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合集下载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

两岸教育交流现状分析及提升路径作者:吴萱烨来源:《公关世界》2021年第18期摘要:由于两岸教育资源的互补性,两岸教育交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由于两岸教育环境存在显著差异,导致两岸交流存在一定的瓶颈。

基于此,可以针对两岸教育在制度设计、语言环境、课程设置、培养模式、评价制度方面的差异,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并加强立法保障,以期未来能实现教育交流的体系化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两岸教育交流台生陆生近年来,随着大陆与台湾地区各方面交流进一步加强,两岸教育交流也不断深入,其中以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尤甚。

随着交流队伍的不断扩大,一方面,推动了两岸教育交流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两岸教育环境的差异,给交流学生造成一定程度上适应困难的问题也逐渐凸显。

一、两岸教育交流现状目前两岸的教育交流主要的形式为“分段对接”“校企合作”等。

但就目前相关立法,尤其是校企合作方面的立法而言,不够完善,导致校企合作难以形成完备体系和长效机制,现有的制度也不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笼统问题,对于教育交流的有效实施保障不足,难以取得实效。

(一)陆生赴台数量逐年增多受近年来“少子化”现象的影响,台湾地区高校生源短缺,教育资源逐渐供大于求。

因此,急需通过教育交流补充生源,进而达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台湾地区自2011年起开放大陆学生赴台攻读学位。

赴台陆生大部分来自福建省、浙江省、广东省,尤其是与台湾地区语言文化相通的福建省,这其中又以闽南地区的人数为最。

就读地不仅限于岛内,也有陆生赴离岛金门岛就读。

但由于台湾地区南北经济发展存在一定差异,导致了北部地区的教育水平高于南部地区,且南部的省籍情结较为明显,因此较少有陆生选择到台湾地区中南部就读。

(二)台生来陆数量逐年增多目前,两岸合作交流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特别是福建省。

其次是教育资源较为丰富的北京、上海等城市,中西部地区与台湾地区的交流极少。

由此可以看出,台生在就读地区的选择上,一方面会受到地理文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到当地的发展状况、教育資源水平的影响。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台湾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作者:杨川林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5年第22期摘 ; 要:当前,台湾的大学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少子化浪潮来袭、全球性的产业竞争、教育产业日渐成型、终身学习蔚然成风等都影响着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文章旨在探讨台湾地区有关高等教育的政策、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大学;全球化;高等教育;教育产业化近年来,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已与过去精英教育时代“僧多粥少”的境况大不相同。

2014年,大学入学指定科目考试录取率高达99.1%。

2015年,虽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但录取率仍很高。

如果没有最低录取标准的限制,百分之百的大学录取率亦有可能。

在以下几项重要高等教育政策主导之下,如今台湾已成为世界大学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一、促进大学蓬勃发展的重要政策(一)鼓励筹设私立专科学校为使台湾经济由劳动密集产业为主的形态转型为技术密集型产业,20世纪60年代在大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政府鼓励私人设立专科学校。

一时之间,台湾私立专科学校的筹设蔚起。

20世纪70年代,因私人创办者财力不足、私立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新设私立专科学校弊病丛生等,台湾政府全面冻结私立学校的创设。

鉴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期盼,在创建私立学校被冻结了十几年之后,台湾于1985 年公布了《开放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再度允许民间筹设工学院、医学院、技术学院、二专及五专学校。

此后,制定《鼓励新设私立学校处理要点》,推出各项鼓励措施[2],包括设立校用地变更的协调机制,承租公有土地的协调机制,校舍建筑经费可以通过贷款方式筹措,对在尚未设置大专院校的县市设置大专院校者发放一定的开办费、相关教学补助等。

自此,台湾私立学校的创设又进入一个高潮。

(二)租用公营事业土地筹设私立学校台湾地区地少人多,筹措创设学校资金尚非难事,土地取得才是大问题。

早期,设立学院需有15公顷土地,专科学校亦需10公顷土地,寻觅学校用地大为不易。

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报告

台湾教育报告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台湾教育考察报告应台湾海峡两岸商务文教促进交流协会的邀请,2009年4月16至23日,在万承祯副市长的带领下,常德市教育参访交流团一行11人,赴台进行了为期8天的参观访问考察。

先后考察了台北、花莲、南投、台南、高雄等市县,拜访了在常德有投资项目的几位企业家和台北常德同乡会会长刘云家老先生。

重点在台北景文高级中学等单位进行了参观考察,与景文高级中学许胜哲校长和和部分中层骨干及教师进行了座谈交流,听取了台湾教育现状和学校情况介绍,参观了学校的实验实习场所,走访了部分师生,深深感受了台湾民众对大陆人民的热情,收获颇丰。

