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资源概况

合集下载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

历史都江堰知识点都江堰是中国古代灌溉工程的代表之一,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它不仅是一个宏伟的工程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都江堰的地理位置、建设背景、历史价值以及现代意义等方面进行介绍。

I. 地理位置都江堰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缘,东临成都平原,背靠青藏高原。

它的位置十分重要,不仅为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还成为了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之间的交通要道。

II. 建设背景都江堰的建设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由蜀国的著名政治家、水利工程师李冰主持修建。

当时,成都平原常年遭受水患困扰,灌溉条件十分恶劣,李冰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修建都江堰的方案。

III. 历史价值1. 抗洪灌溉的成功范例:都江堰的建设成功解决了成都平原的水患问题,为后世的灌溉工程提供了重要的范例。

它的成功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改善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条件。

2. 科技文化的瑰宝:在都江堰的建设过程中,李冰和他的儿子李贺采用了许多先进的水利工程技术,如分洪制度、倒虹吸原理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充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成为中国古代工程建设的杰出代表。

3. 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都江堰不仅为农田提供了均衡的灌溉水源,也为周边的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的保护。

修建都江堰后,通过水利工程的控制和调节,成功维持了成都平原地区的生态平衡。

IV. 现代意义1. 世界文化遗产:1999年,都江堰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这不仅是对都江堰历史价值的肯定,也为都江堰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国际层面的支持。

2. 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江堰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景区的开发利用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古代水利文明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3. 可持续发展范例:都江堰的灌溉系统经过千年的运行和改进,为现代的水利工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在面对当今世界水资源危机和生态环境问题时,都江堰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都江堰资源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都江堰资源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都江堰资源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引言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观赏。

本文将介绍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方面。

自然景观都江堰地处于四川盆地和雅砻江上游,自然环境优美。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的山水景观。

这些山水景观以其青山绿水、奇峰怪石和清澈的江水而著称。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湖泊、山谷等自然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除了自然景观,都江堰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抗旱利民工程”。

游客可以参观水利工程,了解其历史、文化和工程技术。

其次,都江堰还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这些地方反映了都江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

旅游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都江堰建有一系列完善的旅游设施。

首先,在景区内有许多酒店和民宿供游客选择。

这些酒店和民宿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让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尽情地享受旅游。

其次,景区还设有餐厅、商店和娱乐设施,满足游客的吃喝玩乐需求。

此外,景区还提供导游和交通服务,方便游客的观光。

到都江堰旅游不仅可以欣赏景点,还可以参与各种旅游活动,体验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首先,游客可以参加水上竹筏漂流活动,感受雅砻江的魅力和浪漫。

其次,游客还可以参观当地的民俗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

此外,都江堰还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杜甫诗会、春季花会等,游客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结论总之,都江堰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江堰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同时,景区内的完善旅游设施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旅游资源,激发他们对都江堰的兴趣,同时也希望都江堰能够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宝贵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市地理环境

都江堰市地理环境

都江堰市地理环境
都江堰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地理环境优越,被誉为"天府之国"的代表之一。

下面将介绍都江堰市的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都江堰市地处川西高原,四周环山,地形复杂多变。

市区处于崇山峻岭之中,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蜿蜒流淌的都江堰灌溉了整个市区,让这里成为了"水乡"之地。

生态环境保护:都江堰市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治理,山清水秀,空气清新。

市内绿化覆盖率高,各类植被丰富多样,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

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居住和生活条件。

地质特征:都江堰市地质构造复杂,地震频发。

市区地质资源丰富,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但也存在一定的地质灾害隐患。

政府部门加强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市民生命财产安全。

旅游资源:都江堰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蜀道遗迹、青城山、都江堰水利工程等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

地理环境的独特性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都江堰市自然资源

都江堰市自然资源

都江堰市自然资源
都江堰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

位于
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与华南低山丘陵的过渡地带,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
丰富的自然资源。

都江堰市的自然资源主要包括水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方面。

水资源是都江堰市最宝贵的自然资源之一。

这里有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
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这一工程不仅为当地人民提供了丰富
的灌溉水源,也成为了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水利工程的建设不仅改
变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也成为了都江堰市的标志性景观。

森林资源丰富多样,都江堰市的森林覆盖率较高,各类珍贵树木种类繁多。

这里
的森林资源不仅为当地提供了优质的木材和药材,也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在这里可以感受到浓厚的森林氧吧氛围,享受大自然的馈赠。

矿产资源方面,都江堰市也有一定的储量。

矿藏种类较多,包括铜、铅、锌等多
种矿产资源。

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不仅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支撑,也带动了相关产
业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注意对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保护环境,避免对自然环境造
成破坏。

