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SYS R19.0 FLUENT 多相流改进

LTE网络优化经典案例-重要

1 LTE优化案例分析 1.1 覆盖优化案例 1.1.1 弱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长安街由东向西行驶,终端发起业务占用京西大厦1小区(PCI =132)进行业务,测试车辆继续向东行驶,行驶至柳林路口RSRP值降至-90dBm以下,出现弱覆盖区域。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RSRP值分布发现,柳林路口路段RSRP值分布较差,均值在-90dBm以下,主要由京西大厦1小区(PCI =132)覆盖。观察京西大厦距离该路段约200米,理论上可以对柳林路口进行有效覆盖。 通过实地观察京西大厦站点天馈系统发现,京西大厦1小区天线方位角为120度,主要覆盖长安街柳林路口向南路段。建议调整其天线朝向以对柳林路口路段加强覆盖。 调整建议:京西大厦1小区天线方位角由原120度调整为20度,机械下倾角由原6度调整为5度。 调整结果:调整完成后,柳林路口RSRP值有所改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月坛南街由东向西行驶,发起业务后首先占用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PCI= 122),车辆继续向西行驶,终端切换到西城三里河一区2小区(PCI =115),切换后速率由原30M降低到5M。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无线环境,速率降低到5M时,占用西城三里河一区2小区(PCI =115)RSRP为-64dBm覆盖良好,SINR值为2.7导致速率下降。观察邻区列表中次服务小区为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PCI =122)RSRP为-78dBm,同样对该路段有良好覆盖。介于速率下降地点为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在其站下应具有相对较好的覆盖效果,形成越区覆盖导致SINR环境恶劣,速率下降。 调整建议:为避免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越区覆盖,建议将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方位角由原270度调整至250度,下倾角由原6度调整为10度。 调整后 调整结果: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仅有该站内小区信号,并且SINR提升到15以上,无线环境有明显提升。

FLUENT中文全教程1-250

FLUENT 教程 赵玉新 I、目录 第一章、开始 第二章、操作界面 第三章、文件的读写 第四章、单位系统 第五章、读入和操作网格 第六章、边界条件 第七章、物理特性 第八章、基本物理模型 第九章、湍流模型 第十章、辐射模型 第十一章、化学输运与反应流 第十二章、污染形成模型 第十三章、相变模拟 第十四章、多相流模型 第十五章、动坐标系下的流动 第十六章、解算器的使用 第十七章、网格适应 第十八章、数据显示与报告界面的产生 第十九章、图形与可视化 第二十章、Alphanumeric Reporting 第二十一章、流场函数定义 第二十二章、并行处理 第二十三章、自定义函数 第二十四章、参考向导 第二十五章、索引(Bibliography) 第二十六章、命令索引 II、如何使用该教程 概述 本教程主要介绍了FLUENT 的使用,其中附带了相关的算例,从而能够使每一位使用 者在学习的同时积累相关的经验。本教程大致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介绍信息、用户界面信息、文件输入输出、单位系统、网格、边界条件以及物理特性。第二和第三部分包含物理模型,解以及网格适应的信息。第四部分包括界面的生成、后处理、图形报告、并行处理、自定义函数以及FLUENT 所使用的流场函数与变量的定义。 下面是各章的简略概括 第一部分: z开始使用: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与其它程序的接口。介绍了如何对具体的应用选择适当的解形式,并且概述了问题解决的大致步骤。在本章中,我们给出

了一个可以在你自己计算机上运行的简单的算例。 z使用界面:本章描述了用户界面、文本界面以及在线帮助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提供了远程处理与批处理的一些方法。(请参考关于特定的文本界面命令的在线帮助) z读写文件:本章描述了FLUENT 可以读写的文件以及硬拷贝文件。 z单位系统:本章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 所提供的标准与自定义单位系统。 z读和操纵网格:本章描述了各种各样的计算网格来源,并解释了如何获取关于网格的诊断信息,以及通过尺度化(scale)、分区(partition)等方法对网格的修改。本章还描述了非一致(nonconformal)网格的使用. z边界条件:本章描述了FLUENT 所提供的各种类型边界条件,如何使用它们,如何定义它们and how to define boundary profiles and volumetric sources. z物理特性: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流体的物理特性与方程。FLUENT 采用这些信息来处理你的输入信息。 第二部分: z基本物理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计算流体流动和热传导所使用的物理模型(包括自然对流、周期流、热传导、swirling、旋转流、可压流、无粘流以及时间相关流)。以及在使用这些模型时你需要输入的数据,本章也包含了自定义标量的信息。 z湍流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湍流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z辐射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热辐射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z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本章描述了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的模型及其使用方法。本章详细的叙述了prePDF 的使用方法。 z污染形成模型:本章描述了NOx 和烟尘的形成的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 z相变模拟: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离散相变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离散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多相流模型: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多相流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z Flows in Moving Zones(移动坐标系下的流动):本章描述了FLUENT 中单一旋转坐标系,多重移动坐标系,以及滑动网格的使用方法。 z Solver 的使用:本章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 的解法器(solver)。 z网格适应:本章描述了explains the solution-adaptive mesh refinement feature in FLUENT and how to use it 第四部分: z显示和报告数据界面的创建:本章描述了explains how to create surfaces in the domain on which you can examine FLUENT solution data z图形和可视化:本章描述了检验FLUENT 解的图形工具 z Alphanumeric Reporting:本章描述了如何获取流动、力、表面积分以及其它解的数据。 z流场函数的定义: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FLUENT 面板内出现的变量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流动变量,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流场函数。 z并行处理:本章描述了FLUENT 的并行处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z自定义函数:本章描述了如何通过用户定义边界条件,物理性质函数来形成自己的FLUENT 软件。 如何使用该手册 z根据你对CFD 以及FLUENT 公司的熟悉,你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用该手册 对于初学者,建议如下:

