紧急情况下的抢救药物。静脉注射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具体取决于注射部位的血管表面情况。在进行静脉注射前,需要确认静脉位置和直径,并在使用注射器前进行消毒。

4. 皮内注射方法和角度 皮内注射方法是将药物直接注射到表皮和真皮之间的组织中。皮内注射适用于对皮肤和粘膜有直接作用的药物,如过敏测试等。注射角度一般为15度至30度,取决于注射部位。 5. 脑室注射方法和角度 脑室注射是一种将药物注射到脑室中的方法,主要用于治疗和诊断神经系统疾病。这种注射方法一般由专业医生进行,并需借助导管或脑室造瘘术等设备。脑室注射的角度和方法需要依据具体情况决定,常见的有侧脑室角质的借室穿刺。 总结起来,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具有快速、有效的优势。选择适当的注射方法和角度对于药物的吸收和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注射部位进行准确定位并进行消毒。此外,注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反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确保注射过程安全有效。

注射方法缩写

注射方法缩写 注射是一种常见的药物给药途径,通过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药物,可以快速、准确地将药物输送到人体内部,对于治疗疾病和缓解症状具有重要作用。在医学和护理实践中,对注射方法的缩写有一定的了解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注射方法缩写及其含义。 1.皮下注射(Subcutaneous Injection,SC)。 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使用的注射部位包括 上臂、腹部、大腿前外侧等处。皮下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慢,适合注射生长激素、胰岛素等药物。 2.肌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IM)。 肌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肌肉组织的一种注射方法。常见的注射部位包括臀部 外上象限、股四头肌外侧等处。肌肉注射的药物吸收速度较快,适合注射抗生素、疫苗等药物。 3.静脉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IV)。 静脉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静脉内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通过静脉通道将药物输 送到体内循环系统中,药物作用迅速、剂量准确。静脉注射适合注射血管扩张剂、止痛药等药物。 4.皮内注射(Intradermal Injection,ID)。 皮内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表皮下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使用的注射部位为前臂 内侧。皮内注射主要用于过敏原皮试、结核菌素试验等。 5.脊髓腔注射(Intrathecal Injection,IT)。

脊髓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脊髓腔内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通过腰椎穿刺将药 物注入脊髓腔。脊髓腔注射适合注射麻醉药、化疗药等药物。 6.腹腔注射(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IP)。 腹腔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腹腔内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使用的注射部位为腹部。腹腔注射适合注射抗癌药物、胰岛素等药物。 7.肛门注射(Rectal Injection,RI)。 肛门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肛门内的一种注射方法。通常使用的注射部位为直肠。肛门注射适合注射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 总结。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注射方法缩写及其含义,了解这些缩写有助于医务人员准确 记录和使用注射方法,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给药。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特点选择合适的注射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注射,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药物的有效使用。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 最常用的给药方法是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 口服给药是指药物经口腔进入消化道,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这种给药方法具有广泛适用性、易于操作和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口服给药可以分为固体和液体剂型,如片剂、胶囊、口服溶液等。其中,片剂是最常见的固体剂型,通常由活性药物和辅料通过压片工艺制成。 注射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注入体内组织或血液循环,以达到快速起效、直接作用于靶组织、绕过肠道吸收等目的。注射给药的主要形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皮内注射等。皮下注射常用于给药量较小、需要持续、延缓释放的药物,如胰岛素。肌肉注射适用于需要较大给药量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静脉注射通常选择静脉滴注、静脉注射或静脉推注,适用于紧急情况下需要快速作用的药物。皮内注射多用于皮肤病变处或皮下组织紧张的部位,如疫苗接种等。 外用给药是将药物直接涂抹、喷洒或敷贴于皮肤、黏膜或其他体表组织上,以通过局部作用起到治疗或缓解症状的目的。外用给药主要用于皮肤炎症、烧伤、创伤、湿疹等表面病变的治疗,以及眼药水、滴耳剂等眼耳用药的给予。外用给药的优点是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不经过肠道吸收,避免了药物的一些不良反应。 除了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还有其他一些给药方法如皮下植入、栓剂给药、吸入给药、贴片给药、雾化给药等。这些给药方法针对不同病情或药物特

性,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可以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总之,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包括口服给药、注射给药和外用给药。通过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可以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病变组织,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给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药物特性、治疗需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