一、台湾教育概况1、“国民教育”普及。

“国民教育”分国小和国中两个阶段,其中国小是6年,国中3年,这就是台湾的9年国民义务教育。

台湾的小学和初中就读公办学校的实行免费,学生所需费用由政府承担;就读私立学校的学生需交纳学费、书费、补课费等。

台湾的高中阶段教育是收费教育,学校性质、条件不同,收费也不同。

私立学校的收费较高,公立学校的收费较低。

97%的高中毕业生能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2、职教成效显着。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台湾注重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一是专门设立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职业学校,类似大陆的职业高中。

二是在高级中学里设立高中部和高职部(相当于大陆的中职)。

三是兴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即科技大学,招收高级职校和高中毕业生,学制2至4年,毕业后授予学士学位。

这类学校主要教授应用学科和技术,培养高级适用技术人才。

台湾各级“政府”对职业技术教育投入较大,并且每年都要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等活动,职校毕业生就业前景较好,呈供不应求趋势。

台湾大力推行职业技术教育的成效非常明显,对提高就业人口素质和推动地区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3、高等教育比较规范。

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大学以及院校研究所,办学比较规范。

专科学校修业年限依入学资格不同,分2年制、3年制与5年制不等。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

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特点及启示摘要:二战后,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恢复整顿期、发展扩张期和转型升级期等三个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台湾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呈现出三大特点,即办学理念清晰、注重通识教育、与经济呈互动式发展。

这无疑对大陆的高等教育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办学理念;启示Abstract: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roughly experienced the recovery period,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expanding and the period of three period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Taiwan high education development is rapid, presents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that is, education idea is clear, pay attention to education, and gene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teractive. This no doubt to the mainland higher education has a positive meaning.Keywords: Taiwan; Higher education; School concept; enlightenment台湾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300万,高等教育竞争激烈,有各类高校、职业技术院校320多所,密度之高世界少有。

深入了解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利于加强两岸高等教育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提升大陆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特征及启示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特征及启示

高。 H 高校数量及招 生学生数激增导致生源质量下 滑 、教育人均投入下降、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等问题
出现 ,教育教学质量 亦不可避免 地 出现 了严重 下滑 。 不 断下 降 的教育 质量促 使 教育者 开始 从重 “ 量 ” 不 重 “ 质 ” 的教育发展 道路 向质量发展 之路转变 。 ( 二 ) 大 学和教 师评 价 政 策导 致教 学与 科研 投
2 6 61 0 0。
5 O
朱信号
宋文红 :我国台湾地区高校教学发展中心设立背景、现状 、特征及启示 奖励大学提升教 学品质 ,引领高校追求教学卓越 ,
也 树立 台湾 高校 的教 学卓 越典 范 ;通 过此 计划 亦提 升 大学 教师 专业 素养 ,培 养 学 生 的基 本 核 心 能力 , 从 而提 高 台湾 地 区高 等 教 育 竞 争 力 与 弹 性 。 _ 】 在 “ 教学卓 越 计划 ” 激励 的 同时 ,教 育 主管 部 门积 极 敦促各 大学 成立 教学 发展 中心 ,以促 使学 生学 习提 升与教 师专 业发 展 活动制 度化 、长期 化和 稳定 化 。
“ 教”与 “ 学” 的 专 门机 构 ,即教 学发展 中心 。本 文 以 台湾四 所著 名 高校 为例 ,探 索 了我 国 台湾地 区高校 教 学发展 中心 的设 立背景 、发 展现 状及 主要 特征 。在 实践探 索和特 征 分析 的基础 上 ,获得 以下几 个方 面的
启 示:坚持教学与研 究并重,重视教 学学术理念建设 ;重视教与学的关系,坚持以学生为 中心;开展 多元 化教 学发 展 项 目,促 进教 师 专业发展 ;引入 教 学助 理制 度 ,协 助提 升 教 学质量 ;建 立教 师教 学评价 体 系 ,
能见度 ,融人 国际学 术 主 流为计 划 宗 旨。2 0 0 5年颁 布 “ 发 展 国 际一 流 大 学 及 顶 尖 研 究 中 心计 划 ”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
台湾教育现状相对较好。

台湾的教育发展有着长期历史积淀和稳
定的制度。

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包括优质的学校、师资和教材。

此外,台湾高等教育机构声誉良好,在国际上也颇有影响力。

台湾的教育体系分为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五个阶段。

一般来说,教育资源在城市相对较为集中,而农村地区教育条件相对
较差。

由于岛内面积有限和人口密度较高,学校紧缺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幼儿教育方面,台湾注重培养儿童的思维、创造力和社会交往
能力。

小学阶段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素养的培养,中学阶段则
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

