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说明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运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可以加深对比喻的认识,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只是“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可以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可以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可以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可以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说明文知识点:

一、说明的方法

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画图表、引资料等等。

1.下定义,是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2.分类别,是按照一定标准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分类,加以说明,使之眉目清楚。

3.举例子,是利用列举实例的办法把比较复杂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解说得具体明白。

4.作比较,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

较中显现出来。

5.打比方,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6。列数字,有些事物便于从数量上说明特征,用一些数字来说明,往往可以使读者了解得更精确、更具体。

7.画图表,用图表说明事物,往往能够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或事理解说得更直接、更具体。

8.引资料,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引资料说明,会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

二、说明的顺序

在确定了说明的内容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来说明,才能说得条分缕析,中心突出。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有一定的条理性的。写说明文的时候,要认真研究所写事物的特点和事物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事物的条理性,在这个基础上找出一个合理的顺序,恰当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顺序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按照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比如介绍一个事件、一项运动、一种制作过程,往往都按这种顺序来说明。《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里对十块浮雕的说明,显然是首先考虑到了它所反映的历史过程,按时间先后一一说明的。

2.按照空间物位关系来安排说明顺序。这种顺序常用于对群体事物的说明。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就是根据人民大会堂的特点和一般人参观它的规律,按照由远到近,由外到内,由主到次的顺序来说明的。

3.按照事物的逻辑关系来安排说明/顷序。这种顺序常用于事理说明文。如《食物从何处来》,先从“——粒种子能长成参天的大树,一颗鱼卵能变成千斤的大鱼”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一切生物都需要食物”的理论,再由这个理论引出“如何获得食物”的问题,自然过渡到对获得食物的“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的说明;在说明“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1、怎样把握说明对象的特点

A、题目

B、首段

C、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2、说明方法分类和标志

分类和作用:

一、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二、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三、打比方:形象生动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四、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

五、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六、下定义:简明周密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密。

七、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八、引言论: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

3、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举例只举一部分。

⑷作比较:而、比……和……两种东西比。

4、说明顺序

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

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A、先总说后分说:总—分;分—总;总—分—总

B、先主要后次要。

C、先原因后结果。

D、由现象到本质。

E、由性能到功用。

F、由一般到特殊。

G、由整体到局部。

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⑴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平实、简明(科学小品:生动)。

6、说明文分类

⑴按说明对象分: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说明事物原理或者使用方法等)

⑵按语言特点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文,多用描写)

说明文常识

一、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事物说明文);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事理说明文)的一种文体。

二、说明文的常识:

1、说明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2、说明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用、下定义、作诠释、画图

表、摹状貌等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语言:准确、简明(科学小品文:生动、形象)、周密

三、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四、常见9种说明方法:

1、举例子

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只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作用:把比较复杂的事物说得具体明白。如《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为了说明“纬度位置对物候的影响”,作者便例举了南京和北京的桃花、刺槐花开花的时间加以说明。

2、分类别

要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从单方面往往不容易说清楚,可以根据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把事物或事理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加以说明。

作用:有条理地说清楚事物或事理。

3、列数字:

数字是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的最精确、最科学、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如《故宫博物院》一文中介绍太和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就是典型的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4、作比较

为了把事物或事理说得通俗易懂,有时可以从人们已有的感性知识出发,利用人们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或事理作比较,从而唤起读者的想象,获得一个深刻的印象。

作用:把抽象或陌生的事物或事理变得具体易理解。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就将苏州园林的特点和北京的园林作比较,说明了它极少使用彩绘的特征。

5、下定义

为了突出事物或事理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常常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给事物下定义。这是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揭示事物或事理的本质的一种方法。

作用:准确简练概括地说明事物。如《奇妙的克隆》一文中对克隆进行了科学的解释,即下定义为“不仅仅指无性繁殖,凡是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个群体,都叫克隆”。

6、打比方

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在说明文中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可以使人们不了解的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

作用:事物或抽象的事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突出事物的性状特征。如《中国石拱桥》中“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让读者更形象、更清晰地了解了石拱桥的特点。

7、画图表

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比例精确绘制图,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

作用:把事物说得精确直观。

8、作诠释

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如“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个定义,可以颠倒,即说“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是词”也行;而“铀,是银白色的金属”则是作诠释,不能颠倒,说成“银白色的金属是铀”。《大自然的语言》中的“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一句,就是作诠释。

9、摹状貌

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征。

作用: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写道:“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这样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五、说明的顺序:

1、时间顺序:

即以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来安排说明顺序,从而写出事物的发展变化情况。这种顺序一般用于人物的生平介绍、科学观察记录,说明事物或事理发生、发展或制作过程一类的说明文。

2、空间顺序:

即按照事物的空间存在形式,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由远及近依次进行说明。这种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

3、逻辑顺序;

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成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事物的内部联系包括因果关系、递进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等;认识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性能到功用、由一般到特殊、由整体到局部等等。层层深入,逻辑条理十分清楚。

六、说明文的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1、准确:用最恰当的词把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性的东西表达出来。