都江堰市的自然资源丰富多样,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都江堰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都江堰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

二王庙前岷江上的安澜桥,横跨在内江和外江的分水处,是一 座索桥。始建于宋代以前,明末毁于战火,清嘉庆八年(1803年) 重修。索桥以木排石墩承托,用粗如碗口的竹缆横飞江面,上 铺木板为桥面,两旁以竹索为栏,全长约500米。现在的桥,因 在鱼嘴处建立外江水闸,把桥下移100多米,将竹索改为钢索, 乘托缆索的木桩桥墩改为钢筋混凝土桩,桥身也缩为240米。远 看如飞虹挂空,又像渔人晒网,形式十分别致。漫步桥上,西 望岷江穿山咆哮而来,东望灌渠纵横,都江堰工程的概貌及其 作用,更是一目了然。
都江堰市位于成都平原西北,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 化的水利名城。早在2200百多年前,秦国尚未统一全 国之前,就已派蜀郡太守李冰在这里“凿离堆”,创 修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市因此而得 名。东汉末年,张陵在青城山传道,形成道教的重要 教派――天师道,使青城山成为中国道教的发祥地之 一。唐朝为防御从西北而来的吐蕃的骚扰,在这里修 筑了“川西锁钥”玉垒关。北宋初年,茶农王小波、 李顺在泰安乡首举起“均贫富”的义旗,发动了震撼 全国的农民大起义。都江堰建市前,有过灌口(汉)、 永康军(宋)、灌县(明)等名称、历来隶属成都府。 新中国成立后,属温江专区。
鱼嘴
宝瓶口
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 坝,把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 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 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泄洪、 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用。宝 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 形状如瓶颈故称宝瓶口。内 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 原灌溉农田。
飞沙堰
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 山势逐级升高。前殿陈列着1974年修建外江节 制闸时从河床中挖出的李冰石刻像,高2.9米, 重4.5吨。石像造于东汉灵帝初年,距今已 18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圆雕石像,非常 珍贵。后殿陈列有都江堰灌区的电动模型。伏 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 礴。观后最高处建有观澜亭,两层八角,凭栏 远眺,可见鱼嘴、索桥及岷江激流、西岭雪峰。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都江堰景区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背景介绍都江堰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自公元前256年由李冰父子主持修建以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千年,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报告旨在对都江堰景区的旅游资源、景观特色、游客体验等方面进行总结。

二、旅游资源1. 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鱼嘴、宝瓶口、飞沙堰等。

2. 名胜古迹: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如伏龙观、二王庙、安澜索桥、玉垒关、离堆公园、玉垒山公园和灵岩寺等。

3. 自然景观: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优美。

景区内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是徒步、摄影、休闲度假的理想之地。

三、景观特色1. 历史悠久:都江堰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2. 水利工程独特:都江堰水利工程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是我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3. 景观优美:都江堰景区地处岷江上游,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被誉为“天府之国”的象征。

4. 文化底蕴深厚:都江堰景区内分布着众多文物古迹,见证了我国古代水利文化的辉煌。

四、游客体验1. 游览便捷:都江堰景区交通便利,游客可以选择自驾、公交、火车等多种方式前往。

2. 游览项目丰富:景区内设有多个游览项目,如乘船游览岷江、徒步穿越玉垒山公园、参观伏龙观等。

3. 游客服务完善:景区内设有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休息区等设施,为游客提供便利。

4. 游客满意度高:都江堰景区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游客,游客满意度较高。

五、总结都江堰景区作为我国著名的水利工程和世界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独特的景观特色。

在未来的发展中,都江堰景区应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游客服务水平,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品牌,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一、景区概况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始建于公元前256年,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

《都江堰简介》课件

《都江堰简介》课件
保护了生态环境
都江堰水利工程与周围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不仅发挥了工程的功能作用,还美化了自然景观,提高了环境质量。
美化了自然景观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注重生态服务价值的提升,通过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等措施,提高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提高了生态服务价值
都江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
总结词
详细描述
都江堰的旅游价值还体现在其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结词
都江堰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当地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财政收入,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详细描述
总结词:都江堰景区内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每个景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色。
VS
除了以上景点外,都江堰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松茂古道、青城山等。
农业灌溉
都江堰为周边地区的工业提供了稳定的水源,推动了工业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工业供水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旅游业发展
03
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都江堰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让中国人民更加自豪和自信,激发了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03
02
01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秦昭王时期
都江堰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李冰父子
都江堰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和改造,以适应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变化。
历代修缮
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灌溉成都平原的农田,为当地农民提供稳定的水源。
灌溉
都江堰的建设还为岷江流域提供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都江堰简介

