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
中国的两岸和平统一的看法

中国的两岸和平统一的看法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这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事实。
虽然近代帝国主义国家曾侵略、霸占过台湾,但从国际法的角度来说,台湾一直是中国的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的政权替代,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因此而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但是,中国大陆跟台湾当局尚未达成一致的协议,对于完全和平同一问题仍有待发展。
其阻碍的原因是有多方面的,除了历史的原因之外,国际上的原因也是重要的的一点。
自20世纪50年代美国插手台湾问题开始,进而干涉中国内政,使台湾问题的背景更加的复杂。
而国际的各种势力也都宠宠欲动,增加了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
而台湾自身存在的“台独”分裂势力存在,给两岸的和平问题埋下了个定时炸弹。
大陆实行的“一国两制”政策,成功的收复了香港和澳门,无疑这一举措是正确的。
其实质是在党的领导下实行的统治。
若是要将此政策贯彻在台湾问题上,则需要更多方面的努力。
台湾民主化(85年)以前,两岸都是党治,存在着政见与党派利益的双重冲突。
在85年以后,台湾实行多党制,从党派利益角度讲台湾不再存在问题,亲民党,国民党,民进党与台湾政权没什么必然的联系。
但在大陆只能由我党领导,那就不会考虑和台湾的党派合作改组中央政府,我党与台湾各党派之间就形成了对立,而政见的分歧也就无法通过政党竟争与交易解决。
们固然不同意大陆干涉台湾内部事务,但也不能指望台湾改变大陆政治形式。
所以问题的实质就是如何保证形式上的中国统一,与政治事务的相互独立。
大陆进行充分的的领导,对台湾只要求一个形式上的主权,这就为两岸和平统一创造了可能。
其实对于党派之间的斗争我并不是很懂,这些只是根据别人的分析之上再加了些自己的看法。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两岸的交流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两岸的“三通”的实现就是一个很好的列子。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三、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时期主要内容名称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南京国民政府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__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⑦、2005年,__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__势力的百般阻挠;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③、日本右翼势力与__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三、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统一问题1、美国内战:时间、背景、着名人物、经过、两个文件、转折战役、性质、进步作用、意义。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doc

高中历史知识点:台湾问题三、台湾问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见表)时期主要内容名称三国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军到达台湾夷洲隋唐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流求元朝在澎湖设巡检司,管理澎湖及琉球琉球明朝前期称小琉球小琉球清朝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施琅打败郑军,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朝设台湾省;1895年,中国清朝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强占台湾及附近岛屿、澎湖列岛等。
台湾南京国民政府1945年10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台湾回归祖国怀抱。
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形成了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1979年至今,我国政府坚持以“一国两制”,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为内容的祖国统一政策;坚决反对****势力和其他一切形式的分裂活动;台湾2、承认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的国际条约等:《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建交公报等国际文件,都阐明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3、台湾问题的由来:①、1949年,蒋介石退守台湾,海峡两岸形成对峙局面;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统一。
4、国家统一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1)、有利条件:①、根本保证:现在,中国的综合国力极大增强,国际地位显着提高;②、民族心理:完成国家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③、历史证据:(见上);④、国际法依据:(见上);⑤、政策保证: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理论。
⑥、榜样借鉴: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与繁荣稳定。
⑦、2005年,******主席连战、新民党主席宋楚瑜等在承认九二共识的基础上访问大陆。
(2)、不利因素:①、****势力的百般阻挠;②、美国政府对中国内政的肆意干涉;③、日本右翼势力与****势力相配合,不断制造事端,既影响中国统一,又影响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下列关于台湾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台湾省地形山地为主,多地震
B. 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
C. 工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大
D. 人口稠密,高山族是主要的民族
答案:
D
分析:
解:台湾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和地震,故A叙述正确;
台湾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的季风气候由于受地形因素的影响年降水量东部多于西部,故B叙述正确;
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了“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台湾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大,故C叙述正确;
台湾人口稠密,主要的民族是汉族,主要的少数民族是高山族,故D叙述错误.
故选:D.
台湾地形山地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玉山是台湾的最高山,主要少数民族是高山族.
本题考查台湾的地形、气候、经济和民族,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为什么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明郑“收复”台湾
• 1644年,明朝灭亡; • 1661年,郑成功攻台,逐荷兰人。 • “然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
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 • 1662年,台湾进入“明郑”时期。 • 1683年,郑克塽降清。
《东番记》(明 陈第之1602年):“东番人不知所自始,“台湾在彭湖岛外,距
居澎湖外海岛中,起魍港、加老湾,历大员、尧港、 漳、泉止两日夜程,地
打狗屿(高雄)、小淡水、双溪口、加哩林、沙巴 广而腴”(崇祯八年 给事
里、大帮坑,皆居其也。”
中 何楷 靖海策)
《明史·外国列传》“鸡笼山在彭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番,去泉州甚
瓯)东,水行五日而至”。
(吴 临海郡太守沈莹):
“夷州在临海东南, 《诸蕃志》(宋 赵汝适)“泉有海岛曰澎湖,隶晋江
去郡二千里,土地无 县”。 《宋史·外国列传》“流求国在泉州之东,有海岛曰彭湖,雪霜,草木不死……。
烟火相望。”“旁有毗舍邪国,语言不通,袒裸盱睢,殆非人类。”
《元史》:“琉求,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彭湖诸岛,与琉求 相对,亦素不通。天气清明时,望之隐约若烟若雾,其远不知几千里也。西南 北岸皆水,”
后续
1683年,康熙帝派军 队进入台湾;
1684年,设台湾 府;设一府三县
1885年,台湾 设省。
1727年,正式以“台湾” 为官方统一名称;(雍正)
谢谢大家!!
《尚书》
《汉书·地理志》《后汉书·东夷列传》
“岛夷卉服,厥篚织贝,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
厥包橘柚……”
中国古代史精选习题