2、简明:简练明晰,用精练的语言把意思表达的清清楚楚。

3、周密:说明的语言要做到严密,没有疏漏,无懈可击。

七、说明文的结构:

1.总分式(事物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性说明文大多使用这种结构):

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包括:从现象到本质、从性状到用途、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要到次要、从具体到概括等等。

比喻句,拟人句,造句

1、山上的白雪化了,苍翠的树木露了出来 改拟人句:雪姑娘将白色的毯子披在山上,苍翠的树木也舞动起来。 2、雨下得很大。 改成打比方的句子:雨像断了线的珠子似子往下落。 拟人句:天生气了,不停地流眼泪。 3、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的。(天上的星星非常美丽。) 比喻句:(1)星星像眼睛似的,在天上一眨一眨的。星星像一颗颗钻石似的挂在天上。 拟人句: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闪耀。拟人句:星星在天上眨眼睛。 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4、小河清澈见底。 改比喻句: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玉带。 5、老师不辞辛苦,用心培育我们。 改比喻句: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用心培育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 6、秋天到了,山上的枫叶红了,就像一团火焰。 7、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 8、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9、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0、雨后,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好像一座彩桥悬在上空。 11、母亲的爱像一座山,父亲的爱像大海。 12、圆圆的月亮像一个大玉盘。 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中秋的圆月就像一个大玉盘挂在天空。 13、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漂浮在空中。 14、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15、柳枝随风摆动。 改比喻句:柳枝像一条条绿带子似的随风摆动。

改拟人句:柳枝在风中梳理自己的长辫子。 16、红红的柿子挂在枝头。 红红的柿子就像一个个小灯笼挂在枝头。 17、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很疼。 比喻句:天冷极了,寒风刮在脸上就像刀割一样。 18、孩子们飞快地跑下山去。 孩子们像一窝蜂似的跑下山去。 19、听了这个消息,他非常着急。 听了这个消息,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20、这条公路很长很长,一直伸向远方。 这条公路很长很长,就像一条长长的玉带一直伸向

怎样写比喻句

怎样写比喻句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写文章如果能适当地加点比喻,将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形象,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地具体地体现出来。 比喻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即用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常见的比喻词有“像”, “好像”,“仿佛”,“似乎”,“如同”,“好比”,“……般的(似的)”,“像……一样(似的)”,“跟……一样(一般)”等等。例: 1、“水平如镜”,“红叶似火”(《桂林山水》) 2、“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我的战友邱少云》) 例1把水比作镜子,说明西湖的平静;把红叶比作火,说明枫叶红艳艳,十分好看。例2把“我”内心痛苦的程度比作刀绞,突出表现了战友间的深厚情谊。 3、深秋时节,片片树叶如纸屑,在空中飘荡。 二、暗喻有两种写法。一种是用“是”,“成了”,“构成”,“变成”等带有判断性质的词取代比喻词,把本体和喻体连接起来。例: 1、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太阳》) 2、人潮卷来卷去,地坝变成了露天舞台。(《狱中联欢》) 例1用“大火球”形象地描绘了太阳热的特点;例2用“露天舞台”生动具体地描绘了革命着的客观主义精神和对黑暗势力的轻蔑。 3、這羣學生都是猴子,把課室弄得亂七八糟的。 4、最早出现的启明星是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5、太阳变成了火球,照得路人汗流浃背。 暗喻的另一种写法是只有本体和喻体,没有比喻词。如: 1、的确是林海。(《林海》) 2、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草船借箭》) 例1省略了明喻的比喻词,即“的确是像大海一样(辽阔)的森林”;例2省略了暗喻的比喻词——“一字儿摆开”即“成一字儿摆开”。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识别串并联电路的4种方法 1.使用定义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使用电流流向法识别串并联电路:从电源的正极(或负极) 出发,沿电流流向,分析电流通过的路径。若只有一条路径通过所 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是串联的(如图l所示);若电流在某处 分支,又在另一处汇合,则分支处到汇合处之间的电路是并联的(如 图2所示)。 电流流向法是电路分析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例1.分析下图所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后,三盏灯的连接形式, 并分析开关的作用。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来判断.在图甲所示的电路中,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电流依次通过了灯L1、L2和L3,电路中没有出现“分叉”,见图3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在串联电路中,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所有的用电器。 为识别图乙所 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可以先用虚线将电 流通过的所有路径 在图中画出来,在图 中可看出,电流的流 向是: 由此可看出灯L1、L2和L3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其中通过灯L1、L2的电流通过了开关S1,当开关S1断开时,灯L1、L2中 没有电流通过,两灯熄灭,因此开关S1控制L1、L2两盏 灯泡。开关S2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用“电流流向法”画出了图丙中 的电流流向。见图4的虚线所示,电流有三条通路,且 每一流线上只有一个用电器,则此电路为并联电路。开 关S在干路上,控制三盏灯。

