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旅游产品现状分析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依托资源优势代表性培育特色品牌精心打造西部休闲度假第一城——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实践与探索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全新产生和倡导的一种而的旅游方式,是生态学、旅游学和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机讲授结合的新兴学科。
生态旅游不仅迎合生态旅游了人们崇尚返璞归真,充分体现人与自然、人因与环境的和谐统一,而且贯穿了以人为本思想,是中曾科学发展观在旅游产业中的具体体现。
发展生态旅游,不仅有利于优化生态和旅游产品结构,促进资源实现本土市场价值,而且对提高城市知名度,强化旅游“富民”功能,加快推进改革城乡一体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现实状况都江堰市生态旅游转型现状(一)优良的生态环境,奠定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都江堰市地处成都平原西北岷江中上游,位于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地貌兼具平原、丘陵、山区等多种形式,是中国西部两大地理环境阶梯人文环境的转折点,建于2260年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是农业机械川西平原工业、农业、环保、生活等饮水的唯一源头,被称为川西平原生命之源,是成都平原防护网和岷江水系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
同时,都江堰市国际级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市内两大植物区系交汇,其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典型性的极高价值。
拥有2处世界世界遗产(都江堰、青城山)、1处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静安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1处国家森林公园(故名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17911.5公顷,其中,龙池原始森林和龙溪—静安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离特大城市最近的原始森林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境内有重要景观33处,有国宝大熊猫和珙桐等多种珍稀动植物3012种,1994年被中科院列为全国生物年初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不仅都江堰市成为成都平原一方绿色宝地,而且“生态牌”相当已成为市域可供长期利用十分可观的无形资产,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诱人魅力。
(二)良好的发展基础,了都江堰市生态旅游增长的巨大空间近年来,都江堰市坚持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系统为指导,注重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生态保护相结合,以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为先导,确立了“坚持可持续发展,基础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坚持防治结合,营造绿色人居环境城市;坚持依法行政,塑造氛围管理精品城市”的环境方针和“建立绿色政府、经营绿色城市、发展绿色经济、推广绿色生活、倡导绿色文明”的发展目标,着力构建绿色经济生态系统,走出了一条富有都江堰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力地促进全市生态、经济、环境和社会同步协调发展。
都江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doc

都江堰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任务。
生态安全是可持续发展的的必要前提,生态安全格局是为保障生态安全而划分出来的地理空间格局,而生态安全格局下的生态旅游才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我国的生态旅游产品开发相对滞后,主要是以自然观光为主,产品类型单一、结构不合理、总体深度不够,且与原生性的地域特色文化结合差,特色不突出等问题。
笔者参与了四川省都江堰市的平坝农业区的旅游规划,了解到都江堰丰富的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辐射影响到整个成都地区的重要地理位置,其生态价值毋庸置疑,保障生态安全,开展生态旅游,是其未来的发展道路。
1.都江堰的资源优势及开发现状1.1概况及资源优势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地处岷江出山口,位于川西北高地向成都平原过渡地带。
东西宽54km,南北长68km,面积1208平方公里,现辖6街道、13个镇、1个乡(2014年),距成都市仅38km。
都江堰地跨川西龙门山地带和成都平原岷江冲积扇扇顶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平原呈阶梯分布,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说。
都江堰的生态资源主要分为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
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北部和西部的占全境6/10的山地丘陵区域,包括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灵岩山省级森林公园、青城镇青城外山、玉堂镇赵公山、向峨乡莲花湖等,还有一些零散分布在灌溉区的如中兴镇王婆岩等。
自然生态资源包括:(1)生物景观资源,包括了数量众多的植物类和动物类旅游资源,全境的森林面积共736km2,森林覆盖率达61%,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动物资源有脊椎动物种类586种,鸟类367种、爬行类22种、两栖类23种、鱼类75种、昆虫总数在10000种以上。
(2)地文景观,包括山景、峡谷、洞穴、沉积与构造、灾害地质景观等。
例如光光山(4632m)、青城第一峰(1600m)、赵公山(2431m)、火烧山(1731m)、圆包山(2489m)等山峰;有深溪沟、响水洞、白沙河、磨子沟、飞泉沟、五龙沟等峡谷等(3)水域景观,包括河流、湖泊与池沼、瀑布、泉、冰雪地等,有白沙河、龙溪河、螃蟹河、金马河、黑石河等,龙池湖和紫坪浦、莲花湖等水库,以及响水洞、大飞水、虹口大瀑布等众多瀑布和飞泉。
都江堰资源旅游资源基本情况

都江堰资源旅游资源基本情况引言都江堰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都江堰以其独特的水利工程和壮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和观赏。
本文将介绍都江堰的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包括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方面。
自然景观都江堰地处于四川盆地和雅砻江上游,自然环境优美。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其中最著名的是都江堰水利工程周边的山水景观。
这些山水景观以其青山绿水、奇峰怪石和清澈的江水而著称。
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瀑布、湖泊、山谷等自然美景,同时还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除了自然景观,都江堰还有丰富的人文景观。
