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诊断:医学影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

合集下载

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PI-RADS是临床上常用的前列腺磁共振成像(MRI)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前列腺癌的可能性。

PI-RADS标准是在前列腺MRI图像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癌进行定量分级评估。

PI-RADS评分标准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选择。

本文将对PI-RADS评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其背景、评分内容、评分标准及临床应用。

一、背景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前列腺MRI检查作为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已被广泛用于前列腺癌的筛查和诊断。

然而,前列腺MRI图像的解释受到医生经验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为了提高前列腺MRI的诊断一致性和准确性,国际上提出了PI-RADS评分标准。

PI-RADS评分标准由国际前列腺磁共振成像工作组(PI-RADS V2)制定,旨在通过定量评估前列腺MRI图像中癌症的可能性,帮助临床医师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决策。

PI-RADS评分标准被广泛用于前列腺MRI检查的报道和临床研究,已成为前列腺癌筛查和诊断的有力工具。

二、评分内容PI-RADS评分标准主要评估前列腺MRI图像中病变的可疑程度,包括T2加权成像(T2WI)、弥散加权成像(DWI)、动态增强成像(DCE)和磁共振波谱成像(MRSI)等四项成像序列。

评分标准分为5个等级,从1到5分别表示病变可疑程度由低到高,等级越高代表前列腺癌的可能性越大。

具体评分内容如下:1. T2WI:评估前列腺边缘、包膜及病变的信号强度和轮廓,包括T2WI成像上的异常信号区、边缘模糊、腺体外扩等特征。

2. DWI:评估前列腺癌细胞的弥散特性,主要观察DWI成像上的病变信号强度、ADC(弥散系数)数值和病变的形态。

3. DCE:评估前列腺癌的血供特征,观察病变区在动态增强成像中的强化程度、速率和强化曲线形态。

4. MRSI:评估前列腺癌的代谢特征,主要观察胆碱(Cho)、肌酸(Cr)、胆碱肌酸比(Cho/Cr)和胆碱/肌酸+胸腺嘧啶(Cho+Cr+Cit)数值。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及CT、MRI分期准确度比较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及CT、MRI分期准确度比较

前列腺癌的临床分期及CT、MRI分期准确度比较寇瑞东【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02-104)【关键词】前列腺癌; 临床分期; CT; MRI【作者】寇瑞东【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肿瘤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2; R736.8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前列腺癌在我国发比率呈逐年递增趋势[1],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要发病群体,于70~80岁时患病率达到顶峰[2]。

相关研究证实,该疾病的发生同遗传、种族、饮食习惯、性活动、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3-4],病情发展初期可予以根治性治疗方法,患者生存率较高,中晚期治疗难度大且致死率高,于患者生命健康威胁较大。

如何提高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及分期准确度,为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也成为各学者探究的热点话题。

本次研究以此为方向,选取124例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探讨CT及MRI在前列腺癌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差异,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6月~2015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124例经外科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WHO于2006年制定的《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5]中前列腺癌相关诊断标准。

本次受试患者年龄为48~83岁,平均(72.5±4.9)岁;病程等5个月~3年,平均(1.5±0.5)年;前列腺体积(44.6±20.9)ml;血清PSA值为(24.8±9.4)ng/ml;单项血清PSA 升高64例,直肠指诊阳性31例,两项检查均呈阳性者29例;侵犯精囊22例,侵犯膀胱20例,髂骨转移5例,肺转移9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7例。

所有受试患者均临床资料完整,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此次入组的124例前列腺癌患者均参考《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5]及《病理学》[7]中相关标准及操作规范实施外科手术病理检查。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eta分析
2 0 0 9 , 2 5 ( 4 ) : 6 7 4 — 6 7 7 .
a nb e r g J A,Che ne v r t TL,M e k ee ve r PE,e t a 1 .I n v i v o M R [ 1 2 】 Br d e t e r mi na t i o n o f wa t e r di f l us i o n c o e f ic f i e n t s a nd d i f f u s i o n a ni s ot r o p y:c o r r e l a t i o n wi t h s t r u c t ur a l a l t e r a t i on i n g l i o ma s o f
刘 金刚 , 王滨 , 王锡 臻 , 等. 磁共 振 弥散加 权成 像评 估 前列
腺 癌 血管 生成 及 血 管 内皮 生长 因子表 达 的价 值 研 究 . 中华 男 科学杂 志 , 2 0 0 9 , 1 5 r 5 ) : 4 0 3 — 4 0 8 . 史浩 , T红 宇 . 弥 散加 权 成 像在 前 列 腺癌 诊 断 与 鉴别 诊 断 中的应用 价值 . 中华男 科学 杂志 , 2 0 0 7 , 1 3 ( 7 ) : 6 0 5 — 6 0 9 .
gl a n d us i ng d i fu s i o n t e ns o r i ma g i n g .I n t J Me d Ra d i o,2 0 1 0 ,
3 3 f 4 1 : 3 4 8 — 3 5 0 .
K i t a j i m a K K a j i F u k a b o r i e t a l P r o s t a t e c a n c e r d e t e c t i o n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分析