3.使用节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节点法:就是在识别电路 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 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 公共点。以图丙为例,具体方法:先在图中各接点处用字母 表示出来,如图5所示。 由“节点法”可知,导线的a端和c端看成一个点,导 线的b端和d端看成一个点,这样L1、L2和L3的一端重合为 一个点,另一端重合为另一个点,由此可知,该电路有三条支路,并由“电流流向法”可知,电流分三条叉,因此这个电路是三盏电灯的并联,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节点法”主要用于不规范的复 杂电路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识别 电路也还有其他方法,但无论什么方 法都需要同学们在加强练习的基础上 不断总结识别电路的技巧。 对于电路中有三个用电器,而只有 两条电流路径的情况,那么就会有一个 用电器在干路上,或者有两个用电器串 联在一条支路上,这个电路一定是混联。 这两种情况分别如图中甲、乙所示。 4. 使用拆除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2.如图所示,两个灯泡通过灯座装在一个木匣子上,A、B、C、D分别是连接两灯泡灯座的接线柱。E、F两接线柱间接上电源后,两灯泡发光。如何判断两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简要叙述你的判断过程。 分析:根据串、并联电路特点进行分析.串联电路只有一 个电流的路径,只要一处断开,整个电路断路,即其他用 电器不能工作;并联电路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电流的通路, 其中一个支路断开,其他支路的用电器仍然工作,即各用 电器件互不影响。因此可用断路法进行判断。 答案:拧下一只灯泡,若另一只灯泡熄灭则两灯串联, 否则两灯并联。

关于生活的比喻句怎么写

关于生活的比喻句怎么写 生活是一杯美酒,令人沉醉;生活是一段憧憬,令人向往。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生活的比喻句,欢迎阅读参考! 一、生活是一杯米酒,飘溢着浓浓的亲情香 二、生活是夹在日记本中的一张泛黄的信笺,展现着往昔甜蜜与忧伤的恋情 三、生活是处于危难之中的救命稻草根,学会生活,等于学会自救 四、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着的小舟 五、生活如茶,平淡是它的本色,苦涩是它的历程,清香是它的馈赠 六、生活就像一位魔术师,懂得调配各种各样的滋味 七、生活就像一面镜子,走进生活,世间善恶美丑都可以映出来 八、生活,犹如调色盘里面的种种颜色,多姿多彩,各种各样 九、生活,好似油锅里面的味道,酸甜苦辣,样样俱全。 十、生活像一座座入云的险峰,只有毅力坚强的人才能不断地征服它们 十一、生活像一只网,以你为中心向外延伸而去至于网络沟通的好坏,这就要看你是否有一颗真诚的心了 十二、生活像一团雾,暂时走不出迷雾的你可能会很迷茫 十三、生活像一团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十四、生活像一条山路,虽然崎岖,但总是在往前行 十五、生活像一搜索幅你要创作的黑白分明的画卷,它有光明有黑暗,有积极有消极,画的主基调是白还是黑,那就要看你的意境了 十六、生活像一束光芒万丈的火焰,它的光芒照亮了你我他 十七、生活像一盘棋,棋局中的每一步,都需要你认真思考,谨慎而行 十八、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你身在其中有时却不知道它有多精彩十九、生活像一栋你生活的大房子,它可能空虚无物,它也可能被你布置的丰富多彩 二十、生活像一道道菜,菜的美味否,那就要看你这个掌勺的师傅的水平了 二十一、生活像一场戏,需要你投入全部精力去演好你自己的角色 二十二、生活像一杯酒,需要你慢慢的酿造品味 二十三、生活像七彩缎,那也是一幅难描的画 二十四、生活是折折叠叠的小星星,每一颗都是朋友的真诚 二十五、生活是一条藤,总结着几颗苦涩的瓜 二十六、生活是一首歌,吟唱着人生的悲喜交加,苦乐年华…… 二十七、生活是一片星空,愿你是一颗闪亮的星星生活是一座花园,愿你是一朵艳丽的花朵 二十八、生活是一片霞,却又常把寒风苦雨洒;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五种方法识别串并联电路 李冲亮 学会正确识别串并联电路是这一章的重点之一,会识别电路是学习电路连接和后面电路计算的基础。对于电路的识别要紧紧抓住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基本特征,而不应单从形状上去分析,下面介绍几种区分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1. 定义法:若电路中的各元件是逐个顺次连接来的,则电路为串联电路,若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连”并列地连在电路两点之间,则电路就是并联电路。 2. 电流流向法:电流流向法是识别串并联电路最常用的方法。在识别电路时,让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出发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的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是一条路径者,为串联;如果电流在某处分为几条支路,若每条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最终电流又重新汇合到一起,像这样的电路为并联。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 拆除法:拆除法是识别较难电路的一种重要方法。它的原理就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拆除任何一个用电器,其他用电器中就没有电流了;而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拆除任何一个或几个用电器,都不会影响其他用电器。 例1判定图1中四个电阻的连接方式。 图1 [解析]我们可以用手挡住任意一个电阻,观察去掉这个电阻后是否影响其他电阻的工作,注意利用拆除法可以拆除一个也可同时拆除几个用电器,本例中各用电器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为并联。 4. 节点法:所谓“节点法”就是在识别不规范电路的过程中,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中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则导线两端点均可以看成同一个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它的最大特点是通过任意拉长和缩短导线达到简化电路的目的。 例2 判定图2中电路的连接方式