中国古代史精选习题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渴望统一。
(1)请你用古代史上的有关史实,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属于中国。
(2)近代史上,台湾通过什么条约被割占?哪一年回归祖国?(3)为解决台湾,谁提出什么伟大构想?该方针首先在什么问题上得到运用?(4)针对当前“台独”分子的分裂活动,简要谈谈你的看法?(5)你认为怎样解决台湾问题?2、我国古代中央行政机构何变化?说明了什么?3、我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有何变化?4、西汉与唐朝出现了哪些盛世局面,请写出名称及出现繁荣局面的共同原因?5、反对国家分裂,维护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是主权国家的神圣职责。
(1)清朝初年,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外来侵略进行了许多重大斗争,试举出三例,并加以评述。
(2)19世纪中期,美国面临国家分裂,哪位总统领导美国人克服了这一危机?他颁布了什么重要法令?(3)20世纪末期,我国政府为实现国家统一提出哪一决策?取得什么重要成果?对此你有何认识?6、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古代史上,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管辖和交往⑴列举中央政权对边疆少数民族管辖的重要史实。
9、16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面对外敌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英勇的反抗斗争,涌现了无数民族英雄和爱国将领,请说出几位民族英雄及典型事例。
从他们身上你应该学习什么精神?世界史习题精选1 、识图题:右边三副图是美国历史上的三位总统,他们分别是谁?请说出他们的历史贡献都有哪些?2、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了什么影响?在其影响下,美国和德国、日本、意大利分别走上了什么道路?各产生了什么后果3、列举德意日法西斯对外侵略的事例(英法美等国采取绥靖政策的表现)4、请说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扩大、德军“天下无敌”神话被打破、二战的转折点、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以及二战结束的标志事件。
5、二战的性质是什么?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启示?6、阅读下列材料:1942年1月1日,苏、美、中、英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台湾问题.doc.doc

2019中考历史专项练习资料-台湾问题一、台湾的历史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230年吴国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军浮海至夷洲。
这是开发台湾的开始。
元朝时,元世祖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我国在台湾设立专门政府机构的开始。
2、台湾与祖国的第一次分离和回归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西南安平湾,修筑赤嵌楼〔今台湾台南〕。
后来霸占整个台湾。
1661年-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率众驱逐荷兰侵略者,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1683年清廷命福建水师提督施琅进军台湾,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18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85年,清设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3、台湾与祖国的第二次分离与回归1895年,甲午战败,日本割占台湾;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4、台湾与祖国的第三次分离——台湾问题的由来与实质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在美国支持下,继续维持着—个所谓“代表全中国”的反共政治架构。
自此,台湾再次陷入与祖国大陆的分离状态之中。
1950年,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将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
1954年12月,美国又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所谓《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
二、台湾是中国领土的法理基础在法律意义上,中国对台湾拥有不容争辩的主权,台湾属于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国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
国际法: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进一步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同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条款》规定:“兹接受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的、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1945年7月26日的波茨坦公告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多年来,已有160多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在这些国家同中国建交的同时,他们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浅析收复台湾问题

