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录像课拍摄技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录像课拍摄技巧
一、机位和景别的选择
一个多媒体教室的硬件一般由计算机系统、视频展台、视频投影系统(各类信号源,投影仪,投影屏幕)、音响系统、供电照明系统、教师控制台、黑(白)板、窗帘等构成,而硬件的布置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往往一个学校一个样,黑(白)板、控制台、投影屏幕的布置方式也有多种。
显而易见,上述设施的布置方式直接影响了摄像机机位的确定。
另外,如教室的照明、墙壁的颜色、课桌的高低等,也都是我们在确定摄像机机位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从拍摄对象来看,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的重要镜头有教师镜头、学生听课镜头、学生讨论回答问题的镜头、黑板板书的内容、投影屏幕上的内容等。
而不同专业,甚至不同班级的学生课堂表现也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课,学生的参与程度也不一样。
这些也都是我们在定机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从拍摄条件来看,有双机拍摄和多机拍摄的区别。
课程现场实况录像是从视听两个方面为网上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课程现场录像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摄像机的机位确定好之后,把握好拍摄角度,选择合适的景别,进行正确的镜头切换是课程现场录像的关键之一。
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和特点合理地选择摄像角度和镜头景别。
精品课程教学中的行为以语言讲述为主,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接受式学习,因此画面应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变化,采用近景或特写镜头相结合的方式,适当穿插学生凝神听讲的大场景或特写镜头。
我们要充分考虑到拍摄对象的多样性和客观环境的复杂性,根据具体场景具体分析,进行综合设计。
以下介绍我们在拍摄某一堂信息技术课实况录像时的机位布置和分工情况。
我们采用三机拍摄。
1号机不停地将一节课的内容完整地摄录下来。
开头和结尾处的镜头以大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计算机的镜头,尽可能地拍好教师的近景和板书内容,其间为了丰富课堂的形式,可以穿插一些中景和全景转换的移动镜头。
2号机的任务是不折不扣地记录下投影内容,一般不必变换景别;对部分教学重点难点也可以运用近景或特写镜头,进行重新构图。
3号机作为机动摄像机,在多媒体教室的左右两侧移动,主要以学生在课堂上表现的镜头为主,拍摄学生听课、回答问题、记笔记等内容,因此可以中景为主,穿插一些近景、特写,通过左右摇的镜头来反映全班学生上课的精神面貌。
另外,大学课堂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不需要太多的学生听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等镜头,而3号机通过摇镜头,可拍摄到学生的正、侧面镜头。
这样,三台摄像机机位确定,分工明确,可以各司其职了。
摄像机的位置确定以后,我们需要根据多媒体教室的环境情况来确定摄像机的工作状态,先要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W?BAL)。
调整白平衡是拍摄的必要条件,因为人眼观看白色的物体,在不同光线条件下都是白色的,但摄像机却有可能由于光源色温不同,记录后呈浅蓝或橙色,为确保拍摄对象质感自然真实,需要根据现场光线调整摄像机的白平衡。
二、光线处理
在多媒体教室中,为避免显示屏产生眩光,也为了有较好的投影效果,我们通常会用窗帘将窗户遮严,将投影屏幕前的灯关掉,只靠远离投影屏幕的灯光和投影仪本身的亮度照明。
这样,整个教室光线就较暗,光线色温也不正常。
此外,低亮度下拍摄还会带来投影内容曝光过度和教师曝光不足的矛盾。
如果我们以投影内容的曝光要求为基准进行曝光,教师的面部就会比较暗;如果以教师面部的曝光要求为基准进行曝光,投影内容就会过亮甚至无法看清画面。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以下4种:
1.把计算机信号直接接入切换台
多媒体网络教室中的投影内容大多是教师用计算机输出的信号,我们可以使用带视频输出的显卡或其他转换器,实现计算机信号直接接入切换台。
为保证过渡自然,我们要选好切入点和切出点,并采用淡入、淡出、混合等特技进行切换。
2.后期补拍和编辑
在第一次拍摄时,以教师面部的曝光要求为基准进行曝光,多机位进行切换实录;随后对有投影出现的细节补拍,用插入编辑的方法进行修改。
这个环节同样要选好编辑点,使过渡自然、顺畅。
这种方法在拍摄学生回答教师的课程提问时也经常用到。
3.区域布光法
对教师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应给予较强的布光,而对投影区给予较暗的布光或不布光。
最好使用聚光灯,而不要用散光灯,以避免影响投影区域的光线。
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追光。
4.改善投影仪质量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地选用高亮度、高分辨率的投影仪,这样就可以在较亮的环境下拍摄,从根本上解决教师曝光不足和投影内容曝光过度的矛盾。
三、避免屏幕闪烁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拍摄课堂教学实况时容易出现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拍摄投影屏幕上的内容上载到网上时不够清晰,影响网上精品课的教学效果。
这个问题主要是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考虑到屏幕是白色的,在选择屏幕颜色的背景和教学信息内容的颜色时要选择对比度大的颜色,如蓝底白字。
第二个容易出现的问题是由于屏幕是白色的,表面不平整也可造成局部反光。
