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o,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

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

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

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o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

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o 59′,称一个太阳日

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o /小时

(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

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3 cos α°。 注意: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15

0 150 150

837千米 1447千米

1670千米 300

600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轨道: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

椭圆轨道

4.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5.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

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两者之间的联系

B

远日点

(7

近日点 (1月初) A B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春分

3月21日 9月23日

直射赤道 冬至

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南回归线

公转 黄道面

自转

赤道面 斜身 绕日 方向 不变 黄赤交角

230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间周年移动

四、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①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②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因此昼半球、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

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

(2)周期: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

过晨昏线进入昼半球的是晨线,按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进入夜

半球的是昏线。如图4-6。

①在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为0o;

②太阳直射光线与晨昏线成90o;

③直射点A与晨昏线和最小纬线圈切点B的纬度之

和等于90o;

如当太阳直射在20oS时,切点B的纬度为70o′N或70oS。

(4)常见的太阳光照示意图:

(5)常见日照图的判读

①确定南、北极:在侧视图上,通常是上北下南;从自转方向上看,逆时针自转者为北极,顺时针自转者为南极。

②确定太阳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是昼半球的中心点。

③确定特殊点的地方时: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太阳直射点所

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与此正相对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④确定太阳出没时刻:某地日出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时刻;日没时刻是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

点的时刻。赤道上全年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在极昼、极夜的区域则没有日出、日落现象。

⑤确定昼夜长短:由晨昏线分割的同一纬线上昼弧与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和夜长,可以通过读经度差数进行判断。

⑥确定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以直射点为中心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度减去该地

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0。

2.地方时

(1)地方时的产生: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

(2)时区的划分:区时:国际上规定,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个时区内采用该时区的中

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统一的时间,即该时区的区进,也称标准时间。

①图示

②计算:时区序号=经度/15°(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东经则为东时区,西经则为西时区

中央经线经度=时区序号315°

东时区则为东经,西时区则为西经

(3)有关时间的计算方法

①公式法:地方时计算公式:所求地地方时=已知地地方时±时差

说明:⑴±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则取加号,如果所求地在已知地西侧取

减。即东加西减(原因:东早西晚——可以这样理解,东面的取加号,导致时间变

大,即为早了)。

⑵时差:地方时时差=经度差/15°(经度差采用“同减异加”原则——两地

同为东经或两地同为西经,经度差为两地经度相减,一地为东经另一地为西经则经度差为两地经度之和)

②晨昏线法

光照图中,经常会出现晨昏线。而晨昏线是可以提供时间条件的。

在昼夜平分的条件下,晨线时间为6时,昏线时间为18时。

昼夜平分:二分日全球;赤道上全年。所以我们经常利用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做文章。

审题时注意晨昏线是昼夜分界线。

③直射点法:直射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与直射点同一经线的也为12时)

④日期法:全球共有两条日期界线:自然界线——0时经线;人为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通常用180度经线代替)。

图中180度是固定的,而0时经线由于地球自转其经度在不断变化,所以导致新一天和旧一天的范围也

在不断的变化,有时新一天范围大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小于旧一天,有时新一天范围等于旧一天。

计算原理:这两条分界线一条提供时间概念(0时经线),另一条提供经度概念(180度经线)。知道0

时经线经度,可推算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知道新一天和旧一天范围大小,可推算0时经线经度,进而

进行其它时间计算。

一般地,此法计算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时间求日期范围,另一类是已知日期范围求时间。

⑤日出日落法:晨线即日出,昏线即日落,日出日落的时间早晚取决于经度(地方时早的先日出先日落)和

纬度(纬度决定于当地的昼夜长短,昼越长,日出越早,日落越晚——见本网站《晨昏线的理解》一文)。

计算公式:日出时间=12-昼长/2(或日出时间=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或日出落时间=日出时间+昼长)

⑥半线法:白昼的中间时刻为12时,黑夜的中间时刻为0时(或24时)。通常可以通过昼半线

(即平分白昼的线)、夜半线(即平分黑夜的线)来确定。

注意此法不能在极昼极夜范围内用。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偏向产生的原理

以北半球为例:某一水平运动物体在L1处沿经线A1B1方向(与经线重合)运动时,由于地球的自转,一定时间后,物体会出现在L2处。在物理学中,根据惯性定理,物体将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不变,即A2B2方向(A2B2与A1B1平行)。如果以经线作为参照系,我们发现真实运动方向已不再与经线相重合,即已经向右偏离经线。即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向右偏。

(2)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3)地转偏向力大小: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即偏转的角度越大。

(4)意义:对风向、洋流的流向、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五、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1)昼夜长短的判读

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弧和夜弧的长短决定昼长与夜长。弧长15°为1小时。在日照图中,常常画出经线,上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经度差为30°,地方时相差2小时。昼夜的时间长短可通过读经度差数得出。

(2)昼夜长短时空规律总结

①纬度分布规律总结:a.(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相反。

c.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

d.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

②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

(3)昼夜长短与日出日落时刻

一个地区一天的日出和日落时间反映了该日的昼夜长短状况,一天中上午和下午的时间是等长的,因此已知某地一天的昼长可求出该日的日出、日落时间,其方法为:

日出时间=12-昼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①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0°,即太阳在地平线之上;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角等于0°,即太阳正好位于地平线上;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小于0°,即太阳位于地平线之下。

②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内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地方时为12点时(当地正午)太阳最高。直射点(正午)太

阳高度为90°,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注意:同一纬线上各点正午时太阳高度相同)

③某一时刻,太阳高度相同的点有无数个,即以直射点为圆心,以(90°-高度角)的角距离为半径的

圆。

④某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相同的点可能有两个,也有可能只有一个。(位于同一经线上,与直射纬线之

间的角距离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规律总结

①纬度分布规律:

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冬至日: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季节变化规律: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

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③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都不一样,变化情况是从直射点向南向北变低,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④不同时间同一地点

