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减值测试的披露示例
新准则财务报表附注范本

新准则财务报表附注范本财务报表附注的使⽤说明1、制定本财务报表附注主要⽬的是为财务报表的编制者提供格式上的参考。
在使⽤时应参考本财务报表附注并判断是否适⽤于财务报表编制单位,若有任何不适⽤的地⽅,财务报表编制单位应当根据其⾃⾝情况予以适当的修改。
2、财务报表附注中XXX股份有限公司为⼀般⽣产型A股上市公司,于2007年1⽉1⽇起执⾏财政部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因此,本财务报表的编制基于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CAS2006)及其相关规定中与⽣产型企业有关的相关要求和中国证监会颁布的相关披露要求。
公开发⾏证券的银⾏、证券、保险、房地产开发以及其他特殊⾏业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在参考本报表相关披露的基础上,还应同时满⾜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上述⾏业的特殊要求以及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及其他相关法规对上述⾏业的特殊披露要求。
3、财务报表附注中XXX股份有限公司所采⽤的会计政策为⼀般⽣产型上市公司所常⽤的会计政策,本财务报表附注中所披露的会计政策也仅限于上述常⽤的会计政策。
财务报表编制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对附注中所披露的会计政策予以适当的增删。
4、财务报表附注中XXX股份有限公司在报告期内发⽣的交易均为⼀般⽣产型上市公司所常见的交易,并未包括所有可能发⽣的交易。
财务报表编制单位如在报告期内发⽣本财务报表附注中未涉及的交易,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的相关法规对该交易的披露要求,对本财务报表附注进⾏适当的修改。
5、在企业会计准则对某⼀交易允许选⽤不同会计政策的情形下,财务报表编制单位如采⽤与本财务报表附注不同的会计政策,应当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证监会的相关法规对该交易的披露要求,对本财务报表附注进⾏适当的修改。
6、本财务报表附注中涉及若⼲种字体:⿊⾊字为企业会计准则及《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般规定》要求披露的主要信息。
财务报表编制单位应按其实际情况予以修改与增删。
2023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减值风险提示的公告

2023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减值风险提示的公告
以下是一份2023年度业绩预告暨商誉减值风险提示的公告:
尊敬的投资者:
我们很荣幸地公布公司2023年度的业绩预告。
本公告中的财务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但已经过公司内部财务部门的初步测算。
请注意,本公告所涉及的数据可能在未来审计过程中进行调整。
一、业绩预告
根据初步测算,公司预计在2023年度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0%以上。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业务的持续发展和成本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二、商誉减值风险提示
尽管公司预计在2023年度实现盈利,但我们也注意到,公司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
商誉减值可能对公司的净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商誉减值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环境变化、公司经营状况不佳等。
为了充分揭示商誉减值的风险,我们将在本公告中向投资者发出风险提示。
商誉减值将直接减少公司的资产价值,并可能导致公司的净利润下滑。
如果商誉减值的情况持续发生,将对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三、未来展望
尽管商誉减值的风险存在,但我们对公司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我们将继续致力于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业务拓展,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我们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和行业变化,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降低商誉减值等风险因素的影响。
敬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谨慎决策。
我们期待在未来与您共同分享公司的成长与成功。
特此公告!
XXX公司董事会
XXXX年XX月XX日。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

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资产减值概述 (2)目的 (2)范围 (2)定义 (3)披露 (20)过渡性规定 (22)生效日期 (22)概述•本条目为官方文献,除调整排版外请不要随意更改内容![编辑]目的本准则的目的是,规定企业用以确保其资产以不超过可收回价值(recoverable amount)的金额进行计量的程序。
如果资产的帐面价值超过通过使用或销售而收回的价值,该资产就是按超过其可收回价值计量的,如果是这样,该资产应视为已经减值,本准则要求企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本准则也规定了企业何时应冲回资产减值损失,以及减值资产的有关披露内容。
[编辑]范围1.本准则适用于除下述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减值的会计核算:(1)存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2号存货》);(2)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1号建造合同》);(3)递延所得税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4)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参见《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雇员福利》);(5)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蹲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
2.本准则不适用于存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雇员福利形成的资产,因为适用于这些资产的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已经包含了有关其确认和计量的特定要求。
3.包括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落和列报》范围内的金融资产,其减值损失的会计核算取决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有关金融工具项目的结果。
以下投资属于金融资产,但《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没有包括,因而本准则也适用于这些金融资产:(1)《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对子公司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子公司;(2)《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对联营企业投资的会计》中定义的联营企业;(3)《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合营中权益的财务报告》中定义的合营企业。
4.根据其他国际会计准则,以重估价值(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如按《国际会计准则第31号固定资产》以重估价值作为允许选用的方法计量的资产,本准则也适用。
IASB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第一期)-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二十三)...