LTE网络优化经典案例

1 LTE 优化案例分析 1.1 覆盖优化案例 1.1.1 弱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长安街由东向西行驶,终端发起业务占用京西大厦1 小区( PCI =132 )进行业务,测试车辆继续向东行驶,行驶至柳林路口RSRP值降至-90dBm 以下, 出现弱覆盖区域。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RSRP 值分布发现,柳林路口路段RSRP 值分布较差,均值在-90dBm 以下,主要由京西大厦1 小区( PCI =132)覆盖。观察京西大厦距离该路段约200 米,理论上可以对柳林路口进行有效覆盖。 通过实地观察京西大厦站点天馈系统发现,京西大厦1 小区天线方位角为120 度,主要覆盖长安街柳林路口向南路段。建议调整其天线朝向以对柳林路口路段加强覆盖。 调整建议:京西大厦1 小区天线方位角由原120 度调整为20 度,机械下倾角由原6 度调整为5 度。 调整结果:调整完成后,柳林路口RSRP 值有所改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1.1.2 越区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月坛南街由东向西行驶,发起业务后首先占用西城月新大厦3 小区( PCI= 122 ),车辆继续向西行驶,终端切换到西城三里河一区2小区( PCI =115 ),切换后速率由原30M 降低到5M。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无线环境,速率降低到5M 时,占用西城三里河一区2 小区(PCI =115) RSRP 为-64dBm 覆盖良好,SINR 值为2.7 导致速率下降。观察邻区列表中次服务小区为西城月新大厦3 小区(PCI =122 )RSRP为-78dBm ,同样对该路段有良好覆盖。介于速率下降地点为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西城月新大厦3 小区在其站下应具有相对较好的覆盖效果,形成越区覆盖导致SINR 环境恶劣,速率下降。 调整建议:为避免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越区覆盖,建议将西城月新大厦3 小区方位角由原270 度调整至250 度,下倾角由原6 度调整为10 度。 调整后 调整结果: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仅有该站内小区信号,并且SINR 提升到15以上,无线环境有明显提升。 1.1.3 重叠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长安街由西向东行驶,终端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 小区 ( PC=211)进行业务,随后切换至海淀京西大厦1(PC=133)小区,业务正常保持。车辆继续向东行驶,终端又回切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小区( PC=211)发生掉话。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切换过程,终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 小区( PC=211)正常切换至海淀京西大厦2 小区后又出现回切情况导致掉话。两小区RSRP 值相近,相差3dBm 以内,造成该路段为无主覆盖路段,发生频繁切换最终导致掉话。 调整建议:针对该路段无主覆盖问题,建议调整京西大厦2小区功率由原15 降低为5,使其不会对长安街路段实行有效覆盖。 调整结果:调整后,SINR 值有明显改善,保持在20 左右,多次测试该路段不会出现频繁切换情况,避免掉话等异常事件发生。 1.2 切换优化案例

多相流模拟知识讲解

多相流模拟

多相流模拟介绍 自然界和工程问题中会遇到大量的多相流动。物质一般具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相,但是多相流系统中相的概念具有更为广泛的意义。在多项流动中,所谓的“相”可以定义为具有相同类别的物质,该类物质在所处的流动中具有特定的惯性响应并与流场相互作用。比如说,相同材料的固体物质颗粒如果具有不同尺寸,就可以把它们看成不同的相,因为相同尺寸粒子的集合对流场有相似的动力学响应。本章大致介绍一下Fluent中的多相流建模。 多相流动模式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原则对多相流分成四类: ?气-液或者液-液两相流: o气泡流动:连续流体中的气泡或者液泡。 o液滴流动:连续气体中的离散流体液滴。 o活塞流动:在连续流体中的大的气泡 o分层自由面流动:由明显的分界面隔开的非混合流体流动。 ?气-固两相流: o充满粒子的流动:连续气体流动中有离散的固体粒子。 o气动输运:流动模式依赖诸如固体载荷、雷诺数和粒子属性等因素。最典型的模式有沙子的流动,泥浆流,填充床,以及各向同性流。 o流化床:由一个盛有粒子的竖直圆筒构成,气体从一个分散器导入筒内。从床底不断充入的气体使得颗粒得以悬浮。改变气体的流量,就会有气泡不断的出 现并穿过整个容器,从而使得颗粒在床内得到充分混合。 ?液-固两相流