(3)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某地、某日正午太阳高度H=90°—纬度差

说明:“纬度差”指该地所在纬线与该日直射点所在纬线之间的纬度距离。

(4)正午太阳高度角问题的综合应用:

①阳光照射方向、日影的长短的问题

②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

一般地,太阳高度越大,光照面积越小,光热越集中,太阳能的利用效率越高。所以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的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线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如下图:

由太阳能热水器倾角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式为:α+H=90°

③楼间距问题

楼间距问题实际是一个影长的问题。其基本原则是前一幢楼产生的影子不能挡住后一幢楼的采光(一般以太阳光线能照射至后一幢楼的底层为标准),如下图

图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一般取当地的最小值。因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意味着前一幢楼的影子是一年中最长的,而此时的楼间距能保证,则一年四季都能确保。故一般地北半球取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南半球的取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过程如下: tanH=h/L →L=h2c otH

结论:楼间距与正午太阳高度大小呈反比;与前一幢楼的楼高呈正比。

3.四季的划分

①天文含义

一年中,夏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冬夏的过渡季节。

②气候统计

气候统计中,一般把3、4、5月划为春季;6、7、8月划分夏季;9、10、11月划分秋季;12、1、2月划分冬季。

③我国传统

中国传统上,以“四立”作为四季的起点,即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夏作为夏季的开始,立秋作为秋季的开始,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

④欧美国家

欧美国家一般以二分二至作为四季的划分。春分作为春季的开始,夏至作为夏季的开始,秋分作为秋季的开始,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

4.五带的划分

根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随纬度的变化,将地球表面有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纬度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典型例题分析】

例1 读以极点为中心的局部经纬网图(图1),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图中A点的地方时是()

A.6时 B.4时30分 C.7时 D.5时30分

【解析】图中已知中心点为南极点,故50°为南纬,阴影表示黑夜,故A点为晨昏线与50°S的交点,根据

自转方向,可判定为晨线与该纬线的交点,即日出时刻,故求A点的地方时即求50°S的日出时间。如下图,

添加昏线与该纬线的交点B

图中50°S纬线被A、B两点分割成两部分,左小半部分位于夜半球,占3/8;右大半部分位于昼半球,

占5/8。故当地夜长=3/8324小时=9小时。

则日出时间=夜长/2=4时30分。

【答案】B

例2 下图中的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读图完成1~2题。

(1)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A.7日4时 B.8日8时 C.7日8时 D.8日4时

(2)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 B.几内亚湾沿岸烈日当空 C.澳大利亚东海岸夜幕深沉 D.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日期分界线的基本特征——通过南北极点的经线,首先确定出通过南北极点的那条虚线为日期分界

线,再结合题干中“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此时北极地区为极昼),推知该虚线应该是180°经线(昼半球不可能出现地方时

为0 时的经线)。再进一步推出另一条虚线为晨线。这些信息提取出来后,就可以按部就班地按常规思路解题:甲的经度为150°

E,晨线与赤道在120°E处相交,则120°E的地方时为6时,甲地地方时应为8时。因为180°经线西侧日期总是早一天,日期

应该为8日,即8日8时。当北京时间为6时时,通过计算就可以推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安大略湖畔夕阳西下。几内亚湾、泰晤

士河畔取经度为0度,安大略湖畔取经度为西经90度,澳大利亚东海岸取经度为东经150度。【答案】1、B 2、A

例3 房地产公司要建2座塔楼、2座低楼(见下图),准备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

楼间距为标准,则合理的布局方案有

解析:此题最关键的“采用相同的楼间距——均以最南侧的两楼间的最短楼间距为标准”,图中看似四图的楼间距相同,实际并不相同。第一幢楼是高楼,整个小区的楼间距就要宽,第一幢楼是低楼,整个小区的楼间距就要小。对四个选项图的分析如下

A图 B图

C图 D图

可以看出,合理的是BD 【答案】BD

例4 下图是某地某日太阳高度分布图,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该图的节气应该是(北半球)。

(3)此时北京时间是。

(4)A点所在经线的经度是。

(5)C点的经度值(大于或小于)23°26′。

(6)若B点有一直立旗杆,此时其影子应指向()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从图中等太阳高度线分布可知,最外侧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为晨昏圈;中间的圆圈上太阳高度为23°26′;内侧

的圆圈上太阳高度是66°34′;圆心是北回归线与0°经线(伦敦所在经线)的交点,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因此,太阳高度的分布是由直射点向四周降低;表示的节气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伦敦的地方时为12时,那么北京时间应为20

时。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点上的太阳高度是23°26′,因此,北极点的位置

应在中间的圆圈与伦敦所在经线以北的交点,那么A点所在的经线与0°经线是相对的

两条经线,即A所在的经线为180°。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由直射点到C点太阳高度相差23°26′,经度差应大于

23°26′,因此,C点的经度大于23°26′。由图中B点的位置可知其在直射点的东北方向,由此可判断其影子指向甲。

【答案】(1)从直射点向四周降低(2)夏至日(3)6月22日20时(4)180°(5)大于(6)A

例5 一艘航行于太平洋的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180o经线,这时其所

在的地点的区时不可能的是()

A、12月29日12时5分

B、12月30日11时55分

C、12月30日12时5分

D、12月31日12时5分

解析:此题主要考察两个知识,一个注意日界线与180度不完全一致(有三处不重合),另一个要注意求算

到达时间必须是加上航行时间。此船航行过程和结果有如下三种情形,如图:

①由东十二区向东越过180度经线,同时越过了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种-1日=12月29日05分

②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180度经线,同时越过了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钟+1日=12月31日05分。

③由东十二区向东(或由西十二区向西)越过180度经线,但没有越过日界线,则最终时间=12月30日12时+5分钟=12月30日05分。【答案】B Array【针对训练】1.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表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B.图中A点的地理纬度是南纬23°26′

C.A在B的东南方向D.A比B的自转角速度稍大

2. 关于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

A.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

B.从秋分日至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

C .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继续向北移

D .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1个回归年,时间为365日6时9分10秒

读下面的日历所提供的信息(图中的时间指“北京时间")完成:

3.日历所示的夏至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A.23°26′N ,177°E

B.23°26′S ,177°W

C.23°26′N ,57°E D.