浅析收复台湾问题摘要: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受岛内“台独”、分裂分子和国际环境的影响,至今收复。
虽然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麻烦和挑战,但是台湾的收复指日可待。
关键词:台湾问题原因经济政治军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受尽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凌辱。
今天,最后剩下的问题,从港澳回归之后,那就是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的解决,不仅仅关涉着祖国的和平统一问题,而且也关涉着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复兴的问题。
一、收复台湾的必然性及原因从郑成功收复、刘铭传保卫到蒋家王朝占据,虽然历经沧桑,但是台湾始终没有脱离祖国。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讲,台湾属于中国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是不容置疑的。
台湾的收复不仅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际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而言,台湾的收复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趋势。
(1)就政治方面而言,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是联合国和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并且,大陆的社会制度优于台湾的社会制度。
中国大陆主权实行的是以共产党执政,多党参与的广泛的民主政治,而台湾是表面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
这是一种形式化的民主。
(2)就经济方面而言,台湾经济现状不容乐观,发展速度减缓,发展潜力下降;资源匮乏,经济基础薄弱。
台湾全岛的面积不及大陆的一个省份。
其自然资源也是无法同大陆相比的。
自然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台湾缺乏这一基础,仅仅通过国外资源的来维持生计是不能长治久安的。
这也决定了台湾经济发展的重重困难。
再就人力资源而言,大陆远远优与台湾。
在科技与文明的今天,人力和人才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
(3)就军事方面而言,台湾对世界和平的军事价值也是促使其成为焦点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尤其是对中国大陆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是我国大陆在南方最前线的一个天然碉堡。
而台湾其自身也是易守难攻,这对大陆安全是相当重要和有利的。
就世界范围而言,它是大西洋及印度和太平洋海上交通的枢纽。
而现代战争,海上战争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台湾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历史角度简析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
毋庸置疑,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我们可以从对台湾岛的最早
发现,最先命名,开发和有效管辖这四个方面来分析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首先是对台湾的最早发现。
从国际法意义上讲,所谓“先占”是指“一个国家有意识
地取得当时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之下的土地的主权的一种占取行为”。
它是传统国际法对国家取得领土主权而规定的方式之一,具体实现时又包括以下几个条件:首先,占领必
须是以国家的名义进行;其次,占领的土地必须是不在任何其他国家主权管辖之下的“无
主地”;第三,该“占领”必须是“有效”的占领,即占领者必须对被占领的土地实行了
有效的管理,简单的发现不产生主权。
那么中国是否最早发现台湾并对其实行“有效”占
领了呢?我们不妨从历史上看一看。
对台湾的发现可以追溯到三万年前,旧石器时期“左
镇人”陆路入台。
其后,“东山路桥”连通两岸。
到了新石器时代,有古越人水路入台。
这些足以证明我国古时对台湾的发现是最早的了。
公元230年,三国时代的吴王孙权派卫温、诸葛直率领水军万余人渡海到达夷州,欲以先进的祖国大陆文化开发台湾岛,此“夷州”即今日台湾。
公元607年至 610年,隋炀帝又三次派将士赴台湾(时称流求),“求
访异俗”,抚慰当地居民。
基于对历史的认可,台湾由中国最早发现、占领并实行了“有
效统治”,不应有太大争议。
如果我们承认了“先占”原则在传统国际法上的地位以及对
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义,那么得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结论并不是
很难。
其次是对台湾地区的最先命名。
台湾古有“贷與”、“瀛洲”、“东鲲”、“夷洲(州)”、“琉求(球)”等多种名称。
其中对台湾较为一致认可的最早称呼为“夷洲“。
(《后汉书东夷列传》)隋唐至明末称”琉求“。
到明朝时,常以局部地名如鸡笼、淡水、大丹等代替全岛的名称。
台湾这个名称起于清康熙二十三年,即1684年。
当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从此,台湾成为代表全岛的正式名称,一直延用至今。
关于对台湾的开发和有效管理方面也有许许多多的史实可以加以佐证。
首先,对台湾地区的开发,几千年中,大陆沿海居民总是不断有人渡海前往台湾、澎湖定居谋生。
例如唐朝进士施肩吾就率族人渡海到澎湖定居。
明朝时福建大旱,为解决饥民的生计,曾有计
划地向台湾移民,共招饥民数万到台湾垦殖。
现在台湾居民绝大部分来自大陆,可以说台湾与大陆血肉一体,手足相连。
在对台湾地区的有效管理方面,三国时期,吴主孙权曾派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军队到过台湾。
之后隋炀帝也曾3次派人去过台湾。
南宋时开始屯戍澎湖。
元朝已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湾和澎湖地区的民政,行政上隶
属福建泉州同安县(今厦门),已正式成为中国行政区的一部分。
此后,明代朝廷为了守土抗倭的需要,加强了台澎一线的国防防卫,并先后将侵台日本、荷兰军队逐出台湾,保
卫了国家疆土的统一。
1683年,清政府派军队进攻台湾,在抗击外辱基础上建立的台湾郑
氏政权归顺清政府,台湾自此重新纳入中国中央政权统一管辖之下。
1684年,清政府置
台湾为一府,称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之下。
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正式设立行省。
这段历史足以说明,当时历届的中国政府从没有放弃过对台湾的有效管制。
而到了近代,随着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进行的频繁的侵略,其中,1894年,中日黄海海战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1931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九一八事变,经历了十多年抗战,1945年,中华民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根据战前的《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台湾又重新回到了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