首先,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杰作之一,被誉为“天府之国”的“抗旱利民工程”。
游客可以参观水利工程,了解其历史、文化和工程技术。
其次,都江堰还有一些历史建筑和文化遗址,如武侯祠、杜甫草堂等,这些地方反映了都江堰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游客可以在这些地方感受古人的智慧和艺术。
旅游设施为了满足游客的需求,都江堰建有一系列完善的旅游设施。
首先,在景区内有许多酒店和民宿供游客选择。
这些酒店和民宿提供舒适的住宿环境和优质的服务,让游客可以在景区内尽情地享受旅游。
其次,景区还设有餐厅、商店和娱乐设施,满足游客的吃喝玩乐需求。
此外,景区还提供导游和交通服务,方便游客的观光。
到都江堰旅游不仅可以欣赏景点,还可以参与各种旅游活动,体验独特的文化和风俗。
首先,游客可以参加水上竹筏漂流活动,感受雅砻江的魅力和浪漫。
其次,游客还可以参观当地的民俗村落,了解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传统。
此外,都江堰还举办一些节庆活动,如杜甫诗会、春季花会等,游客可以在这些活动中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
结论总之,都江堰是一个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地方。
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都江堰都具有独特的魅力。
同时,景区内的完善旅游设施和丰富的旅游体验也为游客提供了良好的旅游环境。
希望本文的介绍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都江堰的旅游资源,激发他们对都江堰的兴趣,同时也希望都江堰能够继续保护、传承和发展其宝贵的旅游资源。
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研究

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是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之一,也是各地政府重点支持和推广的项目之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度假的需求增加,乡村民宿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度假的新方式。
都江堰作为中国旅游业的热门目的地之一,其乡村民宿业的发展备受关注。
研究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当地资源,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
研究也有助于了解乡村民宿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提供参考和建议。
在当今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民宿的发展对于促进乡村旅游业的繁荣,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对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研究,不仅对本地区乡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推动全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意义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乡村休闲旅游需求不断增加,乡村民宿成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情况、影响因素、发展模式和市场前景,可以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乡村民宿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密切相关,对加快乡村振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和市场前景,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政策建议,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对于学术界来说,乡村民宿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对于丰富和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都江堰乡村民宿的意义不仅在于引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也在于推动相关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
2. 正文2.1 都江堰乡村民宿的现状都江堰乡村民宿的现状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从数量上看,近年来都江堰乡村民宿的数量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农户将闲置的农房进行改造,开设民宿来接待游客。
这些民宿大多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化的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住宿体验。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中国旅游研究院二零一八年二月规划编制成员名单项目名称: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十年规划(2016-2025)委托单位:都江堰市旅游局编制单位:中国旅游研究院项目顾问:戴斌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项目组长:李仲广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执行组长:吴丽云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博士项目组成员:杨宏浩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所长、副研究员侯晓丽北京工商大学营销系副教授、博士张运来北京工商大学营销系副教授、博士何琼峰中国旅游研究院统计中心副研究员、博士苏娜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战冬梅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张扬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后郑维佳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博士后李秀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访问学者范晓良北京抱朴仕规划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师范亚祯北京工商大学硕士董芳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目录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 (6)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 (6)二、“十二五”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1)第二章未来十年旅游发展环境 (13)一、发展机遇 (13)二、面临的挑战和主要矛盾 (23)第三章总体思路 (26)一、指导思想 (26)二、发展思路 (27)三、发展目标 (28)四、发展战略 (31)第四章主要任务 (34)一、加快发展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转型升级 (34)二、加强空间发展指导,促进区域城乡协调 (47)三、完善要素配套体系,培育产业集散中心 (53)四、推进科技发展战略,完善旅游产业体系 (59)五、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壮大旅游市场主体 (63)六、强化旅游平台策略,优化旅游营销效果 (66)七、实施重点项目引领,打造四川旅游中心 (69)八、扩大旅游开放空间,建设国际旅游城市 (79)九、坚持自然集约导向,推进绿色旅游发展 (91)十、推动旅游普惠民生,发展旅游共享经济 (93)第五章保障措施 (98)一、深化旅游管理体制综合性改革 (98)二、健全旅游政策、法规体系 (99)三、建立完备的旅游投融资体系 (102)四、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 (103)五、推进智慧旅游的行业应用 (104)附件:规划图 (107)第一章“十二五”发展回顾一、“十二五”发展主要成就(一)明确发展目标,不断完善战略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都江堰市围绕“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定位,瞄准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川西旅游集散地的两个首要目标,确立了“创新发展、转型升级”发展主题,坚持“全局统筹、全面创新、全业融合、全域旅游、全民参与”的“大旅游”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都江堰主城”、“大青城旅游区”、“都市现代农业区”为组团的“一城两区”城乡发展架构,并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和“四大发展计划”,建立起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旅游项目招引促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旅游服务品质提升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分析报告

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分析报告摘要本报告旨在全面分析都江堰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结合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报告深入探讨了都江堰市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市场的竞争格局以及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贡献。
报告还提出了促进都江堰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引言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北部,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城,以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和青城山■都江堰风景名胜区闻名于世。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市已成为国内外游客的热门旅游目的地。
本报告旨在分析都江堰市旅游业的发展现状,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二、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现状1.旅游资源丰富:都江堰市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众多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2.旅游基础设施完善:都江堰市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为游客提供了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
3.旅游市场持续扩大:近年来,都江堰市旅游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游客数量逐年攀升,旅游收入稳步增长。
三、都江堰市旅游业面临的挑战1.旅游产业结构单一:目前,都江堰市旅游业主要依赖门票收入和观光旅游,缺乏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难以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旅游市场竞争激烈:随着周边地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都江堰市面临着来自其他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压力。
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压力,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都江堰市旅游业发展趋势1.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江堰市应加快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和服务质量提升,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
2.旅游市场多元化拓展:都江堰市应积极拓展旅游市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打造旅游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都江堰市应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为例

,and acc0Iding to the principles of 1 ̄7,o—tourism develop—
mer it,designed ec0一tourism products.]'nese products could be dividedintofourtypes:
.u ec0一 tourism product,Taoisma culture ec0一tourism
City,Sidman Province
YU Dan
(School ofTourisma,SichuanUniversity,Che ̄g,tu 610064,China)
Abstract:W ith 1 ̄7,o—tOLlr ̄m developed rapidly throughout the world,people began to pay more attent 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1 ̄7,o— tourisma
笔者参与 了四川省 都江堰 市境 内生态旅 游资 源 的全 面普 查工作。通过资源普查 ,都江堰市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主要集中 在都江堰 水利 工程 、中国道教发源地 青城 山、龙溪一 虹 口国家 级 自然保护区 、龙池国家森林公 园 、灵岩 山省级森林公 园、青城 镇青城外 山、玉 堂镇赵公山、向峨 乡莲花 湖 、中兴 镇王婆岩 9大 片区 。在 这 9大片 区中 ,都江堰水利 工程 、青城 前后 山、青 城外 山片 区早 已成为成熟旅游景 区,但现实 中依然存在旅游 产 品较 单一 、老化等问题 ;而玉堂镇 赵公 山、向峨乡莲 花湖 、中兴镇王
关键 词 :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产 品 ;开发 中图分 类号 : 9o.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8141(2008)04—0379—03
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研究

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假期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乡村民宿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住宿方式,成为人们度假休闲的首选。