23°26′S,57°W

4. 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 .公转轨道是正圆

B .地球运行至A 点时大致是一月初

C .地球从A 点出发到A 点所需的时间是365天5时48分46秒

D .地球过A 点时的运动线速度略小于B 点

5. 下表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资料,据此比较北极

和南极极夜持续天数。

A . 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多于南极

B .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等

C . 北极极夜持续天数少于南极

D .北极极夜的持续天数与南极相比时多时少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某日“太阳视运动路线图”,图O 为地平圈,箭头为太阳视运动方向。北京时间18:40时,太阳位于

P

点。据此回答6

-7题。

6. 该地该日日出时,最有可能处于一天中气温最高的地点(假定都为晴天)是

A .加尔各答(88°E ,22°N )

B .东京(140°E ,36°N )

C .里约热内卢(41°W ,22°S )

D .温哥华(124°W ,49°N )

7.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当地适合种植葡萄、柑橘、油橄榄

B .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C .具有雨热同期的气候资源优势

D .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右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

置示意图,分析判断8~10题。

8.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该地的经度是()A.100°E B.110°E C.125°E D.130°E

10.图中X、Y的时间可能为()A.8:00、17:00 B.8:10、17:10

2004年12月2 6日8时58分(北京时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3.9°N,95.9°E)发生地震并引起海啸。回答11~12题。

11.该地地震发生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接近图中的()

A.①B.② C.③ D.④

12.海啸以800千米/小时的速度传播到马尔代夫的首都马累(4.2°N,73.5°

E),当地的区时约为()

A.6时B.9时 C.12时D.15时

13.下面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图形,斜线部分为4月30日,判断指出表示北京5月1日2时应是哪一幅图?

北极星光直射北极点,而春、秋分日太阳光直射赤道,两种光线

都随纬度变化而变化,这是共性;但因地球在黄道面上绕太阳运行,

太阳光有周年回归现象,不是永远直射赤道,这是两种光线的差异性,

读下图回答14~16题。

14.某地测得此刻北极星光与地面的夹角为40.5°,则该地纬度为

( )

A.40.5°N B.40.5°S C.49.5°N D.90°N

15.这一天观测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A.40.5°B.49.5°C.26°D.23.5°

16.若此刻为某年某月某日,北京时间8时正,则K地时间为(阴影部分为南半球) ( )

A.3月21日16时B.9月23日18时

C.12月22日18时D.6月22日16时

截至2005年12月17日凌晨3时44分,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已在太空中正常运行60天,环绕地球飞行1000余圈,轨道舱平台工况正常,各项科学试验按计划顺利进行并取得了初步成

果。右图所示区域为神舟六号飞船轨道舱经过A 点上空时,观测到地球昼半球的

情况,A 为圆心。读图回答17~19题。

17.A 点的坐标是 ( )

A .20oN ,100oW

B .20oS ,100oW

C .20oN ,80oE

D .20oS ,80o

E

18.此时北京时间是 ( )

A .2点40分

B .14点40分

C .13点20分

D .1点20分

19.P 在Y 的 ( )

A .西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东北方向

某日,一地理兴趣小组在操场测量太阳高度:英才苑在巨型圆靶(下图中的圆是以0为圆心,不同长度为半径的同心圆)上竖了一根竿子,A1、A2、A3、A4、A5分别是

秆子顶点A 在北京时间10:40、11:20、12:00、12:40、13:20

观测时的轨迹)。回答20~21题:

20.在图中以O 为原点,兴趣小组成员所画的正南方位

(用虚线表示),最合理的是( )

A .南1

B .南2

C .南3

D .南4 21.当上题中竿子的日影子最短时,地球上晨线上的纬度

如下图所示。已知K 在H 的西南方向,则图中点H

的经度是( )

A .125°E

B .55°W

C .120°E

D .130°

E 右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

大阳高度。据此完成22~23题。

22.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 )

A .a —b —c —d

B .a —b —d —c

C .d —c —a —b

D.c—d—b—a

23.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d—c—b C.b—a—d—c D.d—a—b—c

下面是四个地方昼夜长短示意图,据此回答24-25题:

24.一架飞机经过晨昏线时,当地时间正好是2月9 日5时。那么在图示的4个地区中,它最有可能飞越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25.若飞机到达我国上海时,北京时间是2月10日13时,那么飞机从所经过的晨昏线开始,到达上海的途中飞行时间是

A。20小时B.12小时C.13小时D.23小时

26.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此图为极附近图,判断理由为。

(2)如果在极点上空挂置一个摆,使其沿摆架平面摆动,

摆架平面在经线A与经线B的经线圈平面上,约6个小时后,

摆动平面在经线C、D的平面上。那么C的经度为,

D的经度为。摆动平面与某一经线圈平面之间夹

角变化的原因是。

(3)如果从极点上空一定点(相对于太阳系)往地球看,

摆动平面的方向。

27. 下图为甲乙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比较后回答:

(1)图甲乙两地所在的(南、北)半球是甲是半球,乙是半球。

(2)当乙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华北地区正种小麦B.江淮地区正收花生C.三江平原正收小麦D.阿根廷正收棉花

(3)乙地若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则沿岸的洋流名称是。

(4)乙地可能位于下列的哪一地区()

A.亚马孙平原B.沪宁杭地区C.珠江三角洲地区D.湄南河三角洲

(5)甲地若位于大陆东岸其自然带名称是,若位于大陆西岸其气候类型则是

(6)乙地若位于亚洲则其气候类型是

28.读甲、乙两幅曲线图,回答:

(1)4条曲线中,反映纬度最高的曲线是,纬度最低的曲线是。

(2)图中4条曲线中,有无反映南半球某地的曲线,请说明理由。

(3)请在甲图中画出赤道上某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曲线图⑤。

(4)请在乙图中用虚线画出中国长城站的昼长曲线图⑥。

(5)图中与北京所在纬度较近的曲线是,与广州所在纬度较近的曲线是。

答案:

1. C 【解析】从地球自转的方向呈逆时针可以判断:该图为从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A点的地理纬度不可能是南纬23°26′;越靠近极点,越往北,所以A在B的南面,顺地球自转的方向,A在B的东面,所以A在B的东南方向;地球上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角速度均为15 o /小时。

2.A 【解析】从上图可以看出: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向北移至北回归线;从秋分日至第二年春分日,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从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为1个回归年,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

3. C 解析:此题的关键信息是夏至以及其出现的时刻为北京时间16时12分。根据夏至的信息可判断直射点纬度为23°26′N。直射点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而此时北京时间为16时12分,时差为4小时12分,换算成经度差为63°(4小时40°,12分钟为3°——根据1°/4分钟),而根据时间的早晚,北京时间应位于东侧,故当地的经度=120°E-63°=57°E

4.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有关公转运动规律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涉及的知识有:①地球公转轨道是近似正圆的椭圆轨道;②地球公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365日6时9分10秒;

③由于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日地距离随地球公转而变化,有近日点和远日点之分。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是一月初,远日点时是七月初;④地球公转线速度随日地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近日点时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则相反。对知识掌握比较全面的同学解此题得心应手。

5.C

6.B

7.A 8.C 9.B 10.B. 11.D12.A 13. A 解析:此题是一道已知北京时间求算日期范围的题目。已知北京时间为5月1日2时,则0点经线为120°E-30°(时差2小时的经度差)=90°E。此时北京所在的日期范围是90°E向东至180°经线,包括90°,而另一个日期为4月30日,范围是90°E向西跨越0°经线至180°经线,包括270°。符合此范围划分是应是A。

14.A 15.C 16.C 17.B 18.A 19.D 20.C 21.D 22 D 23、B 24 C 25、A26.(1)北东经度逆时针方向增加 (2)30oE 150oW 地球不停地自转,而摆动平面保持不变 (3)保持不变 27、 (1) 北,北。(2) ( D )(3) 加那利寒流 (4)( D ) (5)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地中海气候 (6)热带季风气候

28、(1)④①(2)无,因为太阳正午高度角曲线在冬至日值最小。昼长曲线在冬至日值最小,说明它们的地点均为北半球

(3) (4)

(5) ②①

【高考总复习】地球的运动练习题

地球的运动专项练习 5分钟训练 1.长江口泥沙不断堆积,若干年后,崇明岛将和____________________岸相连。 2.下列由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有() ①地方时②对地球形状的影响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④黄赤交角⑤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左右偏转⑥昼夜现象⑦昼夜交替现象 A.①②⑤⑦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④⑤⑥ 3.二分二至日指什么时间?二至日与近日点、远日点是不是相同的日期? 10 分钟强化类训练 图1-3-1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为北极点。读图回答1—2题。 4.若AB弧表示夜弧,则D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时30分 B.2时30分 C.8时00分 D.3时30分图1-3-1 5.若AB弧表示2010年3月1日的范围,其余为另一日期。设B点为零时,则100°E 的区时为() A.2月28日13时40分 B.2月29日13时40分 C.3月2日14时00分 D.2月28日14时00分 读图1-3-2,完成6—7题。 6.图中c代表的节气出现时,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此季节北京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B.此季节新加坡的昼长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C.此季节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大值 D.此季节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之中的最小值图1-3–2 7.图中b代表的季节出现时,下列城市的昼长最长的是() A.哈尔滨 B.北京 C.海口 D.济南 8.下列现象中,由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昼夜长短的年变化 B.地球成为略扁的球体 C.四季的形成 D.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9.太阳直射的地方() A.昼夜等长 B.昼长夜短 C.昼最长,夜最短 D.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10.读“地球公转轨道图”(图1-3-3),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字母S标出太阳的位置。 (2)在图中画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图1-3-3 (3)在A、B、C、D、E、F六点中,近日点为_________点,每年_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______点,每年_____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夏至日为________点,冬至日为_________点,春分日为________点,秋分日为__________点。 (4)A、B、C、D、E五点公转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 11.读图1-3-4和图1-3-5,完成下列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试题: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第一部分专题训练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 强化练 时间:45分钟分数:90分 一、选择题(共11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山东寿光一中月考]读四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2题。 1.四区域发育的四条河段中,最适宜发展水上漂流运动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可以看到“白练垂空”意境的河段是() A.①B.②C.③D.④