台湾的高等教育以大学为主,拥有许多国际知名的大学,形成了
一定的学科特色。

大学入学竞争激烈,考生需要通过高考等方式进行
选拔。

大学的教学质量相对较高,师资力量雄厚,有助于提供优质的
教育和研究环境。

尽管台湾的教育发展较为良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竞争压力过大、教育改革进程相对缓慢等。


年来,台湾也在加强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并不断推动教育创新和
变革,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综上所述,台湾教育现状较为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改进空间。

台湾教育部门和相关利益方应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和公平性,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机会。

最新-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 精品

最新-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 精品

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现况余柏民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前言1990年之后,教育改革的口号已成为台湾地区住民的共识。

1994年台湾大学教授黄武雄等人发起四一○教育改造—为下一代而走嘉年华会,改革者提出落实小班小校、广设高中大学、教育现代化及制定教育基本法四大主张详见表1。

附图{图}资料来源《中国时报》1994年4月11日。

1994年9月21日,台湾政府为回应民间教育改革的需求,特别敦聘李远哲博士担任召集人,成立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该委员会历经两年之研究,提出了不少改革建议,目前部分已实施,但大部分的建议尚在努力中。

二、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台湾地区促成教育改革的背景因素,主要是受到解严后政治及社会多元化的冲击,因为教育政策免不了会受到政治、经济、社会及文化的影响。

除此之外,世界教育思潮演变的影响,也是促成台湾地区教育改革的因素之一。

因为教育决策的转变必须有赖教育思想作后盾,台湾地区近年来的教育思想主要是受到人文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人文主义的意义,主要在强调人文价值与人性尊严,重视人伦关系与人的责任,并认为人具有选择的自由意志。

近年来,重视人性的人文教育思想已蔚然成为国内外教育革新发展的主流,而倡导人文教育精神更为台湾地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

因为当前台湾地区的教育,有不少措施,适巧与人文主义的人性化教育背道而驰。

台湾地区的教育向来偏重教师权威,忽略学生自我发展,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又以智育挂帅,学生成为背书的机器人,教学缺乏弹性,学生自由思想被扼杀。

为补救缺失,人文主义正好可以提供一剂补偏救失的良方。

除了人文主义之外,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力正逐渐在扩展中。

后现代主义自本世纪50、60年代兴起后,现代性逐渐成为被质疑、批判或否定的焦点。

后现代主义跟女性主义、边陲文化及少数民族的觉醒也有密切的关连,因而在教育中更强调多元化、乡土教育及生态保护等取向。

三、教育改革的动向台湾地区的教育改革是从人文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角度切入,以下笔者将扼要对近年来的改革方向作一概述。

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台湾高等职教发展历程及现状特征

二 、台湾 高等职 教现 状
1 体 系结构 经 过 多 年 的 改 革 ,台 湾 学 校 教 育 制 度 由 以
前 的 单 轨 体 系 ,至 2 0世 纪 6 0年 代 后期 分 成 普 通教 育 体 系 与 职业 教 育体 系 两 轨并 行 ,9 o年代 后期 普 通教 育体 系 与职 业 教 育 体 系 相 互 沟 通 的
9 ,9 8人 ,增 长 了 1 倍 以上。 5 8 2
口 是职业学 校 ,5 代 中期 前 0年
马 早 主 要 发 展 初 级 职 业 学 校 和 部 明 分招 收 小学 毕 业生 的五 年一
贯制 的职 业学校 ;15 9 6年开 始发 展 招 收初 中毕 业 生 的高 级 职 业 学 校 在 整 个 5 0年
工业 升级 目标 的确立 ,对 高级职 业技术 人才 的需 要 也 就增 多 。但 由于 6 0年 代 专 科 学 校 设 置 过 多 ,出现 办学 质 量下 降现 象 。进 入 7 0年代 ,当 局 对高等职 教着 手进行 改造 ,主要 采取 了两 个重 大措 施 :一 是控 翩专科学 校 数 的增长 ,提升 办学 质 量 ,走 内涵式 发展 方 向 ,即在 现有 的专科 学校 整 体规模 的基础 上 ,挖 掘 潜力扩 大学 校 的办学规 模 ,提高 办学效 益 ,促 进 办学质量 ;二是组 建本
学校 的 同时 ,电很注重 发展 专科 职教 ,以适应 地
区经 济 的腾飞 、部分 行业 对高层 次人 才的需求 。 需要 说 明 的是 ,直 至 6 o年代 底 台湾职 教体 系 的 最 高层 次仍是专 科教 育 ,还没有 形成 完整 的职教
体 系 。但 是 ,就在 6 o年 代 , 台湾 高等 专科 职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台湾地区的高等教育现状
课程名称:台湾学习见闻
指导教师:X X X
学号:xxxxxxxxx
姓名:X X X
内容摘要:台湾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起步较晚,国民党败退台湾后,通过对一系列现有高等学校的的改革以及相继建立数量众多的高等院校,使台湾高等教育初具规模。