图2 [解析]A、B、C这根线和D、E、F这根线上都没有用电器,故可以把这两根线看作两个点处理,即缩成两个结点,画出等效电路图(如图3所示),可知三个灯并联在A、F 两个点之间。 图3 5. 等效电路法:对于题目中给定的电路可能画法不规则,我们可综合上述方法通过移动、拉长、缩短导线,把它画成规则的电路,即画出它的等效图来进行识别。 趁热打铁做练习 判定如图4所示的电路的连接方式。 图4

按要求改写句子方法

就划线部分提问的解题步骤: 第一步,根据划线部分的内容确定疑问词。 疑问词有:how 怎样, what 什么,when 何时,where 哪里,who 谁,whose 谁的,why 为什么,which 哪一个,what time 几点,what day 星期几, what color 什么颜色,how big 多大,how long 多长,how heavy 多重,how tall 多高,how old 多少岁,how many 多少个,how much 多少钱。 第二步,题目里有be 动词(is \am\ are\was\were) 的就把be 动词写在疑问词后面。题目里没有be 动词的,就根据时态和人称借助动词do\did\does, 写在疑问词后面, 借了词的,后面的动词要还原。 第三步,把题目里的主语写在be 动词或助动词do\did\does 后面(第一人称要变成第二人称,I 变you ,we 变you ,my 变your 。)第四步,把题目里其他的成分写在主语后面(除了划线部分的内容), 最后加上问号。例: 1 、She feels tired. →How does she feel? 2 、My mother is a TV reporter.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3 、Mary is taller than Lily. →Who is taller than Lily? 4 、These pens are ours. →Whose pens are these? 5 、I am go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tomorrow.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omorrow? 6 、I went to Xingjiang on my holiday. →Where did you go on

关于比喻句的句子

关于比喻句的句子 1、棉花象雪架一样。 2、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4、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5、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6、梦像一条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他,他已经跑了。 7、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8、书是智慧的钥匙。 9、弯弯的小河像一条彩带似的向远方飘去。 10、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11、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2、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14、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15、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16、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动不动扒在火堆里。 17、火红的枫叶像火花一样纷纷地飘落下来。 18、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19、我像风筝一样,不能远走高飞,痛苦无奈像秋千一般,荡了出去又回来。 20、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暗喻) 21、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22、太阳会发光,会发热,是个大火球。 23、我的心像刀绞一般,泪水迷糊了我的眼睛。 24、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5、钱钟书围城里说:打呼噜象放长线的风筝。 26、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般向终点跑去。 27、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在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优点。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 28、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比喻句例文

写桂花的比喻句 在这万紫千红的世界中,我最喜欢桂花,你喜欢吗?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桂花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桂花纷纷落下,像飞舞的蝴蝶。 2、远看桂花 2018-07-03 关于茉莉花的比喻句 茉莉花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关于茉莉花的比喻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茉莉花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茉莉花洁白的像雪花一样。2、 2018-06-26 描写瀑布的比喻句 那雄伟壮观的瀑布,吸引着每个人的视线。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瀑布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只见那黄果树瀑布,像一条器宇轩昂的银龙,呼啸着 2018-06-12 写星星的比喻句 在这个炎热的夏夜里,美丽的星星显得格外耀眼。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星星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天上的星星就像一颗小小的钻石一样亮晶晶的。 2018-05-29 描写景的比喻句 春夏秋冬,不管是哪一个季节,我们都能看到许许多多的美景,大自然是多么的奇妙啊。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景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这里的荷 2018-05-22 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 小学复习经常会出现一些让同学们判断是否是比喻句的题目,今天,我们一起来谈谈比喻句。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判断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 2017-12-27 常用比喻句 在平常的写作中,我们常用的比喻句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常用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018-04-02 像比喻句但不是比喻句的几个句子 比喻句一般都有“好像”、“仿佛”之类的词,但有这些,并不一定就是比喻句。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像比喻句但不是比喻句的几个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 2018-01-17 写作优美比喻句 出国留学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以下比喻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优美比喻句大全1、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2、天 2017-07-07 优美的比喻句 春天就像温柔的母亲般,抚摸着我们的脸庞。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美的比喻句”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1、露似珍珠月似弓。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 2018-04-16 查看更多比喻句>>