[2019·湖南衡阳八中质监]超级满月迎新年!2019年1月有两次满月,分别是1月2日和1月31日。同时,1月31日的这次满月期间,我们还能欣赏到精彩的月全食天象。只要天气晴好,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欣赏到全过程。右图为“地月系示意图”,阴影表示夜半球,甲、乙、丙、丁为月球绕地公转的位置。据此完成第3题。 3.月全食发生时,月球位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2019·北京卷]在乡村振兴计划中,某行政村拟修建的村史馆和培训中心分别位于该村西南部和东北部。该村东西宽2千米,南北长1千米,主干道从南向北穿过,河流自东向西流经该村。读图回答第4题。 4.与上述信息相符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019·四川成都七中模拟]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5~6题。 5.位于甲地附近的某学校组织学生沿图示虚线进行郊游活动,行进过程中() A.在乙地感受飞流直下B.在丙地欣赏峡谷风光 C.在丁地远眺学校美景D.方向为自西北向东南 6.该地拟建一水库,最佳的坝址为() A.乙处B.丙处C.丁处D.戊处 [2019·江西南昌二模]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及相应的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科学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昼夜交替现象: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能够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要判断哪种假说是准确的,我们能够通过模拟实验验证。实验后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够解释昼夜交替的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只要太阳绕着地球或地球绕着太阳实行圆周转动就能够产生。 二、人类理解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观点和学说,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而且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是球形;地球是运动的,并且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处于宇宙中心,地球围着太阳转。 三、证明地球在自转:将摆和它的支架放在一个圆形的底盘上,摆摆动时转动底盘,摆摆动的方向并没有随着底盘的转动而改变,而是基本不变。日心说发表300年后,傅科利用傅科摆证明了地球在自转。他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面上刻度盘的方向与摆的方向发生的偏移,因为摆的方向能保持不变,所以只能说明地球在自己转动。傅科摆作为地球自转的证据,已为世界所公认。 四、谁先迎来黎明:地球在自转,自转的方向不同,各地迎来黎明的时间和顺序也不同。当我们坐在行驶的火车内看外面不动的树时,树的运动方向正好与我们的运动方向相反。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自东向西(顺时针)运动,则地球的运动方向正好是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周期为24个小时。 我们能够通过世界时区图来判断时间。世界时区图是以地球经线为标准,将地球分成24个时区。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定为0度经线,0度经线向东180度为东经,向西180度为西经,经线每隔15度为一个时区,每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在地图上越是东面的城市,越先见到太阳。北京处于东八区,纽约处于西五区,相差13个小时,北京是白天时,纽约是黑夜。 五、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答:地球是围绕着地轴实行转动的,北极星就处在地轴的延长线上。地球转动时,地轴是始终倾斜着指向北极星,这就是北极星不动的秘密。)人们在夜间观星时,发现北极星的位置好象始终没有变化,其他星星每天围绕着北极星在顺时针旋转。人们发现,一年四季中,其他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北极星东升西落。那些发亮的光环是星星们运行的轨迹。圆心附近的亮点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的位置并不是在头顶正上方,而是在人们视线往上倾斜的北方的天空中。 六、地球在公转吗:地球公转的证据是:一、人们在不同夜晚的同一时间观察天空中的星座时发现,天空中星座的位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东向西移动,如北斗七星。二、人们在观察远近不同的星星时产生的视觉上的相对位置差异――恒星的周年视差,也能证明

高三一轮复习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基础知识】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周期:(1)恒星日,自转360o,23时56分4秒,是真正周期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 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 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o,时间为 23时56分4秒。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2)太阳日,自转360o 59′,24小时,是日常所用周期 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 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o 59′,称一个太阳日 周期为24小时。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4.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它各点均为15 o /小时 (2)线速度:赤道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 ),向高纬递减,两极 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 × cos α°。 注意:①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 ②纬度相同的点,自转的速度相同 ③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 15 0 150 150 837千米 1447千米 1670千米 300 600

二、地球的公转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从侧面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 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3.轨道:轨道为黄道,是一个近似正圆的 椭圆轨道 4.周期(1)恒星年,公转360°,365天6 时9分10秒,是真正周期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日常所用周期 5.速度(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速度慢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0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三、自转与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面与轨道面的交角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并且地轴在宇宙空间的方向不因季节而 变化,因而,太阳直射点相应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3.两者之间的联系 B 远日点 (7 近日点 (1月初) A B 夏至 6月22日 春分 9月23日 冬至 12月22日 直射最南界 公转 黄道面 自转 赤道面 斜身 方向 黄赤交角 23026/太阳直射点在南北 回归线间周年移动

专题复习一 地球的运动专题

专题复习一宇宙中的地球 一、考题回顾 [2013?浙江水平能力测试]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年6月2日13时43分03秒,台湾岛发生强烈地震。下图为此次地震信息示意图。读图完成18、19题。 18.地震发生时,东八区的区时是 (A)13时46分39秒 (B)13时43分03秒 (C)13时39分27秒 (D)13时27分03秒 19.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岩石圈(B)软流层(C)上地幔(D)下地幔[2015?浙江水平能力测试]7.“生物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四季更替 D.天气变化 [2013?浙江水平能力测试]下图为浙江省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读图完成39、40题。 39.下列节气,正午时车位上遮阳棚的影子最大 的是 (A)春分(B)夏至 (C)秋分(D)冬至 40.当太阳光线为②时,该日浙江 (A)正处梅雨季节(B)全省冰雪覆盖 (C)盛行东南信风(D)各地昼夜等长 [2015?浙江水平能力测试]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平板集热管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化成热能。箭头①、②代表二至日正午太阳光线。读我国某地住宅小区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根据自然资源的自然属性,太阳能属于 A.矿产资源 B.生物资源

C.气候资源 D.土地资源 40.当太阳光线为①时,该日 A.北极圈出现极夜 B.北半球昼长夜短 C.太阳直射在南半球 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4~5题。 4.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5.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2015·浙江10月选考]【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9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图9 材料二图10为图9中①地(海拔380米)和②地(海拔457米)气候资料统计图。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地球的运动复习资料

第四章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 1、在地球上看到昼和夜不停的交替出现,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几种假说:(1)、地球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2)、太阳不动,地球围着太阳转。(3)、太阳不动,地球自转。(4)、地球围着太阳转,同时自转。 2、要判断哪种假说是正确的,我们首先要在地球上确定一个区域,确定作为太阳和地球的工具,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来判断哪种假说正确。 (1)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昼夜交替现象的成因? 我们的猜测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系。 实验材料小球一个、蜡烛一支(或电筒一个)、火柴、白纸、水彩笔 实验示意图 1 2 3 4 试验方法 1、用水彩笔 在小球表面点上 一个小红点。 2、地球(小 球)不动,太阳 (蜡烛)绕着小 球转动 3、观察小球 上小红点的明暗 变化。 1、用水彩笔 在小球表面点上 一个小红点。 2、太阳(蜡 烛)不动,地球 (小球)绕着蜡 烛转动。 3、观察小球 上小红点的明暗 变化。 1、用水彩笔在 小球表面点上一个 小红点。 2、太阳(蜡烛) 不动,地球(小球) 转动。 3、观察小球上 小红点的明暗变 化。 1、用水彩笔在小 球表面点上一个小红 点。 2、太阳(蜡烛) 不动,地球(小球) 绕着蜡烛转动。同时 转动小球。 3、观察小球上小 红点的明暗变化。 我们的发现 蜡烛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 红点明暗交替一 次。 小球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 红点明暗交替一 次。 小球每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红 点明暗交替一次。 小球每转动一 圈,小球上的小红点 明暗交替一次。 实验结论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太阳的运动有关系。 (2)、通过实验我们发现:这四种假说都能使地球上的某一区域出现昼夜交替的现象,单是昼夜交替不能确定哪种假设是正确的,我们得寻找新的更多的证据。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 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所有的日月星辰都围着地球每天做一次圆周远动。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太阳是不动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是球形,地球围着太阳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24小时。 3、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提出“地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一种解释;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相当于我们昼夜交替现象的模拟实验中的第四种解释。我们仍然不能确定哪种说法是正确的,所以我们仍得寻找新的证据。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传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的运动(解析版)