IASB发布《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第一期)-致同研究之IFRS系列(二十三)...简介2015 年 5 月 28 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对现行概念框架进行修改或修订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并向全球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对征求意见稿中变化的内容分两期进行介绍,本期介绍关于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目标和地位、财务报表要素、资产和负债定义的额外指引、确认和终止确认及权益的定义以及负债和权益要素区分的内容;下期将会介绍关于计量、列报和披露及综合收益表列报的内容。
截至 2016 年 3 月 2 日,IASB 共收到 233 份反馈意见函。
一、项目背景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阐明了编制和列报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主要作用是协助IASB界定在制定和修订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过程中应当一致应用的概念。
2006年10月,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联合会议上决定设立财务报告概念框架项目,复核并修订概念框架。
该项目确定了8个阶段的内容,包括目标和质量特征、要素和确认、计量、报告主体、列报和披露、目标和现状、适用于非营利主体和待解决问题等。
在这8个阶段中,仅有目标和质量特征已经确定终稿,于2010年9月发布并作为现行概念框架的第一章和第三章。
该项目由于工作重点变更及进展缓慢而导致其于2010年被中止。
2012年9月,IASB正式重启了曾中止的概念框架项目, 新项目不再是与FASB实施的联合项目,而是IASB单独开展的项目。
而且IASB不再旨在对概念框架进行实质性修订,而是着重关注尚未涵盖的主题或具有明显不足而需要处理的主题。
2013年7月18日,IASB发布了讨论稿《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的复核》,其中提出了IASB认为需要对现行概念框架进行修改或修订的问题的相关建议。
涉及的内容包括对概念框架的主要目标进行重述、修订资产和负债的定义、资产和负债确认和终止确认时点、权益的定义以及负债和权益要素的区分、多种计量属性、列报和披露、区分损益和其他综合收益的原则等。
IFRS 准则下的财务报表项目重分类调整示例

IFRS 准则下的财务报表项目重分类调整示例本文将以实例的方式详细介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下财务报表重分类调整的相关内容。
通过以下案例,我们将讨论不同情况下的财务报表项目重分类调整,并分析其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案例一:金融资产重分类公司A是一家金融机构,根据IFRS 9准则,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司需要评估其持有资产的特点和经营决策,并决定将其分类为哪一类别。
公司在年初将一笔价值10,000英镑的债券作为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了分类。
然而,由于市场利率的变化,公司决定将该债券进行重分类。
根据IFRS 9准则,重分类调整需要在财务报表中进行披露。
公司A 需要在财务报表的相关项目中进行说明,解释为何进行重分类调整以及对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影响。
案例二:商誉重分类公司B是一家制造业公司,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收购其他公司来扩大其业务规模。
根据IFRS 3准则,公司在收购时需要将商誉作为资产列报。
然而,在后续的会计期间中,公司需要评估商誉的减值情况,并有可能进行商誉重分类。
当公司B发现其某一子公司所对应的商誉存在减值风险时,根据IFRS准则,公司需要将该商誉进行减值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相应的商誉重分类。
在财务报表中,公司B需要清楚地说明减值测试的原因、方法和结果,并披露减值后的商誉金额。
案例三:外币货币转换重分类公司C是一家跨国企业,在不同国家进行业务。
根据IFRS准则,公司需要将其财务报表的外币货币转换进行重分类。
公司C将其海外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转换为本地货币进行报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
公司C在财务报表中需要明确说明外币货币转换的方法,并提供相关的转换比率和过程。
此外,公司C还需披露外币货币转换对报告货币金额及财务项目的影响和重分类调整后的金额。
结论以上是对IFRS准则下的财务报表项目重分类调整的三个示例。
无论是金融资产的重分类、商誉的重分类还是外币货币的转换重分类,公司在财务报表中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披露和说明。
审计学考点分析课件 第七章 审计报告