电路图识别专项练习

、识别电路图 电路图识别专项练习 姓名: 1、 如图所示电路,如果同时闭合开关 S i S 3,且断开S 2,则灯L i 、L 2为 要使灯L i 、L 2组成串联电路,只要闭合开关 _____________ . 2、 如图所示电路中,要使电铃和电灯同时有电流通过,以下做法中正确的是 ( ) A .断开S 2,闭合S 1、S 3; C.闭合S 1,断开S 2、S 3; 3、 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 A 只闭合开关S 和S 3 C 只闭合开关S 和S 2 B .断开S 3,闭合S i 、S 2 D .闭合S 2,断开S i 、S 3 L i 和L 2同时发光( 只闭合 开关S 和S 3 同时闭合开关 第3题图 第i 题图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第2题图 ,开关 S 闭合后,三盏电灯并联的电路是( 联; 若要使L i 、L 2并联在电路中,必须闭合开关 第6题图 Si 第5题图 S3 _h …I 卜 第7题图 二、串并联电路识别专题 i .在图i 的电路中,若使L i 和L 2串联连接,应 _____________ 接,应 ________________ ,绝对不允许同时闭合 ___________ 现象。 2、如图2所示电路中,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串联电路,应 若要使电灯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若使L i 和L 2并联连 —,将会发生 ________ 3?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开关 S i 、S 2、S 3都处于断开位置,要使电灯 L i 和L 2 接成串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 ______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电路处于短路状态,这是绝对 S 断开时,两个灯泡都发光, ) 5、如图所示,两个灯泡始终完好,当开关 当开关S 闭合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B . L i 和L 2都亮 D . L i 和L 2都不亮 L 1和L 2并联,下列作法中正确的是“( B 只闭合开关S 3 D 开关S i 、%、S 3全闭合 L i 、L 2串联在电路中,只能闭合开关 A . L i 不亮,L 2亮 C . L 2不亮,L i 亮 6、 如图所示,若使灯 泡 A 只闭合开关S i C 只闭合开关S i 和S 3 7、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要使灯泡 图2 S 2 4、如图4所示电路中,要使电灯 L i 和L 2接成串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__________ ; 若要使电灯L i 和L 2接成并联电路,应闭合开关 ____________ ;若同时闭合开关—

比喻句练习大全

一)参照下面的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 例:雨来的身子光溜溜的,像个小泥鳅。 (本体) (喻体) 1.弯弯的月亮犹如一只小小的船。 2.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红霞。 3.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仿佛一支舰队在前进。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在比喻句后面( )里画“√”。1.小闹钟圆圆的钟盘上,罩着一块透明的玻璃,看上去,多么像那十五的月亮!( ) 2.瞧他那神情,好像有许多话要跟我说似的。( ) 3.他抬起头,想确定一下方向,突然间好像天、地都旋转起来似的,他晕倒了。( ) 4.池底长着许多石笋,有的像起伏的丘陵,有的像险峻的山峰,有的像矗立的宝塔。( ) 5.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 (三)填空。 1.翠鸟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把()比作()2.一片片晚霞,倒映在清澈如镜的小河里,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的鸡冠花。把()比作() (四)把比喻句补充完整。 1.两位绅士坐立不安,好像()。 2.两支军队像(),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多公里。

改写比喻句练习 1、秋天到了,树叶纷纷往下落。 ——秋天到了,树叶像往下落。 2.蓝天上布满了星星。 ——黑色的天空上布满了像星星。 3.弯弯的月亮挂在天上。 ——弯弯的月亮像挂在天上。 4.池塘里的荷叶在微风中摇动着. ——池塘里的荷叶像在微风中摆动着。 5.老师亲切的教导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 ——老师亲切的教导像滋润了同学们的心田。 6.李刚跑得很快,一路领先,夺得了冠军。 ——李刚跑得很快,像,一路领先,夺得了冠军。 7.看,田野一片金色。 ——看,田野像 8.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战士们像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 9.树上挂满了大柿子。

怎样教学生写比喻句

怎样教学生写比喻句 汤口小学贾兴时 期末语文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将“月亮挂在天空”改成比喻句。 批阅时,我发现学生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月亮像飞机一样挂在天空;有的说,月亮像一盏明灯挂在天空;有的说,月亮像个圆圆的月饼挂在天空。我真佩服孩子们稀奇古怪的想象。 我把试卷上的答案读给办公室的老师听,他们笑得前仰后合,其中一位老师说:“我们班做这道题时,也有很多答案,但我就让他们写‘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挂在天空’。因为这个答案没人会打叉。” “一个标准答案要求全班学生都这样写,这岂不是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我摇摇头。 “如果你是改卷老师,你会判他错吗?”这位老师反问道。 我无语。从考试角度来说,这个答案最保险。但是五年级的孩子写出这样的句子,不是一个简单的对与错的问题。如果仅仅追求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而不考虑学生语言和思维的真正发展,我认为这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也是语文教师的悲哀。 到底该如何让学生写出充满童趣又合情合理的比喻句呢?如何引领学生享受言语表达的诗意与快乐呢?我暗自思忖着我该怎么做。 月亮在古人眼里有很多美称。对了,何不从月亮的美称入手? 订正这道题时,我说:“月亮,在古人的眼里,有很多美称。如李白诗中的月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落在青云端。’李白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 “一轮皎洁的月亮挂在高空,像白玉盘,又似瑶池台镜,多么美丽的画面啊!”刘雨馨同学情不自禁地闭上眼睛遐想起来。看样子,孩子们找到感觉了。 我继续说道:“唐代诗人骆宾王曾写过‘玉轮涵地开,剑阁连星起’的诗句,他称月亮为玉轮。李白的诗句中‘倏忽城西郭,青天怀玉钩’中称‘新月’为‘玉钩’。李贺的《南园》中,用‘玉弓’比喻弯月,他写出了‘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的名句。我们古代的诗人将月亮比作‘玉盘、瑶台镜,玉轮,玉钩,玉弓。’孩子们,相信这些诗句中月亮的美称一定给了你们很多启发,请拿起笔,也写一写你心中的月亮。” 几分钟后,孩子们纷纷要求发言。 张丽红朗诵道:“月亮像一面瑶台镜挂在蔚蓝色的天空中,湖水中倒映出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卷。”一个天上月,一个水中月,遥相呼应,多美的意境! “好似玉钩的月亮挂在漆黑的夜空,璀璨夺目地照着大地,尽情享受夜的宁静。”许娟同学陶醉地念道。 陈宗卓朗诵道:“月亮像一盏明亮的灯笼挂在天空,照亮了蓝宝石般的夜幕。” 学生的语言像泉水一样欢快地流淌着,让我惊喜不已。 此时此刻,我更加确信,孩子的语言发展不是靠背标准答案背出来的,而是在真实的情境中大量实践获得的。语文老师,如果让学生的言语表达真正有所发展,就不要让“那弯弯的月亮”,成为“永恒”的小船。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