中考专题复习模拟演练: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 1.读3月21日(春分)不同纬度地区正午影长示意图,回答小题。 (1)根据春分日的正午影长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 B. 离直射点越远,影子越长 C. 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越小,气温越低 D. 此时北极点附近全天都是白天 (2)这一节气全球白天与黑夜长短情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昼短夜长 C. 昼长夜短 D. 不能定,纬度不同,昼夜长短不同 【答案】(1)D (2)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太阳光线与地面形成的角度(太阳高度角)越小,气温越低;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离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此时全球昼夜平分。故D叙述错误,符合题意。 (2)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都是赤道,全球昼夜等长。故A正确。 故答案为:(1)D;(2)A。 【点评】本题考查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及影子长短、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解答即可。 2.(2019?临沂)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能加深对地球运用规律的理解。结合图3,图4完成以下问题。(1)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用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小明同学拿着地球仪围绕电灯转一周演示地球的公转(图3,箭头代表公转的方向)。正确的演示图是()

A. A B. B C. C D. D (2)图4中,四个地点的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无关的是() A. ①地产生极昼或极夜现象 B. ②地四季变化明显 C. ③地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 D. ④地季节与②地相反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由于地球在公转时,黄赤交角不变,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赤道,为北半球春、秋分日;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据图可知:正确的演示图是B,故本题选B。(2)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所以太阳同一时间里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地球不停地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地方时、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等现象;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昼夜更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故本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运动。 3.(2019?郴州)2019年5月26日至29日,斯里兰卡普降大雨,引发洪涝灾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读斯里兰卡位置图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小题。 (1)下列关于斯里兰卡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位于南半球 B. 位于高纬度地区 C. 位于北半球 D. 位于中纬度地区 (2)此次斯里兰卡洪涝灾害期间,地球正处于公转示意图中的() A. 甲乙段 B. 乙丙段 C. 丙丁段 D. 丁甲段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地球的运动复习提纲 一、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①方向:自 向 。(1)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 (2)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时针方向旋转。②地球自转的周期:约 。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 升 落。②昼夜交替:(1)昼夜现象:由于地球是一个 、 的球体。(2)昼夜交替:地球不停地 。 3.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 线和 线构成。 4、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时,正确的日期是( ). A .夏至日 B .冬至日 C .二分日 D .春分日 5、.右图中表示昏线的是( ) A .ABC B .AD C C .EBF D .EDF 二、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 1.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 2.区时制:①时区:把全球划分成 个 o经度宽的地区,每个地区就叫做一个时区。(1)中时区(零时区): 以 o经线作为中央经线的 o经度宽的地区。(2)东、西十二区:都以 0 经线作为中央经线,向东向西各跨 o。②区时:以 的 时作为全区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叫区时或标准时。例如:北京在东八区, 东八区的区时就是该区的中央经线即东经 0的地方时。东经1450属 时区,西经750 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 东 西 。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东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的西边时,则所求地时间应 时区差。② 时区差的计算:同区相 ,异区相 :所求地点均为东时区或西时区时,时区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差;所求地点一个为东时区,另一个为西时区时,时差为两地所在时区的区号之和(中时区为零时区)。 4.北京的时间和“北京时间”。①北京的时间:北京位于东经1160,北京的时间是指东经1160 处的地方时。②北京时间:中国把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作为全国除新疆外统一使用的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实际上是指东八区 的区时,即东经1200 经线的地方时。 5.日界线。把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①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的时刻 ,但日期相差 。 ②日界线的 侧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③从西十二区越过日界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 一天,反之就要 一天。 例:当美国纽约(西五区)是10月17日19:15时,北京(东八区)的区时是多少? 6、当杭州为3月5日20时,英国伦敦的区时为( ). A .3月5日l0时 B .3月6日12时 C 、3月5日12时 D 、3月6日4时 7、当北京时间为上午9点时,那么位于东经135o我国最东端所采用的时刻应是( ) A .8时 B .9时 C .10时 D .10时30分 8、飞机在北京时间8点从北京起飞,飞行4小时后降落在乌鲁木齐机场,降落时乌鲁木齐当地时间是10点整,根据这些数据,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北京在乌鲁木齐以东两个时区 B .北京在乌鲁木齐以西两个时区 C .北京与乌鲁木齐在同一时区 D .无法判断 9、有一次我国远洋海轮行驶在太平洋上,就在这一次航行期间,远洋船员连续过了两个“春节”.你知道其中的原因是 ( ) A .从西向东越过了日界线 B .从东向西越过了日界线 C .从西十二区驶入东十二区 D .不可能过两个“春节” 10、请仔细观察右图,图中的虚线表示 线,又叫 线。东十二区在线的 侧。东十二区的日期比

地球的运动专题复习

高考复习专题:地球运动 【考纲要求】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知识详解】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与天体系统 (1)天体类型:自然天体(如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和人造天体(如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飞船、太空垃圾等)。 【注意】判断人造天体的关键:该物体是否脱离了地面。 (2)天体系统:宇宙间的各种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各种天体系统。 2.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1)太阳系模式图【思考】①八大行星运行的特点有哪些? ②从哪些角度可以看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存在生命的行星──特殊性 存在生命体的条件: 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合生命体呼吸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液态的水。 外部条件──安全(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和稳定的宇宙环境。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 ①形式:电磁波;②主要成分:H、He;③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④作用:a.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是地球上生物生长和发育 的源泉。 b.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能源,如煤、石油、太阳能等;(2)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 ①我国年太阳能地区分布(见下图)