反光斑不但破坏了画面的构图,同时将拍摄记录下来的学习内容上载到网上看不清楚,而且在拍摄时还会使
摄像管留下灼伤。
一般常用下述方法避免反光:在摄像之前改变摄像机的机位,避开屏幕的反光斑点,另外移动灯位,改变灯光在屏幕上的入射角,使反光斑点移至画面外。
第三个在屏幕上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投影屏幕闪烁和出现条纹的问题。
我们平时感觉甚微的闪烁条纹在摄像机面前会暴露无遗,尤其是中近景和特写景头,会达到使观看者难以承受的地步,这直接影响了整体效果,加重了观看者的视力疲劳。
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显示器的场频和摄像机的电子快门速度不一致,所以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如何使二者的频率达到一致或成整数倍。
如果用PAL制式的摄像机,可将显示卡的场频调到100Hz;如果用NTSC制式的摄像机,则可将显示卡的场频调到60Hz或120 Hz。
有的摄像机有电子快门锁定功能,如把电子快门固定到1/60s,则我们只要把学生用计算机的显示刷新率全部调整到60Hz就可以了。
在实际制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拍摄的特殊性,根据实际情况多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制作出比较好的教学节目来。
课堂教学片的拍摄技巧
发布: 2008-10-13 11:13 | 作者: 李燕临王玉 | 来源: 本站原创 | 查看: 834次
目前,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课堂教学录像已广泛地应用于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远程教学等方面。
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要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要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
摄制者只有把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正确利用拍摄技巧,才能摄制出优秀的课堂教学录像。
下面,谈谈如何拍好课堂教学录像。
一、课堂教学拍摄的现实价值
1(运用数码摄像机拍摄课堂教学,能对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生动、详尽的记录。
可从多视角解读教学过程,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能够产生一批有价值的教学案例,为提升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提供生动形象的电子教材。
3(为教学录像资料的网络共享、检索、归类、应用开辟渠道。
4(为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扩大教学规模等提供录像资源。
二、课堂教学拍摄的技巧
一般来说,一个多媒体演示教室的硬件一般由台下学生座位,台上多媒体计算机、视频投影系统(各类信号源+投影仪+投影屏幕)、音响系统、供电照明系统、教师控制台、黑(白)板、窗帘等构成。
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摄制人员应事先和教师沟通,了解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活动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拍摄。
1(机位选择
多媒体教室里硬件的布置、教室的照明、墙壁的颜色、桌椅的高低等都是我们确定机位要考虑的因素。
另外,不同类型的课,参与的学生对象也是我们在定机位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一般拍摄时建议采用3台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相对单机拍摄,多机拍摄更能反映出课堂教学的实标情况。
摄像机具体摆放位置如图所示。
具体操作是:1号机不停地将一节课的内容完整地摄录下来。
开头和结尾处镜头以大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计算机等重点、要点,尽可能地拍好教师近景和板书内容。
2号机的任务是完整地记录下投影内容,除对部分教学重点难点运用近景或特写镜头需进行重新构图外,一般不变换景别。
3号机以近景、特写为主,兼顾中景,主要通过摇、推镜头拍摄学生听课、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等场景。
3台数码摄像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2(景别运用
课堂教学录像的景别一般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5种。
远景:是各类景别中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适用于较大场景的拍摄,用于介绍环境。
全景:主要用于事物全貌的介绍或展示,如课堂的环境、学生的活动、教师的教态等,强调的是课堂的氛围、情景,揭示事物互相之间的关系。
一般在课堂录像的开头、结尾及中间环节都会用到。
中景:画面中展示的除了被摄主体外,还有与主体有关的周围环境,环境和背景因素起着辅助作用。
如用中景拍摄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情景,不但可以表现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情和神态,同时还可显示邻座学生的反应(如表情、动作等)。
近景:主要用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的动作和变化等,可给人交流感。
如学生回答问题、朗读、做作业、做实验;老师讲课、写板书、演示等。
这是课堂录像中最常用的一种景别。
特写:是对事物细小部位的放大,能给人以较强烈的视觉冲击。
如拍摄板书内容、实验现象、师生的面部表情、神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