o泥浆流:流体中的颗粒输运。液-固两相流的基本特征不同于液体中固体颗粒的流动。在泥浆流中,Stokes数通常小于1。当Stokes数大于1时,流动成为 流化(fluidization)了的液-固流动。 o水力运输:在连续流体中密布着固体颗粒 o沉降运动:在有一定高度的成有液体的容器内,初始时刻均匀散布着颗粒物质。随后,流体将会分层,在容器底部因为颗粒的不断沉降并堆积形成了淤积 层,在顶部出现了澄清层,里面没有颗粒物质,在中间则是沉降层,那里的粒 子仍然在沉降。在澄清层和沉降层中间,是一个清晰可辨的交界面。 三相流 (上面各种情况的组合) 多相系统的例子 ?气泡流例子:抽吸,通风,空气泵,气穴,蒸发,浮选,洗刷 ?液滴流例子:抽吸,喷雾,燃烧室,低温泵,干燥机,蒸发,气冷,刷洗 ?活塞流例子:管道或容器内有大尺度气泡的流动 ?分层自由面流动例子:分离器中的晃动,核反应装置中的沸腾和冷凝 ?粒子负载流动例子:旋风分离器,空气分类器,洗尘器,环境尘埃流动 ?风力输运例子:水泥、谷粒和金属粉末的输运 ?流化床例子:流化床反应器,循环流化床 ?泥浆流例子: 泥浆输运,矿物处理 ?水力输运例子:矿物处理,生物医学及物理化学中的流体系统 ?沉降例子:矿物处理 多相建模方法 计算流体力学的进展为深入了解多相流动提供了基础。目前有两种数值计算的方法处理多相流: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和欧拉-欧拉方法。 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FLUENT中文手册(简化版)》

FLUENT中文手册(简化版) 本手册介绍FLUENT的使用方法,并附带了相关的算例。下面是本教程各部分各章节的简略概括。 第一部分: ?开始使用:描述了FLUENT的计算能力以及它与其它程序的接口。介绍了如何对具体的应用选择适当的解形式,并且概述了问题解决的大致步骤。在本章中给出了一个简单的算例。 ?使用界面:描述用户界面、文本界面以及在线帮助的使用方法,还有远程处理与批处理的一些方法。?读写文件:描述了FLUENT可以读写的文件以及硬拷贝文件。 ?单位系统: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所提供的标准与自定义单位系统。 ?使用网格:描述了各种计算网格来源,并解释了如何获取关于网格的诊断信息,以及通过尺度化(scale)、分区(partition)等方法对网格的修改。还描述了非一致(nonconformal)网格的使用. ?边界条件:描述了FLUENT所提供的各种类型边界条件和源项,如何使用它们,如何定义它们等 ?物理特性:描述了如何定义流体的物理特性与方程。FLUENT采用这些信息来处理你的输入信息。 第二部分: ?基本物理模型:描述了计算流动和传热所用的物理模型(包括自然对流、周期流、热传导、swirling、旋转流、可压流、无粘流以及时间相关流)及其使用方法,还有自定义标量的信息。 ?湍流模型:描述了FLUENT的湍流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辐射模型:描述了FLUENT的热辐射模型以及使用条件。 ?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描述了化学组分输运和反应流的模型及其使用方法,并详细叙述了prePDF 的使用方法。 ?污染形成模型:描述了NOx和烟尘的形成的模型,以及这些模型的使用方法。 第三部分: ?相变模拟:描述了FLUENT的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离散相变模型:描述了FLUENT的离散相变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多相流模型:描述了FLUENT的多相流模型及其使用方法。 ?移动坐标系下的流动:描述单一旋转坐标系、多重移动坐标系、以及滑动网格的使用方法。 ?解法器(solver)的使用:描述了如何使用FLUENT的解法器。 ?网格适应:描述了如何优化网格以适应计算需求。 第四部分: ?显示和报告数据界面的创建:本章描述了explains how to create surfaces in the domain on which you can examine FLUENT solution data ?图形和可视化:本章描述了检验FLUENT解的图形工具 ?Alphanumeric Reporting:本章描述了如何获取流动、力、表面积分以及其它解的数据。 ?流场函数的定义:本章描述了如何定义FLUENT面板内出现的变量选择下拉菜单中的流动变量,并且告诉我们如何创建自己的自定义流场函数。 ?并行处理:本章描述了FLUENT的并行处理特点以及使用方法 ?自定义函数:本章描述了如何通过用户定义边界条件,物理性质函数来形成自己的FLUENT软件。 如何使用该手册 对于初学者,建议从阅读“开始”这一章起步。 对于有经验的使用者,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供你使用该手册:按照特定程序的步骤从按程序顺序排列的目录列表和主题列表中查找相关资料;从命令索引查找特定的面板和文本命令的使用方法;从分类索引查找特定类别信息(在线帮助中没有此类索引,只能在印刷手册中找到它)。 什么时候使用Support Engineer:Support Engineer能帮你计划CFD模拟工程并解决在使用FLUENT 中所遇到的困难。在遇到困难时我们建议你使用Support Engineer。但是在使用之前有以下几个注意事项:●仔细阅读手册中关于你使用并产生问题的命令的信息 ●回忆导致你产生问题的每一步 ●如果可能的话,请记下所出现的错误信息 ●对于特别困难的问题,保存FLUENT出现问题时的日志以及手稿。在解决问题时,它是最好的资源。