★②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提示: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的知识加以理解) 一般来讲,主要从太阳高度角、海拔高度、大气透明度等角度分析。 A.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B.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太阳活动类型(如图所示)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磁场的影响: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④对大气的影响:作用于两极大气,产生极光。 ⑤对自然现象的影响:产生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 【总结】(用歌诀记忆太阳活动及其影响)太阳不稳定,时常有活动;光球有黑子,色球耀斑强;活动剧烈时,地球受影响;先是气候变,还能扰磁场;干扰电离层,短波受影响;太阳风一吹,极区现极光。 【思考】黑子活动周期____年;黑子多少是太阳活动____的标志;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____的显示。 三、地球的运动 1.公转与自转的比较(填下表) 2.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 (思考:自转与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分别有哪些?)自转与公转的几幅基本图形。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 [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 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

地球的运动专题训练题

地球运动的特点 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运动 1. 下图中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如果下图是从极地上空俯视地球,则甲点位于乙点的() A.东南方B.西南方C.东北方D.西北方 1. C[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俯视图中,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丁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经度的变化矛盾。 2.B[由图中的箭头可以判断,该图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判断甲点位于乙点的西南方。 知识点二地球的公转运动 读“太阳日与恒星日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A、B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B.B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 C.A的时间是24时3分56秒 D.B的时间是23时56分4秒 4.下列关于A、B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地球公转方向不变,自转方向相反,则B的时间比A长 B.若地球公转方向相反,自转方向不变,则B的时间比A长 C.A和B的时间不同是由于A时间内,地球多自转了59′ D.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周期为一个A 3.D 4.D[B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A是一个太阳日即24小时。北斗七星绕北极星360°的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运动造成的,即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B。 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分析 读“地球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区域大部分位于() A.北半球中纬度B.北半球低纬度 C.南半球中纬度D.南半球低纬度 (2)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仅从地形因素分析,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方法技巧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纬度。纬度越低,速度越大,南北纬60°约为赤道的一半。二是海拔。海拔越高,速度越大。 (1)A(2)A[第(1)题,从图中的指向标看,该区域自南向北地球自转的线速度不断减小,这说明南为较低纬度,北为较高纬度,符合北半球的情况。据数值大小可确定在中纬度。第(2)题,a处线速度介于870千米/小时和900千米/小时之间,b处线速度介于840千米/小时和870千米/小时之间,a处线速度大于b处,且a、b位于同一纬度,因此说明a处的地势高于b处。 僧一行在编制《大衍历》时发现,“日南至,其行最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日北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据此回答1~2题。 1.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 A.昼夜长短的变化 B.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C.太阳视运动的变化 D.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 2.下列地理现象与僧一行的发现有因果联系的是() A.地球大气中的流星现象 B.太阳活动的周期变化 C.北半球夏半年长于冬半年 D.地球表面降水分布不均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读图回答3~4题。 3.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少的一段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D.丁→甲 4.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始时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距甲、乙、丙、丁四点最近的是() A.甲点B.乙点C.丙点D.丁点 1.B[由“南至”、“春分”、“北至”、“秋分”以及“急”、“损”、“迟”、“舒”、“中”可知,僧一行发现的实际上是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 2.C[由于地球在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慢,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快,所以北半球夏半

中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模拟训练(无答案)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 在暗室里,用电灯作为光源,照射地球仪,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如图2.14所示。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A.昼夜的更替 B.四季的更替 C.昼夜长短的变化 D.温度带的形成 2.P点此时正处在() A.日出时刻 B.中午时刻 C.日落时刻 D.午夜时刻 下列各图钟表所示的是同一时刻北京、东京、堪培拉、莫斯科四个城市的时间。读图,完成3~5题。 3.如果C图表示北京时间,那么表示莫斯科时间的是() A.A B.B C.C D.D 4.根据上题判断结果,若此时恰为莫斯科日出时间,则澳大利亚() A.东部降水多 B.沿海港口封冻 C.正值牲畜出栏期 D.昼长夜短 5.根据北京时间与其他三个城市时间的差别,可得出() A.莫斯科位于西半球 B.堪培拉位于东半球 C.东京位于北京的西边 D.北京与莫斯科相差三小时 图2.15是“地球公转到某位置时地球上昼夜状况示意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6~7题。 6.当地球公转到图示位置时,我国传统节日中 与之比较接近的是() A.清明节 B.端午节 C.春节 D.中秋节图 7.此时,M地的状况是() A.处于夏季 B.有太阳直射 C.昼长夜短 D.处于黄昏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2.16),完成8~9题。 8.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甲处时,这一天为北 半球的()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9.下列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是() A.地球的形状 B.昼夜更替 C.太阳的东升西落 D.四季的变化 烟台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如图2.17)。据图完成10~11题。 10.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11.图示的光照现象() ①是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②是由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③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有关④与太阳的东升西落有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15年2月13日,马刺队与火箭队的常规赛于当地时间20时在纽约(西五区)开始。CCTV-5的现场直播时间及太阳直射点在图2.18中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A.2月13日9时① B.2月12日9时② C.2月14日9时③ D.2月14日9时④

地球的运动初中一年级教案

地球的运动初中一年级教案 【摘要】:教学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 精品源自历史科 教学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概念、方向、周期。理解昼夜交替、四季的更替的原因和五带的划分的含义。通过回顾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使学生理解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由近到远、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 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和公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等。 本节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象力的过程,是探索和发现自然规律、对习以为常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常识从科学的角度重新认识的过程。是对科学的探索和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时机。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从动态的角度研究地球的本质属性——地球运动。地球上许多自然现象同地球在宇宙中的空间位置,特别是同太阳的空间位置分不开。充分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及地