识别电路的常用方法有电流流向法(电流跟踪法)、摘表法(去表法)、直线法和节点法。在识别电路的过程中,往往是几种方法并用。 1.电流流向法 电流流向法是指用描绘电流流向的方法来分析电阻连接方式的方法。这是一种识别电路最直观的方法,也是连接实物电路时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具体步骤是: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描绘出电流通过电阻的各条路经,一直达到电源的负极。 2.摘表法 摘表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骤:从电路中摘去电压表和电流表后,电压表所在支路用断路替代,电流表所在位置用导线替代。如果需要进一步对电路进行分析讨论,原电压表、电流表所测量的电压和电流则应在简化后的电路上标出。 3.直线法 直线法是一种普遍适用的 简化电路的方法,是在上述两 种方法的基础上,把不规范电 路简化成规范电路的方法。在 识别电路、分析电路变化等方 面有不可替代的的作用。具体 方法步骤是:将电路从电源正. 负极处 ...断开,结合电流流向法,拉长和缩短某一段导线,使各组元器件都在一条直线上,一次不成,可逐次分步完成。 4.节点法 节点法是一种将不规范电路快速简化、改化为规范电路的方法。具体做法是:从电源正极开始,把电阻之间的连接导线缩减成点,相同的点用同一个字母表示。如果一个电路中的点多于两个,可以将这些点排在一条直线上,再把相应的电阻补充到这些点之间,节点法和直线法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多数时间比直线法来得更直接、更简洁。 例4:图5(甲)所示电路中,三个电阻是__联的;电流表A1测量的是通过电阻___的电 流。电流表A2测量的 是___的电流。 二、动态电路分析 与判断

动态电路分析题和电路故障分析题对学生有较高的能力要求,是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难点。进行电路故障分析,要以电路动态分析能力作为基础,而电路故障分析又是电路动态分析的载体。 分析动态电路的一般思路是:根据引起电路变化的原因(开关通断、变阻器滑片移动、电路故障),分析判断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分析电路中电流的变化(电流表示数变化),再根据欧姆定律变形式U=IR(或串并联电路电压特点)进一步判断电路中部分电路中电压的变化(电 压表示数变化)或其它物理量的变化。 1、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学 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 起的变化 2、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电路中电学物理量的变化 (1).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电路的几种分析方法

几种常见电路分析方法浅析 摘要:对电路进行分析的方法很多,如叠加定理、支路分析法、网孔分析法、结点分析法、戴维南和诺顿定理等。根据具体电路及相关条件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对基本电路的分析有重要的意义。现就具体电路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如下比较。 关键词:电路分析电流源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结点分析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Several Commonly Used Analytical Methods in Circuit Abstract: on the circuit analysis methods, such as superposition theorem, branch analysis method, mesh analysis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Thevenin and Norton's theorem. According to the specific circuit and related conditions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se methods, the basic circuit analysis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specific circuit using different methods are compared. Key words :Circuit Analysis of voltage source current source branch current method mesh current method nodal analysis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theorem and David theorem and Norton theorem in Nanjing. 引言:每种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都有其适用范围。应用霍夫定律求解适用于求多支路的电流,但电路不能太复杂;电源法等效变换法适用于电源较多的电路;节点电位法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少的电路;网孔分析法使适用于支路多、节点多、但网孔少的电路;戴维宁定理和叠加定理适用于求某一支路的电流或某段电路两端电压。上面例题的电路比较简单,可选择任意一种方法求解,对于一些比较复杂但有一

小学语文常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改写句子不用怕

【小学语文】小学语文多见的八种句式改写方法,改写句子不 用怕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统统、详尽、生动。 例子:1、xx升起。 金色的xx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统统的;但是不详尽、不明确。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统统、详尽、生动。 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短;缩句能帮助我们确凿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宁宁同学光荣的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欠亨;词语搭配不当。 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2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缓。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剧烈;语调更高。 如:作为一个市民;应该遵守xx。 作为一个市民;难道不应该遵守公共道德吗?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 第一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吗、呢等);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三步:也就是最严重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通过朗读检查是否修改正确)。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第一步:加上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不??吗?”、“怎么能(会)??呢?”;把句号改成问号。 第二步:有否定词的要去掉;没有否定词的要加上。