关键审计事项最为重要的事项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重点关注过的事项关键审计事项“与治理层沟通的事项”为起点重点关注过重大错报风险较高特别风险重大管理层判断重大审计判断重大交易或事项计事项。
最为重要的事项;考点二:在审计报告中沟通 关键审计事项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整体形成审计意见,而不对关键审计事项单独发表意见。
这些事项在审计报告中专门的部分披露,不在关键审计事项部分披露。
关键审计事项必须是已经得到满意解决的事项即不存在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也不存在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意见分歧的情况。
1.原因 该事项被认定为审计中最为重要的事项之一,因而被确定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原因。
2.对应 该事项在审计中是如何应对的。
①审计应对措施或审计方法中,与该事项最为相关或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最有针对性的方面;②对已实施审计程序的简要概述;③实施审计程序的结果;④对该事项作出的主要看法。
3.其他要求还应当分别索引至财务报表的相关披露(如有),以使预期使用者能够进一步了解管理层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如何应对这些事项。
4. 语言描述要求 为使预期使用者能够理解关键审计事项在对财务报表整体进行审计的背景下的重要程度,以及关键审计事项和审计报告其他要素(包括审计意见)之间的关系,注册会计师可能需要注意用于描述关键审计事项的语言,使之:(1)不暗示注册会计师在对财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时尚未恰当解决该事项。
(2)将该事项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形紧密相扣,避免使用通用或标准化的语言。
4.语言描述要求 (3)考虑该事项在相关财务报表披露(如有)中是如何处理的。
(4)不包含或暗示对财务报表单一要素单独发表的意见。
(5)避免不恰当地提供与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原始信息。
关键审计事项的情形与治理层沟通考点五:确定审计意见类型事项的性质这些事项对财务报表产生或可能产生影响的广泛性重大但不具有广泛性重大且具广泛性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保留意见无法表示意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且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重大限制无保留意见达到或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水平。
会计减值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会计减值是指企业对资产账面价值进行评估,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国企业会计减值的相关政策、方法、程序及案例分析,以期为我国企业会计减值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参考。
二、会计减值政策概述1. 减值测试原则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企业应当在每个会计期末对资产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的原则如下:(1)以资产的当前状况为基础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
(2)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不应当包括筹资活动和所得税收付产生的现金流量。
(3)对通货膨胀因素的考虑应当和折现率相一致。
(4)内部转移价格应当予以调整。
2. 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可收回金额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
(2)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3)以上两种方法的较高者。
3. 减值准备的转回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的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但以下情况除外:(1)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依据发生重大变化。
(2)资产减值损失确认为预计负债。
三、会计减值程序1. 确定减值测试的范围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减值测试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资产:(1)固定资产。
(2)在建工程。
(3)投资性房地产。
(4)无形资产。
(5)商誉。
(6)长期股权投资。
(7)生产性生物资产。
2. 收集相关资料企业应当收集以下资料:(1)资产的历史成本。
(2)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
(3)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4)资产的公允价值。
(5)资产的处置费用。
3. 评估资产可收回金额企业应当根据相关资料,采用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中的较高者,确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
4. 计提减值准备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企业应当计提减值准备。
5. 编制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商誉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借:资产减值损失贷: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四、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某公司于2019年1月1日购入一台设备,原价为10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10年,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中注协针对“商誉减值的审计”发布问题解答

中注协针对“商誉减值的审计”发布问题解答在并购交易中,企业往往确认大额商誉并涉及重大判断。
商誉减值测试过程通常涉及较多的判断和估计,导致企业在测试商誉减值、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时容易出现错报。
如何识别、评估和应对会计估计的不确定性导致的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难点,也是监管机构督促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勤勉尽责、规范执业的重点领域。
因此,如何在审计商誉减值的过程中恰当保持职业怀疑,并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值得关注和重视。
《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1号——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的审计》规范了注册会计师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与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有关的责任,本问题解答旨在就注册会计师如何应对商誉减值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供指导。
本问题解答包含的示例和应对措施并非强制要求,亦不能穷尽实务中的所有情况,注册会计师需要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被审计单位实际情况,保持职业怀疑、运用职业判断、设计并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
一、被审计单位在商誉减值测试及信息披露中,通常存在哪些可能导致重大错报风险的情形?答:商誉减值的评估通常是被审计单位财务报告过程中重要且涉及较多管理层判断的会计估计领域。
实务中,被审计单位通常存在以下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主要问题,注册会计师应关注这些问题并恰当应对。
1.管理层没有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并购重组及商誉相关业务流程及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对这种情况予以识别。
在上述情况下,管理层的做法明显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存在值得关注的内部控制缺陷,商誉减值的会计结果也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参见本问题解答问题二第(一)项)2.管理层没有充分识别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减值迹象,或因存在并购重组相关方业绩补偿承诺等情况而忽视对减值迹象的评估。
注册会计师要恰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关注是否存在企业经营、与商誉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运营等方面的负面因素,是否存在管理层明显忽视相关减值迹象等情况。