理意义,是了解地理环境结构特点、揭示地理规律,解释自然地理现象的关键,也是学好以后各章节的基础。本节内容都是重点,四季产生是难点。但本节内容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很难直接感知,会使学生感到抽象。 本节教材由“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五带的划分”三方面基本内容组成。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材配置了11幅插图,三个“想一想”两个“读一读”一个“做一做”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入了解及增添学习情趣。三方面知识互为联系。其中空间概念的正确建立是关键。空间概念的难点是地球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5的夹角,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变化,产生了四季。 由于知识点多,程度深,初一的学生,空间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处在起步阶段,最好是精讲,设计学生能直接参与的动手动脑的活动,使他们对空间充分感知,有利于空间概念的形成。 教法建议: 出发点:为学生展现认识的过程和思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尽量使教学形式多样化。 第一课时,首先介绍人类天地观的发展过程,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转入对地球运动规律的探讨。“地球自转和昼夜交替”,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自转的空间概念,明确自转的方向。实物演示和讲解提问相配合,通过对地球不同地点的昼夜更替的观察,理解周期和晨昏圈的概念。通过现场对太阳高度的观测或指导课后做观测作业,加深学生对昼夜更替、太阳高度和地方时的理解。通过举熟悉的自然和生活实例,了解自转的地理意义。 第二课时“地球公转和四季的产生”是难点,关键抓住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的指示方向不变,从现象入手,通过观看演示,初步建立公转的空间概念,明确方向和周期。设计让学生充当太阳和地球模拟“地球公转示意图”让他们用身心感受地球和太阳的空间位置 关系。体验地轴的倾斜,真正理解“二分二至”的含义,突破难点。

2021年高考地理复习专题2.0 地球的运动(知识清单和高频难点讲解)

地球运动 【考情解读】 【核心素养分析】 1.区域认知:结合具体图文材料,认识不同地区的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特征。 2.综合思维:运用地球自转的特征,解释与自转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运用地球公转规律和原理解释的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 3.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案例进行相关时间和日期的判断和日期的判断,观察昼夜更替现象;观察北极星周围天体运动轨迹及运动方向。实地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观测,分析日影长度、日影方位、太阳能集热板角度和方向、楼间距等实际问题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 4.人地协调观:认识地球自转规律,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 【知识清单】 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1.自转方向

(1)侧视图(如图A):自西向东。 (2)俯视图:从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如图B);从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旋转(如图C)。 2.自转周期 3.自转速度 (1)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外,其余各地的自转角速度相等,约为15°/h 。 (2)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赤道最大,极点为0。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1)昼夜现象成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2)昼夜交替 ①产生:地球不停自转,昼夜也就不断交替。 ②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 ③意义:影响人类的起居作息。 (3)昼夜界线——晨昏线。 ①自西向东由昼进入夜为昏线,如图乙中的AP ︵ ,图丙中的BP ︵ 。 ②自西向东由夜进入昼为晨线,如图甲中的AB ︵,图乙中的BP ︵,图丙中的AP ︵ 。 2.产生时差

(1)地方时 ①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而不同经度产生不同的地方时。 ②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 (2)区时 ①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 ②区时:每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即该时区的区时,如东八区以120°E 的地方时作为区时。 (3)日期分界线 ①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的经线。其位置不固定,会随地球自转自东向西移动。 ②人为日界线:又称“国际日界线”,大致以180°经线为“今日”和“昨日”的分界线,该线在地球上的位置固定不变。 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1)偏转原因:地球自转产生地转偏向力。 (2)偏转规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转。(如上图所示) (3)产生的影响:地转偏向力在气流和水流的水平运动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三、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 1.定义:绕太阳的运动。 2.方向:自西向东? ????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方向绕转 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方向绕转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作恒星年。 4.轨道与速度 四、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2020届高考地理课标版二轮复习训练题:专题二 地球的运动

专题二地球的运动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 北京时间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东经102度、北纬28.2度)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探测之旅,2019年1月3日到达月球预定地点。据此回答下面两题。1.(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位于美国旧金山(西八区)的中国留学生观看嫦娥四号发射实况的最佳时间是() A.12月7日10时23分 B.12月8日10时23分 C.12月8日11时35分 D.12月7日11时35分 答案A根据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北京时间,结合区时计算方法即可求得该留学生观看实况的最佳时间。 2.(2019辽宁葫芦岛调研)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时,全球新旧日期的比例为 () A.12/45 B.33/45 C.12/33 D.33/12 答案C结合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北京时间可知地方时0时所在经度约为84°E,据此结合新旧日期分布规律即可计算出新旧日期的比例。 假期里,小明同学外出旅游。某日早晨小明拍摄了日出的照片,随即发到微信朋友圈。在天津(117°E,39°N)的爸爸和在国外甲城市出差的妈妈马上做出了回复(下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两题。

3.(2019天津文综,10,4分)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A.呼和浩特(112°E,40°N) B.兰州(104°E,36°N) C.杭州(120°E,30°N) D.南宁(108°E,23°N) 4.(2019天津文综,11,4分)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A.纬度位置 B.经度位置 C.当天日落的方向 D.当日正午太阳高度 答案D C本题组以小明同学与父母微信朋友圈对话为命题材料,考查了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的相关知识;做题时要强化从图片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地方时、昼夜长短变化和日出日落方位判断和材料中的信息综合分析,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根据图文信息和储备知识推测城市的位置和日落方向,蕴含了尊重自然规律观和科学探究观。第3题,据图中小明发朋友圈的时间(7时29分)、爸爸回复的时间(7时31分)和天津的经纬

《地球的运动》说课稿

七年级上地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得也有失。在教学工作中,我能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为了更好的搞好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对本学期工作做如下总结: (一)工作情况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学生兴趣、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特别是在复习

阶段,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二)经验和体会 1、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学期伊始,向学生提出地理教学三步走。预习、学习、复习巩固。效果不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 2、改变授课风格,运用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解决学生课上出现的问题,营造活而不乱的地理课堂。 3、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

五年级下册科学专题复习三 地球的运动教科版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 要练说,得练看。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