机械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优化设计案例分析 优化设计是在给定的设计指标和限制条件下,运用最优化原理和方法,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自动调优计算,从而选定出最优设计参数,使设计指标达到最优值。该最优设计参数就是一个最优设计方案。所谓设计指标,就机械设计而言,一般是指重量轻、能耗小、刚性大、成本低等;所谓限制条件,是指强度要求、刚度要求、尺寸范围要求等。 设计变量选择 一个设计方案可以用一组基本参数的数值来表示,这些基本参数可以是构件尺寸等几何量,也可以是质量等物理量,还可以是应力、变形等表示工作性能的导出量。在设计过程中进行选择并最终必须确定的各项独立的基本参数,称作设计变量,又叫做优化参数。在充分了解设计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各设计参数对目标函数的影响程度分析其主次,尽量减少设计变量的数目,以简化优化设计问题。注意各设计变量应相互独立,避免耦合情况的发生,否则会使目标函数出现“山脊”或“沟谷”,给优化带来困难。 目标函数与约束的确定 对于一般机械,可按重量最轻或体积最小建立目标函数;对应力集中现象突出的构件,以应力集中系数最小为目标;对精密仪器,应按其精度最高或误差最小的要求建立目标函数。约束条件是就工程设计本身而提出的对设计变量取值范围的限制条件,目前尚无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来检验哪些约束是必须,哪些约束是可忽略的,通常是凭经验取舍,不可避免会带来模型和现实系统的不相吻合。在最优化设计问题中,可以只有一个目标函数,称为单目标函数。当在同一设计中要提出多个目标函数时,这种问题称为多目标函数的最优化问题。在一般的机械最优化设计中,多目标函数的情况较多。目标函数愈多,设计的综合效果愈好,但问题的求解亦愈复杂。对于复杂的问题,要建立能反映客观工程实际的、完善的数学模型往往会遇到很多困难,有时甚至比求解更为复杂。这时要抓住关键因素,适当忽略不重要的成分,使问题合理简化,以易于列出数学模型,这样不仅可节省时间,有时也会改善优化结果。 数学模型确立 数学模型越精确,设计变量越多,维数越大,建模越复杂,优化进程越慢;但数学模型忽略过多元素,则难以确切凸现结构的特殊之处。故要结合工程实际和优化设计经验,把握与研究目标相关程度大的因素,尽可能的建立确切、简洁的数学模型。然后通过基于统计理论的检验方法———t 检验/F 检验/ X2检验/ 拟合优度检验等,分析模型的置信区间,对模型有效性进行评价,提高模型的准确度。 下面以机票销售策略案例进行说明 某航空公司每天有三个航班服务于A, B, C, H四个城市,其中城市H是可供转机使用的, 三个航班的出发地-目的地分别为AH, HB, HC,可搭乘旅客的最大数量分别为120人, 100人, 110人, 机票的价格分头等舱和经济舱两类. 经过市场调查,公司销售部得到了每天旅客的相关信息, 见表1. 该公司应该在每条航线上分别分配多少头等舱和经济舱的机票?

TD-LTE网络优化经典案例汇编

1概述 (1) 2D频段优化案例 (1) 2.1重叠覆盖优化 (1) 2.2PCI优化 (4) 2.3邻区列表优化 (7) 2.4切换优化 (9) 2.4.1切换参数优化 (9) 2.4.2同步参数与切换 (12) 2.5功控参数优化 (16) 2.6天面问题整改 (18) 2.6.1天线抱杆 (18) 2.6.2楼层阻挡 (20) 2.7干扰问题排查 (23) 3F频段优化案例 (25) i

ii

1概述 TD-LTE无线网络要实现系统的高性能指标, 需要有合理的网络规划设计、稳定的产品性能、良好的施工工艺以及高质量的网络优化,几者缺一不可。本报告收录了XX市TD-LTE试验网建网以来遇到的一些典型优化案例,旨在为后续优化工作提供帮助和参考。 2D频段优化案例 2.1重叠覆盖优化 【问题描述】 在华兴街靠近中和路区域测试时,UE驻留在华安证券_3(频点:38050,PCI:88),RSRP: -71dBm左右,SINR:25dB左右,但DL Throughput=31Mbps。 1

【问题分析】 分析路测数据,发现在华兴街靠近中和路的区域,华安证券_2、华安证券_3小区RSRP电平值较接近,如上图所示,对该路段形成了重叠覆盖。而该区域规划的主覆盖小区为华安证券_3,现场勘察发现,华安证券_2信号经周边楼宇反射至该区域,2、3小区形成重叠覆盖,造成吞吐速率降低。 【解决措施】 调整华安证券_2方位角由120°调至155°,机械下倾角由12°调至6°。 【处理效果】 调整小区方位角后,重叠覆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下载速率明显提升。 小区名称方位角PCI RSRP SINR 下载速率(Mbps) 华安证券3 调整前88 -71.1 25.9 31.5 2