前列腺癌临床诊断中18F-FDG PETCT的应用分析

22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0年12月 第4卷第24期成角或凹陷,从而诊断轻微肋骨骨折,本组发现隐匿性肋骨骨折12例,X线和/或CT三维未检出。

本组最小裂隙0.15mm,由于X线分辨率限制所无法显示。

CT三维不同重建技术对于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率不同,亦有其局限性。

高频超声还可观察骨折后骨痂形成及检查骨折愈合情况。

及时早期判断骨折愈合的好坏,可作为药物、仪器在治疗骨折是否有效的无创性判断指标。

它最早在患者伤后或术后的第2周,最迟不超过1个月可以对患者评估。

当发现患者骨痂形成,彩色多普勒超声见丰富血流信号时,可以认定患者骨折愈合良好,否则有可能存在骨折愈合延迟[5]。

高频超声可以直观看到肋骨骨折骨痂形成,从而避免造成误诊。

有文献报道:肋骨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在骨折两端形成膨胀性骨痂,类似结节状肺内病变,特别是年长者,在无明显外伤史情况下容易误诊为肺内结节状病变[6]。

本组由于1例患者卧位,没有坐卧位探查,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漏诊后肋骨骨折1处。

作者建议后肋疼痛处超声检查时坐位作为常规检查体位,重点观察疼痛部位。

本组无肋软骨骨折可能因病例少有关。

综上所述,随着超声诊断技术提高和高频探头广泛应用,便捷价优,高频超声不仅在新鲜和陈旧肋骨骨折、明显和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而且在肋骨骨折愈合直观骨痂形成、减少误诊、漏诊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1]杨昌贵.64排螺旋CT重建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9):182-183.[2]韦春晖,谭勇明,邓滨,等.肋骨骨折治疗的新进展[J].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6):878-881.[3]陈涛,王金锐.骨骼超声显像.肌肉骨骼系统超声影像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190.[4]姜玉新,冉海涛.医学超声影像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08.[5]苏海庆,庄小强,白宇,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骨折骨痂血运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6):906-908.[6]叶志宏,高晋华.肋骨骨折骨痂形成5例误诊肺内结节性病变[J].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1):901.前列腺癌作为前列腺上皮性恶性肿瘤,以老年男性为好发群体,有资料统计,前列腺癌已经超过肺癌成为对男性健康威胁性最高,且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1]。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传统的前列腺癌诊断主要依靠生物组织检查和血清标志物检测,而医学影像学在前列腺癌诊断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是一种无创性的高分辨率成像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组织对比和较好的解剖学信息,能够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重要的参考。

磁共振T2WI和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磁共振T2WI是常用的MRI成像技术之一,可以清晰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形态。

T2WI 图像中正常前列腺组织呈现高信号,而前列腺癌通常呈现低信号。

这种信号强度的差异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识别前列腺癌的位置和范围。

T2WI 还能够帮助判断前列腺癌是否浸润到周围组织和器官,对于前列腺癌的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

磁共振T2WI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DWI 是一种新型的MRI成像技术,通过测定不同组织中水分子的弥散运动来获取影像信息。

前列腺癌组织由于细胞密度增高和细胞间隙减少,其水分子的弥散运动受到限制,因此在DWI 图像中呈现高信号。

这种高信号区域被认为是前列腺癌的特征性表现,可以帮助医生定位和识别前列腺癌病灶。

DWI 还可以帮助评估前列腺癌的生物学行为和组织特性,对于指导治疗和评估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广。

它们互补优势,可以提供更全面、准确的诊断信息,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具体来说,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可以实现以下几个方面的临床应用:该联合成像技术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检测率。

由于前列腺组织解剖位置复杂,前列腺癌易受到前列腺体积、结构的影响,传统的生物组织检查和血清标志物检测受限,容易漏诊或误诊。

而磁共振T2WI与DWI联合成像可以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前列腺成像,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前列腺癌病灶,提高前列腺癌的检测率。