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台湾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进一步促使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使台湾形成了数量众多、门类齐全、分布合理的高等教育体系。

而台湾高等教育的体制,也有许多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关键词:台湾;高等教育;改革发展
台湾高等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太学”。

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则始于日本统治时期。

1946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台湾设立1所帝国大学及3所独立学院,当时高等教育学生近3000人,教师60余人。

到国民党统治时期,台湾高等教育才真正开始获得发展。

一、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日本人建立的一些大学经过改制得到发展,大陆一些知名大学如清华大学、交通大学与中央大学等也在台相继复校,同时新建了不少高等学校,使台湾的高等教育得以发展。

到1988年,台湾有39年大学和独立学院,其中有13所综合大学,6所理工科学院,6所医学院与12所师范学校,1所艺术学院与1所体育学院。

90年代以来,由于教育政策的大幅调整与开放,台湾许多专科技术学校改制为大学或学院,使得台湾的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二、台湾高等院校概况
目前高等教育分为专科学校、独立学院及大学与院校研究所。

正规高等学校的学制一般为4年,但师范、法律和建筑系为5年,医学系为6-7年。

高等院校研究所招收硕士与博士研究生。

专科以上学校大部分设有夜间部,学生以在职青年为主,学习年限较日间部多一年。

日间与夜间部均采用学分制。

到2000年学年度,台湾有大学53所,独立学院74所,专科学校23所,合计150所,其中,公立院校53所,私立院校97所,3925个科系;在校学生10.9万人,教师4.3万人;研究所达到1410个。

三、台湾高等教育的调整与改革
首先是大学招考制度有重大变革。

1953年开始,台湾实施大学联合招考制度。

1989年,台湾成立“大学考试中心”,研究改革联合招考制度,并于1992年提出多元入学方案,1994年试办推荐甄选,1997年试办申请入学,不再公布各系组的最低录取原始分数。

2001年,台湾高考制度进行重大改革,采行“考招分离”的“多元入学方案”,即“甄选入学制”与“考试分发制”双轨并行,前者占招生比例的六成左右,后者占四成左右。

主要内容是:一是“考招分离”。

大学入学考试中心专门负责命题研究、学科能力测验与指定科目考试等,而招生业务则由“联合分发委员会”负责。

“甄选入学制”包括推荐甄选、申请入学和各类资优保送等多种升学方式,由各大学校系自行决定招生方式。

“考试分发制”分为甲、乙、丙等三种方案,其中甲、乙两种方案为两阶段式考试,第一阶段为学科能力测试,第二阶段为各大学指定科目考试。

丙案则只要参加指定科目考试即可,也就是联考。

为配合2002学年度起的多元入学方案,全面停办大学先修制度。

这一改革方案,较为复杂,引起社会的极大争议。

这一改革后,台湾的高考升学率大幅提升,从此前的约60%上升为2003学年度的110%。

为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教育部”于2001年8月公布首部《大学教育政策白皮书》,提出多项重大高等教育发展计划。

主要包括在两年内开放大学学年制与学季制并行,缩短现行学士4年、硕生生1至4年、博士生2至7年的修学年限,五年内设立10所以内的重点型大学与研究型大学,10年内完成25
岁以上成人在具备一定条件后免学历入大学的目标。

四、台湾高等院校的目标定位
为适应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台湾开始大力发展研究型大学,加强高等教育的基础研究。

在台湾当局的政策鼓励下,台湾许多大学逐渐规划发展为“研究型大学”,增加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生人数。

2001年8月,台湾“教育部”选出台湾大学、交通大学、清华大学、成功大学、阳明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台湾科技大学与政治大学等9所大学,提供7.2亿元,用以提高研究所基础教育,推动校际与国际合作,及推动研究生学习国际化。

2001年,台湾一般大学研究所硕士与博士班招生名额达到27043人。

台湾大学与中央大学研究生比率均已占学生总数的36%,计划未来达到50%;政治大学也减少本科学生人数,增加研究生比例,未来也计划达到1:1。

为了提高高校资源利用率和竞争力,台湾教育部门提供数十亿元,鼓励高校整合。

近年来,台湾不少大学出现跨校研究中心或数所高校成立大学系统,甚至出现中等学校并入大学的趋势。

未来计划实行“学系学程双轨制”,高等院校可设立跨院系学程,独立招生,大学可跨校组成大学系统、研究中心,以推动校际整合。

反观我们大陆,虽然说我们已经建立了十分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但同时还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如今的大学一味注重综合性而忽视了学校的专业特色,缺乏目标定位;在政府的主导下,为提高所谓的高考生升学率,各个学校不顾一切的扩大招生而忽视教育质量等问题……所以我们有必要向台湾学习,最终使我们的高等教育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