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多相流技术的发展现状 物质一般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相态。气体和液体不能承受拉力和切力,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因此统称为流体。在流体中如有固体颗粒存在,则当流体速度相当高时,这种固体颗粒就具有与一般流体相类似的性质而可看作拟流体。这样,在一定的条件下,就可以处理气体、液体、固体三种相态的流动问题。经典流体力学所处理的只是一种相态的均质流体,即气体或液体的流动问题。但是在许多工程问题以及自然界的流动中,必须处理许多不同相态的物质混合流动的问题。通常把这种流动体系称为多相体系,称相应的流动为多相流。最普通的多相流由两个相组成,称为二相流。不同相态物质的物性有很大的差别,通常根据物质的相态,把二相流分为气液二相流,气固二相流,液固二相流等。 气液二相流在核电站反应堆及蒸汽发生器、火力发电厂锅炉、汽轮机及凝汽器、炼油厂分馏塔中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在化工、天然气液化、海水淡化及制冷系统中的蒸发器、重沸器、冷凝器等方面均有广泛的应用。在内燃机和燃油炉的液体燃料燃烧过程中也很重要。近20多年来随着原子能电站的建立、高温高压火电机组的出现以及大型石油化工企业的建设,气液二相流及其传热性能在设备设计与安全运行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气固二相流在煤粉燃烧、气力输送与分离、流化床燃烧及反应器、除尘器以及在最近发展的煤的液化和气化技术中十分重要。火箭发动机排气中固体微粒的运动以及地球物理和天体物理中的尘埃流动也都涉及固体微粒的流动。液固二相流在水利工程中泥沙的沉积、化学工程中流化床反应器、液体的渗流及泥浆流动等方面均很重要。总之,多相流是一门在许多工程领域中有广泛应用的重要学科,在最近20多年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国际学术活动也相应增加。 多相流体力学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是建立多相流模型和基本方程组。在此基础上分析各相的压强、速度、温度、表观密度和体积分数、气泡或颗粒尺寸分布、相间相互作用(如气泡或颗粒的阻力与传热传质)、颗粒湍流扩散、流型、压力降(两相流通过管道时引起的压差)、截面含气率、流动稳定性、流动的临界态等。描述多相流体可用不同的模型。对各相尺寸均较大(与流动的几何尺寸相比)的体系,可对各相内部分别运用单相流体力学模型写出各自的基本方程组。若分散相的尺寸不太大,一般用体积平均概念,即认为各相占据同一空间并相互

Fluent多相流模型选择

FLUENT多相流模型 分类 1、气液或液液流动 气泡流动:连续流体中存在离散的气泡或液泡 液滴流动:连续相为气相,其它相为液滴 栓塞(泡状)流动:在连续流体中存在尺寸较大的气泡 分层自由流动:由明显的分界面隔开的非混合流体流动。 2、气固两相流动 粒子负载流动:连续气体流动中有离散的固体粒子 气力输运:流动模式依赖,如固体载荷、雷诺数和例子属性等。最典型的模式有沙子的流动,泥浆流,填充床以及各相同性流 流化床:有一个盛有粒子的竖直圆筒构成,气体从一个分散器进入筒内,从床底不断冲入的气体使得颗粒得以悬浮。 3、液固两相流动 泥浆流:流体中的大量颗粒流动。颗粒的stokes数通常小于1。大于1是成为流化了的液固流动。 水力运输:在连续流体中密布着固体颗粒 沉降运动:在有一定高度的盛有液体的容器内,初始时刻均匀散布着颗粒物质,随后,流体会出现分层。 4、三相流 以上各种情况的组合 多相流动系统的实例 气泡流:抽吸、通风、空气泵、气穴、蒸发、浮选、洗刷。 液滴流:抽吸、喷雾、燃烧室、低温泵、干燥机、蒸发、气冷、洗刷。 栓塞流:管道或容器中有大尺度气泡的流动 分层流:分离器中的晃动、核反应装置沸腾和冷凝 粒子负载流:旋风分离器、空气分类器、洗尘器、环境尘埃流动 气力输运:水泥、谷粒和金属粉末的输运 流化床:流化床反应器、循环流化床 泥浆流:泥浆输运、矿物处理 水力输运:矿物处理、生物医学、物理化学中的流体系统 沉降流动:矿物处理。 多相流模型的选择原则 1、基本原则

1)对于体积分数小于10%的气泡、液滴和粒子负载流动,采用离散相 模型。 2)对于离散相混合物或者单独的离散相体积率超出10%的气泡、液滴 和粒子负载流动,采用混合模型或欧拉模型。 3)对于栓塞流、泡状流,采用VOF模型 4)对于分层/自由面流动,采用VOF模型 5)对于气动输运,均匀流动采用混合模型,粒子流采用欧拉模型。 6)对于流化床,采用欧拉模型 7)泥浆和水力输运,采用混合模型或欧拉模型。 8)沉降采用欧拉模型 9)对于更一般的,同时包含多种多相流模式的情况,应根据最感兴趣 的流动特种,选择合适的流动模型。此时由于模型只是对部分流动特 征采用了较好的模拟,其精度必然低于只包含单个模式的流动。 2、混合模型和欧拉模型的选择原则 VOF模型适合于分层的或自由表面流,而混合模型和欧拉模型适合于流动中有相混合或分离,或者分散相的体积分数超过10%的情况(小于10%可使用离散相模型)。 1)如果分散相有宽广的分布(如颗粒的尺寸分布很宽),最好采用混 合模型,反之使用欧拉模型。 2)如果相间曳力规律一直,欧拉模型通常比混合模型更精确;若相间 曳力规律不明确,最好选用混合模型。 3)如果希望减小计算了,最好选用混合模型,它比欧拉模型少解一部 分方程;如果要求精度而不在意计算量,欧拉模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但是要注意,复杂的欧拉模型比混合模型的稳定性差,可能会遇到收 敛困难。