超声弹性分级和多参数磁共振的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超声弹性分级和多参数磁共振的PI-RAD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56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月 第5卷第6期目前常用于前列腺疾病诊断的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磁共振检查。

超声检查由最初的经腹超声检查发展到现在的经直肠检查,除了用于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其最主要的功能是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1]。

随着弹性超声在甲状腺及乳腺等小器官疾病诊断中的优势凸显,该技术也被用于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

在1998年,Krouskop[2]最先报道了前列腺癌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硬度存在差异。

至2003年才有最初的研究者证明了超声弹性成像与其他超声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的诊断方面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对前列腺疾病的应用,由于其对软组织的高分辨率且可以多方位扫描大大提高了前列腺癌的发现率。

本研究通过115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先进行m p M R I检查,对发现的病灶根据P I-R A D S进行评分,再进行经直肠弹性超声检查,对病灶进行弹性分级。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分析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高度怀疑前列腺癌并拟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住院患者115例。

穿刺前患者本人或其代理人签好知情同意书,115例患者均通过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诊断结果。

纳入标准:患者同意加入到本次的研究当中;患者依从性较高,能够完成相关随访。

排除标准:患者出现精神异常情况;患者及家属不同意加入本次研究;患者未完成相关随访。

1.2 方法mpMRI检查:使用8通道线圈的3.0T MRI行mpMRI 检查。

TRTE检查:使用PHILIPS IU22彩色超声诊断仪,配有经直肠探头及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功能。

将弹性分级Ⅰ~Ⅱ级视为良性,Ⅲ~Ⅴ级视为恶性,P I-R A D S评分1~2分视为良性,3~5分视为恶性,以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TRTE弹性分级与mpMRI的PI-R A D S评分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同时比较T R T E引导的结节靶向穿刺和系统穿刺对前列腺癌检出率的差异。

3.0T 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3.0T DCE-MRI及DWI技术对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
b te np ott a cr b ng rsai y ep ai n oma rs t o e G叫Il jn 30 CE MRIa dDW Icud ew e rsai c n e。 e in pott h p rls a dn r l ot i zn . c c a p ac c l0 .T D - l| n o l
1 引 言
随 着 MR 硬 件 、软 件 技 术 的 发 展 ,磁 共 振 动 态 增 强 I
( y a cc nrs e h n e ID E MR ) 时 间 、 间 分 d n mi o t t n a c d MR , C — I 的 a— 空 辨 率 有 很 大 的 提 高 ,其 扫 描 数 据 可 以进 行 定 量 分 析进 而 可 以 有 效 地 评 价 肿 瘤 微血 管 特 性 。肿 瘤 中新 生 血 管 形 成 是肿 瘤 赖
别诊 断 。
[ 键词 】 磁 共振 成 像 ; 态增 强 ; 关 动 弥散 加 权 成 像 ; 列 腺 癌 前 【 国 图 书 资料 分 类 号】 R 4 .; 772 【 献标 识 码 ] A 【 中 4 52 R 3 .5 文 文章 编 号] 1 0- 88 2 1 )5 O 6 — 3 0 3 8 6 (02 O 一 0 0 0
w s . 7 0 2) i, . 8 0 7 , n(. 1002/ nrset e , h e . 3 00 1 mn 01 1004(. 100 3 a( 3  ̄ . 9 m n 02  ̄ . 8 ad0 0  ̄ . ) epc vl w i (2  ̄ . ) i, .7  ̄ . , 6  ̄ . ) 03 0 / 0 0 7 5 mi i y l0 6 4/ 3 05 3/ m nf e i rs t yepai a d .1 ± .5) i, . 1 00 6f. 4 0 5) i frnr a pot i zn . h i rbng pot i h prls n ( 2 3 0 2/ n 01 ± . , 6  ̄ . 4 r n o o l rs t oe T e o n ac a 0 0 m 6 6 03 0 / a m ac df rne ee ti i l i icn(< .5 T e ei s hw dl e ga itni nA Cma 4css i C ieecs r s tt a ys nf at 00 ) h s n o e w r inlnesyo D pi 3 ae t P . f w a sc l g i P . l o s o s t n wh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诊断前列腺癌的效果

208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3月 第5卷第6期前列腺癌是发生在前列腺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为男性生殖系统最为常见且很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

前列腺癌的进展很为缓慢,在疾病的早期诊断过程中有很大难度,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尿痛、尿频、尿急、腰疼以及排尿费力等。