都江堰作为四川省的知名旅游胜地,也在积极推动乡村民宿的发展,将乡村田园风光与现代舒适居住体验相结合,为游客提供了新的休闲度假选择。
本文将从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现状乡村民宿是指农村居民利用闲置的农房资源,通过简单装修和改造,为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旅游接待场所。
都江堰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乡村民宿的发展前景广阔。
截至目前,都江堰已经建成了多家乡村民宿,涵盖了不同类型和风格,从而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在设施方面,都江堰的乡村民宿普遍装修精美,设施完善。
房间内部设施齐全,布局合理,有些还拥有私人花园、露台等房外区域,能够提供更私密的空间。
一些乡村民宿还提供特色的餐饮服务,让游客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
在服务方面,都江堰的乡村民宿也是非常用心,注重提供个性化服务。
不少乡村民宿会推出一些特色体验活动,比如农家乐、采摘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农村体验。
二、都江堰乡村民宿存在的问题尽管都江堰乡村民宿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乡村民宿规模和品质不一。
一些乡村民宿在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
一些小规模的乡村民宿在服务上也存在一定的短板,导致了游客体验的不良。
乡村民宿的宣传和推广力度不够。
都江堰的乡村民宿虽然已经建成了不少,但在宣传和推广方面做得不够,使得游客对乡村民宿的认知度较低,选择的意愿也会相应减少。
乡村民宿的发展还面临着一定的监管和管理问题。
由于乡村民宿的规模和数量庞大,一些乡村民宿可能存在违规或者安全隐患,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管理。
四、发展建议为了更好地推动都江堰乡村民宿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都江堰旅游产品现状分析旅游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都江堰市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大旅游发展战略,把旅游业作为市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大力培育,大力实施“四个一体化”(即城区与景区一体化、旅游与文化一体化、旅游与生态一体化、旅游与城市建设一体化),着力推进“旅游业三个转变”(即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旅游经济从门票经济向综合经济转变),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行、游、住、食、购、娱”六大基础产业要素规模逐步壮大,全市旅游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全市每年接待中外游客均在4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10多亿元。
全市有导游人员102人,景区讲解员540人,旅游从业人员8.9万人。
旅游业已成为市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005年全市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1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15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达1亿元。
预计2006年,全市接待游客将达到583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达1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亿元,其中旅游门票收入确保1.3亿元,力争1.5亿元。
旅游资源。
都江堰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资源富集。
一是人文胜迹众多。
建于战国时期的都江堰,历经两千多年风雨仍发挥着越来越巨
大的作用,堪称“举世无双”,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凸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是世界水文化宝库中首屈一指的稀世奇宝,人类共同的珍贵遗产。
自古即以“幽甲天下”著称于世的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天师道的祖山祖庭,凝聚了中国道教文化的精华。
距今4500多年的芒城遗址是成都平原目前发现的几处早期史前遗址之一,是新石器时代古蜀人的重要聚居地,是古蜀文明的重要见证,是研究长江上游人类文明起源的重要标本。
位于青城山麓的普照寺、以三教合一为突出特色的灵岩寺在港澳台及东南亚地区具有广泛影响。
位于青城外山的药王庙以及道家养生之术,是源远流长的中华长寿文化的重要体现。
都江堰市作为成都平原往川西北地区的重要通道,是西蜀文化与藏羌文化的交汇区,民族民俗文化独具特色。
二是生态环境绝佳。
市内地形多样,平原、丘陵、低中高山齐备,地形地貌奇特,植被丰富,是岷江上游和成都平原的重要生态屏障。
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国家森林公园)内有四川盆地周围唯一的高山湖泊—龙池。
有包括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在内的高等植物和动物14000余种,被誉为“世界天然植物园”、“野生珍稀动物基因库”,并建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杜鹃专类植物园和苔藓园,是中科院全国生物多样性五大基地之一。
国家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集灌溉、防洪、发电、旅游功能为一体,是开发水体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三是人居环境最佳。
全市森林覆盖率高达59.59%,城区绿化率33%,年平均气温15.2℃,空气质量和水质常年保持国家一级水平,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人称“天然氧吧”。
全市人均寿
命75岁,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岁,是著名的“长寿之乡”。
城市与都江堰水利工程天然交融,背靠千里岷山,前拥万倾平畴,奔腾而下的五条河流宛若绿色动脉穿城而过,给城市凭添无穷魅力,苍翠欲滴的玉垒山耸立其间,山水人文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特色独绝。
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下,带动了旅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更加带动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衣,食,住,行,得益于旅游产业的发展,更是取得的长足的进步。
不断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才能满足人们对精神的追求的增长。
为了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旅游的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和开发旅游产品是重中之重。
在保持特色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推出新的新的旅游产品,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需求是一直需坚持的的事情。
依托地理资源,建立旅游产品的品牌,利用品牌推广都江堰。
旅游产品也必须产业化,规范化,创新化。
班级:2012教技1班
学号:20128587
姓名: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