lte网络优化经典案例重要

1LTE优化案例分析 1.1 覆盖优化案例 1.1.1 弱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长安街由东向西行驶,终端发起业务占用京西大厦1小区(PCI =132)进行业务,测试车辆继续向东行驶,行驶至柳林路口RSRP值降至-90dBm以下,出现弱覆盖区域。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RSRP值分布发现,柳林路口路段RSRP值分布较差,均值在-90dBm以下,主要由京西大厦1小区(PCI =132)覆盖。观察京西大厦距离该路段约200米,理论上可以对柳林路口进行有效覆盖。 通过实地观察京西大厦站点天馈系统发现,京西大厦1小区天线方位角为120度,主要覆盖长安街柳林路口向南路段。建议调整其天线朝向以对柳林路口路段加强覆盖。 调整建议:京西大厦1小区天线方位角由原120度调整为20度,机械下倾角由原6度调整为5度。 调整结果:调整完成后,柳林路口RSRP值有所改善。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1.1.2 越区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月坛南街由东向西行驶,发起业务后首先占用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PCI= 122),车辆继续向西行驶,终端切换到西城三里河一区2小区(PCI =115),切换后速率由原30M降低到5M。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无线环境,速率降低到5M时,占用西城三里河一区2小区(PCI =115)RSRP为-64dBm覆盖良好,SINR值为 2.7导致速率下降。观察邻区列表中次服务小区为西城 月新大厦3小区(PCI =122)RSRP为-78dBm,同样对该路段有良好覆盖。介于速率下降地点 为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在其站下应具有相对较好的覆盖效果,形成越区 覆盖导致SINR环境恶劣,速率下降。 调整建议:为避免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越区覆盖,建议将西城月新大厦3小区方位角由原270度调整至250度,下倾角由原6度调整为10度。 调整后 调整结果:西城三里河一区站下仅有该站内小区信号,并且SINR提升到15以上,无线环境有明显提升。 1.1.3 重叠覆盖 问题描述:测试车辆延长安街由西向东行驶,终端占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小区(PC=211)进行业务,随后切换至海淀京西大厦1(PC=133)小区,业务正常保持。车辆继续向东行驶,终端又回切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小区(PC=211)发生掉话。 问题分析:观察该路段切换过程,终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2小区(PC=211)正常切换至海淀京西大厦2小区后又出现回切情况导致掉话。两小区RSRP值相近,相差3dBm以内,造成该路段为无主覆盖路段,发生频繁切换最终导致掉话。 调整建议:针对该路段无主覆盖问题,建议调整京西大厦2小区功率由原15降低为5,使其不会对长安街路段实行有效覆盖。 调整结果:调整后,SINR值有明显改善,保持在20左右,多次测试该路段不会出现频繁切换情况,避免掉话等异常事件发生。

Fluent多相流模型选择与设定

1.多相流动模式 我们可以根据下面的原则对多相流分成四类: ?气-液或者液-液两相流: o 气泡流动:连续流体中的气泡或者液泡。 o 液滴流动:连续气体中的离散流体液滴。 o 活塞流动: 在连续流体中的大的气泡 o 分层自由面流动:由明显的分界面隔开的非混合流体流动。 ?气-固两相流: o 充满粒子的流动:连续气体流动中有离散的固体粒子。 o 气动输运:流动模式依赖诸如固体载荷、雷诺数和粒子属性等因素。最典型的模式有沙子的流动,泥浆流,填充床,以及各向同性流。 o 流化床:由一个盛有粒子的竖直圆筒构成,气体从一个分散器导入筒内。从 床底不断充入的气体使得颗粒得以悬浮。改变气体的流量,就会有气泡不断 的出现并穿过整个容器,从而使得颗粒在床内得到充分混合。 ?液-固两相流 o 泥浆流:流体中的颗粒输运。液-固两相流的基本特征不同于液体中固体颗 粒的流动。在泥浆流中,Stokes 数通常小于1。当Stokes数大于1 时,流动成为流化(fluidization)了的液-固流动。 o 水力运输: 在连续流体中密布着固体颗粒 o 沉降运动: 在有一定高度的成有液体的容器内,初始时刻均匀散布着颗粒物 质。随后,流体将会分层,在容器底部因为颗粒的不断沉降并堆积形成了淤 积层,在顶部出现了澄清层,里面没有颗粒物质,在中间则是沉降层,那里 的粒子仍然在沉降。在澄清层和沉降层中间,是一个清晰可辨的交界面。 ?三相流(上面各种情况的组合) 各流动模式对应的例子如下: ?气泡流例子:抽吸,通风,空气泵,气穴,蒸发,浮选,洗刷 ?液滴流例子:抽吸,喷雾,燃烧室,低温泵,干燥机,蒸发,气冷,刷洗?活塞流例子:管道或容器内有大尺度气泡的流动 ?分层自由面流动例子:分离器中的晃动,核反应装置中的沸腾和冷凝 ?粒子负载流动例子:旋风分离器,空气分类器,洗尘器,环境尘埃流动 ?风力输运例子:水泥、谷粒和金属粉末的输运