早期前列腺癌可以彻底治愈,晚期患者则只能保守治疗延长生命[1]。

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诊断针对前列腺癌患者有一定临床诊断价值,可以实现疾病信息的全面收集,实现前列腺癌患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

现对50例前列腺癌患者进行讨论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经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于2018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人员收集我院诊治的50例前列腺癌患者,在其同意参与研究的前提下设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为46~79岁,平均年龄(66.26±3.26)岁。

患者临床表现均为排尿困难、尿潴留、夜间频繁排尿、血尿等并最终经前列腺穿刺活检或手术证实。

纳入标准:(1)均符合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要求;(2)前列腺癌患者低死亡风险。

排除标准: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的前列腺癌患者。

1.2 方法患者行3.0T磁共振多参数成像诊断。

釆用G E公司生产的750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患者采取仰卧位以体线圈为射频发射线圈,腹部相控阵线圈为接收线圈。

检查前患者适量饮水,膀胱中度充盈,防止过度充盈引起波动伪影及检查时间过长致患者无法耐受检查。

盆腔置于线圈内,线圈中心对耻骨联合上缘,采用横断面扫描,包括前列腺及精囊腺。

常规扫描序列采用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范围覆盖前列腺和精囊腺:横轴位TWI和横轴位、冠状位抑脂T2WI。

IVIM采用自旋回波平面回波成像序列,b值取0、20、50、70、100、200、400、800、1 000 s/m m2。

由两位有经验的磁共振成像诊断高级医师用盲法共同阅片,对病灶的位置范围、信号特点及强化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评定为癌灶、非癌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列腺癌
男,62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及排尿困难,伴尿急、尿痛、尿频以夜间为著,并逐渐加重;无血尿,发热及下腹部憋胀不适;TPSA:98.74ng/ml. MRI扫描如下图:
根据影像、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以下诊断为前列腺癌,前列腺左侧可见菜花样软组织肿块,T2WI成低信号,突破前列腺包膜;结合TPSA水平升高,考虑前列腺癌。

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在前列腺癌中阳性率高达30%~86%,其升高水平与肿瘤密切相关。

两侧神经静脉丛不对称、前列腺直肠角的脂肪内出现低信号区、前列腺精囊角消失、左侧输尿管扩张均提示前列腺周围结构侵犯。

前列腺由周围带、中央带、纤维基质带和移行带组成
前列腺癌好发于老年,发病率明显低于前列腺增生。

病理
前列腺癌多为腺癌,70%起源于周围区,20%起源于移行区,10%为中央区,常为多病灶,
单个结节仅占10%以下。

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为排尿困难。

有时有局部疼痛。

直肠指检可触到前列腺硬结节,质地坚硬,表面不规则。

防范误区与鉴别诊断
早期前列腺癌如仅限于包膜内,可无任何异常CT表现,或仅表现为前列腺普遍增大,与前列腺增生难以鉴别。

当前列腺癌发生外侵时,需同直肠、膀胱和盆腔恶性肿瘤侵犯前列腺作鉴别,通过观察肿块的主要部分的位置大致可进行鉴别。

MRI显示前列腺癌,尤其T2WI抑脂序列明显优于CT,MRI增强扫描可进一步定性及观察病灶范围
CT表现下述情况需考虑前列腺癌可能:1、相当于外周带增强后局部强化灶或两侧程度不等,要以窄窗观察才能发现。

2、前列腺轮廓局部隆起,需薄层及仔细观察有无轻微隆起和强化;
3、前列腺未见病灶,而患者PSA值持续升高在15~20ug/L以上,排除指检等因素所致;
4、前列腺病灶向膀胱内明显不规则隆起,精囊出现肿瘤侵犯表现。

应随访或必要时穿刺活检。

另要注意精囊三角闭塞也有假阳性,也可见于前列腺增生压迫明显者。

若精囊内出现异常病灶时,应考虑前列腺癌侵犯可能。

当前列腺增生显著,压迫外周带并突入膀胱,若精囊受压而未见形态密度改变时则肿瘤可能相对较小。

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MRI首选,但中央区起源的小病灶不易显示,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困难。

磁共振波谱技术(MRS)对定性有帮助。

DWI、MRS及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Mosharafa AA, Torky MH, Ragab Y, et al. Prostate cystadenoma presenting with obstructive azoospermia. J Androl. 2011 Jul-Aug;32(4):364-6.
Chang et al. Unusual tumours involving the prostate:radiological-pathological findings.BJR.2008;81(971):907-915. e诊断医学社区(ezhenduan5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