都江堰简介

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 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至今灌区已达30余县市、面积近 千万亩,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 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
[dū jiāng yàn]
都江堰
都江堰是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录),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风景名胜 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 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 ,是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前人鳖灵开凿 的基础上组织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
修建过程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 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 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 的整体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 入成都平原,这样既可以分洪减灾,又可以引水灌田、 变害为利。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 和宝瓶口进水口。
其他景点 奎光塔、虹口景区、南桥、园明宫、清溪园、都江堰城隍庙、玉垒关、离堆公园、秦堰楼、玉垒山公园、 掷笔槽、青城外山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两河漂流药王庙、
景区文化 水文化 由都江堰而产生的具有强烈地域色彩的都江堰水文化包括水文学、水文物、水神学等,诸如“二王庙”、 “伏龙观”、“观景台”等处的人文景观;改建鱼嘴挖掘出土的东汉李冰石像和“饮水思源”石刻;歌颂 李冰父子降龙治水的民间传说和具有一定宗教神学色彩的祭祀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祭水、祭神、祭人 的诗、词、书画的水文学等,形成独具特色的都江堰水文化。都江堰有块石碑,上面刻着“深淘滩,低作 堰”字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资源概况
都江堰市地处四川成都平原西北部,因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得名,被誉为“天府之源”,境内青山绵亘、河渠纵横、沃野千里、山环水绕,城景交融,天人相应,品味独绝,是享誉中外的旅游胜地。

1988年撤灌县设市。

都江堰市区位优越,处于“九寨、黄龙--成都、都江堰---乐山、峨眉”黄金旅游线的枢纽,距成都市区仅有20分钟车程,境内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铁路运输,构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成为西部黄金旅游线上的枢纽。

全市幅员面积1207平方公里,现辖19个乡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63万,其中城市人口23万。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都江堰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不断扩大,获得了一系列殊荣,美誉度不断提高。

都江堰市是名满神州的长寿之乡,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世界生物多样性示范区、全国绿化先进市、全国文化先进市,获得中国首届人居环境范例奖、迪拜国际人居环境示范奖。

青城山—都江堰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地与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首批进入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列。

境内有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

一、旅游资源概况都江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富集,景区旅游资源类型丰富,世界级和国际级著名景观众多,是独具特色的中国水利文化和中国道教文化的展示与体验之地。

(一)是人文胜迹众多,历史文化源远流长。

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大的作用,堪称“举世无双”,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凸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首屈一指的稀世奇宝,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自古即以“幽甲天下”著称于世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

距今4500多年的芒城遗址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几处早期史前遗址之一,是新石器时代古蜀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

位于青城山麓的青城外山普照寺、以三教合一为突出特色的灵岩寺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

位于青城外山的药王庙以及道家养生之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长寿文化的重要体现。

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平原往川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西蜀文化与藏羌文化的交汇区,民族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二)是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独特。

我市地处成都平原与川西北高原两个不同的
自然过度区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阶梯状,六山一水三分田。

而且有从海拔500余米到4500余米的巨大高差,最高处在虹口乡光光山,海拔4582米,最低处为沿江乡三滴水,海拔592米,市区平均海拔720米。

在地貌上以岷江为界,河东诸山属龙门山脉,河西诸山属邛崃山脉。

正是大自然对都江堰市的眷顾与厚爱,让这里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形成了多个垂直气候带,产生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拥有高等动植物14000余种,有川芎、杜仲、林麝和鹿等药用动植物1000余种,被誉为“生物基因库”;有极其丰富优质
的水资源,岷江7大输水干渠纵贯全境,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全年流量达150亿立方;境内生物多样性保存完整,现有高等植物3012种,动物11000多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35种,珙桐、银杏等珍稀濒危植物46种,有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面积达360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翠月湖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占地800亩,内有森林150亩,湖泊200亩,草坪近200亩。

宽阔的翠月湖水波飘渺,长年栖息着成群的白鹭。

园内林木苍翠,鱼果相戏,景色如画。

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集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功能为一体,是开发水体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青城湖、赵公山、王婆岩、莲花湖、安龙花卉基地等旅游资源正在开发中。

(三)是人居环境最佳。

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0.59%,市域林木覆盖率达70%,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年平均气温15.2℃,,政府着力建立和推广IS14000环境管理体系,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人称“天然氧吧”、“长寿之乡”。

人均寿命77.1岁,比全国人均寿命高5.7岁;城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天然交融,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倾平畴,奔腾而下的五条河流宛若绿色动脉穿城而过,给城市凭添无穷魅力,苍翠欲滴的玉垒山耸立其间,山水人文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特色独绝。

2005年8月,大熊猫盛林1号来到城市中心区域这一典型事例(后放归虹口自然保护区),更进一步说明我市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典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