机械优化设计三个案例

机械优化设计案例1 1. 题目 对一对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以体积最小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 2.已知条件 已知数输入功p=58kw ,输入转速n 1=1000r/min ,齿数比u=5,齿轮的许用应力[δ]H =550Mpa ,许用弯曲应力[δ]F =400Mpa 。 3.建立优化模型 3.1问题分析及设计变量的确定 由已知条件得求在满足零件刚度和强度条件下,使减速器体积最小的各项设计参数。由于齿轮和轴的尺寸(即壳体内的零件)是决定减速器体积的依据,故可按它们的体积之和最小的原则建立目标函数。 单机圆柱齿轮减速器的齿轮和轴的体积可近似的表示为: ] 3228)6.110(05.005.2)10(8.0[25.087)(25.0))((25.0)(25.0)(25.02221222122212222122121222 212221202 22222222121z z z z z z z z z z z g g z z d d l d d m u m z b bd m u m z b b d b u z m b d b z m d d d d l c d d D c b d d b d d b v +++---+---+-=++++- ----+-=πππππππ 式中符号意义由结构图给出,其计算公式为 b c d m u m z d d d m u m z D m z d m z d z z g g 2.0) 6.110(25.0,6.110,21022122211=--==-=== 由上式知,齿数比给定之后,体积取决于b 、z 1 、m 、l 、d z1 和d z2 六个参数,则设计变量可取为 T z z T d d l m z b x x x x x x x ][][21165 4321 == 3.2目标函数为 min )32286.18.092.0858575.4(785398.0)(26252624252463163212 512612312321232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f 3.3约束条件的建立 1)为避免发生根切,应有min z z ≥17=,得

4G移动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题目:4G移动网络优化案例分析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回顾历史每次人类社会的飞跃进步都是由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其中通信技术的发展更是为社会的整体发展作出了无数的贡献.在中国我们的老百姓享受到了移动通信技术从模拟移动通信到数字移动通信4G技术所带来的便利和对生活的改变.对于通信网络运营商而言,如何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始终都是主要的运营方向,它是一切运营的基础,是电信运营商运营与发展的生命线.要把网络运营做强做精,除了基本的解决网络覆盖问题以外关键是要做好网络优化。 关键词:移动通信4G,网络运营,网络优化 毕业论文外文摘要 Title: 4G Mobile Network Optimization Case Study Abstract: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recalling the history of the progress of human society, every leap is trigger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but also for the ov erall development of society has made numerous contributions in China our people enjoy the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from analog to digital mobile communication 4G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 hnology brings convenience and change of life. for th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perators, how to pr ovide quality customer service has always been the main network operational direction, which is the f oundation of all operations, is the lifeblood of Telecom Operator and development. network operators should do fine and stronger, in addition to the basic problem solving network coverage is essential t o do network optimization. Key words: 4G mobile communications, Network operators, Network Optimization 目录 1 引言 (4) 2 通信的发展史 (5) 3 4G移动网络优化的特征 (6) 3.1 4G的特性7 3.2 4G网络的基本特征决定了他的网络优化特征7 3.3 4G移动网络优化特征7

fluent多相流算例

Tutorial:Dam-Break Simulation Using FLUENT’s Volume of Fluid Model Purpose This tutorial examines the dam-break problem using the Volume of Fluid(VOF)multiphase model. This tutorial demonstrates how to do the following: ?Set up a dam-break problem. ?Choose the time step by estimating the maximum possible velocity of the interface and the grid cell dimension. ?Solve the problem using the VOF model. ?Manipulate the solution parameters. Prerequisites This tutorial assumes that you are familiar with the FLUENT interface and that you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basic setup and solution procedures.In this tutorial,you will use VOF multiphase model,so you should have some experience with it.This tutorial will not cover the mechanics of using this model;instead,it will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 solve a dam-break problem. If you have not used this model before,it would be helpful to?rst refer to the FLUENT6.3 User’s Guide and the FLUENT6.2Tutorial Guide. Problem Description The initial setup of the dam-break problem is shown in Figure1. In this problem,a rectangular column of water,in hydrostatic equilibrium,is con?ned between two walls.Gravity is acting downwards with a magnitude of-9.81m/s2.At the beginning of the calculation,the right wall is removed and the water is allowed to?ow out to the horizontal wall.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