像比喻句但不是比喻句的几个句子

为你精心推荐: 比喻句 | 排比句 | 拟人句 | 夸张句 | 反问句 | 设问句 | 对偶句 比喻句一般都有“好像”、“仿佛”之类的词,但有这些,并不一定就是比喻句。作文网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像比喻句但不是比喻句的几个句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写作技巧请继续关注我们的作文栏目。 我在网上搜索资料,看到一个论坛上就“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是不是比喻句进行激烈的辩论,有说是的,因为主体老师,喻体妈妈,喻词像,非常完备;有的认为不是,因为两者是同类事物,不能来打比方。大家各抒己见,相持不下。后来,有一个人发言: 教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不是比喻句 权威的声音 参见《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1956年版王力主编),书上分析的例句就是这个句子!!! 呵呵,够古老的吧!!! 这下好了,世界安静了,意见开始一边倒,都开始倾向于权威的论断了。于是有人说:这是一种比较,所以不是比喻句。于是众人意见纷纷统一。权威是对的,那么一统天下,节省了多少精力,自然是好的;可如果权威是错的,那该如何是好呢?事实证明,这并不是我杞人忧天,经过一上午的查阅,我发现就“老师像妈妈一样关心我们”、“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这类的句子,意见很不统一,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参书的说法都不一样,而老师、教参书不就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吗?如果权威之间打起了架,那又该听谁的?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担忧。 我个人认为这是一个表示比较的句子,不能归为比喻句之列。我可以这样告诉缪缪,但是我不知道她们将来的教材会如何定义。为了应试,只能以教材和标准答案为准。同样,读一篇文章,哪怕有再多的个人感悟,只要是考试,就得按照标准答案的精神去答。关于阅读,我想说的话就更多了,以后再谈吧。 值得深思的是,人的思维受权威的影响实在是无孔不入,承认也好,否认也好,权威面前,人人噤声,呵呵。敢于直抒己见,无论这个“见”是对是错,这种行为都应该值得肯定,因为这是“学术自由”、“思想自由”的精神。有这种自由的精神才有可能推动人类的发展。 下面是我整理的几个长得很像比喻句但不是比喻句的几个句子(个人意见,不代表标准答案) 一、表示比较的 1、她还像过去一样爱打球。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如何辨别比喻句和拟人句 一、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例:这只猴子像一个小男孩那样顽皮。 本体(猴子)、喻词(像)和喻体(小男孩)。 比喻句中常用的比喻词有:像、是、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彷佛、成了、变为……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纺出的线一样。 2.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中。 3.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边无际的地毯。 4.圆圆的池塘就好像一面大镜子。 5. 弟弟的脸蛋像苹果一样又圆又红。 6.天上的朵朵白云像羊群一样东游西荡。 7.太阳像一个大火球似的高高地挂在天空。 8.大象的耳朵就好像两把大大的蒲扇。 9.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10.字典就好像一个不开口的老师一样。 11.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12.柳树的枝条就好像无数根绿色的丝带一样。 13.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 14.刺猬的身体如同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二、拟人,根据想象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一样的思想和行为的一种修辞方法。 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物的人格化。拟人句有三个特点:所写事物必须具有人的特点;不能出现比喻词;不能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拟人句的识别,主要看句中是否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它赋予了人的行为、表情、动作、思维等特征,看看有没有人的喜怒哀乐?只要所描写的事物具有了人的这些特征,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拟人句。例“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中“菊花”怎么能“频频点头”呢?这里显然把菊花当作人来写,具有人的特点,其次,这句话中既没有出现比喻词,又没有出现表示人物的词语,这完全具有拟人句三个特点的,因此这句就是拟人句。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判断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还是比较困难的。如“春天来了,柳条随风摆动,像少女的秀发。”很多同学可能不假思索地说,这是拟人句,把柳条当作少女来写了,这不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了吗?她们说得好像有道理,其实答案都错了。其实,辨别一个句子是比喻句还是拟人句,关键要看这个句子有没有人物的动作或神情。有人物的动作、神情的一定是拟人句。 例句: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准确识别比喻句的四种方法 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使用了比喻修辞格有四种方法,掌握了它们,不但能够加深对比喻的理解,还有助于了解比喻与借代、比拟、比喻义、比较的区别。 1.构成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这是区别借喻和借代的关键。 例如: ①离开这个阎王殿!就是饿死也比在这里强。 ②远处来了两个红领巾。 句①中,地主的家和“阎王殿”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属于比喻中的借喻。句②中“红领巾”和它所代本体“少先队员”之间没有相似点,“红领巾”仅仅“少先队员”的特征,用特征代替本体,是借代。另外,正因为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凡是借喻只要加上本体和喻词就能够构成明喻,而借代却不能。如句①能够变为“地主的家像个阎王殿”,句②变为“少先队员像红领巾”则不能成立。 2.喻体的隐、现是区别比喻和比拟的根本标志。(见《汉语修辞美学》447页) 例如: ①曙色像一片翠蓝的水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②曙色流动在原野的尽头。 句①中出现了喻体“一片翠蓝的水”,句②中出现了本体“曙色”和比拟词语“流动”, 而喻体没有出现,所以句①是比喻,句②是比拟。 3.比喻中本体和喻体的关系必须是临时产生的,而比喻义是一个词的固定义项。这是区别比喻和比喻义的关键。 例如: ①党是太阳,我是花。 ②我们要放下思想包袱。 句①中,“党”在词典中的解释是“政党,在我国特指中国共产党”,没有“太阳”的意思,而且“太阳”也没有“党”的意义,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临时产生的,换一下环境,党还能够是“灯塔”和“舵手”,所以是比喻。同理,“我”和“花”之间也是这种临时的联系。而句②中“包袱”一词在使用的过程中,表示“思想负担”的意义已固定下来而成为“包袱”一词的一个义项,它不是临时产生的,所以属于词的比喻义,而不属于比喻修辞格。 4.不同类的事物才能够相互比喻。这是区别比喻和比较的关键。 例如: ①她长得像一束百合花。 ②她长得像她姐姐。 句①中“人”与“百合花”不是同类事物,所以构成比喻。句②中“她”和“她姐姐”是同类事物,都是人类,所以是比较。 掌握了以上四种方法,我们在判断一个句子是否使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个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

