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与有效数字

教学目标: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长度的必然性,

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

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3、对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

它们有几个有效数字,是什么。

教学重点: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

按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

教学难点:指出较大数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思考

1、(利用投影仪)请说出下列各数,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共3道小题

2、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

(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

(2)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

(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

(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1.6亿;()

(5)小王身高为1.53米;

(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

(7)圆周率π取3.14156( )

3、小明量得一条线长为3.652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3)四舍五入到个位

二、新课

学一学1

利用四舍五入法取一个数的近似数时,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此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12.005按要求取近似数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3)四舍五入到个位

学一学2

有效数字:

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零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止,所有的数字都叫这个数的有效数字。

三、讲解例题,解后反思,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例1:下列各数是由四舍五入得到的,各精确到哪一位? 有几个有效数字?

(1)1.65 (2)1.650

(3)12.2 (4)0.01065

例2 (课本P94例3)按要求取图中溶液体积的近似数,并指出每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四舍五入到1毫升;

(2)四舍五入到10毫升.

例3(课本P94例4)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的人口总数为

1 295 330 000人.请按要求分别取这个数的近似数,并指出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精确到百万位;

(2)精确到千万位;

(3)精确到亿位;

(4)精确到十亿位.

四、处理随堂练习课本P95 1、2

五、试试你的判断力

1: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哪一位是四舍五入得到的?

1、2.4 米

2、240 米

3、2.400米

4、3米

2:(1)近似数25.0与近似数25 的精确度一样.()

(2)近似数25.0和近似数25的有效数字个数样.()

(3)0.05有2个有效数字.()

深度练习:近似数38万是精确到哪一位呢?表示实际数据在什么范围内呢?

六、课堂小结:

1、确定一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时一定要结合近似数的精确度!切记!

2、一个近似的“大数”表达成科学科学记数法有利于观察它的有效数字。

七、作业课本P95习题3.3 1、2

八、教学反思、研究:

1、反思与回顾

(1)为什么使用近似数的原因、使用近似数的意义没有在课例中讲述清楚。

(2)学生对形如2.40万、3.05×104的近似程度的理解及有效数字的计算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3)课中一些好的做法仍值得借鉴。如何更好地贯彻新的课改精神,真正地让学生参与到自主探索的学习中去,是今后教学的首要问题。

(4)如何在小组讨论中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动起来,都得到一定的提高,而不是一个旁观、旁听者,也是今后教学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学生访谈

问:你今天这节课的主要内容都学了什么?都明白了吗?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甲:今天这节课主要讲了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大部分明白,还有一些比如说:2.0×104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2030保留两个有效数字约等于多少?有些糊涂。问:您们对这种上课方式有什么看法?

学生乙:我觉得这样的上课方式比较好,我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学的东西记忆深刻。

3、作业问题

学生作业中的主要问题有:

(1)60215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602;

(2)47155精确到百位为472;

(3)230.0千精确到十分位,有两个有效数字为2、3。

4、课后记

这节课与过去所上的同一节课相比较,过去的课是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引导学生朝某个方向奔。而本堂课的思想也很明确,但方式有所不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讨论完成这个结果,在自己探索、讨论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明白自己的意见为什么正确或为什么不正确,从而真正理解本堂课的内容。从两次课后情况看,前次课后作业问题较大,尤其时间长一点问题更多;这次问题较少,较集中。存在的问题希望在以后的课中能更好地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