《多相管流理论与计算》综合复习资料 一、判断题 1、油水混合物在井筒中的流动是两相流动。√ 2、流型图直观地表示了各种流型在管道中流动的外观特征。× 3、均相流动模型可较准确地计算泡状流的流动规律。√ 4、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油井含水率越高,则井口产出液的温度越低。× 5、一般情况下,在垂直多相管流的压力损失中重位损失所占的比重最大。√ 6、忽略滑脱时,气液混合物的体积含气率等于空隙率。√ 7、分相流动模型可较准确地计算环状流的流动规律。√ 8、丹斯—若斯方法和哈格多恩—布朗方法都是分流动型态计算的方法。× 9、在计算环空气液流动时可采用当量直径来计算流速和摩擦系数。× 10、天然气在井筒中的流动是单相流动。√ 11、在其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油井产量越高,则井口产出液的温度越高。√ 12、在泡流条件下,加速度损失所占比重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13、垂直井筒气液流动中,泡状流的滑脱损失大于段塞流。√ 二、选择题(可能有多个答案) 1、水、水蒸气共同流动的体系是一个:(BC ) A)单相流体系B)两相流体系 C)单工质体系D)双工质体系 2、油气混合物在垂直井筒中流动可能出现的流动型态是:( ABCDF ) A)泡状流B)弹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E)层状流F)雾状流 3、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段塞流中,描述准确的是:( AC ) A)气液滑脱速度v s>0 B)气液滑脱速度v s<0 C)气液滑动比s>1 D)气液滑动比s<1 4、均相流动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哪种流型的流动规律( A ) A)泡状流B)段塞流 C)层状流D)环状流 5、在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流动中,滑脱损失最小的流动型态是:( B ) A)泡状流B)雾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6、气液两相流的研究方法包括:(ABD ) A)经验方法B)半经验方法 C)数值计算方法D)理论分析方法 7、以下流型属于水平管道中油气混合物的流动型态的是:( ABCDEF ) A)泡状流B)团状流 C)段塞流D)环状流 E)层状流F)雾状流 8、在垂直向上气液两相流中,流体的真实密度ρ与流动密度ρ’的关系为(A ) A)ρ > ρ’B)ρ = ρ’ C)ρ < ρ’ 9、分相流动模型可准确地计算哪种流型的流动规律( CD ) A)泡状流B)段塞流

FLUENT中两相流、多相流中模型的的选择问题

两相流:通常把含有大量固体或液体颗粒的气体或液体流动称为两相流;其中含有多种尺寸组颗粒群为一个“相”,气体或液体为另一“相”,由此就有气—液,气—固,液—固等两相流之分。 两相流的研究:对两相流的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把流体作为连续介质,而把颗粒群作为离散体系;而另一是除了把流体作为连续介质外,还把颗粒群当作拟连续介质或拟流体。 引入两种坐标系:即拉格朗日坐标和欧拉坐标,以变形前的初始坐标为自变量称为拉格朗日Langrangian 坐标或物质坐标;以变形后瞬时坐标为自变量称为欧拉Eulerian 坐标或空间坐标。 一.离散相模型 FLUENT在求解连续相的输运方程的同时,在拉格朗日坐标下模拟流场中离散相的第二相;← 离散相模型解决的问题:煤粉燃烧、颗粒分离、喷雾干燥、液体燃料的燃烧等;← 应用范←围:FLUENT中的离散相模型假定第二相体积分数一般说来要小于10-12%(但颗粒质量承载率可以大于10-12%,即可模拟离散相质量流率等/大于连续相的流动);不适用于模拟在连续相中无限期悬浮的颗粒流问题,包括:搅拌釜、流化床等; 颗粒-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颗粒体积分数对连续相的影响未考虑;← 湍流中颗粒处理的两种模型:Stochastic Tracking,应用随机方法来考虑瞬时湍流速度对颗粒轨道的影响;Cloud Tracking,运用统计方法来跟踪颗粒围绕某一平均轨道的湍流扩散。通过计算颗粒的系统平均运动方程得到颗粒的某个“平均轨道”← 二.多相流模型 FLUENT中提供的模型: VOF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 混合模型(Mixture Model)← 欧拉模型(Eulerian Model)← 1.VOF模型(Volume of Fluid Model) VOF模型用来处理没有相互穿插的多相流问题,在处理两相流中,假设计算的每个控制容积中第一相的体积含量为α1,如果α1=0,表示该控制容积中不含第一相,如果α1=1,则表示该控制容积中只含有第一相,如果0←<α1<1,表示该控制容积中有两相交界面; VOF方法是用体积率函数表示流体自由面的位置和流体所占的体积,其方法占内存小,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2.混合模型(Mixture Model) 用混合特性参数描述的两相流场的场方程组称为混合模型;← 考虑了界面传递特性以及两相间的扩散作用和脉动作用;使用了滑移速度的概念,允许相以不同的速度运动;← 用于模拟各相有不同速度的多相流;也用于模拟有强烈耦合的各向同性多相流和各相以相同速度运动的多相流;← 缺点:界面特性包括不全,扩散和脉动特性难于处理。← 3.欧拉模型(Eulerian Model) 欧拉模型指的是欧拉—欧拉模型;← 把颗粒和气体看成两种流体,空间各点都有这两种流体各自不同的速度、温度和密度,这些流体其存在在同一空间并相互渗透,但各有不同的体积分数,相互间有滑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