作文里的比喻句例句大全

作文里的比喻句例句大全 在作文的写作中运用比喻句能给我们的作文加分不少,接下来小编搜集了作文里的比喻句例句大全,欢迎阅读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1、我像一只被掉队的小鸟,在街上漫不经心地走着。 2、我看着这蔚蓝的大海,不由地哼起了歌,心情像迎着海风飞驰的帆船一样轻快。 3、我紧张得心跳加速,好像心里有个小球跳来跳去。 4、我激动的心情犹如大海一样久久不能平复 5、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 6、我的心顿时像被浇了一大盆冷水 7、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8、她因为喜悦变得红扑扑的脸蛋就像树上的红苹果 9、她掩面微笑,明眸似两潭秋水 10、她开心的像一只歌唱的小鸟 11、他像只小袋鼠高兴地蹦了起来。 12、他伤心得无以复加,好像一个被挖空了心的苹 13、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14、他高兴的像只欢快的小鸟 15、他悲伤得就像一个风干的标本 16、瞬间绝望到了冰点,犹如调进冰河。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17、伤心的眼泪像冰雹打在我心上 18、你把我的心像栗子一样拨开,撕碎,真的好伤心啊 19、奶奶开心地笑得像一朵花儿! 20、就在瞬间我的心像在被蚂蚁咬整个人就要像在刀山下来 21、高兴的嘴就像皮鞋裂了线一样。 22、此刻我的心情像一团乱麻,理也理不清,又像秋天的野草蓬蒿忍看风霜刀剑吹打衰萎的生命。 23、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24、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25、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26、小姑娘的心灵像雪花一样纯洁。 27、庄稼汉们站在地头,望着这片黄澄澄像狗尾巴的稻谷,心里像酿了蜜一样的甜。 28、她的文章写得很好。结构就像人体内的神经结和神经网的关系那样严密。 29、小弟弟的脸胖乎乎、红扑扑的,看上去真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我真想去咬上一口。 30、食堂开饭时,全校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挤成一团。 31、敌机逃窜了,我们的飞机紧紧追在后面,像豺狗追小白兔一样,一前一后。

关于书的比喻句怎么写

关于书的比喻句怎么写 1、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2、书是雨露,能滋润干枯之心 3、书是一面镜子,反射出社会的现实 4、书是一股清泉,沁人心脾 5、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 6、书是阳光,能照耀万物之灵 7、书是生活中最好的调味酒 8、书是乳汁,哺育人们成长 9、书是人类的明灯,帮助人们打开黑夜的大门 10、书是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们指引方向 11、书是你的最好伴侣,与你共度美好时光 12、书是泥土,能生长万物之精 13、书是明灯,能照亮光辉人生 14、书是美食,能让人垂涎三尺 15、书是良药,能医治愚昧之症 16、书是良师,能教导我们健康成长 17、书是利剑,能斩破黑暗之愚 18、书是阶梯,帮助人们登上理想的高峰 19、书是春风,能舒坦发困之心 20、书就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21、书籍是知识的一台电脑,题目是主机,目录是键盘,文字、标点是书籍的内存 22、书籍是一座思想者语言的灯塔,因为它,可以从迷茫渡向光明,可以从平穷驶为富裕 23、书籍是一群朋友,通过它,可以从黑暗走向光明,可以从孤独走向幸福 24、书籍是一段阶梯,通过它,可以从无知走向聪颖,可以从失败走向成功 25、书籍是炎夏的凉荫,是严冬的炭火,是治狂医骄的良药,是灵魂的伊甸园 26、书籍如同一把钥匙,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 27、书籍好比一架梯子,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 28、书籍帮助我从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没有书的帮助,我会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29、时间犹如一面战鼓,它能激励我们加快前进的脚步 30、时间如同一架天平,它能称量奋斗者成果的重量 31、时间就像一把皮鞭,它能鞭策我们追赶人生的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